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中国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分析
中国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西部地区也逐渐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中国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进行分析,并探讨实现这种协调发展的相应策略。
一、中国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的现状在中国西部地区,一产业主要指农业、林业、渔业和牧业等,二产业主要指工业和建筑业,三产业主要指服务业。
在这些产业中,农业是西部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工业也占有一定的比重,而服务业相对较薄弱。
农业是中国西部地区的基础产业,占据着相当大的经济份额。
西部地区的环境较为适宜农业发展,且农产品的种类较多。
然而,西部地区的农业存在着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产业链薄弱等问题,导致农业发展潜力未能得到充分释放。
工业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尤其是重工业和资源加工业。
西部地区富集的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是,在工业转型升级方面,西部地区也面临着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等挑战。
服务业在西部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占比较低。
西部地区的服务业发展主要集中在旅游、交通和物流等方面。
尽管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但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人才短缺等问题仍然存在。
二、中国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实现中国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协调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通过加强一产业的发展,可以为二三产业提供原材料和食品安全保障;同时,通过提升二三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可以带动一产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协调发展可以促进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西部地区人口较多,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可以在一产业向二产业和三产业的转移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通过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可以进一步提升西部地区的产业水平。
农民专业合作博弈与动力机制研究
“ ” 研 问 究 农题
农 民 专 业 合 作 博 弈 与 动 力 机 制 理学院, 金华 3 10 ) 浙江 200
[ 摘
要]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提 高农 民组织化的重要 形式 , 解决“ 是 三农 ” 问题和增加农 民收入 的重要拳措 。然而 , 民专 农
一
、
一
和 风险 , 便形 成 了 “ 这 囚徒 困境 ” 的博 弈模 型 。所 谓 “ 囚徒 困境 ” 指 : 是 无论 对 方 选 择 什 么 , 择不 合 作 选 总 能 比选 择合 作获 得更 多 的收益 。但是 当双 方都选 择 不 合作 时 , 其结 果 比双 方都 选 择合 作 时获 得 的 收 益 少 。 因此 , 囚徒 困境 ” 映 了集 体理 性 与个 体理 “ 反 性、 长期 利益 与短期 利益 的 冲突 。从集体 理性 出发 ,
近 年来 ,各种 农 民专 业 合作 组织 发 展 很快 , 这 对 活跃 城 乡 市场 ,增 加农 民收 入起 到 了重 要作 用 。 然而 , 民专业 合作 组 织在 运 行过 程 中碰 到不 少 问 农 题 ,其 中 主要是 农 民对 专业 合 作组 织持 怀 疑 态度 , 对加入 专业 合作 组织热 情不 高 。专业 合作 组织对农 民 的吸 引力 不够 , 接 影 响到农 民专业 合 作组 织 向 直 纵 深 发 展 , 的甚 至 导 致 专 业 合作 组 织 解 体 . 重 有 严 影 响农 民专 业 合 作 组 织 对 提 高农 民组 织 化 功 能 的 发 挥 。所 以 , 一步 分 析和 探讨 农 民专 业 合作 博 弈 进 的 内在 动力 、 析影 响农 民专业合 作 成败 的成 因 , 剖 对 未来农 民专 业合 作组 织 的健 康发 展具 有重要 意义 。 农 民专 业合 作的博 弈分 析 合 作 是 指 事 物 或 系 统 在 联 系 和 发 展 过 程 中其 内部 各 要 素 之 间 的有 机 结 合 、 作 、 合 的一 致 性 协 配 及 和谐性 。农 民参 加专 业合 作 组织 , 非 强 制 的 自 是 愿互 利合 作 。农 民专业 合作 组 织博 弈 的性 质 具有 : 是 行 为 的不确 定 性 。如 果农 民信 任 对方 , 就会 采 取 合作 行 为 ; 如果 不 信 任 对 方 , 可 能 采取 背 叛 行 就 为。 二是个 体选 择纯 理性 。 民在选 择是 否合作 时 , 农 是 以利 益 得 失 为 前 提 的 ,其 博 弈 过程 采取 风 险 占 优 。当合 作有利 时 , 选择 合作 ; 当背 叛能带 来更 多好 处时 . 自然 会 选择 背 叛 , 叛 必 然 给对 方带 来 损 失 背
对阿克苏地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
对阿克苏地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
刘望秋
【期刊名称】《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08(000)002
【摘要】阿克苏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艰难的爬坡阶段,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国内外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发展农村经济组织,是实现农民稳定增收的有效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阿克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壮大,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需要完善和规范,以进一步发挥在农民增收中的带动作用.
【总页数】5页(P19-23)
【作者】刘望秋
【作者单位】中共阿克苏地委党校,新疆阿克苏,84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5.12
【相关文献】
1.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搭建农民致富金桥——对正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2.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多伦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调查与思考
3.致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关于江西省莲花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4.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动现代农业迈上新台
阶——湛江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调研与思考5.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市场农业的发展—宁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凉山彝族自治州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内因分析
凉山彝族自治州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内因分析摘要:本文以凉山彝族自治州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地调研,重点分析了制约该地区农合组织发展的内生因素。
关键词:凉山;农合组织;内因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22007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来,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立足农业资源优势,以农业产业化为主攻方向,大力扶持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以下简称“农合组织”)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相比较于当地丰富的农业资源禀赋和龙头企业的发展速度,以及省内其他地区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速度,该地区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显得相对滞后。
一、凉山州农合组织发展现状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辖1市16县,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该地区光、热、水、土资源富集,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立体农业的基础条件十分优越。
近年来,凉山州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地理气候条件、产业特点等不同情况,对安宁河谷地区、大凉山彝区和木里藏区开展分类指导,突出特色产业支撑,带动了农合组织快速发展。
组织数量从2003年的36个增加到2011年的2198个,参加农户100231户,带动农户34.9万户,经工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达到555个(见表1)。
产业类型由原来的种、养殖业发展为加工运输业、服务业、农产品信息技术服务等多种产业共存。
农合组织呈现出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类型多元化发展,组织规范性逐渐增强的态势。
表1 凉山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简表数据来源:根据凉山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和凉山日报有关报导整理。
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农合组织把农村分散的小生产、农民的劳动与技术、资金,以及供产销各环节有机联结起来,通过聚集大量生产者特别是相同结构的生产者,促进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重组,产生由于空间聚集所带来的聚集效应,实现农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有效搭建农村与城市“双向流通”的平台。
关于农村党组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党组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随着各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业产业链逐步形成并日渐规范。
为全面掌握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充分发挥党组织指导协调作用,安次区委组织部积极与区农业局等主管部门联系沟通,区乡两级组成专门的调研组,对全区农村党组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查。
一、全区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党和政府为引导广大农民在坚持家庭承包的基础上,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单家独户农民生产者产前、产中、产后难的问题,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
近年来,安次区立足农业大区这一实际,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条主线,以林果、瓜菜、养殖三大特色产业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为改善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业比较效益低下,解决农民致富缺门路、少办法,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区委、区政府坚持以增强组织化、推动产业化、提高科技化、推进规模化为手段,以因地制宜、市场运作、自愿联合、稳步发展为原则,把各乡镇具有一定产业规模、技术经验、致富信息、带动能力的党员、干部、能人和骨干群众组织起来,在生产经营、市场开发、信息搜集、技术指导等环节中相互扶持、互惠互利、共同致富,创办了一批由党组织倡导,党员、干部领办,能人、骨干群众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组织者、引导者、示范者和推动者。
近年来,以村党支部领办和参与合作社建设作引导,全区指导农民发展设施瓜菜、林果种植、畜禽养殖各类专业合作社18家,农业专业协会3家,覆盖2000余农户,4000多人,培养发展党员经纪人300多人,使合作社切实成为内联农户,外联市场的桥梁和纽带。
在地域分布上,全区18家农村专业合作社分布在7个乡镇16个村街,其中北史家务乡2个,杨税务乡5个,仇庄乡3个(1个在乡供销社),码头镇3个,葛渔城镇2个,落垡镇1个,东沽港镇2个;在类别划分上,养殖类专业合作社8个,瓜菜类专业合作社5个,林果类专业合作社3个,农业种植类专业合作社2个。
西部十二省(区、市)农村综合调查
一、村庄经济资源和组织现状1、土地资源西部地区按农业人口平均,人均耕地只有1.49亩。
这一结果与农户问卷的结果完全吻合。
汇总农户问卷,西部地区农户承包土地户均8.4亩,人均1.8亩;其中户均耕地6.96亩,人均耕地1.5亩。
2、农业机械装备西部农村实际拥有农业机械呈现增长趋势,12省平均,2000—2002年村均农业机械分别是70.4、73.3、83.4台,年增长速分别为4.1%、13.8%.拥有农业机械的主体是农民,村集体拥有的农业机械越来越少,除了发电、抗旱等具有公共性质的大型机械设备以外,其它机械主要由农民购置和拥有。
典型调查表明,在一些地方,村集体经济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低,导致农户追求机械配置的小而全,农业机械出现了过剩的情况,目前机械设备大部分闲置。
这一结果警示我们,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预防单位面积机械投入过剩的趋势,在农业投入资金严重不足的地区尤应警惕。
令人遗憾的是,西部农民自组织的程度差。
典型调查和问卷都证明,原依附于村民委员会的“村经济联合社”之类的经济组织已经解体,具有股份合作或劳动合作性质的合作经济组织也极少生成。
397个样本中只有11个村成立了农民经济组织或专业协会,占样本总数的2.7%. 4、村庄组织农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作为村庄的政治资源,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问卷显示,西部12省(区、市)样本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组织健全,村党支部一般设书记、副书记各1人,委员3—5人构成,党支部成员村均4.9人,其中与村民委员会交叉任职1.8人。
村民委员会一般由主任、副主任各1人以及3—5个委员组成,村委干部村均5.8人。
其中1.8人由村党支部的成员兼任。
两项合计,平均每村约9名“村官”。
村民小组平均每村8.03个,小组干部10.2人。
加总起来,平均每村有村、组干部18.5人。
若按照村均1580人计算,村民与村组干部的比例为85:1.显然,“村官”比例过大,这是农民负担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洛川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洛川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农经站)贾海军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颁布实施。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2007年以来我县涌现出了许多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涉及到种植业、养殖业及市场信息服务业等,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并就如何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方向等方面作了一些调查和思考。
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总体运行情况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从大的类型来看:有协会、专业合作社两种形式。
2007年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大部分的协会已转型为合作社。
近几年来,我县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宣传培训、引导发展、培育示范、政策扶持等措施,使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态势良好,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得到了农业部及省市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截止目前,全县在工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82个,苹果农民专业合作社250个,占全县合作社总数的88%,沼畜业29个,其他民间、工艺、旅游3个。
其中:省级示范社3个,市级示范社8个。
拥有合作社社员19600人,带动非社员户28500户,成员户人平纯收入比非成员高出20 %以上。
目前我县已经有28家合作社注册自己的商标品牌,有机认证基地15800亩。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业的服务及效益《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范围为:以其成员(以农民为主体)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方式一是“能人”领办型。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文献综述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文献综述第一篇: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文献综述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文献综述内容提要:本文回顾和总结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新近发展。
首先,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对各个阶段的研究重点及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最后,综合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研究演进进行了评介。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文献综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研究一直是我国农业经济学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它伴随着新中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改革开放以及新农村建设等重大事件的发展而加以推进。
但是,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一词正式出现较晚,专门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
2000年以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提法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支持,至此,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普通进入了研究视野。
尤其是2005年以来,随着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越来越重视,对此问题的研究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从研究数量来说,可谓汗牛充栋;从研究质量来说,可谓层层推进。
综观这十多年来的研究,前人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亦留给当今更多的思考,因此,对前人研究的总结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研究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研究的准备阶段;第二阶段从2000至2005年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起步阶段;第三阶段是2006年以来的近几年,可以作为发展阶段。
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研究的准备阶段20世纪90年代,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并不多见,更多是集中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协会、农村股份合作企业、农村社区合作组织等经济组织的研究。
从往后学者的研究来看,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相并列,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农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徐旭初,2005),因此这一时期的相关研究,实质上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研究打下基础。
基于协同理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动力模型研究
二 、 民专业 合作 组织 发展 动力 的协 同理论 分析 农
( ) 益 趋 同 是 农 民 专 业 合 作 组 织 从 混 沌 到 协 同演 化 过 一 利
组 织 等 是 协 同学 的基 本 概 念 与 主 要 原 理 。 ( J 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符合协 同学规律 二 农 哈肯认 为 , 协同是 系统 中诸多子 系统相互协 调 、 协作或 同 步的联合作用 , 自组织系统 的进化动力来 自系统 内部 的竞争 与
及外部 环境诸多影 响因子 , 因此 , 民专业合作 组织是一 个 由 农 诸多子 系统 即农户组 成的复杂开放系统 , 也具有不稳定性。另 外, 合作组 织的发展离 不开一定 的环境条 件 , 良好 的外部 环境 将促进农 民专业合作组织 的健康发展 ;在合作组织系统 内, 管 理者 、 农户 、 环境 、 信息 等对系统 的运行共 同起 作用 , 但其作 用 表现为非线性关 系 ; 合作组织 系统 的各 要素发展的非平衡性表
、
协 同理 论与农 民专业合 作 组织
( ) 同 理论 概 述 一 协
术、 资金 、 信息 、 购销 、 亡、 加 储运等环 节实行 自我 管理 、 自我服 务、 自我发展 , 以提高农产 品市场竞争 力和增加组 织成员收 并 入为 目标的一种经济合作组织 。嘲 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契约 农 将 独立经营者联合起来 ,提高 了农 民进入市场 的组织 化程 度 , 可以有效地解决 “ 小农户 ” 大市场” 间的矛盾 , 与“ 之 提高农 民的 谈 判地位 , 降低生产 成本和交 易费用 , 帮助农 民增收 , 因此 , 组 织 内部存在合作 性 , 具有 1 l2的价值创造效果 。农 民专业合 +> 为农 民提供 优质服务 , 但对 外则 子系统所构成的各种 系统 。2 [ 1 在激光 的研究 中, 通过不断增加激 作 组织 对 内不 以盈 利为 目的 , 组织必须与外界环境进 行物质 、 能量 、 信息的交 光器 的电流强度并达到临界值时 , 激光器将突然开始规则地放 追求最大利益 , 所处的系统必须是开放系统 。 合作组织的成员 以农户为主, 射出难 以置信地短促且强烈 的闪光 , 每次闪光放射的功率相 当 换 , 事业单位或者社会 团体成 员。不同的农户在学识 于美 国所 有 发 电 厂 功率 的总 和 。由此 哈 肯发 现 了 系统 发 展 进 化 也可有企业 、 文化素养 、 工作 能力 、 活方式 、 生 思想观念 、 资金实力等方 的一个普 遍原理 ,任何 系统通过各 千差万别 的子系统 之间的 水平 、 面存 在较大差异 , 差异 的存在就 会导致农 民之间 的竞 争 , 竞争 “ 自组织” 过程与协 同作用 , 将产生新的稳定有序的新结构 。系 的结果有可 能导致 系统 内部更大的差异与不平衡 , 并且组 织涉 统在相变前各 子系统各行 其事 、 杂乱无 章 、 没有形成合作关系 ,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内涵界定、发展动力及发展价值研究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内涵界定、发展动力及发展价值研究刘威1关悦2张韶曦1张琛11.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2.河南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已成为促进农业组织发展、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载体。
从产业领域来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分为粮食产业化联合体、畜牧产业化联合体、水果产业化联合体、蔬菜产业化联合体、花卉产业化联合体、中草药产业化联合体和休闲旅游产业化联合体等。
从生产要素来看,可将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分为资金带动型、技术带动型、品牌带动型、托管服务型等。
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可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丰收。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动力;类型;发展价值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3)02-70-40引言2017年,原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原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和税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确立了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发展地位。
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培育创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8000多个[1]。
但是,大众往往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内涵认识不清,易将其与开展横向联合、短链联合、松散联合、短期联合的类似合作形态相混淆。
因此,有必要准确界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概念,明确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主要类型,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成长提供助力。
1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内涵界定我国学术界于2000年开始提出农业联合体的概念,当时称之为“农业共同体”。
一些学者认为,农业共同体是发展农业的最有效的制度安排[2]。
随后经历了10余年的不断探索,2012年前后我国学术界掀起了新一轮的农业产业化联合研究热潮。
对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多数学者认为其是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家庭农场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连接中介,以合理分工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的一体化农业经营组织联盟[3],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背景下农业产业化发展高级阶段形成的一种组织。
浅谈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经过近年来的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
西部地广人稀,资源丰富,有着无与伦比的天然优势。
然而总的来看,西部地区的发展仍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基础设施的作用并未被发挥出来,并且与东部的差距存在着逐年拉大的危险。
在党中央提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背景下,特别是当前全球经济危机蔓延的形势下,西部的发展该何去何从?靠什么来奠定西部经济增长的基础?这不仅对于当前,而且对于实现西部地区的长期持续发展,都是一个根本性问题。
关键词西部地区持续发展现状对策一、西部的发展存在问题1.三大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不合理。
众所周知,合理的产业机构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代欧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为“三、二、一”型,即第三产业比重最高,(有些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甚至达到80%以上),其次是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
而中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类型为“二三一”型,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的拉动,而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传统农业依然占有较大比例,这一特点在广大西部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
以下是2002年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相关数据的统计从上表不难看出,西部地区的农业在产业结构中仍然占较大比重,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却远远地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据统计,西部2008年的生产总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9%,西部地区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很大程度制约了西部经济的持续增长。
2.生态环境严重脆弱自秦汉至隋唐,西部地区一直都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那时的西部,地肥水美,水草丰茂,物产丰富,人口众多。
然而过度开发、历史上的多次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西部地区森林减少,草场退化,地力下降,逐渐沦为生态性贫困地区。
据国家环保总局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1999年,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10436.9万公顷,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2.5%;沙化面积为6255.6万公顷,占全国沙化总面积的90%以上;各种天然林、防护林面积分别下降了14.49%和51.07%;沙尘暴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回升,现在已经蔓延到华北地区;20世纪90年代,西部地区的旱灾、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比80年代分别上升了7.5%和49%;仅广西、陕西等9省,因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到1500亿元,占全年GDP的13%。
浅谈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6 — 7
【 合作经济 l 。
农业经济
2 1. 0 / ̄ A
二、促 进农 民合 作 经济组 织发展 的对 策建议
( 一)提高广大农民合作意识
乡镇 银行加大政 策挟持力度 ,支持 重点发展 ,提 高金融系统 对农 民合作经济组 织发展 的信贷 支持能力 ;二要组建农村 资
农 民合作经济组织 的发展很大 程度 取决与农 民的合作 意 金互助社 ,吸收农 民的闲散 资金 ,采取 自愿入户 、民主管理 、
l 合作 经济 1
农业经济
9 1/ o1 9
浅 谈 农 民合 作 经 济 组 织 发 展 存 在 的 制 约 因 素 及 对 策
◎刘 雯娇
摘 要 :农 民合作 经济组织是社会 主 义新 农村建设 的重要组 成部 分。随着 中央加 大对 “ 三农 ”的支持 力度 ,农 民合作
经济 组织不断发展 。但 是 ,还存 在一 定的制约 因素 ,使其 未能在 新农村 建设 中更好地 发挥作 用。本 文针 对农 民合作 经济组
会员在合作社知识 方面提供教育 与培训 ,导致 了会员对其缺 持 续发展 的最大障碍 。一 方面金 融覆盖率 很低 ,另一 方面 , 乏正确认 识 ,不利 于农 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与发展。 有限 的金融支持也 只能 满足农 民简单再 生产的信贷需 求 ,对 3 合作组 织人才缺 乏 。合作 组织 人才是 合作经济 组织 农 民扩 大再生产很难满 足 。同时 ,中央 、地方政府为 整顿金 . 成功 发展的关键 。 目前 ,我 国农村 的优秀人才严 重流失 。造 融秩序 ,对农村合作基 金会都进行 了严格 的规定 ,某种程 度 成在农 村有能力 的人不愿意去组 织 ,愿意组织 的人却缺乏相 限制了农 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 。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思考摘要:通过对廊坊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实证分析,发现其存在认识不到位、带动力不强、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为促进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笔者提出了五点建议。
关键词:廊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廊坊市自形成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雏形以来,经过几年的发展实践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速度,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但从整体情况看,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形势需求相比,与农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
截止2008年底,全市已有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41个,拥有固定资产5.5亿元,年经营总收入7.04亿元,纯收益4006万元,其组织形式日趋多样化,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广。
剖析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体分为五种类型:一是能人领办型。
这类组织目前有76个,占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32%。
领办人大都是在个人率先从事某一行业并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将松散的个体发展成相对联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二是龙头企业领办型。
这类组织有4个,占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2%,这是依托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吸收基地农户,围绕企业原料的生产和供应,与农民利益相连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三是村委班子领办型。
这类组织有90个,占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37%。
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带动农民致富。
四是农技部门领办型。
这类组织有50个,占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20%。
县乡农技部门利用其自身优势,兴办各类服务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五是供销社领办型。
这类组织有21个,占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9%。
农村经济合作社的问题研究及发展对策
农村经济合作社的问题研究及发展对策摘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合作社逐渐成为发展壮大农村和实现农民增收的一项举措,但因农村经济合作社经营管理模式、地区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经济合作社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此,文章详细论述了农村经济合作社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发展对策,旨在可以为业界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阅和借鉴,进而更好的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合作社;问题;对策前言:农村合作社是农民生产方面的合作的一个组织,其不仅能够有效推动到农村的地区的经济,且可以给农民提供到针对性的服务,是能够建设新农村重要的突进,为此文章主要是对农村方面的合作社展开了研究和探讨。
1农村经济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1.1内部管理结构不够规范当前农村经济合作中懂经营、善管理的专业人士并不多,其内部管理结构不规范,在组织运营上存在不按章程运作的现象。
例如地方领导为追求政绩,在产业调研不够充分、人才培养不合格的情况下即盲目发展,不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的规定来集资、运营和进行收益分配,对一些文件精神和相关制度不予执行,加之一些普通社员农户的文化水平偏低,管理与合作意识薄弱,造成参与不足的后果。
限制合作社发展的另一因素是财务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不仅没有对社员账户进行完整规范的建立,甚至存在做假账、乱做账的不规范操作行为。
1.2经济基础薄弱,信贷准入难农村合作社的资金构成主要是社员股金、政府补贴和组织营销的盈余。
因合作社经营规模较小,主体多为经济薄弱的农民,加之受自身制度设计的影响,合作社的积累比例较低,融资渠道十分有限,且融资手段少,在银行贷款中也往往受信贷准入标准的限制很难获得支持。
分析其原因,一是农村合作社目前还未健全评价合作社资信的机制。
二是农村的金融机构少,且受到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不愿有企业或担保公司为其担保。
三是合作社中的固定资产有限,农户的房屋、土地、农业设施一般不能作为抵押物,稍有的资本量小而分散,很难获得担保机构的担保。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888号(经济发展类367号)提案答复的函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888号(经济发展类367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9.26•【文号】•【施行日期】2021.09.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西部开发正文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888号(经济发展类367号)提案答复的函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西部地区农村牧区产业与就业互动发展的提案收悉。
经商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与促进就业增长互动机制西部地区地域广阔、资源优势明显,具备一定发展基础,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区域产业梯度转移不仅能促进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也能有效拓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新空间、保障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着力深化区域合作,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实现东中西部地区良性互动,逐步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体系,不断增强中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我委和有关部门积极抓好贯彻落实。
一是先后在西部地区批复设立了广西桂东、重庆沿江、甘肃兰白经济区、四川广安、宁夏银川—石嘴山等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二是组织召开2次承接产业转移精准对接现场会,推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省区市与东部省市建立结对合作机制,推进包括农业在内的产业转移项目合作。
三是设立中西部和东北重点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重点支持示范区内重点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
四是组织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印发《关于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依托现有各类园区加强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的意见》,持续加大对返乡入乡创业的支持力度。
下一步,我委和有关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促进西部地区更好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体系,推动承接产业转移和促进就业增长统筹互动,结合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引导适宜产业转向农村牧区,在推动西部地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有效带动就业。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一、概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作为新时代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旨在实现农业的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
其基本特征表现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注重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强调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并致力于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动力机制方面,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政策引导、市场需求、科技创新以及社会参与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
政策引导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制度保障,市场需求则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农产品的多元化发展。
科技创新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农产品品质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而社会参与则包括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等。
实现路径上,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需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同时,要注重发挥科技创新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还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总体而言,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以及农民等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向前发展。
1. 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与紧迫性在当下中国的发展阶段中显得尤为突出。
农业现代化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
通过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能够确保粮食的有效供给,稳定市场价格,从而维护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农业现代化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途径。
农业现代化不仅能够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还能够带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形态分析
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形态分析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经济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形态的出现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形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 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是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形态中的重要一环。
它以农民为主体,通过集体组织的方式开展农业经营活动。
农民合作社凝聚了农民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农民自身利益的实现。
在经济发展方面,农民合作社提供了互助合作的平台,通过资源整合和规模经营的优势,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二. 农村家庭经营农村家庭经营是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之一。
在农村地区,由于资源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户仍然采取家庭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变化,农村家庭经营也在不断改变。
一方面,农村家庭经营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通过市场销售农产品获得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农村家庭经营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农家乐、农产品加工等多种形式,增加经济收入。
三. 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形式,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乡村旅游通过发挥农村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吸引城市居民和外地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这不仅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也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
四. 农村合作社除了农民合作社,农村合作社也是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形态的重要形式之一。
农村合作社是农民根据市场需求,以某种经济活动为核心,通过互助合作的机制组织起来的经济组织。
农村合作社在促进农民的集体经济和利益实现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 农村电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农村电商作为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一种形式迅速崛起。
农村电商通过网络平台,将农产品与消费者直接连接起来,打破了传统流通中的地理障碍和信息壁垒。
这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渠道和机会,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农民进城动力的经济学分析
农民进城动力的经济学分析【摘要】农民进城动力的经济学分析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对农民的吸引力,包括就业机会和教育医疗资源等因素,说明了城市对农民的吸引力。
接着,文章探讨了农村推动因素,包括农业收入下降和生活水平提升,这些因素推动着农民进城的动力。
结合城乡经济互动分析,总结出农民进城动力的经济学原因。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农民进城的动力,同时也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的研究对于促进城乡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民进城, 动力, 经济学分析, 城市吸引力, 就业机会, 教育医疗资源, 农村推动因素, 农业收入下降, 生活水平提升, 城乡经济互动, 总结1. 引言1.1 农民进城动力的经济学分析农民进城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社会现象,其背后存在着一系列的经济学因素。
农民进城动力的经济学分析,旨在深入探讨农民进城的原因和影响,从经济角度来剖析这一现象的背后逻辑。
农民进城动力的经济学分析涉及到城市的吸引力分析和农村的推动因素分析,透过这些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农民进城的动力所在。
通过对城市吸引力和农村推动因素的剖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农民进城的经济逻辑,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将围绕城市吸引力和农村推动因素展开深入分析,探讨农民进城所涉及的经济学问题,为理解和解决农民进城问题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2. 正文2.1 城市吸引力分析:就业机会在当今社会,城市的就业机会是农民进城的主要动力之一。
相比于农村地区有限的就业机会,城市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选择。
城市的产业结构更加多样化,涵盖了各行各业的就业岗位,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企业规模更大,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农民们可以通过在城市就业,获得更高的工资收入,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
城市的发展也带动了服务业的兴起,如餐饮、娱乐、物流等行业在城市得到了快速发展,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
内生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发展的动力机制基于嵌入性理论的个案研究
通过这一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内生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 小农户发展的动力机制。
五、结论与启示
本次演示以嵌入性理论为框架,对内生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发展的 动力机制进行了个案研究。研究发现,内生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创新驱动、 产业协同、社会网络效应和政策引导等多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带动小农户发展。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也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和 农村经济发展。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内生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 持力度,为其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 利益联结机制的重要性
1、促进农业现代化:通过联结机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更好地带动小农 户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2、保障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可以使小农户分享到农业生产中的增值收益, 增加其收入来源,提高生活水平。
3、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通过联结机制,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 合理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内生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 小农户发展的动力机制基于嵌
入性理论的个案研究
目录
01 一、引言
三、内生型新型农业
03 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 发展的动力机制
二、嵌入性理论及其
02 在农业经营主体研究 中的应用
04 四、个案研究
目录
05 五、结论与启示
07 参考内容
06 六、建议与展望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逐渐成为推动农业 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其中,内生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创新能 力,对小农户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本次演示以嵌入性理论为框架, 对内生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个案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市场机制发展——合作组织发展的驱动力
我 国经 济 体 制 的转 型 和市 场 经济 的发 展 ,催 生 出 农 民专业合作经 济组织 。随着农 业和农 村经 济 由 自
给、半 自给的 自然经 济向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转 化 , 农 民在生产经营活动各个 环节的商品化 、市场化的程 度大大提高 。那些具有一定经济规模 ,农产品生产 的 市场化 、商品化程 度较 高 的专业 农 户,其 经 营规模
06年软科学研究计划项 目 《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与现代农业制度》 ,项目编号: 06 R5 20K 3 。 基金项 目: 陕西省 20
总第38 7期
冯 飞:西 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 机制研究 动力
CM = Cf+ Cd七 C g
: !:
二 、 西部 地 区农 民专 业合 作 经 济组 织 发 展 动 力 因
国各 类农 业产 业化 组 织 总数 达 到 94万 个 。东部 地 区 . 已形成农 业 产 业 化组 织 43万个 ,占 4 .% ; 中部 地 . 57 区 29 万 个 , 占 3.% ; 西 部 地 区 22 万 个 , 占 . 09 .
内生动力因素是指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
度 ,促 进 了农 村经 济 发展 。但 与 我 国东部 地 区 ,以及
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面对的主体意识、资源约束和制
度环 境 等具 有相 对 的独 特性 ,由此 形成 了西部 地 区农
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独特动力因素 ,可将其分
为 内生 动力 因素 和外 生 动力 因素 。
国外农业发达国家比较,我国西部地区农 民合作经济 组 织 总体 发 展 滞 后 ,规 模 偏 小 。据 统 计 ,2 0 0 3年 全
( 延安 大 学 经 济管 理 学院 ,陕 西 延 安 760 ) 100
摘要 :建立 动 力机制 是 西部 地 区农 民专 业合 作 经济 组 织发展 的 关键 。 西部 地 区农 民 专 业合 作 经 济组 织
发展 的 动力 因素 可 分为 专业 化 生产 、 市场机 制 等 内生动 力 因素 和政 府指 导 与扶 持 、 产 业化 经 营等 外 生 动 力 因素。 各种 动 力 因素之 间的 内在 联 系和 相 互作 用共 同推 动 了西部地 区农 民专 业合 作 经 济 组 织的 发
中 图分类 号 :F 2 37 文献标 识 码 :B
一
、
西部 地 区农 民专 业 合作 经济 组 织发 展 的动 力
动农 民专业 合作 经 济组 织得 以发生 和发 展 的 各种 动 力 因子及 其产 生 的机 理 和运行 规 则 。西部 地 区农 民专 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系统
2 世纪 9 0 0年代 以来 ,西 部 地 区 在 家庭 承包 经 营 的基础 上 ,现 出 了一 些 新 型 的 农 民 专 业 合 作 经 济 组 织 ,在 一 定程 度 上 提 高 了农 民 进 入 市 场 的组 织 化 程
织发 展 过程 中 自身所 拥 有 的 、区别 于外 部 因素 、客 观 存在 的条件 总 和 ,是农 民专 业 合作 经济 组 织 发展 的 前
提和基础。内生动力因素是 主体 内部需求 的结果 ,主 要来源与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市场化趋 向,这些因素 构成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的驱动力和支撑力。 如果说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内生动
来 自政 府及 其相 关 机构 和农 业 产业 化经 营 ,这些 因素 构成 组织 发 展 的推拉 力 量 ( 图 1 。 如 )
图 1 西部地 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动力系统结构
l一3 0 收 稿 日期 :2 0 — 1 07
17 ,女 ,陕 西子 洲人 ,博 士 ,延 安 大 学 经济 管理 学 院 副教 授 ,研 究 方 向 :产 业 经 济 作 者 简介 :冯 飞 (92一) 学 、区域 经济 学 。
2 0 / 0 总第 3 8期 08 1 7
文章 编号 :lO O l一1 8 ( 0 8 0— 1 6— 4 4 X 2 0 )1 0 7 0
商 、 研 究 皿
C MME I L R S A C O RCA E E R H
西地农专合经组发的力制究 部 区民业作济 织展 动机研
冯 飞
部 地 区农 民专业 合 作经 济 组 织将 进 入 一 个新 的发 展 时
展 的外 生动 力 因素 也会 对组 织 发展 产生 深 刻 影 响 。西
部地 区农 民专业 合 作经 济组 织 发展 的外 部 力 量 主要 是
期 ,如何健康发展是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中解决的问题。 农 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动力机制 ,是指推
力 因素 的互 动形 成一 种 自生 自发 的机制 ,那 么组 织 发
2 .%。而且,西部地区农 民专业合 作经济组织体 系 34
残 缺 ,已有 组 织 内部 矛 盾 突 出 ,发展 极 不 稳 定 ,组 织 效 率很低 ,吸纳农 户 的 能 力有 限 ,影 响到 组 织 市场 竞
争 力 的提 升 。随着 西 部 经 济 和新 农 村 建 设 的 发展 ,西
展 。 因此 ,应进 一 步加 快 市场化 进 程 ,提 高农 业生 产 的专 业化 程度 ,发 挥 地 方政 府推 动作 用 ,推 动 农
业产 业化 经 营 ,共 同构 建 西部地 区农 民专业 合作 经 济组 织 的动 力 支持 体 系。 关键 词 :西部 地 区;农 民专 业合 作 经济 组 织 ;发展 ;动 力机 制
素 的作 用 机理 ( ) 内生 动力 因素作 用 机 理 一
其 中, 为农户交易费用 , , C c 为搜寻费用 , c 为谈
判 费用 , C 为实 施 费 用 。 当农 户 通 过 合 作 经 济 组 织 形 式 达成 交 易 时 , 户 的 直 接 交 易 转 变 为 组 织 内部 的交 农 易, 这种 交 易 方式 有 效 降低 农 户交 易 中的 C 、 c , ,C 和 g 从 而减 少 了 C 。 以合作 组 织 对外 交 易 比单 个农 户 更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