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烟台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研真题考研试题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3(题后含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名词解释题 2. 案例分析题 3. 简答题 4. 论述题1.录音新闻(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MJC真题)正确答案:这是一种比较简短,时间性很强,利用现场音响进行报道的广播形式,是由语言文字和现场录音结合起来报道有关事件的一类新闻体裁。
它具备广播新闻所具备的一切要求。
报道的事实必须具有新闻性,必须具有音响场面。
录音新闻由文字新闻演变而来,它要求简短、精悍、迅速、及时。
结构上同文字新闻差不多,一般也有导语、主题、结尾,背景材料可有可无。
这种形式宜于报道各种重要会议的开幕、闭幕,或重要工程开始和完成的消息;工农业生产和其它各条占线的新成就;国家或民族间的外交活动等等。
录音新闻是由音响和文字两部分共同来表现主题的。
因而,除了一般新闻稿件写作的基本要求之外,还必须注意文字和音响之间的配合。
2.新闻的五要素(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MJC真题)正确答案:新闻五要素即新闻的5个W,指一则新闻报道必须具备的五个基本因素,分别为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何因(why)、何人(who)。
这是新闻中不可缺少的五个方面,是对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由于它概括了新闻事件本身存在的客观联系,对指导新闻采访和写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此说在西方最早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
1913年,广学会翻译出版《实用新闻学》(美.休曼原著),把此说介绍到我国。
随着调查性报道的兴起,西方有些学者提出了“六要素”说,认为除五个“W”之外,还有一一个新闻要素“H”,即如何(how)。
3.导语(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MJC真题)正确答案: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由导语、主体和结尾组成,紧接在消息头的后面,是导语是整个新闻中的核心环节,一般以简要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具吸引力的事实,是把握和掌控新闻全篇的关键环节和第一步。
4.新闻特写(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正确答案:新闻特写(Feature story)——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15年重大新闻传播专硕真题(回忆版)334与440
专业综合334
名词解释
隐性采访软新闻社交媒体《华尔街日报》体欺骗性广告简答
1.新闻故事化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结合实例谈谈电视传播的特点
3.媒介审判对社会的危害
写作
1.运用公关知识评析马航事件中马来西亚政府的行为
2.“埃及军舰遭恐怖袭击”写一则消息
专业基础440
名词解释
新闻本源大清报律潜在舆论反客里空运动今日美国
简答
1.对报纸良知理解
2.范长江新闻活动及影响
3.公共新闻学在网络时代的变化
阐述
1.自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2.新闻职业观
3.结合网络时代传统媒体衰落与新闻理想矛盾性谈谈你的理解。
2015年中国人民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5年中国人民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1.“苏报案”【分析】中国新闻史的考查范围,近代史上著名的镇压革命派办报案件,难度一般。
回答思路:总体介绍、案件始末、深远影响。
答:“苏报案”是清政府为镇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而罗织的文字狱,是辛亥革命前的著名反清政治案件。
《苏报》创刊于1896年6月26日,创办人为胡璋。
1903年,爱国学生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苏报》增设“学界风潮”和“舆论商榷”两个专栏,用来报道学生运动和大造革命舆论,并大力宣传邹容的《革命军》,大骂皇帝和清政府,高呼革命为神圣“宝物”,要求建立资产阶级“中华共和国”,推荐《革命军》为国民必读的第一教科书,同时报道各地学生的爱国运动。
为此,清政府照会上海租界当局,以“劝动天下造反”、“大逆不道”为罪名将章太炎等逮捕。
邹容激于义愤,自动投案,“苏报案”由此引发。
7月30日,一场以清政府为原告,以章太炎、邹容等为被告的特殊审讯开始,租界当局于1904年5月21日最终判处章太炎监禁3年、邹容监禁2年、《苏报》永远停刊。
“《苏报》案”是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联合镇压爱国革命运动的事件,清政府和帝国主义企图用高压政策将革命的声音禁锢起来。
但是同他们的愿望相反,这次事件发生以后,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发展更加迅猛,革命思想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壮大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声势。
2.约翰·古登堡【分析】古登堡是外国新闻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金属活字印刷是近代新闻传播的基石,难度一般。
答:约翰·古登堡(1397—1468),是一名德国工匠,是金属活字和近代印刷工艺的发明者,对人类的新闻传播事业有重要贡献。
1450年前后,谷登堡发明了字模浇铸金属活字,从事新型印刷事业,其印刷方式与以前的人工手抄新闻有了截然的不同,他不仅使用铜模铸造出合金材料的活字,并且形成了由拣字、组版、填空、齐行和印刷还字等步骤组成的活字印刷工艺;同时他还制造了木质的、靠螺旋在印板上加压力的印刷机,代替了纯粹的手工操作,提高了印刷的质量和效率。
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真题及答案
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真题(总分:100.00,做题时间:180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2,分数:10.00)1.新闻敲诈(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新闻敲诈是指借用媒体采访报道权力来获取利益的行为。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新闻理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新闻理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论述题 2. 名词解释题 3. 简答题1.试论述报纸产生的3个阶段。
正确答案:16—18世纪,报纸的产生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1)第一阶段:手抄新闻的出现和盛行时期。
手抄新闻最早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兴起。
因为它发源于威尼斯,有些新闻论著也称其为《威尼斯公报》。
手抄新闻是公开发行的。
由于社会对信息的需求,手抄新闻很快流行到各地,17世纪初达到高潮,到17世纪末逐渐消亡。
手抄新闻集编、写、发行于一人。
这些人是名副其实的个体劳动者,但他们是世界上第一批真正靠新闻为生的职业新闻工作者,是新闻事业的真正开山鼻祖。
(2)第二阶段:新闻书的出现。
新闻书的发行周期比手抄新闻长,但它沿用了古代印刷书籍的办法,用铅字印刷,可以大量发行。
据现有资料,最早的新闻书在德国法兰克福发行。
1588年奥地利人艾青氏印刷出版了新闻书。
1620年荷兰人在阿姆斯特丹开始印刷新闻书。
英国最早出版的《西班牙新闻》(1611)、《德国新闻》(1625)、《英国新闻》(1625)皆为新闻书。
这种新闻书已有刊名,但基本上是不定期的,中间间隔时间很长,新闻迟缓;没有固定的订户,只在市场上像其他书一样公开出售。
出版者多为印刷商。
(3)第三阶段:周报(周刊)、日报的勃兴。
1609年德国奥格斯堡发行的《德国观察周刊》可能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周刊。
周刊定期出版,由邮局发行,马上吸引了不少固定订户。
这种周刊基本上还未脱离书本模样。
它们以刊登政治、经济、军事等的动态为主,兼有言论,但也有周刊只有新闻无言论。
1663年德国莱比锡出版了《莱比锡新闻》,最初为周刊,后被改为日刊,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报,但它仍采用书本形式。
1665年11月16日,英国的《牛津公报》问世。
它首先采用单页两面印刷,一反过去书本的模样,加快了印刷,争取了提前发行的时间。
《牛津公报》全是新闻,没有言论。
2015年暨南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5年暨南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暨南大学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一、名词解释(6选4,共20分)1.杨伟光答:杨伟光(1935—2014),曾任中央电视台台长。
杨伟光是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1935年11月出生。
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同年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历任编辑、记者、副主任、副台长;1985年调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1991年起任中央电视台台长;1994年任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
1995年主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课题研究,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项目,出版研究成果《中国电视论纲》。
2002年9月出任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
曾任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女娲亚太基金会资深顾问。
著有《电视论集》、《电视新闻论集》、《电视改革论集》等书。
2.一城一报答:一城一报是曾经出现过的一个新闻传播领域的社会现象,是指一个城市为数众多的日报经过激烈的竞争兼并之后,只有一份日报顽强地生存下来,最终处于垄断地位。
“一城一报”现象在美国尤其显著,这是经过多年报业自由竞争的结果。
美国的大众传播事业始于19世纪30年代,以1833年《太阳报》的成功创办为标志,美国迎来了便士报时代。
19世纪中叶,大众化趋势持续发展,报纸种数大增。
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报纸发行量亦不断持续上升,在激烈的竞争下,报业发展出现了极度垄断的态势。
日报的总数不断减少,为数众多的日报经过激烈的竞争兼并之后,以至于出现了许多城市只有一家日报,或有几家报纸但却属于同一个老板,即所谓的“一城一报”现象。
3.赖利夫妇理论答:赖利夫妇理论是指以赖利夫妇为主要作者所提出的关于传播过程-传播系统模式的理论。
赖利夫妇于1959年从社会学角度提出大众传播是各种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并最早提出在社会系统框架中的传播系统模式。
该模式将传播过程视为一个系统,并将传播系统放在一个包罗万象的社会系统中去研究。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中国人民大学2015年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1.“苏报案”2.约翰·古登堡3.新闻事实4.自我传播5.互联网电视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简述《纽约时报》高级报纸风格的形成及对美国新闻业的影响。
2.新闻传媒有哪些基本职能。
3.“媒介素养教育理念”的前两条(如下),分别提醒公众需要意识媒介哪两方面的局限?(1)媒介是被构建的,媒介不是现实世界的映像,而是对现实的反映。
(2)媒介构建现实,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和体验大多由媒介获得。
4.维基百科全书与纸版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生产方式方面有何不同?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自律的新闻工作者,才是能够自由的新闻工作者。
”试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论传播中的时间控制。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1.“苏报案”【分析】中国新闻史的考查范围,近代史上著名的镇压革命派办报案件,难度一般。
回答思路:总体介绍、案件始末、深远影响。
答:“苏报案”是清政府为镇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而罗织的文字狱,是辛亥革命前的著名反清政治案件。
《苏报》创刊于1896年6月26日,创办人为胡璋。
1903年,爱国学生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苏报》增设“学界风潮”和“舆论商榷”两个专栏,用来报道学生运动和大造革命舆论,并大力宣传邹容的《革命军》,大骂皇帝和清政府,高呼革命为神圣“宝物”,要求建立资产阶级“中华共和国”,推荐《革命军》为国民必读的第一教科书,同时报道各地学生的爱国运动。
为此,清政府照会上海租界当局,以“劝动天下造反”、“大逆不道”为罪名将章太炎等逮捕。
邹容激于义愤,自动投案,“苏报案”由此引发。
7月30日,一场以清政府为原告,以章太炎、邹容等为被告的特殊审讯开始,租界当局于1904年5月21日最终判处章太炎监禁3年、邹容监禁2年、《苏报》永远停刊。
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总分:100.00,做题时间:180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2,分数:10.00)1.新闻敲诈(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新闻本源(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20.00)3. 新闻报道如何坚持客观性与倾向性的统一?(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请简要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和特点。
(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5.什么是舆论 ? 舆论具备哪些特点 ? 试分析新媒介环境下主流媒体如何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
(分数:2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名词解释(总题数:4,分数:20.00)6.随机型新闻线索(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体验式采访(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描写性消息(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引题(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应用题(总题数:1,分数:30.00)2014 年 11 月,在 “ 河北省落实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动员暨警示教育大会 ” 上,官方通报了 8 起 “ 小官巨腐 ” 案件。
《中山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15-2018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目录Ⅰ历年考研真题试卷 (2)中山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中山大学201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4)中山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7)中山大学201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9)Ⅱ历年考研真题试卷答案解析 (12)中山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12)中山大学201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19)中山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31)中山大学201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46)Ⅰ历年考研真题试卷中山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代码: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答题说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并写清楚题号,写在试题上无效。
一、概念题(30分)1、简述新闻价值的要素,并结合具体案例对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要素进行分析。
2、简述关于报刊的四种经典理论,并进行简要述评。
二、简答题(50分)1、简述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的概念,并简要回顾围绕这一概念存在的主要论争和观点。
2、一个职业(occupation)要成为一门专业(profession),须具备哪些条件?对照这些条件,你认为新闻是一门专业吗?为什么?三、论述题(30分)1、论试述“媒介审判”现象的特征,形成的原因,以及其社会影响。
试举例说明。
四、写作/设计题(二选一)(40分)1、请就以下文字材料,写成一篇400-500字的新闻消息(包括标题、导语和内文)。
2、将以下材料进行网络信息可视化的设计,请给出一份设计方案。
文字材料:今年的“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全明星榜上,阿里巴巴又一次登顶。
平均每13位受访高管就有一人把票投给这家被全球资本市场关注的中国公司。
同时,榜单的结果也微妙地体现出我们本地企业家的品质:不以势取人。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传播学理论)历年真题试卷汇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传播学理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名词解释题 2. 简答题 3. 论述题1.“证词法”(清华大学2010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研)正确答案:“证词法”是一种宣传策略,是为人熟知的七种宣传技巧之一。
“证词法”是指通过让某些令人尊敬或使人讨厌的人评论某种观念、规划、产品或人,影响公众的态度。
证词法在广告和政治宣传中是一种很常用的技巧。
它所展现给受众的其实并不主要是被宣传的事物本身,更多的是让受众看到他们所崇拜的人或事。
涉及知识点:传播学理论2.刺激一反应理论(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正确答案:刺激一反应理论是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早期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发出的信息能轻而易举让观众接受,这种理论被形象地称为“子弹理论”或“皮下注射理论”。
“刺激一反应”机制和媒介效果强大的信念是该理论形成的基础。
早期的传播学者认为,受众在“刺激一反应理论”机制作用下任凭传播内容摆布,只要把价值、思想与信息直接“注射”到每个被动的、原子式的受众个体身上,便可产生一种直接的、不经任何中介环节的媒介效果,因此,媒介效果的实现完全取决于媒介所传播的内容。
大众媒介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媒介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涉及知识点:传播学理论3.传播流(四川大学2018年研;厦门大学2015年研;武大2015年研;西北大学2015年研;陕西师大2011年研;山西大学2010年研;南京师大2008年研)正确答案:传播流(communication flow)是指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
构成这项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有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人民的选择》、卡兹等人的《个人影响》、罗杰斯的《创新与普及》,以及克拉帕的《大众传播效果》。
“传播流”可以区分为“信息流”和“影响流”,前者可以是一级的,即媒介信息可以直接抵达一般受众;后者是多级的,即媒介的影响需要经过各种意见领袖的中介才能对一般受众发生作用。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题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论述题 2. 简答题 3. 名词解释题1.请联系实际阐述如何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有效遏制新闻侵权行为的发生。
(山东大学,2010)正确答案: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记者和媒体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防止新闻侵权的发生:①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新闻工作者应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实事求是地采编新闻稿件,不能把新闻舆论监督的优先权当成特权,要求采访对象按记者或媒体的需要来反映情况,或视采访对象的态度而写“态度稿”。
②培养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有的新闻侵权事件是由于新闻工作者工作态度不认真、不严谨造成的,文字错误、语句错误,或是编辑错一个镜头,都可能会给被报道者造成极大的名誉损失,有的还会造成严重的精神损害和经济损失。
③多方查证新闻事实。
一是要多做调查,听取多方面意见,尽可能亲自核实情况,要留有必要的证据,以应付意外情况;二是要注意交代新闻来源;三是坚持重大新闻稿件送审。
④采用客观报道手法。
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在新闻报道中直接表达作者对事实的评论,不仅违反了新闻的特性和要求,评论不当还容易发生侵权。
采用客观报道手法不仅可以如实地反映客观事实的真相,还可以巧妙地将传播者的意图、目的隐藏在对事实的客观叙述之中,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⑤事后补救。
新闻媒体一旦发现自己的报道有失误,或被他人提起诉讼,要主动及时地纠正错误,变被动为主动。
通过更正、书面道歉等方法挽回不好的影响,争取得到对方的谅解,而免于起诉或撤销诉讼。
关于事后补救,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发表“更正”;用“来函照登”或加编者按的形式,原封不动地发表有关人士或单位的信件和文章;重新开展调查,发表新闻、调查报告或调查附记,澄清事实;主动组织有利于恢复受侵害人名誉的其他文章或报道,如在媒体上发表正面报道、辩护文章等。
涉及知识点:新闻道德与法规2.谈谈虚假新闻的形式和如何应对与减少虚假新闻。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1(题后含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论述题 2. 简答题 3. 名词解释题1.1942年整风运动后,延安《解放日报》的重大改革。
(复旦大学,2011年MJC真题;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MJC真题)正确答案:1942年春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一次整风运动。
这次整风运动主要是从思想上清算党内历次“左”“右”倾错误,抗日民主根据地党的新闻事业的整风改革是全党整风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
根据整风精神,1942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为改造党报的通知》,提出了党报改革的基本要求:(1)加强党对报纸的领导;(2)增强报纸的党性和群众性;(3)加强报纸的战斗性。
通知发出后,从延安到各抗日根据地,新闻界掀起了整风改革的热潮。
《解放日报》走在新闻界整风改革的最前面,实行改版,树立了典范。
改版前夕,毛泽东和博古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召开了有七十多人参加的《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听取大家提出的许多中肯意见。
毛泽东最后作了重要讲话。
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改版。
这一一天它在登载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的同时,发表了改版社论《致读者》。
改版后,第一版主要是反映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要闻版,第二版是陕甘宁边区版,第三版是国际版,第四版是副刊和各种专论。
改革后的版面,把抗日民主根据地新闻报道提到了首位,整风运动的宣传成了当时的宣传中心,像农民创造变工队的事迹也上了头版头条。
《解放日报》在宣传党的中心工作,联系群众、联系实际方面向前迈进了一步,从而大大克服了主观主义和党八股,加强了报纸的党性和群众性。
《解放日报》改版后,根据地的其他各报也先后行动起来。
《新华日报》(华北版)《抗战日报》,甚至新华社和重庆的《新华日报》也都以《解放日报》为榜样,进行整风和新闻改革,使得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解放日报》在整风改革中,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新闻工作的文件、社论和署名文章,如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致读者》《新闻必须完全真实》《党与党报》《政治与技术》《本报创刊一千期》《提高一步》《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陆定一)等,对一些重大的新闻理论问题进行了阐述,批判了教条主义和资产阶级新闻观点,主要在以下问题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无产阶级的新闻思想和新闻理论。
烟台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2015年考试真题版
大学2015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考试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科目代码:334报考专业名词:新闻与传播所用试卷类型:A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6分)1、社会化媒体2、新闻跳笔3、视觉的美学强势选择4、微容5、特稿二、简答题(共40分,每题10分)1、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技术要求2、采访提问时注意的问题3、媒体组织变革的一般趋势4、画图说明轴线的种类三、策划题(40分)你所在的城市突降罕见大雾,请以此为主题做一个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案。
四、材料题(40分)阅读通讯《从雁栖湖到太平洋——主席大洋洲之行综述》,把它改成800字以的消息,并制作标题。
,雁栖湖,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密集的元首会见告一段落。
布里斯班—堪培拉—霍巴特—悉尼—惠灵顿—奥克兰—楠迪。
10天,3个国家,7个城市。
主席“旋风式”的访问,成为年度外交的压轴大戏,也为中国外交写下浓重一笔。
从雁栖湖畔到南太平洋岸,世界的目光追随着中国。
2014年11月,中国的“外交月”。
访问期间,恰逢党的十八大召开两周年。
看似时间的巧合,却蕴含着战略布局的深刻含义。
运筹帷幄,深耕细作。
追寻主席的足迹,非洲、美洲、亚洲、欧洲,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多边外交、主场外交……中国故事在世界回响,承前启后的外交格局日渐清晰。
23日,挥别楠迪。
浩瀚的太平洋上空,飞机由南向北,在湛蓝苍穹划下一道壮美的航迹。
大洋洲之行的帷幕徐徐落下……把历史的镜头拉长,把俯瞰的视角变宽。
大洋洲之行的4个维度——省州关系、国家关系、区域关系、全球关系,绣织着中国的世界观、世界的中国观。
国家关系篇:战略引领互信互利善弈者谋势。
元首外交,引领国家关系,尤需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澳大利亚,大洋洲领头羊。
建交42年,中澳关系砥砺前行。
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尚是总角之龄,声势却已如火如荼。
新西兰,对华合作开拓者。
建交42年,中新共同创造了中国同发达国家关系史上多个“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