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细河沿岸土壤中重金属垂直分布特征与形态分析

合集下载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土壤中重金属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质,它们来自于各种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和排放,以及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人为活动,对土壤环境和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重金属的来源土壤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废气和废水的排放。

工业生产中,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中含有重金属元素,它们通过排放进入土壤中积累。

(2)固体废弃物的填埋。

各种工业固体废弃物中也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如果不得当处理,会使其中的重金属渗透到土壤中。

(3)农业生产。

在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等农业用品中含有重金属元素,它们会通过施用进入土壤。

(4)交通运输。

车辆的尾气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元素,这些元素会随着尘土沉积到土壤中。

土壤中的重金属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性,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地质因素。

地质构造、岩性和矿物成分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2)人为活动。

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人为活动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起到了推动作用。

(3)土壤性质。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和保持能力不同,因此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也存在差异。

3. 重金属的迁移与转化土壤中的重金属存在于不同的态势之中,它们可能以游离态、络合态、沉淀态、结合态等形式存在,而这些态势的变化对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重金属的迁移和转化受土壤理化性质和环境条件的制约,不同重金属元素间也存在竞争吸附、共沉淀等现象,这些过程影响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垂向和纵向迁移。

1. 生态风险的评价指标生态风险是指某种化学物质在自然环境中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危害的可能性,评价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指标:(1)土壤重金属含量。

这是最基本的评价指标,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直接影响到其对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2)生态毒性效应。

重金属对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的毒性效应对土壤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土壤重金属是指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危害的金属元素,如铬、镉、铅、汞等。

它们是由于人类活动,如工业排放、农业施肥和化学品使用等,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增加,从而对土壤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污染。

研究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1. 地理分布土壤重金属的分布受地理因素的影响较大,一般来说,工业和交通密集地区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而远离人类活动的自然环境中土壤重金属含量较低。

在世界范围内,欧洲、东亚和北美洲等地区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而南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区的土壤重金属含量相对较低。

2. 土壤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不同,因此其重金属含量也会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较强,而粘土含量高的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较弱。

富含有机质和粘土的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较高。

3. 人类活动影响人类活动是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工业排放、农业施肥和化学品使用等都会导致土壤重金属的积累。

特别是在工业和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地区,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往往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二、生态风险评价1. 生物毒性土壤重金属对土壤生物的毒性是造成生态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重金属通过作用在土壤微生物和植物根系上,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甚至对其造成伤害。

一些重金属如镉和铅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造成较大影响,而对植物的毒性作用也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2. 土壤质量土壤重金属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也是生态风险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重金属的积累会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降低土壤的肥力和产量,严重影响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作物的生长。

3. 生态系统稳定性土壤重金属的积累也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它可能破坏土壤-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尤其是在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土壤重金属的积累会给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危害。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土壤重金属是指土壤中的铅(Pb)、镉(Cd)、铬(Cr)、镍(Ni)、汞(Hg)等元素,它们在土壤中的富集和分布对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重金属的存在来源主要有天然源和人为源两个方面。

天然源包括岩石风化、土壤堆积等过程,人为源则包括工业、农业、交通等活动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固体等。

土壤重金属的富集和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

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存在着空间上的差异。

重金属元素的富集主要集中在工业和城市地区,这是因为这些地区的工业废气和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通过排放进入土壤中。

土壤重金属的分布还受到地形和土壤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重金属元素在坡地和山区的分布比平原区域更为集中,而黄土和砂质土等土壤类型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能力较差,容易导致重金属的富集。

不同的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分布也存在差异,这与其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有关。

土壤重金属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重金属的富集可能会对土壤微生物和植物造成毒害作用,影响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功能。

重金属元素可以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进入人体,在一定浓度下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还可能引发土壤污染,造成土壤的长期不可恢复性破坏,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评价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需要进行定量和定性的风险评价。

定量评价包括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性评估和生态风险指数的计算等,其目的是确定重金属对生态系统的危害程度和潜在风险。

定性评价则通过现场调查、实验研究和模型模拟等方法,综合考虑土壤环境因子、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土壤重金属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

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与土壤类型、地形和污染源的分布有关,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壤毒性、食物链传递和土壤污染等方面。

在评价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时,需要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以确定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

沈阳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现状评价

沈阳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现状评价
Diti a 4.l% . srcW s 3
K yW o d fr a d s i ; e v e r s: aml l h a ymea; p t l a i o ; l t ne a ai n n os tls a a v ra n p li i i t o u o v ut l o
汞、 、 、 砷 铜 总铬含 量进行 测 定 , 用地 统 计 学方 法和 A c I 软 件 分析 了沈 阳地 区农 田土壤 重金属 运 rG S
污染 的水 平 空间分 布及 其 变异 , 结果 表 明 : 阳地 区农 田表 层 土壤 镉 、 沈 汞元 素含 量 的 变异 性 大 , 、 镉 铜 、 元 素 分 布 呈现 岛状 分 布 ; 、 及铬 具 有 块状 和 连 续 分 布特 点 ; 、 元 素 有 南 高 北低 的特 砷 汞 铅 铬 铜
f r a ds is h n a ga e a mln l S e y n r a o i n
H0 U . Le一 ZHAN G —e ’ Dif i ,ZHA N G —o g Yu l n
(. n i metl ntr gCel t ino h n a g S ey n 10 6 C i 2 S ey n g c lrl ivri,S ey n 1 E vmn n a Mo i i nr Sa o fS eyn , h n ag 10 1 , hn . h n a gA rut a Un esy hn ag on e t K i u t
2 1 年 01

宁 林
业 科 技
2 0l 1
第 3期
J u a f Li o i g F r sr c e c & T c n l g o m l o a n n o e t S in e y e h oo y

沈阳细河地区土壤镉污染源地球化学研究

沈阳细河地区土壤镉污染源地球化学研究

L i a o n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Mi n e r a l R e s o u r c e s E x p l o r a t i o n ,S h e n y a n g 1 1 0 0 3 1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 Ca d mi u m i s a k i n d o f h e a v y me t a l e l e me n t s w h i c h h a s h i g h t o x i c i t y a n d d i s t i r b u t e s w i d e l y i n n a ‘
溉 、大气降 尘及磷 肥三种途径。
关键词:沈 阳细 河;土壤 ;镉 ;污染源
中囤分类号 :P 6 1 8 . 8 1 ;X 5 3 文献标识码 :A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 - 5 5 8 9 . 2 0 1 3 . 0 4 . 0 2 7
样数量 较少 ,无 法进行 系统 、全 面 的研 究工 作 。本 次调查 系统 地采 集 了细河地 区深 表层 土壤 、大气 干 湿沉 降 、灌 溉水 及农 药化肥 等样 品 ,为全 面 了解该 地 区土壤环 境质 量状况 ,调 整土 地利 用 ,规 避生 态
风险 提供较 全面 的基 础数 据 。
0 引 言
为查 清 全 国主要农 业 区生 态地球 化学 状况 ,为 国家国土资源科学规划、管理、保护和利用服务 , 调查 对象 涵 盖土壤 、水 、浅 海 沉积物 等方 面 的全 国
染 来 源 、开展有 针对性 的 污染治理 ,已变得 E t 益 迫
切。以往在该地区开展过一些工作¨ ’ 2 J ,但 由于采

东北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简介

东北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简介

东北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简介一、综述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对东北黑土地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已经完成近28×104km2,其他正在开展,初步查明了东北地区黑土地耕地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分布特征、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等,对东北平原粮食主产区耕地的地球化学总体状况形成了初步认识和基本判断。

土壤环境质量优良,无重金属污染的清洁土壤达99%以上。

据已完成的松辽平原中南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结果,重金属污染土壤仅占0.07%,主要分布在沈阳等城市及周边。

其中,符合绿色食品产地A级、AA级土地基本覆盖粮食主产区,面积合计约为1698万公顷,占92%以上,主要分布在辽宁东部、吉林中部和黑龙江东部及北部的耕地区。

差等土地面积282万公顷,主要分布在松辽平原西部沙化、盐碱化的非耕地区。

而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的调查公报显示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二、分述1、辽宁省辽宁省是东三省中相对污染最严重的一个省,所以有关辽宁省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论文也最多(见上述文献计量学分析部分)。

通过文献阅读,归纳分析出如下地区的重金属污染状况。

1)沈阳根据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005~2008年对沈阳市66.5万hm2 农田土壤和污灌区土壤进行的监测,沈阳市土壤环境质量整体状况良好,砷、铜、总铬含量均值低于沈阳市土壤背景值;镉、铅含量均值接近于背景值;总汞含量均值为0.09 mg/kg,超过背景值0.8倍。

有92.5%的监测点位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的二级标准,主要分布在新民、法库、康平、新城子等远郊地区;超标点位仅占7.5%,主要分布在于洪、辽中细河沿岸部分地区。

所有点位铅、铜、总铬含量都达标;但镉、汞出现超标现象,超标率分别为3.8%和2.5%。

沈阳市农田土壤监测结果和背景值见表1。

鉴于土壤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细河沿岸的污灌区,所以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07年进一步对细河沿岸的农田土壤进行了加密监测。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土壤是地球上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其质量状况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的健康和人类的生活。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土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污染,其中重金属污染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之一。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一、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及分布特征重金属是一类密度较大的金属元素,具有一定的毒性和生物累积性。

在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

大气降尘和水体渗漏也是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

土壤中常见的重金属主要包括铅(Pb)、镉(Cd)、铬(Cr)、汞(Hg)、镍(Ni)、锰(Mn)等。

这些重金属对土壤生态系统和生物链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

一般来说,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布受到土壤类型、pH值、有机质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在不同的土壤类型中,重金属的含量会有所不同。

在耕作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相对较低,而在工业区附近的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会明显增加。

土壤的pH值也会影响重金属的分布。

一般来说,土壤的pH值越低,重金属的含量越高,因为酸性条件有利于重金属的溶解和释放。

而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对重金属的固定和迁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通常能够更好地固定重金属,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土壤重金属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壤中的重金属对生态环境有多种影响。

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生长和活动产生影响,导致土壤生态系统的紊乱。

重金属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严重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重金属还具有一定的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特性,导致食物链中的生物不断受到重金属的累积,最终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

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他们发现,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会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降低土壤养分的有效性,阻碍土壤中的化学循环和生物循环过程。

沈阳细河土壤镉污染源地球化学探讨

沈阳细河土壤镉污染源地球化学探讨

沈阳细河土壤镉污染源地球化学探讨摘要:镉是一种毒性很大、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的重金属元素。

利用辽河流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中取得的土壤、大气干湿沉降、灌溉水及农药化肥等样品对沈阳细河地区土壤中镉污染源进行了甄别及追踪,结果表明:沈阳细河地区土壤中镉元素污染是由人为源引起,且镉元素污染源主要为污水灌溉、大气降尘及磷肥三种途径。

关键词:沈阳细河;土壤;镉;污染源;为查清全国主要农业区生态地球化学状况,促进地质工作更加紧密地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为国家国土资源科学规划、管理、保护和利用服务,调查对象涵盖土壤、水、浅海沉积物等方面的全国范围内的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工作自2000年起在各省陆续展开。

2003年8月,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地质调查局签约合作开展“辽宁省辽河流域农业地质调查”项目,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第一手分析数据,为本文开展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调查系统地采集了细河地区深表层土壤、大气干湿沉降、灌溉水及农药化肥等样品,为全面了解该地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整土地利用,规避生态风险提供较全面的基础数据。

1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沈阳市西南部,沿北东-南西方向呈狭长带状分布,包括沈阳铁西区、于洪区和辽中县部分地区。

区内有浑河、细河和纵横交错的农用灌渠等天然及人工水系分布。

工作区内重要的河流为细河,发源于沈阳市铁西新区卫工明渠,全长78.2公里。

作为沈阳市的内陆河,于1960年开始接纳沈阳市内部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由此造成水质污染严重,为劣V类水质,而使用流经本区的各个天然水系和人工灌渠灌溉的农田土壤也由此受到严重污染,长期食用本地农作物的百姓身体健康也出现异常,沿岸18.3万居民生活受到影响。

2土壤镉污染源分析2.1土壤镉污染自然源和人为源的区分土壤中的元素在成因上主要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两大类,为查明细河地区土壤中镉污染的具体来源,首先需对污染土壤中镉是自然源还是人为源进行甄别。

元素的自然源主要是指岩石矿物的风化产物,一般情况下,岩石风化是微量元素的主要自然来源,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元素分布与成土母质具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而元素的人为源比较复杂,一般包括含重金属的大气颗粒物或气溶胶的干湿沉降、工业排污、污灌、污泥、农药化肥的应用、采矿和冶炼活动及居民生活垃圾等等。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大于5g/cm3的金属元素,如铅(Pb)、铬(Cr)、镉(Cd)、汞(Hg)等。

在自然界中,重金属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其分布特征与土壤类型、地质特征、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地域差异:不同地区的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受地质背景和气候条件的影响。

一般来说,地壳中重金属含量高的地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也较高。

2.土壤类型差异:不同土壤类型对重金属的吸附和释放能力不同,从而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差异。

粘土矿物对重金属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减少重金属的迁移和扩散;而砂土和砾石土则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较弱,容易导致重金属的富集。

3.人类活动影响:人类活动(如农业、工业、交通等)是重金属在土壤中的重要来源。

大量利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以及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会使得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

交通流量大的地区,道路上机动车尾气中的重金属会沉积在土壤中。

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是评估土壤重金属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重金属含量、生物有效性、迁移性和毒性等。

通过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分析,可以了解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通常以国家土壤质量标准为参考,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进行比较和评价,判断是否超过了安全标准。

生物有效性是评价土壤中重金属对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的毒性的重要指标。

通过测定土壤中重金属的易交换态和可溶态含量,可以评估其对植物的吸收和转移能力,以及生物累积的潜力。

重金属的迁移性是评价其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潜在影响的指标。

迁移性较高的重金属可以随降水和地下水流动而迁移至水体中,从而对水生生物产生毒害。

重金属的毒性评价通常通过生物监测和毒性试验来进行。

通过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样本(如植物、动物)进行采样和分析,可以评估重金属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沈阳河水_地下水及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及来源辨析

沈阳河水_地下水及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及来源辨析

沈阳河水、地下水及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及来源辨析*吴学丽1杨永亮1**汤奇峰1徐 清1刘晓端1黄园英1 殷效彩2(1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37;2青岛大学化学化工和环境学院,山东青岛266071)摘 要 对沈阳地区河流水体、沿岸地下水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了调查,并运用污染因子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污染程度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河水中A s 的浓度为0 49~11 9 g L -1,沈抚灌渠>蒲河>细河>浑河。

Cd 的浓度为0 01~0 66 g L -1,细河>沈抚灌渠>浑河>蒲河。

Zn 浓度范围为1 0~115 g L -1,最高浓度出现在沈抚灌渠。

Pb 、Cu 、C r 平均浓度最高是在细河。

浑河和蒲河河水中6种重金属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及内梅罗指数都<1,未受污染;沈抚灌渠水中Zn 和Cr 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指数都>1,为轻度污染;细河夏季内梅罗指数>1,为轻度污染。

细河周边地区浅层地下水中Cd 和Cr 的污染较为严重,致使内梅罗指数都>1,甚至>2,污染水平为中等污染。

深层地下水和水稻田水的所有污染指数均<1,未受污染。

蒲河和浑河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元素属低潜在生态风险。

细河沉积物中Cd 属较高潜在生态风险;Cu 为中等潜在生态风险。

污染来源大致分为3类:1)污水排放和固体废弃物;2)施用磷肥或粪肥;3)冶金、电镀和不锈钢产业的排放。

关键词 重金属;沈阳;地表水;地下水;沉积物*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006DF A21280)和中国地质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

**通讯作者E m ai:l yl yang2003@yahoo .co 收稿日期:2010 08 19 接受日期:2010 12 09中图分类号 X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11)3-0438-10Ecological risk assess m ent and source analysis of heavy m etals in river waters ,ground w at er along r i v er banks ,and river sedi m ents in Shenyang .WU Xue li 1,YANG Yongliang 1**,TANG Q i feng 1,XU Q i n g 1,LI U X i a o duan 1,HUANG Yuan y i n g 1,Y I N X iao ca i 2(1N ational R esearch C enter for Geoanal y sis ,K ey Laborator y of E co geoche m istry ,ChineseAcade my of G eological Sciences ,B eijing 100037,China;2C ollege of Che m ical and Environm ental and Engineeri n g,Q i n gdao University,Q i n gdao 266071,Shandong,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E colo gy ,2011,30(3):438-447.Abst ract :An investigati o n w as m ade on the heavy m etals i n t h e ri v er w aters ,groundw ater a l o ng river banks ,and surface sed i m ents i n the rivers in Shenyang .In the m ean ti m e ,the po llution i n dex and po tenti a l eco log ical risk i n dex w 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o ll u ti o n leve ls of the heavym etals .The A s concentration i n the riverw aters ranged i n 0 49-11 9 g L -1,and w as i n the order of Shenyang Fushun Irrigation Channel >Puhe R i v er >X ihe R iver >H unhe R iver ;theCd concentration ranged i n 0 01-0 66 g L -1,be i n g i n the order o fX i h e R i v er >t h e Shen yang Fushun Irrigation Channe l >H unhe R iver >Puhe R iver ;and the Zn concentration rangedi n 1 0-115 g L -1,w ith the h i g hest concentrati o n i n Shenyang Fushun Irrigati o n Channe.l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of Pb ,Cu ,and Cr w ere found in X ihe R iver .The si n g le pollution i n dex and Ne m ero i n dex o f the 6heavy m eta ls in H unhe R i v er and Puhe R i v er w ere a ll less t h an 1 0,but the t w o i n d ices o f C r and Cd i n Shenyang Fushun Irriga ti o n Channel w ere higher t h an 1.0,classified as at sli g htly po ll u ted leve.l The N e m er o index ofX ihe R i v er in summ er w as h i g h er than 1 0,classified as at sligh tl y po ll u ted leve.l The Cd and Cr polluti o n i n the shallo w groundw ater adjacent to X ihe R i v er w asm ore serious ,w it h the N e m er o index h i g her than 1 0and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 f Eco l ogy 2011,30(3):438-447even over2 0,classified as at m ed i u m po llution leve.l A ll the po ll u ti o n indices o f the deep groundw ater and rice field w ater adjacent to X ihe R iver w ere less than1 0.The sedi m en ts i n Pu he R iver and H unhe R i v er ranked at the lo w potential eco l o g ica l risk for the6heavy m etals.The Cd in the sed i m ents i n X i h e R iver ranked as very h i g h level risk,and Cu ranked asm ediu m leve l risk.The po ll u ti o n sources cou l d be classified as three categories,i.e.,(1)w aste w ater dis charge and solid w astes,(2)utilization of phosphorous fertilizers and m anure,and(3)po ll u tants d ischarged fr o m m eta llur g ica,l e lectro plating,and sta i n less stee l industr i e s.K ey w ords:heavy m eta;l Shenyang;surface w ater;groundw ater;sed i m en.t我国一些重工业地区在长期的工业发展过程中曾排放出大量的三废物质,其中含有很多重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导致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是指相对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元素,其中包括镉、铬、铅、汞、铜、锌等元素。

它们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因此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进行系统性分析,旨在为土壤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一、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其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

这些废水和废气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放到土壤中,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积累。

2. 农药和化肥使用过量或过于频繁的农药和化肥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尤其是含有镉、铅等元素的农药和化肥更容易引起土壤重金属的污染。

3. 人类活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也会造成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如燃煤、焚烧垃圾、废水排放等。

1. 地域分布差异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在不同地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一般来说,工业发达地区和城市周边地区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而农村地区和远离工业区的地区的土壤重金属含量相对较低。

2. 垂直分布差异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表层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深层土壤中的含量。

3. 形态分布差异土壤中的重金属存在不同的形态,包括可交换态、结合态和残渣态等。

其中可交换态和结合态的重金属对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具有较大的毒害性,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形态。

1. 毒性评价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毒性进行评价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毒性和植物毒性进行研究,可以评估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毒害性。

2. 污染程度评价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可以根据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和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判断土壤是否受到了重金属的污染。

3. 生态风险评估通过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生物毒性和污染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土壤中的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大于5g/cm3且具有较高的毒性和生物积累性的金属元素。

它们通常由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引起,如采矿、工业排放、农业施肥等。

重金属的存在对土壤和植被的健康有害,因此对其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的评价就显得至关重要。

土壤重金属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质特征、气象条件、土壤类型和人类活动等。

一般来说,地质条件是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

富含矿产资源的地区通常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较高,如铅锌矿区、铜镍矿区等。

气候条件也对土壤重金属分布起着一定的影响。

降水量多的地区容易造成土壤中重金属的淋溶和迁移,从而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

土壤类型也是影响重金属分布的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的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不同,从而影响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

土壤中重金属的存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它们不仅会导致土壤污染,还会通过植物的吸收进入食物链,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对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可以为环境保护和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风险评价是指通过对环境中污染物的分布、转化和生物有效性等特征进行综合评估,评价其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健康的影响程度。

对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重金属的来源与分布特征分析首先需要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通过采集样品进行分析,了解土壤中重金属的类型、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从而为后续的评价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2)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分析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是生态风险评价的关键环节。

需要分析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迁移规律和生物有效性,了解其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3)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建立根据前期分析结果,建立适合本地区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的模型。

常用的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包括美国环保署的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和荷兰的地球化学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等。

通过模型的建立,可以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土壤中的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风险评价一直是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重金属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但过量的重金属含量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1. 重金属的分布特征:重金属的分布主要受到土壤来源、土壤性质、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布具有以下特征:- 垂直分布:重金属通常以深度渐减的趋势存在于土壤中,表层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较高,随着深度增加逐渐降低。

- 水平分布:重金属的分布通常呈现高度异质性,后果受到土地利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大。

- 空间变异:重金属在不同的土壤质地、土壤类型和地理区域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异。

2. 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是评估重金属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生物有效性评估、污染程度评价和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等。

- 生物有效性评估:通过测定土壤中重金属的可溶态、交换态和胶结态等形态,评估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生物有效性高的重金属更容易吸收到植物体内,对生态系统产生潜在影响。

- 污染程度评价:通过测定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与环境质量标准相比较,判断土壤的污染程度。

超过环境质量标准的土壤被认为是污染土壤,可能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 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综合考虑重金属的毒性效应和环境因子的影响,建立生态风险评价模型,评估重金属对生态系统的风险程度。

3. 影响土壤重金属分布和生态风险的因素:- 土壤来源: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壤来源密切相关,沉积土壤通常含有更高的重金属含量。

- 土壤性质: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pH值等因素都会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布和迁移行为。

- 人类活动:冶炼、工矿企业排放、农药和化肥使用等人类活动都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超标。

- 植物吸收:植物对重金属有不同的吸收和累积能力,不同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程度也不同,其中有些植物可以通过吸收重金属净化土壤。

了解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以及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价是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内容。

《沈阳市农村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重金属污染评价》

《沈阳市农村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重金属污染评价》

《沈阳市农村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重金属污染评价》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土壤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沈阳市作为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其农村地区的土壤环境质量亦引起了广泛关注。

因此,开展沈阳市农村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重金属污染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本文旨在分析沈阳市农村土壤环境质量的现状,并对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以期为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二、沈阳市农村土壤环境质量监测1. 监测方法与步骤为全面了解沈阳市农村土壤环境质量,我们采取了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法。

首先,根据地理位置、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合理布设监测点。

其次,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预处理,如风干、磨碎、过筛等。

然后,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指标进行检测。

最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

2. 监测结果分析通过监测,我们发现沈阳市农村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但局部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

其中,重金属污染是主要问题之一。

在重金属中,铅(Pb)、镉(Cd)、铬(Cr)等超标现象较为普遍。

此外,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也有所增加,但总体来说,污染程度较轻。

三、重金属污染评价1. 评价方法为准确评价沈阳市农村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我们采用了多种评价方法。

包括单项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

2. 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我们发现沈阳市农村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以轻度污染为主,但部分地区存在中度甚至重度污染。

其中,铅、镉等重金属的污染较为突出。

此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区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存在差异。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沈阳市农村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与重金属污染评价,我们得出以下结论:沈阳市农村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但局部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为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建立完善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定期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沈阳浑河冲洪积扇土壤的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

沈阳浑河冲洪积扇土壤的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

沈阳浑河冲洪积扇土壤的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马啸;左锐;王金生;滕彦国;谷鹏;王膑【期刊名称】《环境科学研究》【年(卷),期】2014(027)011【摘要】以沈阳市浑河冲洪积扇下游的彰驿站镇为研究区,实测分析了98个土壤表层(0~20 cm)样品中的w(Cr)、w(Cu)、w(Mn)、w(Ni)、w(Pb)、w(Zn)、w(Fe)、w(Hg)、w(As)和w(Cd),运用地统计学空间分析与多元统计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中各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分布特征及其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w(As)外,其余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均超过辽宁省土壤中相应重金属的背景值,其中Hg 和Cd积累最为显著,w(Hg)和w(Cd)分别是其相应背景值的2.33和5.44倍,对应的采样点中高于背景值的比例均接近100%,呈明显累积趋势.地统计学空间分析表明,w(Ni)、w(Cr)和w(Fe)受土壤母质、地形等结构性变异主导,其他重金属质量分数主要受人为活动等随机因子的影响,w(Cu)、w(Pb)、w(Zn)、w(Hg)和w(Cd)分布规律比较相似,元素来源较为集中;10种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可分为3类,其中Cr、Ni、Fe和Mn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Pb、Zn、Hg和Cd主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而Cu和As受2种因素的协同影响.【总页数】8页(P1298-1305)【作者】马啸;左锐;王金生;滕彦国;谷鹏;王膑【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北京100875;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875;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 100029;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北京100875;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北京100875;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北京100875;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北京100875;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北京100875;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3【相关文献】1.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来源分析——以三江平原某农业耕作区为例[J], 梁玉凯;苏小四;宋铁军;周涛;何锦2.冲积与湖积成因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来源——以安徽当涂县为例 [J], 王慧敏;汪丙国;靳孟贵;焦团理3.大冶市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来源研究 [J], 杨文聪;祁士华;邢新丽4.贵州省某县辣椒种植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 [J], 曾庆庆;付天岭;邹洪琴;滕浪;吴康;谢挺;何腾兵5.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 [J], 田欣;贺婧;罗玲玲;吴艳宏;崔文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细河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来源解析

细河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来源解析
圆园17,36(3): 487-495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允燥怎则灶葬造 燥枣 粤早则燥鄄耘灶增蚤则燥灶皂藻灶贼 杂糟蚤藻灶糟藻
2017 年 3 月
宁翠萍,李国琛,王颜红,等. 细河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来源解析[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 36(3):487-495. NING Cui-ping, LI Guo-chen, WANG Yan -hong, et al. Evaluation and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Xihe watershed farmland soil [J]. 允燥怎则灶葬造 燥枣 粤早则燥-耘灶增蚤则燥灶皂藻灶贼 杂糟蚤藻灶糟藻, 2017, 36(3): 487-495.
and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comprehensive pollution(contribution rate 23.5%), agriculture pollution(contribution rate 20.8%), and
soil parent materia(l contribution rate 19.2%).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பைடு நூலகம்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细河流域,地处东经
122毅59忆48.30义~123毅08忆9.30义,北纬 41毅33忆56.97义~41毅 40忆31.24义。总面积为 202.64 km2,共覆盖 12 个村。属 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 8.6 益,冬冷 夏热、四季分明,降水集中,日照丰富,土壤以棕壤为 主,主要的作物类型有水稻、玉米和蔬菜。该研究区虽 然污水灌溉已被停止,但由于污灌历史遗留问题,其 流域土壤仍然存在重金属的累积,对农作物及人体仍 有一定的危害[12]。 1.2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方法

沈阳郊区蔬菜、土壤重金属含量状况的检测

沈阳郊区蔬菜、土壤重金属含量状况的检测

沈阳郊区蔬菜、土壤重金属含量状况的检测刘燕洁【摘要】近些年来,现代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工业"三废"和城镇生活垃圾的排放,极易引起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进而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同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一些含有重金属的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的不合理施用以及养殖业的发展,也加重了重金属进入农业生态系统的可能性.针对此种情况,国家相继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农产品安全生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食用安全越来越重视,因此,分析、评价蔬菜、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对降低蔬菜重金属含量,提高蔬菜的质量,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促进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年(卷),期】2011(000)005【总页数】3页(P168-170)【关键词】蔬菜;土壤;重金属;检测【作者】刘燕洁【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农业检测中心,沈阳110034【正文语种】中文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1.1.1 蔬菜样品苦苣、芹菜、油菜、芸豆、菠菜、甘蓝、茄子、西红柿等,共14个品种51个样品,样品采自沈阳市某郊区。

1.1.2 土壤样品样品采自沈阳市某郊区细河沿岸0~20 cm表层土壤,土样经风干、混匀后,过100目筛备用。

1.2 试验方法1.2.1 蔬菜样品重金属测定铅、镉、铬,分别按《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12-2003)、《食品中铬的测定》(GB/T 5009.123-2003)和《食品中镉的测定》(GB/T 5009.15-2003)进行测定。

1.2.2 土壤样品重金属测定铅、镉、铬,分别按《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41-1997)、《土壤质量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7-1997)进行测定。

2 结果与分析2.1 蔬菜重金属含量分析从表1~3可以看出,所分析的51个蔬菜样品中铅、镉的平均含量在各采样点的变化幅度较大,而铬的平均含量在各采样点的变化幅度则较小,分布比较均匀。

东北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简介

东北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简介

东北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简介一、综述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对东北黑土地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已经完成近28×104km2,其他正在开展,初步查明了东北地区黑土地耕地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分布特征、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等,对东北平原粮食主产区耕地的地球化学总体状况形成了初步认识和基本判断。

土壤环境质量优良,无重金属污染的清洁土壤达99%以上。

据已完成的松辽平原中南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结果,重金属污染土壤仅占0.07%,主要分布在沈阳等城市及周边。

其中,符合绿色食品产地A级、AA级土地基本覆盖粮食主产区,面积合计约为1698万公顷,占92%以上,主要分布在辽宁东部、吉林中部和黑龙江东部及北部的耕地区。

差等土地面积282万公顷,主要分布在松辽平原西部沙化、盐碱化的非耕地区。

而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的调查公报显示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二、分述1、辽宁省辽宁省是东三省中相对污染最严重的一个省,所以有关辽宁省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论文也最多(见上述文献计量学分析部分)。

通过文献阅读,归纳分析出如下地区的重金属污染状况。

1)沈阳根据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005~2008年对沈阳市66.5万hm2 农田土壤和污灌区土壤进行的监测,沈阳市土壤环境质量整体状况良好,砷、铜、总铬含量均值低于沈阳市土壤背景值;镉、铅含量均值接近于背景值;总汞含量均值为0.09 mg/kg,超过背景值0.8倍。

有92.5%的监测点位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的二级标准,主要分布在新民、法库、康平、新城子等远郊地区;超标点位仅占7.5%,主要分布在于洪、辽中细河沿岸部分地区。

所有点位铅、铜、总铬含量都达标;但镉、汞出现超标现象,超标率分别为3.8%和2.5%。

沈阳市农田土壤监测结果和背景值见表1。

鉴于土壤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细河沿岸的污灌区,所以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07年进一步对细河沿岸的农田土壤进行了加密监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e tc lDit i u o a a t rsisa d S e i to r a srb t n Ch r ce itc n p ca i n Anay i f i i l ss o He v ea si p-ol r u d Xi e Ri e fS e y n a y M t l n To s isa o n h v r o h n a g
21 0 0年 4月
Ap i 2 1 r 0 0 l




Vo . 9.N . 12 o2 9 —1 3 7 0
RO D NER CK AN MI AL ANAL I YS S
文章 编号 : 2 4— 3 7 2 1 ) 2—0 9 0 05 5 5 (0 0 0 0 7— 7
W NGXa — u G oh i, I ioda H u ,T NG Q- n A ioc n , h u—u LUXa—un , EJ n A ieg , f x i u Qn , g J — e L O Sn —u n A G Yn —ag i c n , U ogg a g ,Y N ogl n uh i
As i 3 s i p o l sa o g t e Xi e Rie n S e y n r t d e .I h a w i .a mp o e e se n 1 ol r f e l n h h v ri h n a g we e su i d n t e me n h l i e n i r v d T s ir S s q e t lc e c le ta t n t c n q e wa d p e o su y t e c e c l s e it n o e e e v tl n e u n i h mi a xr c i e h iu s a o td t t d h h mia p c ai f s v n h a y mea si a o o i o s i f e t p ol a ls T e r s l s o d t a h s e it n v re r al c o d n o h a y me as T e v s mg e t a c r i g t e v tl . h s o y r sd a r c in w s d mi a tf r As e i u l a t a o n n o ,Cu,C ,Z n b C i l x s n e c a g a l r cin a d i f o r n a d P . d man y e i s i x h n e b e fa t n n t o r t e o o c n i t n i h e i u l fa t n,wh c n i ae h t C a t n b l y a d i p o e t a h rlw c n e t i n t e r sd a r c i a o o ih i d c t s t a d h s sr g mo i t n s r n o o i
2 C l g f e c l n n i n na E gn eig Qn d oU i ri , n d o 6 0 1 C i ) . ol eo mi d E vr me tl n i r , ig a n esy Qi a 26 7 , h a e Ch aa o e n v t g n
2 青 岛 大学化 学 化工 与环 境 学 院 ,山东 青 岛 .
摘要 : 究 了沈 阳细河 沿岸 翟 家、 驿和 黄腊 坨 地 区 1 土壤 剖 面样 品 中重金 属 的垂 直 分 布特 征 , 土 研 彰 3个 对
壤环境危害较 大的 3种重金属元素 c 、 g A 进行 了重点分析。采用改进的 T se 连续萃取 法研 究了 dH 、s ei sr 5个表层土壤 中7 种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研究表 明土壤重金属元 素形 态分布具有 以下特点: sC 、 A 、 u c 、n P 主要 以残渣 态存在 ;d rz 和 b C 主要 以离子交换态存在 , 残渣态所 占的比例较低 , 明表层土壤 中 c 表 d 的活动 性较 强 , 易迁移 进 入 生 态食 物链 。 大部 分样 品 中 H 容 g以残 渣 态为主 。 除 C d外 , 土壤 中其 余 6种 重金 属 的 可交换 态含 量都 比较 低 。7种 重金 属 的潜在 迁移能 力顺 序 为 :d>Hg b>Z C >P n>C >C r u>A 。 s 关键 词 :土壤 ;重金 属 ;垂 直分 布 ;形 态分 析 ; 阳 细河 沈 中图分 类号 : 5 5 1 19 P 9 ;¥ 5 . 3 文献 标识 码 : A
Ab t a t s r c :Th e c ld srb to fh a y mea s i cu ng t r e k n fha a d US ee n s o e v  ̄i a iti u i n o e v t l n l di h e i ds o z r O l me t f Cd,Hg a d n
沈 阳细河 沿岸土壤 中重金属垂直 分布特征 与形态分析
王晓春 路 国慧 刘晓端 何 , , , 俊 , 汤奇峰 徐 清 刘久 臣 , , , 罗松光 杨永 亮 ,
103 ; 007
2 67 ) 6 0 1
(. 1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 中心 ,中国地质科学 院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 北京
( . t n l e e rhCe tro o n l i, e a oaoy o c lgc l o h mi r, 1 Nai a R s ac ne r o f Ge a ay s K y L b rtr fE oo i c e sy s a Ge t
C i s c d m f e l i l c n e , e i 103 , h a h e eA a e yo G o g a S i c s B i g 0 07 C i ; n o c e j n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