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xx省xx市第三十六中学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孝是人生自然生发的一种亲情。
任何个人都因其父母而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只有亲人时时刻刻地关照,才可度过其婴儿期。
正是因为父母无私的爱,子女才得以成人。
在子女年幼时,父母为子女尽心操心,是父母的责任与本分。
父母孩子之间的情感自然产生,非外部所加,属于无条件的道德情感。
在人的孩提时代,当我们觉察到自己的存在时,我们就知道自己已经有了双亲。
基于对父母的爱和尊重之上的孝起初是孩子天性和爱心的觉醒,经过强化和培养,会逐渐成就孝道,然后进一步,成为超越任何个人私利的人格。
在父母和子女形成了一种基本的情感相通关系后,父母特别理会到孩子的需要,孩子则尤其亲近父母。
两者相互都有亲近感,达到爱的统一。
子女尽孝也就是爱的体现,这样一种爱,也是人对父母之外的他人的爱的起点。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蕴含着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
这种关系既不是契约协定,也不是任何意义上的交换,而是人性的自然产物。
因而,这里有着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
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儒家的理想,从孝道上看,也就是把孝道弘扬光大,达到以孝治天下的目的。
孝道把对国家的爱以及对君王的忠诚看成是孝的扩展和提升:“移孝作忠。
”儒家伦理的核心是仁,而仁的核心则是“孝悌”。
在孔子那里,他以“仁”为最高道德要求,而“孝悌”则是仁的基础。
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并且明确地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儒家的基本教育,是道德教育,而在道德教育中,孝的教育尤为重要。
这里还需要指出一点,即儒家往往“孝悌”并用,孝是指对父母的德性要求,而悌则是指兄弟之间的相互尊重,但前者更为根本。
孟子也明确谈到“孝悌”作为基本的道德要求,并且把它看成是传统的社会伦理的核心地位,这也是儒家的基本观点,他不仅把“孝悌”看作是基本的德性,而且提出了“移孝作忠”的说法。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1)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孝是人生自然生发的一种亲情。
任何个人都因其父母而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只有亲人时时刻刻地关照,才可度过其婴儿期。
正是因为父母无私的爱,子女才得以成人。
在子女年幼时,父母为子女尽心操心,是父母的责任与本分。
父母孩子之间的情感自然产生,非外部所加,属于无条件的道德情感。
在人的孩提时代,当我们觉察到自己的存在时,我们就知道自己已经有了双亲。
基于对父母的爱和尊重之上的孝起初是孩子天性和爱心的觉醒,经过强化和培养,会逐渐成就孝道,然后进一步,成为超越任何个人私利的人格。
在父母和子女形成了一种基本的情感相通关系后,父母特别理会到孩子的需要,孩子则尤其亲近父母。
两者相互都有亲近感,达到爱的统一。
子女尽孝也就是爱的体现,这样一种爱,也是人对父母之外的他人的爱的起点。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蕴含着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
这种关系既不是契约协定,也不是任何意义上的交换,而是人性的自然产物。
因而,这里有着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
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儒家的理想,从孝道上看,也就是把孝道弘扬光大,达到以孝治天下的目的。
孝道把对国家的爱以及对君王的忠诚看成是孝的扩展和提升:“移孝作忠。
”儒家伦理的核心是仁,而仁的核心则是“孝悌”。
在孔子那里,他以“仁”为最高道德要求,而“孝悌”则是仁的基础。
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并且明确地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儒家的基本教育,是道德教育,而在道德教育中,孝的教育尤为重要。
这里还需要指出一点,即儒家往往“孝悌”并用,孝是指对父母的德性要求,而悌则是指兄弟之间的相互尊重,但前者更为根本。
孟子也明确谈到“孝悌”作为基本的道德要求,并且把它看成是传统的社会伦理的核心地位,这也是儒家的基本观点,他不仅把“孝悌”看作是基本的德性,而且提出了“移孝作忠”的说法。
高二语文试卷答案.docx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3分)B (A.偷换概念。
根据原文,中国文学比较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的突出表现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强调“文以明道”,而不是“文以明道”本身。
C. “不想当纯粹的文学艺术家”过于绝对,原文为“很少有人把自己看成纯粹的文学艺术家”。
D.根据原文,“对'道'的思考和实践”才是工具和途径,而非“道”本身。
另外,对“道”的思考和实践只能“对君主专制的绝对权力予以一定的制约”,谈不上“有效”。
)2.(3分)D (“先分后总”的说法不正确。
文章是先总说,再分说,最后总说。
)3.(3分)D (“文学在屮国古代从来就不是文学本身”曲解文意。
原文为"在屮国古代,文学从来就不仅仅是文学”。
)4.(3分)C (A.顺子说旱死爷爷的庄稼,是为了让“罗长腿”在分水时没有心理压力。
B. 说顺子“好逸恶劳”错误,也不能说爷孙两代人有“尖锐的矛盾”。
D.从侧面写出了那个时代的印记,而不是顺子对那个时代的不满)5.(5 分)(1)对结仇过程的交代,为下文表现“吴大眼”与“罗长腿”两人的关系埋了伏笔,也与后文的谦让形成对比。
)(2分)(2)写人们下苏州,稻田版图急剧缩小,为下文写吴、罗二人不再发生争执的变化做好铺垫。
(3分)6.(6分)第一问:(1)“吴大眼”与“罗长腿”均热爱种庄稼,虽因特殊年月结下深仇,但也惺惺相惜。
(2)这年头没有人种庄稼,“吴大眼”与“罗长腿”同病相怜。
(一点1分,两点3分)第二问:作者通过“吴大眼”的举动,表达了对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结束的忧虑与深思(2分),以及对淳朴人性的颂扬(1分)。
7.(3分)A(说法过于绝对,把河北深州大瞇杜区幼儿园教师“虐童”行为看成是“心理变态行为”是不准确的,原文中说“一些幼师为什么折磨孩子?除了少数人心理变态,缺乏方法和耐心是主要原因”,“心理变态”的只是少数人。
)& (5分)D、E(A. “详细报道”的说法错误,材料重点是分析原因和改善措施,对两件事只是简略叙述。
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五大题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试题均应按题号把答案涂、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超出答题框或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3.考生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当代文艺审美中的“粉丝"与“知音”周兴杰①“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
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被伯牙引为“知音”。
子期辞世,伯牙毁琴不操,以示痛悼。
由此可知,“知音"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解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
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接受者以能成“知音"为荣,创作者以能有“知音"为幸。
说一部文学史或艺术史,是作为“知音”的批评家为他们心仪的文学家、艺术家树碑立传的历史,并不为过。
因此,“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②而“粉丝"这一名称则有些不伦不类,它是大众对“fans”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音译。
在最直接的意义上,“粉"或“粉丝”就是某些事物的“爱好者”。
如果仅在“爱好者”的意义上来使用的话,那么说“我是莎士比亚的粉丝”也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社会成见和媒体引导,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粉丝"一度被贴上了狂热、非理性、病态等标签,当作对某些大众文化产品不加辨别的、缺乏抵抗力的消费者而受到非议。
尽管现在人们能以一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粉丝”,但其被限定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却是事实。
③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
那粉丝有没有文本辨识力呢?通过深入粉丝的文化实践,研究者发现,粉丝对于特定文本是存在敏锐的辨识力的。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附答题纸及答案)20180409
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附答题纸及答案)考试时间:120分钟一 积累应用 8分1.识记性默写(4分)(1) 。
(2) 。
《 》 (3) ! 2.理解性默写(2分)(1) , 。
3.( )(2分)二 阅读 52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4—7题。
(12分) 4. 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分)5. (2分)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7. (6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0分) 8. (2分)(1) (2) 9. ( )(2分) 10. (2分)11. (4分)题号 一 二(一) 二(二) 二(三) 二(四) 二(五) 三 写作总分 得分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 考试号: _____________ …………………………………密……………………………封…………………………………线…………………………………………(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5分)12. 。
(1分)13.()(2分)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6分)15. ,。
(2分)16.(2分)长.()黜.()17.(4分)(1)凡.()(2)景.()(3)克.()(4)简.()18.()(2分)19.()(2分)20.(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3题。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班班会上,同学们纷纷介绍自己最欣赏的格言名句并畅谈感想,其中有六句同学们感受尤深,这六句是:①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荀子》)②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韩非子》)③立身成败,在于所染。
(魏征)④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盂郊)⑤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⑥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龚自珍)请结合其中的两三句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联系现实和自身实际写一篇发言稿,在下次班会上与同学们交流。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细节决定成败古往今来,不少人常常因细小的事而失败,但也有的人因细小的事而成功的。
所以说,细节决定成败!综观历史,不得不承认,注意细节的人更能干成大事。
“有别人在场的时候,不要自己乱唱,也不要用手指敲打或者用脚踢什么东西;别人讲话时,不要插嘴;别人站着时,不要坐下;别人停下来时,不要自己走;和别人在一起,不要读书或者看报,如果确有必要做上述事情,也一定要请求。
事先不得到允许,不要看别人的书或者写的东西,写信的时候,也别离得太近……”这是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14岁时抄在笔记本上的部分”守则”。
可以说这是些细节,甚至是很拘束人的细节,然而华盛顿却把它看成是成长所必须的“维生素”。
假如他不注意这些细小的事,从不顾别人的感受,很难想象他会把美国搞得繁荣昌盛。
这就是成大事者注意细节,如果华盛顿不注意细节,他不会成为美国开国总统,更不会把美国搞得繁荣昌盛。
可见,注意细节是华盛顿成为总统的基石。
卢瑞华说过:“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事做细的人很少。
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我们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者;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著名的木桶理论认为,一支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板。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不分版本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不分版本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总分值:150分钟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完成1-3题。
〔此题共3小题,9分〕“微博粉丝〞的兴起与媒体技术的开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受“粉丝〞自身心理因素的驱动。
美国社会学家卡茨认为:人们接触和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会、心理需要。
“微博粉丝〞的出现也是源于这个群体的特定需求。
“微博粉丝〞对于名人的关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粉丝〞相类似,是为了追逐体育明星、影视明星和媒体人物等偶像的身上表达了从众的梦想,并且为群众建构了生活的幻象。
“粉丝〞通过微博通信进行信息沟通,不再单纯通过群众传媒来获取名人信息,而是通过类似直接的接触途径为自身带来直接的媒介体验,甚至于对自己产生认同。
所以,“粉丝〞关注微博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满足情感的自我需求,并在名人偶像和形象中找到自我认同。
劳伦斯•克罗斯伯格曾撰文指出:“‘粉丝’对于某些实践与文本的投入使得他们能够对自己的情感生活获得某种程度的支配权,这又进一步使他们对新的意义形式、快感及身份进行情感投入以应对新的痛苦、悲观主义、挫败感、异化恐惧及厌倦。
〞换句话说,“粉丝〞对偶像“评论〞,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既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实现。
关注机构官方微博和权威人士微博的“非忠实粉丝〞虽然不像其他“粉丝〞那样狂热,但也是为了满足自身对信息的需求而成为“粉丝〞的,我国几个门户网站微博开通以来,吸引了很多官方机构的入驻,这些微博上的信息无疑为关注它们的“粉丝〞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同时也为“粉丝〞节省了购置此类信息的人力和财力,而一些具有休闲娱乐特色的微博也为群众“粉丝〞提供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传统的“粉丝〞群体和社团要获得有关“粉丝〞客体的信息,通常需由第三方提供,例如借助电视娱乐节目、播送和报纸的娱乐板块,或者是“粉丝〞团能够接触到的明星的领导层提供的消息。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我们大都记不起2到3岁以前的事,此后几年发生的事即便记得一些,但也相当模糊。
科学家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幼年记忆缺失”。
可是,幼儿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在人生的最初两年里,幼儿掌握了许多复杂的、终生受用的技巧,例如走路、说话和识别人的脸,但幼时记忆怎么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2-3岁的幼儿并非没有记忆,但那种记忆很微弱,且容易消失。
为什么会这样呢?早期的研究一直认为这仅仅是因为人们在幼儿时期没有形成构建记忆和描述事件的能力。
但是近年研究有了新突破。
美国科学家帕特里夏·鲍尔认为人大脑中的海马体有巩固和强化记忆的作用,它把人们在经历中产生的记忆转变成长期记忆。
在那个区域中有一个很小的被称为“齿状回”的地方,那里的成熟要待人们长到4-5岁以后才会最终完成。
齿状回的作用很像一座桥,自周围结构的信号只有通过它才能抵达海马体的其他地方。
因此,在这个部分尚未发展完善以前,人们的记忆便无法转变成长期记忆。
英国科学家马克·豪的观点是,“幼年记忆缺失”现象需要等待人们出生18-24个月以后自我意识出现才会消失。
这时,幼儿们开始意识到了“我”的独特性,自我意识帮助我们组织记忆,并使我们更容易唤起记忆,许多记忆开始被“固定”下。
不过,科学家又发现,在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的相当时间里,我们的记忆依然是模糊不清的,这说明自我意识并不能完全使我们的记忆变得清晰起,一定还有其他的因素。
新西兰哈琳·海恩是研究儿童和青少年记忆能力的科学家,她认为,这个因素是语言。
她邀请一些2-4岁的幼儿玩一种特制的玩具,并记录下了一些在玩这种玩具时能说出词汇和能够理解词汇的幼儿。
6个月以后,她再次和这些孩子谈论那次“往事”。
结果发现,孩子们都记得那次游戏并再次描述了那次经历。
海恩由此得出结论,“孩子们描述一件事情的能力是与发生那件事时他们的语言发展程度相关联的。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
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特别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
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
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美丽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
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
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
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
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
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联系在一起。
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薄命运。
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特别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瘦长而舒扬,颜色略淡。
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白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化作远山之形。
“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
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
《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
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命题人:王晓校对:李华彬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孝是人生自然生发的一种亲情。
任何个人都因其父母而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只有亲人时时刻刻地关照,才可度过其婴儿期。
正是因为父母无私的爱,子女才得以成人。
在子女年幼时,父母为子女尽心操心,是父母的责任与本分。
父母孩子之间的情感自然产生,非外部所加,属于无条件的道德情感。
在人的孩提时代,当我们觉察到自己的存在时,我们就知道自己已经有了双亲。
基于对父母的爱和尊重之上的孝起初是孩子天性和爱心的觉醒,经过强化和培养,会逐渐成就孝道,然后进一步,成为超越任何个人私利的人格。
在父母和子女形成了一种基本的情感相通关系后,父母特别理会到孩子的需要,孩子则尤其亲近父母。
两者相互都有亲近感,达到爱的统一。
子女尽孝也就是爱的体现,这样一种爱,也是人对父母之外的他人的爱的起点。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蕴含着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
这种关系既不是契约协定,也不是任何意义上的交换,而是人性的自然产物。
因而,这里有着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
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儒家的理想,从孝道上看,也就是把孝道弘扬光大,达到以孝治天下的目的。
孝道把对国家的爱以及对君王的忠诚看成是孝的扩展和提升:“移孝作忠。
”儒家伦理的核心是仁,而仁的核心则是“孝悌”。
在孔子那里,他以“仁”为最高道德要求,而“孝悌”则是仁的基础。
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并且明确地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儒家的基本教育,是道德教育,而在道德教育中,孝的教育尤为重要。
这里还需要指出一点,即儒家往往“孝悌”并用,孝是指对父母的德性要求,而悌则是指兄弟之间的相互尊重,但前者更为根本。
孟子也明确谈到“孝悌”作为基本的道德要求,并且把它看成是传统的社会伦理的核心地位,这也是儒家的基本观点,他不仅把“孝悌”看作是基本的德性,而且提出了“移孝作忠”的说法。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3月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钟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完成1-3题。
(本题共3小题,9分)“微博粉丝”的兴起与媒体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受“粉丝”自身心理因素的驱动。
美国社会学家卡茨认为:人们接触和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会、心理需要。
“微博粉丝”的出现也是源于这个群体的特定需求。
“微博粉丝”对于名人的关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粉丝”相类似,是为了追逐体育明星、影视明星和媒体人物等偶像的身上体现了从众的梦想,并且为大众建构了生活的幻象。
“粉丝”通过微博通信进行信息沟通,不再单纯通过大众传媒来获取名人信息,而是通过类似直接的接触途径为自身带来直接的媒介体验,甚至于对自己产生认同。
所以,“粉丝”关注微博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满足情感的自我需求,并在名人偶像和形象中找到自我认同。
劳伦斯•克罗斯伯格曾撰文指出:“‘粉丝’对于某些实践与文本的投入使得他们能够对自己的情感生活获得某种程度的支配权,这又进一步使他们对新的意义形式、快感及身份进行情感投入以应对新的痛苦、悲观主义、挫败感、异化恐惧及厌倦。
”换句话说,“粉丝”对偶像“评论”,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既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实现。
关注机构官方微博和权威人士微博的“非忠实粉丝”虽然不像其他“粉丝”那样狂热,但也是为了满足自身对信息的需求而成为“粉丝”的,我国几个门户网站微博开通以来,吸引了很多官方机构的入驻,这些微博上的信息无疑为关注它们的“粉丝”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同时也为“粉丝”节省了购买此类信息的人力和财力,而一些具有休闲娱乐特色的微博也为大众“粉丝”提供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传统的“粉丝”群体和社团要获得有关“粉丝”客体的信息,通常需由第三方提供,例如借助电视娱乐节目、广播和报纸的娱乐板块,或者是“粉丝”团能够接触到的明星的领导层提供的消息。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我们大都记不起2到3岁以前的事,此后几年发生的事即便记得一些,但也相当模糊。
科学家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幼年记忆缺失”。
可是,幼儿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在人生的最初两年里,幼儿掌握了许多复杂的、终生受用的技巧,例如走路、说话和识别人的脸,但幼时记忆怎么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2-3岁的幼儿并非没有记忆,但那种记忆很微弱,且容易消失。
为什么会这样呢?早期的研究一直认为这仅仅是因为人们在幼儿时期没有形成构建记忆和描述事件的能力。
但是近年研究有了新突破。
美国科学家帕特里夏·鲍尔认为人大脑中的海马体有巩固和强化记忆的作用,它把人们在经历中产生的记忆转变成长期记忆。
在那个区域中有一个很小的被称为“齿状回”的地方,那里的成熟要待人们长到4-5岁以后才会最终完成。
齿状回的作用很像一座桥,自周围结构的信号只有通过它才能抵达海马体的其他地方。
因此,在这个部分尚未发展完善以前,人们的记忆便无法转变成长期记忆。
英国科学家马克·豪的观点是,“幼年记忆缺失”现象需要等待人们出生18-24个月以后自我意识出现才会消失。
这时,幼儿们开始意识到了“我”的独特性,自我意识帮助我们组织记忆,并使我们更容易唤起记忆,许多记忆开始被“固定”下。
不过,科学家又发现,在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的相当时间里,我们的记忆依然是模糊不清的,这说明自我意识并不能完全使我们的记忆变得清晰起,一定还有其他的因素。
新西兰哈琳·海恩是研究儿童和青少年记忆能力的科学家,她认为,这个因素是语言。
她邀请一些2-4岁的幼儿玩一种特制的玩具,并记录下了一些在玩这种玩具时能说出词汇和能够理解词汇的幼儿。
6个月以后,她再次和这些孩子谈论那次“往事”。
结果发现,孩子们都记得那次游戏并再次描述了那次经历。
海恩由此得出结论,“孩子们描述一件事情的能力是与发生那件事时他们的语言发展程度相关联的。
河南省安阳高二下册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含解析【精编】.doc
2015-河南省安阳三十六中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什么是人体生物钟?科学家研究证实,每个人从他诞生之晶直至生命终结,体内都存在着多种自然节律,如体力、智力、精绪、血压等的变化,人们将这些自然节律称作生物节律或生命节律。
人体内还存在一种决定人们睡眠和觉醒的生物节律,它根据大脑的指令,以24小时为周期发挥作用。
早在19世纪末,科学家就注意到了生物体具有“生命节律”的现象。
科学家们将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绘制成三条波浪形的人体生物节律曲线图。
到了20世纪中叶,生物学家又根据生物体存在周期性循环节律活动的事实,创造了“生物钟”一词。
生物钟的位置到底在何处?一般认为,生物钟应该存在于大脑中,但对于其体位置的说法却又各不相同。
有人认为,生物钟的确切位置在下丘脑前端,视交叉上核内,该核通过视网膜感受外界的光与暗,使之和体内的时钟保持同一节奏。
也有人认为:生物钟现象与体内的襚黑素有密切关系,由于褪黑素是松果腺分泌的,因此生物钟也应该位于松果体上。
生物钟是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还是由人体自身内在的因素决定的?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争论。
外源说认为,某些复杂的宇宙信息是控制生命节律现象的动因。
学者弗兰克•而朗博士认为,人类对广泛的外界信息,如电场变化、地碰变化、重力场变,宇宙射线、其他行星运动周期、光的变化、月球引力等极为敏感,这些变化的周期性,引起了人的生命节律的周期性。
内源说认为,生命节律是由人体自身内在的因素决定的。
人在恒温和与外界隔绝的地下,也表现出近似于24小时的节律。
长久以来,生物钟的作用机制一直是个谜。
科学家们只知道生物钟可以控制人类睡眠和觉醒的周期、体内激素分泌、新陈代谢速率、体温等多种生理行为,但对生物钟的组成和其通过什么形式完成上述工作不能搞清。
加利福尼晋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在《细胞杂志上撰文称》他们发现了人体生物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生物钟通过在细胞内部制造蛋白而控制着负责不同功能的基因发挥各自的作用。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1)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五大题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试题均应按题号把答案涂、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超出答题框或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3.考生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道”,一是“民本”。
孟子崇尚“王道”政治,以“王道"为最高政治理想,而贬黜“霸道”。
他分别以尧舜禹、“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
孟子所说的“王”,就是“以德行仁”,让人“中心悦而诚服”;他所说的“霸”是“以力服人”,结果是“非心服".孟子要求行“仁政”,讲“民本”,其落脚点都在“王道"上。
他向往尧舜禹先王之治,实质上是希望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即以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通过对圣王历史与业绩的诠释,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目的是引导历史的走向。
孟子的政治思想体系以“民本”为基础,这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传统是形同水火的.如朱元璋读《孟子》至“草芥”“寇雠"之语而大怒,于洪武三年废黜孟子祠,并于洪武十七年命大学士刘三吾删节《孟子》,就是明显的水火不相容的例子。
两千多年来,《孟子》成了为苦难民众伸张正义的书,它召唤着历代读书人的良心,如“诗圣”杜甫的“致君尧舜上”,为民呐喊,忧国忧时。
要讲“仁政",就要以民为本,这就是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
从这一理念出发,孟子阐述了自己的“仁政"学说。
这一学说,简单说来,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这两方面的内容.孟子说:“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就是说,君主若能行仁政,那他的臣民就会拥护君王,会为长官去拼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孝是人生自然生发的一种亲情。
任何个人都因其父母而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只有亲人时时刻刻地关照,才可度过其婴儿期。
正是因为父母无私的爱,子女才得以成人。
在子女年幼时,父母为子女尽心操心,是父母的责任与本分。
父母孩子之间的情感自然产生,非外部所加,属于无条件的道德情感。
在人的孩提时代,当我们觉察到自己的存在时,我们就知道自己已经有了双亲。
基于对父母的爱和尊重之上的孝起初是孩子天性和爱心的觉醒,经过强化和培养,会逐渐成就孝道,然后进一步,成为超越任何个人私利的人格。
在父母和子女形成了一种基本的情感相通关系后,父母特别理会到孩子的需要,孩子则尤其亲近父母。
两者相互都有亲近感,达到爱的统一。
子女尽孝也就是爱的体现,这样一种爱,也是人对父母之外的他人的爱的起点。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蕴含着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
这种关系既不是契约协定,也不是任何意义上的交换,而是人性的自然产物。
因而,这里有着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
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儒家的理想,从孝道上看,也就是把孝道弘扬光大,达到以孝治天下的目的。
孝道把对国家的爱以及对君王的忠诚看成是孝的扩展和提升:“移孝作忠。
”儒家伦理的核心是仁,而仁的核心则是“孝悌”。
在孔子那里,他以“仁”为最高道德要求,而“孝悌”则是仁的基础。
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并且明确地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儒家的基本教育,是道德教育,而在道德教育中,孝的教育尤为重要。
这里还需要指出一点,即儒家往往“孝悌”并用,孝是指对父母的德性要求,而悌则是指兄弟之间的相互尊重,但前者更为根本。
孟子也明确谈到“孝悌”作为基本的道德要求,并且把它看成是传统的社会伦理的核心地位,这也是儒家的基本观点,他不仅把“孝悌”看作是基本的德性,而且提出了“移孝作忠”的说法。
汉代的董仲舒也说:“无孝悌则亡其所以生。
”无孝悌则不配做人,更无从谈起政治上的公忠。
当代社会由于传统的断裂,对于孝与公忠两者的关系已经看不到基本的联系。
多年来脱离个人的私德来讲政治,实践表明这样的政治是靠不住的。
传统孝道认为为父母尽孝是一切教化之本,由亲亲施始,亲亲启蒙,人情陶冶,进而达到道德的升华。
试想,谁会相信一个连侍奉双亲的德性都没有的人,会真诚热爱他人和国家呢?把孝与公忠联系起来,其起点就在于孝。
教化强调施从亲始,而其根本精神在于更多地远离对自我利益的关切,把爱心更多放在社会和他人那里,从而养成一种关怀他人、关怀社会的胸怀和情怀。
(摘自龚群《孝道的情感与外推》,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自然生发的,子女对父母的孝道是自然产生,无需后天培养。
B. 正因为父母尽心尽力,子女才得以成长,所以父母年老后子女也应尽自己的孝心。
C. 儒家的基本教育是道德教育,而“孝悌”是“仁”的基础,因此包含了儒家道德教育的全部内容。
D. 孔子和孟子都认为,孝悌是一个人基本的道德要求,这也是儒家思想的伦理核心。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段从孝的自然生发的特点讲到孝道的形成,引出了笫二段关于孝和忠关系的阐述。
B. 作者将个人为父母尽孝与儒家治同平天下的理想相结合,足将孝与公忠结合起来。
C. 文章以孔子、孟子和董仲舒的言论有力地论证了孝悌是仁爱、公忠等道德的基础。
D. 文章的论述由现象到理念,由古代到当代,由孝道到公忠,逐层深入,层次分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孩子的孝需要经过强化培养才能转化为孝道,可见孝道是需要后天学习修炼的人格。
B. 为父母尽孝,是人对父母之外的他人和社会的爱的起点,可见孝是一切爱的核心。
C. 儒家教化强调从侍奉双亲开始,就是以孝道推动公忠,以亲情陶冶来升华道德。
D. 一个人的私德不好,必然会影响到对他的政治评价;不爱父母的人不会真正爱人爱国。
【答案】1. D 2. A 3. B【解析】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题中A项,错在“子女对父母的孝道是自然产生,无需后天培养”,原文第一段有“……孝起初是孩子天性和爱心的觉醒,经过强化和培养,会逐渐成就孝道”;B项,“父母尽心尽力,子女才得以成长”与“父母年老后子女也应尽自己的孝心”不构成因果关系,因为原文第一段有“父母孩子之间的情感自然产生,非外部所加,属于无条件的道德情感”;C项,“因此,包含了儒家道德教育的全部内容”错,以偏概全。
儒家的道德教育内容非常广泛,如“谨”“信”“仁”都是。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题中A项,“引出了第二段关于孝和忠之间关系的阐述”错误,根据第二段内容,应该是引出父母与子女之间在道德情感方面的关系。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题中B项,“可见孝是一切爱的核心”属于概括推断有误。
“为父母尽孝,是人对父母之外的他人和社会的爱的起点”,只能说明“起点”,不能证明是“核心”。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等雪宋自强梦里总是有雪。
前天,天气预报终于有了雪的消息,傍晚的天色,也好像有了雪的影子。
心中自是喜不自禁,只是迟迟不见那雪花的到来。
晚睡的人们都早已入梦,我还在漫不经心一页一页地翻书。
其实我也知道,我哪里是在看书呢?我那是在等雪!是的,是在等雪,小时候我就经常这样。
那时村里还不通电,冬天又冷,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吃过晚饭早早地就钻进了被窝儿。
我也一样。
不过将要下雪的时候就要另当别论了。
若是在晚上,不等雪花飘下来,我一般是不会老实入睡的,尤其是入冬的第一场雪。
记忆最深的是读小学三年级时的那个冬天。
我和奶奶一块儿睡在一侧的耳房里。
傍晚天色一变我就来了精神,可是,不知道是天公不解人意,还是雪姑娘打扮过于仔细,奶奶催我上炕都催了好几次了,雪仍是不肯降临,连个影儿都没有。
最后,抵不过奶奶的一再催促,我老大不情愿地钻进了被窝儿。
可是哪里睡得着呢?不大一会儿功夫,我就钻出被窝儿好几回,而理由只有一个:撒尿。
奶奶一直纳闷儿:没见这孩子喝什么水呀?——她哪里知道我是在等着迎候我的雪姑娘呢?不知到了什么时展,我差不多要迷迷糊糊进入梦乡的时候,忽然听到院子里有人说活:“这雪下的!好啊!”是父亲从外面回来了。
“下雪了!”我立刻睡意全无,心跳立马加速了一倍。
我差点儿一下子从被窝儿里窜出来!可是我忍住了,——我多狡猾呀。
我现在就窜出去,老爹一顿喝斥,还不把我给怼回来了?难奈的等候。
估计父亲已经睡下,我便蹑手蹑脚又迫不及待地钻出了被窝儿:“奶奶,奶奶——”我压了嗓门儿叫了两声,奶奶已然入梦。
我索性擦了一根儿火柴点上油灯,然后被上老棉袄,光着小屁股儿就钻出了草屋——啊,雪!弥漫的雪花纷纷扬扬,在昏黄灯光的辉映下,一忽如漫天闪烁的金屑银屑扑面而来,一忽如璀璨的碎琼乱玉撒满寰宇。
我不由张开嘴巴,任雪花亲吻、滋润我干坼的嘴唇,也滋润、慰藉我爱雪、等雪的焦渴的心灵。
那雪还真是甜的。
看看钟表,已将近零点时分。
雪花还没有露面。
看来今晚只有在梦中相见了,我那令人心醉的雪哟。
我真的有些睏意了,几个哈欠之后,便动了睡觉的念头:先睡吧,一觉醒来眼前一幅无处不雪的世界也是非常让人陶醉的。
我已记不清有多少次陶醉在这样的境界里了。
八八年春节过后,在许昌参加一个培训,结束时正赶上元宵节。
所谓“正月十五雪打灯”,那雪从凌晨开始,一直下到中午。
许昌离家近三十里的路程,好在大都是柏油路面。
但汽车是跑不动了,地面上的积雪有一尺多厚,幸好我骑了一辆自行车。
“冒雪独行,不是一件颇有诗意的事儿吗?”我这样想着也就上了路。
出了市区,一路往南,平畴万里。
柏油路并不曲折,路旁两排高大的白杨,玉树琼枝,“茂密”异常。
不时有松松软软的雪团从树上落下,砸在身上、头上或脸上,如梦似幻,恍若仙境。
路两侧虽是不尽的农田,却不见一根儿庄稼的影子。
“白天碎碎堕琼芳”。
雪还在不停的下。
我不禁想起了古人吟雪的名句来,有吕岩的“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有杨万里的“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裴夷直的“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我也想到了,可是,这些全都不能形容当时我眼中的情景,只有柳柳州“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意境差可比拟——那可真是“万径人踪灭”呀,三十几里之内,我骑行一阵,推车一阵,的的确确没有看见一个人影儿!茫落世界,偌大宇宙,好像只剩下了我一个人呼吸在雪的世界、雪的怀抱。
柳诗里只有一个垂钓的老翁,此时的世界只有一个痴迷的我。
但是,我和那老翁是不同的:他不知道享受雪的晶营、纯洁、滋润和温情,因为,他心里只想着江水中的那条鱼儿;而我呢,说是要过节,其实却并不急着往回赶,我已完全痴迷在雪的怀抱里了!我已经不再是我——随着飞舞的雪花,我已融化、消释在无始无终的茫茫宇宙之中了。
墙上的时钟嗒嗒作响,已是凌晨一点多钟了。
令人魂牵梦绕的雪花还是没有降临,今晚真的见不着了吗?我满腹惆怅地躺在了床上,可是却又迟迟不能入眠。
我在想:我何以如此地迷恋着雪呢?农谚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可我虽然出身农民,却早已不再种田,我对雪的痴迷就不完全是因为这个。
究竟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她的博爱与温柔,她滋润万物如雨,却从不洪水滔天。
是因为她的纯洁与善良,她不惟自己晶莹剔透,还让整个世界纤尘不染。
是因为她那种神奇的魔力,一夜之间就能幻化出一个琼雕玉砌的重话世界……朦朦胧胧,我已悄然入梦。
雪一定还会装点我的梦境。
明天呢?明天,雪也会美丽我的生活吧……2017年12月(有删改)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签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写自己儿时光着小屁股跑出去看雪的情景,与一般孩童的顽皮好奇不同,体现的是发自内心的对雪的依恋。
B. 文章第一自然段“梦里总是有雪”与最后-段“雪一定还会装点我的梦境”遥相呼应,使得文章结构严谨完整。
C. 作者拿自己与柳诗中的老翁相比,意在表达自己对雪的喜爱和痴迷,同时也婉讽了老翁只知求鱼,从而少却了对生活的温情。
D. 本文在描写雪时用语典雅精致,饱含了作者对雪的喜爱和痴迷,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追求温情、洁净与诗意的生活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