教书匠

合集下载

教师的三种境界:教书匠-名师-人师

教师的三种境界:教书匠-名师-人师

教师的三种境界:教书匠-名师-⼈师前两天在⽹上看到⼀篇关于论述教师的⽂章,很有思想,在此转发,与同⾏们共享。

⼈的发展有内在层次的差异,教师的专业能⼒也如此:依据专业⽔平的层次不同,教师⼤体可分为教书匠、名师和⼈师三种境界,类似于“⽊头存在”的三种形态特质。

即“⽊头的具体样⼦”、“⽊头的形态”与“⽊头的本源”。

教书匠——“⽊头的具体样⼦”。

这类教师的专业境界就如同“⽊头的具体样⼦”。

譬如,“⽊桌”、"门"、“窗户”、“⽊棍”,等等。

他们存在的依据是具体、明确的,能⼒相当有限。

例如,门与窗户的功⽤,他们之间本质上并⽆“价值”⼤⼩之分,“境界”⽆⾼低之别,互为‘‘平⾏’’与“对等”。

教书匠的特点是:循规蹈矩,惯于接受,死扣教材,⽣搬硬套,远离变⾰,思想贫困,亦步亦趋,周⽽复始,庸庸碌碌。

他们的专业发展态势,程序性强,发展张⼒⼩,创造潜质极其有限,犹如⼀幅已涂满字与图画的纸已⽆可添加。

因⽽,教书匠多深陷“此⼭中"的禁锢与迷绕,常⾃我设限,⾃我框死。

对于教学,教书匠多唯上唯书唯教参唯教条,“匠⽓有余,灵⽓不⾜”,容易将涌动着⽣命⽓息,千姿百态的教学固定化、模式化、脸谱化,沦变为千篇⼀律的“操作流程”,从⽽制造出⼀个个⼀模⼀样的“标准件”。

他们⽆⼼探索教学,⽆意追索⼈⽣,不愿学习改变,不敢⼤胆⾰新,不善扣问反思。

“⼗年教书”对于教书匠⽽⾔,“肚⾥只剩⼏册可怜的教科书”。

难怪⼀位美国教授发出这样的质问:“你们是教了30年书,还是教了1年,重复了30遍?!”⼀⾔以蔽之,教书匠的教学往往⼲瘪刻板,味同嚼蜡,⽣⽓全⽆,是⼀种对⼀个⼈独⽴发展的致命捆绑与桎梏。

这种⽣存状态下,学⽣的学习绝⾮是“像诗⼀样迷⼈的字眼”(康德),⽽是“已经变成令⼈厌烦的同义语,⼀堂课等于⼀种苦役”(杜威)。

对于学⽣,教书匠对其⼈⽣的感召,微乎其微,黯淡⽆光。

不仅不能成全学⽣的完满发展,⽽且有意或⽆意间将学⽣也禁限于⾃⼰受制的“旧轨道”上,从⽽束缚学⽣的思想,窒息学⽣的创造,漠视学⽣的情感,关闭学⽣的⼼灵,直⾄彻底断送学⽣⼈⽣发展的宝贵“契机”。

教书匠读后感

教书匠读后感

教书匠读后感《教书匠》是一本以教育为主题的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教书匠的故事,深入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

我在阅读这本书之后,深受启发,对教育产生了新的思考和理解。

首先,这本书通过主人公教书匠的经历,揭示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教书匠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探索答案,并从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这与传统的教育模式有着明显的区别,传统教育往往注重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教书匠的做法让我深刻意识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教育的核心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人才。

其次,这本书还通过教书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强调了教育的情感因素。

教书匠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情感素养。

他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得到了情感上的满足和成长。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德,使他们成为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人。

此外,这本书还通过教书匠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探讨了教育中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教书匠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他们相互配合,共同为学生的教育付出努力。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的陪伴和引导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读完《教书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

它让我重新思考了教育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情感素养的重要性。

同时,它也让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教育同样重要。

我相信,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书匠读后感

教书匠读后感

教书匠读后感引言概述:《教书匠》是一部由陈忠实所著的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教师的成长与坚守。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小说探讨了教育中的困境和挑战,以及教师的责任和担当。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教书匠》进行分析,以展现我对这本书的深刻感悟。

一、教育的困境1.1 学生压力过大: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

小说中的学生们往往为了追求高分而抛却了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兴趣。

1.2 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贫富之间的分配不均,使得一些学校和学生无法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1.3 教育评价体系的问题:过于注重分数和考试成绩的评价体系,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二、教师的责任与担当2.1 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价值观: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培养学生品德和价值观的引路人。

在小说中,主人公秉持着对学生的真诚和关爱,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具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参预学习,培养他们对知识的热爱。

2.3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潜能,教师应该关注并引导学生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

三、教师的成长与坚守3.1 不断学习与进步:教师应该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巧。

小说中的主人公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2 坚守初心与使命:教师的初心是为了培养学生,传播知识和智慧。

即使面临难点和挑战,教师也应该坚守自己的使命,不忘初心。

3.3 与时俱进与创新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变革。

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四、教育的希翼与未来4.1 建立公平公正的教育体系: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建立公平公正的教育体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4.2 重视教育的综合评价:教育评价不应仅仅以分数为惟一标准,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赋予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

教书匠读后感

教书匠读后感

教书匠读后感我最近读了一本名为《教书匠》的书籍,作者是美国教育家保罗·陶勒。

该书由“教育史性质的自传”组成,描写了陶勒自己的教育经历以及他对教育的思考和实践。

这本书受到广泛的关注,被誉为是一本有关教育的经典著作。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有感触地体验到了教育的真谛: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一种灵魂的激励和激发。

作者的教育理念和信仰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对教育充满了热情和渴望。

他在书中通过丰富的事例和真实的经历,描述了自己在教育领域中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分享了一些他在这个过程中所收获的感悟和教训。

在我们的教育环境中,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的学生,教育者需要进行创新和革新,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要求。

这本书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创新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例如建立自我管理能力、鼓励个人成长、注重多元智能等。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和走向成功所必需的素质。

这些教育理念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学生,同时也适用于教育者和家长。

在我的阅读体验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本书所传达的鲜明思想和无尽的温暖。

在作者和他的同事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真正为学生的未来着想,为他们的成长注入了灵魂,并树立了他们为完整人的意识。

这种坚定的信仰和独到的见解让我深深地感到敬佩和钦佩。

这本书对于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出了一些独特而切合现实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深深地启迪了我们的思维。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很多实用的建议,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并打破了传统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和限制。

在我的个人看来,教育并不是只是一个学科,或者一个专业,而是一种伟大的事业,一种崇高的理念和信仰。

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更加感悟到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

我相信,通过这本书的启迪和指导,我们将建立更加敬业的教育者、更加完整的学生,以及更加健康的社会。

总之,阅读《教书匠》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真谛和理念,深深地鼓舞着我的心灵。

教书匠教育者和教书匠的区别

教书匠教育者和教书匠的区别

教书匠:教育者和教书匠的区别教书匠是人们对于教师的一种谑称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却很喜欢乡亲们称呼他为教书匠因为他觉得一个人要是有了匠心、匠艺就能做出自己想要的成绩。

父亲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个好手艺的农民会种田会犁地会修理工具他的好手艺有时候是在田地里但大多时候是在三尺见方的讲台上。

父亲的匠心是与生俱来的他上课的生物钟一时一刻也容不得迟缓总是提前一分钟到达教室摆好教案准备好粉笔。

父亲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像耕田种地一样有了锋利的工具种起田来才能得心应手教案、粉笔就是他三尺田地里的工具容不得一点马虎和差池。

父亲对于所教的课文倒背如流但是每天都会重新书写教案绝不会重复使用以前的教案。

他觉得再写一遍教案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在寻找自己之前教学中的缺点和不足。

几十年的教学生涯家里的教案装了好几箱子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见证了父亲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父亲的办公室里备有一身干净的衣服在父亲看来教师为人师表首先要把自己的仪容仪表收拾得干净利索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不注重仪表那是对知识的不尊重也是对学生的不尊重。

父亲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几十年的教书生涯不管刮风下雨还是感冒发烧父亲从没有迟到过一分钟更没有一次穿得邋里邋遢的就站在讲台上即使在农忙的季节里父亲前一刻还在田地里挥汗如雨下一刻就换上了干净的衣服神清气爽地站在教室里教书育人。

几十年的教书生涯叫父亲成了讲台上种田的好手他把粉笔化成了犁田的工具把那些知识的种子耕种进学子们的心里父亲的教案里藏有五颜六色的生命给每个学子按上了飞翔的翅膀。

父亲是不知疲倦的陀螺比夏天的雷雨醒得早比冬天的雪花开得热烈旋转在教室的每个角落。

父親还是雨后的春笋繁衍出一层层知识的绿苗被学子一茬茬收割又一茬茬复生。

父亲的匠心已经深入了父亲的骨髓流淌进了父亲的血液他拥有着一种朴素的伟大不辉煌不耀眼却能轻轻犁开每个学子心灵的冻土撒下知识的种子让那些稚嫩的秧苗在阳光雨露下健康快乐地拔节生长。

最新 教师与教书匠的区别-精品

最新 教师与教书匠的区别-精品

教师与教书匠的区别教师与教书匠,在大家的眼里好像是同一个概念,无非就是当老师嘛。

其实不然,“师”与“匠”两者相距甚远,双方在“立身”“传道”“授业”“解惑”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立身“师”者把工作当成事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他们有方向,有目标,有动力,有追求;平时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生活中不甘平庸,工作上努力进取锐意创新,至于成果,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刻意去追求,一切顺其自然;他们在困难与挫折面前毫不退缩,越挫越勇,具有“不抛弃、不放弃”的“许三多精神”。

“匠”者把工作当成职业,容易自怨自艾得过且过,他们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目光经常只盯着眼前的收益,容易陷入斤斤计较的怪圈里;一边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一边又不愿意对比着收入比付出,老是觉得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凡事爱讲究,心态摆不正,活得很纠结。

传道“师”者以传道为己任,他们鼓励学生去学习与模仿,却又不囿于书本与成见;他们鼓励创新,尊重学生个人独特的见解,只要那不是毫无理由的胡搅蛮缠;他们一直坚持学习,知识渊博爱好广泛,并且能够打破“门户界限”,乐于看到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场景;同时,他们甘当人梯乐于奉献,真诚希望学生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匠”者规规矩矩,不敢越雷池半步,脑子里时刻紧绷着“规矩”这根弦,遇事爱处处找依据,办事爱步步参照标准;他们会模仿而不善于创新,所以至多就学成一个“千年老二”,很难有创新与超越。

对学生,他们虽然也希望自己的技艺能够传承下去,却缺少了一份眼光与胸怀,不敢放手也不愿意放手,以至于培养出来的大多是中规中矩谨小慎微的“小匠”。

授业“师”者既会严格要求学生,又懂得因材施教,对弟子们区别对待;他们不会过于看重学生一时成绩的高低,而是更注重其长远的发展及能力的培养;他们把当成是相对自由与灵活的“农业”,尊重学生的个性。

做一名无愧于心的教书匠

做一名无愧于心的教书匠

做一名无愧于心的教书匠【摘要】教书匠是教育工作者中的重要角色,他们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引领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一名无愧于心的教书匠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教学技能,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并注重师德修养。

他们应该积极参与教育改革,不断提升自我,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做一名无愧于心的教书匠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追求的目标。

只有真正投入心思,才能成为引领学生前行的灯塔。

教书匠的责任在于培育未来的希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最重要的。

通过努力和奉献,我们可以成为无愧于心的教书匠,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关键词:教书匠、无愧于心、知识储备、教学技能、学生发展、师德修养、教育改革、责任、培育希望、本职工作1. 引言1.1 了解教书匠的含义教书匠,顾名思义,是指从事教书教育工作的人。

但其含义远不止于此简单的定义。

教书匠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道德的引领者,学生心灵成长的指引者。

他们肩负着培养未来的责任,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教书匠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典范,传授知识,引导思想,塑造品格,助力学生成才。

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更是关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教书匠的含义还体现在对待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上。

他们愿意为学生付出时间、精力甚至生命,倾注心血,传播知识,培养人才,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书匠不仅在课堂上教学生知识,更是在生活中教育学生做人,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教书匠的含义是高贵的,崇高的,是一种使命,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

只有真正了解教书匠的含义,我们才能深刻理解做一名无愧于心的教书匠的重要性和意义。

1.2 探讨教书匠的重要性教书匠是教育事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教书匠的重要性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

教书匠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导航者。

他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帮助他们规划学习路径,促进学生成长。

正是有了教书匠的指导和辅助,学生才能在学业上取得进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教育家与教书匠的本质区别

教育家与教书匠的本质区别

教育家与教书匠的本质区别提起“教育家”,我们会想到孔子、孟子等古代教育家,还有蔡元培、陶行知、马寅初等近现代教育家。

能成一家之说,肯定是在教育上有着杰出的贡献,或是改变了几代人、甚至上千年的教育观念。

而提起“教书匠”,大多说的是以教书为谋生手段的教师,或者只是知道教书,而不知道育人的教师。

这种教师可能会掌握高超的教学策略和技术,能够把丰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对于学生精神、人格发展却影响甚微,这里的教书匠就是我们过去所说的“教书先生”。

其实绝大多数教师还达不到“教育家”的标准,但凡带“家”者,如果没有高深广博的知识和骄人的成就,难成其家。

人人都想成为教育家,可是教育家却不是人人都能担当的。

那么教育家和教书匠究竟有什么本质区别呢?首先,对教育的态度不一样。

教书匠认为是谋生手段,而教育家把教育当做事业和人生的追求,不计名利、不问报酬。

教育家是先行者、发动者、领导者,他有长期实践,有社会责任感、人格魅力、高尚道德、大爱大志。

其次,教育家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杰出人士。

“教育家是具有实践教育理论和思想教育理念的教育者,有着德育和美育相结合的思想,在行业中作出成绩有影响的成就者,教育思想及著作能为学子和后来人指路架桥;教育不仅是育人,更重要的是育心,造就人的正确思想和精神(山水情人)”。

最后,教育家有六个特征:伟大的社会理想和拯救人类的抱负,天降大任的社会使命感和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对教育功能的超历史认识,人才培养的卓越成就,坚忍不拔的奋斗意志和不可为而为之的伟大情怀,留给后人永恒的精神财富。

当前教师群体中,存在过度职业化、常识薄弱化、教育趋利化、管理行政化、思维积习化等问题。

每个教师都有“生存”、“生活”、“生命”三个层面的成长。

生命层面的教师,有源自内心的教育理想和发自内心的教育责任,这是“精神”意义上的教师,也是真正的教育家型教师。

我理解的“教育家型教师”,有亲和、智慧的教学气质,有扎根课堂、坚持操守的人格风范,有耐得住寂寞、敢于领先求真的学术追求,有对儿童大爱、把教育当做天职的教育情怀。

教书匠读后感

教书匠读后感

教书匠读后感《教书匠》读后感。

《教书匠》是一本由陈师曾先生所著的散文集,书中记录了陈师曾先生多年来在教育岗位上的所见所闻,以及对教育的深刻思考。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教育专著,更是一部关于人生、情感、价值观的思考之书。

在阅读完《教书匠》后,我深受启发,对教育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首先,陈师曾先生在书中提到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品格和情操。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情感素养。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对教育的认识仍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灵的培养。

陈师曾先生的观点让我深刻意识到,一个人的素质和品格对于他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情感,而不仅仅是注重他们的学业成绩。

其次,陈师曾先生在书中提到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成为书呆子,而是要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往往只是被 passively 接受知识,而缺乏主动思考和创新能力。

陈师曾先生的观点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才。

最后,陈师曾先生在书中提到了教育的过程是一种感悟和体验。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和体验。

在当今社会,很多教育过于功利化,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

陈师曾先生的观点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一种感悟和体验,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让他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得到真正的成长和发展。

总之,读完《教书匠》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陈师曾先生的思想深邃、见解独到,他对教育的深刻思考和对学生的关爱让我深受启发。

做一名无愧于心的教书匠

做一名无愧于心的教书匠

做一名无愧于心的教书匠教书匠是一份光荣而神圣的职业,他们肩负着培养未来一代的重任。

所以,成为一名无愧于心的教书匠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追求。

下面我将从教书匠的角度,谈谈怎样才能做一名无愧于心的教书匠。

做一名无愧于心的教书匠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

教书匠要对所教授的学科了如指掌,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并能够生动形象地讲解给学生。

教书匠要善于与学生沟通,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他们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技能,比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做一名无愧于心的教书匠还需要关心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教书匠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书匠还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敢于担当的品质。

做一名无愧于心的教书匠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教育是一门终身学习的事业,只有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

教书匠应该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参加相关的培训和研讨会,与同行交流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做一名无愧于心的教书匠还需要有热爱和耐心。

教育事业是一项艰巨而辛苦的工作,需要教书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教书匠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对学生充满爱心和耐心,用心去教育和激励他们。

他们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困惑和问题,耐心解答和指导他们,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

做一名无愧于心的教书匠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关心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并且拥有热爱和耐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学生塑造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做一名无愧于心的教书匠!。

做一名无愧于心的教书匠

做一名无愧于心的教书匠

做一名无愧于心的教书匠无愧于心的教书匠是指那些在教育事业中始终坚守初心、献身于教育事业、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们树立良好榜样的教育工作者。

他们有着高尚的师德师风,兢兢业业地教书育人,培养学生成为有知识、有素养、有担当的人才。

一名无愧于心的教书匠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

师德是教师内化于心、外放于行的道德要求。

一名教书匠必须以身作则,自身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无愧于担当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

他们要具备敬业、责任、爱心、公正等师德素养,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关注每一名学生的细微变化,倾心关怀,悉心引导。

一名无愧于心的教书匠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

教书匠们默默无闻地工作,他们用生命诠释了教育的真谛,用无私的奉献精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源源不断的动力,他们将教育事业视为一种使命,一种责任,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求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一名无愧于心的教书匠必须精益求精,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育是日新月异的事业,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一名优秀的教书匠不断学习和探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他们不仅要学习学科知识,还要关注教育教学的前沿信息和教育改革的动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引导学生。

一名无愧于心的教书匠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合素养是指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名优秀的教书匠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知识,获得成长。

成为一名无愧于心的教书匠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也是一种美好而充实的人生。

教书匠们培养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材,他们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默默耕耘,他们用爱心播撒知识的种子,用耐心浇灌学生的成长,用智慧引领学生的前进。

无愧于心的教书匠是社会的脊梁,是学生的榜样,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

让我们向他们致敬,为他们点赞。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1. 引言1.1 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区别在教育领域中,教书匠和教育家是两种不同的角色。

教书匠通常只传授知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而教育家则更注重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和引领。

教书匠更偏向于以考试为目的,希望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而教育家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发展。

教书匠往往注重表面知识的传授,而教育家则更加注重学生内在修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品德、态度和情感等方面的提升。

教书匠更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教育家则更注重学生个体的全面成长。

两者在教育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教育家的影响力更为深远。

教育家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和影响,塑造他们的人格和品格,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情操的人才。

我们应该努力成为一名教育家,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对学生和社会都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

1.2 教育家的重要性教育家的重要性体现在他们对学生和社会的深远影响力上。

教育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人格的塑造者。

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教育家能够培养出懂得尊重、合作、创新和责任的人才,这些品质是每个社会都需要的。

教育家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包括身心健康、品德修养、社会责任等方面。

教育家的角色在社会中是不可替代的。

他们不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更是社会的栋梁。

通过他们的努力和付出,社会能够培养出更多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教育家是引领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才,推动社会发展。

努力成为一名教育家,不仅仅是个人的追求,更是对整个社会的责任。

只有成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家,才能真正影响学生和社会,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2. 正文2.1 教书匠只传授知识,教育家塑造人格教书匠和教育家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教书匠通常只注重传授知识,他们将课本上的内容简单地讲解给学生,重点是帮助学生学会应对考试。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教书匠和教育家的区别在哪里?教书匠只是单向地传授知识,而教育家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综合素质。

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

教书匠往往只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他们只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教育家则关注的更多是培养学生的未来发展,这需要他们具备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教育理念。

教育家不仅要有扎实的学术基础,更需要有丰富的人文修养和广博的知识面。

他们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情况去调整教育方式,注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的培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育家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引导者,他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树立榜样、传递正能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育家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始终坚守初心,用真心和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他们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用激励和关爱,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引领学生不断向前。

他们不仅懂得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品德的帮助,他们传递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教育家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教学的艺术和科学。

他们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工作中常常注重发挥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用心去学习。

他们极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通过疑问解答,逐渐培养学生吃透知识的能力。

而不像繁重的课业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

也要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不断开阔眼界,勇于探索和创新。

教育家在工作中要有积极的探索精神和包容心态。

他们潜心研究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育模式,注重培养自己的跨学科知识,适应时代的发展,顺应教育的改革。

不断地积极向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以谦卑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差异。

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倾听学生的心声,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给予学生最大的关心和支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己是被关爱的。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教书匠是指一位职业教师,专业教授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而教育家则相对于教书匠来说,更具有远见和影响力。

教育家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成为更好的人的能力。

下面将会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为什么要成为一名教育家。

教书匠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教育家则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个合格的教书匠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家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各类能力,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教育家通过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帮助他们建立全面的人格,注重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

教育家对教育事业的影响力更大。

一位优秀的教育家可以通过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影响和激励更多的人。

他们的观点和方法常常被广泛传播和应用,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教育家的影响不仅局限于自己的教室,而是辐射到整个社会、国家乃至世界,他们对教育的追求和热情可以改变整个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成为一名教育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

教育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应该是倾听和理解学生的人。

他们应该去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困惑,通过了解学生的需求,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发展潜能。

教育家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成为一名教育家还需要积极追求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创新。

教育是一个瞬息万变的领域,教育家需要不断学习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观念。

他们应该关注前沿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成果,积极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教育家应该与时俱进,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不断以创新的方法推动教育的发展。

成为一名教育家远比成为一名教书匠更有意义和价值。

教育家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塑造。

他们有更大的影响力,可以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成为一名教育家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积极追求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创新。

让我们不做教书匠,而要成为真正的教育家,为未来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教书匠,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专业人士,是教育行业中的从业者。

而教育家,则是在教书匠的基础上,进行了更高层次的拓展和提升,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引领者和培养者。

教育家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承担着更高层次的责任和使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力量。

所以,我们要求自己不做教书匠,而是要做一名真正的教育家。

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区别,首先在于视野。

教书匠往往只关注自己所教授的一门学科的知识,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教育家则不仅要关注学科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家不仅要了解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更要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决问题。

他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品德、行为等方面,通过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和成长。

而且,教育家还要关注社会的变化,了解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努力使教学内容贴近社会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实用的知识。

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区别还在于方法。

教书匠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单一的,注重知识的传授,很少进行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

而教育家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地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教育家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使得学生能够以更主动的学习态度去面对问题和挑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区别还在于态度。

教书匠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专注知识的传授,不关心学生的发展情况和问题;而教育家则关心学生的成长,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学生,在对待学生成绩的问题上,更注重学生的成长,而不是只看到学生成绩的好坏。

教育家要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发挥自己的爱心和耐心,让学生从心灵上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使得学生在这样一种关爱之下得到更全面的成长。

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区别还在于责任。

做一名无愧于心的教书匠

做一名无愧于心的教书匠

做一名无愧于心的教书匠
做一名无愧于心的教书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对教育的认知与教学的实践
不断挖掘和探索。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怎样成为一名无愧于心的教书匠。

一、认真对待每个学生
认真对待每个学生是教书匠的基本职责,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所在,他们的成长与学习
状况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教育水平和价值。

在课堂上,无论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
惯等方面的问题,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细致入微地了解每个学生,探寻他们的问题所在,及时给出针对性的教并帮助每个学生找到他们自己的学习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把教学工
作做得更好,也更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教育的温度。

二、注重教育方法的创新
三、积极引导和激励学生
四、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能力
一名无愧于心的教书匠,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教育问题,还要关注自身的素养和能力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
质量人才。

也就是要有不断自我更新的意识,针对不同的学生和学习任务,加强自己的专
业素养;同时还需要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和思考,提高成长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不断丰富
自己的阅历和学识,寻找教育的最佳实践。

五、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教书匠不仅要提供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因为良好的心理健
康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教师在教育时,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教育学
生如何处理情感,如何减轻内心的负担,以及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习惯和态度。

这样,学
生才能更好地从思维层面掌握知识,从情感层面理解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
活中。

教师的三种专业境界:教书匠、名师与人师

教师的三种专业境界:教书匠、名师与人师

2014-08-24教师博览人的发展有内在层次的差异,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如此:依据专业水平的层次不同,教师大体可分为教书匠、名师和人师三种境界,类似于“木头存在”的三种形态特质。

即“木头的具体样子”、“木头的形态”与“木头的本源”。

教书匠——“木头的具体样子”这类教师的专业境界就如同“木头的具体样子”。

譬如,“木桌”、"门"、“窗户”、“木棍”,等等。

他们存在的依据是具体、明确的,能力相当有限。

例如,门与窗户的功用,他们之间本质上并无“价值”大小之分,“境界”无高低之别,互为''平行’’与“对等”。

教书匠的特点是:循规蹈矩,惯于接受,死扣教材,生搬硬套,远离变革,思想贫困,亦步亦趋,周而复始,庸庸碌碌。

他们的专业发展态势,程序性强,发展张力小,创造潜质极其有限,犹如一幅已涂满字与图画的纸已无可添加。

因而,教书匠多深陷“此山中"的禁锢与迷绕,常自我设限,自我框死。

对于教学,教书匠多唯上唯书唯教参唯教条,“匠气有余,灵气不足”,容易将涌动着生命气息,千姿百态的教学固定化、模式化、脸谱化,沦变为千篇一律的“操作流程”,从而制造出一个个一模一样的“标准件”。

他们无心探索教学,无意追索人生,不愿学习改变,不敢大胆革新,不善扣问反思。

“十年教书”对于教书匠而言,“肚里只剩几册可怜的教科书”。

难怪一位美国教授发出这样的质问:“你们是教了30年书,还是教了1年,重复了30遍?!”一言以蔽之,教书匠的教学往往干瘪刻板,味同嚼蜡,生气全无,是一种对一个人独立发展的致命捆绑与桎梏。

这种生存状态下,学生的学习绝非是“像诗一样迷人的字眼”(康德),而是“已经变成令人厌烦的同义语,一堂课等于一种苦役”(杜威)。

对于学生,教书匠对其人生的感召,微乎其微,黯淡无光。

不仅不能成全学生的完满发展,而且有意或无意间将学生也禁限于自己受制的“旧轨道”上,从而束缚学生的思想,窒息学生的创造,漠视学生的情感,关闭学生的心灵,直至彻底断送学生人生发展的宝贵“契机”。

教师就是教书匠辨析题

教师就是教书匠辨析题

教师就是教书匠辨析题
“教书匠”怎么了?教书匠和教师没有区别。

“匠”,表示此人兢兢业业、认真细心、作业能手、技术过硬。

这个时代需要的是这样踏踏实实的人,需要的“工匠精神”。

教师也需要“工匠精神”,成为教书讲课的“熟手”、“能手”、“教书匠”。

但教育不像其他行业,毕竟学生不是作品,学生是一个人。

人就有自己思想、灵魂。

教师光是兢兢业业、认真细心、知识才高八斗、讲课技术过硬就行的。

教师不能只教书讲课。

教师要成为大先生,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

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要有转变,要从传统的传授知识、灌输知识,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从教育与研究的关系上要学会结合,教师要从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反思的实践者。

试论教师的三种境界:教书匠、能师、人师

试论教师的三种境界:教书匠、能师、人师

试论教师的三种境界:教书匠、能师、人师试论教师的三种境界:教书匠、能师、人师任何一门课程的授课效应和教育教学质量是由教师的素质决定的,教师素质乃教育之本;不提高教师素质,素质教育只能徒托空台,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其内在家质的表现。

教师如果仅会传授知识,只能算作教书匠。

教师及当以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以高尚的人格塑终生的人格。

这便是名师、人师与教书匠的根本区别。

素质教育召唤着名师和人师。

教书匠--灌输型教师教书匠的特点是,比学生先值得某方面的。

知识或比学生懂得更多的知识,这种知识属记问之学。

他所能做到的就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

教师传授无效知识等于浪费学生的时间,误人子弟。

教师传授有效知识特别是学生无法看值的教材知识和源于教材又超出教材的补充、延伸知识,学生便有所收获。

但是不少数师传授的有效知识却是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就能看的课本知识,这实际上也是耽误学生,它剥夺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阻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教师自身角度来说,其所传授的知识可分为假知和真知。

假知和真知不是哲学意义上的谬误和真理,而是心理学上的一种分类。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所谓传授援知,是指教师对所教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即没有完全吃透和内化教学内容,表现为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语言来讲授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就是典型的照本宣科。

实践证明。

教师传授假知是导致学生机械学习的直接原因。

机械学习的特点是:机械模仿、不求甚解、死记硬背、生吞活剥、唯书唯师。

通过这种学习,学生得到的只是一大堆机械的、孤立的知识。

所谓传授真知,是指教师对所教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即教师理解;消化了教学内容,并达到了熟练的地步,可谓成竹在胸,了然于口,但却是"匠气有余,灵气不足"。

因为熟练可以靠简单的重复而获得,只需时间和力气,无需更多的智慧。

这种熟练只是一种按部就斑的运作,它不仅没有升华为熟能生巧的境界,反倒使教师因为思维一次又一次在旧有的轨道上运行而导致教学能力的退化,致使教学变成为一种形式上的教,这种教学的特点是:重知识,轻能力?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获得欠知识本身,轻获得知识的方法。

教书匠读后感

教书匠读后感

教书匠读后感《教书匠》是一本由李叔同所著的散文集,通过他的亲身经历和思考,深入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价值。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生活和人性的书籍。

在《教书匠》这本书中,李叔同以自己多年的教师经历为背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而深刻的教育世界。

他通过描写自己在课堂上的点滴教学,让读者深入了解了教师的辛苦和付出,以及教育的重要性。

在书中,李叔同强调了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思维能力。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他提出了“教书育人”的理念,强调了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李叔同在书中还谈到了教师的责任和担当。

他认为教师应该尽职尽责,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他强调了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潜力,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激励和指导。

他还提到了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他们成为有独立思想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除了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李叔同还在书中谈到了教育的环境和条件。

他认为教育应该有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包括教育资源的充足和教育设施的完善。

他提出了改善教育环境和条件的建议,包括提高教师的待遇和职业地位,加强教育设施的建设,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等。

总的来说,李叔同的《教书匠》是一本深入探讨教育问题的书籍,通过他的亲身经历和思考,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而深刻的教育世界。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生活和人性的书籍。

它提醒我们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目的和方法,以及教育的环境和条件。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教育是一项伟大而神圣的事业,教师是社会的脊梁和灵魂,应该倍加珍惜和尊重他们的付出。

同时,我也意识到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改善教育环境和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总结起来,李叔同的《教书匠》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籍,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生活和人性的书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书匠
李镇西
经常会听到不少领导对老师们说:“要做教育家,不做教书匠!”我知道领导所说“教书匠”的含义,多半和“缺乏理想”“不会创新”“没有个性”“简单重复”等等相联系。

但我听了这话还是很不舒服。

如果人人都能成为教育家,那当然好,但这是不可能的。

和教育家相比,教书匠纵有千般不是,但至少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朴朴素素,踏踏实实。

比那些空谈理想,不尚实干的人,不知要好多少倍。

我查了一下《现代汉语词典》,它是这样解释“教书匠”的:“教师(含轻蔑义)。

”我知道语言有约定俗成的特点,尽管“教书匠”就是“教师”,但因为“含轻蔑义”,所以教书匠自然就不是“好教师”了。

再查“匠”,该词典解释为:第一,“能工巧匠”之“工匠”;第二,指在某一方面很有造诣的人。

这我就搞不懂了——无论哪个含义,教书匠都不应该被“轻蔑”啊!“教书匠”这个词是怎么“约定俗成”为“缺乏理想”“不会创新”“没有个性”“简单重复”等含义的?
不去管它了!反正我理解的“教书匠”,就是在教书方面“很有造诣的人”,这样的教师具有娴熟的教学技能,而且这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实践的积累而日臻完美。

这样的教书匠有什么不好呢?凭什么要鄙薄教书匠呢?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在教育方面“很有造诣”,在实践中匠心独运,最后成为教育巨匠,这将是他个人的自豪和我们民族的光荣!
当今校园里,不少老师缺乏爱心与专业精神,教书匠不是多了而是少了!领导却说:“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这是什么导向?
斗胆地说,教书匠不必是教育家,但教育家一般来说应该至少曾经是“教书匠”!有人反驳我说:“教育家主要是以教育思想影响一个国家或一个时代,不一定非要上课不可。

”那我只能认为这样所谓“以教育思想影响一个国家或一个时代”的人只能是教育理论家,而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教育家。

许多我敬仰的教育家,如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阿莫拉什维利,都曾经是“教书匠”。

一个教师一辈子都是教书匠一点都不可耻,这只能说明他一直坚守课堂,教学技艺越来越精湛;如果一个“教育家”连课都上不好,连教书匠都不是,你有什么资格说自己是“教育家”?
还有人认为,“能够巧匠”的“匠”面对的是“物”,而教师面对的是“人”,因此确实不宜提倡教师做“教书匠”。

而我认为,既然认为教育也应该有“技术含量”,那么虽然教师面对的是人,但追求“能工巧匠”之“匠”也是不错的——教师就应该有炉火纯青甚至出神入化的教育教学技能,谁说走进心灵不需要技巧呢?
刚好最近读弗兰克·迈考特的《教书匠》,颇为感动。

在弗兰克·迈考特笔下,我看到了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教书匠。

这哪里是现在一些人所说的“没有思想”“缺乏创新”的教书匠?
教书匠弗兰克·迈考特成为了美国的“最佳教师”,但我想,最让弗兰克·迈考特开心的可能不是这个“最佳教师”,而他赢得了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尊重。

这位教书匠拥有颇具创造性的教学手段,他特别会
在教学中以孩子的心理去理解孩子……他的很多做法,富有个性,更富有创新,当然,在我看来,比所谓“个性”与“创新”更重要的,是他一颗纯粹的教育心,他的无比真诚,还有他发自内心对学生的爱!在许多人对教书匠不以为然的时候,弗兰克·迈考特却把自己的著作取名为“教书匠”,但正如有读者评价的那样,他是一位“伟大的教书匠”!
亲爱的教育同行们,如果你是一线教师,你完全不必为自己是教书匠而自卑!其实成为教书匠也不容易呢!我对真正的教育家一直心怀敬意,而且从来也不反对普通教师的教育家情怀和教育家追求。

如果你成为教书匠之后,还有教育家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当然可敬可佩,也值得提倡——是的,教书匠和教育家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但如果你不愿意跨过这鸿沟也不要紧的,也就是说,如果你不愿当教育家,而愿一辈子做教书匠,也毫不可耻——你有不做教育家的权利和自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