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习]吉林省通化市八年级地理上册 2.1地形和地势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2.1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
2.1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阅读图文资料,归纳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2.运用地图,说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3.结合图文资料,说出地势对交通、气候、水能资源分布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归纳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难点:地势对交通、气候、水能资源分布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图片展示我国的长江、黄河,播放歌曲——好汉歌,请同学们在歌词中感受大江大河奔涌东区的气概,激发学生探究大河东流背后的原因,请同学们说一说河流流向与哪些要素相关,引出本节课题。
新课讲授: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 地势主要特征活动1: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找出我国地势最高的区域和地势最低的区域,由颜色的变化判断地势的倾斜,总结地势特征:西高东低。
活动2:比一比对比A、B两图哪幅更符合我国的地势特点?图A中,地势西部高缓缓向东部倾斜;图B 中,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由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可知,三级阶梯分布更符合我国的地势特征,故图B正确。
活动3:读我国北纬36°剖面图,展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特点,三级阶梯分布的海拔变化趋势,总结我国地势的特征:呈阶梯状分布。
请同学们结合我国的山脉分布图,找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在课本上标出这些重要的山脉,并加强记忆。
合作探究1:三级阶梯主要地形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关注图例,找出三级阶梯分布的平均海拔与地形;并完成表格内容。
活动:找一找请同学们阅读中国的地形图,找出位于不同地势阶梯上的主要地形区。
合作探究2:地势对生产、生活的有利影响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我国的地势特征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进行总结:1.气候——西高东低,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2.交通——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
3.资源——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式,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后的进阶课程。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地形的分类、特点及分布,地势的特点及影响。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地形和地势的概念,认识各种地形的特征,掌握地形和地势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抽象的地形和地势概念,以及分析地形和地势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形和地势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形的分类,掌握各种地形的特征;理解地势的概念,认识地势的特点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及其分类。
2.地形和地势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教案和教学课件。
3.准备练习题和拓展题,用于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和地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展示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的特点。
2.呈现(15分钟)介绍地形的分类、特点及分布。
如:平原、山地、丘陵、盆地、高原等。
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分析各种地形的特征。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找出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如: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等。
吉林省通化市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教案2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吉林省通化市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吉林省通化市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吉林省通化市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地形和地势课题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课型普通型新授课课时第2课时课标解读1、认识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2、理解我国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导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并能够分析出地势对我国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点地势的主要特征及其阶梯分界线难点地势特征对我国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解决策略复习1、我国的地形特点2、山脉的走向复习提问,考查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复习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思考、回忆,组内互助,并由小组代表回答问题部分学生可能会溜号,或者不积极思考,教师要注意把握,确保课堂的高效。
研习1、地势的概念: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2、我国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三阶梯界线名称4、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流向的影响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河流带领学生学习地市的概念和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使学生明确我国地势三级阶梯是怎样划分的?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地势与气候和河流流向的关系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6—27页内容,并要求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标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引导学生分析影响的原因。
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学生观看动画,思考问题)
观看完毕,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全班分享。
(学生分享,教师点评)
(3)实例分析
请大家观看多媒体演示文稿,了解我国长江流域的地形和地势特点,并结合课本第30页的内容,分析以下问题:
①长江流域的地形和地势对当地气候有何影响?
②长江流域的地形和地势对河流流向、流速、水位等水文特征有何影响?
(学生观看演示文稿,分析问题)
观看完毕,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展开讨论,然后将讨论结果进行全班分享。
(学生讨论,教师点评)
4.课堂小结
5.作业布置
请大家完成课堂练习册第2.1节的练习题,巩固今天所学内容。
6.课堂延伸
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各地的地形和地势特点,以及它们对当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节课,我们将一起分享这些有趣的发现。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是地理观念、地理技能和地理态度。通过学习地形和地势,使学生能够形成对地表形态的空间认知,提升地理观察和空间分析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如气候、水文等在地势影响下的变化;同时,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环境道德观,体现新教材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
示例答案:
设计要点:
-利用平原地区建设居住区,避免地质灾害风险。
-在山地地区规划公园和休闲区,保护生态环境。
-根据地势高差设计排水系统,减少城市内涝风险。
-利用河流和湖泊等水域资源,规划城市景观和休闲娱乐设施。
5.综合分析题:
请结合地形和地势知识,分析以下情况:为什么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并且对周边地区的气候有何影响?
八年级地理上册 2_1 地形和地势教案(2) 新人教版
地形和地势课题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科目地理设计者授课者授课班级八年级授课时间课时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分析节是中国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地位。
本节内容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中国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这一节知识内容与其它教材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学过世界地理,已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和简单的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区域分析方法对学习中国地理仍然适用。
但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培养。
教学目标1.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并能够说出其分布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感知我国的地形特征,积累丰富的地形表象;能够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并适当地运用数据,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初步说明地形要素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增强对我国“基本地形国情”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形的兴趣,提高对我国不同地形的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概括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我国地形和地势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教学内容教师学设计意图时间环节活动生活动安排导入导入新课教师:阅读教材后附“中国地形图”,说一说:中国地形类型主要有哪五种?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预设:中国地形类型分别是:高原、山地、平原、盆地和丘陵。
五大地形中,我国西部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教师:在教材后附“中国地形图”上,我们发现:这种分布特点使我国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那么,这种高低起伏的地表状况对中国的环境和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中国地势”学习之旅。
【配套K12】[学习]八年级地理上册 2.1 地形和地势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学生:绘图归纳:中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教师:请同学们用教材的“我国东西向(北纬32º)地形剖面”来验证你的结论。
活动4:读教材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地图册的“中国地形”图,找出三级阶梯的界线、每一阶梯以什么地形为主?完成下表格。
第四组: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环节时间
5′
10′
15′
5′
板
书
设
计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二、地势西高东低,呈现阶梯状分布
(一)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现阶梯状分布
(二)地势西高东低对我国的影响
作业
设计
教学
海拔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阶梯
界线:()山——()山——()山
第二阶梯
界线:()岭——()山——()山——()山
第三阶梯
东南丘陵(、、丘陵)
学生:在教材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上填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名称。并阅读地形区景观图片,了解三级阶梯内部一些地形区的形象特点。
教师:(简单地向学生补充介绍)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称为大陆架。我国近海的大陆架比较广阔,渤海和黄海面积小,海底全部是大陆架,另外东海的大部分(约有2/3)、南海的一部分(约有1/2)是大陆架。
反思
通过阅读地形图,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学生知道了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及各级阶梯的特征并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的名称;通过小组讨论和小实验的方法,运用地图总结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好地达到了教学效果。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2.1 地形与地势》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2.1 地形与地势》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形与地势》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地球的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它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章内容是学生进一步了解地球外部形态的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地球内部结构、气候、水文等内容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
但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分类以及它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概念、分类,掌握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概念、分类,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难点: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何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总结规律。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概念、分类。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形和地势的实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地形和地势的模型或道具,以便进行实物演示。
3.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方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地形和地势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表面形态。
提问:你们对这些图片有什么认识?地球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地形和地势?2.呈现(10分钟)讲解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概念、分类。
利用模型或道具进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可以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分析。
4.巩固(10分钟)针对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课堂提问。
吉林省通化市八年级地理上册 2.1地形和地势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课型
普通型新授课
课时
第2课时
课标解读
1、认识 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2、理解我国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 动产生的影响。
导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并能够分析出地势对我国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点
地势的主要特 征及其阶梯分界线
难点
阅读教材p27页并完成教材p28-29页活动题。
学生对于地势的影响不太容易理解,教师要 重点进行讲解,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精习
知识梳理:(见课件)
知识运用:趣味检测(见课件)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落实知识,总结提升
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结对互考,进一步落实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研习
1、地势的概念:
地势是地 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2、我国地势的特征: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三阶梯界线名称
4、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流向的影响
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河流流向大多自西向东。
5、我国地势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比如交通)
带领学生学习地市的概念和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地势特征对我国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解 决策略
复习
1、我国的地形特点
2、山脉的走向
复习提问,考查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 况
复习 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
思考、回忆,组内互助,并由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部分学生可能会溜号,或者不积极思考,教师要注意把握,确保课堂的高效。
【配套K12】[学习]吉林省通化市八年级地理上册 2.2气候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3、根据气候干湿情况,可将我国分为 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地区。
4、降水特点对人们 生产生活有较大影响。
1、阅读教材p34页图2.18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2、阅读教材p35页图2.20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分析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巡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观察学生完成学案情况。
学生按学案问题对p34页教材内容进行阅读,并对问题作出明确的答案。
学生按学案中的提示进行阅读图2.20分析我国降 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学生可能混淆温度和降水特点,教师要及时纠正。
精习
知识梳理:(见课件)
知识运用:1、知识应用2、趣味检测(见课件)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落实知识,总结提升
气候
课题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 节气候
课型
普通型新授课
课时
第2课时
课标解读
结合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我 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导学目标
1、说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2、分析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3、结合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重点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难点
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3、阅读教材p36页图2. 22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说出我国干湿地区划分为那几类?分别是什么?
4、阅读教材p37页,完成活动题1、2
指导学生阅读 教材p34页内容,并 要求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标注。
教师选定一名学生进行汇报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5页图2.20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分析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 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设计《2.1地形和地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设计《2.1地形和地势》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的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地形的分类和特点,以及我国的地势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概念,了解各种地形的特征,以及我国的地势特点。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形和地势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具体的地形特点和我国的地势特点,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和掌握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概念,掌握各种地形的特征。
2.了解我国的地势特点,能够运用地形和地势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各种地形的特征。
2.我国的地势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形模型、图片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地形的特征。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地形的特征,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势特点,并能够运用地形和地势的知识进行分析。
六. 教学准备1.地形模型、图片等教学道具。
2.分组讨论的表格。
3.实际案例分析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各种地形和地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中都包含了哪些地形?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呈现各种地形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各种地形的特征。
如:平原、山地、丘陵、盆地、高原等。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析一个实际案例,如:我国的某个地形区,分析该地区的地形特点,并运用地形和地势的知识,解释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4.巩固(5分钟)通过问答、填空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地形和地势知识的掌握程度。
如:各种地形的特征是什么?我国的地势特点是什么?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如:农业、城市布局、交通等。
[配套K12]八年级地理上册 2.1 地势和地形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的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学目标】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资料,概况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学会分析地形地势对航运、水电开发等方面的影响。
3、了解山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模式】合作探究【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刚才,我们一起总结的是我国地势的特点之一:西高东低。
除此之外,我国地势还有什么特通过读图论:假设我国地势东高西低,我国河流流向可能会怎样?我国气候又会怎样呢?通过展示P24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
( ) 天山—阴山— C.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大高原是: ( ) A.内蒙古高原 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 D.4、下列高原与它们各自的地形特点的连线组合,正确的是: ( ) A.青藏高原—雪峰连绵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地势平坦 D.黄土高原—5、我国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的是( )A .四川盆地B .塔里木盆地C .准噶尔盆地D .柴达木盆地 6、分布在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类型是:A 、平原和高原B 、山地和高原C 、盆地和高原D 、平原和丘陵 7、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填出下列代号所表示的主要地形区名称:A B C D _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F G H ___________ I_____________ J__________ K___________(2)、它们分别位于我国地势的哪一级阶梯上(填代号):①第一级阶梯上的是 ②第二级阶梯上的是 ③第三级阶梯上的是(3)、在图中填出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8、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1)、该图是________(省级行政区)的地形分布状况。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的名称。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a、___________b、_________(3)、该省级行政区的地形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_________________。
吉林省通化市八年级地理上册 2.1地形和地势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地形和地势课题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课型普通型新授课课时第2课时课标解读1、认识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2、理解我国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导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并能够分析出地势对我国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点地势的主要特征及其阶梯分界线难点地势特征对我国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解决策略复习1、我国的地形特点2、山脉的走向复习提问,考查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复习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思考、回忆,组内互助,并由小组代表回答问题部分学生可能会溜号,或者不积极思考,教师要注意把握,确保课堂的高效。
研习1、地势的概念: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2、我国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带领学生学习地市的概念和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6-27页内容,并要求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标注。
学生按学案问题对p26-27页教材内容进行阅读,并对问题作出明确的答案。
学生对于地势的3、三阶梯界线名称4、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流向的影响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河流流向大多自西向东。
5、我国地势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比如交通)使学生明确我国地势三级阶梯是怎样划分的?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地势与气候和河流流向的关系分析我国地势对农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引导学生分析影响的原因。
为下节课气候的学习奠定基础阅读教材p27页并完成教材p28-29页活动题。
影响不太容易理解,教师要重点进行讲解,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精习知识梳理:(见课件)知识运用:趣味检测(见课件)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落实知识,总结提升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
结对互考,进一步落实知识。
板书设计第一节地形和地势地势特征阶梯分界线地势对我国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教案2
课题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课程标准
P14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学习目标
1、能够认识并归纳我国地势的特点。
2、能够找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以及三级阶梯中主要的地形区。
教学重点
我国地势的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以及主要的地形区。
教学方法
环
节
三
课中作业
课后作业设计:
1)知识梳理(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2)达标测评——练习册
(修改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地势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通过“一江 春水向东流”、“百川东到海”等诗句及谚语“水往低处流”可以比较好的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但不容易形成“阶梯状”分布的认识。我一步一步教学引导,先是读“分层设色地形图”主要地形区的海拔,对我国地势“呈阶梯状”有了初步的认识,特别是学生探究性活动----利用橡皮泥制作立体地势阶梯图,直观地把这一特点展示在纸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比学生就直接地从书本得到结论,效果要好得多。
不足之处:在制作立体图时,比较浪费时间。
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
课前作业
1、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
2、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分别是?三级阶梯中分别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环
节一
互动(一)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归纳我国地势的特点。
2、完成表格:
海拔
主要地形
第一级阶梯
吉林省通化市八年级地理上册 2.1地形和地势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课型
普通型新授课
课时
第2课时
课标解读
1、认识 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2、理解我国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 动产生的影响。
导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并能够分析出地势对我国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点
地势的主要特 征及其阶梯分界线
难点
使学生明确我国地势三级阶梯是怎样划分的?
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地势与气 候和河流流向的关系
分析我国地势对农 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6-27页内容,并要求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标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引导学生分析影响的原因。
为下节课气候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按学案问题对p26-27页教材内容进行阅读,并对问题作出明确的答案。
地势特征对我国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解 决策略
复习
1、我国的地形特点
2、山脉的走向
复习提问,考查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 况
复习 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
思考、回忆,组内互助,并由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部分学生可能会溜号,或者不积极思考,教师要注意把握,确保课堂的高效。
阅读教材p27页并完成教材p28-29页活动题。
学生对于地势的影响不太容易理解,教师要 重点进行讲解,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精习
知识梳理:(见课件)
知识运用:趣味检测(见课件)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落实知识,总结提升
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结对互考,进一步落实知识。
吉林省通化市八年级地理上册 2.1地形和地势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山区面积广大
带领学生通过识图分析我国山脉的大致走向
引导学生识别我国主要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引导学生分析山区发展农业的利与弊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 2页内容,并要求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标注。
教师选定一名学生进行汇报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5页活动题,归纳山脉走向 分布规律。
巡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观察学生完成学案情况。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落实知识,总结提升
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结对互考,进一步落实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生按学案问题对p22页教材内容进行阅读,并对问题作出明确的答案。
学生按学案中的提示进行阅读图2.6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小组讨论完成。并选出代表汇报成果。
阅读教材p24页,小组成员独立完成并最后由组长检查组员完成情况
教师讲 解山脉构成我国地形“骨架”的成 因。
精习
知识梳理:(见学案)
知识运用:1、知识应 用2、趣味检测(见课件)
学过的内容比较久,学生会遗忘部分内容,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补充说 明。
研习
1、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 地、三大平原分别指哪些地方?
2、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
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3、我国山脉的走向。
4、我国主要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5、分析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带领学生了解地形类型,分析我国地形特点 :
地形和地势
课题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课型
普通型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
课标解读
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的要特征。2、初步 说明地形要素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K12学习】八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和地势》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和地势》教案人教版学习目标、我国地形的特点及分布。
2、我国的五种地形及分布。
3、我国山脉走向及分布。
4、我国山区发展经济的优势与劣势。
学习过程自主空间一、导入(复习提问、视频、故事、游戏、创设情景等)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知识点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从中国地形图可以看出,中国地形类型多样,有纵横交错的___,气势磅礴的__,一望无际的___,群山怀抱的___,还有起伏绵延的____。
2.我国纵横交织的构成了地形的骨架3.我国的四大高原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大盆地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平原是:_____、____、____、_____。
4.从2.3图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要占全国总面积的__。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___,平原面积仅占___多一点。
5.我国陆地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地方分别是:____、____。
三、合作互助,共同进步(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自学阶段未完成的问题以及新问题,并相互讲解).山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2.从2.6图找出我国山脉的走向及主要的山脉3.完成课本26面的活动题第3题四、展示引导学习小组或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小组间质疑或补充教师点拨五、评价提升学习。
(课堂检测,更正,学生记忆;小结课堂;评选本节课优秀小组和个人).将我国三大平原及其特征连线: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称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地势低平,有“水乡”和“鱼米之乡”的美称华北平原2.将我国四大盆地及其特征连线:面积最大的盆地四川盆地位于北疆,纬度最高的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位于第一级阶梯的盆地准噶尔盆地唯一位于长江以南的盆地柴达木盆地3.将我国四大高原及其特征连线:青藏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内蒙古高原崎岖不平,石灰岩广布黄土高原冰川广布,雪山连绵云贵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际4.位于我国x疆的一列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是山脉。
八年级地理上册 2.1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参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地形和地势》参考教案(第2课时)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能够结合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的地势总特征;分析我国的地势对气候、河流、水能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培养协作意识和能力;初步树立辩证思维意识教学重点:我国地势特点及影响。
教学难点:我国地势特点及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合作探究法,启发式,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我国的地形特点和分布,那么我国的地势如何呢?板书:地势活动: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活动:《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度。
思考: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西部高、东部低)练习:阅读中国地形图后,各自画出的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
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区别?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学生:图B)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遍图B,联想一下,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呈什么状分布?(阶梯状)活动:《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思考: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第二级阶梯位于哪里?(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区)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第三级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为界)活动:同学们仔细阅读图2.2,观察并判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前者以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分界线;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分界线)讲述:从简化了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上可以看出: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2课时).docx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2课时)⑧【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学习内容。
《地势和地形》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屮国地形特征对屮国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己有了一些基础,但水平仍然较低,需进一步培养、锻炼。
在地理学习中仍然好动、好奇、好表现,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
【课程标准】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学目标】1.观察中国地形分布图和地形剖而图,说出我国的地势特点。
2.读屮国地形分布图,掌握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以及各级阶梯的大致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3.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举例说明地势对气候、河流及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材料分析法、探究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国古诗词中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问君能有儿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广为流传的诗句,你知道大江为何东去?春水为何东流吗?这与我国的地势有何联系?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中国的地势。
先回顾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海拔高度,以一幅地形图为例让学牛回答绿色、黄色、棕色、白色、蓝色各代表什么?任务1观察地形分布图和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的地势特点。
打开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图中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海拔高度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部高东部低。
再让学生观察我国地形剖面图,同学们会发现一方面,我们发现我国地形总趋势是自西向东降低;另一方面,我们还发现:这种降低的趋势并不是均匀的,而是呈阶梯状下降,这也是我国地形的一个重要特征,地势不但西高东低,而且呈阶梯状分布。
观察沿北纬36°剖面图,印证我国地势的第二个特征:呈阶梯状分布。
(转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可以分成三级阶梯。
每级阶梯的海拔是多少?以什么地形为主?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在哪里?继续观察沿北纬36°剖面图,说说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大致海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势的概念:
地势是地 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2、我国地势的特征: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三阶梯界线名称
4、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流向的影响
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河流流向大多自西向东。
5、我国地势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比如交通)
带领学生学习地市的概念和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使学生明确我国地势三级阶梯是怎样划分的?
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地势与气 候和河流流向的关系
分析我国地势对农 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6-27页内容,并要求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标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引导学生分析影响的原因。
为下节课气候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按学案问题对p26-27页教材内容进行阅读,并对问题作出明确的答案。
地形和地势
课题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课型
普通型新授课
课时
第2课时
课标解读
1、认识 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2、理解我国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 动产生的影响。
导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并能够分析出地势对我国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点
地势的主要特 征及其阶梯分界线
难点
阅读教材p27页并完成教材p28-29页活动题。
学生对于地势的影响不太容易理解,教师要 重点进行讲解,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精习
知识梳理:(见课件)
知识运用:趣味检测(见课件)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落实知识,总结提升
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结对互考,进一步落实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地势特征对我国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解 决策略
复习
1、我国的地形特点
2、山脉的走向
复习提问,考查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 况
复习 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
思考、回忆,组内互助,并由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部分学生可能会溜号,或者不积极思考,教师要注意把握,确保课堂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