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网络流行语

合集下载

2023年度网络流行语的文化解读

2023年度网络流行语的文化解读

2023年度网络流行语的文化解读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每年都会出现许多热门的网络流行语,这些流行语不仅丰富了网络世界的语言风格,也折射出当代社会的文化现象。

在2023年度,一些网络流行语迅速走红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热门表达方式。

本文将围绕2023年度网络流行语进行文化解读,揭示这些流行语的背后文化内涵。

一、"佛系""佛系"是2023年度备受瞩目的网络流行语之一。

这个词源于佛教,形容一种超然的心态,即无论面对什么情况都能保持淡定从容的状态。

在当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压力也越来越大。

"佛系"流行语的兴起,反映了人们追求内心平静和心灵宁静的心态。

这其中透露出的文化内涵是当代社会人们对于繁忙高压生活的回应与反思。

二、"智商税""智商税"是2023年度网络流行语中的一个热门词汇。

它形容一种行为方式或者情况,即以一种人为标准检验别人的智商水平,通过某种方式让其付出代价。

这个流行语的源起反映了当代社会中智商与社交互动的关系。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社交圈也变得更加复杂,有时候智商水平会左右某些社交情境的结果。

"智商税"流行语的盛行,意味着人们对于社交智商的重视和关注。

三、"996""996"是2023年度网络流行语中一个备受争议的热门词汇。

它代表着一种工作制度或者生活状态,即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9小时。

这个流行语的兴起,折射出当代社会对于劳动时间和工作强度的思考和反思。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工作边界变得模糊,人们在工作上的压力和消耗也相应增加。

"996"流行语的流行,揭示了人们对于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的思考和探索。

四、"碎片时间""碎片时间"是2023年度网络流行语中的一个热门词汇。

概念整合理论对网络流行语的解读——以“各种”的超常规搭配为例

概念整合理论对网络流行语的解读——以“各种”的超常规搭配为例

考时不断建立起心理空间,然后在心理空 间之间进行映射 ,
“ 各 种 ”的 用 法 已相 当 于 一 个 副 词 , 修 饰 的均 为 谓 词 性 结
以不 同 的方 式 合 成 新 的 空 间 。人 们 就 是 系统 运 用 这 种概 念 整 构 ,但 无 论 在 语 法 、语 义 还 是 语 用 上 , “ 各 种 ” 都 不 能 被 合 网络 来 进 行 实 时意 义 构 建 的 。 本 文 以 网 络 中 最 新 流 行 的 任 何 一 个 副 词 所 完 全 代 替 。本 文 拟 从 “ 各 种 ”超 常 规 搭 配
通常 ,状态 形容词不 可受 “ 很 ”等程 度副词 的修 饰 ,
( 光 明 网 但 却 出现 了被 “ 各 种 ”修饰 的用 例 。例 如 :
(3)语 文 、 数 学 和 英 语 “ 各 种难 ”
2 0 1 3 一 O 6 — 0 9 )
各种冰 凉 各种惨 白 各种赤裸裸 各种懒洋洋 各
理解并接 受,这说明这些超常搭配符合人类 的认知机制。其
中相当一部分 网络流行语可通过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 1 0 0 例 “ 各 种 ”用 例 ,其 中 常 规 用 法 与 超 常 规 用 法 的 比例 分
加 以解 释 。 概 念 整 合 理 论 ( F a u c o n n i e r & T u r n e r ,1 9 9 7 )认 别 为 4 1 :5 9 ;3 4 :6 6 ;3 3 :6 7 。可 见 , “ 各 种 ” 的 超 常 规 为 ,概 念 整 合 是 一种 极 其 普 遍 的 认知 过 程 , 人 们在 交 谈 和 思 用 法 已经 大 规 模 流 行 。 总 体 来 看 ,在 这 些 超 常规 搭 配 中 ,

锦文流行语。

锦文流行语。

锦鲤、杠精、吃瓜群众、佛系青年、键盘侠等是近年来流行的网络用语。

1. 锦鲤:指运气极好、具有极佳发展前景的人或事,常用于形容人在工作、学业或感情等方面的好运。

2. 杠精:指爱抬杠的人,这些人往往喜欢与人争论,即使没有实际意义。

3. 吃瓜群众:指在网络上围观、不参与评论的普通网民,通常以吃瓜、看戏等形象表达。

4. 佛系青年:指对生活没有过多追求,不想拼命工作或追求金钱名利,而是以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过日子。

5. 键盘侠:指喜欢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批评时事或他人的人,但往往不负责任、不理性,容易被网络上的言论左右。

这些流行语是现代社会文化的反映,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这些流行语时,应该尊重他人,避免使用攻击性或贬低他人的言辞。

解读“无厘头”网络流行语

解读“无厘头”网络流行语
响流 波 及 越 来 越 多 的 网 民 。 每 年 网 络 总 是 以充 满 创 造 力 的方 式 态? 到底什么是 “ 厘头”? 无
为表现出后现代主义 的颓废 ,有一种娱
“ 厘头 ” 的起 源 有两 种说 法: 无 其 乐至死 的意思 。不过也有反对者认为无

制造着新 的网络 用语 , “ 潜水” 、 “ 灌
忽悠等技 巧于一身 ,思维 跳跃 性大 ,既
可以调侃 自己也 可以嘲讽他人 ,如 “ 人 深 刻的社 会 内涵。 透过 其嬉戏 调侃 、玩 休闲的一种方式。无厘头的网络流行语 和猪 的区别就是 :猪一直是猪 ,而人有 世不恭和近乎荒诞的表象 ,直接触及事 之所 以被网民不断地加以创 造首先在 于 时却不是 人 ” 、 “ 不是 打不过 你 , 要 我早跟你翻脸 了”、 “ 别人都说我长得 天生励志 ”、 “ 有本事 ,你就爱我一辈
统 、经典 、权威 、英雄 的消解 与反抗 ,
它经常违背我们 习常 的思维 习惯 ,是对 记载 了被放大 了的群体真实人性意识 。
面临巨大的生活和工作 压力 ,另一方 面
原有话语的另类解读 ,制造 了一种 出乎 这些 现 象真 实地 存 在于 我们 生 活的 周 又面I 临传统价 值体 系打破 的困惑 ,这种 意 料 的幽默 效果 ,而在 搞笑 的背后 则 围 ,甚至弥漫在我们 自己的意识 河流和 全 民参与式 的无厘头娱乐方式 ,是 当代


一 。
。* 一
201
3 5
探 索 与争 鸣
毫W S 取曼SEARC 一 一 一 一 一一 一 一 m 一
1表 达 荒 诞 — — 调侃 与嘲 讽 .
得 过 流 氓 … …” 反 映 出当 代 女 性 的 生 存 寞” ,寂寞成了网民的核心语言 ,这 也 源 于 焦 点 社 会 事 件 ,这 证 实 了 网 民对 社

从社交货币视角看网络流行语的情感传播以“早安,打工人”为例

从社交货币视角看网络流行语的情感传播以“早安,打工人”为例

从社交货币视角看网络流行语的情感传播以“早安,打工人”为例一、本文概述网络流行语作为现代社会文化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情感传播方式和影响力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从社交货币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网络流行语“早安,打工人”的情感传播过程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

通过对该流行语的深入剖析,本文期望能够揭示网络流行语在社交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以及其对公众情感表达和社交互动的影响。

本文也将探讨网络流行语在构建社会认同感、传递社会情绪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其对传统语言文化和社交方式的挑战与影响。

通过对“早安,打工人”这一具体案例的研究,本文期望能够为理解网络流行语的情感传播机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二、社交货币理论概述社交货币,这一概念源自社会学与心理学的交叉领域,指的是在社交互动中,个体为了获取他人认可、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而使用的一种无形的资源。

在数字化和网络化日益深入的今天,社交货币的概念在网络环境中得到了新的解读和应用。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独特的网络文化现象,正是社交货币在网络空间中的一种典型表现。

社交货币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分享那些能够带来社会认同感、提升自我价值感的信息和内容。

网络流行语,凭借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和文化内涵,往往能够迅速成为网络社区中的热门话题,成为人们社交互动中的重要谈资。

这些流行语不仅反映了当下年轻人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取向,更成为他们构建社交网络、获取社交认同的重要工具。

以“早安,打工人”为例,这句网络流行语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开来,成为众多网友之间的问候语。

它之所以受到广泛欢迎,一方面是因为它准确捕捉到了现代社会中打工族群的共同情感和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作为一种社交货币,能够在人们之间传递正能量、激发共鸣,从而增强社交联系和认同感。

社交货币理论为我们理解网络流行语的情感传播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在网络空间中,流行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它们通过传递情感、构建认同、增强联系等方式,成为人们在网络世界中获取社交货币的重要手段。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理论解析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理论解析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理论解析本文归纳总结了最近几年国内学者从语言学视角解读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概况,重点从生态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三个角度展开论述。

并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进一步丰富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内容,完善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论体系,为国内学者今后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

标签:网络流行语生态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一、引言作为语言系统中的新兴成员,而且是当下最能体现时代特征以及当代人生活状态和精神诉求的语言形式,网络流行语成为了当今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

从语言学视角研究网络流行语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探究语言内部系统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语言内部的发展规律、语言变迁规律和语言发展动态,进一步丰富语言本体的研究;第二,追踪时代前沿,掌握最新的语言文化动态,为网络语言学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也有利于语言学相关理论的补充、拓展和完善。

在我国,语言学界主要从语义、句法、功能、认知、心理、社会、文化等角度,就网络流行语展开较为系统的研究。

然而,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研究仍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归纳整理了最近几年语言学界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缺口和问题,以期对完善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二、从语言学视角解读网络流行语在文献方面,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资料为文献来源,以“篇名”为检索项,以“网络流行语”为检索词,选择全部文献,不限年限,共检索到1334条。

从论文发表时间和数量特征来看,最早的研究始于2001年,前期研究成果比较少,在2008年以前,每年发表的论文数不超过10篇,在2008~2010年期间,相关研究论文的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几乎每年都成倍增长,之后速度放缓但仍处上升趋势,2015年达到顶峰,有233篇,2016年降到188篇。

这些科研文献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看,绝大多数都是从语言学视角进行研究的,截止到2016年,知网上收录的从语言学视角研究网络流行语的资料有1228条,由此可见,语言学是网络话语分析领域的主力军。

网络流行语探析论文正文

网络流行语探析论文正文

摘要当代网络流行语作为信息时代潮流下的产物,大众、媒体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新语言形式,它的流行与其本质属性和影响是密切相关的。

本文从流行语的内涵、类别和发展现状的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从流行语的创新性、简捷性和诙谐性等特点的分析中,总结出了流行语流行的内因和外因;从流行语对个人和现实社会两方面的影响,对其流行作了深入归因。

关键字:内涵;特点;影响;流行原因ABSTRACTContemporary Chinese Popular Shidai Chao shed as an information product,the public, the media loved by a new form of language, its popularity and influence of its essential attribute is closely related. From the buzzwords of the content, type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other aspects of the preliminary study; from the Popular and innovative, simple and witty analysis of other characteristics, summed up the popular buzzwords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uses; from popular language of the individual and the impact of both the real world, due to its profoundly popular. Finally, two popular words people list view forecast its future trends. For the above discussed reasons to study popular buzzwords, the analysis concluded, recognized the buzzword is so popular is subject to a number of factors contributed.Key words:content ; feature ; influence; causes目录摘要 (I)AB STRAC T................................................................................................I I 前言.. (1)一、网络流行语的内涵........................................................... (2)二、网络流行语的组成........................................................... (3)(一)语音谐音化........................................................... .. (3)(二)符号象形化........................................................... .. (3)(三)英文缩写法........................................................... .. (3)(四)常义指代法........................................................... .. (3)三、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 (4)(一)流行性........................................................... .. (5)(二)创新性.. ......................................................... . (5)(三)简捷性.......................................................... (5)(四)诙谐性........................................................... .. (5)(五)形象性........................................................... .. (5)(六)个性化 .......................................................... . (6)四、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7)(一)流行语对社会大众的影响 (7)(二)流行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7)(三)流行语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8)(四)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9)五、网络流行语流行的原因 (10)(一)从流行语六大特点分析流行原因 (10)(二)从流行语三大影响分析流行原因 (11)六、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前言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与流行,是网络信息时代的产物,历史潮流发展的必然选择,人们对流行语的广泛推崇和传播,使它以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

网络流行语“摆烂”的多角度分析

网络流行语“摆烂”的多角度分析

网络流行语“摆烂”的多角度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网络流行语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

其中,“摆烂”一词凭借其独特的语义和广泛的传播力,成为了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网络热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摆烂”这一网络流行语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其背后的文化现象和社会心理,并探讨其对个体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

我们将从语义和起源的角度对“摆烂”进行解读,探究其背后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

我们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摆烂”现象所反映的社会心态和价值观,探讨其为何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并得到广泛共鸣。

我们还将从社会影响的角度探讨“摆烂”现象对个体行为和社会风气可能产生的影响,包括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积极作用。

我们将对“摆烂”现象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在保持网络流行语活力和创新性的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摆烂”这一网络流行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为正确理解和应对网络流行语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网络流行语“摆烂”的语义分析“摆烂”这一网络流行语,从语义层面看,其内涵丰富,外延广泛。

从字面意义来看,“摆烂”似乎直接描述了某种行为——将事物置于烂掉、废弃的状态。

然而,在网络语境中,这一词汇的语义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偏移和扩展。

在语义的深化与拓展方面,“摆烂”更多地被用来描述一种生活态度或工作策略。

这种态度在年轻人中尤为流行,它表达了一种放弃追求完美、接受现状甚至主动选择低努力水平的心态。

这种心态的背后,可能包含着对高强度竞争环境的不满,对过高社会期待的反抗,以及对于个人幸福重新定义的思考。

“摆烂”语义的多元化还体现在其情感色彩上。

一方面,它可能被理解为一种消极的、逃避现实的行为,暗示着对生活的放弃和责任的逃避。

但另一方面,它也可能被看作是对过度竞争社会的一种反叛,一种追求内心平和与自我解放的表达。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内涵解读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内涵解读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内涵解读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内涵进行解读。

一是从信息传播的渠道—传播媒介视角分析其与网络流行语的密切关系及产生的影响;二是从传播主体视角分析传播主体的广泛性特征及“娱乐精神”;三是从传播效果角度阐释网络流行语的受众特征及传播效果的两面性,以期能對网络流行语有更深入的认识。

标签:网络流行语传播媒介传播主体传播效果很多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归纳了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传播学领域的研究认为,网络流行语具有语料来源的广泛性、使用群体的层次性、使用目的的多样性、传播范围的无界性等特点。

下面主要从传播媒介、传播主体、传播效果三个视角对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内涵进行解读。

一、传播媒介与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之所以可以广泛传播,与传播媒介有着重要关系。

传播媒介指的是信息传播的渠道,通过这个渠道,将传播内容传输给受众,也可理解为承载信息的平台。

传统的传播媒介主要指的是电视、报纸、新闻、杂志、广播、影视作品等单向性的媒介,缺少与受众的互动性,属于公共性传媒,传播主流文化思想,语言形式比较正式、考究。

而新兴网络型传媒属于经营性或市场性的传媒,主要为实用性、服务性或纯娱乐性的传媒。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人们广开言路,畅所欲言,网络流行语得以迅速传播开来。

在已经结束的里约奥运会赛场上,中国游泳小将傅园慧成了比“金牌”更火的新闻人物。

当被记者问到“今天的状态有所保留吗?”傅园慧使劲的摇头,大喘气的称,“没有保留!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傅园慧的赛后采访视频在朋友圈疯狂被转发,中外权威媒体为其背书,仅8月8日、9日两天提到“洪荒之力”的微信文章就有1.3万篇。

现在“洪荒之力”被广泛应用,势不可挡。

打开百度新闻搜索,包含“洪荒之力”的新闻标题截止2017年3月17日共计22500篇,新闻全文高达34万篇。

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衍生物,是网络语言与流行语相互融合的产物,它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影响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变化频繁,已经逐渐成为网络文化的代名词。

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

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

品南宋词人乱世心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这是她对过去 生活的怀念,对战争的无奈。她的词中充满了哀怨与渴望。她怀念过去的生活, 但面对现实,她只能无奈地感叹。
品南宋词人乱世心
南宋词人,他们的词表达了他们的心声,他们的情感。他们的词中充满了对 生活的热爱,对国家的忠诚,对未来的希望。他们的词是他们的情感的真实反映, 是他们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他们的词是他们生活的写照,是他们心灵的印记。
内容摘要
此外,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也受到地域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例如南方地区的流 行语往往带有幽默和趣味性,而北方地区的流行语则更加注重实效性和功能性。
内容摘要
总之,传播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研究为我们理解互联网时代的语言发展 趋势和社会文化现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构成要素、特 点、传播机制以及语言学层面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 分析当代社会的语言现象和文化内涵。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语言学的不断发 展,我们相信这一领域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结论
结论
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网络流行语“emo”的使用与解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 社会文化因素、社交媒体的影响、语境的影响、心理认同和社会符号系统等方面 进行探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emo”作为一种网络流行语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 和语言学特征。随着网络流行语的不断发展,“emo”在未来可能会继续演变和 流行,值得进一步和研究。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emo”
4、心理认同:“emo”作为网络流行语,往往与年轻人追求个性和独特性的 心理认同有关。通过使用“emo”,年轻人可以展示自己的独特性和个性化风格, 寻求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emo”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解读网络语言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解读网络语言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解读网络语言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和交流的重要媒介,网络语言由此应运而生。

网络语言作为网民们表达与互动的工具,与社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首先对网络语言的内涵和类型进行简要概述,继而分析网络语言流行原因,最后探究网络语言的规范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网络语言社会语言学规范化流行原因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中数据显示,2017年网民数量达到了7.72亿,网络游戏与网络广告达到了2354.9亿和3828.7亿。

随着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多和网络媒体的日益兴起,网络语言也不断蓬勃发展。

网络语言以其开放性、简洁性及交互性的特征大受欢迎,大量网络语言迅速走红,为广大网友的表达与交流提供了重要工具。

但与此同时,一些由网络语言引发的乱象也悄然出现,让人无法忽视。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体现,是社会思想的缩影。

要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打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必不可少。

一、网络语言概述(一)网络语言内涵网络语言是指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被广大网友普遍接受的一种特定的语言形式。

它产生和运用于网络,通过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表达特殊的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这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特定语言形式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并逐渐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网络语言富于创新且形式多样,集文字、图片、数字为一体,能够更为直观、形象的传达说话人的想法和心情。

其次网络语言具有幽默讽刺的特点,如来源于社会热点事件的网络语言往往含有丰富深刻的内涵,虽然简洁,但却能准确地浓缩概括某个事件,表达人们的心理感受和社会情绪。

(二)网络语言现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语言在人们的交往与沟通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

网络流行语“破防”的语义语用解读

网络流行语“破防”的语义语用解读

网络流行语“破防”的语义语用解读网络流行语“破防”的语义语用解读在当代社会,因为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的高速传播,网络流行语迅速兴起。

这些流行语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内涵赢得了广大网民的喜爱和追随。

其中,一种被称为“破防”的流行语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对“破防”这一流行语的语义和语用进行解读,探讨其在网络交流中的作用和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破防”的起源和含义。

在网络语境中,破防一词指的是一种有力地击破对方争辩或观点的表达方式。

它通常在网络争论、辩论或战斗中使用,意味着有人的言辞或论点像破防大炮一样,以极大的威力直接命中对方,将其观点完全击碎。

这个词的源自可能是来源于打游戏时使用破防技能将对方击败。

其次,我们从语义的角度解读“破防”。

在语义上,破防可分为两个部分,即“破”和“防”。

首先,“破”一词既可理解为打破、击破;也可解读为超出、超越。

而“防”指的是对方设立的防线、策略或观点。

因此,整个词组的语义可以理解为通过言辞、逻辑或其他手段,以一种强有力的方式打破或超越对方的防线或观点。

进一步,我们来探讨“破防”的语用特点和作用。

首先,由于“破防”的含义具有攻击性和冲击力,因此该流行语在网络讨论、争论以及口水战中十分常见。

使用“破防”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让对方感到震撼和被动,从而在辩论中占据主动地位。

其次,使用“破防”表达观点还可以减少争论的时间和精力,因为一旦成功破防,对方往往无力反驳或找不到合适的反击言辞。

此外,使用“破防”还可以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才智,因为能够通过有力的言辞或论据成功地击破对方的观点是一种思维和逻辑能力的体现。

然而,虽然“破防”的使用给网络交流带来了一定的活力和趣味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隐忧。

首先,滥用“破防”可能导致网络交流的恶化,让讨论变得更加偏激和侮辱性。

其次,在一些情况下,网络流行语的简化表达可能会带来理解上的误解和沟通的困难。

因此,在使用“破防”等流行语时,我们需要注意用词的得当和使用的场景,以避免交流中的误解和误伤。

浅谈从结构和造词方式解读网络流行语ABB

浅谈从结构和造词方式解读网络流行语ABB

浅谈从结构和造词方式解读网络流行语ABB摘要: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为网络语言的成长提供了一篇沃土,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闻事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并且凭借自身的震撼力和影响力直接催生了一批网络流行语。

2008年汶川地震后,以“范跑跑”为代表的“姓氏+VV/AA”造词模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2009年以“楼脆脆”为代表的“N+VV/AA”成为了一系列新闻事件的代名词;2010年,这一结构也没有销声匿迹,依然在网络用语中活跃着;2011年,“楼加加”的更新再度为“ABB家族”增添了活力。

本文将对这一“ABB格式”的结构形式和造词方式进行分析,探析网络环境下流行语的语法特点。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ABB结构造词方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网络流行语在人们的语言生活中占据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它们真实而又新颖地反映了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当前各种新闻媒体的发展更加促进了人们对于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的关注度,从而也使得这些反映公众主体主观态度的网络流行语传播开来,其中网络流行语名词性ABB就是典型的一例。

一、ABB的产生及发展2008年汶川地震后,“范跑跑”一词成为网络流行语名词性ABB的开山之作。

“范跑跑”得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名叫作范美忠的老师在汶川地震发生时,不顾学生的安危自己第一个冲到楼下,事后还在网上发表帖文《那一刻地动天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说明自己对逃跑并没有内疚之感,引来社会各界骂声一片,网友于是为其取名为“范跑跑”。

自此这一格式便因其简洁明了、涵盖人们揶揄、嘲弄的心理特点而迅速流传开来,并衍生了一批以“姓氏+VV/AA”格式的新词语,如:郭跳跳,鲁嫁嫁,张编编,易逃逃,杨溜溜,刘闪闪,姚抄抄,赵光光,朱抢抢,吕传传,何逛逛、刘砍砍、叶告告、余呜呜、洋跑跑、贾跑跑、魏替替、蒋代代、鲁美美、王舔舔、余哭哭、文跑跑、常面面等等。

当“范跑跑”还没有淡出人们视野时,以“楼倒倒”“楼脆脆”为代表的“N+VV/AA”又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并且这一次声势更为浩大。

漂亮的不像实力派的意思

漂亮的不像实力派的意思

《漂亮的不像实力派解读网络流行语》
本文旨在分析网络流行语“漂亮的不像实力派”的来源、含义及其在网络文化中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语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其中,“漂亮的不像实力派”这一说法成为了许多人的口头禅。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这一流行语:
一、来源
“漂亮的不像实力派”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娱乐圈,用于形容某些明星外表出众,但实力却不容小觑。

后来逐渐发展为泛指那些外表与实力相差较大的人或事物。

二、含义
“漂亮的不像实力派”是一个褒义词,主要用于夸赞那些外表出众,但实际能力超过期待的人或事物。

这句话中的“漂亮”并不仅仅指外表,还可以理解为表面的表现;而“实力派”则表示实际的能力和实力。

三、地位
在网络文化中,“漂亮的不像实力派”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流行语。

它既反映了人们对于颜值与实力之间关系的探讨,也体现了人们对于优秀外表与内在品质的追求。

此外,这句话还常常用于自嘲或夸赞他人,体现了网络文化的轻松氛围。

在网络流行语“漂亮的不像实力派”中,我们看到了人们对于颜值与实力之间关系的关注,也看到了网络文化中对于优秀外表与内在品质的追求。

今年网络流行语解读

今年网络流行语解读

今年网络流行语解读1、给力给力读音为,gěi lì,中国北方的土话,表示给劲、带劲的意思。

所谓“不给力”就是形容和预想目标相差甚远,而“给力”一般理解为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

由“给力”引申出的“gelivable”、“ungelivable”等词也迅速走红。

2、神马都是浮云“神马”并非一匹马,而是“什么”的谐音。

浮云的意思即虚无缥缈,转瞬即逝,意为“都不值得一提”。

“神马”和“浮云”的神奇之处,是当这两个词结合在了一起,便可组成万能金句,推之四海而风靡。

3、我爸是李刚10月16日晚发生在河北保定的一起交通事故中,肇事的官二代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此事迅速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我爸是李刚”也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更衍生出“鲤冈鲅”这一生物,并虚构其生性好斗凶残,通常为官宦饲养。

4、羡慕嫉妒恨恨源于嫉妒,嫉妒源于羡慕——换言之,恨源于爱,嫉妒源于不如人。

学到知羞处,才知艺不精,一个人正是透过嫉妒这种难于启齿的情感,才真切地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如人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5、蒜你狠系列(豆你玩、姜你军、煤超疯,苹神马……)2010年11月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十月份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情况。

在监测的31种产品中,近80%价格上涨食品接连涨价,从“蒜你狠”到“姜你军”,再从“糖高宗”到“油你涨”、“苹什么”接力不断,新词也层出不穷。

为了应对,不少人还成了“海豚族”(海量囤积一族)。

6、二,指一个人很傻或者很操蛋很垃圾很不给力。

比如说:二、二货、二逼、二愣子等等,用于陌生人含贬义。

如果对一个自己很熟悉的人说二,并不含贬义,只是开玩笑或对他的行为很无语。

7、“凡客体”本是某服装品牌的创意广告,意在戏谑主流文化,彰显品牌个性。

没想到,转眼就成了网友调侃的利器,网络上迅速出现了大批采用该文体恶搞明星及虚拟人物的帖子。

8、闹太套黄晓明在演唱歌曲《One World One Dream》时,由于对not at all的发音酷似“闹太套”而遭网友调侃,从此得名“闹太套”教主,此词也因此成为网络流行语之一。

网络流行语“颜值”的语言学解读【精选资料】

网络流行语“颜值”的语言学解读【精选资料】

网络流行语“颜值”的语言学解读网络流行语“颜值”的语言学解读“颜值”作为网络流行语,仿佛一夜之间就流行起来,“颜”当指容颜、外貌,“值”则是指数。

“颜值”又名靓丽指数,这是描述一个人容颜靓丽或英俊的指数。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无论是网络、报纸、还是电视媒体,都可以看见“颜值”的使用。

福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刘佳勇说:正确合理使用“颜值”就是一种能力。

的确,那么“颜值”为什么能流行?它的流行行原因是什么?它的发展前前景又是怎样的?本文将对对它们做一初步的探讨。

一、“颜值”流行语的的出现及形成原因产生生及发展“颜值”形容容一个人外貌的好看程度,,据说是源自于日语“脸”的汉字“颜”,据猜测是是通过漫画或日剧/XV等等团体带起使用的。

日文解解释就是:脸的视觉效果高高低。

搜索百度贴吧,“颜值”一词最早出现在X X X年4月9日,当时应该该还未普及使用。

不过此后后百度贴吧就不断出现“颜颜值”的说法,逐渐流行使使用的应该是2016年下下半年开始的。

后来,,“颜值”一词在某期《奔奔跑吧兄弟》中被主持人们们提及,就更加助长了它的的流行趋势,在另外一个比比较火的综艺节目《极限挑挑战》中,“颜值”一词被被孙红雷多次使用,他自称称是《极限挑战》节目中的的颜值担当,被别人称为“颜王”。

近几年来,,“颜值”一词越来越流行行,“颜值”一词不仅在电电视网络和媒体上盛行,在在高校的校园中也普遍流行行,比如:男生看到长得好好看的女生就会说:“这个个妹子颜值好高呀!”女生生看到长得帅的男生也会说说:“哇!颜值好高的小鲜鲜肉。

”形成原因人们经常说当今这个社会会是个看脸的社会,的确,,颜值高的人自然会被别人人多看一眼,出去找工作的的时候长得好看自然会被老老板多关注一点,但是现在在的这个社会,不是每一个个人都是颜值高的,长得不不是很好看的人占大多数,,现在,有一个大家觉得比比较贴切的词语来形容,所所以大家都随着大流使用了了。

我觉得“颜值”流流行语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的趋势。

极力推荐的网络用语血书推荐

极力推荐的网络用语血书推荐

极力推荐的网络用语血书推荐1、奥利给“奥利给”即给力,是一个感叹词,有赞美、加油等含义,这句话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极高,用于鼓舞振奋人心。

2、逆行者指逆风前行的抗疫英雄们,其中有医护人员、消防员、战士、志愿者等等,当人们都在逃离危险的时候,她们一个个冲在前线,从死神手中抢人。

3、集美远是厦门地名,后“姐妹”发展为“集美”,于是成为了网络热称,人们把“集美”解读为集美貌与才华为一身的女子。

4、我太难了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源于一条土味视频,在伤感的音乐中,主人公一边说着“我太难了,老铁,最近压力很大”,一边用双手紧紧扶住额头,十分搞笑诙谐,反映了现代人对生活的焦虑和无力,同时也为处在艰难处境中的人们提供一个“树洞”疏解情绪,后网络上出现大批“我太难了”的表情包,用于日常网络聊天。

5、打工人“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上人”,自“打工人”一词兴起后,无论是处于什么阶层的人都自称为打工人,用自嘲的话语传递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凡尔赛文学源于日本漫画《凡尔赛玫瑰》,“凡尔赛”一词指高档、奢华的生活,但在现实生活中被人们用以低调的语言,先抑后扬,明贬暗褒,自说自话进行炫耀自己,此行为称为“凡尔赛文学”,实际上“凡学”已是一种调侃。

7、尾款人指在各大购物节付完定金后而欠着尾款的人,表面上是在花钱,实际上是在为生活而省钱,为美好生活不断努力。

8、网抑云说到“网易云音乐”就会想到热评,热评现已成了“网易云音乐”的代名词,深受大众追捧,后出现一部分人用悲伤的文字在热评中传递情感,这些消极的评论俗称为“伤痛文学”、“丧文化”,“网易云”成功发展为“网抑云”。

9、雨女无瓜源于童年神剧《巴啦啦小魔仙》里游乐王子的一句“与你无关”,却因口音听起来更像是“雨女无瓜”,迅速在网络上走红,同时还有热心网友将“雨女无瓜”做成表情包来调侃别人。

10、来了老弟源于抖音上一则视频,是烧烤摊大姐招呼熟客时的常用语,每次客人来都会说一句“来了老弟”,加上大姐敞亮的嗓音和丰富的表情让这句话富有魔性,并得到广大网友的一致追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网络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
--谐音与语义双关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网络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在语言、文化等传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很多新奇的语言形式通过网络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流行语,如2010 年出现的网络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本文从谐音与语义双关的角度来分析它。

关键词:神马浮云谐音双关语义双关
一.“神马”、“浮云”本义及出处
“神马”指马之特异美善,非凡马可比者。

语本《庄子·大宗师》:“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以精神为马,比喻委心随化,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

“浮云”的基本解释:漂浮在空中的云彩。

但是在古代的一些典籍和文学作品中又出现了它的引申义,如《西京杂记》卷二:“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之骏马也,一名浮云。

”这里的“浮云”值得则是一匹骏马。

又如“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

”——《楚辞·九辩》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嗟乎!人生若浮云朝露。

”——《周书·萧大圜传》二.网络流行语的来源及广泛应用
来源:“神马都是浮云”这一网络词语的流行,源于红极一时的“小月月”事件。

2010年国庆期间,天涯社区一则《感谢
这样一个极品的朋友给我带来这样一个悲情的国庆》的帖子红遍网络,“小月月”以极其诡异的言行雷倒众生,一周内吸引了4000万次点击,9.8万余条跟帖。

“小月月”的横空出世,让数万网民坐等更新,一句“看过小月月,神马都是浮云”的评论,被很多网友复制引用,在论坛里盖楼回帖。

“神马都是浮云”也因此成为了网络热词。

2010 年12 月8 日《南方都市报》:“神马都是浮云最给力
…”等网络流行语投票中,“神马都是浮云”拥有超高的人气‘使用率’高达66.7%。

这一流行语也被许多娱乐节目引用,如快乐大本营2011年新节目的名称叫做“神马大来宾”。

人民日报2011 年1 月11 日14 版文章:《在信息碎片化
时代“创新知识”》吴佶、陈维一文介绍互联网上的新词锐词时提到“神马都是浮云”,这是该词第一次被中央党报所引用。

又在门户网站和广大媒体报刊中大量使用,如:《神马世界杯,那是浮云》(网易新闻,2010-10-19);《网络事件带出网络流行词:“神马都是浮云”》(新华网,2010-11-18);《公考遭私权绑架“神马”都成了“浮云”》(四川在线,2010-12-27);《神马都是浮云》(《新华每日电讯》2010-10-15);《“这是神马校服”?各国校服大比拼》(《羊城晚报》2010-11-13);《“瓷
器爱国主义”神马的都只是浮云》(《华西都市报》2010-11-19);三.“神马都是浮云”的谐音及语义泛化
双关是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里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辞格,它包括谐音双关与语义双关,谐音双关是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使词语或句子双关,为汉语中的谐音提供了足够的语料,谐音可以有效地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在日常语言中往往有调侃诙谐的功能。

网络语言中的修辞手段的功能多为“活跃书面、刺激感官、表现语气、增强幽默效果”,常见修辞格有比喻、借代、拟人、夸张等,而谐音是最常见的一种。

常见的谐音形式有:1.普通话词语谐音:在普通话中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语,用谐音表示。

如:果酱-过奖,筒子-同志,稀饭-喜欢。

2.方言词语谐音:所谐音的字在方言中的读音相近或相同。

这种谐音是利用某些词语的方言发音形成的。

如:银-人(谐东北方言的字音),偶-我(谐台湾普通话的读音)。

3.合音谐音:用以谐音的字、词在连读时发生合音而读音相同或相近。

如这样子(zhè yàng zǐ)-酱紫(jiàng zǐ)。

4.英语词语谐音:用汉字谐音发音相近的英语单词。

如:fans-粉丝,email-伊妹儿,sofa-沙发。

5.数字谐音:用谐音的数字表示发音相近或相同的汉字词语。

这种谐音类似于数字解码,表面是一串无意义的数字,但是通过读音却可以发现其意思。

如:54-无视,9494-就是就是,7878-去吧去吧。

“神马”就是“什么”的谐音,属于第一种形式。

源于网友们在用搜狗拼音输入法打“什么”时,习惯用拼音首字母“sm”来代替,又因为打字飞快,常在打“什么”时打错,打出一个“神马”来。

语义泛化是词语在保持越来越少的原有语义特征的情况下
不断产生新的使用方式,将越来越多的对象纳入自己的指谓范围。

一般词语的语义演变也有语义泛化的现象,但是在流行语中语义泛化表现得特别集中,而且速度也快。

“浮云”本是天空中漂浮着的云彩,但是后来的含义大概有以下3种:1.比喻某些看得到却得不到的东西,也可表示无实际意义的事物。

2.比喻不把某些虚无缥缈,转瞬即逝的东西放在眼里,此时多用来指不在意的事物。

3.比喻把那些想要得到却得不到的东西故作无视,本质却是不愿意直接面对。

由此本文认为“浮云”一词的词义在其本身的历时性发展中语义发生了扩大,由原来的仅指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扩大为虚无缥缈的东西。

它表达了人们超脱的思想,如《淡定!“神马”都是浮云》的体育时评(网易新闻,2010-11-16),对游泳名将张琳在200米自由泳决赛中仅列第四名,对其评论“要淡定!因为‘神马’都是浮云。

高手之间,实力相近,比的是心态。

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不论胜败,都是英雄。


表达抱怨的情绪,在凤凰网新闻刊载的一篇名为《大学期末
考试神马都是浮云》的评论,也表达了对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满和抱怨。

或者是感慨的语气,在网络上出现雷人的事件或重大新闻后,网民们常常用“神马”“浮云”来表达惊讶、无奈的情绪。

四.对网络语言流行原因及规范性
1、个体求新求异和叛逆的社会心理
仲宁先生(2006)曾说,“随着社会的转型,在审美取向上,传统的、崇高的、理性的心态正在被现代的、世俗的、感性的观念所代替。

大众的世俗趣味渐渐占主导地位。

满足人的感官刺激为主要追求,表现鲜明的感情色彩和浓厚的特殊意味,迎合大众的欣赏口味”。

“神马都是浮云”正反映了这种求新求异和叛逆的社会心里,在现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中,它如一种被压抑心里的释放,掺杂着些许无奈、些许嘲讽、些许戏谑。

“神马都是浮云”还透着些许超然和豁达,静观万物,把一切看成过眼云烟,去领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妙谛,这未尝不是一种良好的宣泄压力的方式。

2.社会的普遍接受性
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而网络时代的到来加速了新事物的更新和传播。

同时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发展变化,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社会的变化相应的能够在语言中表现出来。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正是社会变化的结果,原有的旧的词汇不足以表达变化的社会,于是人们创造出新词来弥补,以便能够更加精确地反映变化的社会。

另外网
络的开放性以及大众传媒铺天盖地的宣传使网络新潮文化以光速传播。

3、网络流行语的规范性
对于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及传播,很多语言专家学者担心其流行势必影响祖国语言文化系统。

虽然网络流行语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生存空间,但它毕竟不适合用于书面写作及语言教学。

不过它仅在一段特定时间内流行,在生活中我们对其可以抱着宽容、多元的态度去接受,但仍期望网络流行语本着词汇规范的一般原则,即普遍性、明确性、必要性的原则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取舍。

五.小结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运用谐音及语义泛化的分析方法,深刻说明了“神马”、“浮云”以及合起来的整体含义,剖析了此流行语出现的深层原因。

语言就像一条流动不居的河,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创造与更新,流行语就是那些最能体现社会与时代焦点的语言。

网络流行语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最鲜明的文化标签,认清了网络流行语产生与传播的深层原因,也将会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我们生存的世界和我们自己。

参考文献:
1.黄柏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杜晓文.网络谐音语言现象的文化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张冬梅,网络谐音流行词语义探析——以“神马”为例[J],语言新观察,2011.
4.张琪,解读网络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J],社科纵横,2012 年3 月总第27 卷.
5.《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词典编辑室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年5月修订第3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