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案-热量的计算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2课时 热量的计算教案与反思
第2课时热量的计算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涵亚学校陈冠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比热容,推导出热量的计算公式;2.能根据热量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利用比热容的定义,及其和质量、温度之间的关系,推导出热量的计算公式;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物理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锻炼学生的推导能力和动手计算能力.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教学重点】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教学难点】利用比热容的定义推导热量的计算公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 我们知道比热容的单位是J/(kg ·℃),而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和种类有关,请思考能否利用一个公式具体地说明热量、温度、质量、比热容之间的关系,怎样才能计算出物体温度改变时吸(放)热的多少?要解决这些问题,下面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预习指导】阅读课本P42-43公式和例题,推导初末温度、质量、变化温度的表达式,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交流展示】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比热容的大小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怎样利用比热容的公式判断比热容的大小.生1:据Q c m t吸△()可知Q 吸、m 一定,通过比较Δt 比较比热容的大小.生2:据Q c m t =吸△()可知m 、Δt 一定,通过比较Q 判断c 的大小. 教师点拨总结后用多媒体展示例题讲解.例题1通过比较Δt 的大小判断c 的大小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以看出( )A.甲的比热容比乙大B.甲的比热容比乙小C.甲和乙比热容相同D.开始加热时,甲和乙的比热容零解析:由于两个加热器相同,当加热时间相同时,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Q 甲吸=Q 乙吸,由图像可知,Δt 乙>Δt 甲,又由Q c m t =吸△()可知当质量m 、Q 吸相同时,c 乙<c 甲.故选A.答案:A例题2通过比较Q 的大小判断c 的大小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小明在家里做了如下实验: 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甲和乙内分别装入质量相同,初温都是室温的水和煤油,在瓶口扎上气球,将它们一同浸入热水中,如图所示.(1)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瓶口的气球膨胀得大些.(2)要使两球膨胀的大小相同,应对________加热时间长些.(填“甲瓶”或“乙瓶”)(3)此实验表明________比________的比热容小些.解析:本题中用气球膨胀的大小表示煤油和水温度上升的大小,两球膨胀的大小相同,反映了煤油和水上方气球内气体的温度相同,即煤油和水升高的温度,乙瓶加热时间长一些,表明水吸收的热量多一些,即Δt 油=Δt 水,水吸>Q 油吸,而m 油=m 水,由Q c m t 吸△()可知c 煤油<c 水.答案:(1煤油(2)乙瓶(3)煤油水例题3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定时间后,冰块形状基本不再变化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则三块金属的比热容c 甲、c 乙、c 丙大小相比( )A.c 甲最大B.c 乙最大C c 丙最大 D.c 甲=c 乙=c 丙解析:由题意可知,m 甲=m 乙=m 丙,t 0甲=t 0乙=t 0丙,由于冰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即t 甲=t 乙=t 丙,∴Δt 甲=Δt 乙=Δt 丙.由图可知丙使金属块熔化的最多,甲最少,即Q 丙放>Q 乙放>Q 甲放,由Q c m t放△()可知c 丙>c 乙>c 甲,故选C.答案:C【课堂训练】教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热量的计算师 利用比热容的公式我们可以推导出热量的计算公式,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写出吸热和放热公式,并说明计算中应注意什么.生: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Q 吸=cm Δt 升=cm (t -t 0);物体的温度降低时放出的热量Q 放=cm Δt 降=cm (t 0-t ),Δt 为物体温度的变化值,即物体高温值和低温值之差.师 解题时,题目中的“升高”、“升高了”、“降低”“降低了”就是指温度的改变量Δt.在热传递过程中,当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热传递而没有热量的损失时,根据热平衡,则有Q 吸=Q 放.例题4某太阳能热水器的容积为100L ,烈日夏天,可使一满水箱20℃的水升高50℃,求水吸收的热量.解:Q 吸=cm Δt =c ρv Δt =4.2×103J/(kg ·℃)×1×103kg/m3×100×10-3m3×50℃=2.1×107J例题5质量是2kg 的铁锤,每次都从1m 的高度落下去打击质量为4kg 的铁块,共打击500次,假设重力对铁锤所做的功的50%转化为热量被铁块吸收,则铁块的温度升高了多少?【c 铁=0.46×103J/(kg ·℃)】解:铁锤做的功W =nmgh =500×2kg ×10N/kg ×1m=1×104J 铁块吸收的热量Q =W ×50%=1×104J ×50%=5×103J 铁块升高的温度Q t==cm △33510J =0.4610J /kg 4kg ⨯⨯⨯(℃)=2.7℃ 【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做课本P44作业35.2.请同学们完成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后作业答案】3.相同铝铜5.Q 吸=cm (t -t 0)=4.2×103J/(kg ·℃)×0.1kg ×(90℃-20℃)=2.94×104JQ 放=c 铁m ′(t 0′-)=0.46×103J/(kg ·℃)×10×10-3kg ×(100℃-25℃)=4485J1.本节课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比热容公式推导出热量的计算公式,通过用多媒体展示例题讲解,帮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能注意单位统一和解题规范.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时,要提醒学生分清温度变化中的“升高了多少℃”和“升高到多少℃”的区别.2.在教学中要做到少讲精讲多练,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教师释疑解惑,注重课前备教案备课件,不断提高课堂效率.【素材积累】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像一支离弦的箭,嗖嗖地直向着生命的终点射去。
物理热量和热值优秀教案
物理热量和热值优秀教案12.2 热量与热值【教学目标】知道热量的定义、符号和单位.知道热量与内能和温度的关系.了解并掌握物体吸热或放热与质量和温度的关系.知道热值的定义,会用Q=qm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燃烧的效率.【教学重难点】理解热量与内能和温度的关系.会用公式Q=qm进行计算,了解燃烧的效率.【教学过程】一、什么叫做热量思考:内能改变多少可以用什么来度量呢?热量是物体内能改变的一种量度.定义: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当仅有热传递时,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符号:热量通常用符号Q表示,吸热时Q吸,放热时Q放.单位:焦(J)一根火柴完全燃烧放出来的热量约为103J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它对应于热传递的过程.一个物即使试温度很高,也不能说它含有的热量多.不能说一个物体含有多少热量,只能说一个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二、探究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这段内容是通过对水加热的实验,让学生认识水吸热的多少与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个实验既可以巩固加深学生对热量概念的理解,又为下节课学习比热容打基础.活动1:实验之前,应先提出问题: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事实猜想.进行猜想可以为后面的实验研究定向,同时对最终理解实验结论具有铺垫作用.活动A按照教材设计进行即可.活动B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教师要适时提醒学生如何控制变量.为方便计算,同时考虑到课堂上加热的时间有限,取100g、200g、300g即可.对质量不同的水进行加热时,如果用酒精灯作热源,要保证每个酒精灯的火焰大小、燃烧情况基本相同.得出结论后,教材给出了1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这里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适当扩展一下:1kg砂石温度升高1℃时,需吸收的热量是0.92×103J;1kg砂石温度升高10℃,需吸收多少热量?10kg砂石温度从10℃升高到100℃,需吸收多少热量?与水对比,你有什么发现?这样会对后面学习比热容作好铺垫.三、燃料的热值热值是表征燃料完全燃烧时放热本领的物理量,是选择燃料的主要依据.热值问题可以从生活中需要大量的热量引出.例如,通过阅读教材或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或气体燃料,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燃料,判断属于上面的哪一类.再提出思考讨论题:这些不同燃料燃烧的过程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交流后,教师及时总结,明确燃料燃烧过程都要放热,但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不相等.为了表示燃料燃烧时这种放热本领的不同,物理学中引入了热值的概念.至此可以顺势给出热值的定义和单位.常见燃料的热值表比较简单,类似的表格前面见过多次,可以让学生阅读表格,谈谈有什么发现.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明确燃料的热值表示的含义,知道表示气体热值时单位常用J/m3,在常见燃料中氢的热值是最大的.有关热值的计算公式比较简单,可以利用教材中的题目或者教师另选类似的题目进行练习.这里的计算只为帮助认识热值,不必扩展更多更深.燃烧的效率问题和污染问题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果只是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字或只由教师讲述,都显得比较枯燥,难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更不能达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效果.教学中可以通过加强视觉信号来突出这个问题,如用挂图或多媒体投影展示锅炉烟囱、蒸汽机车冒黑烟等类似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燃烧存在哪些问题?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最后归结到燃烧效率和环境污染两个方面,指出燃料不能完全燃烧会浪费燃料,降低效率,造成污染.还可回扣到热值定义中的关键词“完全燃烧”,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要有这样的限定.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燃料燃烧所产生热量的流向,知道哪些是有用的,哪些被浪费掉了,进一步理解效率的意义.在比较普通家用煤炉、普通燃煤锅炉和现代化锅炉的效率时,通过多媒体投影、挂图展示相关情景,可以产生更加形象化的效果.教师还应加以引申,让学生知道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是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目标.活动2:目的是加深对热值概念的理解,运用热值概念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其中的第1个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完成,可以个人活动,也可小组活动.第2个问题应与课后课外活动1结合起来,布置每个学生回家完成.就一个班级而言,最好有不同燃料结构的家庭调查进行对比,以丰富学生对我国家庭燃料结构与节能措施的认识.一定要让学生实际进行调查,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良好习惯,实现新课程标准中“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信息浏览栏目对西气东输作了简单介绍,是希望学生能够关注社会现实中的重大问题.西气东输是我国近年来重要的工程项目之一,是解决东部能源紧缺的重要举措,对东部地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让学生通过上网或查阅书籍,搜集有关信息,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共享.课外活动1:是一个以调查、访问、观察为主要形式的综合性活动,意图是希望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我们周围普通人生活的变化和发展,感受社会的不断进步,进一步激发学生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贡献的热情.实际教学中,对不同层次、不同条件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也可结合研究性学习课程,将它作为一个课题,组织小论文评选等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自己也要带头进行这方面的调查研究,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课外活动2:目的是让学生学习阅读数据表,从中提取有用信息,通过计算来分析讨论有关饮食、运动和身体成长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我们周围的生活,关注自身的发育和发展,并形成运用数据来分析和判断生活现象的意识,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于第1个问题,由于需要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计算,因而具有一定的难度.建议按性别将男、女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活动,得出若干结果,再进行汇总.以13~15岁年龄段的女生为例,每天需要淀粉0.56kg,而16岁的男生则每天需要淀粉0.70kg.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即可.第2个问题则可以结合当前我国青少年大量出现的“小胖墩”、“豆芽菜”体形这类亚健康体形的原因展开讨论,也可以与本章其他内容综合在一起,让学生以小论文的形式参与讨论交流.不管采用什么形式,都要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和身边的实际,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指导自己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和健身意识.以上两个活动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是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绝佳素材,老师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予以足够的重视,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活动,切实有所收获.【课堂小结】热量: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当仅有热传递时,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1kg纯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热值: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与燃料质量的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布置作业】。
热量怎么算初中物理教案
热量怎么算初中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热量的概念,掌握热量计算公式Q=cmΔt,能够运用热量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热量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2)教学难点:会利用公式Q=cmΔt进行简单的吸、放热计算。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却非常凉爽;傍晚太阳西落,沙子很快凉了下来,而海水却仍然暖暖的。
同样的日照条件,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变化不同呢?引导学生思考并猜想。
(2)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变化不同?引导学生猜想:可能与物质的种类和质量有关。
(3)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每组选取不同的物质(如沙子、海水、石头等),测量相同质量的物质在相同日照条件下的温度变化。
(4)分析与论证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物质的温度变化情况,论证自己的猜想。
引导学生发现,物质的温度变化与其比热容有关。
(5)交流与合作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讨论不同物质比热容的差异,引导学生认识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6)总结与提高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热量的概念,掌握了热量计算公式Q=cmΔt,并通过实验探究了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课后,请大家运用热量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论证,交流合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热量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引导和辅导,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热量计算公式物理
热量计算公式物理热量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如原子、分子)的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表示能量的量度。
在国际单位制中,焦耳定义为一个物体在经历1牛(N)的力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1米(m)时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
物体的温度是描述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热运动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或开尔文(K)。
在国际单位制中,摄氏度与开尔文的换算关系是℃=K-273.15热量的传递方式有三种:传导、传导和辐射。
热量传导是指物体不同部分之间由于温度差而产生的热量流动。
热量对流是指液体或气体在不同温度之间发生的热量传递。
热辐射是指物体通过电磁辐射传输热量,如太阳光的传输。
在物体的热量计算中,一般需要涉及到以下几个物理量和概念:热量(Q)、物体的质量(m)、温度变化(ΔT)、比热容(c)和热导率(λ)。
热量公式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Q = mcΔT其中Q表示吸收或释放的热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容,ΔT表示温度变化。
具体来说,这个公式可以用于描述以下几种情况的热量计算:1.同质均匀物体的温度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物体的质量和比热容都是常量。
公式可以简化为:Q = mcΔT2.不同物质的混合:在这种情况下,物体的质量和比热容都是变量,需要将每种物质的质量和比热容相加再进行计算。
ΔQ = m1c1ΔT1 + m2c2ΔT2 + ... + mn cnΔTn3.相变过程的热量计算:在这种情况下,物体处于相变状态,其中潜热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Q = mcΔT + mL其中L是相变时的潜热。
除了热量计算,还有一些其他的物理量和概念与热量相关,如热容、热功、热效率等。
这些概念和公式的详细讨论可以超过文章的篇幅。
热量计算(初中物理)
1、计算公式:
吸收或者 放出的热量
单位:J
Q cmt 变化的温度
单位:℃
质量
比热容
单位:kg
单位:J/(kg.℃)
2、吸、放热公式: 吸热公式:_Q__吸__=__c_m_△__t__=__c_m_(__t_2_-__t_1)___ 放热公式:_Q__放__=__c_m_△__t__=__c_m_(__t_1_-__t_2)___
四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入不同质量的水和煤油,用
相同的电加热器给它们加热,记录如下表:
物质 次数 质量/g 初温/℃ 末温/℃ Δt/℃ 加热时间
1 200 20
28
8
8
水 2 100 20
28
8
4
3 200 00 20
24
4
2
(1)由1、2次实验,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2)由1、3次实验,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3)由3、4次实验,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4)由1、2、3、4次实验,可得结论____________。
1、质量为150g,温度为20℃的水温度升高 40℃后,吸收了多少热量?若将质量为150g,温 度为60℃的水放在桌子上冷却,使水温降低到 20℃,则水又放出多少热量?
2、质量为500g的某种金属,温度从100℃降 低20℃时,放出热量3900J,这种金属的比热容 是多少?
3、使20g冰的温度从-10℃升高到0℃,但未 熔化成水,需要多少热量?如果这些热量是由温 度从5℃降低到0℃的水来供给的,需要多少克 5℃的水?[c冰=2.1×103J/(kg/℃)]
作业:
1、质量为500g的水,温度升高到90℃,吸 热8.4×104J,求水的初温是多少?
九年级物理第13章 热量的计算
课时2 热量的计算课前预习热量的计算公式:(1)公式Q= cmΔt,Q表示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多少,c是物质的比热容;m是物质的质量,Δt表示温度的变化。
(2)吸热的计算公式:Q吸=cm(t-t0),放热的计算公式:Q放=cm(t0-t)。
式中t表示末温,t0表示初温。
课堂练习知识点1 热量的计算1.在“母亲节”这天,小唐同学为妈妈炖了一碗排骨汤,然后用盆子装了5kg的水,将装汤的碗放在水中进行冷却。
过了一会儿,水温由20℃升高到25℃,水吸收的热量为 1.05×105J。
[c水=4.2×103J/(kg·℃)]2.保温桶内装有质量为50kg、温度为95℃的热水,过了一段时间后,桶内水的温度降为85℃,那么水放出的热量为 2.1×106J,水的内能减少(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c水=4.2×103J/(kg·℃)]知识点2 热量计算公式的变形3.(2019·祯祥中学秋季初三期中)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质量之比是2∶1,吸收的热量之比是1∶2,则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1∶1 ,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是1∶4 。
4.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在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kg、初温为30℃的水,吸收2.1×104J的热量后,末温是( C )A.50℃B.5℃C.35℃D.80℃5.甲、乙两个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2∶1。
若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之比为3∶1,则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C)A.1∶2B.2∶1C.3∶2D.4∶1课时作业1.质量为1kg的水,温度从50℃降低到20℃,放出的热量是( C )A.4.2×103JB.8.4×104JC.1.26×105JD.2.1×105J2.一杯煤油温度从80℃降到50℃,放出的热量为Q1,从50℃降到20℃,放出的热量为Q2,则( C )A.Q1>Q2B.Q1<Q2C.Q1=Q2D.无法判断3.【核心素养·科学思维】甲、乙两金属球质量之比是5∶3,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是1∶5,若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3∶1,则它们吸收的热量Q甲∶Q乙为( A )A.1∶1B.1∶3C.3∶1D.9∶254.在相同加热条件下,对初温相同的甲、乙两个物体加热,设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比热容分别为c甲、c乙,甲、乙两物体的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 A )A.若m甲>m乙,则c甲<c乙B.若c甲>c乙,则m甲>m乙C.若m甲=m乙,则c甲>c乙D.若c甲=c乙,则m甲=m乙5.将质量相同的铝块、铁块加热到100℃,取出后立即放入盛有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两杯温水中(c铁<c铝,不考虑热损失),使水升温较高的那杯是(A)A.放铝块的B.放铁块的C.两杯都一样D.无法判断6.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同为2kg的物质甲和水同时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甲物质10min吸收的热量为( C )A.5.04×105JB.4.2×105JC.2.52×105JD.条件不足,不能计算7.夏天,小红将一瓶质量为0.5kg的矿泉水放入电冰箱的冷藏室,矿泉水的温度由37℃降至7℃,此瓶矿泉水放出(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为 6.3×104J。
九年级物理 新课有关热量的计算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新课 有关热量的计算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九年级新课:有关热量的计算二. 重点、难点:1. 加深比热的概念的理解,学会根据比热容进行热量计算。
2. 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
3. 一题多解三. 知识点分析:“热量的计算”,首先通过利用算术计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
进而归纳出物体受热时吸收热量的公式。
并用同样的道理,给出了物体散热时放出热量的公式。
并利用放热公式计算例题2,从而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比热的理解。
本节所能归纳出的定量计算公式,仅适用于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的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
因为在物态变化的过程中,物体吸收的热量不一定用于升温(如晶体的熔化时温度保持在熔点而不变化),有可能物体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用于物态的变化,另一部分用于物体的升温(如非晶体的熔化),上述公式只有当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全部用于该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而不能是其他去向时才能适用。
虽然初中生不需掌握,但举到的例子中不能涉及有物态的变化。
【典型例题】[例1] 有一高温物体被投入质量为10kg 、温度为20℃的水中,如果传给水的热量是2.73×106J ,则水的温度会升高到多少度。
分析:将热量的计算公式变形,然后代入数值即可求解。
解:由公式Q 吸=cm (t -t 0)变形可得C C C C kgC kg J t cm Q t ︒=︒+︒=︒+⨯︒⋅⨯⨯=+=852*******)/(102.41073.2360 答:水的温度会升高到85℃。
[例2] 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质量的4倍,当甲的温度从20℃升高到70℃,乙的温度从40℃升高到60℃时,甲,乙两物体吸收的热量之比为5∶1,则甲的比热与乙的比热之比是多少?分析:根据比热公式tm Qc ∆⋅=可直接求比值。
解:由比热公式t m Qc ∆⋅=可得乙吸乙升乙甲升甲甲吸乙升乙乙吸甲升甲甲吸乙甲Q t m t m Q t m Q t m Q c c ∆⨯⨯∆⋅=∆⋅∆⋅= 21140601207045=-⨯⨯-⨯=)()(答:甲、乙两物体的比热之比是1∶2。
物理教案二:推导计算热量变化的方程式
物理教案二:推导计算热量变化的方程式推导计算热量变化的方程式一、引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热量变化是一个非常常见并且重的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
比如在烹饪中,人们需要知道加热时间和温度,以确定食物的烤熟程度;在能源领域,人们需要知道热能的转化和传递方式,以改进能源利用效率。
因此,本篇文章将会探讨如何通过物理知识推导计算热量变化的方程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
二、热学基础知识在讲解热量变化方程式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热学基础知识。
1.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它的本质是能量转化定律,即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量不变。
在热学中,能量包括内能、势能和动能等多种形式,其中内能是最常见的。
内能是物质内部分子和原子的运动所带有的能量,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E=mcΔT其中,E表示物质的内能,m表示物质的质量,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ΔT表示物质的温度变化。
2.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也称为热力学不可逆定律,它规定热量不能自行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除非外界施加功。
这意味着,热量只能由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流动的方向是不可逆的。
3.热容和比热容热容是指物体在温度改变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它的单位是焦耳每开尔文(J/K)。
比热容是指物质单位质量在温度改变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它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开尔文(J/(kg·K))。
热容和比热容的关系式为:C=m×c其中,C表示物质的热容,m表示物质的质量,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
三、热量变化方程式的推导在了解了上述热学基础知识之后,我们可以开始推导热量变化方程式了。
假设有两个物体A和B,它们之间存在温差ΔT,我们需要知道当它们之间传递热量时,热量的大小以及传递速率。
1.热量的大小热量的大小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Q=m×c×ΔT其中,Q表示传递的热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ΔT表示温度变化。
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 热量与热值-优秀奖
热量与热值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
⑵知道当质量一定时水吸收的热量跟温度的升高成正比,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⑶了解热值的概念,会根据热值来计算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燃料。
◆过程与方法⑷经历探究水的吸热与质量、温度变化的关系的活动过程,进一步熟悉其中的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⑸通过“选择燃料”、“饮食与运动”等学生活动,阅读有关“西气东输”的信息,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使学生逐步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养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看待生活中事物的习惯。
⑹培养学生关注饮食与健康意识,帮助他们树立合理利用能源的科学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教学重点:热量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
探究水的吸热与质量、温度变化的关系这个学生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热量概念的理解,也是后面学习比热容的基础,让学生做好这个实验是教学的关键。
热值以及如何选择燃料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热量的概念是用内能概念来定义的,比较抽象;同时,热量又是一个过程量,即只有在物体内能发生变化时,才能谈热量,所以热量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
实验“探究水的吸热与质量、温度变化的关系”需要学生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自己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分析实验数据找出规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引入新课的方法,可以由学生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来举例分析,而知道在现代社会中,使用能量主要还是从燃料燃烧中获得的内能.“燃料的热值”,学生观察和分析教材的或教师提供的科技资料,学习热值的概念,并用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为×107J。
液化气的热值为×107J/m3,表示的含义:表示 1 m3的液化气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为×107J。
燃料的热值计算请大家从左侧的燃料的热值表中找出:干木柴、柴油、汽油等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燃料的热值。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热量的计算
参考答案:不相同 水和砂石的吸热能力不同。
1.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_Q_吸_=_c_m_(_t_-_t_0_)_; 2.物体温度降低时放出热量:_Q_放_=_c_m_(_t_0_-_t_)_。
考点 有关热量的计算 【典例】质量为2 kg的水温度升高了50℃, 求水吸收的热量Q吸。 [c水=4.2×103J/(kg·℃)] 【思路导引】利用物体吸收热量的公式
①求质量:m= Q
ct
②求比热容:c= Q
mt
③求变化的温度:Δt= Q
cm
1.由Q吸=cm(t-t0)可得c=m(Qt 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
0
)
,关于同一物质的比热容c,
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
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精讲精析】本题考查比热容的计算。 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Δt=4.2×103J/(kg·℃)×2 kg×50℃ =4.2×105J。 答案:4.2×105J
【方法归纳】利用比热容计算热量
(1)明确几个温度的含义:升高(降低)了是指变化的温度,升高 (降低)到是指物体的末温。 ①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Q吸=cm(t-t0)。 ②物体温度降低时放出热量:Q放=cm(t0-t)。 (2)热量公式的应用:
B.铁
C.锌
D.铅
【解析】选A。本题考查比热容公式的应用。从表中得知:铝的 比热容最大,铝升高1℃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最多,所以四种金属 材料中选作散热片最好的是铝。
4.汽车发动机常用水来作冷却剂,这是
因为水的比热容较
;若发动机的
水箱中贮有10 kg水,当水温升高10℃
热量计算(初三物理)
§12—4 热量的计算【学习目标】会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进行吸、放热的计算 【重、难点】热量公式的应用。
【学习过程】板块一 热量公式的推导1. 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用 表示,它的单位是 。
2.水的比热容是 ,物理意义是 。
3.热量公式推导:5kg 的水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为 J ; 5kg 的水温度升高10℃时所吸收的热量为 J ; 质量为m 的水温度升高△t 时所吸收的热量为 。
4.热量的计算公式是 ,其中m 表示 ,单位是 ;c 表示,单位是 ;△t 表示 ,单位是 ;Q 表示 ,单位是 。
板块二 热量公式及变形公式的应用㈠热量公式应用★:请同学们参看课本P30例1、例2。
完成下面的计算题。
1.一只装有2kg 水的家用保温瓶,经过24h 后瓶内的水温从95 ℃降低到65 ℃ ,问这段时间内,瓶内水释放出了多少热量?2.小华家有一台AO 史密斯热水器,加满水后将20℃的水加热至70℃。
求:⑴水的质量?⑵需要多少热量?㈡变形公式应用★热量公式变形:m = ;△t = ;c = 。
★练习:1.1J 的热量可使1g 水温度升高多少℃?2.有一高温物体被投入质量为10kg ,温度为20℃的水中,若传给水的热量是2.52×106J ,则水的温度会升高到多少℃?3.在冬日,小华家的暖气片每小时放出6.3×106J 的热量。
若流入暖气片的水温为80℃,流出的水温为65℃,求每天需要有多少80℃的热水流过暖气片。
思考:1、使20g 冰的温度从-10℃升高到0℃,但未熔化成水,需要多少热量?如果这些热量是由从5℃降到0℃的水来供给的,需要多少克5℃的水?(c 冰=2.1×103J/kg ℃)(不计热损失)2、质量为500g 的铁锅中放有3kg 水,把它们从15℃加热到95℃,需要多少热量? (c 铁=0.46×103J/kg ℃)【课堂练习】1、200g 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 ,比热容 (两空均选填“不变”或“改变”),内能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对化成的水继续加热,在标准气压下使水沸腾,水所吸收的热量为 J 。
初中初三物理上册《热量与热值》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热量的概念,掌握热量与温度的关系,了解热量在物体间的传递方式。
2.学习热值的定义,掌握热值的计算方法,了解热值与燃料种类、质量的关系。
3.学会使用热量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热量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通过实验,观察热量传递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与热量有关的现象?热量与热值有什么关系呢?”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热量与热值。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讲解热量的概念,强调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与物体温度的变化有关。
2.介绍热值的定义,解释热值与燃料种类、质量的关系。
3.讲解热量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示计算方法。
4.深入了解一种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的热值及其应用,撰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这种能源的认识和看法。
5.结合所学知识,探讨如何在家中节约能源,减少热量损失,制定一份节能计划。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注意作业中的计算题需列出详细的计算过程,实验报告要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过程、结果和结论等。
2.热量传递的实验现象和规律是本章节的难点,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理解热量传递的原理。
3.热量与热值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学生需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如家庭取暖、烹饪等,引导学生关注热量与热值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总结评价: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评价学生在实验、讨论等方面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换热量计算公式
物理换热量计算公式热量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能量,当物体处于不同温度的环墶中时,热量会通过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进行传递。
在物理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公式来计算热量的传递和换热量的大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物理换热量计算公式,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解析和应用。
1. 热传导换热量计算公式。
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体内部分子的碰撞传递的过程。
在热传导过程中,换热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Q = k A ΔT / d。
其中,Q表示换热量,k表示热传导系数,A表示传热面积,ΔT表示温度差,d表示传热距离。
这个公式表明,换热量与传热系数、传热面积、温度差和传热距离都有关系。
当传热系数越大、传热面积越大、温度差越大、传热距离越小时,换热量就会越大。
2. 对流换热量计算公式。
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流动传递的过程。
在对流换热量计算中,可以使用以下公式:Q = h A ΔT。
其中,Q表示换热量,h表示对流换热系数,A表示传热面积,ΔT表示温度差。
这个公式表明,对流换热量与对流换热系数、传热面积和温度差有关。
当对流换热系数越大、传热面积越大、温度差越大时,换热量就会越大。
3. 辐射换热量计算公式。
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传递的过程。
在辐射换热量计算中,可以使用以下公式:Q = εσ A (T₁^4 T₂^4)。
其中,Q表示换热量,ε表示辐射率,σ表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A表示传热面积,T₁和T₂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温度。
这个公式表明,辐射换热量与辐射率、传热面积和温度差的四次方有关。
当辐射率越大、传热面积越大、温度差越大时,换热量就会越大。
4. 总换热量计算公式。
在实际的换热过程中,通常会同时存在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等多种换热方式。
此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总换热量:Q = Q₁ + Q₂ + Q₃。
其中,Q₁、Q₂和Q₃分别表示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换热量。
这个公式表明,总换热量等于各种换热方式的换热量之和。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综合考虑各种换热方式对换热量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计算换热量的大小。
物理教学设计-热量的计算物理热量计算
物理教学设计-热量的计算物理热量计算
物理教案-热量的计算“热量的计算”教学目标
a.会利用吸热公式和放热公式进行有关吸、放热计算
b.在条足够情况下会计算物质的比热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教材首先通过例题,运用所学比热概念,归纳总结出物体吸热公式,然后再通过例题写出放热公式,加深学生对物质比热的理解.分析二:本节内容突出体现对学生计算能力、理解能力的要求.
教法建议
建议一:我们可以先复习比热的概念,然后提出若物体升高的温度不止1℃怎么计算吸热?若物质的质量不止1千克又怎么计算吸热?若升高的温度不止1℃,同时物质的质量也不止1千克又怎么计算吸热?由此引出课题,并运用例题1进行验证.最后由吸热引申到放热情况的计算,引出例题2.建议二:在讲完热量的计算方法后,可以引导学生逆向思维:计算物体的比热.并给出例题.“热量的计算”教学设计示例课题热量的计算教学重点会利用吸热公式和放热公式进行有关吸、放热计算教学难点会利用吸热公式和放热公式进行有关吸、放热计算教学方法讲授
一、复习比热的知识
二、物体吸热的计算
探究活动
调查北方冬天有关取暖的问题,用所学知识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初中物理-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的计算共16页文档
0.88×103J×2×70=1.232×105J
④铝块吸收的热量:
0.88×103J×2×70=1.232×105J
吸收的热量 = 比热容×质量 ×升高的温度
公式:Q吸=cm(t-t0)
解:
Q吸=cm(t-t0)
= 0.88×103J/(kg·℃)×2kg× (100℃-30℃)
初中物理-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的计算
时间反复无常,鼓着翅ຫໍສະໝຸດ 飞逝复习 1、影响物体吸收热量的多 少的因素:
质量 温度升高的度数
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 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这种 物质的比热容.
c Q m(tt0 )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 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叫这 种物质的比热容.
c Q m(t0 t )
比热容的单位: 焦每千克摄氏度 J /(kg·℃)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 /(kg·℃)
表示:1kg水,温度升高1℃ 吸收的热量是4.2×103J
热传递过程中吸收和放出
1、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
阅读133页“想想议议”。 然后进行计算。 铝的比热容是: 0.88×103J/(kg·℃)
=1.132×105J
2、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
放出的热量 = 比热容×质量 ×降低的温度
公式:Q放=cm(t0-t)
小结:
•吸热公式 Q吸=cm(t-t0)
•放热公式 Q放=cm(t0-t)
3、阅读“气候与热污染”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课时 比热容的应用及热量的计算教案与反思
第二课时比热容的应用及热量的计算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棋辰学校陈慧兰【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2.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的大小,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某一物理过程的分析,依据比热容相关公式进行计算.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和热量有关的计算.【难点】利用比热容解释有关现象.知识点一水的比热容【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2-13,完成以下问题:1.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水的吸、放热本领强,可用水作为散热剂;此外水的温度难以改变,所以水对调节温度能起到较好的作用.2.我国北方楼房中都装有“暖气”,用水做介质,把热量带到房中取暖,用水做介质有什么好处?生活和生产中,还有没有用水来加热或散热的情况?试举例.答:水的比热容大,能够放出更多的热量,该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被利用:如人们培育秧苗,为了保护秧苗不被冻坏,常常在傍晚时向农田灌水,白天将水放出;汽车发动机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知识点二热量的计算【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4,完成以下问题:热量的计算公式:(1)吸热公式:Q吸=cm(t-t0).(2)放热公式:Q放=cm(t0-t).(3)一般式:Q=cmΔt.【合作探究】1.应用公式计算热量的步骤是?答:应用公式计算热量的步骤是:(1)根据题意确定吸热物体和放热物体.(2)分析已知条件,并统一单位.(3)根据物理过程,依据条件选择公式.(4)代入数据求解,并讨论结果的合理性.2.当发生热传递的两个物体达到热平衡时,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间的关系是什么?答:Q吸=Q放(热平衡方程).【教师点拨】1.正确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单位要统一.2.审题时要注意“温度升高到……”和“温度升高了……”的区别,“升高到”是指物体的末温,“升高了”是指物体温度的变化量.3.公式适用于物态不发生变化时物体升温(或降温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计算.如果过程中存在着物态变化,此公式不再适用.【跟进训练】1.在下列现象中,与水的比热容无直接关系的是( C )A.汽车的发动机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B.冬天用热水袋取暖C.夏天用洒水的方法降低室内温度D.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2.质量为100 g、初温是74℃的实心金属小球放出2.3×103 J的热量之后,温度降低到24℃.那么这种金属的比热容是多少?解:金属的质量m=100 g=0.1 kg,则由Q放=cmΔt可得,该金属的比热容c=错误!=错误!= 0.46×103J/(kg·℃).比热容的应用⎩⎪⎨⎪⎧ 用作冷却剂或取暖调节温度热量的计算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素材积累】司马迁写《史记》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书。
初中物理热教案
初中物理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热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热量、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3. 学会使用热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热量的概念和计算。
2. 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3. 热传递的原理。
教学难点:1. 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
2. 热传递的微观解释。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温度计、热源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我们会感到冷?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天我们会感到热?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因为物体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异导致了热量的传递。
二、热量的概念(10分钟)1. 介绍热量的定义: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量度。
2. 解释热量计算公式:Q = mcΔT,其中Q表示热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容,ΔT表示温度变化。
三、温度和内能的关系(10分钟)1. 解释温度和内能的关系: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的量度,内能是物体分子的总动能和势能之和。
2. 演示实验:通过加热和冷却实验,让学生观察温度变化对内能的影响。
四、热传递的原理(10分钟)1. 介绍热传递的原理: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两者温度相等。
2. 解释热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3. 演示实验:通过烧杯实验,让学生观察热传递现象。
五、生活中的热学现象(10分钟)1.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热学现象,如热水袋、电饭煲等。
2. 教师解释这些现象的原理。
六、总结和练习(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热量的概念、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热传递的原理。
2.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热学现象,让学生了解热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通过演示实验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热量计算和热传递的原理。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教案-热量的计算
“热量的计算”教学目标
a.会利用吸热公式和放热公式进行有关吸、放热计算
b.在条件足够情况下会计算物质的比热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教材首先通过例题,运用所学比热概念,归纳总结出物体吸热公式,然后再通过例题写出放热公式,加深学生对物质比热的理解.
分析二:本节内容突出体现对学生计算能力、理解能力的要求.
教法建议
建议一:我们可以先复习比热的概念,然后提出若物体升高的温度不止1℃怎么计算吸热?若物质的质量不止1千克又怎么计算吸热?若升高的温度不止1℃,同时物质的质量也不止1千克又怎么计算吸热?由此引出课题,并运用例题1进行验证.最后由吸热引申到放热情况的计算,引出例题2.
建议二:在讲完热量的计算方法后,可以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如何计算物体的比热.并给出例题.
“热量的计算”教学设计示例课
题
热量的计算
教学重点
会利用吸热公式和放热公式进行有关吸、放热计算
教学难点
会利用吸热公式和放热公式进行有关吸、放热计算
教学方法
讲授
一、复习比热的知识
二、物体吸热的计算
Q吸=cm
例题1:把质量为2千克、温度为30℃的铝块加热到100℃,铝块吸收的热量是多少焦耳?
提示:
先查比热表,知道铝的比热,然后代入公式计算.
过程见课本
三、物体放热的计算
Q放=cm
例题2:有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800℃,质量是1.5克,温度降低到20℃时,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焦耳?
提示:
先查比热表,知道铁的比热,然后代入公式计算.
过程见课本
四、比热的计算
例题3;某物质吸收4.2×104焦耳的热量后,温度升高5℃,则该物质的比热为多少?已知该物质共2千克.解:已知m=2kg,Δt=5℃,
Q=4.2×104j
所以
五、作业
课本P27第7、8题
提出问题:若物体升高的温度不止1℃怎么计算吸热?若物质的质量不止1千克又怎么计算吸热?若升高的温度不止1℃,同时物质的质量也不止1千克又怎么计算吸热?
引导学生解题
指导学生
引导学生
学生回忆
思考计算吸热、放热量的计算方法
学生自己解题
总结比热的计算方法
学生板书
探究活动
调查北方冬天有关取暖的问题,用所学知识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