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部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部教版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必背知识点一、洋务运动1. 目的与口号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口号:前期为“自强”,后期为“求富”。
2.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3. 代表人物中央:奕䜣(恭亲王)。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4. 主要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创办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兴办新式教育:设立翻译馆 (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建立新式陆海军:如北洋舰队。
5. 结果与评价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也无法实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
二、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1. 背景日本为实现“大陆政策”,蓄意发动侵略战争。
2. 主要战役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等。
3.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4.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主要内容: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三、戊戌变法1. 背景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希望通过变法救亡图存。
2. 时间1898年 (农历戊戌年),历时103天,因此被称为 “百日维新”。
3. 主要内容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等。
4. 结果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最终失败。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一、近代化的兴起1、洋务运动①时间:19世纪60—90年代;②代表: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③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国防,维护清朝的统治。
“师夷长技以自强”④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军事工业,建立新式陆海军、派遣留学生;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⑤评价:洋务行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洋务派的军事和民用企业军事工业:李鸿章--1865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这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军火工厂;左宗棠----1866创办福州船政局民用工业:李鸿章----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1872年设立轮船招商局、1880设立天津电报总局张之洞:湖北织布官局、汉阳铁厂(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的钢铁企业)1880唐胥铁路全长11千米中国开始拥有自己的铁路3、张謇:状元实业家;创办大生纱厂。
主张实业救国。
4、詹天佑:京张铁路(1909年通车)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二、维新变法运动:1895—1898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改良运动)1、公车上书(1895)(反对议和,请求变法)----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2、发展----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翻译《天演论》,把西方的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
康有为称赞严复为"中国西学第一"。
3、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标志----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4、内容:经济:发展农工商业。
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
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废除无用的官职。
文化教育:创办报刊,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5、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近代化的进程。
6、失败原因:触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其强烈反对;顽固派实力强大;采取的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情。
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结构
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结构
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通常聚焦于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时期,具体涵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内容。
以下是该单元的知识结构概述,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发展脉络。
一、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鸦片贸易的背景与影响
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列强的侵略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列强侵华的主要事件(如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
《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救亡图存运动的兴起
三、洋务运动与近代工业的起步
洋务运动的背景与目的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如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陆军等)
洋务运动的意义与局限
四、维新变法与思想解放
维新变法的背景与兴起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主张与实践
百日维新及其失败的原因
维新变法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五、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背景与兴起
孙中山与同盟会的主张与实践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局限
六、新文化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与兴起
陈独秀、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领袖的主张与实践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原因与过程
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与影响
通过对以上知识结构的梳理,学生可以更加系统地掌握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的核心内容,加深对这一时期历史事件的理解与记忆。
同时,也应注意将历史事件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分析其发展脉络和影响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二单元重点课文复习材料
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二单元重点课文复
习材料
本文档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二单元的重点课文复材料,旨
在帮助同学们复和掌握该单元的内容。
一、教材概述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两个重要历史事件:罗马的兴衰与的传入。
二、重点内容
1. 罗马的兴衰
本部分主要介绍了罗马帝国的兴起、扩张和衰落原因。
同学们
需要了解罗马帝国的边境防线、内外原因及其衰落的影响。
2. 的传入
本部分介绍了从印度传入中原地区的历程和对中原社会的影响。
同学们需要了解的起源、传入的途径以及对中原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三、复要点
1. 罗马的兴衰
- 罗马帝国的兴起和扩张有哪些原因?
- 罗马帝国的边境防线有哪些?
- 罗马帝国为什么会衰落?
2. 的传入
- 是如何从印度传入中原地区的?
- 对中原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 在中原社会的传播和接受情况如何?
四、复方法
- 阅读教材课文,理解重点内容和要点。
- 多做课后题,巩固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 参考历史资料和相关书籍,拓宽知识面。
五、注意事项
- 确保对重点内容的准确理解,避免简单概括和歪曲。
- 如有不明确的地方,可提问老师或同学进行讨论。
- 将复材料分段整理,方便记忆和回顾。
六、总结
本文档提供了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二单元的重点课文复材料,包括罗马的兴衰与的传入。
同学们可根据复要点和方法进行复,确
保对该单元的内容有深入理解和掌握。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提纲(近代化的探索)封建所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所以思变→思变才能崛起近代化的探索制度 政治民主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革 思想 经济工业化(洋务运动)文化 思想自由民主化(新文化运动)第6课 洋务运动一、自强与求富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政府统治。
3、代表人物:在中央以奕 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张之洞为代表。
4、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5、内容:二、评价1、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标志:北洋舰队的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3、性质:使一次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主观:不改革制度,没有触动到封建统治,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 发展。
(制度问题)请政府、领导者腐败无能(政府领导问题) 中央领导意见不合,政治内部顽固派阻挠,领导核心小,力4、失败原因 薄弱且分散。
(内部问题)客观: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发展,没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加 以阻挠。
5、影响 积极影响: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②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③在客观上为中国民主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项目时间 创办者 企业名称 企业特点 军事工业:“自强”(前期)1861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近代第一个军事工业 1865 曾国藩/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 近代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 1874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远东第一大船厂 民用工业:“求富”(后期)1872 李鸿章 轮船招商局 第一个轮船公司 1873 张之洞 汉阳铁厂 第一个铜铁厂 1893 张之洞 湖北织布局 军事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只海军 教育 1862 京师同文馆 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消极影响:没有触动封建统治,没有是中国走上富强。
八上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八上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提纲第1课: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1.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的统治。
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是(奕);地方的代表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2.洋务运动前期,提出(自强)的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洋务运动后期,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兴办(民用企业)。
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3.洋务派做的事情有:①创办军事工业;②兴办民用企业;③兴办新式学堂;④派学生出国留学;⑤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洋务运动的评价:①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②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③(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第2课: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1.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的目的是(救亡图存)。
2.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规定的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3.维新派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是(强学会)。
4.(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从(6月11日到9月21日),新政共推行103天,所以戊戌变法又称为(百日维新)5.慈禧太后逼迫光绪帝连发三道命令,免去了支持变法的光绪帝老师(翁同)的职务。
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称戊戌六君子。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旗帜
民主、科学
主要阵地
《新青年》杂志
基本内容
前期:四提倡、四反对(①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主要人物:李大钊。主要作品:《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积极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④创办学堂,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
结果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破产的标志
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惨败,宣告洋务运动失败。
评价
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组织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
爆发
1911年武昌起义。
高潮
中华民国成立。时间:1912。地点:南京。大总统:孙中山。
失败
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意义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新文化运动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青年杂志》(后改称《新青年》)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1.洋务运动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目的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内外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性质
八上历史知识点第二单元
八上历史知识点第二单元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通常涵盖了中国古代史的某些重要时期,这里以中国古代史的一般教学内容为例,具体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而异。
以下是该单元可能包含的一些知识点:1. 秦朝的统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
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长城的修建:秦朝时期,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防御工程之一。
3. 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消除思想上的异己,进行了焚书坑儒的活动,对中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
4. 汉朝的兴衰: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
汉朝推行儒家思想,加强中央集权,对外开展丝绸之路贸易,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5. 三国鼎立:东汉末年,由于政治腐败和自然灾害,社会动荡不安,最终导致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即魏、蜀、吴三国之间的争霸。
6.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多次民族大迁徙和融合,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7. 隋唐时期的繁荣: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对外交流频繁,尤其是唐朝,被誉为“贞观之治”。
8. 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发展:隋朝时期创立了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方式,对后世影响深远。
9. 宋朝的经济发展:宋朝时期,尤其是南宋,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商业繁荣,手工业和农业都有显著进步,同时科技和文化也有很高的成就。
10. 元朝的民族政策: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实行了一系列民族政策,加强了对各民族的统治,同时也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
11.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明清时期,中国对外采取了较为封闭的政策,限制了与外界的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发展。
12.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中国古代在科技领域有很多重要的发明和创新,如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八上第二章历史知识点
八上第二章历史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通常涵盖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和事件。
第
二章的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一般来说,可能会包
括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1. 秦朝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
分裂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 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包括郡县制、三公
九卿制等,这些制度对后世的中国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法律制度:秦朝实行严格的法律制度,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强调法
律的普遍性和严格执行。
4. 长城的修建:为了防御北方的匈奴,秦朝修建了长城,这是中国古
代的一项伟大工程。
5. 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这
一行为对中国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6. 秦朝的灭亡:由于秦朝的暴政和重税,加上秦始皇死后的权力斗争,秦朝很快陷入了内乱,最终在公元前206年被刘邦建立的汉朝所取代。
7. 汉朝的建立:刘邦在秦朝灭亡后建立了汉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一
个长达四百多年的统一时期。
8. 汉武帝的改革:汉武帝时期,汉朝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
化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9. 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朝时期,中国与西域的交流日益频繁,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
10. 儒家思想的复兴: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得到重视,成为国家的主导思想,对后世中国的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知识点是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可能会涉及的内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顺序可能会根据教材和教学计划有所不同。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一、背景清政府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目的(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6.评价:(1)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2)进步性: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局限性:由于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7.失败的根本原因: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没有改变封建制度8.启示:学习西方,不仅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要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背景:①根本原因:(大陆政策)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②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2.爆发:丰岛海战——1894年7月3.经过:二、《马关条约》的签订1895年,日本马关,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影响:《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瓜分中国狂潮1.导火线——三国干涉还辽:《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向中国索取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2.“门户开放”政策: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第6课 戊戌变法(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一、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二、经过1.公车上书(序幕):(1)背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
(2)经过: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拒和、变法、迁都。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历史知识点归纳与整理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历史知识点归纳与整理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主要涵盖了中国古代史纲要的内容。
在这个单元中,主要学习了商朝、周朝、春秋战国时期以及秦朝的历史知识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一、商朝1. 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切记载的王朝。
它的都城首先是在河南郑州,后来迁到河南安阳。
2. 商朝的政治制度为王朝制度,商王作为天子统治全国,下设诸侯、侯爵和諸侯之伯爵等。
3. 商朝的社会制度是奴隶制,国王、贵族和祭祀官员拥有土地和牲畜,大量农民和奴隶为他们劳作。
4. 商朝有独特的文字系统,即甲骨文。
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形式,它们刻在龟甲和兽骨上,并用来预测未来和记录历史事件。
5. 商朝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谷物、棉花,也有手工业和商业。
二、周朝1. 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56年,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有确切记载的王朝。
根据历史记载,周王朝实际上分为两个时期:西周和东周。
2. 周朝的社会制度也是奴隶制,政治制度采用封建制度。
国王下设诸侯、卿、士等封号,以保持对分封领土的控制。
3. 周朝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商朝的文化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在周朝时期,古代中国的经典著作《诗经》和《周礼》出现。
4. 在秋天,人们举行周年纪念活动以祭祀祖先。
这种活动被称为“郊祭”,后来演变为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5. 周朝后期的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逐渐分裂,周朝的实际政治权力逐渐减弱。
三、春秋战国时期1.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国家分裂、战争频繁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历史记录主要集中在《春秋》一书上。
2.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制度基本上依然是封建制,但国家的对外战争削弱了分封制的力量。
3. 春秋战国时期的典型特征是“百家争鸣”,即思想家和学派的兴起和发展。
例如,孔子、墨子、老子等代表了不同的思想流派。
4. 这个时期的社会结构逐渐由世袭制向门阀制转变,国君的力量不断加强。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梳理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1. 清朝的建立和中国的疆域变化
- 建立者:满洲人努尔哈赤和他的儿子皇太极
- 疆域扩张:东北地区的统一和对明朝的攻击
- 雍正时期的疆域变化:西藏和台湾被纳入清朝版图
2. 清朝中期的改革与衰落
- 道光改革:允许人民移民安居,平定海盗和剿灭太平天国等重要措施
- 甲午战争:清朝与日本的战争,导致了清朝的进一步衰落
3. 甲午战争后的改革和变革
- 戊戌变法:废除科举制度,实行新式教育和军事改革
-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
4. 清朝政治制度和统治方式
- 文官和武官:文官负责管理和治理,武官负责军队和战争
- 分封制度:清朝通过封疆大吏来统治各地
- 功臣政治:清朝将有功的将领和官员封为王公贵族
5. 清朝社会经济
- 农业发展:种植业和农业技术的进步
- 商业发展:商人的崛起和商业网络的形成
- 工业发展:传统工艺和近代工业的兴起
6. 清朝文化与科技
- 四书五经:儒家经典的重要著作
- 戏曲艺术:京剧和评剧等传统艺术形式
- 农民科技:农业技术和发明的进步
7. 清朝与外国的关系
- 闭关政策:清朝采取封闭政策限制与外国的交往
- 不平等条约:清朝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和进行贸易不公平
8. 清朝的丧权辱国和民族抵抗
- 清朝失去领土:通过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给外国
- 义和团运动:中国人民进行抵抗和反对外国侵略的运动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梳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6课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目的: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4.代表人物:中央以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5.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军事工业。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
(3)军事: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教育:兴办新式学堂。
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6.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
7.评价:(1)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局限性:洋务派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3)积极性:a.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
b.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1.请列举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除此之外洋务运动还有哪些内容?答:⑴⑵洋务派还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2.有人认为洋务运动采用大机器生产,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具有进步意义;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你值得肯定。
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请说明理由?答:上述两种观点都不够全面。
理由:洋务运动从目的来看,它主张学习西方科技是为了增强清政府镇压革命的实力,也是为了提高抵御外国侵略的能力,最终目的的还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从客观后果来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人才,对外国的经济侵略也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同时,客观上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生产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发展了近代的教育事业,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八上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八上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八上历史第二单元的知识点,这可太有意思啦!
先来说说鸦片战争吧!英国人就像饿狼一样,盯上了咱们中国这块大肥肉,他们用鸦片来残害咱们的百姓,这能忍?就好比有人到你家来捣乱,你能答应吗?当然不能啊!于是林则徐虎门销烟,那叫一个大快人心!这就像是一巴掌打在了英国人的脸上,让他们知道咱们可不是好欺负的!
接着呢,就是那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啊,那简直就是丧权辱国的代表!割地、赔款,咱们中国的领土和钱财就这么白白被外国人拿走了,心疼不?这就好比你辛辛苦苦攒的宝贝,被人一下子抢走了好多,你气不气?绝对气炸了吧!
然后还有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那叫一个贪婪无耻啊!火烧圆明园,那可是咱们国家的瑰宝啊,就这么被他们给毁了,痛心疾首啊!这就好像你最心爱的玩具被人故意摔坏了一样,那得多难受啊!
太平天国运动呢,洪秀全带领着人们起来反抗,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也给了统治者重重的一击。
这就像是在黑暗中点燃了一把火,虽然没能照亮整个世界,但也带来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甲午中日战争,那可真是惨烈啊!邓世昌带领着致远舰奋勇作战,最后壮烈牺牲,他是英雄啊!这不就像是一个勇敢的战士,为了保卫家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吗?
最后就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了,这简直就是一群强盗啊!他们在中国肆意妄为。
这和一群土匪闯进你家为所欲为有啥区别?
哎呀呀,这八上历史第二单元的知识点可真是让人气愤又感慨啊!咱们一定要记住这些历史,不能让它们重演!我们要努力让我们的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不再受别人的欺负!。
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专题归纳整合
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专题归纳整合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专题归纳整合一、标志类1、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2、标志着中国近代企业起步的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3、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4、变法维新运动揭开序幕的标志是——1895年,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5、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是——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6、中华民国成立的标志是——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7、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1912年2月12宣统帝下诏退位8、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二、原因目的类1、洋务运动的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王朝统治2、戊戌变法运动的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3、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顽固派实力强大,维新派手中没有实权,没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4、辛亥革命的目的——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三、之最类1、中国第一家近代军事企业——安庆内军械所2、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3、中国近代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厂——汉阳铁厂4、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式学堂——1862年京师同文馆5、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1895年强学会6、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团体——1894年兴中会7、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8、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者——四|、近代化探索事件对比表五、启示类1、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不断探索精神。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可能领导中国实现富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就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六、结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政治民主化的开始和继续,新文化运动是思想文化近代化的主要表现。
八年级上历史二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上历史二单元知识点历史是一门严谨的学科,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才能更好的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思想。
本文将为大家梳理八年级上历史二单元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一、中古时期的社会变革1.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情况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动荡的时期,分为南朝和北朝。
南北朝时期政治和经济情况差异很大,南朝的物质文化比较繁荣,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和手工业;北朝则相对落后,以畜牧业和贸易为主要经济支柱。
2.隋唐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情况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繁荣的时期,政治和经济都有较大的发展。
唐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政治比较稳定,经济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为主要支柱。
二、开元盛世的特点1.文化繁荣唐朝开元盛世是一个文化高峰,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文人墨客,例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他们的诗文作品不仅深受人民喜爱,也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经济繁荣唐朝开元盛世是一个经济繁荣的时期,商业发展颇为昌盛,丝绸之路的开辟极大地促进了唐朝商业的发展。
同时,农业生产的高度发展也为唐朝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1.宋朝经济的繁荣与政治的动荡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繁荣的时期,物产丰富,农业和手工业得到很大的发展,同时商业也蓬勃发展。
但是,宋朝政治比较动荡,战争不断,贪官污吏肆虐,这种情况导致了宋朝政治的不稳定。
2.宋朝文化的繁荣宋朝文化以文学为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文学家很多,例如苏东坡、辛弃疾等,他们的作品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外,宋朝的科技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杰出的科技人才。
四、元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1.元朝政治的特点元朝以蒙古族为主导,在政治上实行了九千户制和蒙古五部制度,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汉族的利益,导致了元朝政治的不稳定。
2.元朝经济的特点元朝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手工业、商业和矿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哎呀,聊到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的知识点,那可是咱们中国近现代史里挺重要的一段儿。
咱们得用大白话,像聊天一样,把这段历史给捋顺了。
首先啊,咱们得说说洋务运动。
这洋务运动,说白了就是清朝那帮大佬们看到西方列强那么牛,心里着急啊,想着咱也得整点高科技,别让人家瞧不起。
于是,他们就开始搞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那一套。
洋务运动里,有几个大佬不得不提,比如奕䜣、曾国藩、李鸿章这些,他们可都是洋务运动的主力军。
洋务运动干了啥呢?简单来说,就是“自强”和“求富”。
前期,他们主要搞军事,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这些,想着用洋枪洋炮来保卫国家。
后期呢,又开始搞经济,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这些,想着让国家富起来。
还别说,这一搞,还真有点成效,咱们国家的军事和工业水平都上了一个台阶。
不过呢,洋务运动也有它的局限性。
毕竟,这些大佬们只是想用西方的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根本没想着要改革制度啥的。
结果呢,就像咱们平时说的,治标不治本,最后还是没能让中国真正强大起来。
接下来,咱们再聊聊甲午中日战争。
这场仗啊,打得那叫一个惨烈。
日本那时候就盯上了咱们中国,想着要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结果呢,咱们在黄海大战、平壤战役这些关键战役上,都吃了大亏。
特别是邓世昌和他的致远舰,那可是英勇得很,最后都壮烈牺牲了。
这场仗打下来,咱们清政府是彻底输了,还签了个《马关条约》,那可真是割地赔款,让人心痛啊。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啊,咱们国家就陷入了更深的危机。
这时候呢,又有一批人站了出来,他们想着要变法图强,这就是戊戌变法。
康有为、梁启超这些大佬啊,他们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
结果呢,变法没搞多久,就被慈禧太后给镇压了。
戊戌六君子啊,那可是为了变法流血牺牲的英雄啊,咱们得记住他们。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还是给咱们国家带来了一些新思想、新观念。
就像咱们平时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嘛。
戊戌变法之后啊,咱们国家就开始慢慢地觉醒了,开始有了更多的人想着要改革、要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2016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二单元总结归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二单元的基础知识,能综合归纳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综合归纳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近代化起步的艰难历程。
【教学要点】
重点:掌握第二单元的基础知识。
难点:能够初步阅读、理解和归纳一些基本的历史材料。
【导入新课】
近代化的起步是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的主题。
这一节课,我们还要对这一主题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与归纳。
【新课探究】
一、基础知识回顾与巩固
(略)
二、知识综合与归纳
1、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两条主线
①列强不断入侵,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
②中国近代化。
2、列强侵华的双重后果
一方面,他加重了中国危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是最主要的;另一方面,它给中国封建经济和政治以强烈的冲击,客观上迫使中国社会向工业化、资本主义化的方向发展,加速了近代化的进程。
3、近代化的内涵
中国近代是一个急剧变动的时期,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这反映在政治上,使一系列政治变革的此伏彼起;反映在经济上,是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反映在社会生活方面,是不断求新求变。
中国近代化实质就是中国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过程。
但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下,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历程极为艰难曲折。
4、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历程极为艰难曲折,这一历程中的四次尝试(或四个阶段)及其主要领导人,并概括中国近代化起步历程的基本线索(特征)。
①四次尝试:洋务运动――曾国藩、李鸿章等(19世纪60--90年代);维新变法运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19世纪末);辛亥革命――孙中山、黄兴等(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1915年)。
【其中,洋务运动主要是学习西方军事器物;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则是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
②基本线索(特征):层层推进;急速深入;艰难曲折;由技术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心理等领域逐步发展;等等。
5、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民族危机,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农民阶级、清朝统治者等阶层各抱有什么态度?采取什么行为?结合最后结果,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①维新派抱着“救亡图存”的思想,进行了戊戌变法;革命派肩负“振兴中华”的责任,进行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农民阶级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帜,开展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光绪帝抱着“不能成为亡国之君”的态度,支持变法;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统治者中的顽固派却反对变法,发动政变。
②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维新派的资产阶级改良道路、革命派的共和国方案都行不通;农民阶级的自发斗争也不能取得胜利;腐败的封建制度也是
不能自救的;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革命取得最后胜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6、新文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都曾提出过“打倒孔家店”,全盘否定孔子和儒家文化,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有失偏颇。
虽然是出于斗争的需要,但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科学辨证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更何况,孔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其创立的儒家思想有很多在今天仍有潜在价值。
此外,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或经过)等相关史实及其作用意义的评价,具体参见各课教案。
【总结巩固】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真题训练】
1、近代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下列选项中搭配不当的是(B)
A.李鸿章――洋务运动
B.魏源――戊戌变法
C.孙中山――辛亥革命
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2、请根据提示信息列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运动――洋务运动
(2)旨在变法图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资产阶级改革――戊戌变法
(3)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帝制的革命――辛亥革命
(4)以民主科学为旗号,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条件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教学实践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