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散文类阅读10篇(含答案)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42页)
17.(2018·吉林)(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2题。
(10分)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朗,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8.本文作者范仲淹是_______(朝代)文学家。
(1分)答案:宋(或北宋)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知识。
范仲淹生于989年8月29日,卒于1052年5月20日。
字希文,汉族。
苏州吴县人。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9.与“把酒临风”中的“临”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执策而临.之B.东临.碣石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D.临.溪而渔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实词释义。
‚把酒临风‛中的‚临‛意思是‚面对‛。
A项中‚执策而临之‛中的‚临‛是面对的意思。
整句的意思是‚拿着马鞭子面对着千里马‛。
B项中‚东临碣石‛的‚临‛是登临的意思。
C项中‚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的‚临‛是‚将要‛的意思。
D 项中的‚临溪而渔‛中的‚临‛是‚靠近‛的意思。
(最新整理)2018年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
2018 年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 100 篇(含答案)
2018 年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 100 篇(含答案)
第一辑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3 题(14 分)
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
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
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
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
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③;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_
⑵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2018 年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 100 篇(含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⑶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 分别用四个词概括文中写到的两件事,并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何岳第二次的行为比第一次
2。 (6 分)⑴不敢和家里人说这件事,担心家人会劝告他把银子留下。(2 分,错一处
词语解释扣一分,扣完 2 分为止)
⑵何岳问那人银子的数目和封存标识,回答全都符合,于是就把银子还给了他。(2 分,错
一处词语解释扣一分,省略成分的少补一处扣 1 分,扣完 2 分为止)
⑶(何岳)听说那官员的侄子,因为别的事来到南方,并不是来取箱子.(2 分,错一处词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课外)(含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汇编(课外)一、【2018年中考甘肃武威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晔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
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
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囚涕泣服罪。
(出自冯梦龙《智囊全集·察智部》)20.解释加点词语(1)欧阳晔治.鄂州(_______)(2)狱.久不决(_______)2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独留一人于.庭/负者歌于.途B.出其桎梏而.饮食/出淤泥而.不染C.自临其.狱/其.如土石何D.皆以.右手持匕/不以.物喜2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公曰杀人者汝也!【答案】20.(1)治理,管理(2)案件21.A22.公曰 / 杀人者 / 汝也!【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参考译文:宋朝人欧阳晔(字日华)治理鄂州政事时,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
欧阳晔亲自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大厅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完食物,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大厅上,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
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不承认,欧阳晔说:“我观察饮食的人都使用右手,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胸部,这就是你杀人的明证。
”这个人才哭着认罪。
二、【2018年中考湖北武汉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
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
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从先主就刘表。
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中考复习】2018年 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散文类阅读10篇 一(含答案)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散文类阅读10篇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③,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④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⑤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解:① [资]盘缠。
\② [审]详细。
\ ③ [稽]探究、考察。
\ ④ [庶几]差不多。
⑤ [子羔、原宪] 二人都是孔子的弟子。
⑥ [勉]勤勉,努力。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或遇其叱咄()(2)人之为学()(3)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4)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2.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既加冠若既不出户B.益慕圣贤之道虽有子羔、原宪之贤C.俯身倾耳以请夫以孔子之圣,D.益慕圣贤之道曾益其所不能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共同之处:不同之处:5.阅读甲乙两文,请联系自身谈谈你对学习态度的认识。
初三语文课外文言文十篇(含答案)
一程氏爱鸟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武阳君1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
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2可俯而窥也。
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
此无他,不忮3之诚,信于异类也。
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
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
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选自苏轼《东坡杂记》)【注释】 1 .武阳君:苏轼的母亲。
2. 鷇:初生的小鸟。
3. 忮:凶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1)信.于异类也()(2)去.人太远()2、用“/”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4、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2分)5.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2分)二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
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
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
”大祖喜曰:“此言甚善。
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
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
”乃赐之币。
【注】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
浣濯:洗涤。
参军:官名。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1)此言甚善.()(2)信.能尽忠于我也()2、用“/”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4.太祖“”的神情和“”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
(用原文词语回答)5、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是怎样的?三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10.下列与“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一句中“国”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荆州)此用武之国.B.等死,死国.可乎C.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D.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11.根据本文,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庄子的思想,并从正反两面进行分析。
(3分)(三)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
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孝文帝立。
居顷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
”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
平曰:“有主者。
”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孝文帝乃称善。
勃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12.下列句子与例句“居顷之.”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怅恨久之.C.亲戚畔之.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3.下列句子与“善,陈孺子之为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何陋之有?B.甚矣,汝之不惠!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十年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2018年)
十年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2018年)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重到沭阳图记袁枚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
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
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
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
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
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
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
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
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
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
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
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
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
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
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
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
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
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
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
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
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①,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①风世:劝勉世人。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1)对下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宰沭阳二年宰:治理B.说当时决某狱决:打开C.代为治筐治:备办D.奉母闲居奉:侍奉(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品官员吕峄亭在家闲居期间,连续写信邀请老县令旧地重游,袁枚因此再到沭阳。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2_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8年中考广西梧州卷】课外文言文阅读卫南之战泽①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②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③至。
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
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乃暮徙其军,金入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选自《宋史》)【注释】①泽:宗泽,南宋将领。
②云:报告。
③生兵:新兵。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今日进退等.死()(2)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17.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宗泽在卫南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答案】16.(1)同样(2)考虑17.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18.善于鼓舞士气,又能审时度势灵活用兵。
【解析】选自《宋史》作者:脱脱年代:元参考译文:宗泽领兵到达卫南,考虑到自己将孤兵少,不深入敌营不能取得成功。
先锋官回报说前面有敌营,宗泽指挥士兵径直向前与敌人接战,将敌人打败。
他又领兵向东转战,敌人不断派兵增援。
王孝忠战死,前后都是敌人的营垒。
宗泽下令说:“现在进退都是一死,我们不能不死里求生。
”士兵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
金人大败,退却几十里。
宗泽估计敌人比自己兵力强十多倍,今天一战而出其不意,他们势必会再来。
假如金兵全部触动夜袭我军,就危险了。
于是趁黑夜将军队转移。
金人当晚到达,只剩下一座空营,非常惊恐,从此开始害怕宗泽,不敢再出兵了。
16.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
金人大败”来划分即可。
18.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2018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文言文阅读》(课内)专题训练
《文言文阅读》(课内)专题一一、【2018年中考广西桂林卷】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①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④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
①刻露:鲜明地显露。
②本:根据。
③上:皇上。
④刺史:即作者。
1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面山而.居B.吾恂恂而.起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D.而.不知人之乐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树林阴翳(阴影)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C.宣上恩德(宣扬)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1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晦明/变化者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15.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D.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广西(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
(12分)【甲】《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①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④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
①刻露:鲜明地显露。
②本:根据。
③上:皇上。
④刺史:即作者。
1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A.面山而居B.吾恂恂而起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D.而不知人之乐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树林阴翳(阴影)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C.宣上恩德(宣扬)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1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晦明/变化者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15.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1.(2018•玉林)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口技林嗣环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己。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乙】伯牙善鼓琴《列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宾客大宴会:聚集B.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C.伯牙游于泰山之阴.阴:山的北面D.吾于.何逃声哉于:到(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一一宾客们体会到少有的舒适,慢慢地都正襟危坐了。
(完整版)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8:课外文言文阅读,推荐文档
2018 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8:课外文言文阅读(二)(2018·镇江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 9-12 题。
(共13 分)太祖微行至田舍,见一村翁,问其生庚。
翁告之某年月日时,皆同上。
太祖曰:“尔有子乎?”答曰:“否。
”“有田产乎?”曰:“否。
”“然则何以自给?”日:“吾恃养蜂耳。
”曰:“尔蜂几何?”曰:“十五桶。
”太祖默念曰:“我有两京十三省,渠有蜂十五桶。
此年月日相合之符。
”太祖又问曰:“尔于蜂,岁割蜜,凡几次?”翁曰:“春夏花多,蜂易采,蜜不难结,我逐月割之。
秋以后花渐少,故菊花蜜不尽割,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
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量人为出,以糊其口;而蜂亦有馀蜜,得不馁。
明岁,又复酿蜜。
我行年五十,而恃蜂以饱,盖若此。
他养蜂者不然,春夏割之,即秋亦尽割之,无馀蜜,故蜂多死。
今年有蜜,明年无蜜,皆莫我若也。
”太祖叹曰:“民犹蜂也,君人者不务休养,竭泽取之,民安得不贫以死?民死,而国无其民,税安从出?是亦不留馀蜜之类也。
蜂丈人之言,可以传矣,可为养民者法矣。
”(选自明江盈科《雪涛小说》,有删改)【注释】①太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②微行:帝王或高官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
③ 两京十三省:两京指南京、北京;十三省指ft东、ft西、河北、河南等十三省。
④渠:他。
⑤听:听作则,任凭。
⑥啖(dàn):吃。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 分)⑴尔蜂几何:多少⑵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交换⑶得不馁:气馁(停止)⑷竭泽取之:舀干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5 分)⑴然则何以自给?既然这样,你是靠什么生活的呢?⑵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
我割三成的蜜,留下七成的,让蜜蜂自己吃,以保证它们一年都有吃的。
11.太祖得知自己与蜂丈人生庚相同,发现民与蜂相当,最后联想到取蜜与税收相似。
12.文中的太祖具有哪些特点?答:太祖亲民,体恤民情;太祖善于学习,接地气。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课内)(含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课内)一、【2018年中考广西桂林卷】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①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④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
①刻露:鲜明地显露。
②本:根据。
③上:皇上。
④刺史:即作者。
1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面山而.居B.吾恂恂而.起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D.而.不知人之乐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树林阴翳(阴影)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C.宣上恩德(宣扬)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1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晦明/变化者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15.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四川省绵阳市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
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人物传记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赵琰,字叔起,天水人。
初,苻①氏乱,琰为乳母携奔寿春,年十四乃归。
孝心色养,饪熟②之节,必亲调之。
皇兴中,京师俭③,婢简粟粜之④,琰遇见切责,敕留轻粃⑤。
尝送子应冀州娉室⑥,从者于路偶得一羊,行三十里而琰知之,令送于本处。
又过路傍,主人设羊羹,琰访知盗杀,卒辞不食。
遣人买耜⑦刃,得剩六耜⑧,即令送还刃主。
刃主高之,义而不受,琰命委之而去。
初为兖州司马,转团城镇副将。
还京,为淮南王他⑨府长史。
时禁制甚严,不听越关葬于旧兆⑩。
琰积三十余年,不得葬二亲。
及蒸尝⑪拜献,未曾不婴慕卒事⑫。
每于时节,不受子孙庆贺。
年余耳顺,而孝思弥笃。
慨岁月推移迁窆⑬无期乃绝盐粟断诸滋味食麦而已。
年八十卒。
(有删改)【注释】①苻(fú):姓。
②饪(rèn)熟:指烹调。
③俭:贫乏,歉收。
④简粟粜(tiào)之:碾粟筛出瘪谷。
⑤粃(bǐ):通“秕”,秕谷。
⑥娉室:定亲。
“娉”通“聘”,订婚。
⑦耜(sì):古代汉族民间耕地翻土的一种工具,类似于犁。
⑧得剩六耜:发现多了六把。
⑨他:指拓跋他。
⑩不听越关葬于旧兆:不让大臣越关葬在祖坟。
⑪蒸尝:指祭祀。
⑫婴慕卒事:想回乡归葬双亲的事。
⑬迁窆(biǎn):犹迁葬。
窆,墓穴,坟茔。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十四乃归.归:返回,回去B.孝心色养.养: 赡养;供养C.从.者于路偶得一羊从:从前D.初.为兖州司马初:起初;开始2.下列句子中的虚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从者于.路偶得一羊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剑》)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琰访知盗杀,卒辞不食。
(2)年余耳顺,而孝思弥笃。
4.选文主要写了赵琰的哪些事迹?分别体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1.C2.A3.(1)赵琰查访(后)知道这是偷杀的羊,最终推辞不愿吃。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8年中考广西梧州卷】课外文言文阅读卫南之战泽①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②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③至。
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
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乃暮徙其军,金入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选自《宋史》)【注释】①泽:宗泽,南宋将领。
②云:报告。
③生兵:新兵。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今日进退等.死()(2)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17.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宗泽在卫南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答案】16.(1)同样(2)考虑17.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18.善于鼓舞士气,又能审时度势灵活用兵。
【解析】选自《宋史》作者:脱脱年代:元参考译文:宗泽领兵到达卫南,考虑到自己将孤兵少,不深入敌营不能取得成功。
先锋官回报说前面有敌营,宗泽指挥士兵径直向前与敌人接战,将敌人打败。
他又领兵向东转战,敌人不断派兵增援。
王孝忠战死,前后都是敌人的营垒。
宗泽下令说:“现在进退都是一死,我们不能不死里求生。
”士兵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
金人大败,退却几十里。
宗泽估计敌人比自己兵力强十多倍,今天一战而出其不意,他们势必会再来。
假如金兵全部触动夜袭我军,就危险了。
于是趁黑夜将军队转移。
金人当晚到达,只剩下一座空营,非常惊恐,从此开始害怕宗泽,不敢再出兵了。
16.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
金人大败”来划分即可。
18.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文档资料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文言文阅读练习一、许允妇临事不惊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①收之。
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
”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②,臣之乡人,臣所知也。
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
”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
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
初,允被收,举家号哭。
其妇自若,云:“勿忧,寻还。
”作粟粥待。
顷之,允至。
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
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早知尔耳!”门人欲藏其儿,妇:“无预诸儿事。
”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③及父,当收。
儿以咨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④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⑤;不可少问朝事。
”儿从之。
会反,以状对,卒免。
(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注释】①虎贲(bēn):官名,负责侍卫君主和保卫王宫。
②举尔所知:语出《论语?子路》,意思是“提拔你所了解的人”。
③才流:指才能品级。
④才具:才能,才干。
⑤会止便止:古人按礼节慰问死者家属时当哭泣。
【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1)为称职与不 ( )(2)皆官得其人 ( )(3)举家号哭 ( )(4)寻还 ( )(5)早知尔耳 ( )(6)无预诸儿事。
( )2.选出“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 )( )A.魏明帝遣虎贲收之(本文)B.句读之不知(《师说》)C.臣之乡人(本文)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E.帝核问之(本文)F.顷之 (本文)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4.第一段中许允最终获释的原因是什么?二、李夫人不欲见帝初,李夫人病笃,上自临候之,夫人蒙被谢曰:“妾久寝病,形貌毁坏,不可以见帝。
愿以王及兄弟为托。
”上曰:“夫人病甚,殆将不起,一见我属托王及兄弟,岂不快哉?”夫人曰:“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
妾不敢以燕媠①见帝。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含解析)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课内)一、【2018年中考广西桂林卷】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①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④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
①刻露:鲜明地显露。
②本:根据。
③上:皇上。
④刺史:即作者。
1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面山而.居B.吾恂恂而.起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D.而.不知人之乐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树林阴翳(阴影)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C.宣上恩德(宣扬)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1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晦明/变化者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15.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D.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类阅读题】精选汇集
【文言文类阅读题】精选汇集上海市㈢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小石潭记(节选)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如鸣佩环”表现出流水声音的悦耳动听。
B.“伐竹取道”意为砍到竹子并做成了竹筏。
C.“坻”“屿”“嵁”“岩”写出石头形状各异。
D.“青树翠蔓”写出潭边树木藤蔓青翠茂盛。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似与游者相乐。
10.小石潭潭水的特点是,潭中游鱼的特点是。
(4分)8.(2分)B9.(3分)评分量表:10.(4分)清澈(2分)灵动(活泼)(2分)㈣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傅)文忠不谈诗文,而极爱才。
余在直①时最贫,一貂帽已三载,毛皆拳缩如蝟②。
一日黎明,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
时已残腊卒岁,资正缺,五十金遂以应用。
明日入直,依然旧帽也。
公一笑不复言。
呜呼!此意尤可感已③。
【注释】①直:同“值”,当值,值勤。
②蝟:今作“猬”,刺猬。
③已:语气词。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⑴而极爱才()⑵嘱易新帽过年()12.下列对画线部分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正缺钱B.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正缺钱C.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资历不够D.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精力不济13.对我“依然旧帽”,公的表现是“”;文末作者说“此意尤可感”,这里的“此意”是指。
(4分)11.(4分)⑴很(非常)(2分)⑵换(更换)(2分)12.(4分)A(4分) B(1分) C(1分)13.(4分)一笑不复言(1分)傅文忠对我的尊重和体恤(3分)成都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散文类阅读专项练习10篇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王著教帝学书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
帝听政⑤之余,留心笔札,数⑥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⑦称善,恐帝不复用意。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注释】①太宗:宋太宗赵匡义。
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⑤听政:指帝王听取臣子奏议,处理朝政。
⑥数:shuò,多次。
⑦遽:匆忙。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著每以为未善: (2)恐帝不复用意: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数遣内侍持书示著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又以问著,对如初。
4.王著为什么对太宗的书法总是“以为未善”?你认为王著是个怎样的人?5、太宗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示?2.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夫水,智者乐也。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
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
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
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心乐之() ⑵凄神寒骨() ⑶而适类于余() ⑷乐而不能去也() 2.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为师矣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临水而居C.于是作《八愚诗》属予作文以记之D.寂寥而莫我知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⑵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
4.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因小石潭“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作者“乃记之而去”。
“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作者在空寂中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侧面衬托潭水清澈。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则从正面直接写愚溪的清澈减低,光洁如玉。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小潭源流的蜿蜒曲折。
“不可以溉灌”“大舟不可入也”“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连用五个否定词,交代了作者以“愚溪”命名的原因。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作者怀才不遇的忧伤与凄凉。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则表现了作者对愚溪的厌恶之情。
5.仿照示例,赏析甲文中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
句中没有写“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蔬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乙】骥①不称②其力,称其德也。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③,然非精洁宁则饿死不受,介胄④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⑤,犹可二百里;褫⑥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⑦而不苟取,力裕⑧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岳飞《论马》)【注释】①骥(jì):良马。
②称:衡量。
③斛(hú):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
④介胄:披上战甲。
⑤酉:酉时,指傍晚。
⑥褫(chǐ):解除,解下。
⑦受大:指饮食量大。
⑧力裕:力量充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故常奇之( )⑵比行百余里( ) ⑶安求其能千里也( )⑷一食或尽粟一石( )2.下面各组中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不以千里称也。
②骥不称其力B.①其真无马邪? ②称其德也。
C.①执策而临之。
②介胄而驰D.①虽有千里之能。
②故常奇之。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⑵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4.甲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
它们都阐述了一个怎样的共同道理?4.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以貌取人罗隐,余杭人。
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然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大为唐宰相郑畋①、李蔚所知。
隐虽负文称,然貌古而陋。
畋女幼有文性,尝览隐诗卷,讽诵②不已,畋疑其女有慕才之意。
一日,隐至第,郑女垂帘而窥之,自是绝不咏其诗。
:耕种,打猎。
这里作人名。
②讽诵:背诵,朗诵。
①tián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一处)。
然貌古而陋2.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雨()智()负()性()3.翻译下面的句子。
隐至第,郑女垂怜而窥之,自是绝不咏其诗。
4.郑畋女“尝览隐诗卷,讽诵不已”,后来为什么“绝不咏其诗”?由此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两篇文章中的人物对待他人的方式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课文进行简要分析。
5.阅读《三人成虎》一文阅,回答后面的问题: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①,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
”庞恭曰:“夫②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③魏也远于市,议臣者④过于三人,愿⑤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⑥先至。
后太子罢质,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⑦。
(《韩非子?内储说上》)【注解】①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魏国大臣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
庞恭:魏国大臣。
质:做人质。
邯郸:赵国国都,在今河北邯郸市。
②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
③去:距离。
④议臣者:议论我的人。
议:议论。
这里是非议,说人坏话。
臣:庞恭自称。
⑤愿:希望。
⑥谗言:坏话。
⑦竟不得见:庞恭再也没有见到魏王。
竟:最终。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王信之乎()②愿王察之()③庞恭从邯郸反()④后太子罢质()⑵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A.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刻舟求剑》)C.观之正浓(《幼时记趣》)D.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三人言市有虎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⑵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幼时记趣》)4.成语“三人成虎”就是来源本篇,请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谈谈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6.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小石潭记》柳宗元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恬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词的用法、意义相近的一组是( )A.之:如镜之新开 乃记之而去B.其:不可知其源 其岸势犬牙差互C.许:潭中鱼可百许头曳屋许许声D.为:山峦为睛雪所洗为坻,为屿,为堪,为岩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水尤清冽冽: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凄神寒骨凄:以其境过清以: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理解填空。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
如写石:“”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
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⑧动静结合。
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是动。
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实为写,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5、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答:7.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平。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下列句中加框词的含义。
(1)去国怀乡(2)至若春和景明(3)而或长烟一空(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文:(2)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3.文中表现古仁人胸襟宽广的句子是:。
4.作者不惜笔墨地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因己而悲的心情,其目的是什么?答:5.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
请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答:8.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可楼记[明]高攀龙水居一室耳,高其左偏为楼。
楼可方丈,窗疏四辟①。
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西则九龙峙焉。
楼成,高子②登而望之曰:“可③矣!吾于山有穆④然之思焉,于水有悠然之旨焉,可以被风之爽,可以负日之暄,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优哉游哉,可以卒岁矣!”于是名之曰“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