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讷河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无答案
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小题,共计60分)1.在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帝王、大臣等人的生平事迹为其拟定谥号,从战国时期起,“辨行迹、明善恶、寓褒贬”逐渐成为立谥的规范.这一规范主要是为了()A. 崇拜和颂扬先人B. 缓和君臣关系C. 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D。
惩恶劝善维护统治2. 西周时期,士是最下层贵族,但到了春秋时期,士的地位上升,他们当中的许多成员,凭借智力作为新的谋生手段,他们的思想主张也得到传播。
这一现象( )A.推动了周文化的传播和普及B.反映了分封制度的逐渐瓦解C.导致了宗法制的瓦解和崩溃D.加剧了当时社会局势的动荡3。
汉安帝时,某地方官犯罪,大臣们认为应给以“禁锢二世”的处罚。
太尉刘恺指出:“《春秋》之义,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所以进人于善也。
”于是安帝下诏禁锢罪臣本人,不株连子孙.汉代多次出现这种援引《春秋》判决案件的情况。
这反映了当时()A. 地方吏治的废弛 B.试图重建礼乐制度C。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君主专制的强化4. 西汉政权建立后,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到孝惠、高后时,又“复弛商贾之律”“轻徭薄赋",制造了相对宽松的经商环境,使得工商业发展远远超过了战国时代。
这说明汉初()A.以发展与稳定为要务B.经济政策摇摆不定C.重本抑末政策的失败D.致富成为社会时尚5。
钱穆说:“布衣可以为公卿,公卿亦可为布衣。
后一句话其实并不可信。
官僚政治取代了世卿世禄制度,但它在某种程度上又保留了后者的一部分变形物。
"这表明官僚政治( )A.通过阶层流动化解部分社会紧张现象B.仍存在荫子荫孙、子袭父爵的现象C.并不排斥政治权利等级世袭制度D.与世卿世禄制都有存在的合理性6. 贞观十七年,因地方大旱,朝廷派遣十七道巡察使巡查地方。
此外,唐前期还设有诸道采访使、观察使、宣慰使、市舶使、海运使、户口使等几十种官职。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1718学年度高二4月月考——历史(历史)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4月月考高二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某学者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道德人生观为基础;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
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A. 法家、墨家、道家B. 道家、儒家、法家C. 法家、墨家、儒家D. 道家、儒家、墨家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A. 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B. 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C. 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D. 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3.“雾霾”,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
在中国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宋明理学D.佛教传入4.“天”在甲骨文中是指商人的部落神,但后人将其转化成为一个普世性、有意志的天,提出“天命靡常,唯德是辅”,即天不再只是毫无条件地庇佑本族,而是眷顾有德行的人,强调“敬德”“保民”。
这反映出A. 民主思想的出现B. 天命观念的成熟C. 人文精神的跃动D. 王道学说的风行5.“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A. 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B. 确立封建君主专制统治C. 压抑了人们的个性发展D. 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6.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
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
黑龙江省讷河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无答案
黑龙江省讷河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无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测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皇帝就高高踞于权力的顶峰,俯视着尘土中碌碌劳作的黎民”。
皇帝高高踞于权力的顶峰的表现有()①皇帝拥有绝对权力②皇帝地位至高无上③皇帝可以任免郡县以上一切官员④皇位可以世袭A. ①③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2、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 “从霸主到君主,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形成到确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从霸主时代就开始出现的制度是()A. 郡县制B. 分封制C. 世卿世禄制D. 皇帝制度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谈到:“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一无言及矣……不待始皇之变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这段文字可以用来论证A.秦王赢政统一中国 B.春秋时宗法制度崩溃C.秦制非一时一人之功 D.战国时期已局部统一5、古代雅典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雅典城邦对死刑犯以逃亡他乡而规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
该现象体现的雅典价值观是A. 平等自由B. 城邦优先C. 人民主权D. 法律至上6、“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
”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A.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 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C.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 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7、历史学家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二是“效率的部分”。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二9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2017-2018学年高二文科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Ⅰ卷交答题卡,Ⅱ卷交答题纸)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近代有学者评论孔子“言行不一”,说他一方面主张维护“周礼”,另一方面又挑战周王统治,率领弟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治国方略”。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孔子的行为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 A .周王室的影响力日渐衰微 B .奴隶制崩溃是不可避免的 C .百家争鸣已成为社会主题 D .维护“周礼”是历史的倒退 2.《周易》研究被称为“易学”。
《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
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
由此可见《易经》( ) A .是自然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 B .其思想广泛渗透到中国人的生活之中 C .是古代中国各民族智慧的结晶 D .是后世著书立说的范本 3.“爱是世界最美丽的语言”。
春秋末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提出“仁者爱人”,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提出“兼爱”,两者相比,墨子更注重( ) A .调节人际关系 B .倡导重义轻利 C .无等级名分差别 D .讲求实际功利 4.“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里“民生在勤,勤而不溃”;《尚书》中记载“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管子》里“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孟子》更有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材料中所说的“民生”已应用于政治经济生活 B .这里统治阶级眼中的“民生”只能是以民众勤劳营生为基本要求 C .材料中“民生”与后来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本质相同 D .孙中山的“民生”上升到政治革命的范畴,与材料中民生本质不同 5.从董仲舒融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创造出新儒学体系,到北宋完成“三教合一”,形成理学,说明了儒家思想( ) ①是诸子百家思想精华的堆砌 ②与时俱进,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和活力 ③不断理论化和思辨化 ④永远不会落后历史发展的主流 A .②③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③ 6.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存在着君臣、君民两个基本关系。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6月月考试题 精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6月)月考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2分)1.中国古语有“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等说法,这些说法本质上反映了A.忠孝观念是统治者治国之本B.儒家思想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C.齐家治国是孝子的最高追求D.家国同构是古代社会显著特征2.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3.《史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材料中武王分封的对象是A. 同姓亲族B. 功臣、姻亲C. 殷商遗民D. 先代贵族4.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5.“(东方文明)试图借训诫与榜样,造出些具有人为的高度伦理义务感的人;他们认为靠这种培育,这些人便一定能够依据明智的判断治理同胞,而尽可能不援引固定的法律条文。
这种思想模式,迥异于正常的西方习惯——后者乃是强调,政治的核心是法理而非伦理。
”可见A.中国古代没有成文法律存在 B.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本质是人治C.西方政治文明先进于中国 D.西方自古就是法治社会6.《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说明了西周分封制具有浓重的A. 宗教色彩B. 神权色彩C. 宗族色彩D. 王权色彩7.祠堂是将祖先按辈分排列,尊祖敬宗的地方。
黑龙江省龙江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黑龙江省龙江县第一中学2019-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无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第I卷(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始皇在平定长达九年的长信侯嫪毐叛乱后,深深地意识到臣子有了封地之后就可以依据封地大肆招揽宾客,养成自己的势力,以致危害国家。
这可以用来说明秦朝A.最先废除了分封制B.亟须进行官制改革B.郡县制推行的原因D.君权受到权臣制约2.明太祖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设立春、夏、秋、冬四大辅官。
辅官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按时令入朝,官位为正三品,但由于辅官皆未自民间,对朝典、朝章并不熟悉,难以娴熟,故而该官职在设立不到两年便被废止了。
当时四大辅官的设立A.体现了明初官僚机构的膨胀B.弥补了丞相废除后的权力空白B.为中枢机构改革提供了借鉴D.极大地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3.1894年6月18日,美国驻朝公使西尔向国务院报告,日本派遣大批军队进驻汉城“肯定怀有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并表示“造成目前困难局面的错误很显然都是由于中国人的行动,他们将军队派到朝鲜”。
西尔的报告A.识破了日本挑起战争的企图B.力图维持东亚地区的固有均势B.体现丁美国对朝鲜局势的关注D.建议美国支持日本的朝鲜政策4.. 春秋时代,社会群体可分为公子、卿大夫、士三层;到战国时期,大夫或士大夫越来越成为官僚、贵族和有名望的知识分子的统称。
这种变化说明() A. 等级制度逐渐消失 B. 社会结构发生变化C. 儒学思想产生影响D. 官僚政治已经确立5. 北宋大中祥符四年殿试进士新定条制:“举人纳,内臣收之;先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用御书院印;始付考官,定等讫。
”“条制”说明宋代科举考试A. 首创殿试制度B. 规定答题方式C. 力求公平公正D. 盛行徇私舞弊6.苏联驻华顾问团的翻译曾这样形容广州的情形:“眼前浮现出无数集会和游行的场面……那是火热的革命时代,群众乐于参加革命运动……广州是能够进行这类活动而不必担心遭到镇压的唯一地方。
第一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双鸭山一中2018--2019年(上)高二学年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8分)1.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浓湿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色骈凑,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
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A.荀子B.墨子C.老子D.孙膑2.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雠,chóu,校对)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
《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
”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A.有教无类B.学在官府C.私学兴起D.百家争鸣3.《中国文化概论》说,“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士阶层兴起的直接原因是()A.宗法制的解体B.各诸侯国对人才的渴求C.封建的经济发展D.私学的发展4.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
三年有成。
”(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A.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B.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C.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D.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5.战国时期某思想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下列言论与之属于同一流派的是()A. 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B.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C.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D.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6.有书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非攻B.以民为本C.公正至上D.以德治国7.《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初窦太后好读老子书,辕固说:“此是家人言耳。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宋史。
职官志》提到:“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有利于A. 平稳实现人事权力的转移B. 奠定重文轻武的政治局面C. 提高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D. 建立精干有效的行政体系【答案】A2. 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
”其中第一次“大革命”主要是指A. 开创“家天下”的皇位世袭制B. 废除宗法分封制,实行郡县制C. 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D. 在全国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答案】C【解析】从材料来看,第一次大革命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年秦朝建立。
A选项错误,这是夏朝建立就开始施行的;B、D选项只体现出一个方面,过于具体;C选项说法正确,概括得体。
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两点:一是对时间的把握,要从材料给出的时间分析出具体的历史事件。
其次就是要明确本题考查的是一个“大革命”,是一个综合性的命题,所以选择选项要有概括性,不能过于具体。
3. 在陏和唐初,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每日上午在政事堂(设于门下省)共同商讨国家大事,午后各归本省处理本职工作。
由此可见,隋至唐初A. 实行三省六部制B. 决策与行政分离C. 实行集体宰相制D. 决策权归门下省【答案】C【解析】从“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每日上午在政事堂(设于门下省)共同商讨国家大事”可以看出三省六部制下宰相权力三分,互相牵制,互相配合,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没有挖掘出根本;B选项说法错误,三省长官也有一定的决策权;D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黑龙江省克东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无答案)
黑龙江省克东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人教版无答案(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981年里根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强调:“在当前的危机之下,政府并不是解决我们问题的办法,而正是问题本身。
”据此里根最有可能实行的方法是( )A.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B.通货膨胀、扩大投资C.削减开支、减少税收D.大幅度增加军事经费2.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
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
”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3.《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
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D.普京执政时期4.《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5.范成大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
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
缲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
今年那暇织绢著,明日西门卖丝去。
”诗中反映了( )A.手工产品质量低下B.农业生产规模庞大C.农民家庭生活闲适D.农户经营方式多样6.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
黑龙江省海林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人教版无答案
黑龙江省海林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人教版无答案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第Ⅰ卷(40分)1.明中叶,在江南地区的濮院镇,“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余若丝绸牙行,若市坊,并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
这说明当时江南一些市镇()A.地域性商人活动比较活跃 B.对外丝绸贸易较为兴盛B.丝织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2.“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
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 [后晋]刘昫《旧唐书•文宗本纪》“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 [后唐]冯贽《云仙散录》“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
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 [民国]王修《版本述》前面资料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 B.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B.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 D.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3.据载,在整个18世纪,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亿两白银,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据了一半以上。
推动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中国自然经济抑制了进口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B.清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重视 D.西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4.陈独秀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敏锐地意识到“当下的革命阻力已不再是表面上的制度与体制是否与现行的社会政治形势相一致,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
陈独秀强调的是()A.辛亥革命完成了政治革命的任务 B.民主共和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B.提高国民觉悟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D.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生态优化5.1926 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说:“在城市中退却并收缩工人争取改善其地位的斗争的政策是不正确的,必须在农村中展开斗争,但同时必须利用有利的时机来改善工人的物质生活状况和法权地位,用一切方法使工人的斗争具有组织性。
黑龙江省孙吴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无答案
黑龙江省孙吴县第一中学2019-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无答案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50分)1.《临时约法》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导致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政体格局。
另一重要制度性规定是通过立法来限制行政首脑的职权发挥,但对与之对应的行政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没有任何具体规定。
”这强调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规划的政体存有重大缺..B.仿行了美国三权分立体制C.确立议会的权力中心地..D.有效防范袁世凯复辟帝制2.发表于1909年的时事漫画《一手掩尽天下目》。
该漫画的寓意是...A.清政府肆意压制革命舆..B.新闻媒体面临恶劣的环境C.报刊有效发挥着政治监督作..D.革命派开始利用报刊启发民智8.“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中国为什么屡屡失败。
他们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没有一种能赋予民主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心理基础,是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的。
”由此推断,材料中“他们”..)A.主张维新变.B.坚持“中体西用”C.提倡民主科.D.宣传马克思主义4.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指出:“辛亥之役,吾人虽能推倒满洲政府,曾不须臾,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与国民革命为敌。
十三年来,军阀本身有新陈代谢,而其性质作用,则自袁世凯以至于曹锟、吴佩孚,如出一辙。
故北伐之目的,尤在曹吴覆灭之后,永无同样继起之人。
”该宣言的发表.. )A.说明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进.B.表明孙中山认清民主革命的任务C.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5.“宰”和“相”原是封建贵族的家臣, 到秦汉变成了政府的执政官, 再后来宰相失职, 又有另一批皇帝内廷私臣变成了正式执政官。
这表明()A.宰相制度起源于西周B.中国古代家国一体C.权力中心由政府转向皇室D.官僚政治不断发展6.“(剌史)以六条问亊, 非条所问,即不省。
【推荐】黑龙江省宾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
黑龙江省宾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孔子的“不可忍”主要基于周朝的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礼乐制D. 王位世袭制【答案】C【解析】佾是奏乐舞蹈的行列,也是表示社会地位的乐舞等级、规格。
材料中体现的是礼乐制度的破坏,孔子对于这种破坏周礼等级的僭越行为极为不满,故C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
2.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3000孔子弟子为全世界诵读了部分《论语》经典名句。
孔子拥有3000弟子在当时的主要意义是A. 适应争霸需要B. 打破官府垄断教育C. 便于施展政治抱负D. 提高了文化的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创办私学突破了当时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使受教育者的范围得到扩大,故B项正确;孔子的思想不适应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没有涉及到政治抱负、文化的提升,故CD项排除。
3.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了自己的“中庸之道”,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即过度、不及和中间。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他在政治上是A. 反对民主制的激进派B. 反对奴隶制的激进派C. 温和的民主派D. 激进的民主派【答案】C【解析】材料“中庸之道”反映了亚里士多德在政治上是崇尚中庸、反对极端,故不可能是激进派,故AB都错误;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反映在政治上是温和的民主派,故C正确;“激进的民主派”也体现了激进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C。
4.“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西方先哲亚里士多德给后人留下了这一名言。
下列各项中,能充分体现他是这一名言的忠实实践者的是A. 与柏拉图就哲学问题展开辩论B. 坚持用三段论进行研究C. 创立阿卡德米学院D. 否定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强调的是对真理的追求,BC是个人成就,D 项说法错误,否定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的是爱因斯坦。
黑龙江省讷河市第一中学期高三历史中考试卷 人教版
某某省讷河市第一中学2007-200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卷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面描述的是古代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一个人发迹的故事。
你认为这四项可能真实的是()①他在公元前350年发生的一次战争中立功,得到国君赏赐的50亩土地②第二年,他辛勤耕种,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③第三年,他又买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大地主④几年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了政府的奖励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2、能够反映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形成历史现象的是()A、农民广泛使用铁制工具B、出现了初步繁荣的封建城市C、逃亡者“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D、出现了郡、县3、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下列哪一观点体现了这一历史特征()①公作则迟,分地则速②公室将卑,大夫皆富③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④天不变,道亦不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下列不是源于春秋战国历史故事的成语是()A、楚王问鼎B、围魏救赵C、因材施教D、草木皆兵5、下列哪些思想学说具有调节和谐社会关系的功能()①老子的道家思想②战国时期的墨家学说③孔子的儒家思想④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孔子言必称三代(尧舜禹时期),认为其时代为某某世界。
下面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孔子这种政治思想不利于当时的社会变革B、孔子的思想深受当时的统治者赏识C、孔子代表了当时奴隶主贵族的利益D、孔子的历史观为历史发展今不如昔7、汉兴之初,X邦崇高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X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削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8、“生男慎勿举(养育),生女哺(喂养)用脯(干肉),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黑龙江省克山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
黑龙江省克山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人教版无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唐朝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
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材料表明柳宗元( )A .抨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认为郡县制度优于封建制C .反对家天下的皇权专制 D.主张公正合理的选拔人才2.魏晋时期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与察举制相比,这一制度( )A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 B.提升社会文化水平C .注重鉴别官员道德水准 D.促进社会阶层流动3.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材料中的“此制度”是指( )A .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中央集权制4.“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如帮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中书通事舍人;处理日常军务的制局小监;监督控制出镇州郡的藩王的典签,这类位卑权重的官职都掌握在寒门子弟手中,这反映出( )A .皇帝与贵族共治天下 B.皇族与士族(门阀) 共治天下C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D.皇权振兴以图独掌天下5. 唐代招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宋代招生可招庶民的俊异者。
这一变化有助于( )A .皇权向社会基层扩展 B.强化基层百姓的德行修养C .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 D.增强中央政府的向心力6.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以最小的冲突完成了对社会管理者的选拔,且完成了一个以智力取代门阀的准绳的建立。
”这一制度( )A .推动了古代私学的发展 B.制约了读书人自由流动C .使所有人都有入仕机会 D.标志着官僚政治的确立7.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国库充实,宋真宗想了解经济发展的具体数字,在多次询问后,宰相李沆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给了真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讷河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无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测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皇帝就高高踞于权力的顶峰,俯视着尘土中碌碌劳作的黎民”。
皇帝高高踞于权力的顶峰的表现有()①皇帝拥有绝对权力②皇帝地位至高无上③皇帝可以任免郡县以上一切官员④皇位可以世袭A. ①③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2、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 “从霸主到君主,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形成到确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从霸主时代就开始出现的制度是()A. 郡县制B. 分封制C. 世卿世禄制D. 皇帝制度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谈到:“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一无言及矣……不待始皇之变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这段文字可以用来论证A.秦王赢政统一中国 B.春秋时宗法制度崩溃C.秦制非一时一人之功 D.战国时期已局部统一5、古代雅典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雅典城邦对死刑犯以逃亡他乡而规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
该现象体现的雅典价值观是A. 平等自由B. 城邦优先C. 人民主权D. 法律至上6、“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
”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A.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 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C.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 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7、历史学家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二是“效率的部分”。
“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
“尊严的部分”“ 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A.君主制和共和制 B.君主制和议会制 C. 议会制和共和制 D.共和制和议会制8、据清代档案《户部汇题各省民数谷数清册》统计,咸丰元年(1851年)尚有完整的全国人口记录,咸丰三年起,南方多省册报残阙,人口剧降。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起义爆发,冲击了旧的统治秩序 B.清朝吏治腐败,户籍管理混乱C.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户籍管理受冲击 D.清政府调整政策,放松了户籍管理9、“按欧美诸邦,是时新通商于中国,其不欲中国之扰乱固也。
故当两军相持,历年不决之际,彼等必欲有所助以冀速定。
而北京政府之腐败,久已为西人所厌惮,其属望于革命军者必加厚,亦情势之常矣。
”材料说明A.资产阶级革命派得到列强的支持认可 B.维新变法运动得到列强的默许支持C.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运动持观望态度 D.列强对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进行声援10、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②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
③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
④(朝鲜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绝。
以上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排序为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11、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各式各样的现代化思想和政治运动,其能掀起人心于一时者大抵以民族主义为出发点,并基本上假借民族主义的动力。
” 下列口号与此不符的是A.“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C.“打倒孔家店!”D.“打倒列强除军阀!”12.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以下事件中符合“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这一含义的是()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②戊戌变法③义和团运动④太平天国运动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④D. ①③④13、毛泽东曾著文指出:“革命当局对农民运动的各种错误处置,必须迅速变更。
这样,才于革命前途有所补益。
因为日前农民运动的兴起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史、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人坟墓。
”该文章发表最早是在A.五四运动期间B.国民革命期间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14、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一“革命的火焰”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15、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
”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
他的主要目的在于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16、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
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17、“我们现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前面,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这里没有现存的苏区,而需要我们重新去创造,……当前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战胜川滇黔蒋这些敌人的军队。
为了战胜这些敌人,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
”这一决定的提出A.策应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 B.促使中央红军开始伟大的战略转移C.有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 D.体现红军长征途中军事路线重大转折18、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这一调整是指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19、“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 …兹特正式对日宣战”。
这一告示发表的历史背景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全面抗战开始C.太平洋战争爆发 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20、右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的徽章。
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 B.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C.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 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21、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对1927—1937年的中国历史有如下的总结:“然则此时人民已受军队劫掠,索饷之士兵则由将官一声叱咤而处死刑,此时此刻公私权利是否存在?若是蒋介石专制独裁,则冯玉祥、阎锡山与唐生智可以算作民主之发言人?所以,历史学家至此已别无他法,只有如蒋廷黻之相信中国无从避免独裁。
蒋介石之作为可以在将来诱导出来一个民主体制,此刻却不能立即成为民主。
”对此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A.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践踏民主体制,是历史的反动B.蒋介石专制独裁错过了建立民主体制的历史机遇C.蒋介石的专制独裁是历史的产物D.在当时民主和专制独裁斗争激烈22、“中共将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暴动政变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 该宣言的发表A.说明中共放弃了武装的领导权 B.表明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促成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23、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
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A.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B. 撕毁政协会议协议挑起内战C.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D.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24、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
”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25、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
”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A.进化史观B.文明史观C.整体史观D.现代化史观26.下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对其解释正确的是:①所示的经济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彻底结束②所示的经济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③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严重的阻碍作用④所示的经济为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提供了根本动力⑤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的作用利大于弊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27.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
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B.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C.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28.刘少奇在1956年的一次会议上说:“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次会议应该是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29.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