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目标中行为动词的正确用法

合集下载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
确保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与学生的年龄和学科领域相匹配,避免使用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词 汇。
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词汇,确保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具体、明确,能够清晰地表达教师期望学 生达到的要求。
05
教学目标中行为动 词的实践案例
语文学科案例
了解:通过阅 读课文,学生 能够说出文章 的主要内容。
理解:通过课 堂讲解,学生 能够理解课文 中的重点词句。
掌握
运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包括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和评价问题。
理解:能够准确理解概念、 原理和方法的含义和意义。
熟练:能够熟练掌握技能和技 巧,包括操作技能和沟通技能
等。
掌握:能够掌握学科的核心概 念、原理和方法,并能够灵活
运用。
理解
理解是指领会并能做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性质、特征、关系、作用等的 认识水平。
实验:学生能够进行科学实验,记录数据,分析结果,并能够提出改进实验的方案。 应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或技术方案。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情感类行为动词
添加标题
描述:情感类行为动词用于描述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学习目标。
添加标题
特点:情感类行为动词通常包括“欣赏”、“体会”、“理解”等词汇,强调学生对学习内 容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添加标题
分类:情感类行为动词可以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类,积极类包括“喜欢”、“热爱”、“感兴 趣”等,消极类包括“讨厌”、“害怕”、“反感”等。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 动词
汇报人:XX
目 录 CATALOG
01
教学目标中常用的 行为动词
02

语文教学教学目标常用行为动词

语文教学教学目标常用行为动词
学习水平
行为结果
行为动词
了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等。
理解?
?
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
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转述、讲述、选择、扩写、续写、改写、等。

行为动词
模仿?
包括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所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
模拟、重复、再现、模仿、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
独立操作?
包括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
迁移?
?
包括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理解同一技能在不同情境中的适用性等。
提供、把……转换、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
应用?
?
包括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应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
(一)结果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之知识水平
学习水平
行为结果

教学目标行为动词

教学目标行为动词

教学目标行为动词教学目标行为动词是教学中用来明确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预期应展现出的行为动作或能力的动词。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目标行为动词:1. 掌握(master): 学生能熟练地理解、应用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概念。

例句: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英语单词拼写和发音。

2. 理解(understand): 学生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的含义、原理和逻辑。

例句: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加法和减法的基本原理。

3. 解释(explain): 学生能够以自己的语言清晰、准确地解释所学的概念、事实或原理。

例句:学生能够解释地球是如何绕太阳运行的。

4. 应用(apply): 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概念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例句: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5. 分析(analyze): 学生能够分析和评估所学知识、信息或观点,并提出合理的论证或结论。

例句:学生能够分析一篇文章中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6. 创造(create): 学生能够创造新的想法、观点、作品或解决方案。

例句:学生能够创造一个原创的故事。

7. 评价(evaluate): 学生能够评价和判定所学的知识、信息或观点的优劣,并提出合理的建议或改进方案。

例句:学生能够评价一种产品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8. 讨论(discuss): 学生能够以开放性和合作性的方式讨论和交流所学的知识、观点或问题。

例句:学生能够就一个社会问题展开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9. 质疑(question): 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挑战或怀疑,并能够寻找答案或解决方法。

例句:学生能够质疑一个科学实验的结果,并提出合理的解释。

10. 比较(compare): 学生能够比较和对比不同的事物、观点或解决方法,并发现它们的异同和优劣。

例句:学生能够比较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并理解其背后的原因。

教学目标行为动词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来确定,以确保目标的明确和具体性。

外显行为动词在语文教学目标表述中的运用

外显行为动词在语文教学目标表述中的运用

请看 《 事物 的正 确答 案 不 止一 个 》教 学 目标 设计 例
一 :
1 . 引领 学 生 与作 者 、作 品 对 话 .探 究成 为 一 个 富有
的 ,只 有 说 话 者 本 人 才 能 意 识 到 的 状 态 或 者 行 为 ,是 一
创造 力的人 的 关键是 什 么。在认 真 阅读 的基础 上 。去领 悟 作 品 所 倡 导 并 坚信 的 “ 任 何 人 都 拥 有 创 造 力 ” 而且
1 4 7<< Ne w Cu r r Nhomakorabeai c u l u m R e s e a r c h
显 行 为 动 词 在 语 文 教 学 目 标 表 述 中 的 运 用
◇湖 北 省 当 阳市 半 月 中心 学 校 范 建 军 杨本 秀
中 图分 类 号 :G6 3 3 . 3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1 — 0 5 6 8 ( 2 0 1 3 ) 1 8 - 0 1 4 7 - 0 2
要 的 是 .无 法 界 定 该 目标 是训 练 学 生 的 哪一 种 阅读 能 力 ,因此失 去 了组 织教 学环 节 .采 取教 学 手段 、方 法 的
根据。
延 边教 育 出版社 《 新课 标教 案 》 九年 级 上 ( 人
教版)第 1 0 9面
上 例 教 学 目标 的表 述 有 什 么 问 题 吗 ? 答 案 是 肯 定 的 。请 看 三 个 目标 中 加 点 的 “ 探究” 、 “ 领悟 ” 、 “ 学
“ 你一 定会 成 为一 个 富有创 造 力的 人 ” 。
种无 法操 作 、不 易检 测 的隐 性 变化 ,如认 识 、懂 得 、受
到 、理 解 、掌 握 、 了解 、知 道 、欣 赏 等 。

行为动词讲解学习

行为动词讲解学习

行为动词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教学目标的表述一般用含有“行为、条件、标准”这三个要素的陈述句,但表述教学目标最困难的是对行为动词的选用,一般说不同的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也会不同。

(一)知识目标知识包括概念、原理、规律、方法、过程、科学事实等。

目标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用于直观的事物,是对具体的科学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原理、规律的认识和记忆。

行为动词如:说出、写出、背诵、辨认、识别、认识、知道等。

例如:写出原子序数1到20号元素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找出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识别单向阀与普通节流阀的图形符号。

知道《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2)“理解”:用于抽象事物,是对抽象的概念、原理、规律等的理性认识。

行为动词如:解释、描述、说明、整理、比较等。

例如:解释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说明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及尺寸关系。

区分所给材料中的抢劫、抢夺、盗窃犯罪。

描述夹紧三要素:夹紧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对零件的影响。

(3)“掌握”:指能理解学习材料的内涵和意义,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转换或推断。

转换指用与原先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推断指估计将来的趋势(预期的后果)。

行为动词如:设计、撰写、评价、计划、总结、证明、说明、判断等。

例如:把基本视图改画成半剖视图。

(转换)根据电动机正反转线路原理图绘制出安装接线图。

(转换)用框架图或图表等其他方式总结本单元知识结构。

(转换)说明地球变暖对人类生活地影响。

(推断)分析判断实验可能产生的误差。

(推断)(二)能力目标“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必须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在相应的活动中培养和发展”。

因此,表述的能力目标中一定要包括某项学习活动以及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

行为动词如:完成、模仿、操作、熟练操作、初步学会、学会、应用、灵活应用、测量、计算等。

例如:根据实验讲义,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培养记忆、思维能力)根据课文,设计小品并表演。

课标中行为动词理解和掌握的含义

课标中行为动词理解和掌握的含义

在课标中,“理解和掌握”是两个相互关联的行为动词,它们在知识技能层面上具有特定的含义。

首先,我们来谈谈“理解”。

理解是指对知识、技能、概念、原理等有清晰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

在课标中,理解不仅仅是知道某个概念或原理,而是要能够把握其本质、内涵和外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的过程需要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归纳和总结,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

接下来,我们来看“掌握”。

掌握是指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标中,掌握不仅仅是知道如何做,而是要能够熟练地、准确地完成相关任务。

掌握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练习、实践和反思,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实践能力。

“理解和掌握”在课标中的含义是相互关联的。

理解是掌握的基础,只有深入理解了知识、技能和方法,才能更好地掌握它们。

而掌握则是理解的深化和扩展,只有通过实践和应用,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因此,在课标中,“理解和掌握”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并不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学生也需要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思考、实践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掌握水平。

语文教学教学目标常用行为动词

语文教学教学目标常用行为动词

(一)结果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之知识水平 三
学习水平 行为结果
行为动词
了解 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等。

理解 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 提供、把……转换、猜测、预测、估
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

应用 包括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应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

学习水平 行为结果
行为动词
模仿
包括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所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 模拟、重复、再现、模仿、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

独立操作 包括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

迁移 包括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理解同一技能在不同情境中的适用性等。

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转述、讲述、选择、扩写、续写、改写、等。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问题: 1.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不少教师在制定课时时往往直扑课文,其后果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制定的目标,或定位过高、过深,学生根本无法达到,导致教学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或目标过低,出现学生“躺在地上摘桃子”的现象;或偏重三维目标中的一个维度,而忽视了其他维度的实施,因而呈现出来的教学方式、教学关注错位,学生用心灵的诵读不够,用心灵的倾听不够,用心灵的表达不够。

2.对目标描述的行为动词理解不透如何科学地表述这些教学目标以保证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是明确的、具体的、有效的,这是我们在教学设计必须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三维目标”的设计是包括“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情感性目标”,他们在制定目标时使用的行为动词有一定的区别。

实际教学中,对于行为动词的运用,教师是不大讲究,甚至是随手乱套的。

3.三维目标分割实施,缺乏融合。

随着三维目标的不断深入,教师制定目标时也开始渗透三维目标,但是出现了制定目标时尝试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分开呈现的方式,看起来十分清楚,但是往往陷入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分割实施的误区,只把三维目标当成三种目标,将三项目标进行简单叠加,缺少了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4.目标表述模糊,难以把握。

主要体现为教师制定目标时,清晰度把握还不够,最终造成了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弱化,过程和方法目标的虚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泛化。

例如,《借尾巴》(人教版一下)的目标陈述:重点学习课文,知道不同动物的尾巴的作用。

这就是将教学内容当作教学目标,不符合教学目标陈述的要求。

如《梅花魂》的目标陈述:潜心会文,联系文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静心涵咏,融情体验,感受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这两个目标在陈述中,使用了“潜心会文、静心涵咏,融情体验”这类词,陈述的语言过于学术化,教学时很难把握其分寸。

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

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概览与简要说明上传: 胡上饶更新时间:2012-5-18 11:53:52行为动词的层次及意义行为动词举例知识性目标行为动词了解层次再认与回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

观看、指出、说出、描述;知道、了解、认识知道合理安排锻炼时间的意义。

理解层次把握内在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观察、观赏;探究、讨论、比较、区分;获得、懂得、理解区分体育活动中安全和不安全的行为,并做出评价。

应用层次在新的情景中使用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系等。

记录、测量、写出、安排、设置;应用、利用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进行体育活动。

技能性目标行练习层次独立或集体体验、学习动作学习、做乐于学习和展示简单的运动动作。

掌握层次独立完成动作;进行调整与改进。

完成、会做、学会、掌握、展示;发展、增强完成多种必要的集体操练。

为动词运用层次与已有的运动技能建立联系、灵活应用等。

进行、运用运用脉搏测定等常用方法测量运动负荷。

情意性目标行为动词经历层次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

参加、参与、体验乐于参加各种体育游戏活动。

反应层次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

注意、关注;做出、建立、树立;遵守、适应;避免、消除、抵制、改正关注青春期的健康问题。

领悟层次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

评价;采取、分配、形成、养成、具有、表现、保持;帮助、指导;对待、尊重、关爱在徒手操、队列等练习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说课:教学任务: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是教师的期望,表述的内涵比较笼统,分不出阶段和层次缺乏对量和质的具体规定性,观察和测量,难以对其学习结果进行评价。

一般是为老师所掌握的。

教学目标:是教师对教学的期望值,是教师期望通过教学达到的结果,是师生都要明确和掌握的,实际上也是对全班学生提出的一般性整体的要求。

特点:教学目标虽然比教学任务更加的具体化和量化,由于多年的完善向着更加具体化方向发展,是可观察的,可测量的和可做评价的依据,也是以学生为主题的,对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对各种教学活动行为要达到的标准和境界,但不是学生个人的期望值。

教师教学目标中行为动词的正确用法

教师教学目标中行为动词的正确用法

一、行为动词
分类层次各层次水平的界定表达词举例
认知性目标了解
能说出知识的要点或事物的基本特征,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们。

描述、说出、知道、了解、识
别、列举、举例、指认等。

理解
能阐述知识的内涵,把握其内在逻辑关系,能用于解释简单现象或进行
简单计算。

解释、说明、比较、概述、认
识、理解、区别、懂得等。

应用
能将知识运用在新情境中,与已知知识建立联系,分析有关现象或提出
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辨析、运用理论或模型分析、
阐明、分类、推导、应用等。

技能性
模仿借助说明书或教师的示范进行的常规仪器操作和基本练习性操作。

按照、根据、练习、尝试等。

独立操作
学生独立进行的目的明确的操作,能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

测量、测定、绘制、制作、查
阅、学会、会、收集、计算等。

体验性参与经历某一学习过程,如探究、实验、检索、阅读、参观、查询等。

观察、体验、体会、感知等。

反应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态度、情感和价值取向。

关心、关注、注意、善于等。

领悟
经过一阶段学习过程后对某些科学观念(假设与理论、态度、情感与价
值观)的内化。

形成、养成、树立、建立、具
有等。

(推荐)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

(推荐)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

(推荐)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在教育领域,教学目标是课程或项目的核心,它描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标准或成果。

教学目标通常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领域。

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衡量性,需要使用具体、可操作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的学习行为。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1.知识目标:•识别:学生能够识别、记住所学的重要概念、原理或事实。

•回忆:学生能够回忆所学的重要信息或细节。

•描述: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所学的概念、原理或过程。

•列举:学生能够列举出所学的概念、原理或事实的例子。

•说明: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明扼要地解释所学的概念、原理或过程。

2.技能目标:•模仿:学生能够模仿教师的示范或样例进行操作。

•练习:学生能够反复练习所学技能,以达到熟练程度。

•执行:学生能够独立地运用所学技能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

•应用:学生能够将所学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或其他学科领域。

•评估:学生能够对所学技能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

3.情感目标:•接受:学生对所学内容或活动产生积极的情感认同。

•关注:学生对所学内容或活动保持高度的兴趣和关注。

•喜欢:学生对所学内容或活动产生强烈的喜好和偏好。

•欣赏:学生对所学内容或活动中的美、艺术价值或文化内涵产生认同和欣赏。

•投入:学生积极参与到所学的活动或项目中,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这些行为动词可以帮助教师明确地表述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这些动词也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鼓励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在使用这些行为动词时,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选择。

目标教学中行为动词的运用

目标教学中行为动词的运用

目标教学中行为动词的运用开学初,我们举行了开学典礼,关校长的讲话让人深思,并为我们的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针对当前的高考命题趋势,仅用延长教学时间和学生学习强度的方法来提高教学成绩,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近几年,学生文综成绩一直成为文科学生高考总分提高的瓶颈,究其原因,学生失分很大程度上是在科学解题、规范作答和创新思维方面。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双基教学中力求实效,而目标教学恰恰是突破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下面我从制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目标----自评教学目标落实程度,几个层面谈谈我在目标教学中是如何运用行为动词的。

一、制定教学目标,采用可操作性行为动词,明确对学生做出要求。

编制课堂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掌握学生已具备的学习水平,在此基础上规范适当的行为动词,旨在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既具有一定的清晰度,又有较高的达成度。

(一)基础知识方面,重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

知识方面目标,采用行为动词:背诵、回忆、默写、列举、说明、描述等。

理解层面目标,采用行为动词:区别、解释、归纳、说明、举例说明、简述、比较、判断、概括、质疑等。

应用层面目标,采用采用行为动词:计算、解答、运用、使用、总结、拟定、评价、撰写、试论等。

构建知识网络方面,采用行为动词:整合……知识、回顾总结、罗列等(二)基本技能方面,重在应试能力、应试技巧的培养。

获取和解读信息方面,采用行为动词:审出、指明、选择、筛选、区分、判断、找出、划分等。

调动和运用知识方面,采用行为动词:联系、灵活运用、根据、再现、综合运用等。

描述和阐释事物方面,采用行为动词:总结、归纳、分层描述、规范说出、规范写清,用术语表述、用学科理论表述等。

论证和探讨问题方面,采用行为动词:清晰归纳、比较、阐明、证明、概括、归纳、试分析等。

二、实施教学目标,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有针对性地落实目标。

1.回顾环节课前两分钟媒体展示上节重点内容,采用行为动词:背诵、回忆、默写、列举、说明、描述等。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里的行为动词精编版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里的行为动词精编版

知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干什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经历、体验、探索这些词语我们是不是很熟悉?我们每天写教学设计制定教学目标时都要用到这些动词,可是这些动词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它们放在教学目标里需要我们达成到什么程度?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必将在《标准》理念引领下,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

如何做到有效地教,高效地学,是我们当前一线老师们关注话题。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有效的学习开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关键,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

一、教学目标行为动词及其运用(一)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标准中有两类行为动词:一类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

另一类是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

这些词的基本含义如下:•了解: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

•运用: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经历: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

•举例说明:二年级《对称》教学中的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理解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掌握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会画对称轴,运用轴对称知识来设计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猜想、验正和操作,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中行为动词的解读

教学目标中行为动词的解读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解读永吉县口前镇第二小学张库教学目标的表述一般用含有“行为、条件、标准”这三个要素的陈述句,但表述教学目标最困难的是对行为动词的选用,一般说不同的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也会不同。

(一)知识目标知识包括概念、原理、规律、方法、过程、科学事实等。

目标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用于直观的事物,是对具体的科学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原理、规律的认识和记忆。

行为动词如:说出、写出、背诵、辨认、识别、认识、知道等。

例如:写出原子序数1到20号元素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找出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识别单向阀与普通节流阀的图形符号。

知道《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2)“理解”:用于抽象事物,是对抽象的概念、原理、规律等的理性认识。

行为动词如:解释、描述、说明、整理、比较等。

例如:解释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说明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及尺寸关系。

区分所给材料中的抢劫、抢夺、盗窃犯罪。

描述夹紧三要素:夹紧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对零件的影响。

(3)“掌握”:指能理解学习材料的内涵和意义,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转换或推断。

转换指用与原先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推断指估计将来的趋势(预期的后果)。

行为动词如:设计、撰写、评价、计划、总结、证明、说明、判断等。

例如:把基本视图改画成半剖视图。

(转换)根据电动机正反转线路原理图绘制出安装接线图。

(转换)用框架图或图表等其他方式总结本单元知识结构。

(转换)说明地球变暖对人类生活地影响。

(推断)分析判断实验可能产生的误差。

(推断)(二)能力目标“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必须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在相应的活动中培养和发展”。

因此,表述的能力目标中一定要包括某项学习活动以及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

行为动词如:完成、模仿、操作、熟练操作、初步学会、学会、应用、灵活应用、测量、计算等。

例如:根据实验讲义,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教学目标行为动词

教学目标行为动词
表2.体验性目标的表述方式
目标水平
行为动词
经历(感受)水平:
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
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
反应(认同)水平:
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
做出相应的反应等。
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摒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
应用水平:
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
进行总结、推广;
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应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
技能
模仿水平:
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
对所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
模拟、重复、再现、模仿、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
独立操作水平:
独立完成操作;
进行调整与改进;
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
迁移水平:
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
理解同一技能在不同情境中的适用性等。
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2.体验性目标的陈述方式
所谓体验性目标,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情绪体验应达成的标准。它在设计中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历时性的、过程性的。这种指向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各种“过程”领域,下面提供了这类目标陈述的基本框架。
利用多种技能创作某种产品。
设计、制作、描绘、涂染、折叠、编织、雕塑、拓印、收藏、表演、编导、编写、谱

行为动词的用法口诀

行为动词的用法口诀

行为动词的用法口诀在英语学习中,行为动词的用法是一个重要且基础的部分。

掌握行为动词的正确用法,对于我们准确表达意思、书写正确的句子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行为动词,这里为大家总结了一份实用的行为动词用法口诀。

一般现在时,动词看主语。

主语是三单,动词加 s 或 es。

不是三单主,动词用原形。

这几句口诀的意思是,在一般现在时态中,如果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比如 he、she、it 或者单个的人名),那么行为动词要加上 s 或者es。

比如:He likes music (like 加上 s);She studies hard (study 变成studies)。

但如果主语不是第三人称单数,比如 we、you、they 或者复数的名词,动词就用原形。

例如:We play football every day (play 用原形)一般过去时,动词用过去。

规则加 ed,不规则要记。

当我们讲述过去发生的事情时,要用一般过去时态,这时行为动词要使用过去式。

大多数动词的过去式是在词尾加上 ed,比如:walkwalked,talk talked 。

但也有很多不规则的动词过去式,这就需要我们专门去记忆,比如:go went,eat ate 。

现在进行时,be 加动词 ing。

动词加 ing,规则要分清。

直接加 ing,去 e 加 ing,双写加 ing。

现在进行时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结构是“be 动词(am/is/are)+动词的 ing 形式”。

动词变成 ing 形式有不同的规则,有的直接加 ing,比如:play playing ;有的以不发音的 e 结尾,要去掉 e 再加 ing,比如:write writing ;还有的是重读闭音节,要双写末尾的辅音字母再加ing,比如:run running 。

过去进行时,was/were 加动词 ing。

动作正进行,特定时间定。

过去进行时表示过去某个特定时刻正在进行的动作,结构是“was/were +动词的 ing 形式”。

教育目标的行为动词用词

教育目标的行为动词用词

教育目标的行为动词用词
一、知识:
1、了解水平。

说出、背诵、辨认、
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
描述、识别、再认等。

2、理解水平。

解释、说明、阐明、
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
判断、区别、提供、吧……转换、
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
收集、整理等。

3、应用水平。

应用、使用、质疑、
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
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
评价等。

二、技能
1、模仿水平。

模拟、重复、再现、模仿、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

2、独立操作水平。

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实验等。

3、迁移水平。

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三、体验性目标
1、经历(感受水平)。

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

2、反应(认同)水平。

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摒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

3、领域水平。

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解析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解析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解析教学目标的表述一般用含有“行为、条件、标准”这三个要素的陈述句,但表述教学目标最困难的是对行为动词的选用,一般说不同的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也会不同。

(一)知识目标知识包括概念、原理、规律、方法、过程、科学事实等。

目标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用于直观的事物,是对具体的科学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原理、规律的认识和记忆。

行为动词如:说出、写出、背诵、辨认、识别、认识、知道等。

例如:写出原子序数1到20号元素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找出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识别单向阀与普通节流阀的图形符号。

知道《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2)“理解”:用于抽象事物,是对抽象的概念、原理、规律等的理性认识。

行为动词如:解释、描述、说明、整理、比较等。

例如:解释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说明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及尺寸关系。

区分所给材料中的抢劫、抢夺、盗窃犯罪。

描述夹紧三要素:夹紧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对零件的影响。

(3)“掌握”:指能理解学习材料的内涵和意义,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转换或推断。

转换指用与原先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推断指估计将来的趋势(预期的后果)。

行为动词如:设计、撰写、评价、计划、总结、证明、说明、判断等。

例如:把基本视图改画成半剖视图。

(转换)根据电动机正反转线路原理图绘制出安装接线图。

(转换)用框架图或图表等其他方式总结本单元知识结构。

(转换)说明地球变暖对人类生活地影响。

(推断)分析判断实验可能产生的误差。

(推断)(二)能力目标“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必须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在相应的活动中培养和发展”。

因此,表述的能力目标中一定要包括某项学习活动以及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

行为动词如:完成、模仿、操作、熟练操作、初步学会、学会、应用、灵活应用、测量、计算等。

例如:根据实验讲义,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培养记忆、思维能力)根据课文,设计小品并表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行为动词
分类层次各层次水平的界定表达词举例
认知性目标了解
能说出知识的要点或事物的基本特征,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们。

描述、说出、知道、了解、识
别、列举、举例、指认等。

理解
能阐述知识的内涵,把握其内在逻辑关系,能用于解释简单现象或进行
简单计算。

解释、说明、比较、概述、认
识、理解、区别、懂得等。

应用
能将知识运用在新情境中,与已知知识建立联系,分析有关现象或提出
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辨析、运用理论或模型分析、
阐明、分类、推导、应用等。

技能性
模仿借助说明书或教师的示范进行的常规仪器操作和基本练习性操作。

按照、根据、练习、尝试等。

独立操作
学生独立进行的目的明确的操作,能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

测量、测定、绘制、制作、查
阅、学会、会、收集、计算等。

体验性参与经历某一学习过程,如探究、实验、检索、阅读、参观、查询等。

观察、体验、体会、感知等。

反应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态度、情感和价值取向。

关心、关注、注意、善于等。

领悟
经过一阶段学习过程后对某些科学观念(假设与理论、态度、情感与价
值观)的内化。

形成、养成、树立、建立、具
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