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人生》读后感
好教育好人生读后感
好教育好人生读后感这个寒假里,我认真阅读了肖川先生写的《好教育、好人生》这本书,该书写得豁达、平实与淳厚,字里行间折射出对教育、对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散发出心里的真情呼喊。
文章中说:“一个好的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酷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信任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擅长跟他们交伙伴,关怀孩子的欢快和哀痛,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掉自身也曾经是个孩子。
”作为一名老师,很少人不爱自身的学生。
但是,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
为什么会显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紧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乎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敬重本身心。
作为一名老师,只有在老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略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让他常常具有作为智力劳动者的敬重本身感,作为公民的敬重本身感,作为自身父母儿女的敬重本身感,作为因自身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绩而变得美好起来的个人的敬重本身感。
我们要让学生常常看到自身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搭气力,每一天自身都有新的收获。
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但对肖川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对他的伟大人格也充分了深深的敬意。
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每个教育工不忘己任,努力完善教育方法,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热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我想:良好的教育应当是由人性的,有灵魂的教育。
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当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老师自身首先要做到最好,爱学生、关怀宽容学生与家长。
在平常的工作中,我总有这样一个信念——“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
没有差生和优等生,他们的“差”只是短时间的,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成功的教育。
因此我总是向学生暗示:每一位都是平等的!平日千方百计去激励学生而不是批判打击学生,尤其对待“差生”更是捉住其点滴进步,大加称赞和鼓舞。
人生最好的教育读后感
人生最好的教育读后感《人生最好的教育》是一本由美国教育家约翰·霍尔特所著的教育类书籍。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观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意义,也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本书中,约翰·霍尔特提出了他对教育的独特见解,他认为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思维能力。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全面的、综合的培养,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取得好成绩。
这种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品德、有能力的人。
我深有感触地认同这种教育观念。
在现代社会,教育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传授知识的范畴。
一个人的教育水平不仅仅决定了他的职业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决定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一个有素质的教育,可以让一个人更好地适应社会、处理人际关系,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在书中,约翰·霍尔特还强调了教育的平等和包容性。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无论他们的出身、种族、性别或社会地位如何。
这种平等的教育应该是包容的,能够尊重和接纳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让他们在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尊重。
这种教育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因为家庭条件、社会地位等原因而受到歧视和排斥,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在教育中更是屡见不鲜。
而约翰·霍尔特所倡导的教育观念,正是对这种不公平现象的一种有力的呼吁和批判。
教育应该是平等的,每个学生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去接受优质的教育。
通过阅读《人生最好的教育》,我对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格和能力,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品德、有能力的人。
教育应该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
这种教育观念,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和指引,它将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教育让人生更美好》的读后感
《教育让人生更美好》读后感在阅读邰亚臣先生的《教育让人生更美好》这部作品时,我深感其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
作为一位中学校长,邰亚臣不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深化教育理念,更是将其思考与体会凝结成文字,分享给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
这本书不仅是他个人的教育心得,更是一部关于如何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生美好旅程的指南。
《教育让人生更美好》收入了邰亚臣校长在各种场合的演讲稿,这些演讲稿不仅内容丰富、观点鲜明,而且文字优美、表达流畅,充分展现了他作为教育家的风采和才华。
周国平等名家的推荐序更是对这部作品的高度评价,称其为“国内首部校长关于学校各种重大活动的演讲集”,这无疑是对邰亚臣校长教育理念和实践的肯定。
在书中,邰亚臣校长对于教育最根本的价值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价值,而教育的使命就是帮助每个人在各自的生命道路上寻找自我、进而超越自我。
这种教育理念不仅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更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颠覆和创新。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往往被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邰亚臣校长则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鼓励他们通过教育来发掘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理念,邰亚臣校长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教育方法和措施。
他强调了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现、解决问题。
同时,他还提倡学校应该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在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这些方法和措施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更是为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对教育理念和实践的探讨外,《教育让人生更美好》还涉及了教育中的许多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
例如,如何面对教育公平的挑战、如何应对网络时代对教育的影响、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邰亚臣校长都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他认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措施来保障每个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在网络时代,学校应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则需要教师真正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与他们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互动的关系。
杨德广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
杨德广教育与人生读后感
“教育与人生”,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教育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影响作用,也可以看出教育是伴随我们一生的。
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每一分一-秒我们都在学习,可能你没有坐在课堂上,可能你不是学生,可能你正在学习一项新的技术,可能你正在浏览网页,哪怕可能你正在看路牌,摸索前进,又哪怕是小孩在学习走路,这些都是学习。
教育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而不只是指读书。
良好的习惯其实就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当孩子具备了良好的习惯,也就意味着他们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当他们能自主学习的时候,那教育的目的也就实现了。
看着《教育与人生》,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究竟应该怎样才能把书中的思想转变成自己的思想,怎样把书中的思想运用到幼儿园的活动中。
因为这本书基本上是针对小学教育来写的,很多方面在幼儿园里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一直思考着.后来,我想到我们幼儿园的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是以幼儿为主体,教师是作为幼儿掌握知识的媒介,起主导作用,在幼儿园的活动中,幼儿能充分行使主动权,为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而努力。
所以,我觉得在幼儿园最主要的就是养成教育。
而习惯也不是一时三刻就能形成的,就像教育不是今天教了就可以了,它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对孩子的细微的进步进行表扬,对孩子的错误的行为进行纠正,一起探讨正确的途径。
不,教育还不止这些,其实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教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充满了教育的契机,教育也离不开丰富多彩的生活。
读《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摘录
读《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摘录中学生课外读物商讨1、任何知识都是这样的,仅仅浮在面上,猎涉一点儿概要,是没有多大用处的;越是往深里往广里去研求,越是容易豁然贯通,化为有用的经验。
而课外读物,正是引导你往深里广里去研求的路径。
2、除了与各种科目直接有关的读物以外,你们还要看其他的课外读物。
譬如,你们修养身心,不但在实际生活中随时留意,还想知道古人今人是怎么说的,以便择善而从;这时候,你们就得看关于修养的书。
你们要认识繁复的人生,理解他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不仅为了领受趣味,还想用来陶冶自己,使自己的人格更为高尚;这时候,你们就得看各种文学作品。
3、对一个学生来说,有两种习惯是必须养成的。
一是自己学习的习惯,一是随时阅读的习惯。
4、你们大概听说过“举一反三”的话吧,教师的讲授无论如何详尽,总之只是“举一”;学校教育所以能使学生终生受用,全在乎让学生受到锻炼,养成“反三”的能力。
教师决不能把学生所需要的事事物物一股脑儿教给学生,学生在一生中需要的事事物物却多到不可以数计,如果没有“反三”的能力,只有随时碰壁而已。
所以,纯粹被动的学习态度必须彻底打破。
学生不应该把教室的讲授看作学习的终极目的;教室的讲解只是发动学习的端绪,学生必须自己再加研求,这才是自动的学习态度,也就是自己学习的态度。
凡是态度必须养成习惯,行所无事而自然合拍,才能历久不变,终身以之。
所以单知道应该采取自己学习的态度是不够的,尤其重要的是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
5、教科书和讲义还只是一个纲要,比“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纲要略为详明的纲要。
6、自己学习不限于看书,从实际事务中历练,对具体事物的观察、推究、试验,都是自己学习的方法。
7、课外读物的类别,大致分为四类:一是各种科目的参考书;如学习了动物学植物学,再去看一些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书等,这些书就属于这一类。
二是关于修养的书,如伟大人物的传记,学问家事业家的言行录,都属于这一类。
三是供欣赏类的书,小说、剧本、文集、诗歌集,都属于这一类。
点亮教育人生的灯读后感
点亮教育人生的灯读后感篇一:读《好教育点亮人生》有感看到该书封面的这段话“教育在西方国家被称为‘人生重新洗牌的过程’。
实践:智力一般的学生,如果教育得法,可以‘笨鸟先飞’,成为有杰出成就的人;相反,天生智力超群的学生,如果教育不当,也可能无所建树甚至成为社会的祸害。
”让我想起了电影里的阿甘,一个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进入特殊学校,成为橄榄球健将,成为越战英雄,跑遍美国,阿甘克服了先天缺陷的身躯,取得许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许终其一生也难以达到的高度。
这个就验证了不一样的教育,不一样的人生。
进行有效的教育,我们需要亲身垂范、用心倾听在宽容、尊重、理解智慧激励中有效引导学生亲历体验,更需要我们从细节入手,身体力行。
书上有一篇《良好的言行举止是最优秀的简历》,总经理对抱着一叠证书面试的人都不满意时,一个两手空空的男孩却被聘任了。
因为这男孩懂得进门轻敲三声,懂得先蹭掉鞋上的泥土,懂得让座于老人……这些细节成为男孩最优秀的简历。
这些细节不也是最好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终目标。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中国孩子需要这样的教育。
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并从教育细节入手身体力行这样的教育。
平时在学校里,教师们以身作则,自觉捡起地上的纸屑、包装袋等垃圾;面对碰到的每一个人,微微一笑,轻轻点头;让学生帮忙时,总不忘一声谢谢……行胜于言,这样的行动让学生自发加入“清洁队”,学校地面变得干净整洁、一尘不染,更是使得学生的言行举止在不知不觉中优雅了许多。
生活无小事,处处有教育。
教师一些细微的举动,给学生造成的影响可能是终生的。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育是一种心灵的沟通,这需要我们把握好每一个有良好的契机,机不可失,我们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努力把握那稍纵即逝的机会,力争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好教育好人生》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800字
《好教育好人生》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800字《好教育好人生》是肖川教授的一篇随笔,表达他对教育理想的热切追求,对人类不灭良知的深沉呼唤,对人生当有境界的祈望与希冀。
用生命教育和公民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社会培养人”,成为本文的主线和灵魂,字里行间彰显出作者力图用热忱与真情去点燃希望之火,用生命去守护正义与光明的良苦用心。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偶然中在博客里看到了一本好书《好教育好人生》,这是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从他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教育的情趣与艺术》四本书中精选出一百来篇编成本书。
收录在这本集子中的文字表现出作者对历史、社会、人生和教育问题的明睿洞察,对教育理想的热切追求,对人类不灭良知的深沉呼唤,对人生当有境界的祈望与希冀。
用生命教育和公民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社会培养人”,成为本书的主线和灵魂,字里行间彰显出作者力图用热忱与真情去点燃希望之火,用生命去守护正义与光明的良苦用心。
肖川先生的《好教育,好人生》这本书对原来我们固有的思维和做法进行了批判,也给我们今后如何更好地从事教育指明了方向。
思想即行为。
我们的教育教学计划有很多,关键是我们的思想定位是什么,愿用肖川先生文中的三句很有启迪的话与大家分享,同时也是勉励自己,促进学习与提高。
1、第一句:一个不难确认的真理是:任何一个学习者,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获得成就感,或者怀疑所学知识的价值,就会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以及主动性。
相反,好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的责任感,学会放弃,能够放眼未来,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
2、第二句话:好人生的境界:明确的目标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丰富的内心世界、宽广的活动舞台,构成了他们灿烂的人生。
对于我们普通人,同样可以拥有好人生:掌握好谋生的技能,衣食无忧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并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教育与人生》是一本由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所著的散文集,书中详细探讨了教育与人生的关系。
通过对教育的深入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杜威向读者展示了教育对于塑造人生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在人生中的作用和意义。
在阅读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对教育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教育是人生的基石,是塑造人生的重要力量。
在《教育与人生》中,杜威强调了教育对于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教育应该是一种全面的、有机的发展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通过全面的教育,人才能够在社会中获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我看来,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里进行的,更是一个终身的过程。
人生就是一次次的教育,我们在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中,不断地接受着来自生活的教育。
这种教育不仅仅是关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关于人生的体验和感悟。
通过经历和体验,我们不断地成长和进步,不断地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育与人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教育是人生的基石,而人生又是教育的目的和归宿。
在《教育与人生》中,杜威强调了教育与人生的相互关系,认为教育应该是为了人生服务的。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人生更加美好,让个体更加完善。
而人生的意义则在于通过教育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幸福。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教育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校的教育,我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了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社会的教育,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通过生活的教育,我体验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这些教育让我拥有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感悟,让我更加坚定地走向成功和幸福。
在我看来,教育与人生是紧密相连的,它们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没有教育,人生就会变得苍白无力;没有人生,教育就会失去意义。
只有通过全面的教育,我们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走向成功和幸福。
教育与人生的读后感(通用5篇)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教育与人生的读后感(通用5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与人生的读后感(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1《教育与人生》中用了比较小的一篇幅说道“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看似一句连“外人”都知道的道理可我却思考了很久——因为它“实在,朴实”!但是我不知道自己离这一句话的要求还有多远?通常说教育工作分“言教”和“身教”,以“身教”为贵。
个人认为,老师其实是“语言器官”比较发达的高级动物,“言教”可谓是时刻都在进行的,经常嘴巴一张就会停不下来,反正我是这样的人,所以讲的话多了,难免重复的也多,但是又并不是每句话都是重点,学生很多时候就搞不清楚我的要求了。
拿最近的课本剧排练来说,学生甲饰演后羿,其中有一段情景是后羿登上昆仑山顶拉弓射下九个太阳,排练时我是用我的嘴巴把情景描绘了不知道多少遍,我让学生自己先理解后羿这一人物,依照人物特点想像他登山的步伐该怎样?拉弓时的表情又该怎样等等。
可是任凭我描述学生的表演还是不尽人意,结果我实在不满意,一着急自己上去演了,学生也紧接着模仿了起来,效果好极了,其实当时我是“愣”了,进步太快了,后来我反思后,明白了其中收效快的原因了,那就是“身教”!《教育与人生》一书我还需要时间仔细揣摩,叶老的超凡智慧和伟大的教育思想不是我短短一个月看完他的一本书就可以学习好的,我还需要不断的充电,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各方面,也让我将来的“教育人生”盛开出一朵美丽灿烂的小花!教育与人生读后感2叶圣陶老先生是一代教育名家,他的教育思想,在他《教育与人生》这本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对我们教师的教育工作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教育与人生》这本书精选了四十八篇叶老的教育论着,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值得一读。
有幸捧读这本教育专着,真可谓受益匪浅,下面就教师怎样来教学生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教育与人生》
龙源期刊网
《教育与人生》
作者:梁漱溟
来源:《教育》2014年第32期
《教育与人生》
作者:梁漱溟
出版:当代中国出版社
本书辑录了梁漱溟先生从青年到老年,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年龄阶段,对中国教育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作为一个思想家和教育家,梁先生一生都在思考着人生问题和中国发展进步的问题,而中国的教育问题,正是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发展进步。
梁先生以他卓绝的智慧和锐利的视角,撕开近百年来中国教育的外衣,从诸多方面剖析教育的本质、问题所在及解决办法。
在今天中国“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社会大环境下,本书对教育工作者和社会问题研究者,以及对普通读者,都将有极大启示作用。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
教育是一种力量,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塑造一个国家的未来。
《教育与
人生》这本书,深刻地探讨了教育对人生的影响,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的教育经历和对教育的思考,揭示了教育对个
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培养,是人格的塑造。
教育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更有智慧,更有修养,更有担当。
它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潜能,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正如书中所说,“教育是一种力量,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
教育不仅可以改变一
个人的命运,还可以改变整个社会的命运。
一个国家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质量。
优质的教育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低劣的教育则会导致人才匮乏,阻碍社会的发展。
除了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外,我还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很多关于教
育的理念和方法。
教育不应该只是灌输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育应该是全面的,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认知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和品德的培养。
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教学计划,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我明白了教育对人生的
重要性,也学到了很多关于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重视教育,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与人生》课件
教育应激发文化创新活力,鼓励学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 行创新,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教育与社会公平正义
打破阶层固化
教育应致力于打破社会阶层固化,为不同背景的学生提供平等的教 育机会,促进社会流动和公正。
缩小城乡差距
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与职场的 桥梁,有助于学生顺利融入社会和职 场。
目的
为学生提供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提高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对不同 领域人才的需求。
成人教育
定义
成人教育是为成年人提供的教育 和培训,旨在满足成年人自我提 升、职业转换和终身学习的需求
。
目的
提高成年人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教育,个人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培养诚实、守信、正 直等优秀品质,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担当的人。
05
教育与社会进步
教育与科技创新
1 2 3
培养创新思维
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鼓励 他们探索新领域、尝试新方法,为科技创新提供 源源不断的动力。
培养科技人才
通过教育培养具备科技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推动 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
促进科技普及
教育在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方面发 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崇尚科学、尊 重创新的氛围。
教育与文化传承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应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和认同本 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
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尊重 不同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教育与人生
目录
• 教育的重要性 • 教育类型与选择 • 教育与职业发展 • 教育与个人成长 • 教育与社会进步
人生读后感教师读后感读《教育与人生
人生读后感教师读后感读《教育与人生《教育与人生》是一本对教育和人生进行深入探讨的书籍,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教师的角色和教育的意义。
作者通过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思考,对我们提出了许多启发性的观点和思考。
首先,这本书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和责任。
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引导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榜样,要以身作则,积极正面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深深地影响学生,塑造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品德、智慧和情感。
其次,这本书强调了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技能,更是为了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育是一种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过程,通过教育,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最后,这本书还提到了教育与人生的关系。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学习和工作,更是为了使人们过上有意义的人生。
教育应该培养人的自信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人们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适应和成长。
教育应该使人们能够在人生的追求和意义上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作为教师的重要性和责任。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言传身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同时,教育也应该关注学生的人生目标和意义,使他们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获得成长和幸福。
总之,《教育与人生》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籍,它让我重新思考了教师的角色和教育的意义。
通过读这本书,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我希望将来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走进李镇西的教育人生》读后感悟
《走进李镇西的教育人生》读后感悟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走进李镇西的教育人生》读后感悟1很喜欢听李镇西老师讲的课,也听说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非常感人所以便买来阅读。
读上这本书,我就有一种被磁石吸引的感觉,书中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震撼着我。
“爱心”充满了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的每一个角落,让我明白了当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孩子的心,也让我明白了应怎样去爱这些孩子。
“爱学生就必须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李镇西老师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班里的每个孩子都会引起他的兴趣,如孩子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孩子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孩子们的快乐和痛苦有哪些,他都了如指掌,如:家境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宁玮善良节俭,父亲病逝,家庭欠债的伍建有了辍学的念头,高考落榜宁玮情绪波动很大。
他总是能及时地发现孩子们哪里需要他的帮助和指点,他把学生当成朋友,学生也把它当成朋友。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我认为教育不应违背儿童的天性。
当然,“不是违背”并非一味迁就,而是把童趣引导到正当的途径和允许的范围内发挥,这将会使学生的心和教师贴得更紧。
如果教师本人甚至也保持或培养一点“儿童的天性”,那么,简直可以使师生之间的心灵融为一体。
”他坚持每天利用午休,给学生读《红岩》《爱的教育》《凤凰琴》……,学生笔记本上写上小诗,李老师正是因为有这样一颗童心,使他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这颗童心,使他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也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拨动着他的心弦。
他常说:“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李老师对“后进学生”的爱更能体现他爱孩子的心。
他说:“教育者对“后进学生”的爱,绝不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的自然流露。
学习《教育及人生》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及人生》心得体会《教育及人生》是一本非常经典的书籍,经过阅读,我深感受益匪浅。
书中作者对于教育和人生的思考和探索,引发了我对教育和人生的种种思考。
通过这篇心得体会,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教育及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书中的作者帕斯卡尔对于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灵魂和品德。
他提倡的“全面教育”理念深深触动了我。
在当今社会,教育往往只注重了解课本上的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品德修养的培养。
然而,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非仅仅是一个知识的容器。
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真正有思想、有创造力、有道德良知的人。
其次,书中作者还对于人生的意义和目标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人的一生应该立足于真理和美,追求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美的追求。
他说:“教育必须从人的质量出发,而非从物质出发。
”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过分追求物质利益而忽略了精神追求,导致了社会矛盾和人的内心空虚。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不在于物质的富裕,而在于内心的涵养和对真理和美的追求。
只有这样,才能使人过上真正有意义的生活。
第三,书中还对于父母和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作者认为,父母和教师是孩子和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榜样,他们的教育方法和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和学生的成长。
他强调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爱和关怀,并以身作则,教会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在学校中,老师应该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并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和引导。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和品德高尚的人。
最后,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于人性的关怀和尊重。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和平等对待。
无论一个人的背景如何,都应该给予他们平等的机会和对待。
他反对一切形式的歧视和压迫。
在当今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歧视和不平等,导致了社会的不和谐和人的痛苦。
学习《教育及人生》心得体会范本(二篇)
学习《教育及人生》心得体会范本《教育及人生》是一本非常受欢迎的教育类书籍,它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教育与人生的关系。
通过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我对这本书有了一些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书中强调了教育与人生的密切关系。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人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价值观。
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包括智力、道德、情感、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正确的选择,遇到困难时能够坚持和奋斗。
其次,书中指出了现代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现代教育注重的是分数和竞争,追求知识的多样性和广度,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这种教育模式让许多学生感到压力很大,也让他们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因此,我们需要反思现有的教育体制,找出更好的教育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给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他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情感素质,让他们懂得友爱、尊重和感恩。
只有家庭和学校紧密合作,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新一代。
最后,书中强调了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能力。
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通过阅读《教育及人生》,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我们应该积极思考和实践更好的教育方式,为下一代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为社会的繁荣做出贡献。
通过阅读《教育及人生》,我深深体会到了教育对于一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质和能力。
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
小朋友们,今天我来跟你们讲讲我读《教育与人生》的感受哟!
这本书呀,让我知道了教育对我们的人生可重要啦!就好像给我们的成长铺上了一条平坦的路。
比如说,书里讲了一个小朋友,他一开始不喜欢学习,觉得学习很无聊。
但是后来呀,老师用很有趣的方法教他,他就发现学习原来这么好玩,慢慢地就喜欢上了学习,最后还考了好成绩呢!
这就告诉我们,好的教育能让我们变得更棒。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讲哟!
书里还说,教育不只是在学校里学知识,还包括我们在家里、在生活中学到的东西。
就像有一次,我帮妈妈洗碗,一开始我不会,弄得满手都是泡泡,但是妈妈很耐心地教我,最后我学会了。
这也是一种教育,让我学会了做家务。
而且呀,教育能让我们变成有爱心、有礼貌的好孩子。
比如说,有个小朋友在公交车上给老爷爷让座,大家都夸他懂事,这就是教育让他知道要尊敬老人。
小朋友们,你们说教育是不是很神奇?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再来说说这本书。
比如说,书里讲了一个大哥哥,他很喜欢画画,但是他的爸爸妈妈觉得画画没出息,不让他画。
后来他的老师鼓励他,说只要坚持梦想就能成功。
最后这个大哥哥真的成了画家。
这告诉我们,教育能让我们坚持自己的梦想。
而且教育还能让我们学会和小伙伴友好相处,一起分享快乐,一起解决困难。
小朋友们,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好多道理,希望你们也能读一读,会有很多收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
实验小学语文教师:钟琪
曾经读过一句话:“改变人生的方法——圣贤教育”,当初不以为然。
在读了叶圣陶老先生的《教育与人生》后,才有了较为深刻的体会。
捧着叶圣陶先生的《教育与人生》,细细读来,我对“改变人生的方法——圣贤教育”这一点感触颇深。
在《教育与人生》中,叶圣陶先生具体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提到了以教育认识自己、以教育革新自己、以教育成就自己,这三个教育与主体的人和客观的世界构成的人生关系。
三大观点不仅体现着深刻的教育改革思想的痕迹,更是想告诉我们,在将来的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自身“人”的特性和客体环境,理解精神境界的真正意义,明确心灵深处的真正诉求,而不仅仅局限于表层的物质等功利性追求。
《教育与人生》中所体现的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观点让我想到了肖川教授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提到的一段话“良好的教育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
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
而一个拥有希望、力量和自信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
”当时读完这句话并未深入思考,如今,再看叶圣陶先生的《教育与人生》,才发现叶先生的书,便是对这句话最好的注解。
我也从书中体会到了教师的“教”的真正内涵。
“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中,“教"是前提、手段,“不教”是目的。
叶老说得很明白:“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
.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率至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
”也就是说,所谓“教”,重点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启发、引导,培养能力。
所谓“不教”,是在教师的引导训练下,学生拥有自己学习的能力了,能独立探索实践、解决问题。
这也就达到了“教”的目的。
读到这里我才深刻明白《教育与人生》这本书真正的启示意义,真正意识到教育者要以深入认识其自身为前提,在认识自我和环境的基础上去革新自己,革新掉不正确、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习惯和观念,建立起新观点。
接着,学会用教育的成果来丰富成就自己的人生,发挥自身优势,将有意义的人生境界变为现实,实现人生价值。
我想这样才是我们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因为其解答了人的生存意义问题。
书是一盏明灯,它照亮了我们的人生道路,让我们在前进的路上有了明确的目标。
所以我以后还要读书,读好书,同时倡导并支持我的学生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