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6.2第3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优质教案(1)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6.2.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说课稿
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课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叫XXX,来XXX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说课内容: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教材分析:(一)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的编排意图.地位.特点和作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节内容。
它属于“生物与环境”这一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从宏观角度讲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对高中生物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所以该节在本书中乃至在本学科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节知识点清晰,一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另一个就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呈现的方式也很直观,前者用彩色综合图片分析,后者通过三篇资料进行分析,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能量关系,概述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2) 以碳循环为例,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
2、能力目标:(1)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 通过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共同协作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延伸、应用能力。
注意..:前两个目标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符合初二学生的认知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渗透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的观点。
(2)通过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碳循环的过程,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和物质运动的观点。
(3)确立正确的资源观,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注意..:此目标的确立,更好的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理念。
(三)重点、难点和关键的确立: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和碳循环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另外,让学生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应用及关系又是关键。
二、教法分析1、教法选择及其依据:本节课贯穿观察和思考,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步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案济南版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新课呈现结束后,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知识的掌握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首先,在讲解数学模型时,可以更加注重实例的引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模型。其次,在实验环节,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完成实验操作。最后,在课堂小结和当堂检测环节,可以增加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案济南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认识能量和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规律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6.2.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教案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功能。
2.掌握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及研究意义。
3.掌握物质循环的概念以及碳循环的过程。
4.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培养分析、综合推理的思维能力。
2.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渗透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确立正确的资源观,提高资源利用率。
2.认识人类的各种活动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
【重点和难点】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完成知识系统”的内容。
教师:多媒体课件、图片、文本。
【学法指导】(1)学生课前预习。
(2)课堂交流:师生交流,学生学会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总结知识点。
(3)小组合作:上课之前学生按事先分组,进行合作交流活动。
(4)小组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分析选择,培养综合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假设你像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不毛的荒岛上,随身尚存的只有少量的玉米和一只母鸡,那里除了能饮用的水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
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生存策略1:先吃鸡,然后吃玉米。
生存策略2:先吃玉米,用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下的蛋,最后吃鸡。
学生:每组学生各选一名代表,做出选择。
(绝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2)教师: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我们共同来看看鲁滨逊的选择是——先吃鸡,后吃玉米。
母鸡提出抗议:对于母鸡的抗议,我们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必须给母鸡一个合理的解释,消除母鸡的不满情绪,这就要用到我们这节课所学内容。
板书: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设计意图:游戏引入,缓解了刚才提问时的紧张情绪。
从同学们熟知的鲁滨逊漂流记入手,引起同学们激烈的讨论,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
2024年八年级生物下册6.2.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学设计(新版)济南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为什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沙盘模拟实验,演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原理。
-电子教材
-电子教案
-在线习题库
5.教学手段:
-讲授法
-小组合作学习
-案例分析法
-实践活动(模拟实验、观察记录等)
-互动问答
6.辅助材料:
-课本相关章节
-教学挂图
-学生笔记和作业本
-教学评价表
7.环境资源:
-教室内外生态环境(如学校花园、附近的自然景观)
-社区资源(如环保组织的讲座、实地考察等)
教学流程
-定期收集学生的作业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本次《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学生对生态学知识的热情和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4.题型四: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补充和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相互依存的。能量流动为物质循环提供了动力,而物质循环则保证了能量的传递和转化。例如,在食物链中,能量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而物质则通过食物链中的生物体循环利用。这种关系使得生态系统能够高效地利用能量和物质,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2024年八年级生物下册6.2.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学设计(新版)济南版
济南版八年级下生物 6.2.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教案设计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②概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③体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2.能力目标①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培养分析、综合推理的思维能力。
②通过探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树立正确的资源观,提高资源利用率。
教学重点1.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2.概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概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探索、谈话、讨论相结合。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ppt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水墨动画《螳螂捕食,黄雀在后》。
刚才同学们欣赏了一段精彩的水墨动画。
这段动画蕴含了一个成语,写出了这条食物链。
这里的生产者是什么?消费者是什么?螳螂为什么捕蝉?实际上是为了获取能量。
展开课题: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新课学习自主探究一、能量流动保持安静,独立学习,同时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文中标记1.生态系统的流动是通过什么途径依次传递的?请你指出每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来源和去路。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3.为什么营养级越多生物的数量越少?4.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有何意义?5.学生阅读资料尝试用流程图的形式绘出碳循环。
讲述:根据以上问题展开学习一个大草原上有一定数量的鹰和兔,这就构成了一条食物链,鹰吃兔,兔吃草,它们分别从中获得了能量,可见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渠道传递的。
重点点拨展示每个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每个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分解者呼吸作用消耗第一营养级(生产者)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三级消费者)太阳温馨提示:能量的去路。
①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消耗②一部分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③尸体、粪便、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欣赏动画学生代表:“树——蝉——螳螂——黄雀”生答:充饥阅读学习目标任务学生自主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题的答案组内初步解决有疑问的题的答案学生竞答自主探究一小组合作看图分析:能量的来源和去路理解概念:能量流动过渡:如果把能量流动的减少用形象化的图标表达出来展示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
6.2.3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利用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教师运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为了使教学更具实用性,本案例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如食物链、能源转换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此外,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探究中感受生物学的魅力。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2.设计小组任务,如共同完成实验、制作生态系统的模型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发学生对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兴趣。
1.展示一个简单的食物链:草→蚂蚁→鸟。引导学生思考:能量是如何从草传递到鸟的?在这个过程中,物质是如何循环的?
2.提问:“为什么生态系统中需要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好奇心。
5.生态保护意识的培养
本案例将生态保护意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提高生态保护责任感,为构建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6.2.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3.组织小组展示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进步。
在教学反思中,我认识到在课堂中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任务,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同时,在小组合作环节,我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他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深入探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导入我选择了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生态系统的图片,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生态系统的美丽和复杂。我提出问题:“你们认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如何流动的?物质又是如何循环的?”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之前的学习,提出了各自的看法。通过这个导入,学生们的好奇心被激发,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使其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互助学习的良好品质,使其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4.通过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的神奇与美妙,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3.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4.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环节,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四、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的运用。在情景创设环节,我通过生活实例和情境模拟,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在问题导向环节,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意义和规律。在小组合作环节,我组织了课堂讨论和小组展示活动,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6.2.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6.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态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7.总结与反思:对本章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观念。
3.物质循环的具体过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4.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
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身边的生态系统,思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理解,以及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2.针对课堂讲解的案例,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设计,探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五)总结归纳
在本节课的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能量传递的逐级递减规律和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方法;
4. **小组合作研究**: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生态学话题(如城市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等),进行深入研究。
-小组合作完成一份研究报告,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要求不少于500字。
5. **思维导图绘制**:
-绘制关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思维导图,梳理本章节的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设想: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重视他们的学习过程和能力的提升。
5.强化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6.2.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1.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本节课通过引入具体的生态环境案例,如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生活化的情境创设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同时,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促进课堂讨论的深入进行。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
(四)总结归纳
1.邀请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总结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规律。
2.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
3.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掌握生态学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5.全面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涵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同时,教师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这种全面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能够在多个方面得到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6.2.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概念,认识到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特点,了解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转化和损失。
3.掌握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了解碳、氮、磷等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
2.结合课本中的案例,如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碳循环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你们认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体现?它们对我们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4.设计实例分析,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认识,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珍惜资源、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激发他们对生态学研究的兴趣。
5.重视实验操作和观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能量和物质的流动与循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6.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例分析,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六单元 第二章 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案 济南版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阐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
(2)掌握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和去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结合生活经验及观察,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树立正确的资源利用观,提高资源利用率,培养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
(2)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能量关系。
【教学难点】(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原因。
(2)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学生课前预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据《新疆日报》2012年6月23日报道:“农业部‘百万牧鸡牧鸭治蝗增收行动’在哈密启动”。
新疆广大草原牧区推广应用牧鸡牧鸭方式治理蝗虫,蝗虫被鸡鸭啄食,成为鸡鸭良好的食物来源,鸡鸭的粪便又成为牧草的肥料,增加了草场的肥力,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哈密启动的这种生物防治的措施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获得了巨大的效率,具有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此过程中,鸡鸭以蝗虫为食物,通过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获得了能量。
生物间的食物关系,不仅说明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着斗争,也揭示了生态系统内部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二、问题引导,探究质疑(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当某种生物摄取食物时,它就从中获得了能量,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通过食物链依次传递的。
那么,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怎样流动的呢?1.营养级课件展示草→兔→狼食物链(1)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叫做什么?(2)图中“草→兔→狐”这条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是______,第二营养级级是______,第三营养级是______。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6单元第2章第3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第2课时)教案1济南版word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6单元第2章第3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第2课时)教案1济南版word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物质循环的概念以及碳循环的过程。
(重点)
2、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联系和区别。
(难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渗透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人类的各种活动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物质循环》的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知识
Ca
在?
③生物体内含有碳元素吗?以哪种形式存在?。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6单元 第2章 第3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学案3济南版(1)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重点)②概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进程和特点。
(重点、难点)③体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2.能力目标①通过度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进程和特点,培育分析、综合推理的思维能力。
②通过探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知道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进展原那么,树立正确的资源观,提高资源利用率。
教学方式及学法指导:教学方式:注重“激趣导学”,贯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引导分析,进行启发式教学法;采纳多媒体的直观教学法;理论应用实际的知识迁移的教学法。
课前预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教学进程:(一)温习回忆温习回答:1.生态系统的组成有哪些?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的是什么?【设计用意】通过温习将上节所学内容加以巩固,采纳不同的方式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
通过温习达到有效衔接。
(二)创设情景激发爱好过渡:适才的提问,大伙儿不免感到紧张。
为了减缓紧张情绪,第一请大伙儿做一个欢乐竞猜游戏。
【设计用意】游戏引入,减缓了适才提问时的紧张情绪。
假设你像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不毛的荒岛上,只有15千克玉米和一个只母鸡能够食用,那么使自己活的最长的方法是:生存策略1:先吃鸡,然后吃玉米。
生存策略2:先吃玉米,用部份玉米喂鸡,吃鸡下的蛋,最后吃鸡。
学生:每组学生各选一名代表,做出选择。
(绝大部份学生选择的是2)教师:真理往往把握在少数人手里。
咱们一起来看看鲁滨逊的选择是——先吃鸡,后吃玉米。
【设计用意】从同窗们熟知的鲁滨逊漂流记入手,引发同窗们猛烈的讨论。
【PPT】母鸡提出抗议关于母鸡的抗议,咱们是能够明白得的。
咱们必需给母鸡一个合理的说明,排除母鸡的不满情绪,这就要用到咱们这节课所学内容。
【板书】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设计用意】让同窗们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6单元 第2章 第3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学案济南版(1)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学习目标1、概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进程、特点及研究意义。
2、以碳循环为例,说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进程和特点。
学习重点能量流动和能量流动和碳循环的关系。
学习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进程、特点课前预习利用说明与学法指导一、初二生物下册济南版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二、注意把讲义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用好讲义的图文字资料知识预备温习初一学习的物质循环,食物链食物网,要明白一切活动的动力都是能量。
通读教材,完成预习自测。
教材助读1、能量循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进程:单向传递、逐级递减2、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进程:水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
预习自测1、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_ __和__的进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来自于____。
3、当某种生物摄取食物时,就取得了贮存在食物中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通过_____________一次从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传递的。
4、绿色植物通过_____作用将_ 能转化为能,使太阳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
生产者所固定的_______的总量,确实是那个生态系统所取得的能量。
五、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是沿_ 渠道进行的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取得的能量:(1)一部份通过_____ 作用释放后,一方面用于自身的各项生命活动,一方面以_______ 形式散失;(2)一部份被____ 摄入;(3)一部份那么被________分解利用。
造成能量在沿着___________流动的进程中是__________________。
六、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________,要取得相等的能量就需要___________的食物。
7、物质循环包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八年级生物下册 6.2.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第1课时)优秀教案 (新版)济南版-(新版)济南版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概述能量流动的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重点和难度)②解释能量流动的特点(重点)及研究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推理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立正确的资源观,提高资源利用率。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能量流动与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又与全球的环境和资源密不可分,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各营养级中能量的来源和去路比较复杂,学生理解难度较大。
应用“激趣-探究”教学模式,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插图和能量流动过程动画、深入思考、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认识到能量的传递途径是食物链,是单向的。
通过观察视频、动画等,尽可能变抽象为直观,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分析讨论、表达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视频、动画等制作课件;学生课前预习。
3、指出每个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向。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能否逆向流动或者循环流动?页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
题,看书、思考,可减少学习的盲目性。
合作探究点拨建构12分钟过渡: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动画和示意图,感知各类生物能量的来源和去路以及在数量上的差别。
课件展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动画和示意图。
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指图描述能量流动的过程。
过渡:在市场上,肉一般比粮食贵,你能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吗?课件展示:班内交流。
说出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主要有以下去向:一部分通过该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散失了;一部分作为排出物、遗体或残枝败叶不能进入下一营养级,而为分解者所利用;还有一部分未能进入(未被捕食)下一营养级。
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每一营养级都有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
学生标出A、B、C、D所处的营养级。
小组分析讨论,尝试解释其直观图示,表达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明显锻炼,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济南版生物八下6.2.3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材分析】《能量流动》是济南版生物教材第六单元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第一课时,教材在安排了生态系统的组成和有关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之后,安排了本节的知识。
这一节知识,是和下一节知识紧密结合的,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灵魂,并且在生活中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济南版教材在本节内容的编写过程中,运用了大量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插图,对学生从感性上学习本节内容降低了难度。
【学情分析】作为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分析问题和归纳交流问题的能力,并且他们在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功能及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有关知识,为学好本节课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由于生态系统的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较抽象,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能量流动的过程,概述能量流动的特点(3)了解什么是能量金字塔(4)知道能量流动的意义2.能力目标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生物学观点[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能量流动的特点[教学手段]1、课前准备:复习上面两节课的知识2、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3、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表达阐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得新知。
[教学过程]每节名言教师:学习的时光是短暂的,老师把下面的话送给同学们,希望同学们有信心有能力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
把握参与的今天,成就美好的明天。
相信自己行,自己方能行!(设计意图: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的注意力快速的集中于课堂教学。
同时给予学生激励,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引入新课教师:英国作家丹尼尔·迪福的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你们拜读过吗?有的学生回答读过,有的学生回答没读过。
教师:它描写了鲁滨逊因为一次海难漂流到了一个荒岛上,那里没有住所、食物,凭借着他的聪明才智回到他的国家的故事。
假设你像小说中的鲁宾逊那样,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依据
新课程标准指出,任何生境中都有多种多样的生物。
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
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的重要概念: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网(链)传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2.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这节课是在学习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基础上引入的,学好本节课知识,可为后面的学习生态平衡的知识做好铺垫。
“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生物圈中的每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都是一个能量输入、传递、和输出的系统。
能量的传递途径是食物链,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是不能颠倒的、单向的,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也是单向的。
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功能的另一个重要体现,而碳循环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代表性循环。
碳循环的过程,包含了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成分之间的物质联系,此处需要依据各种生物代谢的知识,说明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对物质利用的特点。
3.学情分析
能量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能量流动也是抽象的。
尽管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内容中涉及能量的储存、释放和利用问题,但是学生对能量的认识依然不是很充分,对于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更是生疏,因而这部分知识往往会成为它们认知上的难点。
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问题分析能力,又学过生态系统的组成及食物链等基础知识,且对生物学主题中与实际应用相关的内容兴趣较浓,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有利条件。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学过绿色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其中包含碳、氮等物质循环的知识,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特点。
能力目标:(1)了解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2)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培养分析、综合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确立正确的资源观,提高利用率。
2.重难点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三、教与学策略分析
1.教法设计: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材以碳循环为例,结合所积累的生物知识较好的理解碳在生物之间循环,从生物体返回无机环境的过程。
“能量流动”的教法设计:在引导学生分析时,首先提示学生“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生物圈中的每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都是一个能量输入、传递和输出的系统。
充分利用“观察思考”中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及多媒体课件,借助于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逐步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途径。
“物质循环”教法设计:通过提供多媒体课件,直观显示碳循环的过程,然后组织各种学生对资料进行讨论。
最后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对比学习,加强了知识的理解。
2.学法设计:
本节课知识比较抽象,因此,学生的学习借助于导学案的引导,以及教师提供的课件等多媒体形式的辅助,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
四、教学环境和媒体设计
1.教学环境安排:
本节课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因此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去展示。
2.教学媒体设计:
多媒体教室。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通过新闻:《农业部“百万牧鸡牧鸭治蝗增收行动”在哈密启动》,提问学生,你听说过牧鸡牧鸭治蝗的事吗?你觉得有没有道理?
学生活动:分析回答。
有道理,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减少饲料的支出;增加收入。
设计意图:用学生常见的新闻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本节课的优势所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活动:出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其中的食物链。
学生活动:说出图示中的食物链。
设计意图: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都离不开食物链和食物网作为载体,因此,先复习食物链与食物网的相关基础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二)新授过程
1.概念解析
教师活动:提出本节课的三个概念:营养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弄清概念的含义。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明确三个概念的含义。
设计意图:这三个概念乍一看貌似很难,实际上,课本上已经做了明确的解释,学生通过自学完全可以自己掌握,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
2.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让学生仔细观察66页图6.2-8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小组合作,分析以下问题:生态系统中每个营养级的能量从哪里来的?生态系统中每个营养级的能量去哪儿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一般情况下,为什么营养级越高,生物的数量就越少?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分析“观察思考”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能量流动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看不见摸不着,因此,设计小组合作分析图示的方式,降低难度,更好的发挥小组的作用,经过讨论、争论,学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能力拓展
教师活动:出示往年的中考题:“在草→蝗虫→青蛙组成的食物链中,若青蛙的体重增加10克,则最少需消耗蝗虫( )。
A.25克 B.50克 C.100克 D.125克”,引导,让学生解析。
然后拓展:最多需要消耗蝗虫多少克?
学生活动:计算、回答,相互补充。
设计意图:能量流动是难点,单凭口说,学生的认识是肤浅的,通过做计算题,并且解析的方式,让学生巩固对能量流动的掌握。
而且,由于题目较难,学生出错较多,又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
4.自主互助
教师活动:先出示水循环、氮循环、碳循环的示意图,重点让学生观察图6.2-1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分析回答:参与碳循环的生物进行的生理过程主要有哪些?尝试对照图示描述碳的循环过程。
学生活动:先自主观察分析,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互助解决。
设计意图:学生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固氮作用以及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因此,通过自主学习碳循环的示意图,就可以解决问题,实在解决不了,互助学习就可以了。
5. 总结提升
教师活动:列表,让学生比较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学生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填表。
设计意图:人们常说又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不同点、相同点以及联系的比较学习,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掌握能力。
6.学以致用
教师活动:出示生态农业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生态农业的发展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但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请你从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角度分析,为什么生态农业这么受推崇?
学生活动:分析生态农业的流程,借助本节课的知识,分析优点: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
设计意图: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通过学习生物,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因此,在学习时,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7.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又到麦子快要成熟的时候了!往年麦收后,很多农民都是把麦茬烧掉,从能量利用的角度分析合理吗?你能不能设计更合理的方法?
学生活动:课后搜集整理相关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甚至可以对于机械的发明、制作形成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希望学生不光会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还能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制作解决问题,由于八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学习物理知识,因此,本题作为课后拓展题留给学生,让学有余力、感兴趣的同学拓展思维。
七、板书设计: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一、能量流动
1.营养级:草→兔→鹰
2.概念:输入、传递、散失
3.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能量传递效率:10%——20%
二、物质循环
1.概念:
2.特点:周而复始,可循环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来说虽然并不陌生,但是难于理解。
因此,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方式,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突破难点;对重点问题,重点解决,并通过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掌握能力。
为了将学生的生物学习学“活”,我精心设计了“学以致用”和“拓展延伸”环节,使学生及时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并尽量解决生活问题,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