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偶像剧探讨现代人的心理需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偶像剧探讨现代人的心理需求
作者:李晶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年第10期
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对偶像剧的追捧,更重要的是心理需求这个主体因素,它是偶像剧作用于现代人的前提,为满足“感官刺激”、“情感慰藉”、“压力释放”和“自我同一性”等心理需求,很多现代人主动选择收看偶像剧。


人将从偶像剧着手探讨现代人(年轻人)的心理需求。

偶像剧作为在当代中国非常流行的一种大众文化,还未引起国内学术界的足够重视,现有的研究成果或者是对具体剧目做描述性的艺术特点分析,或者是对这种剧的文化功能做简单的道德批判,这些思路仅从偶像剧的表象上看问题,没能看到偶像剧与当代社会的深层联系。

可以说,偶像剧这个名称虽被广泛使用,但其内涵却并未得到阐明。

本文下面将从现代性及对现代人的心理需求的视角出发对此作出阐述。

一、什么是偶像剧
偶像剧是现代性条件下的一种大众流行文化,它是在感性文化的层面上对现代性发展所做出的审美反应。

偶像剧是一种紧跟社会时尚趋势、向大众传达时尚信息、引领大众消费理念和消费想象的感性欲望文化。

从消费可以促进生产的角度来说,人的本能欲望的开发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深层动力,但偶像剧的合法性价值不应该被任意夸大,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不可能仅以感性欲望立身,而一定要用理性的力量给感性欲望限定一个疆域。

在探讨偶像剧与现代性发展及对现代人的心理需求之间的内在关系之前,本文先对“偶像剧”作出语义上的界定。

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对“偶像剧”的词条解释是:“指集数不多(一般30集以内)、大量采用面貌俊美的演员、符合社会流行的造型服饰、适合年轻人的偶像艺人、以细腻爱情戏为主,主要场景为现代的时装电视剧、以青少年为主要收视对象的剧种。


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巨大,个体形成了一些特定的心理需求,他们通过偶像剧中符号的解读,实现了需求的满足。

由作者之前的问卷调查发现,现代人看偶像剧主要原因:画面唯美、音乐好听(61.8%),浪漫的爱情故事(54.4%),偶像明星的魅力(46.6%),周围人都看(41.7%),放松心情、释放压力(33.9%)以及演绎了现实社会的生活(14.8%)等。

二、偶像剧满足了现代人哪些需求
美国社会学者卡茨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是具有特定需要的个人,他们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特点在于把受众作为了传播活动的起点,认为偶像剧这种媒介传播活动的主动权是由受众自己控制。

情感需求。

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顶着巨大的压力,因此,现代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孤独的一面,而偶像剧的情感又具有浪漫性的特点,浪漫性来自于从幼稚走向成熟所必然相伴的丰富想象和自由的憧憬。

所以,偶像剧往往与“多梦”联系在一起,当现实生活中人的情感需求无法被满足时便会转向虚幻的故事以寻求寄托。

而偶像剧中,各种完美主义的生活模式、感情模式、家庭模式,为现代人营造了一个理想化的、梦幻般的世界,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生活、爱情以及其他如财富、地位、成就感、认同感的向往;为处于情感真空的人提供了寄托梦想、体验真情的场地,满足了他们归属和爱的需要。

感官需求。

从拍摄场地到角色的造型,再到角色使用的手机、乘坐的交通工具,偶像剧镜头里展现的“形式美”,通过一种时尚、浪漫的视觉符号,去刺激每一个人的感官,而这符合人们追求完美、浪漫、时尚、动感的审美心理。

“人的审美需求是一种情感需求,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活动,它由情感所驱动,又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知觉、想象、理解等。

”由于物质的极大丰富,现代人的情感表现为“情感的强烈性、复杂性和浪漫性”三个特点,而偶像剧中包含的外在刺激,正好迎合了现代人的情感需求,引起巨大的情绪反应。

压力释放需求。

据调查,现代人为什么喜欢看偶像剧,得到这样一些回答:“累的时候就想一集接一集地看,在偶像剧中堕落的感觉超爽”;“论文、就业、考证,工作,家庭,现实生活压力太大了。

看这种片子不需要思考。

沉湎于风花雪月的剧情之中,也是一种很好的休息”等等。

年轻人,无论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或者已经毕业工作的人,都承受着来自于学习、生活、工作等多方面的压力。

升学的烦恼、就业的困境、人际沟通的困惑、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等问题接踵而来,面对现实压力,他们选择逃避到虚幻的故事中去寻求片刻的安宁。

偶像剧正是以其轻松幽默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现实生活的枯燥和压力,在感动与欢笑中释放了生活里的压抑情绪。

“同一性”需求。

“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关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在社会上占有什么位置的认识,是个体对过去、现在、将来的“我”的认识和体验的整合。

“自我同一性”对个体有着个体适应和社会适应的意义。

埃里克森认为现代人面临着“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形成的自我同一性遭到破坏,“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引起了每个现代人的思索。

在生理、认知上的成熟以及社会因素的作用下,开始“思考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思考其他人看待他们的方式,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
//总第522期2013年第39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并且思考他们未来的可能选择。


为解决“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埃里克森认为现代人可以通过“寻找可以信仰的人和观念”来实现。

当不能获得恰当的自我认识和肯定时,由偶像明星扮演的角色便成了现代人可以参考的模范。

他们就像一面镜子,向大家反馈了他/她是谁,应该成为谁的信息。

偶像剧中社会生活是重要的主题之一,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强化了现代人对自我身份的认识和构建。

剧中的女性人物往往或者温柔善良,或者单纯可爱,或者性感泼辣,或者贤良淑德;而男性人物或者勇敢正直,或者才华出众,或者重情义、有责任感等等。

出于对剧中角色的喜爱,则表现了现代人对这类性格品质的认同。

而剧中角色给现代人树立了生活的榜样,并使人产生无穷的幻想和生活的热情。

三、偶像剧的社会价值
偶像剧向观众传达了现代消费社会的一些范本,供观众进行想象和模仿,使得普通大众在自身与社会之间找到了一种虚拟的维系;
偶像剧在贩卖欲望与诱惑的同时,有效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观众从偶像剧当中得到的除了想象和向往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形下会成为她们的生活现实本身。

偶像剧在艺术上的迷幻特性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很好的快乐功能、消遣娱乐功能,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宣泄情绪压力的场所。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