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标准版)第03章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版移动通信技术基础教程ppt课件
移动通信技术基础 教程ppt课件
目录
• 移动通信概述 • 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与协议 • 移动通信终端设备 • 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与系统 • 移动通信业务与应用
01
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的定义与发展
移动通信定义
利用无线电波在移动体之间或移动 体与固定体之间传递信息的通信方 式。
移动增值业务及应用
手机支付
通过手机完成支付操作,包括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方 式。
位置服务
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和GPS等技术,提供位置定位、导航和 位置相关信息服务。
移动社交
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社交应用,如微信、微博、QQ等。
行业应用案例
智慧城市
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实现城市信息化,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 能安防等应用。
卫星传输
网络接口设备
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进行数据传输,适用于 跨地区、跨国界的通信需求。
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等,负责将传输系统与 其他网络进行连接和互通。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组成及功能
动力监控
对基站内的电源设备、空调设备等动力设施进行 实时监控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视频监控
通过摄像头对基站内外进行实时监控和录像,确 保基站安全。
工业物联网
将移动通信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实现设备远程监控、数据采 集和分析等应用。
医疗健康
通过移动通信技术提供远程医疗、移动医疗和健康管理等应用服务。
THANKS
感谢观看
采用WCDMA、CDMA2000和TDSCDMA等技术,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和多媒体业务支持。
4G/5G网络架构与协议
4G/5G网络架构
包括用户设备(UE)、演进型无线接入网(E-UTRAN)和核心网(EPC/5GC)等部分。
目录
• 移动通信概述 • 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与协议 • 移动通信终端设备 • 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与系统 • 移动通信业务与应用
01
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的定义与发展
移动通信定义
利用无线电波在移动体之间或移动 体与固定体之间传递信息的通信方 式。
移动增值业务及应用
手机支付
通过手机完成支付操作,包括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方 式。
位置服务
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和GPS等技术,提供位置定位、导航和 位置相关信息服务。
移动社交
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社交应用,如微信、微博、QQ等。
行业应用案例
智慧城市
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实现城市信息化,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 能安防等应用。
卫星传输
网络接口设备
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进行数据传输,适用于 跨地区、跨国界的通信需求。
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等,负责将传输系统与 其他网络进行连接和互通。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组成及功能
动力监控
对基站内的电源设备、空调设备等动力设施进行 实时监控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视频监控
通过摄像头对基站内外进行实时监控和录像,确 保基站安全。
工业物联网
将移动通信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实现设备远程监控、数据采 集和分析等应用。
医疗健康
通过移动通信技术提供远程医疗、移动医疗和健康管理等应用服务。
THANKS
感谢观看
采用WCDMA、CDMA2000和TDSCDMA等技术,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和多媒体业务支持。
4G/5G网络架构与协议
4G/5G网络架构
包括用户设备(UE)、演进型无线接入网(E-UTRAN)和核心网(EPC/5GC)等部分。
移动通信原理 PPT课件
1) 移动交换中心MSC MSC是计算机控制的全自动交换系统。 MSC与基 站以光缆相连进行通信, 一个MSC可以管理数十个基 站, 并组成局域网。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MSC支持的呼叫业务是: (1) 本地呼叫、 长途呼叫和国际呼叫。 (2) 通过MSC进行移动用户与市话、 长话之间的 联系, 控制不同蜂窝小区的运营。 (3) 支持移动电话机的越区切换、 漫游、 入网登 录和计费。
息所用的信号不是靠频率不同或时隙不同来区分的, 而是用不同的编码序列来区分的, 或者说, 靠信号的 不同波形来区分。 如果从频率域或时间域来观察, 多 个CDMA信号是互相重叠的。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在FDMA和TDMA系统中, 为了扩大通信用户容 量, 都尽力压缩信道带宽, 但这种压缩是有限度的, 因为信道带宽的变窄将导致通话质量的下降。 而 CDMA却相反, 可大幅度地增加信道宽度, 这是因为 它采用了扩频通信技术。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2.2.2 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各种CDMA系统的主要技术、 具体构成不完全相
同, 我国主要是联通的800 MHz CDMA数字系统。 一 种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如图1-2所示。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图1-2 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基本组成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CDMA的基本组成与GSM的大同小异, 交换网络 子系统NSS、 基站子系统BSS、 操作维护子系统OMS 和手机MS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图1-2中, PCF部分主要实现对分组数据业务的处 理功能。 它能够提供强大的分组数据处理能力, 满足 用户对高速分组数据的传输要求, 能适应目前和将来 不断增长的业务需要。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MSC支持的呼叫业务是: (1) 本地呼叫、 长途呼叫和国际呼叫。 (2) 通过MSC进行移动用户与市话、 长话之间的 联系, 控制不同蜂窝小区的运营。 (3) 支持移动电话机的越区切换、 漫游、 入网登 录和计费。
息所用的信号不是靠频率不同或时隙不同来区分的, 而是用不同的编码序列来区分的, 或者说, 靠信号的 不同波形来区分。 如果从频率域或时间域来观察, 多 个CDMA信号是互相重叠的。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在FDMA和TDMA系统中, 为了扩大通信用户容 量, 都尽力压缩信道带宽, 但这种压缩是有限度的, 因为信道带宽的变窄将导致通话质量的下降。 而 CDMA却相反, 可大幅度地增加信道宽度, 这是因为 它采用了扩频通信技术。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2.2.2 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各种CDMA系统的主要技术、 具体构成不完全相
同, 我国主要是联通的800 MHz CDMA数字系统。 一 种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如图1-2所示。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图1-2 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基本组成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CDMA的基本组成与GSM的大同小异, 交换网络 子系统NSS、 基站子系统BSS、 操作维护子系统OMS 和手机MS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图1-2中, PCF部分主要实现对分组数据业务的处 理功能。 它能够提供强大的分组数据处理能力, 满足 用户对高速分组数据的传输要求, 能适应目前和将来 不断增长的业务需要。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完整版)移动通信原理
第 1 章 移动通信概述 .................................................................................................1 1.1 移动通信系统的构成.......................................................................................1 1.2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1 1.3 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3 1.4 移动通信系统的运行状态..............................................................................3 1.5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1.6 移动通信中采用的技术...................................................................................4 1.7 我国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7 1.8 移动通信的标准化........................................................................................7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ppt课件
6
通信系统基础
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1)信源: ❖ 含义——信息的来源 ❖ 产生——人或机器 ❖ 媒体——语音数据图像 ❖ 信号——模拟或数字
由此可推论: ❖ 信源是人:电话通信固定或移动 ❖ 信源是机器:数据通信计算机或传真
7
❖ 信号形式的不同演译出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通信系统基础
(2)变换器: ❖ 功能:※非电信号/电信号、电信号/光信号变换;
25
移动通信概述
26
移动通信概述
27
移动通信概述
28
移动通信概述
29
移动通信概述
30
移动通信概述
31
移动通信概述
32
移动通信概述
33
移动通信概述
34
移动通信概述
35
G网基本原理
36
G网基本原理
37
G网基本原理
38
G网基本原理
39
G网基本原理
40
G网基本原理
41
G网基本原理
扰
9
通信系统基础
Chapter 2 通信网
通信网是有一定数量的结点(包括终端设备和
交换设备)和连接点的传输链路相互有机地组合在 一起,以实现两个或多个规定点间信息传输的通信 体系。
1 构成要素:终端设备、传输链路和交换设备
10
通信系统基础
(1)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是用户与通信网之间的接口设备。
包括信源、信宿与变换器、反变换器的一 部分。 (2)传输链路
(2)反射波
23
移动通信概述
(3)快衰落
由于多径传播,所接收的信号要产生快衰落,即瑞利衰落, 也称为多径衰落,衰落深度严重时达到20——30dB。
通信系统基础
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1)信源: ❖ 含义——信息的来源 ❖ 产生——人或机器 ❖ 媒体——语音数据图像 ❖ 信号——模拟或数字
由此可推论: ❖ 信源是人:电话通信固定或移动 ❖ 信源是机器:数据通信计算机或传真
7
❖ 信号形式的不同演译出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通信系统基础
(2)变换器: ❖ 功能:※非电信号/电信号、电信号/光信号变换;
25
移动通信概述
26
移动通信概述
27
移动通信概述
28
移动通信概述
29
移动通信概述
30
移动通信概述
31
移动通信概述
32
移动通信概述
33
移动通信概述
34
移动通信概述
35
G网基本原理
36
G网基本原理
37
G网基本原理
38
G网基本原理
39
G网基本原理
40
G网基本原理
41
G网基本原理
扰
9
通信系统基础
Chapter 2 通信网
通信网是有一定数量的结点(包括终端设备和
交换设备)和连接点的传输链路相互有机地组合在 一起,以实现两个或多个规定点间信息传输的通信 体系。
1 构成要素:终端设备、传输链路和交换设备
10
通信系统基础
(1)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是用户与通信网之间的接口设备。
包括信源、信宿与变换器、反变换器的一 部分。 (2)传输链路
(2)反射波
23
移动通信概述
(3)快衰落
由于多径传播,所接收的信号要产生快衰落,即瑞利衰落, 也称为多径衰落,衰落深度严重时达到20——30dB。
移动通信原理
挑战
移动通信面临着频谱资源紧张、多径效应和阴影效应导致的信号衰落、高速移动带来的多普勒频移、用户数量巨 大且分布不均匀等挑战。为了克服这些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如频率复用、分集接收、信道编码、功 率控制等。
02
移动通信的传输技术
模拟传输技术
模拟信号调制
缺点
通过改变载波的振幅、频率或相位来 传输模拟信号。
发展
移动通信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从语音到数据、从低速到高速、 从窄带到宽带的技术演进过程,目前正处于第五代移动通信 (5G)的发展阶段。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组成
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移动台(MS)、基台(BS)、移动交换局(MSC)组成。其 中,移动台和基台之间通过无线信道进行通信,基台和移动交换局之间通过有线信 道连接。
CDMA网络由移动台(MS)、基 站(BS)、基站控制器(BSC) 和移动交换中心(MSC)组成。
协议栈
CDMA协议栈包括物理层、数据 链路层和网络层三层协议。与 GSM类似,物理层负责无线信号 的传输,数据链路层负责链路的 建立和维护,网络层负责移动性 管理和呼叫控制。
信道类型
CDMA网络定义了前向信道和反 向信道,分别用于承载基站到移 动台和移动台到基站的通信。
分类
根据服务对象和业务性质的不同,移动通信系统可分为公用移动通信系统和专用移 动通信系统两大类。公用移动通信系统面向广大公众提供移动通信服务,而专用移 动通信系统则主要为某个行业或部门提供特定的移动通信服务。
移动通信的特点与挑战
特点
移动通信具有移动性、电波传播条件复杂、噪声和干扰严重、系统和网络结构复杂等特点。
移动通信原理
目 录
• 移动通信概述 • 移动通信的传输技术 • 移动通信的多址技术 • 移动通信的调制与解调技术 • 移动通信的信道编码与交织技术 • 移动通信的网络结构与协议 • 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移动通信面临着频谱资源紧张、多径效应和阴影效应导致的信号衰落、高速移动带来的多普勒频移、用户数量巨 大且分布不均匀等挑战。为了克服这些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如频率复用、分集接收、信道编码、功 率控制等。
02
移动通信的传输技术
模拟传输技术
模拟信号调制
缺点
通过改变载波的振幅、频率或相位来 传输模拟信号。
发展
移动通信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从语音到数据、从低速到高速、 从窄带到宽带的技术演进过程,目前正处于第五代移动通信 (5G)的发展阶段。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组成
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移动台(MS)、基台(BS)、移动交换局(MSC)组成。其 中,移动台和基台之间通过无线信道进行通信,基台和移动交换局之间通过有线信 道连接。
CDMA网络由移动台(MS)、基 站(BS)、基站控制器(BSC) 和移动交换中心(MSC)组成。
协议栈
CDMA协议栈包括物理层、数据 链路层和网络层三层协议。与 GSM类似,物理层负责无线信号 的传输,数据链路层负责链路的 建立和维护,网络层负责移动性 管理和呼叫控制。
信道类型
CDMA网络定义了前向信道和反 向信道,分别用于承载基站到移 动台和移动台到基站的通信。
分类
根据服务对象和业务性质的不同,移动通信系统可分为公用移动通信系统和专用移 动通信系统两大类。公用移动通信系统面向广大公众提供移动通信服务,而专用移 动通信系统则主要为某个行业或部门提供特定的移动通信服务。
移动通信的特点与挑战
特点
移动通信具有移动性、电波传播条件复杂、噪声和干扰严重、系统和网络结构复杂等特点。
移动通信原理
目 录
• 移动通信概述 • 移动通信的传输技术 • 移动通信的多址技术 • 移动通信的调制与解调技术 • 移动通信的信道编码与交织技术 • 移动通信的网络结构与协议 • 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移动通信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课件(标准版)第06章
采用120°的定向天线后,对来自120°主瓣之 外的同频干扰信号,天线的方向性能提供一定的 隔离度,所接收的同频干扰功率仅为采用全向天 线系统的1/3,因而可以减少系统的同道干扰。另 外,在不同地点采用多副定向天线可消除小区内 障碍物的阴影区。 图6-18所示为N = 7的无线区群采用顶点激励方 式的无线小区模型,每个基站分配3个信道组,共 分配7 × 3 = 21个信道组,分别用A1A2A3、B1B2B3、 C1C2C3、D1D2D3、E1E2E3、F1F2F3、G1G2G3表示。
n频制
r (2n 1)r na
40lg 1 2n 1
I S
a0
19dB 0dB
28dB 12dB
ar
40lg
1 n 1
(3)面状网
图6-13 小区的形状
表6-2
3种形状小区的比较
小区形状
邻区距离
正三角形
r
正方形
正六边形
小区面积
交叠区宽度 交叠区面积
1.3r2
r 1.2r2
1.大区制
图6-8 大区制示意图
2.小区制
(1)小区制的特点
பைடு நூலகம்
图6-9 小区制示意图
(2)带状网
图6-10 带状网
图6-11 带状网频率配置
图6-12 带状网的同频道干扰分析
(2)带状网
图6-10 带状网
表6-1
带状网的同频道干扰
双频制
DS DI
r 3r 2a
三频制
r 5r 3a
5.蜂窝小区增加容量的方法
理想设计的每个小区的大小在整个服务区内是 相同的,但这只适合用户密度均匀的情况。事实 上,服务区内用户密度是不均匀的,如城市中心 商业区的用户密度高,居民区和市郊区的用户密 度相对较低。在用户密度高的市中心区可使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课件
隐私保护挑战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隐私保 护的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管 理措施来保护用户隐私,避免用户数 据被滥用和泄露。
06
实践环节
实验内容与要求
实验一:信号传输实验 验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失真现象。 观察不同调制方式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实验内容与要求
01
掌握信号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ppt课件
目录
• 移动通信概述 • 移动通信技术基础 • 移动通信网络技术 • 移动通信业务与应用 • 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挑战 • 实践环节
01
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定义
移动通信
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特点
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具有无线通信灵活性。
应用
详细描述
多媒体业务是移动通信中新兴的业务,包括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内容的传 输和展示。随着移动终端性能的提高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业务逐渐成为移 动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内容和服务。
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应用
总结词
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应用是移动通信中具有广阔前景的业务领域。
无线资源管理
01
02
03
无线资源管理概述
介绍无线资源管理的概念 、目的和功能。
信道分配
描述信道分配的原理和技 术,包括频分多址、时分 多址和码分多址等。
功率控制
介绍功率控制的原理和技 术,包括开环和闭环功率 控制等。
网络优化与规划
网络优化与规划概述
介绍网络优化与规划的概念、目的和功能。
网络覆盖优化
数据业务
总结词
数据业务是移动通信中最重要的业务之一,为用户提供各种数据传输服务。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隐私保 护的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管 理措施来保护用户隐私,避免用户数 据被滥用和泄露。
06
实践环节
实验内容与要求
实验一:信号传输实验 验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失真现象。 观察不同调制方式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实验内容与要求
01
掌握信号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ppt课件
目录
• 移动通信概述 • 移动通信技术基础 • 移动通信网络技术 • 移动通信业务与应用 • 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挑战 • 实践环节
01
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定义
移动通信
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特点
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具有无线通信灵活性。
应用
详细描述
多媒体业务是移动通信中新兴的业务,包括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内容的传 输和展示。随着移动终端性能的提高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业务逐渐成为移 动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内容和服务。
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应用
总结词
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应用是移动通信中具有广阔前景的业务领域。
无线资源管理
01
02
03
无线资源管理概述
介绍无线资源管理的概念 、目的和功能。
信道分配
描述信道分配的原理和技 术,包括频分多址、时分 多址和码分多址等。
功率控制
介绍功率控制的原理和技 术,包括开环和闭环功率 控制等。
网络优化与规划
网络优化与规划概述
介绍网络优化与规划的概念、目的和功能。
网络覆盖优化
数据业务
总结词
数据业务是移动通信中最重要的业务之一,为用户提供各种数据传输服务。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
考虑到移动信道的差错特性和一些话音、多媒体业务的实 时性,这类业务通常要求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能够容忍一 定的差错而无需复杂的重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课件
3.2.3 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举例
2G/3G中的话音信源编码 2G/3G中的话音信源编码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都采用了
矢量量化和参数编码的方式。 1.IS-95中的变速率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CELP)
IS-95中的CELP技术通过四个等级的变速率编码实现话音 激活,即使用者发声时进行全速率(9.6kbps)编码,而不 发声时仅仅传递八分之一(1.2kbps)的背景噪声,以降低 功耗和对其他用户的干扰。 2. GPRS/WCDMA中的自适应多速率编码(AMR)
以GSM系统中普通的全速率和半速率话音编码来说, 其速率分别为9.6kbps和4.8kbps,前者的话音质量好于 后者,但占用的系统资源是后者的两倍左右。当系统的 覆盖不是限制因素时,使用半速率编码可以牺牲质量换 取倍增的容量,即提高系统的有效性。而当系统的容量 相对固定时,可以通过使用半速率编码牺牲质量换取覆 盖的增加,因为半速率编码对于接收信号质量的要求降 低了。
可以把信源编码看成是在有效性和传递的信息完整性 (质量)之间的一种折中手段。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课件
3.2.2 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
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与有线通信不同,它不进需 要对信息传输有效性进行保障,还应该与其他一些系统 指标密切相关,例如容量、覆盖和质量。以GSM为例说 明。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课件
第三章 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和调制技术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课件
3.2.3 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举例
2G/3G中的话音信源编码 2G/3G中的话音信源编码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都采用了
矢量量化和参数编码的方式。 1.IS-95中的变速率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CELP)
IS-95中的CELP技术通过四个等级的变速率编码实现话音 激活,即使用者发声时进行全速率(9.6kbps)编码,而不 发声时仅仅传递八分之一(1.2kbps)的背景噪声,以降低 功耗和对其他用户的干扰。 2. GPRS/WCDMA中的自适应多速率编码(AMR)
以GSM系统中普通的全速率和半速率话音编码来说, 其速率分别为9.6kbps和4.8kbps,前者的话音质量好于 后者,但占用的系统资源是后者的两倍左右。当系统的 覆盖不是限制因素时,使用半速率编码可以牺牲质量换 取倍增的容量,即提高系统的有效性。而当系统的容量 相对固定时,可以通过使用半速率编码牺牲质量换取覆 盖的增加,因为半速率编码对于接收信号质量的要求降 低了。
可以把信源编码看成是在有效性和传递的信息完整性 (质量)之间的一种折中手段。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课件
3.2.2 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
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与有线通信不同,它不进需 要对信息传输有效性进行保障,还应该与其他一些系统 指标密切相关,例如容量、覆盖和质量。以GSM为例说 明。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课件
第三章 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和调制技术
移动通信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标准版)02PPT课件
无线移动信道的电波传播特性与传播环境— —地貌、人工建筑、气候特征、电磁干扰情况、 通信体移动速度和使用的频段等密切相关。无线 通信系统的通信能力和服务质量、无线通信设备 要采用的无线传输技术都与无线移动信道性能的 好坏密切相关。因此,要想在比较有限的频谱资 源上尽可能地高质量、大容量传输有用的信息, 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无线移动信道的特性。
Page 10
(3)dBmV和dBmV
dBmV和dBmV都是表征电压绝对值的 值,也可以认为以1mV和1mV电压为基准的 一个比值。计算公式为
U(dBmV)=20log[U(mV)/(1mV)](2-3) U(dB V)=20log[U( 11
(4)负载R两端电压与电阻上的功率P 的换算关系
Page 16
4.灵敏度
灵敏度是衡量物理仪器的一个标志,特别是 电学仪器尤其注重仪器灵敏度的提高。无线电接 收机的灵敏度可以理解为无线电接收机对输入电 波的反应程度。 严格地说,无线电接收机灵敏度定义为误码率或 误帧率不超过某个指定的值时的最小接收功率, 这个指标用来表征一个接收机能正确解调接收到 的信号时所需的最小功率,或者换句话说,保证 接收机仍能正常通信的最小功率,否则接收机是 无法正确地解调、解码的。
Page 4
2.1.1 无线移动信道对无线电信号 的影响
1.无线移动信道的损耗
(1)自由空间传播损耗与弥散 (2)阴影衰落 (3)多径衰落
Page 5
Page 6
图2-1 接收信号场强变化图
2.小尺度衰落和大尺度衰落
(1)在数十倍波长的范围内,通常几个波长或 短时间(微秒级)内,接收信号场强的瞬时值呈 现快速变化的特征,这是由多径衰落引起的,又 称为快衰落。有些文献称这种衰落为小尺度衰落。 在数十倍波长范围内对信号求平均,可得到短区 间中心值。 基于多径时延扩展,将小尺度衰落分为平坦衰落 和频率选择性衰落;基于多普勒扩展,小尺度衰 落也被分为快衰落和慢衰落。
Page 10
(3)dBmV和dBmV
dBmV和dBmV都是表征电压绝对值的 值,也可以认为以1mV和1mV电压为基准的 一个比值。计算公式为
U(dBmV)=20log[U(mV)/(1mV)](2-3) U(dB V)=20log[U( 11
(4)负载R两端电压与电阻上的功率P 的换算关系
Page 16
4.灵敏度
灵敏度是衡量物理仪器的一个标志,特别是 电学仪器尤其注重仪器灵敏度的提高。无线电接 收机的灵敏度可以理解为无线电接收机对输入电 波的反应程度。 严格地说,无线电接收机灵敏度定义为误码率或 误帧率不超过某个指定的值时的最小接收功率, 这个指标用来表征一个接收机能正确解调接收到 的信号时所需的最小功率,或者换句话说,保证 接收机仍能正常通信的最小功率,否则接收机是 无法正确地解调、解码的。
Page 4
2.1.1 无线移动信道对无线电信号 的影响
1.无线移动信道的损耗
(1)自由空间传播损耗与弥散 (2)阴影衰落 (3)多径衰落
Page 5
Page 6
图2-1 接收信号场强变化图
2.小尺度衰落和大尺度衰落
(1)在数十倍波长的范围内,通常几个波长或 短时间(微秒级)内,接收信号场强的瞬时值呈 现快速变化的特征,这是由多径衰落引起的,又 称为快衰落。有些文献称这种衰落为小尺度衰落。 在数十倍波长范围内对信号求平均,可得到短区 间中心值。 基于多径时延扩展,将小尺度衰落分为平坦衰落 和频率选择性衰落;基于多普勒扩展,小尺度衰 落也被分为快衰落和慢衰落。
《移动通信系统原理》课件
移动网络的安全配置
了解如何配置移动网络以保护 用户数据和网络安全。
移动网络的加密算法
介绍移动网络中常用的加密算 法,以确保数据的机密性。
第五章:移动通信标准
移动通信标准的发 展历程
追溯移动通信标准的历史, 了解其发展演变的重要阶段。
移动通信标准的分 类
介绍移动通信标准按照不同 标准制定机构的分类方式。
手机信号发送原理
解析手机是如何发送信号 和数据以与其他设备进行 通信的。
第二章:移动通信网络
1
移动通信网络组成和结构
了解移动通信网络的不同组成部分及其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
2
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技术
探索移动通信网络中用于接入的各种技术和协议。
3
移动通信网络的分布式拓扑结构
介绍移动通信网络采用的分布式拓扑结构,以确保可靠和高效的通信。
第三章:无线传输技术
1 无线传输原理和分
类
深入了解无线传输的基 本原理和不同的分类方 式。
2 无线传输的调制和
解调技术
探索无线信号的调制和 解调技术,以确保数据 的可靠传输。
3 无线信号的调制方
式
介绍不同的无线信号调 制方式,并讨论其特点 和应用。
第四章:移动网络安全性
移动网络的安全问题
探讨移动网络面临的安全挑战 以及保护用户隐私的重要性。
移动通信标准的国 际组织
介绍负责制定和推动移动通 信标准的国际组织。
第六章: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
1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望移动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2
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场景
探索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应用场景。
3
移动通信技术的创新应用示例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 PPT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
2
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
教学重点:现代移动通信得基本概念、移 动信道得电波传播和信道分析、现代移 动通信系统得基本技术和网络构成、 GSM系统、窄带CDMA移动通信系统、 宽带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学习难点: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得概念和建模
移动信道得基本概念和建模分析方法
45
传输距离与速率得互相制约
46
移动通信得发展—广带IP多媒体
今~:广带(Broadband,最大数据传输速 率达100Mbps )、多媒体业务、频谱利用 率更高
3G→ :各种系统互联互通,IP多媒体业务, 容量提高5~10倍
47
Beyond IMT-2000得定义和研究框架
Beyond IMT-2000就是指广泛用于各种电信环境得 无线系统得总和,能力将涵盖并远远超出3G系统及与 其进行互连得无线系统得能力,涵盖了目前得IMT2000、无线接入、数字广播等系统得能力,并将新增 两个部分:
通信频段:甚高频VHF和特高频UHF
地表面波、电离层反射波、直射波和散射波
衰落现象
阴影效应和多径传播
15
电波传输方式
天波(电离层反射波):由天线向高空辐射 得电磁波遇到大气电离层折射后返回地 面得无线电波。电离层只对短波波段得 电磁波产生反射作用,因此主要用于短波 远距离通信。
16
电波传输方式
互不兼容、不利于漫游、覆盖受限、业 务受限、易被窃听、不能于ISDN兼容
38
移动通信得发展——数字化
模拟移动通信系统频谱利用率低、设备复杂、 价格昂贵、业务种类受限、保密性差
80年代中期~90年代末,欧洲、美国、日本等发 达国家和地区先后推出了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2
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
教学重点:现代移动通信得基本概念、移 动信道得电波传播和信道分析、现代移 动通信系统得基本技术和网络构成、 GSM系统、窄带CDMA移动通信系统、 宽带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学习难点: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得概念和建模
移动信道得基本概念和建模分析方法
45
传输距离与速率得互相制约
46
移动通信得发展—广带IP多媒体
今~:广带(Broadband,最大数据传输速 率达100Mbps )、多媒体业务、频谱利用 率更高
3G→ :各种系统互联互通,IP多媒体业务, 容量提高5~10倍
47
Beyond IMT-2000得定义和研究框架
Beyond IMT-2000就是指广泛用于各种电信环境得 无线系统得总和,能力将涵盖并远远超出3G系统及与 其进行互连得无线系统得能力,涵盖了目前得IMT2000、无线接入、数字广播等系统得能力,并将新增 两个部分:
通信频段:甚高频VHF和特高频UHF
地表面波、电离层反射波、直射波和散射波
衰落现象
阴影效应和多径传播
15
电波传输方式
天波(电离层反射波):由天线向高空辐射 得电磁波遇到大气电离层折射后返回地 面得无线电波。电离层只对短波波段得 电磁波产生反射作用,因此主要用于短波 远距离通信。
16
电波传输方式
互不兼容、不利于漫游、覆盖受限、业 务受限、易被窃听、不能于ISDN兼容
38
移动通信得发展——数字化
模拟移动通信系统频谱利用率低、设备复杂、 价格昂贵、业务种类受限、保密性差
80年代中期~90年代末,欧洲、美国、日本等发 达国家和地区先后推出了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ppt 320页)
优点是频谱利用灵活,上、下行使用相同的频率, 传输特性相同,有利于使用智能天线,无收发间 隔要求,支持不对称业务,设备成本低等。
缺点是小区半径小,抗快衰落和多普勒效应的能 力低于FDD,终端移动速度不能超过120km/h。
2019/9/19
20
四、频率复用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频率资源有限,为提高频 谱利用率,在相隔一定距离后重新使用相同的频 率组,这种采用同頻复用和頻率分组来提高頻率 利用率方式,就是频率复用技术。
(3)具有软容量和小区呼吸功能。系统忙时只 需少许增加系统噪声就可增加通话用户,即所谓 软容量。小区呼吸功能是指负荷量动态控制。
2019/9/19
14
(4)软切换。当 移动台超越小区或扇区时,由 于工作频率相同,只是地址码序列不同,不需要 频率的切换,称之为软切换。软切换是先接后断 切换,软切换可靠性高。 (5)存在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CDMA的地址码 不可能完全正交,在解扩过程中必然带来用户间 的干扰;CDMA的信道也采用地址码分割,并切公 用载波,增加信道的同时干扰也增加。
主要特点 1、频谱效率高:采用了高效调制器、信道编码和
语音编码等技术,系统具有高频谱效率。 2、容量大:比TACS(模拟移动通信系统)高3-5
倍 3、话音质量好:
接收信号在门限值以上时,达到与有线传输相同 的水平而与无线传输质量无关。
2019/9/19
25
4、开放的接口: GSM系统从空中接口到网络之间以及网络中各实体 之间,提供的接口都是开放性的。
4、频率资源有限: ITU对无线频率的划分有严格 规定,要设法提高系统的频率利用率。
2019/9/19
4
二、移动通信的分类 1. 按服务对象分类: 公用移动通信和专用移动通信。 2. 按组网方式分类: 峰窝状移动通信、移动卫星通信、移动数据
缺点是小区半径小,抗快衰落和多普勒效应的能 力低于FDD,终端移动速度不能超过120km/h。
2019/9/19
20
四、频率复用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频率资源有限,为提高频 谱利用率,在相隔一定距离后重新使用相同的频 率组,这种采用同頻复用和頻率分组来提高頻率 利用率方式,就是频率复用技术。
(3)具有软容量和小区呼吸功能。系统忙时只 需少许增加系统噪声就可增加通话用户,即所谓 软容量。小区呼吸功能是指负荷量动态控制。
2019/9/19
14
(4)软切换。当 移动台超越小区或扇区时,由 于工作频率相同,只是地址码序列不同,不需要 频率的切换,称之为软切换。软切换是先接后断 切换,软切换可靠性高。 (5)存在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CDMA的地址码 不可能完全正交,在解扩过程中必然带来用户间 的干扰;CDMA的信道也采用地址码分割,并切公 用载波,增加信道的同时干扰也增加。
主要特点 1、频谱效率高:采用了高效调制器、信道编码和
语音编码等技术,系统具有高频谱效率。 2、容量大:比TACS(模拟移动通信系统)高3-5
倍 3、话音质量好:
接收信号在门限值以上时,达到与有线传输相同 的水平而与无线传输质量无关。
2019/9/19
25
4、开放的接口: GSM系统从空中接口到网络之间以及网络中各实体 之间,提供的接口都是开放性的。
4、频率资源有限: ITU对无线频率的划分有严格 规定,要设法提高系统的频率利用率。
2019/9/19
4
二、移动通信的分类 1. 按服务对象分类: 公用移动通信和专用移动通信。 2. 按组网方式分类: 峰窝状移动通信、移动卫星通信、移动数据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ppt 44页)
(3) GSM系统除了可以提供话音业务外, 还可以提供各种数字业务;
(4) GSM系统具有加密和鉴权功能, 能确保用户保密和网络安全; (5) GSM系统具有灵活和方便的组网结构, 频率重复利用率高, 业务 承担能力强,保证在话音和数据通信两个方面都能满足用户对大容量、 高 密度业务的要求; (6) GSM系统抗干扰能力强, 覆盖区域内的通信质量高等。
内部公开▲
GSM系统的主要性能和特点
1. 工作频率 GSM900系统:上行链路频率890~915MHz,下行链路
频率935~960 MHz,双工间隔为45 MHz,工作带宽为25 MHz, 载频间隔200 kHz。GSM1800系统:上行链路频率 1710~1785 MHz,下行链路频率1805~1880 MHz, 双工 间隔为95 MHz, 工作带宽为75 MHz, 载频间隔为200 kHz;EGSM900系统: 上行链路频率880~915 MHz, 下 行链路频率925~960 MHz。 EGSM900比GSM900在上/下 行频段向下扩展了10 MHz工作带宽,以解决目前 GSM900系统频道拥挤问题。
典型通信系统介绍
内部公开▲
GSM
移动通信系统出现在半个世纪以前,80年代以后得到了 迅速发展。数字程控交换技术的采用,综合业务数字网 (ISDN)的开发成功,智能网研究的新进展,为实现个人通 信打下了网络基础。特别是随着蜂窝组网技术的完善和大容 量系统的出现,移动通信已经成为发展速度最快、最受欢迎、 最灵活方便的通信技术之一。
内部公开▲
移动通信原理
内部公开▲
齐美德 2009年7月
<本文中的所有信息归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外传>
目录
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发射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接收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典型通信系统介绍
(4) GSM系统具有加密和鉴权功能, 能确保用户保密和网络安全; (5) GSM系统具有灵活和方便的组网结构, 频率重复利用率高, 业务 承担能力强,保证在话音和数据通信两个方面都能满足用户对大容量、 高 密度业务的要求; (6) GSM系统抗干扰能力强, 覆盖区域内的通信质量高等。
内部公开▲
GSM系统的主要性能和特点
1. 工作频率 GSM900系统:上行链路频率890~915MHz,下行链路
频率935~960 MHz,双工间隔为45 MHz,工作带宽为25 MHz, 载频间隔200 kHz。GSM1800系统:上行链路频率 1710~1785 MHz,下行链路频率1805~1880 MHz, 双工 间隔为95 MHz, 工作带宽为75 MHz, 载频间隔为200 kHz;EGSM900系统: 上行链路频率880~915 MHz, 下 行链路频率925~960 MHz。 EGSM900比GSM900在上/下 行频段向下扩展了10 MHz工作带宽,以解决目前 GSM900系统频道拥挤问题。
典型通信系统介绍
内部公开▲
GSM
移动通信系统出现在半个世纪以前,80年代以后得到了 迅速发展。数字程控交换技术的采用,综合业务数字网 (ISDN)的开发成功,智能网研究的新进展,为实现个人通 信打下了网络基础。特别是随着蜂窝组网技术的完善和大容 量系统的出现,移动通信已经成为发展速度最快、最受欢迎、 最灵活方便的通信技术之一。
内部公开▲
移动通信原理
内部公开▲
齐美德 2009年7月
<本文中的所有信息归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外传>
目录
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发射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接收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典型通信系统介绍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Q P S K (t)A c o sc tkk 1,2,3,4
kTs≤t<(k + 1)Ts (3-10) 式中,Ts = 2Tb为四进制符号间隔; 为载波相 位,有4种可能状态。
Page 12
Page 13
图3-6 QPSK的信号矢量图
Page 14
图3-7 QPSK调制器框图
1.QPSK信号的功率谱和带宽
Page 2
第3章 调制解调
3.1
概述
3.2
【案例5】百鸡问题
3.3
【案例6】彩票组合
3.4 实现网络功能的其他方法
Page 3
3.1 概述
调制是在发送端把要传输的模拟信号 或数字信号(信源信号或基带信号)变换 成适合信道传输的高频信号(带通信号) 的过程。其中,信源信号或基带信号称为 调制信号,调制完成后的带通信号称为已 调信号。解调是调制的反过程,在接收端 将已调信号还原成要传输的原始信号。
AAcocso(s(ctc)t)
a a
n n
1 1
nTb≤t<(n + 1)Tb
(3-1)
式中,A表示载波幅度,c 2πfc为载波角频率, T b 为输入数据流的比特宽度。
Page 8
图3-2 2PSK信号的典型波形
Page 9
图3-3 2PSK信号的调制框图
1.2PSK的频谱和带宽
Page 10
偏移四相相移键控(OQPSK)是在QPSK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随着输入数据的不同,QPSK信号 会发生相位跳变,跳变量可能为 或 ,如图3-15(a) 中的箭头所示。当发生对角过渡,即产生 的相移 时,经过带通滤波器之后所形成的包络起伏必然 达到最大。
Page 21
为了减小包络起伏,在对QPSK做正交调制时, 将正交支路的基带信号相对于同相支路的基带信号 延迟半个码元间隔 ,这种调制方法称为偏移四相相 移键控(OQPSK)。OQPSK信号的表达式为
图3-4 2PSK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2.2PSK解调
Page 11
图3-5 2PSK的相干解调框图
3.2.2 四相相移键控
四进制相移键控(QPSK)信号利用载波的4种 不同相位来表征数字信息。因此,对输入的二进 制数字序列应该先分组,将每两个比特编为一组, 然后用4种不同的载波相位去表征它们。每个载波 相位携带两个二进制符号,其信号表示式为
Page 15
图3-8 在相同信息速率下,2PSK与QPSK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Page 16
2.QPSK信号解调方法
由于QPSK信号可看作是同相及正交支路2PSK 信号的叠加,所以在解调时可对两路信号分别进 行2PSK解调,然后进行并/串变换,得到所传输的 数据。QPSK解调器框图如图3-9所示。
Page 4
Page 5
图3-1 调制分类
移动系统选择具体的调制方式时,需 要综合考虑以下几点。
(1)高传输效率。 (2)高频带利用率(最小占用抗能力(最小误比 特率)。
这些要求经常是互相矛盾的,因此实 际选择时需要在多种因素之间作权衡。
(2)频率调制技术及其特性,包括移频键控(FrequencyShift Keying,FSK)、最小移频键控(Minimum-Shift Keying,MSK)等。 此外,本章还包括多载波调制的定义,正交频分复 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的工作原理与特点等。
第3章 调制解调
基带数字信号所占的频带都是从直流或零开 始的频带,如模拟语音数字化之后的信号。基 带信号不适合在无线信道这样的带通信道内直 接传输。为了利用类似于无线信道这样的带通 信道进行长距离、高速信号传输,需要对基带 信号的频带进行搬移以适应带通信道,这个频 带搬移过程就是调制/解调过程。本章主要介绍 各种数字调制的原理及其实现方法、已调信号 的频谱特性、解调的原理和实现方法、解调后 的信噪比或误码率性能等,主要内容如下。
Page 6
3.2 数字相位调制 3.2.1 二进制相移键控 3.2.2 四相相移键控 3.2.3 偏移四相相移键控 3.2.4 四相相移键控
Page 7
3.2.1 二进制相移键控
设输入比特为{an},an = ±1,n = −∞~ + ∞, 则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的信号形式为
s2PSK(t)
由于QPSK信号是由两正交载波调制的2PSK信 号线性叠加而成,所以,QPSK信号的平均功率谱 密度是同相支路及正交支路2PSK信号平均功率谱 密度的线性叠加。
设w(t)是宽度为2Tb的矩形脉冲,其频谱为W(ω), 设“ + 1”和“ 1”等概率出现,则QPSK信号的功 率谱为
(3-13) P Q P S K (f) 1 2fb W (f fc)2 W (f fc)2
Page 17
图3-9 QPSK相干解调器框图
图3-10 例3-1及QPSK信号波形
Page 18
图3-11 例3-1QPSK调制器原理方框图
图3-12 例3-2 QPSK调制原理图
Page 19
图3-13 例3-2 QPSK解调原理图
Page 20
图3-14 例3-2 QPSK功率谱示意图
3.2.3 偏移四相相移键控
Page 1
第3章 调制解调
(1)幅度/相位调制技术及其特性,包括二进制相移键控 (Binary Phase-Shift Keying,2PSK)、四进制相移键 控(Quadrature Phase-Shift Keying,QPSK)、偏移四 相相移键控(Offset Quadrature Phase-Shift Keying, OQPSK)、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技术及特性。
sO Q P S K tItco sω ctQ tT 2 s sinω ct
(3-16)
式中,I(t)表示同相分量; 表示正交分量,它相对 于同相分量偏移 。
Page 22
由于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不能同时发生变化,相 邻1个比特信号的相位只可能发生 的变化,因而星 座图中的信号点只能沿正方形四边移动,不再沿对 角线移动,消除了已调信号中相位突变 的现象,如 图3-15(b)所示。
kTs≤t<(k + 1)Ts (3-10) 式中,Ts = 2Tb为四进制符号间隔; 为载波相 位,有4种可能状态。
Page 12
Page 13
图3-6 QPSK的信号矢量图
Page 14
图3-7 QPSK调制器框图
1.QPSK信号的功率谱和带宽
Page 2
第3章 调制解调
3.1
概述
3.2
【案例5】百鸡问题
3.3
【案例6】彩票组合
3.4 实现网络功能的其他方法
Page 3
3.1 概述
调制是在发送端把要传输的模拟信号 或数字信号(信源信号或基带信号)变换 成适合信道传输的高频信号(带通信号) 的过程。其中,信源信号或基带信号称为 调制信号,调制完成后的带通信号称为已 调信号。解调是调制的反过程,在接收端 将已调信号还原成要传输的原始信号。
AAcocso(s(ctc)t)
a a
n n
1 1
nTb≤t<(n + 1)Tb
(3-1)
式中,A表示载波幅度,c 2πfc为载波角频率, T b 为输入数据流的比特宽度。
Page 8
图3-2 2PSK信号的典型波形
Page 9
图3-3 2PSK信号的调制框图
1.2PSK的频谱和带宽
Page 10
偏移四相相移键控(OQPSK)是在QPSK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随着输入数据的不同,QPSK信号 会发生相位跳变,跳变量可能为 或 ,如图3-15(a) 中的箭头所示。当发生对角过渡,即产生 的相移 时,经过带通滤波器之后所形成的包络起伏必然 达到最大。
Page 21
为了减小包络起伏,在对QPSK做正交调制时, 将正交支路的基带信号相对于同相支路的基带信号 延迟半个码元间隔 ,这种调制方法称为偏移四相相 移键控(OQPSK)。OQPSK信号的表达式为
图3-4 2PSK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2.2PSK解调
Page 11
图3-5 2PSK的相干解调框图
3.2.2 四相相移键控
四进制相移键控(QPSK)信号利用载波的4种 不同相位来表征数字信息。因此,对输入的二进 制数字序列应该先分组,将每两个比特编为一组, 然后用4种不同的载波相位去表征它们。每个载波 相位携带两个二进制符号,其信号表示式为
Page 15
图3-8 在相同信息速率下,2PSK与QPSK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Page 16
2.QPSK信号解调方法
由于QPSK信号可看作是同相及正交支路2PSK 信号的叠加,所以在解调时可对两路信号分别进 行2PSK解调,然后进行并/串变换,得到所传输的 数据。QPSK解调器框图如图3-9所示。
Page 4
Page 5
图3-1 调制分类
移动系统选择具体的调制方式时,需 要综合考虑以下几点。
(1)高传输效率。 (2)高频带利用率(最小占用抗能力(最小误比 特率)。
这些要求经常是互相矛盾的,因此实 际选择时需要在多种因素之间作权衡。
(2)频率调制技术及其特性,包括移频键控(FrequencyShift Keying,FSK)、最小移频键控(Minimum-Shift Keying,MSK)等。 此外,本章还包括多载波调制的定义,正交频分复 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的工作原理与特点等。
第3章 调制解调
基带数字信号所占的频带都是从直流或零开 始的频带,如模拟语音数字化之后的信号。基 带信号不适合在无线信道这样的带通信道内直 接传输。为了利用类似于无线信道这样的带通 信道进行长距离、高速信号传输,需要对基带 信号的频带进行搬移以适应带通信道,这个频 带搬移过程就是调制/解调过程。本章主要介绍 各种数字调制的原理及其实现方法、已调信号 的频谱特性、解调的原理和实现方法、解调后 的信噪比或误码率性能等,主要内容如下。
Page 6
3.2 数字相位调制 3.2.1 二进制相移键控 3.2.2 四相相移键控 3.2.3 偏移四相相移键控 3.2.4 四相相移键控
Page 7
3.2.1 二进制相移键控
设输入比特为{an},an = ±1,n = −∞~ + ∞, 则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的信号形式为
s2PSK(t)
由于QPSK信号是由两正交载波调制的2PSK信 号线性叠加而成,所以,QPSK信号的平均功率谱 密度是同相支路及正交支路2PSK信号平均功率谱 密度的线性叠加。
设w(t)是宽度为2Tb的矩形脉冲,其频谱为W(ω), 设“ + 1”和“ 1”等概率出现,则QPSK信号的功 率谱为
(3-13) P Q P S K (f) 1 2fb W (f fc)2 W (f fc)2
Page 17
图3-9 QPSK相干解调器框图
图3-10 例3-1及QPSK信号波形
Page 18
图3-11 例3-1QPSK调制器原理方框图
图3-12 例3-2 QPSK调制原理图
Page 19
图3-13 例3-2 QPSK解调原理图
Page 20
图3-14 例3-2 QPSK功率谱示意图
3.2.3 偏移四相相移键控
Page 1
第3章 调制解调
(1)幅度/相位调制技术及其特性,包括二进制相移键控 (Binary Phase-Shift Keying,2PSK)、四进制相移键 控(Quadrature Phase-Shift Keying,QPSK)、偏移四 相相移键控(Offset Quadrature Phase-Shift Keying, OQPSK)、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技术及特性。
sO Q P S K tItco sω ctQ tT 2 s sinω ct
(3-16)
式中,I(t)表示同相分量; 表示正交分量,它相对 于同相分量偏移 。
Page 22
由于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不能同时发生变化,相 邻1个比特信号的相位只可能发生 的变化,因而星 座图中的信号点只能沿正方形四边移动,不再沿对 角线移动,消除了已调信号中相位突变 的现象,如 图3-15(b)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