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见考点分类突破
文言文考试知识点归纳
文言文考试知识点归纳文言文是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文言文考试,以下对常见的文言文考试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阅读中理解文意的关键。
常见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在考试中,需要重点掌握实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
1、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同一个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不同。
例如,“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现在则是“行走”;“妻子”在古代是“妻子和儿女”,现在仅指“妻子”。
2、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有多种不同的意义。
例如,“兵”可以指“兵器”“士兵”“军事”等;“故”可以表示“原因”“旧的”“所以”等。
3、通假字通假字是指古代书写时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
例如,“说”通“悦”,“知”通“智”。
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和用法。
常见的词类活用有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等。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
常见的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乃”“虽”“为”等。
1、“之”(1)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2)作助词,有结构助词“的”的用法,还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等用法。
(3)作动词,意为“去、到、往”。
2、“其”(1)作代词,可代人、代物、代事,也可作指示代词“那”“那些”。
(2)作副词,表推测、反问、祈使等语气。
3、“而”(1)表并列,“又”“并且”。
(2)表递进,“而且”。
(3)表承接,“就”“接着”。
(4)表转折,“却”“但是”。
(5)表修饰,“地”“着”。
(6)表假设,“如果”。
4、“以”(1)作介词,“用”“把”“凭借”“因为”等。
(2)作连词,“来”“以致”等。
5、“于”(1)作介词,表时间、地点、对象等,“在”“到”“向”“对于”等。
三、文言句式文言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四大类。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5 文言文阅读 分点突破1 理解文言词语71
第四板块古诗文阅读【导语】古诗文阅读的考查要求是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共包括四个能力层级。
1.识记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理解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专题五文言文阅读整体阅读指导考情分析·切高考之脉搏2019-2020课标卷考查情况如下:1.始终坚持“浅易”原则。
新高考卷则难易不一,2020三套课标全国卷延续了往年课标卷的考查难度,选文上出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是典范的文言文作品,文章用词均为常用词和常见句式,考生可在脱离写作背景的情况下读懂。
2.题型稳中有变。
近几年课标全国卷考查文言断句、文化知识、分析综合和翻译句子,但新高考增加了简答题型,应引起关注。
3.“内”“外”兼顾,以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为主。
选文是课本外的,但答案却能在课本内找到。
断句题、文化知识题、翻译题,甚至分析综合题,皆体现出这一特点。
阅读指导·提知识之纲领一、文言文阅读的文本特点1.选文特点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本多为五六百字的史传文,一般较为浅易,一些疑难生僻的字句都有恰当的处理,或加注释。
选文以叙事为主,含有一定的议论和抒情。
虽然经过了命题人的删减调整,但不管是一篇还是一段,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2.选人特点所选人物不仅有帝王将相,更有普通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义士隐士、贩夫走卒等。
这些人的品格,不外乎“忠、孝、仁、义、礼、智、信、勇”。
文言实词重点突破
文言实词重点突破(一)重点文言实词归纳一(过、恨、及、见)一、考点例释《考试说明》明确提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是“常见文言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这是所给条件,即我们常说的“语境”。
综合这两点,既是考查考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况,又是考查考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或者说看懂一篇具体的文言文的能力。
这些文言实词是“常见”的、一般的,不是偏难险怪的;这些文言实词中的重要词语列在新教材的附录上,可以查看。
另外,也可翻查给中学生用的文言实词解释的工具书。
“在文中的含义”,要求通过一定的文言实词的积累,学会在语境中“望文生义”。
复习文言实词不要去背字典和词典的实词义项,而是通过一定文言实词的学习,培养具体辨析的能力。
有必要掌握基本概念,通过重温教材和个例,弄清每一个知识点的基本含义。
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常见实词”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见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见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
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就是一种能力。
二、命题预测比较而言,文言实词的考查是稳定的。
题型稳定——多用单项选择;考点稳定——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
复习时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应根据“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说明,结合上下文来判断词义。
但稳中有变,上海卷近几年在考查实词的含义时都是采用了主观题型,或许这种变化反映出命题的趋势。
三、文言实词词义巧推断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篇幅虽不长,但内容丰富,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再加上词类活用、语序倒置、内容跳跃和成分省略等,更增加了词义理解的难度。
因此,在答题时就要有较强的推断词义的能力。
基本方法1、运用形训,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
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同学们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初中文言文知识点的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
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
常见的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1、古今异义词义扩大:比如“江”“河”,在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一般的江河。
词义缩小:“臭”在古代指气味,包括香气和臭气,现在只指不好的气味。
词义转移:“走”古代指跑,现在指行走。
2、一词多义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
例如“兵”,可以指兵器(“兵革非不坚利也”),也可以指士兵(“可汗大点兵”)。
3、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表示愉快。
4、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驴不胜怒,蹄之”中的“蹄”,名词用作动词,用蹄子踢。
形容词作动词:“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远”,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疏远。
二、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数量虽少,但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
1、之作代词:代人、代物、代事。
如“学而时习之”中的“之”,代指学过的知识。
作助词:“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作动词:“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之”,意思是到、去。
2、其作代词:代人、代物、代事。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其”,代指他们。
表示推测、反问等语气。
如“其真无马邪”中的“其”,表示反问,难道。
3、而表并列:“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而”连接的两个词语地位平等。
表承接:“温故而知新”,有先后顺序。
表转折:“学而不思则罔”,意思发生转折。
4、以作介词:“以刀劈狼首”,用;“何以战”,凭借。
作连词:“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5、于表示在:“战于长勺”。
表示到:“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者,……也”式:“陈胜者,阳城人也”。
“……,……也”式:“夫战,勇气也”。
2、省略句省略主语:“(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文言文阅读重点及难点突破
文言文阅读重点及难点突破一、文言文常见考点1.文言字词: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常考的文言实词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常考的文言虚词有:之、乎、者、也、于、而、以、其、为、乃、虽、然、焉、则等,它们在句子中做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2.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
3.文言文断句、翻译及文意理解二、文言文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文言文的考查,常见的考点与题型不外乎字词解释、断句、语句翻译、文意归纳、写法分析、人物与作品评价等内容。
下面就复习和解题方法提几点建议:1.准确解释字词含义。
注意利用注释,利用平时积累的实词、虚词知识,利用拓展联想和关联组词,确认字词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实词的理解,将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2.正确、顺畅地翻译句子。
翻译句子,第一,要内容正确,符合文意;其次,译出来的句子要表达准确,得体流畅。
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
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
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
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
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
(1)留,就是保留不译。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可不翻译,直接保留。
(2)补,增补,补充原文中被省略的成分以及量词。
(3)调,即调整词序。
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这些特殊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词序。
(4)删,即删除的意思。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去。
(5)换,即替换之意。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板块五 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微案1 识记文化常识——分类辅以语境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板块五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微案1识记文化常识——分类识记,辅以语境复习任务 1.积累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
2.了解高考文化常识题设误手法,熟练使用答题方法。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考查内容提问方式命题特点2023新高考Ⅱ卷金、刁斗下列对文(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考查范围极其广泛,重点集中在官职、称谓、礼法、科举等方面。
②以熟悉的古代文化常识为主,兼顾生僻的文化常识。
但生僻只是表面上的,实则暗含了诸多“熟悉”因素,有的与教材密切相关,有的与选文内容密切相关。
③设误点细小,多放在对象误用、范围扩大、职责混淆、时间颠倒等方面。
④自2022年开始,不再单独考查古代文化常识;2023年全国新高考两套试卷中,只有两个选项与文化常识有关,这预示着文化常识开始逐渐退席。
而古今异义、成语、文言句式和教材中词语已进入考查范围。
2022新高考Ⅰ卷寡人、百乘、国门新高考Ⅱ卷衔枚、车驾2021新高考Ⅰ卷甲子、宗室、海内、庶务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新高考Ⅱ卷京口、遗民、部曲、传檄2020新高考Ⅰ卷辇下、东宫、殿下、追比新高考Ⅱ卷乡试、宦官、晏驾、执政活动一掌握高考考查重点古代文化常识题重在考查识记能力,但由于该考点所考查的词语大多是从文言文材料中引发来的,故兼考理解能力和推断能力。
对于这一考点的复习,我们首先应分析高考所涉及的考点,明确备考方向。
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是官职、称谓、礼法、科举等方面的文化常识。
(一)官职自2015年全国卷开始考查文化常识起,官职类的知识点一直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
官职包括官署类与官制类,既有中央官职,又有地方官职,重点是中央官职。
下面是历年高考考过的官职常识,请判断正误,如错误,请说明理由。
第一组1.(2021·全国乙)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刑狱的官署。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突破必备知识——常见的文言断句的标志识记及例析
文言文阅读突破必备知识五、常见的文言断句的标志识记及例析(一)虚词标志句首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即、苟、若、纵、纵使、于是、且夫、向使、虽。
句中虚词:于、以、而、者。
句尾虚词:也、乎、哉、矣、耶、耳、焉。
这些分类只是相对的,如:“也”有时作句中语气助词, “者”也可作分句末的停顿语气词,等等。
【例析】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自仲尼之亡,六经之道,遂散而不可解。
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选自《苏轼文集·诗论》) 【解析】给画线部分断句,可先寻找作为断句标志的虚词“盖、于、而、夫、惟、是以、乃、虽、者、故、也”;再确定所列虚词所处位置,“盖、而、夫、惟、是以、乃、虽、故”属句首虚词,“者、也”属句尾虚词,“于”属句中虚词。
据此,即可准确断句。
答案: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二)实词标志1.对话中的标志动词:曰、道、云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
不过,一定要分清对话、转述及引用等不同情况。
【例析】请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解析】文段中表明对话、引文的“云”“曰”可以看作断句的标志。
注意要分清第二个“曰”不是对话标志,是转述的内容,那么此处不能按对话来处理。
“则”“故”是句首虚词。
据此,即可准确断句。
答案: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2.一般动词作标志主谓宾是一个句子的主要成分。
文言文中,主语、宾语省略现象较多,谓语省略的极少。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文言文突破(考点溯源、探根教材)(含解析)
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考点溯源探根教材【教材溯源·考点链接】教材中的文言文梳理教材单元文体篇目考点链接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政论文10劝学/《荀子》 1.推敲句子含义,把握文中有关学习的主要观点,学习文中的新内涵;2.连词“而”的多种语义关系*师说/韩愈第七单元游记16赤壁赋/苏轼 1.体会古代写景抒情文章中,景与情的关系;2.梳理文章情感起伏变化的脉络,体会景情理完美融合的特点;3.积累整理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纪年、纪月、纪日等*登泰山记/姚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语录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1.语录对话,言简意赅;2.句首、句中、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政论文*齐桓晋文之事/《孟子》1.取譬设喻,因势利导,思辨性强;2.体会语气助词“也”、“乎”、“矣”、“哉”、“焉”等在不同语境中所表达的不同语气政论文庖丁解牛/《庄子》寓言说理,形象生动,富有启发性传记2烛之武退秦师/《左传》1.把握说辞的语言艺术和蕴含的智慧;2.探究“礼”的内涵政论文3*鸿门宴/司马迁关注人物描写和人物的性格特征,注意人物关系、人物言行与事件发展之间的联系第五单元奏疏11谏逐客书/李斯体会精心构思,巧妙措辞第六小说14促织/蒲松龄体会幻想与现实相交融写法的独特魅力,单元精练生动的语言、叙事状物、细腻形象第八单元奏疏15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1.体会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担当精神,领略文章骈散结合的行文特点;2.把握文章行文简洁,说理严谨,理足气盛的艺术特点书信*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赋16阿房宫赋/杜牧 1.感受文章赋和论的文体特点;2.注意古今异义词,准确把握文言文的语义史论*六国论/苏洵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政论文5《论语》十二章1.分析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2.论述道理上的巧妙之处政论文大学之道/《礼记》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政论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孟子“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政论文6《老子》四章1.学习老子思辨性论说对现实人生的启示;2.把握文章“有与无、知人与自知、胜人与自胜”的辩证关系政论文*五石之瓠/《庄子》借寓言故事婉曲达意说理,小大之辩政论文7*兼爱/《墨子》墨子追求语言的浅显、逻辑的严谨和结构的层次感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传记9屈原列传/司马迁1.把握屈原的精神品质,品味作品精湛的叙事艺术;2.积累古今异义词语,理解语境义10*苏武传/班固1.梳理情节脉络,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探寻他备尝艰辛却矢志不渝的精神力量源泉;2.关注文章叙事艺术,体会作者寓于其中的情感倾向;3.掌握意动和使动用法,体会其语境义史论11过秦论/贾谊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及写作意图;2.对比赋体写史论和散体写史论的写作方法*五代史伶官传序/欧和论述风格;3.掌握名词作状语,体会其用法阳修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奏表9陈情表/李密 1.理解作者是怎样以孝道贯串全文,以情感人,以理服人;2.奏表文体中的谦敬词语记叙*项脊轩志/归有光诗序10兰亭集序/王羲之 1.领悟作者生命的哲理,体现了魏晋文士的旷达和善思;2.两文的语言淡雅生动,文辞精致素朴之美;3.古诗文对偶句的运用,语义的相近或相反,借此课文阅读的推知应用辞序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传记11*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1.体会文章融叙事说理于一体,婉而多讽的写法,把握对举、类比的说理方式;2.积累人称代词,归纳总结游记12*石钟山记/苏轼1.学习质疑和求实精神;2.体会古代散文的不同特点,格局谨严而不乏情采,潇洒随性而自有法度等【必备知识·核心聚焦】文言文文本阅读选文广泛,涉及记人类、纪事类、写景游记类、议论说理类、墓志铭、神道碑、墓表等。
文言文难点知识突破翻译
夫文言文,古人之遗言,乃中华文明之瑰宝。
然其文法繁复,词义深奥,往往令人望而生畏。
欲通文言文,必先破其难点,方能得其中味。
兹将文言文难点知识略作梳理,以助学者突破之。
一、词义理解文言文词义丰富,往往一词多义,需根据上下文语境揣摩其意。
如“乎”字,可作介词、助词、叹词等,具体意义需结合语境而定。
学者可多读古文,积累词汇,提高对文言文词义的理解能力。
二、句式结构文言文句式多样,有主谓结构、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
如“吾欲之南海”中的“之”,是动词“往”的意思,宾语“南海”前置。
学者应熟悉各种句式,掌握其结构特点,以便准确翻译。
三、虚词运用文言文虚词众多,如“者”、“也”、“之”、“乎”等,其在句中起连接、修饰、转折等作用。
学者需了解虚词的用法,掌握其在句中的作用,才能准确翻译。
四、词类活用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普遍,如名词作动词、动词作名词等。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习”,本为名词,在此作动词,意为“温习”。
学者需了解词类活用的规律,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五、修辞手法文言文修辞手法丰富,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的“天上来”,运用夸张手法,形容黄河之水气势磅礴。
学者需掌握各种修辞手法,提高翻译的生动性。
六、文化背景文言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如天文、地理、历史、风俗等。
学者需了解相关文化知识,才能准确理解文意。
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中的“衿”,指古代学子所穿的衣服,学者需了解古代服饰文化,才能理解诗中的意境。
七、翻译技巧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按照文言文原文的词序、词义进行翻译,意译则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进行调整。
在翻译过程中,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增删词句。
在翻译过程中,根据需要可适当增删词句,使译文通顺、流畅。
3.调整语序。
文言文语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翻译时需调整语序,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4.注解疑难。
对文言文中的疑难词句,可适当注解,以便读者理解。
考前文言文知识补漏
考前文言文知识补漏纪传体文言文常用字归类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下级向上级,晚辈对向长辈,“便宜可白公姥”。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党同伐异)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当高罪死”)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
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初中课外文言文全解全练(解题技巧 专项突破 综合训练)》读书笔记模板
读书笔记
对于电子书来说,答案放在最后有点不太方便查阅对照,基本上都是题,对于方法或者技能上讲解的比较少。
身为语文老师,对这样的书有天然亲切感,当然也会有质疑其是否权威的习惯,总体来说,比较适合文言文 基础不是很扎实的学生阅读学习。
目录分析
第一章初中课外文言 文解题技巧
第二章专题讲和练
第三章综合训练 参考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全解全练(解 题技巧+专项突破+综合训练)
读书笔记模板
Hale Waihona Puke 1 思维导图03 读书笔记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解题
写作
全练
分类
特点
训练
实词
解题技 巧
部分
文言文
文言文
翻译
突破
综合
训练
讲和
专题
虚词
课
内容摘要
本书的内容主要包含三大模块,第一部分为专题突破,以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考试常考题型为依据进行分类 编写,着重讲解题方法,并进行专项训练;第二部分为综合训练,以阅读主题进行分类,精选80篇课外文言文阅 读篇目进行强化训练;第三部分为答案详解,对全书所有的练习题目给出详细的解析。《初中课外文言文全解全 练》与市场上同类书相比,优势在于解题方法讲解清晰,并附有专项训练,且不包含课内文言文阅读篇目,课外 文言文阅读篇目较多。
第一节实词 第二节虚词 第三节断句 第四节翻译 第五节文意理解 第六节写作特点
第一节课内外对比阅读 第二节课外文言文阅读
精彩摘录
这是《初中课外文言文全解全练(解题技巧+专项突破+综合训练)》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 彩内容摘录。
初中文言文考点全面突破(精华版)
初中“文言文”考点全面突破一、虚词知识点一:“盖”作副词表推测,译为“大概”;作连词表示说明原因,译为“原来”;也可作为发语词使用。
【例题精讲】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大概、大约盖一癞虾蟆盖:原来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盖:发语词【练习】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诸葛亮《出师表》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知识点二:“以”作动词,译为“认为、以为”;作介词,译为“把、用、拿;因为、由于;凭借、依靠、依照”;作连词,译为“以至、因而”,也可表承接,相当于“而”;作介词,译为“去、来、用来”;通“已”,已经【例题精讲】臣以为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以:认为、以为以刀劈狼首;投以骨以:把、用、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因为、由于以君之力以:凭借、依靠、依照无从致书以观以:表承接,相当于“而”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以光先帝遗德;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以:表目的:去、来、用来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以至,因而【练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韩愈《马说》属予作文以记之。
——范仲淹《岳阳楼记》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柳宗元《黔之驴》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
——刘义庆《〈世说新语〉三则》知识点三:“其”作代词,译为“他/她/它(的)、他们/她们/它们(的)”;作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作副词表推辞,译为“大概、或许”,也可用于句首表反问语气,译为“岂、难道”;作助词调节音节,不译【例题精讲】安求其能千里也;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其:代词,它;他们其人视端容寂其:那个(人)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真不知马也其:大概、或许其真无马邪其:表反问,难道【练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筯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七年级下 文言文考点突破
七下文言文考点突破一、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一)重点实词练习。
1.世隶.耕(属于)2.称.前时之闻(相当)3.仲永之通悟..(通达聪慧)4.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5.泯然..众人矣(消失)6.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7.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8.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9.刮.目相待(擦)10.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研究)11.与蒙论议..(谈论,商议)12.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13.会.宾客大宴(恰逢)14.众妙毕.备(都)15.虽.人有百手(即使)16.几欲先走.(跑)17.群响毕绝.(消失)18.狼亦黠.矣(狡猾)19.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20.顾.野有麦场(回头看)21.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义差别较大的词。
(三)解释下列用法发生变化的词。
1.邑人奇.之(以……为奇)2.父异.焉(对……感到惊异)3.父利.其然(以……为利)4.宾客..其父(用对待宾客的态度来对待)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每天)6.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战马)7.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8.不能名.其一处(说出)9.会宾客大宴.(举行宴会)10.妇手.拍儿声(用手)11.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12.一狼洞.其中(打洞)13.恐前后受其敌.(攻击,胁迫)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钻洞)15.狼不敢前.(上前)(四)解释下列多义词。
1.自:(1)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2.闻:(1)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2)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3.然:(1)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的样子)4.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5.当:(1)当.涂掌事(动词,掌管,担当)(2)但当.涉猎(应当)6.见:(1)见.往事耳(动词,了解)(2)见.渔人,乃大惊(动词,看见)(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识别)7.指:(1)手有百指.(名词,指头)(2)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8.绝:(1)以为妙绝.(副词,极)(2)群响毕绝.(动词,消失)9.名:(1)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2)自为其名.(名词,姓名)10.妙:(1)众妙.毕备(名词,妙处)(2)以为妙.绝(形容词,美妙,奇妙)11.作:(1)有鼠作作..索索(拟声词)(2)百千齐作.(动词,指发出声音)12.间:(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动词,夹杂)(2)遂与外人间.隔(动词,间断)13.是:(1)当是.时(介词,这)(2)问今是.何世(判断动词)14.止:(1)止.有剩骨(通“只”)(2)一狼得骨止.(动词,停止)15.前:(1)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前面)(2)狼不敢前.(动词,上前)16.敌:(1)恐前后受其敌.(动词,胁迫,攻击的意思)(2)盖以诱敌.(名词,敌人)17.意:(1)意.暇甚(名词,神情态度)(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动词,企图,打算)18.市:(1)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2)愿为市.鞍马(动词,买)19.将:(1)将.军百战死(名词,高级将领)(2)出郭相扶将.(动词,搀扶,领,带)20.帖:(1)昨夜见军帖.(名词,文书告示)(2)对镜帖.花黄(动词,通“贴”,粘上)21.机:(1)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2)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五)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高三文言专题突破2:文言翻译6维突破
文言翻译6维突破文言重点实词的翻译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23·新课标I卷)1.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
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
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
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实词:一隅:一小部分、一个方面。
审:仔细考察。
信:真实。
译文: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
(2023·新课标II卷)2.(谢)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
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
我众彼寡,势必万全。
”(节选自《百战奇略》)实词:却:动词,后退。
周旋:动词,交战,应付。
缓辔:放松缰绳,骑马慢行。
译文:请你稍稍后进,使将士们得以从容交战,我与各位验马慢行观战,不是很愉快吗!3.负羁曰:“吾闻之,有福不及,祸来连我。
今日吾君召晋公子,其遇之无礼,我与在前,吾是以不乐。
”其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之主也;其左右从者,万乘之相也。
今穷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
子奚不先自贰焉。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实词:反:同“返”,返回。
无礼:对他无礼的人。
首:第一,首先。
译文:这个人如果回晋国,一定会惩罚对他无礼的人,那么曹国就首当其冲了。
(2023·河北衡水中学5月综合测评)4.夫惟贤将能以寡为众,以小为大。
当敌之冲,人莫不守,我以疑兵,彼愕不进;虽告之曰此无人,彼不信也。
度彼所袭,潜兵以备,彼不我测,谓我有余,夫何患兵少?(节选自苏洵《权书》)实词:度:推测。
潜:暗中。
谓:以为。
患:担心。
译文:敌人袭击我军的地点,部署兵力进行防备,敌人想不到我们的部署,就会以为我们还有富余的兵力,那为什么还要担心军队人数少呢?(2023·山东济宁5月三模)5.乡使(徐)福说得行,则国无裂土出爵之费,臣无逆乱诛灭之败。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突破:评价探究文中思想
文言文阅读:评价探究文中思想1.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2.时《麟德历经》推步渐疏,敕一行考前代诸家历法,改撰新历,又令率府长史梁令瓒等与工人创造黄道游仪,以考七曜..行度,互相证明。
于是一行推《周易》大衍之数,立衍以应之,改撰《开元大衍历经》。
至十五年卒,年四十五,赐谥曰“大慧禅师”。
初,一行求访师资,以穷大衍,至天台山国清寺。
一行立于门屏间,闻院僧于庭布算声,而谓其徒曰:“今日当有弟子自远求吾算法,已合到门,岂无人导达也?”一行承其言而趋入,稽首..请法,尽受其术焉。
道士邢和璞尝谓尹愔曰:“一行其圣人乎?汉之洛下闳造历,云‘后八百岁当差一日,必有圣人正之。
’今年期毕矣,而一行造《大衍》正其差谬,则洛下闳之言,信矣!非圣人而何?”赞曰:术数之精,事必前知。
粲如垂象,变告无疑。
(节选自《旧唐书·方伎传》)根据僧一行的传记,你是否同意传记后赞语对天文学家的评价?简要说明理由。
3.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
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岂以为周道衰微,柜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孔子轻视管仲,太史公是否赞同孔子的观点?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