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创建和谐教育的途径

合集下载

教育信息化优化学生学习环境的有效途径

教育信息化优化学生学习环境的有效途径

教育信息化优化学生学习环境的有效途径导言:教育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教育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育管理、教学过程、学习环境等方面的现代教育改革。

在当前数字化时代,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推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教育信息化在优化学生学习环境方面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具有教育信息化设备的学习空间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数字化工具的应用,所以首先要创设一个具有教育信息化设备的学习空间。

教室内应配置投影仪、电子白板、电脑等信息技术设备,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设备进行数字化学习和互动交流。

此外,学校图书馆、自习室等学习场所也应提供电脑、笔记本等信息技术设备,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和调研。

二、建立完善的网络平台教育信息化需要建立起强大的网络平台来支撑教学和学习。

学校应建立自己的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包括线上学习资源的共享、学生成绩与评价的录入和管理、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等。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课件、作业和考试信息,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

同时,学校应确保网络畅通与安全,保护学生的隐私。

三、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教育信息化可以实现学习资源的个性化定制和传播。

学校应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手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例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和教材,进行个性化学习。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定制和推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教育信息化可以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资源。

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接触到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跨校交流和学习。

同时,学校可以与其他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共享教育资源,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和实践机会,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五、加强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教育信息化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支撑。

学校应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教学能力。

构建信息技术和谐课堂 促进有效教学

构建信息技术和谐课堂 促进有效教学

构建信息技术和谐课堂促进有效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新兴学科。

其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何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搞好信息技术课教学,是每个信息技术教师需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师与生的和谐1.提高自身素质,展现人格魅力。

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不但影响教学水平的发挥,更是决定了学生对教师的态度。

所以,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自身素质必须不断完善和提高。

只有素质高、涵养好的教师才能散发出无穷的人格魅力。

2.尊重学生。

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应该诚心诚意地尊重学生,不能总去看学生的缺点贬低学生,而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去激励学生。

只有尊重学生,才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师生关系的和谐是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

只有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教师的行动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的知识才能成为学生探索追求的磁铁。

这样的师生和谐关系就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

二、教与学的和谐首先,教师要明确责任,认清目标,积极主动地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勇敢尝试。

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提高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未来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

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过程方法,讲究体验感受。

那么教师必须注重去认真熟悉学生、研究学生,钻研教材、创新课堂,不仅仅满足于对教材的熟练和在课堂中深刻的重现。

教师应更多地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教材的认识和需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知识储备状况及其关心的话题、社会现象等,并把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到这些学生所需之中。

教师的备课就意味着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学生需求的话题作为具体的载体,把社会实践的真实内容作为附着物,重组教材,有个性地把握教材,全面地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服务。

打造信息技术和谐课堂

打造信息技术和谐课堂

打造信息技术和谐课堂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打造信息技术和谐课堂:提升精神境界,打造有爱的课堂;营造和谐氛围,创造民主的课堂;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搭建轻松快乐的课堂;认真研究教材,对教材进行创新处理。

关键词:信息技术;和谐课堂;教书育人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新兴基础工具课程,在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承载着传授给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作用,还蕴含着陶冶学生情操、承载着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明精神的作用和重任。

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上的一点见解和感悟,愿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提升精神境界,打造有爱的课堂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要有一颗充满爱的心,这是课堂教学实现和谐的首要因素。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但需要知识,更需要爱。

做一个有爱的老师,去理解和爱学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也是学生的心理需求。

刚工作的时候,笔者所带的某个班级的两个学生非常难缠,爱打架、爱起哄,经常扰乱课堂秩序。

笔者批评过他们很多次,但是这种“批评教育”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使他们变本加厉。

后来笔者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心平气和地跟他们谈话,了解他们的想法,并让他们给教师提意见。

从此以后,他们两个成了班里最守纪律的学生。

如果教师有什么事安排的话,他们两个总是自告奋勇。

其中一个学生更是成了信息课代表,成了教师的得力助手。

这件事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那就是:如果爱和鼓励做不到的事,打骂是不可能办到的。

我们要多找找学生身上的优点,去鼓励他们,去爱他们。

相信有一天他们会长成参天大树,成为祖国的栋梁。

二、营造和谐氛围,创造民主的课堂“亲其师而信其道。

”要让学生“亲师”,首先必须建立朋友型的师生关系。

朋友型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产生心理的“向师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其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必须通过机房的上机练习才能获得。

在机房上课时,笔者总是让学生动手演示操作步骤,当学生的演示不对或者不全对时,教师会鼓励他们大胆讨论,之后补充、修改,直到完全正确。

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和谐教育之我见

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和谐教育之我见

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和谐教育之我见信息技术课已为人们所熟悉,在当代教育论的指引下,如何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从“文化论”转向“工具论”,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是当前教学的关键。

通过对和谐教育模式的探讨与研究,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对教学将事半功倍。

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积极的态度,高涨的情绪,活跃的思维,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1 投入丰富的情感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当教师。

”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还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所以,对学生做到情感吸引,做到真、善、美,这样也有助于良好教学气氛的形成。

当你衣着得体、面带微笑、精神饱满的登上讲台时,学生就会被吸引,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情感上认可你,师生关系就会融洽。

反之,教师如果面无表情,态度冷漠,那么距离就会拉大,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

再者就是不要吝啬你的表扬,适当地多给予表扬、鼓励,少一些责备,这样更有益于师生间情感的交流。

2 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杜威说:“要想改变一个人,必先改变他的环境,环境改变了,他就被改变了。

”这就是“境教”,具有潜移默化之功。

教师可运用教室布置来配合各课教学,提供相关的辅助资源,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上“图像合成”这一课时,在墙上贴出历届学生的作品,让学生的学习既有目标,又有参考,还能产生的美的感受,教学自然就顺理成章了。

3 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师生互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罗杰斯说:教育者应废除传统意义上teacher的角色,代之以facilitator――促进者的角色,其任务是: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创造条件,屏弃枯燥的传授方式,鼓励学生多思考、勤发问、求新。

如上“编辑操作”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两个任务:第一,画十个一模一样的圆;第二,把一间家具放得东倒西歪的房间整理一下。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有效促进家园共育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有效促进家园共育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有效促进家园共育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家园共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平台有效促进家园共育。

比如,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QQ群、班级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与家长进行更加及时、便捷的沟通和交流。

同时,也可以通过在线课堂、互动教学平台等教育技术平台,共享教育资源,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促进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有机结合。

总之,利用各种平台,我们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家园共育的无缝衔接。

为了更好地促进家园共育,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我们创建了班级QQ群。

这个群具有同步和异步接受信息的特点,为家长和老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

通过群聊功能,家长可以方便地和老师以及其他家长进行实时的沟通。

而通过群空间功能,老师和家长可以在论坛里发表观点,自由上传或下载有价值的资源和信息,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家园协同教育的目的。

其次,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短信平台“校讯通”。

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方便地向家长群发短信,告知班级的动态和临时的通知。

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帮助了教师和家长及时解决孩子在任何时刻出现的问题,又可以让老师和家长及时捕捉到教育契机。

最后,我们构建了研究网络,促进亲子感情交流。

网络以其开放性、多元性、自主性等特征弥补了教育时空与条件的限制,使幼儿、家长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各种知识,为幼儿的研究搭建了平台,促进了亲子感情交流。

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亲子游戏内容及亲子活动方方面面的指导,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不仅有益于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促使亲子关系健康发展,同时对幼儿本身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和影响作用。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成功地促进了家园共育,加强了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互动。

在与家长的互动中,老师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日常工作提供了许多的帮助。

每一个主题活动的开展、每一次半日开放活动前后,我们都要向家长征求意见、建议,调整班上的教育活动。

家长的参与热情更高了,网络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真正的互动了起来,促进了班级工作。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有序的课堂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有序的课堂

浅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有序的课堂信息技术课即将成为必修课,但在课堂上有些事情却事与愿违:上理论课时学生缺乏学习生机、无精打采,有的甚至直接去干别的事情;学生上机实践,乱哄哄、懒洋洋,说话声一片,重点讲解的问题,实践时仍然不会操作;许多同学不按老师布置的任务去做,有的学生干脆直接拷贝游戏进行玩乐,更有甚者随便对计算机上的文件进行删除、修改、移动、设置等操作,导致本来好端端的系统瘫痪……;我们老师自觉出力不小,但教学的效果不理想,信息技术课难教,学生难管,这是目前我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信息技术教学要互动,要即时讨论,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怎样构建和谐、有序的课堂呢?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听课的领导或老师在给我的教学提建议的时候主要提出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教学自然好办!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交流活动,最好是“由兴趣到能力,先动手后明理,先起步再放眼,由熟练到创新”。

我们老师应该充分发掘各种有利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学会与学生交流,确实为学生的学习排忧解难,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耐心地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我比较喜欢学生向我提问题,通过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提高学生的兴趣。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我发现学生可分为以下几类:有些学生经常提问题,而且提出的问题是比较实用的,确实是学生急待解决的。

这些学生确实对这门学科感兴趣,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确实是遇到了问题。

00届崔凤琴老师所任教班级有个叫富思源的学生,他对这门学科特别感兴趣,悟性特别高,一下课就来找我提问题或跟我讨论计算机各方各面的知识(后来他在二中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开发了一个应用软件在国家获奖)。

对这样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会精心解答,把所有相关的知识逐一的讲授给他,在他取得成绩的时候我会感觉很欣慰。

还有些学生很长时间会提一两个问题,而且有的时候提出的问题比较尖锐或者难度偏高,甚至学生自己在提问题的过程中都描述不清楚或是把术语弄错。

信息技术教学具体措施

信息技术教学具体措施

信息技术教学具体措施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具体措施来推动教学的改进。

下面将介绍几个可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优化教学环境信息技术教学需要良好的教学环境来支持和促进学习。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优化教学环境:1. 配备先进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确保教学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2. 搭建高速稳定的网络环境,保证学生能够顺畅地访问网络资源。

3. 创建舒适的教室氛围,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条件。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1. 利用投影仪和电子白板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教学内容。

2. 制作教学PPT,运用图片、图表、动画等元素,提供直观的教学展示。

3. 利用视频资源和教学软件,增加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可能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基础,而有些学生可能完全没有接触过。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措施。

1. 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拓展性的教学任务,提供更高层次的学习资源。

2. 对于没有接触过信息技术的学生,可以分阶段进行教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基础知识。

3.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和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四、注重实践与应用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注重实践与应用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实践与应用措施:1. 提供实际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组织学生参加信息技术竞赛和项目实践,提供实践机会,拓宽学生的实践经验。

3.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五、及时反馈和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及时反馈和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进步至关重要。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远古教育意识的产生,到系统而完备的教育理论的形成,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许多享有盛名的教育家,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以教育为天职,以诲人不倦的精神,致力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事业。

他们总结自己的亲身体验,结合前人的成功经验,提出并且施行了许多极好的教育策略和教学法则,为教育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许多著名的教育家提出,教育的前提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信息技术也不例外,那么怎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第一,教师要提高个人素质,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和人格的魅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个人素质,通过教学魅力的展现,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师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就会提高,对自己和对方的信心就会增强,师生情感就将朝积极的方向转化。

如果学生对教师学识和教学魅力产生怀疑,那就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最大的障碍。

与此同时,我们要完善个性,展现人格魅力。

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用良好的师德和高尚的情操去感化学生,用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去吸引学生,用饱满的激情和毫不吝惜的微笑去感染学生。

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若教师做不到这一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能成为空谈。

第二,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在信息技术操作实践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

但我深知,不能因为简单而冷落学生,不理会学生,甚至是嘲笑、训斥学生。

一定要用心、用爱去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并针对不同的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

冰心说过:“爱是教育的前提,爱是教育的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而且他们是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

正因为他们在成长中难免会出现缺点或错误,才需要我们教师去教育、去引导,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

爱是教育的灵魂,也许因为你一句不经意的问候和称赞,一个不经意的眼神和动作,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暖,进而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

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和谐创新

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和谐创新

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和谐创新新课程的改革,如一缕春风带给教育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角色。

新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而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因为只有和谐民主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生动活泼,才能张扬个性;只有和谐民主的教学,才能唤醒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意识,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

怎样才能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呢?我认为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因为:一、信息技术创设了融洽的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学习,首先要有良好的课堂氛围,融洽、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给学生带来好心情、好兴趣。

而信息技术恰恰为学生提供了这一平台,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能把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在一起,表现形式灵活多样,使学习氛围变得轻松,和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了兴趣和动机,学生的思维才会得以运行,获取知识、吸取消化知识并加以效验,将其内化,完成知识的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

正如陶行知所说:“创造力量最能发展的条件是民主。

”因此,我们不但要教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还要在课堂上注重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以便达到和谐创新的目的。

如我在微机课上采用的:1、目标导向,激发学生求异思维目标是人奋斗的归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首先要明确目标才能去争取实现目标。

针对小学生这个群体,为了激励其拼搏进取,自觉地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不懈的努力追求,我们采取了远景目标和近景目标相结合的方法。

远景目标--------在小学阶段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中,我先让学生观看我精心制作的一段动画,动画的内容是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至今的计算机发展历程及其涉及到的方面和信息技术在人类未来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畅想。

学生通过观看动画后,第一感觉就是对计算机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表示惊讶,这时我再从理论的角度来向学生阐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告诉学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将逐步成为全社会和全人类的使用工具,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使用计算机,让学生从认识上领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迫切性;近景目标--------每节课上课伊始,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在课堂中创设相关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校应该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育质量?

学校应该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育质量?

学校应该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育质量?学校要如何好地凭借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育质量?古代和现代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教育也不例外。

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它融入教学实践,利用教育模式和教学的变革,以提升教育质量。

一、构建智慧校园,锻造信息化教学环境1.完善系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高速、稳定、安全的校园网络,确保师生无障碍接入网络资源。

2.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专门配置智能白板、多屏幕投影仪、平板电脑等设备,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更有效的工具。

3.构建数字化和智能化学习平台:构建集资源管理、线上学习、互动交流、评价反馈于一体的数字化学习平台,支持学习资源的共享和个性化学习。

二、凭借信息技术革新教学模式,利用课堂变革1.翻转课堂:利用视频、音频等资源,将部分课堂知识讲解提前通过,课堂时间主要用于沟通互动、实践、提升学习效率。

2.混合式教学:将在线学习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满足不同学习需求。

3.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引入课堂,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三、以学生为中心,促进个性化学习1.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内容多样的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和需求。

2.个性化学习路径:依靠学习分析技术,追踪学生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3.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借用信息技术搭建协作平台,促进学生彼此互动交流,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四、进阶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组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定期举办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帮助他们将信息技术快速有效地融入教学实践。

2.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搭建教师交流平台,分享信息技术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鼓励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研究:鼓励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五、重视信息安全和伦理问题1.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保障学生信息安全,防止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

利用数字技术资源开展家校协同共育的方法

利用数字技术资源开展家校协同共育的方法

利用数字技术资源开展家校协同共育的方法在当今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利用数字技术资源开展家校协同共育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如何运用数字技术资源,实现家校协同共育的方法。

一、建立家校沟通平台1.利用即时通讯工具:如微信、QQ等,建立家长群,方便教师与家长实时沟通,分享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

2.开发家校共育APP:集成学生成绩查询、课程表、校园活动、教育资讯等功能,便于家长随时了解学校动态,参与孩子教育。

3.创办家校共育网站:发布家庭教育文章、教育政策、学校新闻等,提供家长学习交流的平台。

二、共享数字教育资源1.推荐优质在线教育平台:引导家长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如网易公开课、腾讯课堂等,拓宽孩子知识面。

2.开展在线直播课程:组织教师进行在线辅导,解答家长疑问,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3.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库:整合学校、教师、家长的教育资源,实现共享,提高教育效果。

三、实施个性化教育1.利用大数据分析:收集学生成绩、行为表现等数据,分析学生特点,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2.开展线上家庭教育指导:根据孩子年龄、性格、兴趣等特点,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方法。

3.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邀请教育专家、优秀家长分享经验,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四、组织线上线下活动1.开展亲子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亲子阅读、亲子游戏等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2.举办家庭教育主题活动:如家庭教育知识竞赛、家庭教育成果展示等,激发家长参与家校共育的积极性。

3.联合开展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家校共育。

五、建立评价反馈机制1.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满意度调查:了解家长对家校共育的满意度,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2.建立家校共育成果展示平台:展示家校共育的成果,激发家长和教师的积极性。

3.建立评价反馈机制:对家校共育工作进行评价,促进家校共育工作的持续改进。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和谐教育之我见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和谐教育之我见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和谐教育之我见摘要: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重视学生技术层次的发展,并不重视信息素养方面的培养,尤其忽略了学生的和谐发展。

和谐教育理念的实施意义重大,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了一些初中信息技术和谐教育的实施途径,和大家探讨。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在教育过程中,和谐的实质是人的教育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动态发展的机制和状态。

和谐教育既是思想、理论,也是理想、追求。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重视学生技术层次的发展,并不重视信息素养方面的培养,尤其忽略了学生的和谐发展。

而“和谐教育”的理念就是要求培养创造性人才,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

所以,和谐教育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无论是从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还是对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或者学生的和谐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和谐教育的目标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诸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

坚持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教育的最高目的。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在发展中的最高阶段和理想层次,教育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最终目的。

和谐教育就是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协调发展,促进学生个体与群体全面和谐发展,促进学生与集体、社会、自然和谐发展。

二、初中信息技术和谐教育的实施途径1.巧用信息技术的和谐性。

信息技术的和谐性是教材和教师几乎忽略的部分,不仅教材提及很少,而且教师注意和利用得更少!其实,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和谐性。

比如,操作系统上千个模块必须和谐才能正常运行,各种应用程序之间必须和谐才能“和平共处”,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必须和谐才能“步调一致”。

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和谐教育关系的构建

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和谐教育关系的构建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和谐教育关系的构建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教育领域更是掀起了一场意义深远的革命。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网络、计算机、资源库等信息化系统中的组成要素迅速渗透到教育管理和教学中,而各种教育关系也在产生着微妙的变化。

1 师生关系的和谐教育信息化中最有活力的要素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教育关系的基础。

信息化教育所依据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因而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必须建立起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密切合作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在平等、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体验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的社会建构的目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在农耕时代,师生关系是命令与服从关系,教师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学生必须言听计从、唯师是从;在工业时代,师生的关系是工程师和产品的关系,教师是大规模的生产者,而学生是被加工的对象;在信息时代,新型的师生关系已发展为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学生是自主发展的主体,而教师要为其创设利于其个性和创造力发展的条件,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因此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育的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过程,双方的关系是平等的。

此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育带来了新的知识传播形式,计算机、互联网开始广泛运用于教学之中,书本和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载体和途径,教育开始迈入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

各种信息资源汇集成为一个丰富的资源库,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和相关的信息,这样就打破了以老师为主导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育方式,也打破了在这种体制下教师凭借知识资源而获得的教育权力和威严,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

信息技术环境下和谐德育环境的构建过程

信息技术环境下和谐德育环境的构建过程

信息技术环境下和谐德育环境的构建过程武宁五小俞海宁(一)建立完善的学生信息数据库学生信息数据库的完善是构建和谐德育环境的物质基础,只有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与家长大规模互动,才能体现平台的优越性,因而,以各班为单位,准确而详尽地记录各位学生及家长的信息,以便于及时调用,并授权相关处室自主处理信息的能力:如后勤部门对贫困生或留守儿童等数据的截取,可以作为学校帮扶的客观依据;教务部门对成绩的提取,可以在与家长沟通时,直接查看学生平时成绩,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施以针对性的帮助;德育部门可以调用该生的品行数据及综合素质发展水平的数据,进而可以确定学校品德教育的方向,使德育工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最重要的当属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他们时刻与学生打交道,与家长沟通,因而,切实掌握学生的各种表现,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与家长沟通时能恰切而中肯。

家长也可以远程调用子女的在校表现数据,与学校加强配合,共同教育子女。

(二)建设校讯通的物理平台物理平台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没有平台,信息环境就无从谈起。

因而,我校与移动、校讯通等部门合作搭建了一个面对学生、服务家长的校讯通信息平台。

平台的功能:发信息功能,这是与家长互动的最基本的要素,现在条件下,家长非常关心孩子在校表现,但又苦于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面对面的教育,因而,老师通过信息平台将学生的表现及学校要求发到家长手机上,让家长了解大致情况并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孩子。

亲情电话功能:在我校,留守儿童占全校60%以上,许多孩子因情感及其它需求,需要与家长沟通,亲情电话显得弥足珍贵,因而,亲情电话是和谐德育环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数据分析功能:现代通讯技术可以确保数据分类分析,方便及时调用,因而数据的整理很重要,当然也很方便,如上所述,各处室、家长都能及时了解学生各种状况,适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共同教育。

数据分析功能是构建和谐德育环境的技术核心。

加强与家长沟通,共建各谐德育环境有数据,有平台,不能说是构建了德育环境,只有利用这些平台认真扎实地实践,才能达到构建的目的,因而,要充分利用以上平台,通过短信、电话等,与家长互通互动,增进家长对学校的理解。

打造信息技术和谐课堂

打造信息技术和谐课堂

打造信息技术和谐课堂信息技术越来越普及,对于学生们来说,学习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必修课程。

但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常常会发生课堂秩序混乱,学生课堂效率低下等问题,如何打造信息技术和谐课堂,成为了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如何打造信息技术和谐课堂:教师管理方面、学生自觉方面、家庭教育方面。

一、教师管理方面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课堂秩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严格要求学生,提高课堂纪律,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首先,教师应该在课前有计划的精心准备课堂教材和教具,将课堂教学设计得有条不紊,将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带头作用,要严格要求学生,保持课堂秩序,指导学生遵守课堂规则,加强师生沟通,关心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心理状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最后,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切实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心。

鼓励学生互相配合,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生自觉方面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心,是课堂秩序和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

学生应该自觉地接受教师教育,遵守教师和学校的课堂纪律,并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学生应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在课堂上应该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发扬自主学习精神,主动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学生应该珍惜信息技术资源,不浪费时间和精力,合理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同时,学生应该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

最后,学生应该在课外自觉地开展信息技术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学习要求和生活需求。

三、家庭教育方面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该注意家庭教育,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支持。

新课程下构建信息技术和谐课堂的探讨

新课程下构建信息技术和谐课堂的探讨

在新课程理念下,构建信息技术和谐课堂是非常重要的。

信息技术和谐课堂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下面是一些建立信息技术和谐课堂的建议:
1 建立规范的使用规则:为了保证课堂秩序,应该规定学生使用信
息技术的规范,如禁止打游戏、发短信等。

2 建立统一的网络环境:应该建立统一的网络环境,使学生能够顺
利地访问学习资源。

3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应该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增强师生之间的交
流,如使用论坛、博客等。

4 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应该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使他
们能够正确地使用网络,避免网络陷阱。

5注意信息技术的使用时间:应该控制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时间,避免过度使用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温馨课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

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温馨课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

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温馨课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温馨课堂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以下是几种温馨课堂教学方法:
1. 班级建设: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班级活动、课外实践、学生自我管理等方式,营造一个温馨而协作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到被关心和被认可。

2. 心理疏导: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些适当的心理疏导,例如通过故事、小品、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疏解负面情绪,增强心理健康。

3. 素质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导入素质教育,让学生关注自我发展与成长,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我意识,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加自信和积极。

4. 个性化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关注和帮助,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5. 艺术教育: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注重艺术教育,引导学生感受艺术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温馨课堂是通过关爱和关注学生、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综合素质、疏导学生的情绪等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环境下创建和谐教育的途径摘要: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

要将和谐发展理念融入教育,使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出应有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和谐教育;教学环境;反馈环境
和谐教育要求教与学双方始终处于和谐的氛围中,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个性、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展示。

如今,信息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信息技术环境为师生和谐统一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与更广阔的途径。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创建和谐教育的理论依据
纵观国内外教育的发展轨迹,和谐教育的理念早已有之。

柏拉图在著作《理想国》中指出应通过德、智、体、美诸因素将受教育者培养成“身心既美且善”的人,这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全面阐述和谐教育的著作。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所说的“成人”就是“仁”“智”“勇”的统一,这就是一种和谐教育的理念。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也明确提出教育要“以世界观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要进行德、智、体、美四育和谐发展的教育”。

二、信息技术提供了全新的教学内容的传递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创设了和谐的教学环境
传统教育中只把学生看做是无底的木桶,一股脑地往里灌、挤、压,直到塞满为止,但总也塞不满。

在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要思考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和谐教育总是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出发点,让学
生通过自己的认识活动来实践与感知,才能真正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网络技术应用》中“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一节为纯理论内容,而且内容较深。

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就可以首先出示一幅osi 参考模型的动画。

动画中展示出模型各层之间的关系。

当数据传输时,让学生观察数据在模型各层之间的流动方向,数据每经过一层,数据包的变化情况。

再让学生思考数据包在发送端与接收端传输有什么不同等。

用动画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随着动画的演示,学生自然会想到很多相关的问题,配合教师适当的点拨,看似深奥的理论,逐渐地就被学生接受了。

三、信息技术丰富了教学的反馈方式,突出了教与学中学生的学,创设了和谐的反馈环境
评价一节课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内容,而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

这也体现了老师是否真正把学生的学放在了教学的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各种媒体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即时反馈方法,而信息技术提供了多种信息反馈的方式。

很多课程的教学都可以在网络教室中进行。

在网络教室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不同能力的学生订制个性化试卷,丰富多彩的辅助教学软件很容易实现一问一答的反馈方式,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掌握的情况,对不清楚的问题再学习,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及时评价,提出意见与建议。

四、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和谐的教学
环境中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一名好的教师不仅要善于传播知识,更主要的还是要教会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

信息技术提供了多种促进学生能力培养的途径。

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情境促进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设计“信息及其特征”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刚升入高中,对信息技术的概念不是太了解,所以编辑了一段神舟系列飞船升空、宇航员太空行走等视频,上课时首先播放这段视频。

当学生看到长征系列火箭发射时的壮观场面;当看到宇航员出仓时的画面;当看到神舟飞船畅游在浩瀚宇宙时;这种画面、音像的展示,此情此景,引起了学生心灵的强烈震撼,使他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推动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蒋笃运.和谐教育及其构建.大象出版社.
[2]王珠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3]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江苏省郑梁梅高级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