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文言文阅读阅读专题训练

合集下载

2018年 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 专题复习(含答案)

2018年 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 专题复习(含答案)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1.阅读《三人成虎》一文阅,回答后面的问题: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①,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

”庞恭曰:“夫②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③魏也远于市,议臣者④过于三人,愿⑤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⑥先至。

后太子罢质,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⑦。

(《韩非子•内储说上》)【注解】①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魏国大臣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

庞恭:魏国大臣。

质:做人质。

邯郸:赵国国都,在今河北邯郸市。

②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

③去:距离。

④议臣者:议论我的人。

议:议论。

这里是非议,说人坏话。

臣:庞恭自称。

⑤愿:希望。

⑥谗言:坏话。

⑦竟不得见:庞恭再也没有见到魏王。

竟:最终。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王信之乎()②愿王察之()③庞恭从邯郸反()④后太子罢质()⑵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A.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刻舟求剑》)C.观之正浓(《幼时记趣》)D.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三人言市有虎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⑵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幼时记趣》)4.成语“三人成虎”就是来源本篇,请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谈谈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版,含答案)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10.下列与“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一句中“国”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荆州)此用武之国.B.等死,死国.可乎C.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D.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11.根据本文,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庄子的思想,并从正反两面进行分析。

(3分)(三)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

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孝文帝立。

居顷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

”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

平曰:“有主者。

”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孝文帝乃称善。

勃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12.下列句子与例句“居顷之.”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怅恨久之.C.亲戚畔之.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3.下列句子与“善,陈孺子之为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何陋之有?B.甚矣,汝之不惠!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018年全国各省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及答案

2018年全国各省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及答案

2018年全国各省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及答案说明:本试题汇编来源于2018中考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共10套,前九套每套8个文言文阅读,第十套4个文言文阅读,共76篇文言文阅读;为了方便阅读、打印和作为学生训练,每一套都对所选阅读进行重新编写题号,原试卷内容未作改动。

共86页,76800多字,有答案;下载后也可复制其中的一套或几套进行单独打印,不必再为内容的凌乱而担心。

所有内容均有答案,且用不同的颜色以示区别。

第一套【一】(2018中考·安徽卷·15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

”对曰:“是则可矣。

”知夫苟中心图民,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又何间焉间:(2)小惠未徧....徧:(3)必以信信:(4)必以情断之之:(5)智虽弗及及: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是则可矣。

3.【甲】【乙】两段文字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

(2分)4.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

(4分)【二】(2018中考·北京卷·8分)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5-7题。

(共8分)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宮中之事,事无大小。

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2018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文言文阅读》(课内)专题训练

2018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文言文阅读》(课内)专题训练

《文言文阅读》(课内)专题一一、【2018年中考广西桂林卷】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①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④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

①刻露:鲜明地显露。

②本:根据。

③上:皇上。

④刺史:即作者。

1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面山而.居B.吾恂恂而.起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D.而.不知人之乐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树林阴翳(阴影)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C.宣上恩德(宣扬)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1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晦明/变化者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15.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D.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1.(2018•玉林)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口技林嗣环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己。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乙】伯牙善鼓琴《列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宾客大宴会:聚集B.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C.伯牙游于泰山之阴.阴:山的北面D.吾于.何逃声哉于:到(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一一宾客们体会到少有的舒适,慢慢地都正襟危坐了。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杭州姚长子墓志铭[明]张岱姚长子者,山阴王氏印也。

嘉靖间,倭f绍兴,由诸暨掩至鉴湖铺。

长子方踞稻床打稻,见倭至,持稻叉与斗。

被檎,以藤贯其肩,嘱长子曰:“引之舟山放侬”。

长子误以为吴氏之州山也。

道柯山,逾柯岭,至化人坛。

自计曰:“也△■接.货嚴曼水.断.煎庭两.桥.亂疼惠矣羞诱倭入? ”乃私语乡人曰:“吾诱贼入化人坛矣,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檎矣。

”及抵化人坛,前后桥断,倭不得去,乃寸脔@姚长子,筑土城自卫。

困之数日,饥甚。

我兵穴舟窒枷@以诱之。

倭夜窃舟为走计,至中流,掣所窒舟沉,四合蹙@之,百三十人尽歼焉。

乡人f姚长子,裹其所磔肉齑,葬于钟堰之寿家岸。

无主后®者,,为牛羊践踏之墟,邻农且日去一锸®,其不为田塍道路者几希®矣。

余为立石清界,因作铭曰:醢®—人,醢百三十人,功不足以齿。

醢一人,活几千万人,功那得不思。

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旌义®之后,公道大著,乃不欲存盈尺之土。

悲夫!【注】①脔(luan):切割成小块。

②穴舟室铷:在船上凿洞用败絮塞住。

铷:败絮。

⑧蹙(cu):逼近。

④主后:此处指继承人。

⑤去一锸(cha):挖走一锹土。

⑥几希:很少。

⑦醢(Mih将人剁成肉酱的酷刑。

⑧旌义••表彰(姚公的)义举。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山阴王氏也(被雇用的人)B.倭寧绍兴(盗贼)C.乡人冬姚长子(以……为义)D.f为牛羊践踏之墟(听任)【答案】B【解析】“倭寇绍兴” 一句中“寇”为动词,意为“侵犯”。

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3分)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答案】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解析】断句题主要考察两点,一是语感,二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本句主要从理解的角度去翻译。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衡阳阅读《强项令》,完成下列小题。

①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菙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手?臣不须菙,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博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②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遺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敞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康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后特征..为洛阳令(2)大言数.主之失(3)使宣叩头谢.主(4)臧亡匿.死10. 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A. 以刀画地B. 宣悉以班诸吏C. 葬以大夫礼D. 以宣尝为二千石11.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将何以理天下平?(2)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

12. 文章①②两段分别表现了“强项令”怎样的性格品质?这两段在写法上有何不同?【答案】9. (1)特别征召(2)列举(罪状或过去)(3)认错(4)通“藏“,隐藏。

10. D11. (1)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2)只看见布做的被子覆盖着尸体,(董宣)的妻子和儿女相对而哭。

12. 第一段体现了董宣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的性格品质;第二段表现了他的廉洁品质。

第一段是详写,第二段是略写,或者第一段以正面描写为主或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第二段以侧面描写为主。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42页)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42页)

17.(2018·吉林) ( 甲) 阅读下边文章,达成 8-12题。

(10 分)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建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朗,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人之述备矣。

然而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可以,樯倾楫摧,黄昏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涛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居神清气爽,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乐融融者矣。

嗟夫!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而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天生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8.本文作者范仲淹是 _______(朝代 ) 文学家。

(1 分)答案:宋(或北宋)分析:本题考察文学知识知识。

范仲淹生于989 年 8 月 29 日,卒于1052 年 5 月 20 日。

字希文,汉族。

苏州吴县人。

北宋优秀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9. 与“把酒临风”中的“临”意思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

(2 分)执策而临之A..B. 东临碣石.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D. 临溪而渔.答案: A。

分析:本题考察实词释义。

?把酒临风 ?中的 ?临?意思是 ?面对?。

A项中 ?执策而临之 ?中的 ?临?是面对的意思。

整句的意思是 ?拿着马鞭子面对着千里马?。

B 项中 ?东临碣石 ?的?临?是登临的意思。

江苏省十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答案).docx

江苏省十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答案).docx
9.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
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
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贻”“奇”“绵亘”“昼”等字词的翻译。
10.试题分析:文言文要点信息的提取。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首先要理解好划线句的大意,然后从能体现“奇巧”的几个方面作答。如从可开关的小窗、十六字对联、 “雕栏相望”等角度作答。
家。② :被 任 ,即入 翰林院。③癯(qú):瘦。
5.下面哪两句子中加点 的意 或用法相同?
(4分)
..
A
. 卿与 亭 深名

名之者 (《醉翁亭 》)

B
.与里人唐寅善

京中有善 口技者(《口技》)

C
.而 卿以 貌寝不与
以其境 清(《小石潭 》 )


D
.与李梦阳、何景明游

以患无 名人与游
(《送 阳 生序》 )
数数(sù):数,通“速”,快。
8.解 下面加点的 。(4分)
①必入山告 之曰(▲)②会 明亡(▲)
..
③候已竟去.(▲)④守土者异.之(▲)
9.用 代 翻 下面句子。(4分)
夫人未有不 其妻者, 妻并 吾身, 能以其所 ,易其所至 ?
10.文中的象有哪些特点? 加以概括。(4分)
(一)(12分)
8.(4分)①告 ②适逢③离开④ ⋯⋯奇异(每小1分)

行伏炮台下,若待以 炮者。
呼,异矣!夫人未有不 其妻者, 妻并 吾身, 能以其所 ,易其所至 ?而今 之于一象!

江苏省13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江苏省13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常州(一)阅读两个文言选段,完成7-10题。

(共13分)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字皆有数针,生于山中①,处于室堂。

夫始生巨,而成功者小,长其尾②而锐其剽...○3,头铦达④而尾掉缭⑤。

无知无巧,善治衣裳。

不盗不窃,穿洞而行。

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

尾生而事起,尾收而事已⑥。

既以缝表。

又以连里。

既能合纵,又善连横。

无羽无翼,反复甚急。

日夜合离,以成文章..。

下覆百姓,上饰帝王。

功业甚博,不显贤良。

簪以为父⑦,管⑧以为母。

用时则出,不用则藏。

(选自《荀子·赋》,有删改)【注释】①生于山中:缝衣针用金属制成,而矿石在山中,所以说“生于山中”。

②尾:线。

③剽(piao):针尖。

④铦达:锐利挑达,畅通无队。

⑤掉缭:摇曳而缠绕的样子.形容线的长。

⑥尾收而事已:线尾打结就新衣完工。

⑦簪以为父:簪,大针。

一般小针由这种大针磨细而成,所以说“簪以为父”。

⑧管:存放针的圆管状工具。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2)持就火..炀之(3)则第二板已具.(4)长其尾而锐其剽...(5)以成文章..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1)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2)夫始生巨,而成功者小。

9.甲段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请把空缺的三个步骤填在横线上。

(3分)设置铁板→放置铁范→→→按平板面10、对甲、乙两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甲段“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乃密布字印”说明板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

文言文学习:2018年语文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学习:2018年语文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学习:2018年语文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附答案)2018年语文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附答案)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经过历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唐代起文学大家韩愈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回归通俗古文。

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中考和高考中的文言文阅读,多以人物传记、历史典故为主,内容浅显易懂。

只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也能较好地完成。

下面是今年某地中考真题中的文言文阅读,大家一定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甲】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子鱼论战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

宋人既②成列,楚人未既济③。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一、基础小题1.【2018年中考山东泰安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①夸父与日逐走.(跑)。

(《夸父逐日》)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立)。

(《爱莲说》)B.①虽乘奔.(飞奔的马)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②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C.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和)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②余立侍左右,援.(引、提出)疑质理。

(《送东阳马生序》)D.①下车引.(拉)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繁茂)而繁阴。

(《醉翁亭记》)【答案】C2.【2018年中考浙江衢州卷】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1)未复有能与.其寄者(______)(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____)A.yūB.yù【答案】(1)(1)B (2)(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本题注意根据词语在句中的意思选择读音。

“未复有能与其寄者”的“与”意思是:参与,这里指欣赏的意思,因此应读yù。

3.【2018年中考浙江衢州卷】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顾.之B.河曲智臾亡.以应今亡.亦死C.陶后鲜.有闻鲜.妍明媚D.邹忌修.八尺有余讲信修.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A项,意思都是“拜访”。

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B:通“无”/逃跑。

C:很少/有光彩的。

D:长,这里指身高/培养。

4.【2018年中考浙江绍兴卷】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作注释。

(完整版)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专题18课外文言文阅读:62个试题(黄金版)

(完整版)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专题18课外文言文阅读:62个试题(黄金版)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超级大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62个试题1(包头市·2018)<一)宁越,中牟①之鄙人也。

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

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

”宁越曰:“请以十五岁。

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

”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

矢②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③,不止也。

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10分>tEbrZjkxIo(选自《吕氏春秋》>【注释】①中牟:地名。

②矢:射出的箭。

③舍:古代度量单位,三十里为一舍。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1>苦耕稼之劳苦:(2>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达:8.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1>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2>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

9.文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分>10.从选文看,宁越身上有哪些优点?(2分>11.小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发?(2分>答案:二、阅读<49分)(一>(10分>7.<2分)(1>以……为苦 (2>显达8.<2分)<1)怎样做才能够免除这种辛苦呢?<2)学了十五年,周威公拜他做了老师.9.<2分)对比。

通过对比突出坚持不懈的意义。

10.<2分)①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②勤奋刻苦。

<或认准目标,坚持不懈)11.<2分)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我们要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2<长春市·2018)<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分)康照间,曹练亭为江宁织造。

每出,拥八骆。

,必携书一本,观玩不已。

人问:“公何好学?”曰:“非也。

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借此遮目耳。

”素与江宁太守陈鹏年不相中⑧,及陈获罪,乃密疏荐陈。

人以此重之。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一、【2018年中考甘肃武威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晔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

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

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囚涕泣服罪。

(出自冯梦龙《智囊全集·察智部》)20.解释加点词语(1)欧阳晔治.鄂州(_______)(2)狱.久不决(_______)2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独留一人于.庭/负者歌于.途B.出其桎梏而.饮食/出淤泥而.不染C.自临其.狱/其.如土石何D.皆以.右手持匕/不以.物喜2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公曰杀人者汝也!【答案】20.(1)治理,管理(2)案件21.A22.公曰 / 杀人者 / 汝也!【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参考译文:宋朝人欧阳晔(字日华)治理鄂州政事时,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

欧阳晔亲自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大厅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完食物,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大厅上,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

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不承认,欧阳晔说:“我观察饮食的人都使用右手,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胸部,这就是你杀人的明证。

”这个人才哭着认罪。

二、【2018年中考湖北武汉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

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

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从先主就刘表。

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一、基础小题1.【2018年中考山东泰安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①夸父与日逐走.(跑)。

(《夸父逐日》)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立)。

(《爱莲说》)B.①虽乘奔.(飞奔的马)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②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C.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和)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②余立侍左右,援.(引、提出)疑质理。

(《送东阳马生序》)D.①下车引.(拉)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繁茂)而繁阴。

(《醉翁亭记》)【答案】C2.【2018年中考浙江衢州卷】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1)未复有能与.其寄者(______)(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____)A.yūB.yù【答案】(1)(1)B (2)(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本题注意根据词语在句中的意思选择读音。

“未复有能与其寄者”的“与”意思是:参与,这里指欣赏的意思,因此应读yù。

3.【2018年中考浙江衢州卷】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顾.之B.河曲智臾亡.以应今亡.亦死C.陶后鲜.有闻鲜.妍明媚D.邹忌修.八尺有余讲信修.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A项,意思都是“拜访”。

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B:通“无”/逃跑。

C:很少/有光彩的。

D:长,这里指身高/培养。

4.【2018年中考浙江绍兴卷】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作注释。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8年中考广西梧州卷】课外文言文阅读卫南之战泽①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②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③至。

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

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乃暮徙其军,金入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选自《宋史》)【注释】①泽:宗泽,南宋将领。

②云:报告。

③生兵:新兵。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今日进退等.死()(2)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17.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宗泽在卫南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答案】16.(1)同样(2)考虑17.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18.善于鼓舞士气,又能审时度势灵活用兵。

【解析】选自《宋史》作者:脱脱年代:元参考译文:宗泽领兵到达卫南,考虑到自己将孤兵少,不深入敌营不能取得成功。

先锋官回报说前面有敌营,宗泽指挥士兵径直向前与敌人接战,将敌人打败。

他又领兵向东转战,敌人不断派兵增援。

王孝忠战死,前后都是敌人的营垒。

宗泽下令说:“现在进退都是一死,我们不能不死里求生。

”士兵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

金人大败,退却几十里。

宗泽估计敌人比自己兵力强十多倍,今天一战而出其不意,他们势必会再来。

假如金兵全部触动夜袭我军,就危险了。

于是趁黑夜将军队转移。

金人当晚到达,只剩下一座空营,非常惊恐,从此开始害怕宗泽,不敢再出兵了。

16.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

金人大败”来划分即可。

18.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完整版)2018年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版)2018年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推荐文档

2018 年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 100 篇(含答案)第一辑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3 题(14 分)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 布:昭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 分)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觉: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忿:③故欲杀之故:④天下无冤狱狱:2.翻译下列句子。

(6 分)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4 分)参考答案:1.【答案】①觉:(被)发现②忿:愤恨③故:所以④狱:案件【评分】每题 1 分,共 4 分。

2.【答案】①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②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③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评分】每句 2 分,共 6 分。

意思对即可。

3.【答案】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评分】每点 2 分,共 4 分。

意思对即可。

【附译文】皇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大理寺少卿。

(一次)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6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①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②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注:①肱:(gōng)胳膊。

②义:遵守道义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清流见.底见.往事耳B.实是欲界之.仙都每假借于藏书之.家C.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D.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3分)①古来共.谈共:②夕日欲颓.颓:③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⑴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⑵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请说说甲乙两文“乐”的情趣分别是什么?(4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18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乙】昔周人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

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

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王充《仕数不遇》)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标一处)(2分)(1)食之不能尽其材(2)用老主亡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4分)(1)才美不外见.()(2)策.之不以其道()(3)泣涕.于途者()(4)是以未尝.一遇()3.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一食或.尽粟一石人或.问之B.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吾年少之.时学为文C.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武节始就.D. 其.真不知马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分)(2)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3分)5.通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问题。

(5分)(1)甲文中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乙文中“周人仕数不遇”的遭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3分)(三)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1-5题。

(18分)【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节选自周密《观潮》)1.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2分)(1)至于夏水襄陵(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或.王命急宣()(2)虽乘奔.御风()(3)既而.渐近()(4)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3.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沿溯阻绝.往来而不绝.者B.其间.千二百里又何间.焉C.方.其远出海门今齐地方.千里D.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 (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____ 5.填空。

(6分)甲段描写三峡的夏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的特点,描写春冬之水则紧扣其的特点,以“素湍”、“回清”、“”的动态之美映衬“绿潭”的静态之美,动静相映成趣。

乙段从、色、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由远及近地写出了钱塘江潮雄奇壮观的景象。

(四)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4题。

(17分)【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

翼日②,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③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④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

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⑤可深罪。

”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翼日:第二天。

“翼”同“翌”。

③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

④主事:官职名,茹太素是人名。

⑤恶(wū):疑问代词,加强反问语气。

类似于“怎么、哪里”。

1.解释下列举重加点词语。

(4分)(1)走.送之走:(2)俟.其欣悦俟:(3)濂具.以实对具:(4)微.景濂微:2.翻译下面句子。

(4分)(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译文:(2)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译文:3.填空。

(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甲文中,很多人愿意把书借给宋濂的原因是“,,。

”乙文中,宋濂只列举好的大臣的原因是“,;,。

4.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按语意划分一处,2分)门人弟子填其室5.结合甲乙两文,联系生活实际,从读书和做人两个方面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4分)(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18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乙】及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①。

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②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

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③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

”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

郦生因言六国从横④时。

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

夫陈留,天下之冲⑤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

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⑥足下。

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

”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减)[注释]①郦生:郦食(yì)其,本为监门吏,后来成为刘邦的谋士。

沛公:即汉高祖刘邦。

②倨:通“踞”,叉开双腿坐着。

③且:还是。

④从横:从,同“纵”,合纵、连横。

⑤冲:要塞。

⑥下:投降、归降的意思。

1.下面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臣之妾∕畏臣B.今齐地方∕千里C.使人∕召郦生D.何谓∕助秦攻诸侯乎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4分)(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2)时时而间.进()(3)于是沛公辍.洗()(4)延.郦生上坐()3.把甲文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下面对乙文画线句子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如果您一定要聚合民众,召集义兵来诛杀暴虐无道的秦王,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来拜见长者。

B.如果您一定要带领徒弟们,召集义兵来诛杀暴虐无道的秦王,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来接见长者。

C.如果您一定要聚合民众,召集义兵来推翻暴虐无道的秦王朝,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来接见长者。

5.通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问题。

(6分)(1)齐威王发布的命令中“三赏评选标准”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2)在攻打陈留一役中,郦生给刘邦出了怎样的计策?(3分)(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题(15分)【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乙】孔子谓颜回①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②乎?”颜回对曰:“不愿仕。

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

回不愿仕。

”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选自《庄子》)注释:①颜回:孔子的学生。

②仕:做官。

1.解释下列加点字。

(4分)(1)乡.为身死而不受()(2)是亦不可以已.乎()(3)胡.不仕乎()(4)孔子愀然.变容()2.找出与乙文“失之.而不惧”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行道之人弗受 B.辍耕之垄上C.学而时习之 D.宋何罪之有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回答下列问题。

(5分)(1)甲文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请举出其中一例。

(2分)(八)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4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