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CT在下颌管的解剖结构与牙种植关系中的研究(摘要)
CBCT在口腔种植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CBCT在口腔种植临床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研究CBCT(cone-beam computer tomography)技术在口腔种植临床应用中的方法和适应症状,分析CBCT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实际效果。
方法:通过对某医院2016年至2017年一年间口腔科的102例病患的治疗情况的研究,对需要进行口腔种植手术的患者按照使用CBCT技术和传统CT技术两种成像技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以及手术成功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通过对比分析,采用CBCT成像技术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等方面的表现情况均优于使用传统CT成像技术的患者。
结论:相比于传统CT技术,CBCT技术在口腔种植手术中具有更加良好的效果,采用了CBCT技术的口腔种植手术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出血量较少,恢复情况良好,手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
【关键词】CBCT;口腔种植;临床【中图分类号】R78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5-0107-02CBCT(cone-beam computer tomography)是一种三维成像技术,又被称为锥形束CT,是一种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帮助对口腔环境进行全方位的扫描并通过建立患者口腔三维模型来辅助治疗的一种技术。
CBCT技术相比起传统的CT技术来讲,有着一定的优越性,尽管两种技术各有不同,但CBCT技术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本文研究CBCT技术在临床中的表现情况,研究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至2017年在某医院口腔科进行治疗的患者数据102例,其中男病患66例,女病患36例。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2例,对照组40例,分别包括男女病患34例、28例;32例,8例。
年龄均在20岁~50岁之间。
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拍摄CBCT,对照组拍摄CT,术前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检查。
1.2 方法1.2.1观察组治疗方法观察组使用型号KODAK9000C 3D的CBCT机进行治疗,同时辅以牙科相关临床软件对三维图像进行影像处理,最终形成患者口腔三维立体模型。
CBCT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CBCT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随着现代人们健康生活品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治疗口腔健康相关知识的深入了解越来越多。
其中由于牙齿软骨缺失缺损是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不但严重影响美观,而且不仅会直接导致牙齿咀嚼力的功能明显降低,甚至还还有可能会致使很多患者身体出现自卑、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所以牙齿缺失缺损牙齿的口腔修复技术问题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重视。
目前最有效的牙齿修复缺牙方式主要是采用口腔人工种植术,即通过种植手术牙的方式将人工种植体直接植入牙齿缺失的牙愈合部位,然后再为其装上进口人工种植牙冠,修复缺牙效果非常显著。
关键词:CBCT;口腔种植;口腔医学CBCT与目前传统上的CT棱镜相比,它的红外射线素含量非常低,对细微物的解剖以及结构物的解析反应能力更强,能清晰晰地显示整个下颌骨的神经微血管、骨小梁甚至位于牙髓腔、牙周膜等深层组织[1]。
因此,cCBCT在新型口腔器官种植术中用于诊断疾病效果显著。
一、BCT在口腔种植术前应用种植术前我们需要对部位颌骨的种植质量和重要部位解剖面的结构情况进行详细评估,对术区部位颌骨的种植骨量以及种植体积和植入的运动方向需要进行准确性的测量。
对上颌下颔骨的下颌种植部位进行术前检查评估发现下牙槽锁骨神经在它的下颌骨内由后而下向前左右行走,在颏这个区域内又分成了两个小的终末神经分支,其中一个终末分支为下颌颏牙槽神经,出颏孔区域走向上后外;另一个终末分支也就是它的下颌切牙锁骨神经,继续向与下颌骨正中切牙联合处的方向向前行走。
神经管和血管束周围常有一层密质骨骼所包围环绕,这一层神经结构可以称之为下颌神经微血管,还有一些更细小的神经分支如例如副颏管、舌下血管等阿。
若等在手术中对下颌上颔的某些神经管和血管束如果造成较大损害,则可能会对一次种植牙修复手术的整体疗效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出现各种手术并发症,例如术后活动性牙龈出血、术后下唇麻木等,甚至可能导致一次种植牙的手术完全失败。
CBCT对下颌骨骨岛患者种植手术的指导作用评价(摘要)
【 摘 要】 目的 : 评价 C B C T 对下颌骨骨岛患者 的种植体三维位置的指导意义。方法 : 收集我院下颌骨骨 岛并需要种植治疗的患者共计 3 0例 , 术前拍摄 C B C T观察骨岛的形状 、 大小 、 位置及其灰度值, 测量其与邻 近重要解剖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距离 , 模拟种植体的最佳三维位置 , 指导种植 体的植入 , 术后通过 C B C T检查种植体的位
上颌窦底及颊侧骨缺损 区骨再生 。结果 : 实验组种植体根部及上颌窦底有大量骨再生 , 种植体发生骨结合 ; 对 照组 只有少 量 骨再 生 ; 免 疫组 化显示 植入 藻 酸盐 一细 胞凝 胶 2 , 4月 时 , 所 有 种植 体 根 部 的骨 缺损 区 , 新 生 骨反应呈阳性 。讨论 : 几丁糖 一 胶原膜可以屏障纤维组织 , 保护骨源性细胞在藻酸盐细胞凝胶支架 中生长分 化, 使骨缺损再生。结论: 上颌窦底提升术中植入成骨细胞藻酸盐凝胶并覆盖 自 制几丁糖 一 胶原膜 , 可引导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 0 1 3年第 l 8 卷第 2期
・ 8 1・
胞。3 月后行双侧上颌窦底提升术 , 每侧植入 2 枚种植体 , 上颌窦底及颊侧骨缺损植人藻酸盐 一 成骨细胞凝
胶, 左 侧 覆盖膜 作 为实验 组 , 右侧 不盖 膜作 为对 照组 。术 后 2 、 4 , 6月各 处 死 2条 犬 , x线 及免 疫 组 化法 观 察
各 种 牙 种 植体 软 组 织 增 量 技术 临床 效 果 的 系统 评 价
吴 庆庆 王 天璐 杨 阳 向 琳 满 毅
( 四川 大 学华西 口腔 医院种 植科 )
【 摘 要】 目的: 评价各种软组织增量技术在牙种植体周软硬组织稳定度等方 面随访半年 以上的临床效 果 。 方法 : 计 算 机检 索 ME D L I N E( P u b—Me d ) 和C o c h r a n e L i b r a r y ( 1 9 8 0— 2 0 1 3 ) , 手动检 索部 分重要 英文 期 刊 ( 2 0 0 0— 2 0 1 3 ) , 并辅以文章追溯 , 建立该系统评价的纳入标准。由两位研究者主要进行文献筛选 、 数据提取 和质量评价 , 并对合格文献进行综合描述或 M e t a 分析。结果 : 初步筛选 出文献 3 2 5 篇, 纳入 2 6篇。仅唇侧
下颌切牙管的CBCT研究
下颌切牙管的CBCT研究【摘要】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图像研究测量下颌切牙管的解剖位置,为临床种植手术提供治疗依据。
方法:选取2015 年-2016 年间50名成年受试者的 CBCT 检查结果,在三维重建的下颌骨上观察切牙管的解剖形态及走行规律,测量下颌切牙管至牙槽嵴顶、下颌下缘、唇(颊)舌侧骨壁的距离。
所有数据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使用t检验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1.在CBCT重建图像上,下颌切牙管的检出率为93%。
2.垂直方向上下颌切牙管位于颌骨中下1/3处,唇舌方向位于颌骨中1/3处。
结论::1.CBCT能够较好的显示切牙管的三维结构、走行规律,对种植术前评估和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下颌切牙管在下颌骨前部的走行偏向于颌骨中下1/3,唇舌向位于颌骨中1/3,略偏于唇侧。
【关键词】下颌切牙管;锥形束 CT;口腔种植1928年Olivier提出了下颌切牙管的概念,随后有大量学者进行了研究并证实了它的存在[1]。
下颌前牙区是口腔手术常见的区域,在此区域的手术包括下颌前牙区种植体植入术、根尖手术、颏部取骨术、颏成形术等。
如果在上述手术过程中损伤到切牙管,往往导致该区的感觉异常、出血、甚至种植手术的失败。
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作为近年来一种新的口腔检查手段,其对颌骨和牙齿均显示良好的清晰度,对于颌骨手术特别是口腔种植的检查和评价有非常大的意义[2]。
本研究对 50 例成人受试者的CBCT 下颌前牙区的下颌切牙管进行观察、测量和分析,为临床下颌前牙区手术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和纳入标准选取 2015 年—2016 年间在长沙拜博口腔医院就诊的 50 名受试者,年龄 18 ~40周岁,平均 28.32岁,男女比例为 1∶1,所有受试者进行 CBCT 检查。
CBCT在下颌后牙区种植术中的诊断价值
壤
的 检测 , 通常主要采 用常规 的氧化 酶法, 对 患 者 进 行 3次 检 测 , 以空腹 血糖 高于 7 . 2 . 3 血 清 甘 油 三 酯 检 测 0 mmo l / L作 为 诊断 标准 。根据 不 用 的血 糖指 标可 以 分为 高 血糖 症和 低 血糖 症 。 对于血清甘油三酯来说 , 它是血脂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通常保持着动态 的平衡 , 当 患 者 的空 腹 血 糖 大 于 7 . 0 mmo l / L时, 患者就患有高血糖症 , 患 者 体 内 的 水 分 但 是 随 着 年 龄 、 性别 、 饮 食 结 构 和 生 活 习 惯 等 不 同 就 会 出现 较 大 范 围 的 变 化 , 特 别 是 就会 缺 少 , 而 且 血 渗 透压 有 所 提 高 , 口渴 中枢 在 受 到 刺 激 之 后 就 会 出现 口 渴 、 多 饮 的 对 于 那 些 体 重 严 重 超 标 的 中老 年 人 群 来 说 , 对其 做 血清 甘 油 三酯 测 定 就 会 反 映 检 测 临床表现 , 同时 , 由于 患 者 体 内 的胰 岛 素 比较 少 , 就 会 引 起 葡 萄 糖 无 法 得 到 有效 的 吸 者 是 否 患 有 糖 尿 病 , 并进行下一步的确诊。通常来 说, 在 对 患 者 进 行 血 清 甘 油 三 酯 收利用 , 体 内消耗的蛋白质以及脂肪量就会变 太, 最 终 就 会 出 现 乏 力 与 体 重 减 轻 的 检 测 的 时 候 , 要 检 测 者 在采 血 的 前 一 天避 免 烟 酒 和 剧烈 运 动 , 在采血的 l 2小 时 不 要 现象。通常来说 , 高 血糖 症 就 会 分 为 病 理 性 高 血糖 和 生 理 性 高 血 糖 , 病 理 性 高 血 糖 进 食 , 并保持空腹 , 在 抽 血 的时 候 要 注 意 操 作 , 操作步骤 应该 如下 : 双 向 针 的 一端 在 因脑垂体 、 肾上 腺 机 能 亢进 或 各 类 糖 尿 病 及 它 疾 病 刺 激 血 糖 中 枢 导 致 血 糖 升 高 持针器的帮助下刺人静脉 , 另一端插入真空试 管内 , 并 在 负 压 作 用 下 血 液 自动 流 入 2 . 2 糖 耐 量 检 测 试管内, 每 位 患 者 抽 取 2份 容 量 为 5 ml 的血液 , 抽 皿 后 的 2小 时 内 进 行 血 清 分 离 , 般来说 , 糖 耐 量检 测 通 常 是 用在 疑 似 糖 尿 病 的 人 群 中 , 在 饮 用 适 量 的 葡 萄 糖 在 4小 时 内 进 行 测 定 。 之后 , 血糖 就 会 随 之 提 高 , 但 不 久 后 血糖 就 会 还 原 到 空 腹 水 平 , 在 对 患 者 进 行 糖 耐 量 3 结 束 语
CBCT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CBCT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者:杨荃荃刘敏雍琳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1期摘要:目前种植义齿已成为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首选的修复方式之一。
口腔种植的发展离不开口腔影像学的支持,各种新型影像学的检查手段的不断出现,有力的推动了种植学的快速发展。
其中将CBCT应用于口腔的三维成像技术,利用CBCT进行牙齿种植计划的价值评估和设计已成为近年来CBCT研究人员和口腔医生共同关注的方向。
现就CBCT在口腔种植学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关键词:口腔种植;CBCT;骨密度;种植导板CBCT是当前口腔头颅影像设备中最有前景和实用性的设备,CBCT采用二维面状探测器及三维锥形束X线扫描,得到二维的投影数据,利用软件进行轴位、冠状位、矢状位重建,重建后直接便能得到三维图像。
在口腔的临床应用中,CBCT与传统CT相比,有其射线量低,扫描时间短,在轴向位有更清晰的图像等优点,而且应用方便及范围广,可采集术前术区相关信息,了解术区重要解剖结构位置,进行种植手术模拟及术中导板设计等[1]。
随着牙齿种植技术的兴起,利用CBCT 进行牙齿种植计划的评估和设计已成为一项新的研究方向。
1 CBCT在制定口腔种植计划前的应用1.1种植术前的评估使用常规影像学方法常不能获得颌骨的横断面及三维立体影像,对于重要的解剖结构如下牙槽神经管的走行等不能提供精确的定位信息[2]。
为保证种植的成功率,在种植手术实施前首先要评估患者颌骨的骨质、骨量,并掌握下颌神经管、鼻底、上颌窦等重要组织的位置,然后据此确定种植手术的可行性以及种植体的类型、尺寸、植入位置、植入路径、植入深度等参数。
这个过程也称为牙齿种植计划。
术前充分了解拟种植区牙槽骨的高度、宽度、密度、形态及相邻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是保证牙种植手术成功的关键[3]。
CBCT对种植区术前评估,分析种植手术的适应症,制定出完善的手术计划,减少了手术的失败率。
1.1.1 下颌骨种植术前评估下牙槽神经由后向前行走于下颌骨中,在颏孔区分成两个分支,其中一个分支向下颌骨中线方向行走,为下颌切牙神经。
下颌管的解剖结构与牙种植关系的研究
AB TRA T:OB ECT V t d h o r lt n b t e n t mi tu t r f t e i f r r av o a e v S C J I E To su y t e c r ea i e we n a a o c sr c u e o h n e i le lr n r e o o
内突 然 涌 出大 量 新鲜 血 液 , 提 示 若 继 续 手术 可 能 损伤 下 牙槽 神 经 . 则 [ 键 词 ] 下颌 管 ; 关 牙种 植 ; 牙槽 神 经 下 [ 中图 分 类号 ] R 3 3 1 2 .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章 编 号 ] 1 0 — 8 4 2 0 ) 30 7 — 3 文 0 0 1 2 ( 0 7 0 — 1 00
行 与下 颌 下缘 成 平 行 状 , 近 颏 孔 处 转 向 外 和 向 颊 侧 出 颏 孔 ; 颌 管 内 血 管 位 于 下 牙 槽 神 经 之 上 . 在 下
[ 论 ]牙种 植 术 中按 正 常 解 剖 部位 并 且 侧 重 颊 侧 骨 板 操 作 , 避 免 损 伤 下 牙 槽 神 经 ; 果 术 中 下 颌 管 结 可 如
b t e lo se n r e wa b e v d i r s a lsi e we n b o d ves la d ne v so s r e n 5 fe h s mp e n whih t e a t r sfle c h r ey wa i d;a d t n t e d Do g z u Za . i n ,J N n . h 2,ZHANG o ha M - n ( . p rme to a dcn 1 De a t n f Or lMe iie,Af iae s i lo n i n fl t Hop t f Ya ba Un v ri 2. p rme to ao n soo y a d i d a iest y; De t n f An tmy a d Hi lg n a t Embg lg rooy,Y n in Unv ri olg fBai Me iie Y 1 3 0 a ba iest C leeo s d cn : a y c 3 0 0,Jln,C ia) i i hn
CBCT技术在口腔种植学中的应用
CBCT技术在口腔种植学中的应用CBCT技术在口腔种植学中的应用医学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影像学技术的支持和推动。
1969年Hou ndsfield首次成功设计了第一台CT机并进行了头面部扫描,从此人类的医学影像诊断开始步入三维时代。
Hou ndsfied本人也因此获得了1979年诺贝尔医学生物学奖。
一.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 CBCT)的应用及特点与传统的x线平片相比,CT的优势显而易见。
CT图像提供了三维方向的骨量以及骨质信息,更有利于口腔种植科医生进行统筹的种植修复设计。
但是C T技术真正大规模应用到口腔种植领域却不过二十年时间。
其原因是传统的CT扫描多用于全身重大疾病(如肿瘤、外伤等)的诊治,设备昂贵、体积较大、检查费用较高且辐射剂量远大于传统x线平片。
而种植治疗设计和手术实施凭借着口腔检查、曲面体层片、根尖片、外科医生的临床经验等就能解决大部分常规病例。
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专门用于口腔颌面诊断的锥形束CT出现以后,CT技术才开始大规模应用于口腔种植学领域。
锥形束CT不但解决了所有常规二维成像技术所固有的影像重叠、失真等问题,还克服了传统C T不适用于口腔颌面部诊断的缺点。
与传统CT相比CBCT主要具有以下优点:1.适用性:CBC T的机型设计类似于曲面体层机,通常占地面积只有传统CT的1/4 到1/5,价格仅相当于传统CT的20%~50%,有利于普通牙科诊所购置。
2.扫描时间:单次扫描时间也和曲面体层类似,降低了因为患者扫描时运动产生的伪影。
3 .图像质量:C B C T 能够提供高体素分辨率(0.4m m~0.076m m)、高对比度、各向同性的CT图像,对于颌骨扫描的CBCT图像质量相同甚至优于传统MSCT的图像质量。
4.可调节视窗:CBCT能够使x线扫描区域仅仅局限于医生感兴趣的区域,根据需要调整视窗(field of view,FOV)大小,降低了患者不必要的射线暴露。
下牙槽神经管走向的CBCT研究
下牙槽神经管走向的CBCT研究下颌神经槽是位于下颌骨内侧面的一对管道,其中通过神经槽的下颌神经是一条重要的感觉神经。
因此,在牙科临床中准确了解下牙槽神经管的走向和位置非常重要,以避免手术中损伤神经,导致感觉功能障碍。
近年来,随着三维成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锥形束CT(CBCT)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非常详细的下牙槽神经管的三维解剖结构信息,为临床操作提供有力的依据。
以下将对下牙槽神经管走向的CBCT研究进行详细讨论。
首先,CBCT技术可以提供下牙槽神经管真实的三维解剖结构信息。
传统的二维X线影像无法准确显示下牙槽神经管的走向和位置,而CBCT技术可以通过旋转扫描,获得大量的X线投影图像,并将其重建成三维体素数据集,进而重建出下牙槽神经管的真实形态。
这为牙科医生提供了更准确的术前规划和手术操作指引,减少对下牙槽神经管的损伤风险。
此外,CBCT技术还可以帮助研究下牙槽神经管与周围骨体的关系。
通过CBCT图像的三维重建,可以直观地展示下牙槽神经管与牙槽骨、下颌突等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
这对于牙科医生在手术前评估患者的下颌骨结构是否适合种植牙,以及在手术过程中合理安置种植体的选择和放置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CBCT技术可以提供对下牙槽神经管病理变化的评估。
下颌神经受损引起的感觉缺失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而CBCT技术可以帮助检测下牙槽神经管周围结构的异常变化,并辅助医生准确定位损伤点。
此外,CBCT还可以提供下牙槽神经管肿瘤或囊肿等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定位,从而指导病变的治疗方案。
总而言之,CBCT技术在下牙槽神经管走向的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它可以提供下牙槽神经管真实的三维解剖结构、量化相关参数、评估与周围骨体的关系以及病理变化的诊断定位。
未来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探讨CBCT在下牙槽神经管走向研究中的应用,以及与其他影像学技术的比较和进一步完善。
同时,为了减少辐射剂量,还需要继续研究优化CBCT扫描参数和剂量控制策略,以提高其在牙科临床中的应用前景。
下颌神经管结构、位置与分支的CBCT影像研究
下颌神经管结构、位置与分支的CBCT影像研究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影像技术观测双叉下颌管(BMC)的形态与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生率,研究下颌神经管的结构、位置及分支。
为口腔外科手术提供参考数据,减少对下颌管的损伤。
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的810例CB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利用SmartV2图像分析软件,观测BMC的出现的可能性和散布状况、BMC的种类,获取BMC的数据信息。
并随机选取160列病人,观测下颌管和下颌磨牙的位置关系,观察前襻的位置。
结果:样本总含量为810名病人,其中发现双叉下颌管的病人有205名,约占四分之一左右;其中96个为男性,占男性总人数的47.7%;104个为女性,占女性总人数的52.1%,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双叉下颌管的散布与性别无关(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205例双叉下颌管患者中共有322支双叉下颌管,117例两边下颌骨都存在双叉下颌管,仅一侧存在双叉下颌管的病人有88人;双叉下颌管按其走向分为四种类型:Ⅲ型(前向行下颌管)双叉下颌管最为常见,共117支,占36.4%;其后依次为Ⅰ型(磨牙后下颌管)77支,占23.91%;Ⅳ型(颊舌向下颌管)76支,占23.60%;Ⅱ型(根尖下下颌管)52支,占16.15%。
双叉下颌管分支的平均直径分别为1.51mm,各型双叉下颌管分支的直径无显著性差异。
双叉下颌管分支的平均长度为10.00 mm(介于6.07-13.23mm);62.42%的双叉下颌管紧邻下颌第三磨牙。
在160列患者中,9.38%的下颌神经管出现前襻,平均深度在12.86 mm以下。
结论:CBCT影像有助于确定下颌管的结构、位置及分支,可为治疗计划提供参考数据,避免或减少治疗中的下颌神经受损。
2.1.1CBCT在颌骨恶性肿瘤及颞下颌关节疾病中的应用
女 32岁 38拔除时移位 CBCT全景重建图
女 43岁 拔牙前 曲面体层片
48拔除后肿胀 CBCT全景重建图
女 28岁 院外拔除18 CBCT全景重建图
男 40岁 38拔除过程中移位 CBCT全景重建图
二、在颌骨囊肿中的应用
曲某某、女、45岁。左侧下颌骨疼痛不适3周。 患者三周前感冒咳嗽不适,后自觉左侧下颌后牙区疼痛,阵发性疼痛,疼痛为针刺样疼痛难以忍受,一次持续约半小时至1小时,口服止痛药疼痛可稍有缓解,自行口服消炎药一周疼痛无明显改善,疼痛逐日加重,自觉左侧下唇区及左侧后枕部麻木症状。
专科情况:患者面型基本对称,左侧耳前区触痛(++),可触及左侧颞下颌关节弹响,张口度约3cm,口内恒牙列,37远中可触及深牙周袋,牙龈无明显红肿,局部牙龈触痛(+++)。左侧下唇麻木。颈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
查体:面部外形不对称,右侧面部明显肿胀,右侧下颌角区可扪及轻度压痛。双侧关节区未及明显弹响、压痛等不适。 口内检查:右下颌颊侧骨质明显膨隆,前庭沟结构变浅,向前至45牙,向后累及升支,边界不清楚,46叩(+),46、47牙松动I度,周围黏膜无红肿渗出等异常。
术中见右下颌骨骨质严重膨隆,骨质压迫吸收变薄,呈纸壳样,见肿物呈囊性,囊壁较厚,与周围骨质尚易剥离,包含48牙牙冠和右下牙槽神经血管,沿囊壁与骨壁之间将肿物彻底切除,拔除48牙,将肿物送术中快速病理。 病理结果示:(右下颌骨)成釉细胞瘤。
全麻下行下颌骨良性病变切除术+下颌骨部分切除术+下颌骨缺损钛板即刻植入术。术中先切取部分肿物后送术中快速病理,结果示成釉细胞瘤。
郭某 男 12岁 主 诉:发现右下颌无痛性肿胀半年。 现病史:患者半年前发现右侧下颌骨肿胀,无明显疼痛,无唇舌等麻木,当时未行特殊处理,1周前自觉右下颌牙齿咬合时有疼痛感,遂于2020-08-27就诊于当地医院2020-09-01患者就诊于我院口外门诊。
下颌管与下颌第三磨牙牙根相对位置关系的CBCT研究
.
( 7 7 . 4 %) 下颌管 位于 I M T M 牙根颊侧( 1 . 9 5 + 0 . 9 5 ) mm; 1 9侧 ( 2 0 . O %) 在其正下方( 2 . 6 1  ̄ 1 . 3 7 ) m m; 1 侧f 1 . 1 %1 位 于 其 舌 侧 3 . 9 8 m m; 1 侧( 1 . 1 %) 位 于牙 根 间 。 下颌管不完整者 1 1 7侧 。 其 中有 较 小 范 围缺 损 者 ( 缺损最大径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5 — 4 9 7 9 . 2 0 1 3 . 0 2 . 0 0 7
Appl i e d Ana t o my o f t he Ma ndi b ul ar Th i r d Mo l a r a nd Ma ndi bu l a r Can al:Re l i a bi l i t y o f CBCT
下颌神经管结构、位置与分支的CBCT影像研究
[文章编号]㊀1674⁃8603(2018)03⁃0148⁃04下颌神经管结构㊁位置与分支的CBCT影像研究邵俊杰,倪洁丽,李㊀琥,李㊀强,马俊青∗(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9)[摘要]㊀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成像技术,研究下颌神经管的结构㊁位置及分支㊂方法:收集160例正常人群的CBCT下颌骨扫描数据,观测下颌神经管在下颌体的位置㊁下颌神经管在下颌第三磨牙至颏孔之间的分支情况㊁与下颌后牙的三维位置关系㊂结果:下颌神经管从第三磨牙到第二前磨牙的直径平均为2.98mm㊂9.38%的下颌神经管出现前襻,平均深度在12.86mm以下㊂7.5%的第三磨牙与下颌管接触㊂下颌神经管中分支率为28.44%㊂结论:CBCT影像有助于确定下颌管的结构㊁位置及分支,可避免或减少治疗中的下颌神经受损㊂[关键词]㊀锥形束CT;下颌神经管;分支;前襻;下颌第三磨牙[中图分类号]㊀R323.1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doi]㊀10.3969/j.issn.1674⁃8603.2018.03.008Thestudyonthestructure,positionandbifidofthemandibularcanalbyCBCTimageSHAOJunjie,NIJieli,LIHu,LIQiang,MAJunqing.(JiangsuKeyLaboratoryofOralDiseases,NanjingMedicalUniversity,Nanjing210029,China)Correspondingauthor:MAJunqing,Email:jma@njmu.edu.cn,Tel:0086⁃25⁃85031846[Abstract]㊀Objective:Tostudythestructure,positionandbifidofthemandibularcanalbyCBCTimage.Methods:CBCTdataof160peoplewerecollected,andmandibularcanalpositioninmandible,bifidfromthirdmolartomentalforamen,andthreedimensionalrelationwiththeposteriorteethwereanalyzed.Results:Theaveragediameterofmandibularcanalwas2.98mmfromthirdmolartosecondpremolar.Anteriorloopappearedin9.38%ofthemandibularcanals,andtheaveragedepthis12.86mm.Mandibularcanalcontactedwith7.5%ofthethirdmolars,andtherateishigherwhencanallocatedlinguallytothethirdmolar.28.44%ofthemandibu⁃larcanalshavebifids.Conclusions:CBCTimagecanhelptoobservethestructure,positionandbifidofthemandibularcanal,anda⁃voidorreducethenervedamageintreatment.[Keywords]㊀CBCT;mandibularnervecanal;bifid;anteriorloop;mandibularthirdmolar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1029);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2014⁃37)∗通信作者:马俊青㊀Tel:(025)85031846Email:jma@njmu.edu.cn㊀㊀下颌神经管是下颌骨内重要解剖结构,其位置和走向一直是口腔医生关注的重点㊂在口腔治疗过程中,下颌骨骨折固定术㊁正畸种植支抗和修复种植体的植入及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等口腔科常见的治疗手段,容易造成下颌神经损伤㊂下颌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0.4% 6%[1],损伤后会导致疼痛㊁感觉异常㊁下颌麻木等症状[2⁃3]㊂对下颌管的位置㊁结构及分支的全面了解,可以避免手术时损伤下颌神经㊂术前影像学检查是评估治疗对下颌神经损伤危险性的关键㊂早期主要基于全口曲面断层影像技术和螺旋CT技术获取下颌骨影像,并对下颌神经管进行测量分析[4⁃5]㊂这些影像精确度较差,测量数据不够详尽,曲面断层的二维影像很难精确判断下颌神经管的三维位置关系,特别是颊舌向的精确位置㊂螺旋CT费用高,且一些重叠的图像使它也很难判断颊舌方向的结构,难以为治疗提供准确㊁客观㊁详细的数据分析[6]㊂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CBCT对下颌神经管的走向进行研究[7⁃9]㊂研究表明,CBCT是可靠和准确的临床观测方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清晰直观地观察到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内的位置和走向,并能检测在任何方向分叉的神经管分支[10]㊂但总体而言下颌神经管走向复杂,尚需将来采取更先进的手段来进一步深入分析㊂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160例正常人群的下颌骨CBCT扫描数据,观测下颌第三磨牙至第二前磨牙区域的牙根与下颌神经管的位置关系㊁神经管的直径㊁前襻的位置以及确定离开下颌管分支的存在,为第三磨牙拔除㊁相关区域种植术㊁正畸支抗钉植入等口腔临床治疗提供指导㊂1㊀资料与方法1.1㊀样本选择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160例检查者的颌骨CBCT检查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㊂其中,男78例,女82例;年龄20至40岁,平均年龄27.5岁㊂纳入标准:颌面部基本对称,下颌骨无发育异常,无影响下颌骨形态的疾病(如颌骨囊肿及肿瘤等),下颌骨无外伤史,牙列完整(下颌双侧第三磨牙存在),无严重错牙合畸形,下颌无拔牙史,无放射检查禁忌症㊂1.2㊀CBCT扫描和图像处理受检者取坐位,眶耳平面与地面平行,头直立并保持静止,牙尖交错位咬合㊂所有研究对象均使用同一CBCT仪器(NewTom,意大利)进行扫描,投照角度为单次360ʎ旋转扫描,电压110kV,电流5.56mA,层厚0.2mm,扫描时间18s,使用SmartV2三维重建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和测量分析㊂1.3㊀测量方法与内容使轴位图像的基准平面与下颌骨下缘平行,得到侧断层图像㊂检查者从下颌孔和颏孔方向追踪神经管,从后牙根尖水平评价神经管的结构位置和尺寸[11]㊂在冠状面上移动观测轴,沿着下颌神经管的主干,观察在矢状面上的神经管影像,判断有无神经管分支㊂观测下颌神经管与下颌第二前磨牙㊁第一㊁二㊁三磨牙牙根的关系(图1)㊂图1㊀测量平面选定Fig.1㊀Selectedmeasurementplane1.4㊀统计学方法每例患者下颌骨原始数据采集完毕后,由同一位口腔科医师进行图像处理㊁测量和数据分析㊂为避免同一测量者误差,均重复测量3次,每次测量间隔一周,使用同一台电脑,结果取平均值㊂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㊀果2.1㊀下颌神经管的形态和尺寸160例患者,左右共320侧下颌神经管的走行和相关结构测量结果为:在矢状位图像中下颌管呈近似椭圆形低密度影,上下径略长,周围见环状薄层高密度影包绕㊂下颌管壁在近下颌孔端稍厚,随着下颌管向近中延伸管壁逐渐变薄㊂近远中直径未见明显变化,从第三磨牙至第二前磨牙段下颌神经管平均直径为左侧3.04mm,右侧2.92mm(图2)㊂A:冠状位;B:矢状位;箭头所示为下颌神经管图2㊀下颌神经管截面图Fig.2㊀Sectionalviewofmandibularnervecanal2.2㊀下颌神经管分支及前襻320侧下颌神经管中,91侧出现下颌神经管分支,分支率28.44%㊂有72侧(22.50%)下颌神经管有一个分支,15侧(4.69%)有两个分支,而4侧(1.25%)有三个分支㊂分支均位于主干上方,分布于下颌孔至颏孔之间(图3)㊂A:一个分支;B:两个分支;C:三个分支图3㊀下颌神经管分支Fig.3㊀Branchesofmandibularnervecanal下颌神经管在接近颏孔处可能会出现前襻,160例受检者中,15例(9.38%)下颌神经管出现前襻,其中左侧多于右侧㊂这15例检查者中7例(4.38%)双侧可见前襻㊂前襻的平均深度为12.86mm,前襻的平均长度在左右两侧分别是3.51mm和2.68mm(图4)㊂2.3㊀下颌神经管与下颌后牙牙根的关系下颌神经管与下颌后牙牙根长轴的位置关系分成四类:神经管位于牙根的颊侧位㊁神经管位于牙根的下方㊁神经管位于牙根的舌侧位及神经管位于多根牙牙根之间(图5)㊂下颌神经管位于下颌第二前磨牙牙根颊侧㊁根尖下㊁舌侧㊁牙根间的比例分别为35.0%㊁55.0%㊁10.0%㊁0.0%㊂下颌神经管位于下颌第一磨牙牙根A:前襻深度;B:前襻长度图4㊀前襻示意图Fig.4㊀Imageofanteriorloop颊侧㊁根尖下㊁舌侧㊁牙根间的比例分别为20.0%㊁55.9%㊁24.1%㊁0.0%㊂下颌神经管位于下颌第二磨牙牙根颊侧㊁根尖下㊁舌侧㊁牙根间的比例分别为55.0%㊁42.2%㊁2.8%㊁0.0%㊂下颌神经管位于下颌第三磨牙牙根颊侧㊁根尖下㊁舌侧㊁牙根间的比例分别为8.1%㊁87.5%㊁3.1%㊁1.3%㊂下颌神经管位于多根牙的多个牙根之间的情况只见于下颌第三磨牙㊂320颗下颌第三磨牙中,有24颗(7.5%)与下颌神经管直接接触,而296颗(92.5%)无接触㊂A:颊侧位;B:根尖下;C:舌侧位;D:牙根间图5㊀下颌神经管与牙根位置关系Fig.5㊀Positionrelationshipofmandibularnervecanalandmolarroot3㊀讨㊀论下颌神经管的影像学检查经历了根尖片㊁曲面断层片和螺旋CT检查的发展历程㊂根尖片和曲面断层片的二维平面影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相邻组织影响重叠,不能准确反映牙齿及颌骨结构的三维解剖信息㊂螺旋CT能提供颌骨结构的三维图像,在反应密度分辨率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其费用高,图像清晰度偏低,对空间内结构的细微变化分辨率仍然不足,并有辐射剂量大等问题[12⁃13]㊂近年来CBCT已广泛用于口腔颌面部硬组织病变的检查,如颌骨骨折㊁埋伏牙定位及颞下颌关节检查等[14]㊂CBCT是一种基于锥型射线,主要用于牙弓和颌面部观测的计算机化断层摄影技术,专用软件可重建图像,进行矢状面㊁冠状面㊁水平横断面㊁曲面㊁3D图像等多重方向的处理,具有辐射量低㊁空间分辨率高㊁检查时间短㊁操作方便等优势,其对影像的三维重建能力使医生在临床上更易于精确诊断[15]㊂这些优势决定了其作为颌骨相关治疗前后全方位检查方法的高可信度,也使下颌神经管结构大样本的影像学研究更精准㊂有学者[16]已经开始使用CBCT对中国一些地区人群下颌神经管的位置进行研究㊂研究表明[17],CBCT上各种解剖标志的测量数据与真实值的误差在0.5mm以下㊂传统的观念认为下颌管在颏孔之前是一个完整的管道[18],目前更多学者认为下颌管是存在分支的[19]㊂本研究中,在160例患者共320侧下颌神经管中观察到77例患者存在下颌神经管分支,分支率达到28.44%㊂自体骨移植时,口腔内供骨区最常用部位为下颌骨外斜线部位,但是容易忽略下颌神经管分支的存在,可能在术中引起出血㊂当CBCT提示存在下颌神经管磨牙后区分支时,临床取骨时应考虑骨块的大小及范围,避免损伤分支引起出血㊂研究表明下颌管的平均直径为3.4mm[20]㊂本研究中,下颌管平均直径约为2.98mm,与其接近㊂9.38%的患者出现前襻,前磨牙区的种植手术及正畸支抗钉植入,在没有CBCT影像数据的支持下,很有可能会损伤此结构㊂临床手术时应考虑前襻的位置尺寸及范围,避免损伤此结构造成区域疼痛㊁麻木及感觉异常㊂下颌第三磨牙的拔除是口腔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由于阻生牙解剖位置特殊,常邻近下牙槽神经㊂研究表明,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后下牙槽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0.5% 8.0%[21]㊂下颌管位于第三磨牙舌侧时会潜在地增加下牙槽神经的损伤[22]㊂本研究中,发现24颗第三磨牙与下颌管相接触,且下颌管位于下颌第三磨牙舌侧的比例较高㊂我们可以推测,由于没有足够的空间,舌侧位的下颌神经管相比其它位的更靠近下颌第三磨牙牙根㊂虽然下牙槽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低,但是对于大量的中国人口,其绝对数量较大,仍应引起重视㊂考虑到不同地区的人群在骨骼特征上可能存在的差异性[23],本研究选择江苏人群下颌神经管CBCT数据来进行研究,未考虑性别差异㊂胥爱文等[24]对100例患者下颌管进行螺旋CT扫描后,认为男女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位置无显著差异㊂本研究样本数量有限,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后将扩大样本数量以得到更加准确的结论㊂综上所述,CBCT通过三维重建,可以让临床医生直观看到下颌骨的关键解剖特征,并准确测量及评价下颌神经管的结构㊁位置和分支,对临床取骨㊁下颌阻生磨牙拔除㊁种植体及支抗钉植入方案的制定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㊂[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CheungLK,LeungYY,ChowLK,etal.Incidenceofneurosen⁃sorydeficitsandrecoveryafterlowerthirdmolarsurgery:apro⁃spectiveclinicalstudyof4338cases[J].IntJOralMaxillofacSurg,2010,39(4):320⁃326.[2]㊀RentonT,DawoodA,ShahA,etal.Post⁃implantneuropathyofthetrigeminalnerve:acaseseries[J].BrDentJ,2012,212(11):E17.[3]㊀DempfR,HausamenJE.Lesionsoftheinferioralveolarnerveari⁃singfromendodontictreatment[J].AustEndodJ,2000,26(2):67⁃71.[4]㊀吴琴艳,刘福祥,龙刚,等.无牙颌下颌后牙区颌骨的三维重建及测量研究[J].广东牙病防治,2008,16(2):67⁃69.[5]㊀金柱坤,李潇,杨凯.基于螺旋CT对68例中国人下颌神经管的位置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3,29(4):495⁃499.[6]㊀MonacoG,MontevecchiM,AlessandriBonettiG,etal.Reliabil⁃ityofpanoramicradiographyinevaluatingthetopographicrelation⁃shipbetweenthemandibularcanalandimpactedthirdmolars[J].JAmDentAssoc,2004,135(3):312⁃318.[7]㊀ChaiX,vanHerkM,BetgenA,etal.Automaticbladdersegmen⁃tationonCBCTformultipleplanARTofbladdercancerusingapa⁃tient⁃specificbladdermodel[J].PhysMedBiol,2012,57(12):3945⁃3962.[8]㊀胥爱文,李立恒,王君琛,等.螺旋CT三维成像及曲面断层片对下颌神经管走向的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2,30(1):64⁃67.[9]㊀邓文正,周诺.CBCT结合Mimics软件实现颏管区种植术前测量和可视化的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3,29(4):335⁃337,341.[10]Al⁃SalehiSK,HornerK.Impactof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ondiagnosticthinkinginendodonticsofposteriorteeth:abefore⁃afterstudy[J].JDent,2016,53:57⁃63.[11]WatanabeH,AbdulMM,KurabayashiT,etal.MandiblesizeandmorphologydeterminedwithCTonapremiseofdentalimplantop⁃eration[J].SurgRadiolAnat,2010,32(4):343⁃349.[12]BavitzJB,HarnSD,HansenCA,etal.Ananatomicalstudyofmentalneurovascularbundle⁃implantrelationships[J].IntJOralMaxillofacImplants,1993,8(5):563⁃567.[13]张珑,逯宜,杨柏松,等.CBCT扫描结合逆向工程软件建立邻牙合嵌体洞型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0):1562⁃1565.[14]郭斐,叶丽娟,康非吾,等.锥形束CT中下颌第三磨牙与下颌管的关系及其与阻生类型的相关性分析[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3,23(3):186⁃191.[15]AraiY,HashimotoK,IwaiK,etal.Fundamentalefficiencyoflimitedcone⁃beamX⁃rayCT(3DXmultiimagemicroCT)forpracticaluse[J].DentalRadiaol,2000,40(2):145⁃154.[16]HashimotoK,KawashimaS,KameokaS,etal.Comparisonofim⁃agevaliditybetween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fordentaluseandmultidetectorrowhelicalcomputedtomography[J].Den⁃tomaxillofacRadiol,2007,36(8):465⁃471.[17]王朝,徐淑兰,周磊,等.锥形束CT对83例中国人下颌神经管的位置测量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5):761⁃763.[18]MarmullaR,WortcheR,MuhlingJ,etal.GeometricaccuracyoftheNewTom9000ConeBeamCT[J].DentomaxillofacRadiol,2005,34(1):28⁃31.[19]LindhC,PeterssonA.Radiologicexaminationforlocationofthemandibularcanal:acomparisonbetweenpanoramicradiographyandconventionaltomography[J].IntJOralMaxillofacImplants.1989,4(3):249⁃253.[20]YamadaT,IshihamaK,YasudaK,etal.Inferioralveolarnervecanalandbranchesdetectedwithdental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inlowerthirdmolarregion[J].OralMaxillofacSurg,2011,69(5):1278⁃1282.[21]IkedaK,HoKC,NowickiBH,etal.MultiplanarMRandanatom⁃icstudyofthemandibularcanal[J].AJNRAmJNeuroradiol,1996,17(3):579⁃584.[22]SiskAL,HammerWB,SheltonDW,etal.Complicationsfollow⁃ingremovalofimpactedthirdmolars:Theroleoftheexperienceofthesurgeon[J].JOralmaxillofacSurg,1986,44(11):855⁃859.[23]GhaeminiaH,MeijerGJ,SoehardiA,etal.Positionoftheim⁃pactedthirdmolarinrelationtothemandibularcanal.Diagnosticaccuracyof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omparedwithpano⁃ramicradiography[J].IntJOralMaxillofacSurg,2009,38(9):964⁃971.[24]刘武,吴秀杰,邢松,等.现代中国人群形成与分化的形态证据 中国与非洲和欧洲人群头骨非测量特征分析[J].人类学学报,2011,30(3):250⁃264.[25]胥爱文,张利,王君琛,等.螺旋CT三维成像对下颌神经管走向的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1,25(1):12⁃15.(收稿日期:2018-05-09)(本文编辑:曹㊀灵)。
口腔影像(如CBCT)在种植牙方面的应用
临床应用 ,主要 内容如 下。
定要避 免伤 到颌骨 内的重要解剖位置 ,例如颏 神经 、
1、对种植术 一些重要结构位 置的测定
上颌 窦 以及 鼻 腭神 经 等 。在 种 植牙 的医 忠交 流 、诊 断 、治 疗 以及疗效 的评 定方面CBCT都能够 起 到相 应
对 于 术 区 的解 剖 结 构进 行深 入 的 了解 和 种 植 术 的帮助 ,在很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
【关键词 】种植 牙 ;锥形束CT;空腔影像
【中图文 分类号 1 R782.1+445
【文献标识码 】A
Oral imaging(such as CBCT)application in dental implant aspects
G UO Xiao.yong . LI Xu
(1.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zhi city shanxi province, Shanxi Changzhi 046000,China;2.Depanxi general hospital
10
全 科 口腔 医学杂志
G eneral Journal O f Stom atology
2014年8月 第1@/第3期
Vo1.1,No.3,A ug.2014
·临 床 交 流 ·
口腔影像 ( ̄IICBCT)在种植牙 方面 的应 用
郭小勇 ,李 旭 (1.山西省长 治市 人民医院 口腔科 ,山西 长治 046000;
种植 学的快速 发展起 到 了重要 的作 用。特别是对 于锥形 束CT应 用的 出现 ,帮助三维 图像 的重建 更
加 清 晰 。此 外 , 在 软 件 功 能 改进 的 基 础 上 , 临床 医生 可 以对 种 植 区的 骨 密度 进 行 评 估 。 现 就 口腔
利用cbct对下颌骨切牙管的检出及对临床意义的探讨
Detection of mandibular incisive canal by cone beam and discussion of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PAN Xiangyong,HU Hanhua,LI Zhigang. ( Department of Maxillofacial Surgery,Foshan Stomatological Hospital,Foshan 528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ct and locate mandibular incisive canals ( MICs) on 3-dimension images scanned from cone-beam computerizing tomography ( CBCT) in vivo,and to discuss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Based on an in-out standard,a sample was screened out of the CBCT databank of radiology department in our hospital,which involved a part of individuals at the age of 18 to 85. Teeth of 44 ~ 34 were selected as the sites of our study. Beneath them MICs were distinguished,of which the visibilities were decided,and the diameters and distances to some anatomic landmarks were measured. Results The visibility of lower first premolar and canine obviously excelled incisors. Most MICs stretched their ways slightly nearer to the buccal or labial cortex in the perpendicular middle-third of mandible in the cross-sectional images. The diameters of MICs became thinner while running closer to the mental symphyseal region,and mostly invisible below incisors. Conclusions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MICs may not be so important as assumed. It is essential to inform of MICs damage and nerve dysfunction risks before surgical operations,however,which is taken into account grounded on ethicality and forensicality. Customized preoperative 3D-image examinations and measurements,and avoidance from MIC injury as much as possible,are still basic clinical requests. Key words: mandibular incisive canal; cone beam CT; clinical significance
CBCT分析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牙根与下颌管的解剖关系
CBCT分析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牙根与下颌管的解剖关系邓天阁;李永锋;丁宇翔;史庆辉;张威;刘昌奎;张琳琳;汪方;徐朝勋【摘要】AIM: To analyze the anato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dibular canal and the roots of 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 by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 METHODS: 15174 teeth in 7751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the impaction of mandibular third molar in the author' s hospital from April 2010 to April 2012. 518 teeth in 401 patients showed roots overlapping with mandibular canal on panoramic radiography were examined by CBCT. During tooth extrac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dibular canal and the roots of the impacted teeth was observed. Statistics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x2 test. RESULTS: On CBCT 343 of the 518 teeth(66. 22% ) showed root in touch with mandibular canal, mostly the canal was between 2 roots of the molars followed by on the lingual side, below the root tip and on the buccal side( P < 0. 05 ) . During tooth extraction exposure of the inferior nerve was found in 87 teeth (16.80% ) which were shown roots overlapping with mandibular canal on panoramic radiography, while in 25. 36% (87/343) on CBCT(P< 0.05). CONCLUSION: CBCT can provide more precise information than panoramic radiography for the analysis of anato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dibular canal and the roots of 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目的:应用CB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分析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牙根与下颌管的位置关系.方法:从2010-04-2012-04在我院口腔外科诊断为下颌第三磨牙阻生且需拔除的7751例(15 174个牙)患者中,选择X线片示牙根与下颌管有重叠影像的患者401例(518个中低位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为对象,通过CBCT分析下颌管与牙根的位置关系;并在拔牙术中对X线片和CBCT显示的不同位置关系时下牙槽神经暴露情况进行检查;采用x2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X线片显示有重叠影像的518个牙,CBCT观察显示有343个(66.22%)的牙根与下颌管接触;其中下颌管位于根间者接触发生率最高,依次为根间>舌侧>根尖下方>颊侧(P<0.05).术中检查显示:X 线片示有重叠影像的牙术中下牙槽神经暴露者87例牙(16.80%);CBCT显示牙根与下颌管接触时下牙槽神经暴露率为25.36%(87/343),明显高于前者(P<0.05).结论:关于下颌管与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牙根的解剖关系,CBCT较X线片能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期刊名称】《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年(卷),期】2013(023)002【总页数】5页(P111-115)【关键词】CBCT;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下颌管【作者】邓天阁;李永锋;丁宇翔;史庆辉;张威;刘昌奎;张琳琳;汪方;徐朝勋【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陕西西安710032;宜昌市中医院口腔科,湖北宜昌443003;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陕西西安710032;宜昌市中医院口腔科,湖北宜昌443003;宜昌市中医院口腔科,湖北宜昌44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2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是常见的口腔外科手术[1],由于阻生第三磨牙的位置和周围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拔除难度较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特别是下牙槽神经损伤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
下颌管的解剖结构与牙种植关系的研究
下颌管的解剖结构与牙种植关系的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下颌管的解剖结构与牙种植的关系[方式]选取15具牙列完整的成人离体下颌骨标本和5具通过动脉血管内灌注的新鲜标本,测量下颌骨在每一个牙位截面上有关牙槽嵴及下颌管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槽嵴顶和下方10mm宽度由前向后慢慢增宽;牙槽嵴由上向下慢慢增宽;下颌管位于下颌骨体内下方走行中偏舌侧,并近下颌骨下缘,在下颌第1,2磨牙区下颌管走行与下颌下缘成平行状,在近颏孔处转向外和向颊侧出颏孔;下颌管内血管位于下牙槽神经之上[结论]牙种植术中按正常解剖部位而且偏重颊侧骨板操作,可幸免损伤下牙槽神经;若是术中下颌管内突然涌出大量新鲜血液,那么提示假设继续手术可能损伤下牙槽神经.【关键词】下颌管牙种植下牙槽神经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natomic structure of the inferior alveolar nerve canal and dental implantation by measuring mandible innervation esemplarsMETHODSThe intramandibular course of mandibular canal and its dimendion were measured in 15 mandibles with tee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vessel and nerve was observed in 5 fresh samples in which the artery was filled; and then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statisticsRESULTSThe mandibular canal wasclose to the lingual side and the inferior margin of the mandible, the mandibular canal and the 10mm underside of mandible were parallel in the region of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molars, it runned outboard to genal aperture when it was hereabout genal aperture, and the blood vessel lay above nerve in the mandibular canalCONCLUSIONIn implant operation performed according to normal anatomy, injury to inferior alveolar nerve may be avoided. Hemorrhage is the earliest manifestation, suggesting that continuing drill may damage the inferior alveolar nerve.Key words:mandibular canal;dental implantation;inferior alveolar nerve牙种植技术是近十几年来进展起来的修复牙齿缺损的新技术,为牙齿缺失或缺损的较好的修复方式,但在操作进程中,有时可能伤及下牙槽神经,从而致使下颌部麻木或感觉丧失.本研究通过对成人离体下颌骨标本进行多断面观测,探讨了正常成人下颌骨的解剖特点、下颌管的走行及解剖规律,提出了幸免下牙槽神经损伤的方式.1 材料与方式材料取成人离体完整有牙下颌骨标本15具,共30侧,均为死亡后当即用100g/L福尔马林溶液浸泡的头颅标本(未经灌注),经分次用清水煮熟后剔除软组织而制得;另取动脉血管灌注红色乳胶漆的标本5具,共10侧.所有标本均无下颌骨骨折等病史,缺牙数不超过3颗,持续缺牙不超过2颗,牙列排列整齐,无明显牙错位,牙槽嵴无明显吸收.实验器材有经常使用手术器械、厚度约为1mm的钢锯、20倍的手术显微镜及SMIEC游标卡尺.方式制作下颌骨截面参照吴氏法[1]先观看15具未经灌注的下颌骨标本,共30侧,即于各标本双侧765和567将每一个磨牙近远中接触点连成一线,在连线的中点作垂直线,并将此线向下颌骨内外侧骨板表面延伸,直至下颌骨下缘,即颏孔后缘、第1磨牙牙槽嵴、第2磨牙牙槽嵴、下颌升支前缘和下颌牙槽平面垂直将下颌骨锯开,取得每一个牙位的下颌骨截面.测量标准及方式从各剖面观看下颌管的管腔及管壁,测量下颌管横径和纵径、下颌管上缘至牙槽嵴顶(上壁厚度)、下颌管下缘至下颌骨下缘的距离(下壁厚度)、下颌管内侧缘至下颌骨舌侧骨板(内侧壁)、外侧缘至下颌骨颊侧骨板的距离(外侧壁),为减少标本切割时产生的误差,每一个观测位置均测量近中或远中断面并取其平均值;测量牙槽嵴顶宽度,即在每一个截面上将颊(唇)舌侧牙槽嵴顶两点间连线,此两点间的距离即为牙槽嵴顶宽度;测量牙槽嵴顶下方10mm 处牙槽骨厚度,即于牙槽嵴顶连线下方10mm处作平行线,在此水平下颌骨内外侧骨板之间的距离即为所需数据.观看下颌管内神经及血管位置关系取动脉血管灌注的5具新鲜下颌骨标本,在其各自舌内侧沿下颌管走行方向将舌骨的内侧骨皮质去除,暴露下牙槽神经血管,观看血管与神经的位置关系.统计学分析采纳统计软件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误差(±SD)表示. 2 结果下颌管的形态和管壁:下颌管在下颌支内行向前下,至下颌体内那么几乎呈水平向前,通过牙槽窝下方发出小管到牙槽窝,最后通过颏管与颏孔相接,其与下颌第3磨牙的牙根尖较接近;下颌管在下颌骨体横断面呈近似椭圆形,上下径略长,上部略小,在升支部断面呈扁横椭圆形,下颌管壁由一薄层致密骨组成,近下颌孔端稍厚,随着下颌管向近中延伸,管壁慢慢边薄,第1磨牙远中至颏孔段下颌管壁不完整,并在颏孔平面形成无管壁腔道向中线延伸.下颌管纵径大于横径,后段纵径大于前段,即下颌骨体部的部份纵横径间有显著性不同(表1).下颌管的位置:下颌管偏向下颌骨内侧面,位于下颌骨体部中下,下颌升支中线偏后,见表2.下颌管内血管和神经:在下颌管中,下牙槽神经及伴随血管经1层被膜包绕成神经血管制,血管位于神经上方(10/10),位置恒定(图1).本研究测量所得数据均经统计学处置后,取得了各自的正常范围值;下颌骨左右双侧各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示无显著性不同(P>),故将左右双侧归并分析. 表1 下颌管的纵径及横径表2 下颌管的位置3 讨论最近几年来,牙种植手术在临床上开展得比较普遍,而术前对下颌管的直径、走行、位置及管壁的厚度等诸多情形的了解,对选择种植体、提高手术成功率及预防手术并发症等相当重要.过去对下颌管的解剖学研究和此类相关数据资料要紧从X线投影测量和活体测量取得[2,3].本研究采纳离体下颌骨骨截面直接测量方式对离体下颌骨标本进行了多断面的测量,较全面地了解了下颌管自下颌孔至颏孔的全程解剖结构.本研究方式较以往其他方式具有直观、灵活、定位确切及测量精准等优势,降低系统误差的发生率,因此测量所得数据更具靠得住性,其正常值范围可为牙种植等临床操作提供参考.本研究中观看到下颌管是位于下颌骨骨松质间的骨密质管道,上起于下颌孔,下续于颏管.下颌孔定位于下颌升支中央后上方,下颌小舌可位于其前方、前内方或内侧方,此与涂玲等[4]的研究结果相符;而在颏孔区下颌管位置低于颏孔,管壁不完整,并形成无管壁的腔道向中线伸延,此与赵士杰等[5]的研究结果相符,即下颌管在双尖牙区分为颏管和切牙神经管,颏管向后上外方通向颏孔,牙种植手术操作中应注意此区域.下颌管在下颌骨体内走行具有必然的规律性,下颌管内缘至舌侧骨板的距离比下颌管外缘至颊侧骨板的距离短.研究中发觉下颌管外周骨皮质内缘多与下颌管舌侧骨皮质相连,而外缘与颊侧骨皮质之间那么有较多量的骨松质.研究结果说明,下颌管在下颌骨体部走行中偏向舌侧,且偏向下颌骨下缘.下颌管在下颌骨体部的部份横径和纵径比较有显著性不同,其横径小于纵径,即下颌管截面形态为上下径略长的椭圆形.下牙槽神经自下颌神经分出后,与舌神经同经翼外肌深面,下行于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进入下颌神经沟,并沿其下行,伴行的下牙槽血管通过下颌孔也进入下颌管,组成下牙槽血管神经束.Carter[6]提出下牙槽神经在下颌管内的行程及散布种类可分为3种类型,最多见的类型为下牙槽神经行走于下颌管内的1支神经粗干,紧贴磨牙根尖周围,沿途散布在下颌骨牙槽基底部并吻合成下牙槽神经丛,而后下牙槽神经丛又分出下牙支、牙间支及根尖支,散布于第1至第3磨牙及其牙槽骨和牙周膜,该支在颏孔处分为2支,即颏神经和切牙神经.另外2种类型的下牙槽神经都是在临近的下颌骨下缘走行,距下颌诸牙有必然的距离,由神经发出一些粗大分支,行向上前并由该分支再分出至牙和牙槽距离的分支.由于下牙槽神经的特殊功能和受损结果较严峻,故临床上在牙种植体植入时,应幸免损伤下颌管内的神经血管制.下颌管在下后牙位区走行进程中偏向舌侧骨板,故操作进程中只要钻孔方向不偏斜,可有足够的骨量来容纳适宜长度的种植体.本研究结果说明,下牙槽血管神经束在下颌管内走行中,血管走行于神经之上,故牙种植的操作进程中一旦穿通下颌管第一会损伤血管,造成出血,现在可能尚未伤及神经,而术者受此提示而停止操作,可幸免下牙槽神经的损伤.【参考文献】[1]吴汝康.人体骨骼测量方式[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 Berberi A, Mani J, Nasseh mandibular canal:report of a case[J].Quintessence Int,1994,25:277.[3] Obradovic O, Todorovic L, Pesic V, et al..Morphometric analysis of mandibular canal:clinical aspects[J].Bull Group Int Rech Sci Stomatol Odontol,1993,36:109.[4]涂玲,彭润桃,刘良奎,等.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有关骨学测量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7,15(3):177.[5]赵士杰,东智安,邱立新.颏管的解剖学研究[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1996,1(1):7.[6] Carter intramandibular canal:report of the inferioralveolar nerve[J].Anat,1971,108:433。
双下颌管的CBCT观察
双下颌管的CBCT观察杨晓莉;刑一栋;吕成奇;邹德荣【摘要】目的:应用CBCT对下颌骨双下颌管情况进行观察和研究,统计其发生概率,为下颌后牙区种植及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2012—2014年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病人200例,征得患者同意登记个人信息并拍摄CBCT。
观察患者有无双下颌管,描述其走行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双下颌管发生率为29.5%,并发现三分支下颌管2例。
下颌管分支根据走行方向分成3类:磨牙管、颊舌侧管、前行管。
其中磨牙管发生率为20%,颊舌侧管发生率为8%,前行管发生率72%。
结论:经CBCT观察发现,双下颌管有较高发生率,在下颌后区进行种植术等各种手术治疗前应拍摄CBCT,警惕双下颌管的存在,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natomical features of multiple mandibular canals using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 and evaluate its practical reference in dental implantology and orthognathic surgery. Methods: This study was comprised of 200 patients from 2012 to 2014 in Shanghai Sixth Peoples' Hospital. Patients were fully informed consent. CBCT was performed to observe the anatomical variations of mandibular nerve canal. Describing its characteris-tics of traveling and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59 cases (29.5%) of bifid mandibular canals were observed, and two cases showed three manifold mandibular nerve canals. According to the running directions, mandibular canals could be di-vided into 3 categories:retromolar canal, buccal and lingual canal, forward canal. The most frequently encountered type of bifid mandibular canal was the forward type (72%), followed by retromolar type(20%) and buccal and lingual type (8%). Conclusion: CBCT observation revealed a higher prevalence of bifid mandibular canals. Mandibular surgery shall be in alert to avoid mandibular nerve injuries.【期刊名称】《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5页(P108-112)【关键词】双下颌管;变异;CBCT;磨牙管【作者】杨晓莉;刑一栋;吕成奇;邹德荣【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口腔科,上海 20023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口腔科,上海 20023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口腔科,上海 20023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口腔科,上海 2002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2.13;R816.98doi:10.3969/j.issn.1005-4979.2015.02.005[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natomical features of multip le mandibular canals using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and evaluate its practical reference in dental implantology and orthognathic surgery.M ethods:This study was comprised of 200 patients from 2012 to 2014 in Shanghai Sixth Peoples'Hospital.Patients were fully informed consent.CBCT was performed to observe the anatomicalvariations ofmandibular nerve canal.Describing its characteristics of traveling and analyzed statistically.Results:59 cases (29.5%)of bifid mandibular canalswere observed,and two cases showed threemanifoldmandibular nerve canals.According to the running directions,mandibular canals could be divided into 3 categories:retromolar canal,buccal and lingual canal,forward canal.Themost frequently encountered type of bifid mandibular canalwas the forward type(72%),followed by retromolar type(20%)and buccal and lingual type(8%). Conclusion:CBCT observation revealed a higher prevalence of bifid mandibular canals.Mandibular surgery shall be in alert to avoid mandibular nerve injuries.[Keywords]bifidmandibular canals;variation;CBCT;retromolar canal下颌管为位于下颌骨骨松质间的骨密质管道,其内容纳下牙槽神经、血管,并与颌面外科手术密切相关,如在下颌后区进行的口腔种植术、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出术、下颌骨矢状劈开术、斜行截骨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 肪 源 干细 胞 结合 静 电纺 丝 P L A / P C L 纳 米 纤 维 的 成 骨 分 化 研 究
白 轶 夏 海斌 陈 冬 施 斌
( 武 汉 大学 口腔 医院种植 科 )
【 关键词 】 静 电纺丝 ; 脂肪源干细胞 ; 骨分化 ; 颌骨修复
【 摘
要】 目的: 观察 P L A / P C L 静 电纺丝纳米纤维对脂肪源干细胞 ( A S C s ) 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 评价其作
为 骨组 织工 程材 料修 复颌 骨 缺 损 的应 用 前 景 。方 法 : 取 新 西 兰 白兔 皮 下 脂 肪 组织 分 离 、 培养 A S C s , 以 5× 1 0 5 / m l 密度 接种 到 材 料上 , 成 骨诱 导 3周 , 以无 材料 培养 组为 对 照组 。用 形 态学 观察 、 A L P染 色 、 定量 P C R 和 We s t e r n B l o t 检 测 骨形成 标 志物 o s t e o c a l c i n ( O C ) 的表达 。 结果: 形 态学 观察见 A S C s 呈成 骨细胞 改变 ; A L P 检测 试 验组较 对 照组 的吸光 度值 差异 有显 著性 ( P <0 . 0 5 ) ; 定量 P C R检测 两组 间 O C基 因的表达 均 随时 间
的延长而增加 , 但O C表达相对百分率差异无显著性 ( P >0 . 0 5 ) ; We s t e r n B l o t 从蛋 白水平验证 了基 因表达 结果 。 讨论 : 由A L P表达 的差 异性 和基 因 、 蛋 白表 达 的无差 异性 , 该支 架 可能通 过提 高细胞 增殖 、 粘 附间接提 高成 骨效 率 。结 论 :静 电纺丝 P L A / P C L纳 米纤 维可作 为颌 骨组 织工 程修 复材 料 。
渐增 宽 ; 下颌 管位 于下 颌骨 体 内下方 走行 中偏 舌侧 , 并 近下 颌 骨下 缘 , 在下 颌 第 1 , 2磨 牙 区下颌 管 走行 与 下 颌下 缘成 平行 状 , 在近颏 孔 处转 向外 和 向颊 侧 出颏孔 。结论 : C B C T对 于下颌 管解 剖结 构 的测 量有 着重 要 的
果将适合行下颌后牙 区域种植术的患者纳入研究人群 , 治疗结束后评估其临床效果 ; 测量下颌骨在每个牙位 截面上有关牙槽嵴及下颌管 的相关数据 , 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 9 5 例患者在 C B C T 指导下, 行常规种植术 并全部完成修复 , 成功率为 1 0 0 %; 下牙槽嵴顶 以及下方 1 0 m m宽度 由前 向后逐渐增 宽; 牙槽嵴 由上向下逐
【 摘 要】 目的: 探讨锥束 C T ( C o n e B e a m C o m p u t e r T o m o g r a p h y , C B C T ) 在下颌后牙 区种植的指导作用 , 研 究 下颌 管 的解剖 结构 与牙 种植 的关 系 。方 法 : 对9 5例计 划 行 下颌 后 牙 区种植 患者 拍 摄 C B C T , 根 据分 析 结
中 国 口腔 种 植 学 杂 志 2 0 1 3年 第 1 8卷 第 2期
・
91 ・
p o s t e r
C B C T在 下颌 管 的解 剖 结构 与 牙 种植 关 系 中的研 究
白 彭 叶 平 吴润发 段 志 坚 芮 瑞 黄 惠 谢 晨
( 江 西 南昌 南昌大 学 附属 口腔 医院种植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