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专注下一代成长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幺?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幺?
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
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
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
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幺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幺?
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
中考现代文阅读做题技巧
中考现代文阅读做题技巧
1、先读题,再读文,边做题,边读文;
2、弄懂题意,看清要求,然后再做题;
3、依据试题分值,确定答题容量;
4、简答题的答案要简单、准确;
5、表述题内容较多时,要分点回答;
6、要求用原文回答的试题,要选取文中相对独立的词句回答,且在词句前后加引号;不要求用原句回答的,可用原文信息,也可自己概括;
7、判断分析题要先判断(对、错/当、不当),然后讲道理;若有几种答案的,选择最稳妥的一种回答;
8、创意发挥题要开阔思路,联系实际,表达充分,有自己见解;
9、举例说明题、自问自答题,找文中实例或提问题应从易从简;
10、依据答题的内容和空间,尽量把字写大些、清楚些;
11、做理解词、句意义的题目,要结合语境;
12、从几个方面任选一题的,要选作其中一个题目,不能全做。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语文中考阅读题答题技巧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有些同学做阅读题时,全凭自己的感觉答题,其实,答阅读题也是有技巧可寻的。
一、看分值答题法: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
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例如:陕西省中考题:目前一般有哪几种消暖雾的方法?文中提到的咱们陕西的消雾作业属于其中哪一种?(3分)答案是:3种。
“加热法”、“吸湿法”、“人工搅动混合法”。
文中提到的属于第二种。
二、用原文答题法:做题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作者的主张。
具体作法是:把所问问题中的关键词句还原到原文中去,再靠船下篙,一般来说,答案就在该关键词句的上下面。
例如:2新集中学200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作者所说的“常想一二”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在原文第10段紧靠着问题中关键词“常想一二就是”后面的句子就是本题的答案。
三、两步法阅读题中时常会问到:一句(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做此类题:第一步:我们首先看这个句子(段落)是在文章中的哪个位置,开头?中间?还是结尾?如果是在开头,则有以下几种可能: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果是在中间,则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如果是在结尾,则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第二步:答题格式可固定为:在内容上,起到……;在结构上,起到……(省略号内容再具体到上一步去相对应)例如:《陕西省课改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中第13题:“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涉及到…我‟帮助程海修改作文一事,从全文结构来看,这样写有哪些作用?”(注意,本题只问到结构)答案是:修改作文一事既是文章的缘起,又对交换饭卡起了铺垫和衬托作用,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四、三步走法在说明文当中经常出此类问题,即问“一个副词(全部、部分、都、大概、可能、据说……)能否删去?”回答此类问题可分为三步:①不能;②解释该副词在本文当中的含义;③如果去掉,句子显得太绝对化了,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生动性、准确性、严密性)。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给的,是林奶奶家的叔叔,从美国寄回来的。儿
子还自豪地说,我还帮林奶奶念了信呢,是叔叔
写给林奶奶的。儿子手上拿的衣服,叠得方方正
正。儿子说,咱们家的衣了。 我的心里,
酸酸的,感动。
感动
⑧我们和楼下的老太太,仍然没有什么来往。 我们的儿子噔噔噔地下楼,又噔噔噔地上楼。
本意 寓意
①收衣服的时候,发现一个衣架子是空的,探身往 楼下一看,果然又被风刮到楼下去了,喊儿子,去,到 楼下林奶奶家的院子里把掉下去的衣服捡上来。儿子愉 快地答应着,蹦蹦跳跳地下楼去了。
②风大的时候,晾晒在阳台上的衣服,常有一两件 会被刮到楼下。一楼的林老太太,人有点孤僻,不太好 说话。记得刚搬来的时候,一次衣服刮到她家院子里去 了,我下楼敲门,想进她家院子捡一下。敲了半天,老 太太连门都不肯开,你到院子外去拿。
常用的阅读理解套路
根据总结多年的经验,考场做阅读理解的时候一 般时间都是比较紧张,快速阅读才能达到做题效 果。有以下几个步骤:
1. 阅读题目 2. 阅读文章 3. 找出中心思想 4. 带着问题去读短文 5. 在各个段落中找答案 阅读理解答题时,读是很重要的,但是写出来更
重要,最后的一步就是能够组织好语言把题目答 得漂亮,就能得到高分了。
第2步:看题目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出来。(2分)
谁,在哪里,怎么了,结果怎样
2.文章第③段中说“奇怪的是,儿子倒是和楼
下的林奶奶挺投缘“,文中哪些情节可以印证这
一点?请概括三例(3分)
小说或叙事
散文
3.第⑤段内容是否可以删除?请说明理由。 (3分)
有什么作用
4.第⑦段中我的心里,酸酸的,感动。我 为什么心里酸酸的,感动?(2分)
中考现代文阅读题解答技巧和答题模式
现代文阅读题解答技巧和答题模式现代文阅读题解答技巧和答题模式阅读题答题的总体要求是对(准确切题)、全(全面完整)、好(语句通顺)。
从近几年语文试题中,我们不难寻出一些命题规律及答题技巧,我们不难寻出一些命题规律及答题技巧,现作以小结,现作以小结,以期对学生答好阅读题有所帮助。
有所帮助。
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步骤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步骤1、 基本要领:整体把握,抓住关键语句,在文中找答案.如何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如何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1)定区域。
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2)明方向。
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答案表述的原则:答案表述的原则:(1)忠实于题干。
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
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
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
“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
”这教给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答案在文中找。
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离“题”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
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
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
答案表述的技巧——截、改、写。
答案表述的技巧——截、改、写。
(1)截。
截是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我们只要原原本本把它移出来或裁出来,按规定写进答题处就可以了。
来或裁出来,按规定写进答题处就可以了。
(2)改。
改就是我们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原语句或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造,需要加以改造,这时要求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中考重点现代文阅读题型与答题技巧
中考重点现代文阅读题型与答题技巧一、概述现代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环节。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本文将介绍中考重点现代文阅读题型,并提供一些答题技巧。
二、主旨题主旨题是现代文阅读中最常见的一种题型,要求考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或者提炼出作者的中心思想。
正确回答主旨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全面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抓住作者追求表达的中心思想。
2. 从文章的篇幅、语气和逻辑关系等方面判断作者的态度和立场。
3. 将选项与文章密切结合,排除干扰项,选择与文章主旨最为贴合的选项。
三、细节题细节题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文章中的细节信息。
为了高效回答细节题,可以采取以下答题技巧:1. 仔细阅读题目和选项,有针对性地查找相关细节,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2. 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和上下文的逻辑关系,通过推理和归纳,找到正确的细节信息。
3. 遇到较长的细节题,可以先快速浏览选项,然后有目的地阅读文章,减少对选项的遗忘和混淆。
四、观点态度题观点态度题要求考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并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回答观点态度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文章表达的语气和情感色彩,判断作者的态度是赞同、反对、中立还是有保留。
2.综合文中的论据、事实和逻辑关系,推测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将选项与文章中的观点进行比对,排除干扰项,选择与文章观点最贴切的选项。
五、推理判断题推理判断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中的信息和逻辑关系,进行推断和判断。
回答推理判断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综合考虑文章中的事实、表述和推理链条,进行合理推断和判断。
2.善于利用已知信息,通过推理、联想和类比等方法,找到最有可能的推断答案。
3.注意排除绝对化和含糊不清的选项,选择精确度和逻辑性都较高的答案。
六、技巧总结为了提高现代文阅读的得分能力,考生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技巧:1.多做模拟题,熟悉各类题型的要求和答题技巧,培养敏锐的审题能力。
中考语文现代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现代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中考语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1任何体裁的文章都是有章可循的,考生在做课外阅读时,如果抓住了文章的题目,就能抓住文章的,就可以把握文章的整体。
记叙文可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类型,记叙文的题目一般也分为这几种类型。
简析题目可以帮助推测记叙文内容,推测文章主题,如《月是故乡明》一文,从题目入手分析,可推测出本文的中心思想应是借描写明月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说明文的题目往往能揭示说明的对象或对象的特征,如《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一文,从题目可推测出文章说明的对象应该是戏曲,说明的中心是戏曲的特点。
如何把握说明的中心内容?考生可沿着题目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一定要注意总说性的语段、过渡性的语段,通常在这样的语段中能找出体现说明对象特征的词语或句子。
议的题目往往能揭示文章论述的话题或文章的中心论点。
如《谈宽容》、《说天才》,这些题目是作者要议论的问题,即论题。
《宽容是一种美德》、《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劲》,这些题目是作者对宽容和天才的看法,即论点。
由此可见,论题包含着论点,以论题为线索去分析,就能快速找到论点。
抓住议的中心论点,就抓住了文章的.中考语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2①文章读三遍:阅读质量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
中考语文的现代文阅读共有三个课外语段,对于任何一篇课外阅读,考生都要至少读三遍。
第一遍略读,整体把握。
第二遍精读,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
第三遍更换角度,检查试卷。
如果考生只草草地把文章读一遍,就下结论写答案,那么很容易中途受挫,或扭曲自己的思考方向,而且也容易忘记自己想表达什么。
②画重点词句:考生在阅读语段时,可以在重点地方(说明文**段的中心句,**段的首括句、尾结句,文中的设问句、过渡句;记叙文开头和结尾句、议论抒情的句子、景物描写的句子、人物描写的句子、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议中标志中心论点的词语,如我认为、所以、总之、可见、综上所述等)用铅笔画线,以利于了解、分析问题,同时也节省了再次整体阅读的时间,提高答题效率。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总结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总结中考即将来临,语文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是一个需要重点准备的部分。
通过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和解题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一部分的考试内容。
本文将总结一些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技巧和解题方法,希望对广大中学生提供帮助。
一、阅读技巧1. 整体把握:在开始阅读一篇文章之前,可以先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抓住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理解关键词:通过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意思。
关键词往往是作者需要强调和表达的重点内容,重点掌握这些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3. 注意逻辑关系: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文章中的逻辑关系。
识别出文章中的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总分关系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观点。
4. 注意上下文语境:有些词语和句子的意思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暗示和线索,推测出词语和句子的准确含义。
5. 注意修辞手法:现代文中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了解不同的修辞手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意义。
二、解题方法1. 题目分析:在做现代文阅读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分析题目要求和考点。
不同的题目可能涉及到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段落结构、语言风格等不同的方面,我们需要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
2. 找准定位句:定位句是指在一篇文章中,明确指出了作者的观点、中心思想或重要信息的句子。
通过找准定位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定位到答案所在的段落和位置。
3. 理清文章结构:阅读文章时,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结构。
了解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掌握文章的脉络和主题发展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并解答相关的问题。
4. 答题技巧:在回答问题时,要准确把握问题的要求,注重细节和答案的准确性。
可以通过排除法、对比法等方式,找到正确的答案。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按:这些年来一直从事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一直发现最让学生头疼的就是现代文阅读题目,因此早就想为中考学生搜集有关现代文阅读题目答题技巧了。
经过近一个多月的努力,又是搜集又是剪切又是添加又是充实的,才算有个眉目,在此发出来,希望对广大的中考学生有所帮助。
一、基本要领:做好现代文阅读,主要把握以下四方面。
首先快速整体阅读全文,切忌逐字逐句去读。
读完全文后,再结合试题仔细阅读,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
其二:现代文阅读是“还原”阅读,解题时要遵循“还原”原则。
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
其三:学会看分,分点答题。
主观题一般都是踩点给分,只要要点、关键词答对就能得分。
所以,一些文科主观题的回答可以简明扼要,清晰地列出要点,再简单加以评述。
如果是4分,一般就要答2个点,如果是6分,答案一般为3个点。
其四:掌握典型题的答题套路。
比如:对文段或文句作用(意图、目的、好处)的理解,都可从两角度思考:内容上为主旨服务,或为表达、表现某一主体对象服务的,基本答题模式是:方式+关键词+具体指向,其中关键词如引出、渲染、揭示、突出、强化、烘托、表现、刻画、铺垫等,方式如对比、反衬、类比、侧面等。
卷面上最好不要“开天窗”,哪怕不会做,也可以试着写下一点思路、想法,现在开放型的试题越来越多,考生只要言之有理,给出合理的答案和解释,都能得分。
二、步骤:(读文章共两遍)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
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
[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 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
(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的三个步骤详解:(一)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相关知识积累(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拟人(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利于表达作者情感。
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叙事透辟,条理清晰,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
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情感。
引用:增强文章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双关:使语言幽默;适应语境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增强文章表现力。
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
(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象征:引申事理,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
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引发好奇,使文章曲折有波澜;感情铺垫,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情感。
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更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旨。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起烘托作用。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渲染烘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为生动形象;增添文章艺术表现力。
反语(反讽):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情感或讽刺语气;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三)叙述方式: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的进行叙述。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10篇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10篇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1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二)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总复习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常见考查题型
(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 考题形式 ▪ 1.概括某一段落(或全文)的内容
要点。 ▪ 解题钥匙 ▪ 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
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 合答案
2、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 解题钥匙
▪ 首先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想 一想,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赞扬了什么, 批评什么,歌颂什么,反对什么;说 明了什么道理,抒发了什么感情等。 再认真具体分析重点段落、重点句子 和重点词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进一 步把握好文章的主旨。最后用简要的 语言,完整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概括。
10、结合文章,联系实际,提合 理化建议
▪ 不能脱离文章 ▪ 符合情感态度价值观 ▪ 能联系实际
议论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照论
证、比喻论证。 ▪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 议论文的结构:〔1〕一般来说,最根本的
结构形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 〔2〕常见类型①总分式 ②递进式 ▪ 议论文的语言:准确性、严密性、概括性
(五)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 境
▪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
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强调了 +对象+特性 ▪ 4.反问:加强语气,突出了…… ▪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 6.比照:强调了……突出了…… ▪ 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 ▪ 8.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有哪些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有哪些目录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中考语文基本学习方法如何写好中考作文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一、纵观全文,把握主旨1、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一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是行之有效的。
2、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
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
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 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是速读,重点是理解文章的体裁。
答题时切忌还没完整的阅读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
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阅读原文时有两种方式,一种叫"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
一种是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
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
“倒读法"对表层理解的题目(提问时间、地点、原因等)效果最好,对深层理解的题目,要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出发,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所提供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② 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③ 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
要找到阅读理解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直接提取从文中提取有效的信息。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简略版(精)
记叙文阅读一、人物形象分析角度:特长、性格、品质方法 :(1从文章主要事件、中心思想中分析; (2品析具体的人物描写类型:1. 文中 XX 是怎样的人。
(直接用词回答2.结合文章内容...... 分析 XX 是怎样的人。
(回答时要从文中找出这样说的原因 <从……某个细节看出他是一个……的人 >示例:选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好胜心强,教学能力高超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父亲的形象。
(4分通过记述父亲教“我”写毛笔字,表现了父亲是一个关爱孩子,懂得教育的人。
通过记述父亲终生写端正的毛笔字这件事,表现了父亲是一个具有正直、慎重、执着等优秀品质的人。
二、环境描写作用(景物、天气等【背】1. 交待故事……背景(包括时代背景、时间地点人物、社会习俗 /现状 /天气状况等 ;2. 渲染……环境气氛;3. 烘托人物……心情;4. 刻画人物……形象;5. 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6.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7. 为下文……作铺垫;8. 深化主题示例:试分析第(7段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3分渲染紧张气氛,突出环境恶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砸冰、扒冰做铺垫;烘托人物形象,使父亲的性格更为鲜明。
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3分环境描写,交代天气,预示大雨将至;烘托我焦急的心情;为下文走路艰难做铺垫。
三、分析标题的作用【背】1. 行文线索;2.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3. 表明写作对象;4. 暗示 /点明主旨;5.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6. 一语双关;7. 生动形象(如果使用了修辞四、分析标题含义1. 分析修辞义或象征义;2. 把握文章情感出发点;3. 注意回答全面(表层义 +深层义示例:请分析文章题目“母亲,冬夜里的灯火”的含义。
(3分答:题目的表层含义是冬日里母亲在烛光下、在火盆旁陪伴“我” ,深层含义是人生路上,母亲勤劳、朴实、善良、懂得感恩的优秀品质像灯火一牙膏陪伴“我” ,影响“我” 。
初中 现代文阅读理解技巧
初中现代文阅读理解技巧-.如何快速把握全文现在无论中考还是高考,都要考到现代文阅读,而且考查的阅读量大多在千字以上。
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如何快速阅读文章,把握好选文的大意,是从容有效答题的关键。
快速把握文章大意是阅读理解的起点,常用以下几种方法:(一)快速把握文章的中心文章中心,是全文之主,全篇之要,是文章最有表现力、最能体现作品主题思想的关键词句,是作品艺术构思的〃焦点〃。
阅读一篇文章必须准确、快速把握文章的中心。
具体做法,以下几点可供借鉴。
1.看标题,略知文章基本内容标题在一篇文章中往往具有提要明旨悬念等作用,因此,可给我们以启示:初读文章,一定要从体会理解标题入手。
标题多半能揭示全文内容重点,有时能暗示主旨(议论文的题目往往就是文章的论点),题目常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
2.辨文体:帮助分析重点文意帮助分析重点文意判断所给文章属何种体裁,可以在短时间内根据文体特点功能,去阅读分析文章重点含义,有助于整体把握大意。
不辨文体阅读往往带有很大盲目性。
文体各自要素不同,阅读程序也不同:记叙文是〃分清要素——理清层次——认清主旨〃;说明文是〃确定对象——辨别方法——归纳内容〃;议论文是〃看清论据——分析论证一把握论点〃。
3.理结构:了解行文思路与层次通读标题识别文体,对文章大意会有一点印象,但只是模糊的感受。
要对文章的具体内容有某些程度的粗知,还得认真通读全文。
若对文章结构或思路能大体辨明,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又进了一层。
拿到阅读题不能急于关心考题多少,难度多大,而要通览全文,以初步把握文章大意为起点。
4.读首尾:揣摩文章的主题思想人们常称赞〃开门见山〃〃开宗明义〃的起笔特色,也很欣赏〃卒彰显志〃〃结尾点题〃的收笔技巧。
一般地说,从文章的首尾段落往往能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因此在阅读中一定要揣摩首尾,体味题旨,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大意。
(二)快速找出文章的主题句在临场考试中,阅读的首要目标是找出主题句。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中考语文的现代文阅读部分通常涉及对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种类型的文章的理解和解析。
以下是一些答题技巧。
1.仔细阅读题目。
在读文章之前,先看一遍题目可以帮助你明确阅读目标,知道需要寻找什么样的信息。
读懂题目,理解题目要求是解题的第一步。
2.抓住文章主旨。
在阅读文章时,要尽可能快速而准确地抓住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可以注意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这些部分常常包含着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3.理解作者立场和观点。
阅读时要理解作者的立场和观点。
有时候,这些信息可能并不直接出现在文章中,需要你通过理解文章的情境和细节来推断。
4.做好标记。
在阅读时,如果遇到重要的点或者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做下标记。
这样在回答问题时,可以快速找到相关的信息。
5.理解词汇和短语。
对文章中的词汇和短语有准确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遇到生词或难懂的短语,可以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其意义。
6.梳理文章结构。
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如因果关系,比较关系等,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7.做好时间管理。
在考试时,时间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在一个问题上花费太多时间,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回答所有的问题。
8.答题时的条理性。
在回答问题时,要尽可能地清晰、准确、有逻辑地表达你的想法。
切记不要跑题,每个观点都要有明确的支持。
以上就是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总的来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大量的阅读和实践,只有不断读书,不断积累,你的阅读理解能力才会有所提高。
初中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阅读万能公式
第一章第一节记叙文的标题一、基础知识(一)形象,鲜明,简洁,优美,概括性强。
(二)记叙文标题的类型1 .直接点出文章的主题。
如:《山乡巨变》2 .揭示文章内容的范围或事件发生的处所等。
如:《黎明的河边》3 .点出与内容有关的人、事、物。
如:《父爱陷阱》4 .直接点出要写的对象、事物、景物。
如:《难忘的游戏》5 .用象征或比喻的方式揭示文章的主题或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遍地黄金》[6 .与文章主题、内容及写作对象无多大关系,只表明写作起因、时间、环境、作者心情等。
如:《灯下漫笔》。
7 .概括文章内容。
如:《白杨礼赞》8 .含蓄标题,设置悬念。
如:《奇怪的脚印》(三)记叙文标题的作用1 .揭示文章主题。
2 .形象地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暗示主题。
3 .提示文章写作的对象、范围、起因、时间、地点等。
4 .设置悬念,引人人胜。
5.点明文章的线索。
二、题型、答题技巧!(一)题型A : xx 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此类考题出现较多)答题技巧:此类标题或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如《种春风》《满地黄金》《父亲是一条鱼》;或由特殊词语组成,如((秦腔吼起来》等。
其含义,一般可从深浅两个层次去理解。
浅层意义可由题目的字面上去理解,深层的含义则与文章的主题及内容乃至结构、线索有关。
至于有比喻及象征意义的,更需要结合文章的主题与内容,去挖掘其比喻或象征意义。
(二)题型B:题目中的用语指什么答题技巧:题目所指自然会在文章中。
如所指为一件事,就按“人物+事件”的格式去概括所指事件;如指人或时间、地点等,则要找到文中的提示语或直接点明的相对内容;.而若指一些抽象的思想、哲理等,则要根据文中的相关提示,通过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去找到答案。
(三)题型 C : 题目的作用是什么答题技巧:题目,既是文章的名称,也是文章的眼睛或门面。
因而,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又因文而异。
一般可考虑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l )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所叙述的故事或基本内容,( 2 )提供文章的写作线索,( 3 )点明文章的主旨,( 4 )交代与文章情节有关的事情或人,( 5 )交代记叙文的一些记叙要素,( 6 )交代命题的原因、目的、意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
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联词(如段落开头的词:不但……而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此)等等,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
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
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
4.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概括层意的方法:(1) 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 概括法: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
(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例如2:(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
例如3 :(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
(3) 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明线和暗线)———(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要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品味题目可以从——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
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
12.写作手法及作用?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
常用具体如下:(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11)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
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
如名句、箴言之类的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
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F、开门见山。
G、倒叙13.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 特点。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文章用典的赏析:一是丰富文章主题,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
16.句子或语段的作用?答:一、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
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
(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
还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二、在结构上:在文章开头:(1)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总结全文、收束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三、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四、从写作手法上:常有A开篇点题B为后文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F、衬托G、渲染H、呼应、照应I、对比J、象征K、先抑后扬L、预示性作用。
17.表达方式?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18.分析写景状物记叙文景物描写的方法:①时间推移法②空间变换法③稳步换景法④分门别类法19.领会写景的作用和写物的目的。
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
以“状物”为主记叙文,往往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种类:一是人物描写:A、正面描写(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
B、侧面描写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二是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
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21.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22.小说三要素?人物(主要要素)、环境、情节。
其中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23.运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的作用:增强表达效果。
24.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25.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26.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答: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