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文言文训练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39)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39)三十九、(09山西省)邹忌讽齐王纳谏(12分)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邹忌修八尺有余(2)孰视之(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4)时时而间进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本文用_________一词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又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
(1分)10.邹忌是怎样启发诱导齐威王纳谏的?(3分)7.长,这里指身高(只答身高也可)孰同熟,仔细(只答仔细也可)偏爱偶尔(偶然、间或)8.(1)邹忌委婉地劝说(规劝)齐王,齐王接受规劝(改正错误)。
(2)我同城北徐公北,哪一个美?9.门庭若市10.例如:邹忌以事设喻(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由浅入深、推己及人等)委婉规劝。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19)
2009 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优选(19)十九、( 09 浙江湖州)(一)阅读下边这首古诗,达成15 一 16 题。
(4 分)春日(宋)晃冲之阴阴①溪曲绿交加,毛毛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 桃花。
【说明】① 阴阴:草木阴阴。
②趁:追赶。
15.这首诗经过描述、小雨翻萍、的春日情形,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好的画面。
(2分)16 .三、四句中表露出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 2 分)(二)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17 一 19 题。
(8 分)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偏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偏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荣华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嗯!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7.解说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① 可爱者甚蕃② 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③陶后鲜有闻18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边句子的意思。
(2分)予偏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
19.依据上文谈谈作者心中的君子拥有如何的质量。
(3 分)(三)阅读下边这段文字,达成20 一 22 题。
(8 分)昔有长辈子① ,入海取沉水② 。
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
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
经历多天,不能得售⑧。
心生疲厌,认为烦恼。
见人卖炭,时得速售。
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
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人间愚人亦复如是。
(选自《百喻经》)【说明】① 长辈子:年长有名誉之人的儿子。
②沉水:即沉香木,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名。
③售:卖出去。
④ 直:通“值” 。
20 .解说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① 方得一车② 以其贵故③ 人间愚人亦复如是2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边句子的意思。
(2分)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22 .你从文中获得什么启迪?( 3 分)(一) ( 4 分) 15.(共 2 分,各 1 分)小溪阴阴鹅鸭戏水(意思对即可)16 . (共 2 分)经过描绘小溪中鹅鸭逐春的情形,表露了作者爱春(或惜春)之情。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31)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31)三十一、(09湖南娄底市)(一)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9.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后遂无问/津者10.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11.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2010中考语文必备资料_2009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共37套)
2009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共37套)1.2009年福建省龙岩语文科中考试卷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作答。
(13分)永有某氏者,畏日①,拘忌异甚。
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
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
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
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
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撒瓦灌穴,购僮罗捕之。
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①古人迷信,相信日子有吉凶,怕犯日讳而不敢随意举动,称为畏日。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生岁直子 ( ) 室无完器 ( )假五六猫 ( ) 购僮罗捕之 ( )6、用“/ ”为下面一个句子标出停顿。
(2分)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7、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分)(1)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2) 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8、本文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期间写的寓言讽刺小品《三戒》中的一篇小寓言。
你认为本文寓意何在?(3分)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各1分)生岁直子 ( 通“值”,正当 ) 室无完器 (家具 )假五六猫 ( 借 ) 购僮罗捕之 ( 悬赏,奖励 )6、用“/ ”为下面一个句子标出停顿。
(2分,每处0.5分)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7、 (1) 粮仓和厨房里,都任凭老鼠肆虐而不去过问。
(仓廪,庖厨,恣)(2) 它们以为那种饱食终日,无灾无难的日子是可以长久的呢!(以,恒)(各2分)8、借写永某氏家的鼠仗势欺人,因其所依仗的外力消失,最后落得可悲下场的故事(1分),讽刺中唐时代的反动官僚擅作威服,虚有其表,结局必将同鼠一样。
(2分)。
2.2009年福建省宁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2009年中考文言文语段训练题60题剖析
2009年中考文言文语段训练题60题4、鲍子难客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
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
”众客和之。
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
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
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
③繁:毓。
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
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
⑥囋:叮咬。
【文化常识】食客。
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
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
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
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和②亦③并④类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②不如君言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5、曹绍夔捉“怪”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
僧以为怪,惧而成疾。
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
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
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
”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
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
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
”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
和尚用来作佛事。
②术士:有法术的人。
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
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文言知识】说“彼”。
“彼”有两个含义:一、指“那”、“那个”。
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
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
二、指“他”、“他们”。
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
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已②善③俄④作⑤盛馔⑥冀⑦具⑧讫2、翻译:①僧俱以告②当为除之③僧苦问其所以6、杨亿巧对寇莱公在中书。
2009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专题 文言文专题
2009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专题文言文专题(本卷满分120分)一、文言词汇(16分)1.指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
()()(4分)A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沿溯阻绝.B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引凄异C 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D 何.陋之有/然则何.时而乐耶2.指出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两项。
()()(4分)A 才美不外见.路转溪桥忽见.B 虽.我之死虽.人有百口C 一鼓作气,再.而衰日再.食D 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3.指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
()()(4分)A 以.光先帝遗德不以.物喜B 三人行,必有我师.遂逐齐师.C 录毕,走.送之走.马观花D 我孰.与徐公美孰.是孰非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两项是( ) ( )。
(4 分)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惩.恶劝善 B.伐.竹取道齐师伐.我C.而.山不加增而.伯乐不常有 D.负.者歌于途负.箧曳屣二、阅读(24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一)小石潭记(8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翻译“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分)2.文中写鱼的动态的语句是:(2分)3.简述第二段的写作特色。
(4分)(二)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8分)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20)
2009 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优选(20)二十、( 09 浙江绍兴)(一)( 5 分)雨过山村 [唐 ] 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0、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如何的特色?( 2 分)11、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谈谈幸亏哪里。
( 3 分)(二)( 8 分)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可以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味道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此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2、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媵人持汤沃灌()( 2)同舍生皆被绮绣()(3)腰白玉之环()( 4)余则袍敝衣处此间()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句子: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味道之享。
翻译:14、文中写“同舍生”的目的是什么?( 2 分)(三)( 12 分)南霁云①威严不可以屈[唐]韩愈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②也,贺兰嫉巡、远③之声威伟绩出己上,不愿出师救。
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疆留之。
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霁云大方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
一座大惊,皆感谢为云泣下。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④,矢著其上砖半箭。
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因此志也。
”愈⑤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⑥。
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出,即牵头,将斩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
巡呼云曰:“南八⑦!男儿死耳,不行为不义屈!” 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说明】①南霁云:魏州顿丘人,安禄山反叛时,参军讨贼,后成为防守睢阳的张巡的部将。
2009年山东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1篇(含答案与翻译)
2009年山东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书林纪事》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①未尝苟且.. __________ ②或.答人简札___________1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①随便马虎②有时(每题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1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2分,意思对即可,关键词语解释错误至少减1分)1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征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文征明临帖写《千字文》,每天都以临摹十本为标准,所以他的书法进步得十分迅速。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合意的,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写它,从不感到厌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妙。
(2009山东德州德城区)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①以银碧,垂翡翠之纶②,其持竿处位即是③,然其得鱼不几矣。
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注释】①错:镶嵌。
②纶:钓鱼绳。
③是:正确。
12.下列语句中“以”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以.桂为饵 B.皆以.美于徐公C.错以.银碧 D.醒能述以.文者13.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然其得鱼不几矣。
14.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发?(2分)【参考答案】12. 答案:B13.答案:即使这样钓到的鱼也不多。
14. 答案:做事情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要讲究实效。
2009年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完)
2009年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
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⑥自下:谦虚。
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⑧对:回答。
1.解释下列短语。
(1)意气扬扬:(2)名显诸侯: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晏子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选用人才的有何标准。
答案:1.(1)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2)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
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
3、晏子的标准则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二)孝公①既用卫鞅②,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个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③黥④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注释:①孝公:秦孝公。
②卫鞅:人名,即商鞅。
③虔;人名。
④黥:古代的一种肉刑。
11.与文中“将法太子”的“将”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B.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答谢中书书》)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12.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用“/”断句。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12)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12)十二、(09山东潍坊)(4分)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8. (1)中间四句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2分)(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10分)人非上智,其孰无过。
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圣①。
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
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灾害兴焉;邪僻则佚,节义颓焉。
是数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
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远之如蜂虿②。
蜂虿不远则螫身,蟊螣不去则伤稼,己过不改则累德。
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③,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
能行小善,大善攸④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
(选自《内训·迁善》,有删节)注:①跂圣:向圣人看齐。
②蟊螣、蜂虿:害虫、毒虫。
③恤:担心、忧虑。
④攸:所。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过而能知,可以为明过:(2)己过不改则累德累: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①人非上智,其孰无过①惰慢则骄,孝敬衰焉A B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②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①以善小而忽之不为①戒于小恶,终无大庚C D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11.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远之如蜂虿。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12.这段选文的主旨十分明显,你还能记起一些与之相关的名句吗?请写出两条。
(2分)8. (1)前两句描绘出了水天一色、广阔渺远的山水远景,后两句描绘出了水势浩大、波澜起伏的眼前景象。
(2分。
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2)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2分。
2009年中考课外文言文最新最全集:52个试题(学生版)
2009年中考课外文言文最新最全集:共计52个试题1本溪市(09辽宁省)12.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回答(1)——(3)题。
(5分)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
平原君乃置酒。
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
”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辞:(1)鲁仲连辞.让再三(2)停数日,辞.去B、以:(1)以.千金为鲁仲连寿(2)皆以.美于徐公C.为:(1)仲连不忍为.也(2)故不为.苟得也D.终:(1)终.不肯受(2)终.身不复见。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分)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译文:(3)选文中的仲连有哪些品质让人敬佩?(2分)2常德市(09湖南省)强项令范晔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宜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
宣不从,强使顿之,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勅强项令出。
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2009年中考语文强化训练:文言文阅读(5)
2009年中考语文强化训练:文言文阅读(5)一、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妆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④今贼适.疲于西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知臣谨慎..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故冒危难..忘食..,以奉先帝之遗愿 D.每有会意,便欣然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以奉先帝之.遗愿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辍耕之.垄上C.而.议者谓为非计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水落而.石出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4.翻译下面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②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5.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①②③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009年中考语文强化训练:文言文阅读(2)
2009年中考语文强化训练:文言文阅读(2)一、古诗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一)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3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二、古诗文阅读[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曾子②之妻之市,其子随妻而泣。
其母曰:“母还,顾反为汝杀彘③。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节选自《韩非子•曾子杀彘》)[注]①辩,有的版本作“辨”。
②曾子:曾参,孔子的学生。
③彘:zhì,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4分)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与:②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③曾子之妻之.市之:④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止:2.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译文: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译文:3.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很多,请举出两个人物,并简要概括其事例。
(2分)4.从“曾子杀彘”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2分)专题(2)一、参考答案1.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一)1. 孔子语录(《论语》十则)⑴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⑵子曰:“由①,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⑶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⑷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⑸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注释]①[由]指孔子的学生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
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温故而知新B.诲女知之乎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下面句子中的“之”指代的分别是什么?A.诲女知之.乎B.择其善者而从之.C.其不善者而改之.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告诉的是一个什么道理?4.选文的第二则,孔子这番话的意思是:2.桃花源记(陶渊明)【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
”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甲兵岂不足耶!卒亡天下。
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
④炀帝:指隋炀帝。
⑤乂(yì):安定。
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便要.还家要: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③诚不可缺诚:④卒亡天下卒:3.翻译: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4.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
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
【帮帮你】你可回忆《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大道之行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3.陋室铭(刘禹锡)[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
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
②益:长进。
③损:减损。
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
⑤说:谈论。
⑥视:看,比照。
⑦化:融和。
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分)(1)谈笑有鸿儒( ) (2)无案牍之劳形( ) (3)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2.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
(只填序号)( ) 日:A.太阳 B.白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2)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4.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甲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了孔子的话,意在表现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5.简答题。
(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
【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和“”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心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
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情?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4.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加点的词语。
可爱者甚蕃.()不蔓.不枝()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2.下列“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也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爱3.翻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5.请写出两句有关莲的诗句。
6.“出淤泥而不染”常给人们带来深刻思考,请从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简略说说它带给你的启迪。
句子:启迪:7.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
请你为我市推荐一种市花,并说明理由。
5.三峡(郦道元)【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 ⑤窥谷忘反()⑥猛浪若奔()2.翻译: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3.阅读李白《早发白帝城》,说出它和甲文之间的联系。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甲文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的特点;文章第④段与诗中“”一句相对应。
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5.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写,乙文以“有时见日”来写。
6.甲乙两文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6.记承天寺夜游(苏轼)〖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
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
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1.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月色人户.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时闻.风铎隔簋竹,闻.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道不通,度.已失期2.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4.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5.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
6.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7.杂说四(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於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B.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C.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土地平旷,屋舍俨然D. 策之不以其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2.翻译: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8.送东阳马生序(宋濂)【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作者)授以书而告之曰:“……予幼好书,家贫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