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VS姜文:谁更懂营销是神马浮云?

合集下载

冯小刚VS姜文:谁更懂营销是神马浮云

冯小刚VS姜文:谁更懂营销是神马浮云

冯小刚VS姜文:谁更懂营销是神马浮云冯小刚的《非诚勿扰2》确实好看,这也是我对冯小刚真正发自内心地佩服的一次。

一个貌似不怎么好“前缘再续”的东西,硬是让冯小刚和王朔搞得有声有色,不佩服才怪。

但观影后,仔细一琢磨,还是感觉《非2》有点强弩之末了。

《非2》最出彩的并不是由葛优和舒淇饰演的男女主角,我觉得真正的主角是孙红雷扮演的香山。

孙红雷演技是越来越出色、出彩了。

如果没有孙红雷,《非2》很难赚足眼球。

估计是冯导携《唐山大地震》的“催泪”余威,如果看孙红雷演的香山角色,不哭是不太可能的。

男人看了都哭,何况是女人!我观影的时候旁边竟是鼻涕的抽泣声。

估计越是上了年纪的男人,越是泣不成声,比如鄙人。

感动的原因是从香山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所以顾“影”才自怜。

让男人不得不想的是:我这一生奋斗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临终挤在墓地里的“大通铺”还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地说声:人生,不过如此?冯导越来越像品牌代言人了。

从奔驰、剑南春、中国人寿、艾美酒店等,冯导依然执着地做着品牌的植入广告,而且越植入品牌越高级。

从《非1》的斯巴鲁直接升级到《非2》的奔驰了,不知《非3》是否就是兰博基尼了。

如果抽掉孙红雷饰演的香山的戏份,估计《非2》就没什么可看的了,快成鸡肋了。

《非2》感觉孙红雷就是不折不扣的主角,从离婚仪式到人生告别会(这个是逆向思维,不得不佩服冯小刚和王朔的编剧能力)整个就是孙红雷的天下,葛优与舒淇快沦落成配角了。

稍微感觉有点不太对劲的是,冯导有点“目中无人”了,直接说,自己的每个片子都火,每个片子都有票房。

直到冯导遇见了姜文。

冯导说,如果姜文弄懂了商业片,是对他最大的威胁。

我认为,此言真得不假。

姜文一直是个特立独行的导演,几乎在观众的记忆里尘封了,直到《让子弹飞》。

《让子弹飞》即符合庸众,看个热闹;也符合雅众,多咂摸点门道。

姜文的最大转变,用营销人的观点来看的话,就是从自我为中心转变成以顾客为中心了。

这一华丽转身可是了得,票房超越冯导的巅峰之作《唐山大地震》指日可待。

姜文的《让子弹飞》,你看懂了几成?

姜文的《让子弹飞》,你看懂了几成?

姜⽂的《让⼦弹飞》,你看懂了⼏成?⽏庸置疑,《让⼦弹飞》是天才导演姜⽂再次在凛冽寒风中奉献给⼤家的⼀桌盼春⼤餐!那么,在这充满隐喻的盛宴⾥,你⼜品出了⼏道菜的味道呢?是如郭志坚同学品出了“⾎腥、⾊情和少⼉不宜”呢?还是如影院⼀位时髦⼥⼠在整场哈哈笑过之余,在影⽚结束时说的⼀句耐⼈寻味的话:这到底拍了些什么乱七⼋糟的? ⼀些⼤家⽐较容易看出来的隐喻,在此就不多说了。

这⾥说⼏个给⼒的。

严正声明:以下内容均系转载,欢迎⼤家发表⾃⼰的观点,以正视听。

1、马拉⽕车有⼈从历史的⽅⾯来解读这个东西,不是不可以,但姜⽂从来不是⼀个这么矫情的⼈。

他的每⼀个看似不合理的场景,都有⼀个理所当然的解读,⽽这个解读,往往并不需要你去翻历史书才能明⽩。

马拉⽕车的隐喻,就是在暗讽我们当今的制度。

虽然坐上了西洋⼈的经济⽕车,⾛在市场经济的铁轨上,可是实际上跟以前的马车并没有本质区别,依然是靠⼀群⽆脑的劳动⼒在前⾯拉着,暗讽现在虽然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本,可是经济结构却和真正的西洋⽕车有着天壤之别。

⼀旦⼦弹打穿了马和车之间的链接,⼀旦失去了在前⾯勤勤恳恳拉车的廉价劳动⼒,过不了多久⽕车,就将摔得灰飞烟灭。

这是姜⽂的第⼀个隐喻,也正是点中了时下最热门的话题和最主要的问题所在。

2、关于黄四郎很多⼈说姜⽂把他⽐喻成韩三平,云云。

不是不可以,不过未必每个⼈都知道韩三平是谁。

实际上,姜⽂的这部电影也不是仅仅拍给⽂艺圈的那⼏个⼈看的,其实从⼀段黄四郎和张⿇⼦的对话,就很明显可以看出来了。

张⿇⼦:“你觉得对我来说是你重要还是钱重要”就是这⼀段,张⿇⼦把黄四郎和钱搁在了⼀起对⽐,这个答案就很明显了!什么能跟钱搁在⼀起呢?那就是权。

所以黄四郎在电影⾥象征的就是权⼒,是通过权⼒得到利益的既得利益者!这个隐喻,⽆⾮也就是那些与权⼒直接挂钩的垄断集团和⼀些以权谋私的guan当然⼲脆可以说⽩了就是咱们guojia的权⼒机构,然后姜⽂说的话也就不难索解了:“你和钱对我都不重要,没有你对我很重要”,就是权和钱对我都不重要,没有绝对的权⼒这点对我很重要。

从姜文的电影转型看影视营销

从姜文的电影转型看影视营销

从姜文的电影转型看中国商业电影前景回想姜文的前三部电影中《阳光灿烂的日子》,就像是一篇散文,很青春朝气,很叛逆,但是很真实。

那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时代烙印,不像《无极》或是《英雄》,看得人两脚不着地。

我们可以称之为文艺片,但是又少了像台湾文艺片的那种散漫和隐晦。

姜文的片子里面有一种硬汉的情怀,也有时代的气节。

看《太阳照常升起》的时候,我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个镜头都没有跳,怕的就是错过了导演给我的一个理解片子的暗示。

虽然说,我没有看懂这部片子,但是我不否认它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毕竟,镜头的处理和故事都是很讲究的,只不过关系人物的交错,还有时代的情愫的错综复杂,还有故事与故事之间要传达的精神与内容比较隐晦。

姜文说,在《太阳照常升起》里,他尊重是的生活艺术。

不管怎么说,这部电影的票房不乐观,从商业电影的角度来看,他是失败的。

一部好的片子,要想获得最大的市场成功,首先就要想到他的片子是拍给谁看的,要从谁的口袋里掏钱。

我一直推崇一部好的电影,首先看的就是他的剧本这个观点。

再豪华的铺陈,没有了内容,也就没有了噱头的。

早期的时候,陈凯歌和张艺谋的电影都是很成功,虽然说《红高粱》和《菊豆》或者说《大红灯笼高高挂》都没有商业电影《英雄》的票房那么高,但是在中国的影响却是不灭的。

那种时代的刻画,就像文物一样具有珍藏价值。

可是《满城尽带黄金甲》甚至票房很高的《英雄》,那种虚化的内容,浮夸的风格,并不具备令人感动的精神气质和艺术。

近年来,张艺谋,陈凯歌每拍一部片子都会预先炒得沸沸扬扬的,颇有先声夺人的气势。

可是,近年他俩拍的片子,都没有很大的突破。

陈凯歌拍了《梅兰芳》虽然反响还是不错的,但是和《霸王别姬》相比,其故事性,中国元素的纳入与融合都远远比不上后者。

在《霸王别姬》里面,各种时代的人性特征都真实地浓缩在了一个时间段,让人目不暇接。

前期确实存在“是宣传不够”的原因,但是并不意味着宣传就是影片制胜的法宝,即便是把西方的好莱坞的商业元素抄过来。

看看十大失败的电影营销案例

看看十大失败的电影营销案例

败鉴——十大失败的电影营销案例(2012-07-13 15:45:24)转载▼标签:杂谈独家解读中国电影前期营销十大失败案例【前言】近年中国电影的发行呈多样化态势,表现在多种发行主体的相互联合、多种发行内容的相互融合以及多种发行渠道的相互配合.以营销为主导是最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一个鲜明特点.除了出品方本身,从发行公司到院线和影院,在放映市场几乎形成"营销总动员".在市场化运作中,电影放映主体开始寻求更多横向联系,强化自己的营销推广,拓展行业市场份额.网上购票、电影广告、建立大客户营销网络等等,社会与业内均发现利用电影这个载体双方有广阔的双赢合作空间.又如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的互动、与商家和大集团合作,电影成了回馈客户的廉价的最佳礼品.然而就在这样的"营销总动员"大环境下,仍旧有一些失败案例.【我要留言】一:《天地英雄》民族文化和商业品牌双重缺失《天地英雄》民族文化和商业品牌双重缺失当《英雄》狂卷2002年内地票房的时候,另一个"英雄"也正在打造之中.其制作水准并不逊于《英雄》,这就是《天地英雄》,然而本片并没有出现"英雄"后浪推前浪的神话.相反的却是票房失利,口碑不一.其原因是一方面,民族文化的缺失影响电影质量,另外一方面,由于和《英雄》在影片题材、宣传声势、营销手段等方面有着太多惊人的雷同之处,缺乏自身的商业品牌,导致本片投入为《英雄》的1/3,票房收入却仅为后者的一个零头,回报率亦难成比例.何平始终不承认自己拍的是一部武侠片,而是一部史诗动作片,有意要让《天地英雄》与众不同,尤其与《英雄》不同,但宣传造势与评论上着力并无引起关注,凭借导演一嘴之力,未免声小力单.融合武侠、爱情、悬念和西部戈壁等诸多元素让这个模糊的定位没有给观众一个恰如其份的交代与期待,更别说"焚琴煮鹤"式的结尾成为该片的硬伤.该片有意地回避了与《英雄》同一档期推出,但遭遇了"SARS"这一意外因素,发片计划一再搁浅.《天地英雄》前期策划缺乏主动性,这部与《英雄》几乎同时开机的作品,缺乏通盘的优化营销推广方案,该片从拍摄到后期制作一直保持低调,许多记者想打探消息都无功而返,片方的解释是,哥伦比亚公司参与投资的大制作影片,整个运作手段都是国际化操作,所有的宣传计划都要根据影片上映的档期制订.然而《天地英雄》仅仅到快上映时才开始慌忙造势,包括新闻热点、首映和严防盗版,处处都体现出手忙脚乱,甚至不少炒作有东施效颦之嫌,和《英雄》严谨成熟的运作手法根本无法相提并论.无论导演还是明星阵容,气势上已略逊一筹,更别说将电影打造成商业品牌了.《天地英雄》民族文化和商业品牌双重缺失,东施效颦的模仿手段让人感慨中国电影在文化与商业营销上的后继乏力.国内票房:4100万同类参考:《江山美人》二:《太阳照常升起》弄巧成拙的个人品牌失利《太阳照常升起》弄巧成拙的个人品牌失利《太阳照常升起》上映前,保利博纳负责人于冬对姜文的个人品牌信心十足,他表示,《太阳》的票房过亿没问题.保利博纳在全国共投入了600多个拷贝,从数量上超过了当年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哈利b波特与凤凰社》.于冬分析说:"1995年,姜文的第一部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上映时观影人次超过一千万,也培养了喜欢姜文电影的观众群.按照现在的票价,只要有四分之一的人来看《太阳》,票房就过亿了."遗憾的是于冬没分析清楚,姜文导演的作品确实口碑不赖,但姜文个人品牌的号召力远远没到张艺谋、冯小刚的程度,而且如今走进电影院看电影的以"80后"的年轻观众为主,但《太阳》的宣传重点定位在当年《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迷身上.一方面片方宣传定位失手,另一方面,姜文对自身的个人品牌高估,《太阳》所引发的观众讨论异常火暴,连影评人、专家之间都在进行一场大猜想,离奇程度也远超过导演姜文的预期.但是观众并没有习惯性的跟着影片一起疯狂,票房没有预期火爆.最大原因是导演本身忽视了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也缺乏自省精神.热炒威尼斯时放言:谋事在人,成事在谋.意思是得没得奖,要问评委和张艺谋;甚至威尼斯没得奖也让姜文蒙受损失,音像版权曾被敲定为200万,但当姜文空手而归的时候,音像商干脆再在其伤口上撒了一点盐,最终音像版权费直降50万;观众热议看不懂时,宣传方没能及时引导电影受众的感知能力,放在当时炒作环境中看,姜文经过苦心经营才打造出了自认为将会轰动中国电影界、乃至全球电影界的作品,到头来却忽视了一部影片最为重要的东西:观众!国内票房:2800万同类参考:盲目依托个人品牌忽视观众感受的影片.三:《猛龙》电影资源浪费严重《猛龙》电影资源浪费严重2005年9月底,华语大片《猛龙》,号称投资过亿,明星多达10人,配合这样的高投资大阵容构架发行方向国内投放300余个拷贝,以超过600张银幕的放片规模,但事后的得不偿失让这部当年香港最大手笔的特技动作电影成为资源浪费最严重的影片之一.《猛龙》也是国内率先走将先进行全方位电影营销路线的影片之一,拍卖包括电影宣传活动的总冠名权,万吨豪华邮轮慈善首映晚会的冠名权,全国六大城市首映式的冠名权、电影贴片广告以及电视版权、音像版权等,一切走的烧钱路线让人大有《英雄》造势之感,甚至中国电影史上与电影同步发行的第一款手机和网络游戏这点创出新意.虽然《猛龙》的营销手段,钱烧的十足,但在媒体运作上大打折扣,《英雄》的造势导致几乎所有的影视类通俗杂志均以大篇幅的报道和海报赠送来为其做宣传.即使是负面报道,也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而《猛龙》营销过后犹如泥牛入海,新闻报道少到可怜,以至于至今百度搜索"猛龙"两字,鲜有电影新闻出现,也难怪《猛龙》连挖掘电影票房价值的单一途径上都遭遇滑铁卢了.《猛龙》的电影营销,让我们看到在题材选择、档期选择均有可为(明星荟萃+警匪题材),但营销策划、后续宣传以及对媒体新闻的忽视等多种因素呈现出相当的幼稚,成为近年电影资源浪费最严重的影片,甚至导致当年来势汹汹的制作方之一世纪华纳连续几年没有作品推出hh 当然对于营销初级阶段来说,全方位电影营销路线十分冒险,也唯有大制作才打得起此牌路,不成功便成仁,这都是题外话了.国内票房:未过千万同类参考:《天堂口》、《茉莉花开》、《玉观音》hh本身阵容、题材均有营销作为的影片. 四:《赤壁II》宣传靠恶搞,档期排错位《赤壁II》宣传靠恶搞,档期排错位《赤壁I》的口碑缺褒贬不一,争论毁誉参半,不少舆论表示吴宇森的失败在于刻意迎合西方观众的口味,但票房还是取得巨大成功.这一切都归功与大投入,大推广的营销手段.因此《赤壁II》的营销自然格外引人注意,然而就在大家热切盼望有国产电影破大船记录的时候,《赤壁II》的三个失败营销,让这个希望彻底化为泡影.《赤壁Ⅰ》的惊艳表现多少也给《赤壁Ⅱ》的推广带来更大的难度,可惜的是《赤壁II》在国内上映前几乎并无大动作营销,除了号称战争磅礴气势,寄情特效之外,其他宣传几乎都是借上部东风,片方进行宣传采用继续吊胃口的形式,大打"抛砖引玉牌",甚至在上映前不久推出的海量剧照,仍旧不少重复上部.而传播推广《赤壁Ⅱ》的另一个重要手段mm网络视频、图片"恶搞",大大的抢走了《赤壁Ⅱ》在网络上的点击率和受关注程度,可谓适得其反.毕竟国人都经过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恶搞事件影响,难免产生将《赤壁Ⅱ》与《无极》等同的心态.《赤壁Ⅱ》上映前,挡在吴宇森前面的就只有以"爱情浪漫史诗"著称的《泰坦尼克号》了,可以说挑战《泰坦尼克号》的记录,不仅是中影的野心所在,更是中国电影人的集体梦想.然而随着《梅兰芳》上映档期调整,一石激起千层浪,众影片纷纷调整档期,占据对自己最有利的时间.《赤壁Ⅱ》下选择1月8日上映,虽然貌似拥有了一个春节档期,但国情却是春节档期逊色圣诞档及贺岁档!圣诞、元旦期间只要是电影就有人看,甚至不怎么选择片子,而过完这个节日大家的电影消费欲望大幅度降低.《赤壁Ⅱ》优势先机都被之前的《非诚勿扰》占去不少,更别说还要面对《疯狂的赛车》、《游龙戏凤》、《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影片的市场瓜分.国内票房:2.51亿同类参考:暂无五:《无极》过度营销导致全面崩盘《无极》过度营销导致全面崩盘《无极》是好莱坞电影模式是否能本土化的试水作品,陈凯歌、陈红夫妇通过一系列的电影运作,打造出一艘中国电影营销"航空母舰".这部对外号称投入1亿元宣传费用的《无极》,初期的营销经过陈凯歌和陈红、韩三平等人不断地"老王卖瓜"、犹抱琵琶半遮面地漏出零星消息,足以媲美《英雄》.当然《无极》也是迄今为止最成熟的电影营销模式之一.从营销执行角度来说,《无极》做得不错,甚至说新闻营销方面他们做到了赶超《英雄》的地步,但大家都忽略了产品本身的众多致命硬伤使得营销执行力越强,品牌的价值受到的损害就越大.当越来越多观众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之后,难免产生抵触甚至反感.《无极》最初阶段的宣传是可圈可点的,但到后期歇斯底里式的叫卖绝对是"走火入魔"了."一个人不能无耻到这样的地步"!陈凯歌在柏林怒斥网络电影《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作者胡戈."人不能无耻到陈凯歌这个地步,"网友们支持胡戈,反驳道.尽管导演陈凯歌得不到大众的支持,但是却利用这个机会继续炒作.但是这个营销手段更让凸现陈凯歌"名人"自大,心理膨胀的状态,触犯众怒.炒作要把握尺度.作为娱乐产品,适当炒作吸引大众的关注是必要的,但也应该把握尺度,不要物极必反.另一方面,陈红的过度吹嘘让《无极》营销一度陷入虚假繁荣的境界,高调宣布:《无极》的市场开发效益将达20亿元左右,3亿换20亿的后电影市场开发着实让人惊叹.除了投资涉嫌注水猪肉之外,首晚的点映票房,从陈红14日当晚在上海宣称的"中影统计为1100万元人民币",突然缩减为前日向全国媒体通稿中公布的"超过800万元",《无极》的宣传总监在其官方博客上公布的4天票房超8100万元人民币等等前后不一漏洞百出.到后来事实却海外版权遭遇退货,影响波及中国武侠片hh中国大片遭遇空前的舆论风暴,《无极》的过度营销与质量脱节,导致口碑效益全面崩盘,随着各国片商、广告客户对于中国电影的营销手段逐渐熟悉,要让他们很痛快地掏腰包越发困难,连导演自己也遭遇了从没遇到的信任危机.国内票房:1.78亿同类参考:暂无六:《黄石的孩子》定位不清,推广错位合拍片标杆《黄石的孩子》定位不清,推广错位合拍片标杆《黄石的孩子》从拍摄之初的目的定位就不清晰,一会申请奥斯卡,一会吹来慈善风,一会又是黄石政府宣传片,一会又是南京大屠杀,又是战争又是爱情的,格调好像很高,但实际上缺乏引导观众对题材的认同感.《黄石的孩子》到底是说什么的?相信没看过关于影片任何宣传之前,大多数人的想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这是一部类似于《25个孩子一个爹》的乡村题材电影?儿童片?美国黄石国家公园还是中国湖北黄石?甚至有很多人在看过片名后会想到黄石这个人的孩子怎么了?总之,谁会想到是一部和南京大屠杀以及"大爱铸就不朽传奇" 好莱坞式主旋律?反观香港译名《战火逃城》更适合影片题目.这个片名至少让电影损失了3分1的票房.另一方面的推广错位也让人们很难共鸣,看完《黄石的孩子》后的观众相信对那句"中国版《辛德勒名单》"的宣传语多少有点抵触.战争搭台,情感唱戏,不得不承认大家很喜欢战火纷飞中的爱情电影,但《黄石的孩子》无论战争场面还是人物形象,故事主线还是激情场面均欠缺力度,都离经典太遥远.《黄石的孩子》虽有三千万美金制作,却败在制作规模小的多的《见龙卸甲》手下,其实无关演员的号召力,这些中外合作制片的尴尬已成常例,类型化的叙事面对审查磨合、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感、定位不清推广失利等导致这些片在国内市场失利是几乎已成定局.国内票房:1700万同类参考:《面纱》、《夜.上海》、《姨妈的后现代生活》hh中外合拍片.七:《拉贝日记》四两拨千斤的反面教材《拉贝日记》四两拨千斤的反面教材从《南京!南京!》到《拉贝日记》,中国一时之间出了两部关于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而两部影片票房上取得的成绩几乎如同《英雄》与《天地英雄》之别,后者连前者零头都够不着.而铺天盖地的评论两片谁更真诚谁更靠谱,加之双方公开叫板,这是中国电影市场一个同题材"娱乐营销"引发的战争.《拉贝日记》投资大约1.3亿,《南京!南京,最新电影排行榜2012!》大约是8000万人民币,当后者累积票房已经达到1.5亿,前者尚未过千万,为何差距如此之大?《拉贝日记》投资大约1.3亿华谊兄弟占大约1800万,如果票房过三千万则收回成本,而华谊兄弟万万没有想到原定7月上映的《南京!南京!》会突然提前档期到四月底,强攻五一票房,使定于5月上映《拉贝日记》的票房遭受严重威胁.档期的安排上,《南京!南京!》抢到了一个有利的制高点.由于时间的紧迫,已经来不及调整档期(当时《拉贝日记》各类宣传品早先《南京!南京!》大半个月已经派发全国各条院线),面对同一题材上阵,聪明的华谊兄弟干脆打起了"四两拨千斤"的顺风牌,《南京!南京!》采取多城市集中举办盛大首映仪式来为影片造势,《拉贝日记》仅选择4个城市的某一地区做点映,以前者角度不如《拉贝日记》客观为题热炒."四两拨千斤"的顺风炒结果歪打正着,导演陆川太实验性的处理手法,更是引发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与矛盾争议,这样的争议,造成了更加激烈的话题,反而保持了《南京!南京!》持久的关注热度.再参考豆瓣上两片的讨论,南京43300人评价,拉贝7106人评价.华谊兄弟原本借着与南京的比较热潮,想把平庸的拉贝炒起来结果适得其反.于是号称拉贝阵容是真正的多国部队,中国市场的胜负已非全部,找了个借口匆匆下台.国内票房:同类参考:暂无八:《大搜查》多次推延,屡失良机《大搜查》多次推延,屡失良机08年《大搜查》频频换挡已不是新闻,从暑期到国庆,从中秋又拖进了贺岁档,又因《梅兰芳》变动事件从12月28日又抢回到23日上映,影片多次改变档期,从侧面可见发行方并无十分的自信.这部备受外界关注的"麦庄"(麦兆辉、庄文强)的新作《大搜查》,份属香港电影工业的标准之作,主创人员也多为香港电影工业的中坚力量,虽然少有超一流巨星加盟,但制作人员大多是水准之上的,本以为会成为郑秀文收回影坛一姐桂冠的重磅之作,结果因为多次推延上映时间,屡失良机.当然,多次推延上映时间,原因是广电的意思.本片乃是又一部香港合拍片遭遇剪刀手大整改的典型例子,不仅在中段改变台词,更要在最后十分钟将很多人的命运完全颠覆,颠覆指数直追当年刘德华那部与《天地英雄》同抬打擂的《大块头有大智慧》.其实,光线发行当时在未定上映标准日期时,不做影片造势,免得新鲜感和吸引力丧失,再借助剪刀手事件热炒,也不至于影片遭遇滑铁卢.同类参考:《黑社会2》、《神探》hh遭遇剪刀门的影片,以及《白银帝国》类多次改变档期的影片.九:《夜.上海》传统营销缺乏新意《夜.上海》缺乏新意传统营销《夜.上海》是激动星影业全面进军国内制片的第一部影片,也是和日本电影眼株式会社合拍的影片,片中汇聚赵薇、本木雅弘等中日巨星,又是浪漫爱情喜剧电影,同档期电影分别是《宝葫芦的秘密》、《老港正传》、《每当变幻时》、《跟踪》等,对手可算比较弱,然而投资4000万人民币的《夜.上海》上映,首周投放200个拷贝,首周末票房竟然还不到200万!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在于影片营销推广过于传统、宣传发行过于中规中矩!当时同档期的港产片借着庆祝香港回归的东风纷纷上映,但均属小成本影片,并且题材及内容上让不少观众觉有献媚之感,因此《夜.上海》的对手也只有老少咸宜的儿童影片《宝葫芦的秘密》,该片上映前发行公司中影积极宣传,大搞试映,精心筹划首映活动等,炒到主题曲、配音、特效、和迪斯尼合作拍片的先河、同名小说、翻拍hh一直话题不断.反观《夜.上海》简单传统的见面形式首映仅仅炒出赵薇与郭品超深情相拥这条不痛不痒的新闻.而后来上映前采用传统的巡回见面会宣传上超出的赵薇反感"票房毒药"、休息的时候赵薇烟不离手等,更是不伦不类.至今,《夜.上海》在网络上搜索的话,关注的旧闻除了忠心粉丝力捧和搜狐电影平社团的评论外,真是寥寥无几.电影上映前,带几个主演跑到各地影城转一转这种落后的传统营销对本片毫无帮助,另外一个让《夜.上海》受极大伤害的传统营销手段,则就是本片贴在之前上映的大片《加勒比海盗》上的广告雷人不断,简单到只是一个场景,然后拼上俩主角的平面半身像,连PS抠图的步骤都做的马虎之极,对影片造成最直接的印象伤害,将这个号称最有品质的青春片直接扼杀,闹成中国电影贴片最雷的一道风景,最大笑话.同类题材:多数中小型国产影片通病.十:《2046》明星打包,形式至上《2046》明星打包,形式至上张伟平搞《英雄》、《十面埋伏》等花样翻新的首映活动,给华语电影的宣传推广、市场运作创造出了新模式.并且带来的巨额票房及广告收入让所有的电影人艳羡不已.而《2046》是王家卫继《花样年华》之后用了近5年时间、耗资过亿港元创作的一部影片,荟萃了10余位华语影坛顶级明星,投资规模、演员阵容在当时华语影片中十分罕见,显然,《2046》的首映活动受到启发,当时策划的活动规模、商业运作的声势较张艺谋两片有过之而无不及.首先,京、沪、穗等地将举行盛大首映式,首映活动投入2046万元,创下当时华语电影首映宣传投入之最.王家卫、梁朝伟、张曼玉、巩俐、木村拓哉、王菲、章子怡、刘嘉玲、张震、董洁等都出席晚会并作现场表演.无论是从影片本身还是宣传本身来说,本片不可不说是明星打包.另外发行本片的广东省电影公司和省广告公司特地组成了"《2046》项目筹委会",经过多方研讨,形成一套规模宏大的宣传推广方案,并在电影上映前近两个月启动影片的宣传推广活动.大玩2046的数字概念, 20∶46出生的"2046宝贝"啊、最高门票为2046元、2046元礼物hh 另外上天入海乾坤大宣传的概念也是极为震撼("海":包豪华邮轮珠江夜游."陆":包地铁专列在豪华影城之间穿梭."空":包直升飞机巡回做秀.)确实极为切合影片场景,演绎"穿越时空"概念,形式至上,令人耳目一新.另外,连续两月的新闻热炒戛纳、金马等电影节,引人眼球.照这样的商业、文艺热点不断,话题不绝的营销方式来看,影片票房一定是惊天动地.但片方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王家卫从来都不是一个票房导演,他的电影虽以风格见长,艺术性较强,但情节故事和表现手法往往过于晦涩、"飘忽不定",难以迎合大多数观众的口味.后来戛纳金马等电影节上连连失利,也给影片造成负面效应.最终,这个明星打包,形式至上的《2046》,最终剑指破亿的目标被紧紧收了三千万的票房便匆匆下档.同类参考:王家卫几乎所有的影片.。

被全民唾骂的冯小刚,与背后的中美贸易战

被全民唾骂的冯小刚,与背后的中美贸易战

被全民唾骂的冯小刚,与背后的中美贸易战一冯小刚输了,输得一塌糊涂。

我极少见全民这样唾骂一个人,上一次是马蓉。

他输在哪里了?输在狗屁逻辑上,输在文革般咆哮上。

一会儿耍无赖,一会儿讲道义,一会儿要撕烂别人嘴,一会儿又让别人拿起法律武器,最后还论上出身,批上斗了。

就是自己到底有没有偷税漏税的事一个字不提。

作为一个股民,最令我感到作呕这条:在我的记忆深处:冯小刚才是坑害股民的主力军。

冯小刚开一个小公司,叫东阳美拉,资产总共就1.36万元,最坑爹的是,这个破皮包公司还负债1.91万元。

也哪里来的底气,让华谊用10个亿现金收购这么一个垃圾空壳公司呢。

收了兄弟华谊钱还没有焐热,就把募资来的近三分之一资金,都用现金给了他自己。

10个亿现金啊,就买了一个万把块钱的小破公司。

冯小刚自己韭菜割的割得贼爽,今天还把崔永元倒打一耙,究竟是谁没人性,一目了然。

为了让更多人准确把握冯小刚的所谓逻辑,网友制作了《小学生作弊版》:1、人家没有全抄答案怎么算作弊2、你受委屈了怎么不告诉老师3、你以为校长是你谁呀,说处分就处分我?4、你就没抄过作业?5、大家作弊为学校升学率做了多大贡献,你要举报我们?6、我生气了!7、你还骂我兄弟?8、你不要脸了!9、你是流氓!10、我这次考试也抄了,你怎么着?这些逻辑谬误古人早就总结过,比如:移花接木,指鹿为马,胡搅蛮缠,指桑骂槐,拆东补西,心怀鬼胎,倒打一耙,众口铄金,掩耳盗铃,装傻充愣,答非所问。

冯小刚十条回应多次说崔有病,这也是很下作的说法,一码归一码,人家也没说他白癜风啊。

冯小刚这个岁数的人,还是深受那个时代特殊文风的熏染。

这样的影响,因为深入骨髓,浸透血脉。

他本性没有逻辑的,没有理性,只有斗争,一激动流露出来了。

二不知道是不是历史原因。

逻辑,一直是我们国家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导致的结果是,中国人普遍“逻辑差”。

这现象在这次中美贸易战的慢慢暴露出来了。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这次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的文件,共有洋洋洒洒的205页,第1到10页是发起加征关税的背景介绍、美方态度、中方反应、后续程序等内容,从第11页开始,到第205页,共195页,是扎扎实实的清单内容。

冯小刚电影分析

冯小刚电影分析

冯小刚电影分析冯小刚,中国电影导演,编剧。

其导演过的电影总票房超过20亿,是中国内地最具有电影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之一,擅长商业片、在业界享有贺岁片之父的美誉。

获得过第十七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导演、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导演奖、第十三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导演、2011年上海电影节年度杰出贡献奖、第十九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导演、新中国60年文艺界十大影响力人物。

冯小刚的电影有以下一些特点:一,富有讽刺意味。

影片《大腕》中台词“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吗?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所以,我们做房地产的口号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充分展示了当今商品经济畸形荒诞种种,历数虚假广告三教九流无奇不有。

讽刺了人们的虚荣的心理,揭示中国文化背景中衍生出泡沫经济的长久思考,由此引发商品经济中诸多社会文化余震,使人始料不及。

二,富有京味。

《非常勿扰2》中的台词“苍孙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苍孙”可解释为“苍髯老贼”,北京话,意思就是上了岁数的爷们儿。

京味十足。

三,商业气息重。

冯小刚拍的电影是成功的,因为赚钱,因为流行,因为有人看,因为好评。

冯导的电影赚钱,因为投入少,销售额高。

销售额高是因为内容有意思,人们爱看,宣传也到位。

冯小刚十分注重市场,注重注重商业电影的社会娱乐功能,这也是其成功的一大法宝。

四,非常幽默。

冯导电影中的语言幽默诙谐是语言的艺术品。

例如,《手机》中,“不让我接,原来是有人接,车不好,人好。

”,“房间我是开了的,但是,我没有上去,思前想后,还是怕麻烦”。

《天下无贼》中,“你们简直是有组织无纪律,。

,这年头队伍不好带呀,。

”,影片《没完没了》中小芸说:“有一公鸡下了个蛋,公鸡就追着母鸡咬,你说那是为什么?”阮大伟:“你说公鸡为什么追着母鸡咬呢?”韩冬回答:“因为它下了个鸭蛋”。

幽默的语言是电影与观众交流的一种非常好的途径,所以冯小刚的电影很受欢迎。

五,重点突出,卖点十足。

姜文电影风格

姜文电影风格

姜文到现在一共拍了四部电影,风格都各不相同。

如果用文学流派来分析,《阳光灿烂的日子》是意识流,《鬼子来了》是现实主义,《太阳照常升起》是魔幻现实主义,到了《让子弹飞》就比较荒诞派。

但是扣去比较特殊的《鬼子来了》是为全体中国人拍的,其他三部其实都是在讲姜文自己(某种程度上这可以构成一个自传体三部曲,事实上看了子弹以后我从“太阳”中读出来了不少3年前没读出来的东西),因而有很多共同的主题。

这里说说我感触比较深的几个。

英雄主义在姜文的世界观里,英雄是第一位的。

英雄改变社会,英雄创造历史。

最大的悲哀就是没有英雄。

所以张麻子拿了钱还不够,他还要除掉黄四郎,给百姓一个公平,给鹅城一个太平。

姜文年少时向往英雄,成年后用英雄要求自己。

在他的电影里,英雄能够做出常人所不能做出的事儿。

英雄一定被浓墨重彩所渲染。

但姜文宣扬英雄主义的时候,他又很清楚英雄主义的弱点,所以夏雨在砸过人砖头以后,需要为大规模群架负责。

六子剖腹取凉粉,要以生命为代价。

只有当你清楚一件事物的弱点时,你才可以说你真正爱它。

爱一个女子时是,爱一个国家时也是。

雄性冲动本质上来讲,英雄主义其实完全是一种雄性性冲动。

但是这里要讲的是更直接的冲动。

比如打架和性冲动。

姜文没有宣扬这些东西,但你看的出他认为这些东西是肯定要有的,不然就没有了男人气概。

不过这次有所不同的是,姜文没有把这部分东西交给自己的角色(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夏雨的角色也是姜文自己的一个化身)去承担,而是很大程度上放在了廖凡所扮演的老三身上,原因后面讲到“克制”的时候会说。

对女性的迷恋姜文影片中主角对女性的迷恋,一部分是基于性冲动的,一部分不是,是被一种纯粹的美和自己在《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里面,周韵虽然戏份都不多,但是都做了最为用心的处理。

姜文镜头下的周韵,不像人间应有的女子。

她出现的时候,带着笑容,和说“我也想跟你们一起去发钱,听他们笑”的声音,就像你原本以为只存在于一个男人得有多爱他的妻子,才会这样的去拍她。

市井大导冯小刚_名人故事

市井大导冯小刚_名人故事

市井大导冯小刚1997年,《甲方乙方》让冯小刚一战成名。

不管怎么说,接下来《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一路走下来,既没让咧着嘴等笑的观众失望,也没让张着口袋等搂钱的投资商失望。

“冯氏幽默”至此成了他最大的资本。

而就在人人都期待他下一部找乐大作的时候,冯小刚华丽一转,拍了个《夜宴》。

虽然最后票房劲收1。

5亿,但砖头也一并收了不少。

有人说他堕落了,有人怀疑他秀逗了,还有人说他没事非得给自己较什么劲,拍一悲剧就能证明什么了?然而冯小刚是个明白人。

他要票房,其次才是好玩;他要群众基础,但现在或许更要国际投资商知道他的名头;他也想得奖,也想被学院派承认,也想证明自己不光是会讲好玩故事……如果说他以前给大家讲了不少好故事,那么现在,或许他更愿意说的,是他想讲的一个故事。

从文艺片到“中式大片”在冯小刚的导演生涯中,不论是文艺片还是“中式大片”,人们都固执地认为,这不是他们所知道的冯小刚的本来面目。

而多数人对冯小刚的认识,是从1997年的《甲方乙方》开始的。

在这之前,估计很少人知道,冯小刚还拍过不少文艺片,诸如《大撒把》、《永失我爱》、《一地鸡毛》等等。

然而,这些片既没有让他成名,也没有在他成名后被人们想起来。

或许是《甲方乙方》所开创的“冯氏贺岁喜剧”太过浓烈,所以深入人心。

王朔的京味台词,葛优冷面笑匠式的幽默,加上冯小刚全心全意讲好一个故事的努力,让他的贺岁片十分像贺岁片—热闹,有巨酷并且能迅速流传的台词,有起因经过结果的完整故事,再加一点夸张的艺术效果。

正如冯小刚自己总结的那样:“贺岁片有两性,一是传奇性,一是人民性。

”冯小刚把这两点玩得滴溜转,诸如《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手机》,甚至也可以包括《天下无贼》,都被人奉为经典。

当然此种经典,并非是让人看完悲天悯人思考人性的彼种经典。

冯小刚的这些片,最常被人拿来“解闷儿”。

看了一遍两遍十遍,还是能被已经烂熟的台词逗得乐起来,这就是属于冯小刚式的经典。

电影电视哪个赚钱

电影电视哪个赚钱

电影电视哪个赚钱作者:来源:时代商报发布时间:2011-03-26 冯小刚说过,他拍电影是躺着赚钱。

姜文则说,自己拍电影是站着赚钱。

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反正两位大导演的《唐山大地震》、《非诚勿扰2》和《让子弹飞》,上映期间基本一票难求。

下线时一盘点,冯小刚两部电影票房逾十亿,姜文一部电影搂了七亿。

看来,他们赚钱太容易了。

而中国电影近两年的年均票房增幅约50%左右,这更让外界觉得,电影的钱太好赚了。

事实果真如此吗?在A股市场,现有两家民营的影视公司,即华谊兄弟、华策影视,前者以电影为主业,后者主打电视剧。

近日,两家上市公司分别发布各自的2010年年报。

记者通过对华谊兄弟和华策影视的经营数据对比发现,拍电影的利润远远低于拍电视剧。

那么,电视剧为何比电影赚钱容易呢?大哥赚钱好辛苦小弟拍剧利润高‚2010年过去了,我们很怀念它。

‛这一年,华策影视登陆A股,成为中国的电视剧第一股;这一年,华谊兄弟业绩大增,原因是冯小刚一年拍了两部超级卖座的电影。

自己说好没用,得拿出让投资者信服的业绩才行。

两家公司的业绩如何呢?华谊兄弟去年营业收入10.72亿元,同比增长77.4%,净利润1.49亿元。

华策影视去年营业收入2.82亿元,同比增长69.81%,净利润9617.76万元。

由此计算,前者利润率不到10%,而后者接近30%。

电视剧确实比电影利润高。

骄人业绩与疯狂逃离在华谊兄弟公布完2010年年报后,董秘胡明便对外界详细透露骄人业绩是如何产生的。

‚2010年电影票房累计超过15亿,分别占到全年国内电影票房和国产电影票房收入的15%和44%。

票房最高的4部国产电影中华谊兄弟占据3席,不仅成为中国排名第一的制片公司和民营发行公司,也同时帮助中国电影业战胜了以《阿凡达》领衔的进口大片的冲击。

电影业务的盈利能力大幅提高,使得收入结构得到改善。

‛让外界匪夷所思的是,在收入及利润激增的情况下,不仅冯小刚、马云等明星股东纷纷套现,就连始终力挺华谊兄弟的机构,也开始不要‚兄弟‛只要‚钱‛。

冯小刚2个月赚了10个亿这才是商业模式的秘密

冯小刚2个月赚了10个亿这才是商业模式的秘密

冯小刚2个月赚了10个亿,这才是商业模式的秘密!穷人和富人的区别,就是穷人的思维狭窄,只会苦哈哈打工干活挣钱,不懂什么是“资本运作”,今天我来教大家什么叫做“资本运作”,很多资本运作,其实就是坑蒙拐骗,暗里偷,明着抢。

举个例子,冯小刚开了个小公司,叫做东阳美拉,资产拢共1.36万元,最坑爹的是,这个破皮包公司还负债1.91万元。

这个时候,有个有钱有势的上市公司,叫做华谊兄弟,来了个大手笔,用10.5亿现金收购了冯小刚的毛都没有的破皮包公司70%的股权。

根据转让协议,华谊兄弟分别向老股东冯小刚和陆国强一次性支付全部股权转让价款,共计人民币10.5亿元。

工商部门的资料告诉我们,冯小刚的这个破皮包公司,2015年9月才成立,冯小刚持股99%,陆国强持股1%的,而华谊兄弟的收购11月就发生了。

2个月,10亿人民币,买了个负债五千块的公司。

范冰冰什么的都弱爆了,吃瓜群众心里可能在想难道华谊是傻叉?华谊兄弟并不是傻X,人家早在8月份的时候,冯小刚皮包公司还没成立的时候,就向阿里创投、平安资管、腾讯计算机、中信建投四家公司定增1.46亿股公司股票,募资总额约36亿元。

华谊兄弟是把募资来的近三分之一资金,都投给了冯小刚,买下的只是这样一家万元小皮包公司的70%的股权,冯小刚这东阳美拉万把块钱的小破公司,开煎饼摊子都开不了的小破公司,资产一夜之间翻了10万倍。

你该问:这些募资,最终来自哪里?很简单,来自你我普通韭菜股民。

谁是傻X?明白了吗?为什么四家大资本能出这钱给华谊兄弟?为什么华谊兄弟要白送10亿给冯大导演?因为冯小刚承诺了,2016年东阳美拉经审计后净利润达到1亿元,每年上浮15%。

怎么做到?拍电影呗!靠冯小刚这张老脸,以及一肚子坏水儿的才华,再加上炒作投机的本事,卖卖情怀,炒炒老IP,总能弄出个票房大卖的电影,所以,你看他这不就开始捣鼓《手机2》了吗?只要票房大卖,他不但能挣影迷的钱,还能带动华谊兄弟的股价上涨,这时候冯小刚开心,华谊开心,背后的大佬也开心。

59岁冯小刚为何越来越让人讨厌全因他做了这三件事

59岁冯小刚为何越来越让人讨厌全因他做了这三件事

59岁冯小刚为何越来越让人讨厌?全因他做了这三件事本文系娱乐邦个人原创,禁止其他媒体转载!说起内地的大导演,总离不开这几个人,张艺谋,陈凯歌,姜文,冯小刚等。

张艺谋被誉为“国师”,陈凯歌是唯一的金棕榈得主,姜文是才华横溢的天才型导演,但冯小刚在国内影坛的地位却很一般,他曾经是贺岁片霸主,无人能敌,但现在竟沦落到影片上映总遭人吐槽的地步,票房成绩甚至不如一些中青年型导演,不得不说让人看的很尴尬。

冯小刚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也就是内地电影票房不是那么景气的时候,光凭“冯小刚导演”这五个字就足以是票房的保障,他的电影主题人物虽然是些小人物,但靠着王朔的合作,葛优的幽默等电影人才的帮衬,他创作出来的《甲方乙方》、《大腕》、《非诚勿扰》等影片在国内电影市场风生水起。

在这段时间,内地电影年度票房冠军几乎就是“观众内定”冯小刚。

但近几年我们发现,现在的观众越来越挑剔了,越来越不喜欢冯小刚了。

这是为什么呢?1.冯小刚总是炮轰这炮轰那的。

冯小刚在这几年里,似乎得了“炮轰综合征”,炮轰封杀汤唯不公平是冯小刚提出来的,炮轰女记者挑拨离间也是冯小刚常做的事,炮轰侮辱舒淇的网友连畜生都不如,炮轰网友别看脏了他的电影《一九四二》,作为一个知名大导演,总是炮轰这炮轰那的,显得跌价了,你说呢? 2.作为一个大导演,拍不出好戏来。

纵观冯小刚的从影生涯,前半段时间他的作品不得不说很优秀甚至是国内顶尖电影水平,但在近几年的电影生涯中,他所拍摄出来的电影一年不如一年,一年不如一年有号召力,跟周星驰张艺谋等差了去了。

《私人定制》票房不如意,《我是潘金莲》票房不如意。

3.冯小刚电影不好反而怪排片率不高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刚上映几天,冯小刚便在微博上向万达诉苦更是威胁,指责对方降低拍片率,恶意打击。

但仔细看看万达的排片率,其实还真的不低,这让网友找到了把柄,他拍的电影已经脱离了中国主流电影观众的情感和趣味,再也无法取得高票房,主流卖座电影也从冯小刚葛优的低俗喜剧转到徐峥黄渤的通俗喜剧。

商业与精英的两极——从冯小刚、姜文试论中国电影雅俗共赏之“殊途同归”

商业与精英的两极——从冯小刚、姜文试论中国电影雅俗共赏之“殊途同归”
国电影市场“ 冰海沉船 ” 救生 员” 短短 的“ 。 数 年 , 以这 种 连类 型 片都还 算不 上 的 “ 他 贺 岁 电影 ” 高手 如 云 的大 陆 电影 界 扬 名 立 在 万, 与张艺谋 、 陈凯歌组成世纪之交 中国导演
新一届的“ 个火枪手 ”② 三 。
方》 《 、 不见 不散 》 《 完没 了》 、没 的“ 三板 斧” 下, 冯式 电影票房一路飙升 。 2 0  ̄ 0 0年冯小 刚 因拍摄《 声叹 息》 缺 当年 贺岁 片 , 一 空 结果 , 这种无意 间 的“ 壁 上观 ” 进 一步证 明了 作 却 他 的不可替代 。 2 0 年 , @ 0 1 冯小刚重 回贺岁 市 场 ,大腕》 房虽 不太 尽 如人 意 , 随后 的 《 票 但 《 手机》 20 ) 天下无贼》 2 0 ) (04 和《 (0 5 却横 扫
影现象使 “ 际” 代 之称捉 襟见肘 。进 入新 世
纪 , 种 方式 更 加 难 以言 说 中 国 电影 全 方 位 这
的探索实践 。明显例证来 自冯小 刚 、 姜文 电
收稿 日期 : 0 81 -l 20 — 3 2
作者简介 : 马 潇(9 8 ) 男, 16 一 , 陕西周至人 。中国传媒 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艺术学博士后 , 副教授 , 研
起码替 国产片挽 回了大量 观众 , 也借此 一 他
从2 0世 纪 8 0年代 “ 五 代 ” 第 崛起 以 来 , 代 际” “ 成为划 分 中国导演群 落 、 描述 电
影特征最流行 、 最方便的一种方式 。绝大多 数 中国导演“ 学院精 英” 出身也似乎 使其 的 颇有涵盖性 。但 9 0年代 中后 期 , 繁 的 电 纷
影 。如果说前者 因“ 血统 暖昧” 突破 了中 国

软性广告的营销王者微电影系列知识

软性广告的营销王者微电影系列知识

影视风云-微电影广告植入,软性广告的新生随着广告的大肆泛滥,人们对于广告抵抗情绪的不断高昂,一种解决广告传输的新形势出现了-微电影。

微电影的广告植入方式更软性,更为委婉。

微电影制作是给人们带来趣味的基础上植入广告,让人们在享乐的同时不知不觉灌入商业信息。

对于现今的市场环境而言,微电影是消费者乐于接受的软性广告营销模式。

今天海梦影视为您从不同方面分析微电影:微电影拍摄的两个极端:目前市场上微电影存在两个极端,一个是商业信息的过度植入,一个是商业信息太过浅淡,容易忽略。

商业信息的过度植入便会让观看者产生厌恶抵触情绪舍本逐末。

摒弃微电影的传输优点而不顾,相当于一个长篇广告。

手法拙劣,让人一目了然,是微电影典型的失败品。

而商业信息太过浅淡,整部片子拍完,虽然对微电影兴趣盎然,对于商业信息没有点滴印象,微电影的目的没有达到,制作微电影的初衷更是抛到了九霄云外了。

微电影目前较好的植入方式:1、事件营销围绕某个产品、某种服务、或者与商业信息相关联的事物,产生一系列的纠葛。

过程或曲折,或搞笑。

让人不知不觉吸引,或者忍俊不禁。

此类微电影往往具有独特的吸引性,同时具有主题的深刻性,在容易造成流传的同时,对企业的品牌有很大的提升。

2、台词植入台词植入的手法是指用经典对白搞笑语句对于商业信息的植入。

范例可以参考春节晚会的赵本山老师的小品“搜狗,把我给搜出来了”。

3、场景植入场景植入手法是在某种符合大的场景之下,灌入的商业信息。

此类可以参考美国的一些大片“一些重要人物开的豪华汽车,在启动的时候,你会发觉镜头对准一个大大的车标。

”最后,海梦影视提醒您,无论任何植入手法,都要做到剧情与场景的契合。

自然而然的植入,商业信息是剧情和场景的一部分,并且这一部分在其中独具韵味,能给人留下较深刻印象。

这就需要发挥策划人员的想象力,把商业信息和趣味紧密结合起来。

来源转载敬请标明微电影时代影视广告制作我们应该说点什么微电影就是微型电影。

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 (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基于4P理论的冯小刚电影营销策略

基于4P理论的冯小刚电影营销策略

基于4P理论的冯小刚电影营销策略基于4P理论的冯小刚电影营销策略导语:冯小刚作为中国电影界的顶尖导演,他的电影作品一直备受瞩目。

然而,要让电影作品受众广泛,取得商业成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本文将从4P理论的角度分析冯小刚电影的营销策略,帮助读者了解电影营销的关键要素。

一、产品(Product)1. 剖析冯小刚电影的核心内容冯小刚电影往往有深入人心的独特故事,引人入胜的情节以及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例如他的电影作品《非诚勿扰》和《手机》等,都成功地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

这些故事情节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成为其独特的核心内容。

2. 强化品牌形象冯小刚作为导演是冯小刚电影的核心品牌,他的名字和作品紧密相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冯小刚的电影风格也是一种独特的制片特点,他的作品往往以讽刺,黑色幽默和社会矛盾为主题,这为他塑造了鲜明的品牌形象。

二、价格(Price)1. 制定合理的票价在电影营销中,制定合理的票价对于吸引受众至关重要。

冯小刚电影的票价一般较为合理,既不过高导致大众无法负担,也不过低而影响电影的品质和市场价值。

保持合理的票价,能够吸引更多观众前往观影。

2. 推出不同类型的票价策略冯小刚电影可以根据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推出不同类型的票价策略。

例如,在电影上映初期,可以推出优惠票价吸引观众进行首映观影。

同时,还可以与电影院合作,推出特定时段或特定场次的优惠票价,增加观众的观影欲望。

三、推广(Promotion)1. 利用媒体进行宣传冯小刚电影的宣传通常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包括电视广告、户外广告、网络宣传等。

这些媒体的宣传广告可以在电影上映前的几个月甚至更早开始,通过频繁的曝光增加观众对电影的关注度。

2. 参加电影节等活动冯小刚电影可以参加各类电影节和影展活动,这些活动是进行电影推广的重要渠道。

通过参展和获奖等方式,提高冯小刚电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

四、渠道(Place)1. 选取适合的上映渠道冯小刚电影应选择适合的上映渠道,包括院线电影、网络平台等。

郭松民评姜文新片

郭松民评姜文新片

郭松民评姜文新片《一步之遥》2014-12-21 14:31:10 来源:乌有之乡网刊作者:郭松民点击:评论:(查看)分享到:5先说句得罪人的话,如果用食物来比喻电影,则张艺谋、陈凯歌端出的是一锅放馊了的冷粥;冯小刚端出的是媚俗的奶油冰淇淋,而姜文端出的则是一大碗浓烈的二锅头,至于你喝了之后喝了之后是被呛的流眼泪还是大感酣畅淋漓,那就全看你自己的酒量了。

画面极尽奢华绚丽,只要观众印象深刻,并不拘泥于细节是不是真实,这是《一步之遥》给人的第一印象。

北洋时代的上海,被姜文拍的像是大萧条前纸醉金迷的纽约,许多盛大派对的场面,尤其是马走日(姜文饰)开着色彩俗艳的敞篷轿车,载着“花国总统”完颜英(舒淇饰),飞快地穿过上海外滩的画面,不能不让人联想起《了不起的盖茨比》。

完颜英向马走日求婚,从枕头下摸出一支左轮手枪,居然是纯金的;意乱情迷之中,他们的轿车居然直接开上了硕大浑圆的月亮;房间里居然游走着超现实的机器人;酷似“超级女声”的“花国总统”选举,居然是全球直播;而完颜英的当选,居然还真的终止了欧洲一场正在进行的战争;选秀时歌舞表演居然比今天的百老汇歌舞剧还酷炫十倍……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我一直怀疑,姜文拍电影之日,当是他喝的似醉非醉之时,电影被他拍的任情任性,汪洋恣肆,远离真实,却又率真可爱,醉梦成真,却没有令人生厌的刻意做作。

然而,在极尽华丽的表象之下,生活却是极端痛苦的。

完颜英当选花国总统,风头一时无两,但她想嫁给马走日,却被他玩世不恭地婉拒了,尽管马走日内心深处对她心有所属,怀有真情;完颜英盛大的加冕礼之后,竟是暴尸荒野;武六(周韵饰)一心想救出马走日,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被击毙在风车上,而马走日自己,作为满清的遗老,内心深处的最大痛苦,则是不能完成老佛爷的懿旨拯救大清,喝醉了之后一觉醒来,“嘿!民国了?!”——真是追悔莫及。

完颜英死后,他被舆论指为凶手,被好友兼发小项飞田(葛优饰)四处追杀,被滑稽演员王天王(王志文饰)肆意嘲弄,除了暗中倾慕他的武六,没有人听他辩白,也没有人关心真相……许多人对片名为什么叫《一步之遥》感到不解,其实姜文不是说的明明白白吗?爱情距婚姻一步之遥,幸福距死亡一步之遥,真相距冤案一步之遥,拯救距生命一步之遥,老佛爷和马走日距挽救大清一步之遥……,虽是一步之遥,但又遥不可及——花国总统完颜英于荒草丛中香消玉殒;马走日被凌空击毙,再无可能为自己辩白;大清变成民国,从此不可逆转地走入历史;而武六则永失所爱,无法挽回。

冯小刚电影的营销策略

冯小刚电影的营销策略

冯小刚电影的营销策略冯小刚电影的营销策略冯小刚作为中国电影界的知名导演之一,他的电影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和热议。

除了电影本身的质量和内容吸引观众外,冯小刚电影的成功还离不开他独特而有效的营销策略。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冯小刚电影的营销策略,以期了解其成功的原因,为电影营销者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独特的题材选择冯小刚电影的首要特点是独特的题材选择。

他善于将电影故事背景设定在中国社会的特定时期和特定群体中,通过对普通人生活的刻画展现出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多面性。

例如,他的代表作《非诚勿扰》以相亲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富二代与名牌大学女博士之间的爱情喜剧故事,成功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冯小刚的电影特点和创作风格一直以来都受到观众的热爱和追捧,同时也为电影营销带来了独特的优势。

二、口碑营销和媒体宣传与其他导演相比,冯小刚电影的口碑营销和媒体宣传更为出彩。

冯小刚通过在电影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媒体进行互动和宣传,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赞誉。

他善于利用媒体工具和社交网络的影响力,扩大电影的曝光度。

尤其在网络时代,冯小刚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与观众直接互动,提前曝光电影信息,激发观众的期待和好奇心。

他还经常通过接受采访和出席电影发布会等方式,与观众沟通和交流,增加观众对电影的期待和兴趣。

三、选角和演员宣传冯小刚的电影在选角方面一向非常讲究,他善于将知名演员和新人演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味道。

他鼓励演员们在剧组内外的宣传中展现真实、幽默和可爱的一面,从而增加观众对角色和电影的印象和亲和力。

冯小刚对演员的亲和力和群众基础也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通过演员代言、参加综艺节目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观众对电影的认知和期待。

四、电影预告和宣传片的精心编辑电影的宣传片是吸引观众观影的重要因素之一。

冯小刚的电影预告和宣传片一直以来都非常出色,既突出了电影的亮点和亲切感,又引发了观众的好奇和期待。

他通过编辑、配乐和镜头的运用,将电影的高潮部分巧妙地呈现给观众,既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又激发了他们对电影的兴趣。

冯小刚电影的营销策略

冯小刚电影的营销策略

冯小刚电影的营销策略导语:冯小刚,作为中国电影界的重要导演之一,以其作品的商业成功而有名。

他的电影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成功,更在商业上赢得了观众的青睐。

本文将探讨,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一、电影题材的选择冯小刚的电影作品大多以中国社会现实为背景,题材涵盖多个领域,如家庭、爱情、友情、学校园地、社会等。

这种多元化的题材选择是冯小刚电影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起首,这种选题反映了观众的需求。

冯小刚电影所涉及的题材广泛,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不同口味。

无论是喜剧、青春片,仍是社会题材,都能够吸引到一部分观众的关注与喜爱。

其次,冯小刚电影所揭示的社会问题触动了观众的痛点。

通过对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深度开掘,冯小刚电影传递出对于当下中国社会问题的沉思和关注,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和关注。

最后,这种多元化的题材选择使得冯小刚电影能够在市场上形成自己的奇特地位。

不同于其他导演的作品,冯小刚的电影以其奇特的风格和深度成为观众的重要选择。

二、推广与宣扬冯小刚电影的推广与宣扬是其商业成功的关键一环。

在营销上,冯小刚接受了多种策略以确保作品能够得到广泛关注,取得票房成功。

起首,冯小刚通过媒体宣扬扩大作品的著名度。

他乐观参与电影新闻发布会、采访节目,通过接受采访、发表观点等方式与观众进行互动,借助自身著名度提升影片的曝光度。

其次,冯小刚借助社交媒体平台的力气进行广告宣扬。

通过发布电影剧照、预告片、幕后花絮等内容,在观众中营建话题,引发观众的关注与谈论。

此外,冯小刚还与明星合作,通过明星效应吸引观众的目光。

再次,冯小刚的电影往往选择在重要时段上映,以增加观众的关注度。

他擅长抓住中国重大节日、假期等时间节点推出新作,如春节档、国庆档等,利用观众人数增多的机会提高票房表现。

最后,中还包括与品牌合作。

他和著名企业合作,通过影片中的植入广告或合作推广,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这种品牌合作不仅为电影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还能够借助品牌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观众。

冯晓强经典语录

冯晓强经典语录

冯晓强经典语录冯晓强经典语录11、没有服务不好的客户,只是你还没有把客户服务好的本事。

2、一个人会对他想要的和他相信的忠诚。

3、谈判高手永远是站在对方角度考虑的人。

4、你想了解别人,就先成为别人的感觉。

5、性与钱结合就妓女,性与关爱结合叫感情深。

6、高管不替老板背黑锅,必要动机。

7、改变自己,别人才有可能改变。

8、只追求有道理会耽误有效果的人生,难以有成功快乐的体验。

9、自己不相信有能力或有可能,是让自己得不到成功快乐的最有效的保证。

10、你家的钱是老公赚的,不是老婆12把砍刀省的.。

11、洞察别人需求的能力,就是你拥有财富的能力。

12、营销才是一扣,大多数老板忙于检讨第二个扣(产品)。

13、沃沃安全是因为买车的人怕死。

14、诚意把入迷者逼醒。

15、行为背后一定有动机,物体背后一定有功能。

16、我的人才,竞争对手替我保存太久了,是时候接回了。

17、不会洞察别人需求的人只好被销售。

18、动机和行为没有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

19、奔驰卖后座,宝马卖前座,沃尔沃卖外壳。

20、低头拉车的老板,给你多少时间也是忙。

21、员工离职挽留深,二婚不久往回奔。

22、员工跟你算账,因为你不偶像。

23、能力来自于更多的选择,智慧来自于多角度视野。

24、每个行为的背后都必有一个正面的动机,了解和接受一个人的正面动机,才容易引导一个人改变他的行为。

25、行为+环境=意义。

26、你能为员工提供的价值有多大,员工对你的忠诚度就有多高。

27、“没有办法”让事情画上句号,“总有办法”则让事情有突破的可能。

28、每一个人的行为,对他来说都是当时环境里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

29、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讲道理焦点在过去,关注效果焦点在未来。

30、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也没有一个人在两分钟之内是完全一样的。

31、孩子和父母的抵触越深,孩子像父母的程度越准。

32、观众怎么会知道导演是怎么把他弄哭的。

33、成功就要习惯不习惯34、你把利益分给他,你的事才与他有关。

冯小刚经典语录

冯小刚经典语录

冯小刚经典语录1、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吗?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所以,我们做房地产的口号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2、我拍的是给中国观众看的故事。

要是拍的时候老想着让法国的观众也能看懂,那估计台词都写不利落了。

3、比如说我拍这电影,好多演员跟着我干呢,我拍一弄成这样,可能很多人为了报复我,同时也就把我们演戏的演员报复了,就是我觉得,哎,你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你就忍一忍吧,你就当自己就是一婊子吧,你就早点脱离这婊子的行业,这也是我想我对拍电影感觉到厌烦的一个原因。

4、我确实拍过很多喜剧片,但我不是一直都只拍喜剧。

5、想鼓励他们短片的创意,我说“在看盗版这件事上,说那些看盗版的人”连狗都不如“是非常正确的。

我也看过盗版,如果说我连狗都不如的话,我也没有意见”。

6、很多编剧平常语言都很鲜活,但是往电脑前面一坐,一变成文字马上就不是我们生活中的语言了。

电影这个东西,就是要跟观众贴得比较近,你电影里头人物说的台词比较鲜活,比较真切的话,观众就不会产生隔阂。

7、有的导演,去欧洲放个片子,看到有三五分钟的鼓掌,就觉得了不起。

提醒那些去欧洲的导演,不要以为自己了不起。

我不会英文,但我问过美国人。

人家说你的片子interesting,只是客气话,其实是说“这哥们儿有病,不知道怎么想的,拍的是什么呀”。

8、十年前,如果有投资人,不管是做什么的,跟我说要投资我的电影,我一定会很高兴。

但现在,我会反问:我为什么要把这个赚钱的事情给你做呢?9、中国电影的技术就跟中国足球的技术一样,跟世界差距非常大。

以前是既缺技术又缺钱,现在不缺钱了,可是仍然缺技术。

10、我的商业片是一个怪胎,因为观众从中能够看到我的影子。

11、我完全不支持,我不仅不支持,我可以给俩字——狗屎!现在就是不断地造谣,每天地造谣,然后也没有人去澄清,然后直接把一个瞎话当真话说。

让我说就没好听的话。

12、我什么都能拍,拍什么都有票房,这一点上谁的票房能比过我?我特别独孤求败。

O2O害惨姜文:《一步之遥》的营销败笔

O2O害惨姜文:《一步之遥》的营销败笔

O2O害惨姜文:《一步之遥》的营销败笔《一步之遥》,一部写舆论杀人的电影结果被舆论给干掉了。

自信爆棚,又失于口碑管理的《一步之遥》输在了起跑线上。

O2O害惨了姜文O2O即Online To Offline,意指利用互联网线上支付,线下消费,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一步之遥》的营销团队对O2O十分重视,电影上映之前即通过微信电影票、爱奇艺等网站预售了上百万张电影票,有超过220万人预约,但9.9元的票价相当于正式票价的一到二折,此一举就《一步之遥》的票房少了近9千万。

单从《一步之遥》的观众数量来说,并非少数,但9.9元的过低“淘宝”票价,却最终赔了票房又损失了口碑。

在传统媒体时代,舆论不但能够管控,也更易影响与操纵,只要舍得投入,造足势头,自然会拉动人们前仆后继,源源不断地涌入影院买单。

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自媒体,成为万千吐槽的出口。

《一步之遥》从O2O招揽来的观众绝大部分都是姜文口中的“蓝领”、“屌丝”,他们图的是乐子,看重的是便宜,期待的是火爆、爽、不用脑的爆米花电影产品,而不是看前还得先做功课的烧脑作品。

更为悲惨的本来充满各式玄机的《一步之遥》宣传定位的着重点却放在了歌舞娱乐大片上,对于“烧脑”营销却没有事先的预案、铺垫与引导。

其实,即使看不懂也能创造高票房的电影有很多,比如《星际穿越》和《盗梦空间》即以“烧脑营销”为最大卖点,让“看不懂”变成了一个游戏,认为看不懂是自己智商不够,可是谁会承认自己智商有问题呢?看不懂再看一遍,怎么也得搞明白了跟朋友吹个牛X。

O2O没有错,但网络受众更多追求的是物美价廉量又足,并非所有的产品都适合。

不屑于讲故事的姜文忘记了电影的本质终究还是讲故事平心而论,《一步之遥》并非一部平庸之作,好好烧烧脑,会看出其中蕴含了不少玄机与隐喻。

面对由网络招揽的大波观众的“看不懂”质疑,姜文拿蒙娜丽莎做了个比喻,蒙娜丽莎你也看不懂,但他就是有价值,乍一听好像是这么个理儿,可他忘记了蒙娜丽莎可以被安置在卢浮宫供万众瞻仰,而他再怎么抬举自己的“作品”也终究要在大众口碑上被挑三拣四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