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寂静的春天读后感(8篇)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寂静的春天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1“一中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比如说,鸟儿都到哪儿去了?许多人谈论着它们,感到到迷惑或不安。
园后鸟儿寻食的地方冷落了。
在一些地方仅能见到的几只鸟儿也声息奄奄,它们战栗很厉害,飞不起来。
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
这儿的清晨曾经荡漾着乌鸦、鸽子的合唱;而现在一切声音都没有了。
什么东西使得美国无以计数的城镇的春天之音沉寂下来了呢?”雷切尔-卡逊1907年5月27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泉溪镇,并在哪儿度过童年。
她在本书中强调了人类自身对地球的环境的作用。
“地球上生命的历史一直是生物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
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自然形态和习性都是由环境塑造成的。
仅仅在出现了生命新种——人类之后,生命才具有了改变其周围大自然的异常能力。
”主要阐述了人类新型的化学产品或者生化武器给大自然的平衡带来了很大的破坏,而且远远超过了其自身的修复的能力。
“森林中生命的协同互济关系就变得完全失调了,而且寄生虫灾害反复出现的间隔时间也愈来愈短……因而,我们不得不结束这些违背自然规律的粗暴做法现已被强加到留给我们的、至关重要的、几乎是最后的自然生存空间之中。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2当我看到“寂静的春天”这个标题时,我心里就有个疑问:为什么春天会是寂静的呢?我怀着这个疑问,开始读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当时社会滥用农药的问题,以及使用农药对大自然的各种负面影响。
原来人们为了防虫和除杂草,农场里的植物都被喷上了各种各样的农药。
害虫死了,害虫的天敌也被毒死了,河流受污染,土地也受污染了,没有鸟儿歌唱,人类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人们想要消灭的昆虫却拥有了抗药性,变本加厉地大量出现。
从农药开始生产时,“征服大自然”就变成了大多数人的口号,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去征服的对象,而不是和谐共处和保护的对象,也没有人怀疑过这句话的正确性。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通用13篇)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通用13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寂静的春天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篇1春天怎么会是寂静的?春天的世界,不应该是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么?带着这样的疑惑,我走进了这本书里的世界。
《寂静的春天》是美国作家蕾切尔·卡森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创作的作品,她是一名海洋生物学家,一生都在与鱼类、鸟类等野生动物打交道,这让她有机会接触并深入思考环境保护问题。
作者在身患绝症、濒临瘫痪和失明的情况下,只身对抗当时企业界和政府官僚的强大压力,对只顾商业利益不顾人类安危的工业集团和曾获得过诺贝尔奖的化学药品DDT提出了挑战。
书中描写了一个由于农药滥用,导致这世界可能将再没有鸟、蜜蜂和蝴蝶,那里春天将是“寂静”的,也是可怕的。
美国前副总统阿尔伯特戈尔说“《寂静的春天》种下了新运动的种子,而后它成为了一股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力量。
”这本不寻常的书,在当时那个人类只一味向自然索取的年代里,最先试图唤起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书中以充满活力的春天开头,沉浸在欢乐世界中的主人公,浑然不知由于人类各种破坏环境的活动,书里的世界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个美丽的村庄将变成一片死寂……是什么使原本美好的世界变得伤痕累累?“这施害的不是魔法,也不是什么天敌,而是人类自己”,书中这句话给了我答案,原来这一切都是人类自己的无知与傲慢造成的!时间慢慢推移,书中所提到的滥用药物的情形并没有多少改善,现在各种污染问题层出不穷,地球的环境依旧在恶化。
雾霾一次又一次笼罩蓝天,更多的北极冰盖正在消融塌落,大地上的绿色正在被土黄蚕食。
没有鱼鸟问津的池塘,没有植被生存的荒野……大自然悲伤的故事仍在继续。
但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人们有了更多的实际行动,开始建造水力、风力发电站,开垦荒漠、植树造林,节约用水、保护动物,低碳出行、绿色生活……保护环境是一场持久战,蕾切尔·卡森和《寂静的春天》是环境保护浪潮中一朵漂亮的大浪花,她的身前,平静的水面已经荡漾着涟漪;她的身后,大大小小的浪花汹涌而来,直到如今。
寂静的春天满分读后感最新5篇
寂静的春天满分读后感最新5篇《寂静的春天》是美国女作家蕾切尔卡森的作品。
书以寓言为开头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村庄的突变,并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天空,全方位地揭示了化学农药的危害。
下面给您带来寂静的春天满分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1“一中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比如说,鸟儿都到哪儿去了?许多人谈论着它们,感到到迷惑或不安。
园后鸟儿寻食的地方冷落了。
在一些地方仅能见到的几只鸟儿也声息奄奄,它们战栗很厉害,飞不起来。
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
这儿的清晨曾经荡漾着乌鸦、鸽子的合唱;而现在一切声音都没有了。
什么东西使得美国无以计数的城镇的春天之音沉寂下来了呢?”雷切尔-卡逊1907年5月27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泉溪镇,并在哪儿度过童年。
她在本书中强调了人类自身对地球的环境的作用。
“地球上生命的历史一直是生物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
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自然形态和习性都是由环境塑造成的。
仅仅在出现了生命新种——人类之后,生命才具有了改变其周围大自然的异常能力。
”主要阐述了人类新型的化学产品或者生化武器给大自然的平衡带来了很大的破坏,而且远远超过了其自身的修复的能力。
“森林中生命的协同互济关系就变得完全失调了,而且寄生虫灾害反复出现的间隔时间也愈来愈短……因而,我们不得不结束这些违背自然规律的粗暴做法现已被强加到留给我们的、至关重要的、几乎是最后的自然生存空间之中。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2《寂静的春天》的作者是一位女性,这本书在1962年出版,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革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的革命,这本书的出版给作者带来了许多压力,与破坏环境的刽子手作着斗争。
由于时代的不同,本书的内容在我们看来仿佛是一种常识,因此,本书的内容会使我们感到有些枯燥。
所以,我希望在阅读本书时,我们可以坚特以下原则,结合当时当地的情况去讨论书中的内容,尽量不带个人态度去阅读本书。
同时,作者的描述与刻划使本书有一种相对温和与舒缓的氛围,但是,这种相对的舒缓与轻松的气氛渲染使面对的问题的严峻性更加地凸显。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精选10篇)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寂静的春天》读后感(精选10篇)《寂静的春天》读后感1在人们的记忆中,春天永远都是那么生机勃勃,鸟儿在枝头歌唱,天空中下着蒙蒙细雨,发出沙沙的响声,鱼也争先恐后地从水中跃出水面。
但在这本书中的春天却与人们记忆中的春天有着很大不同。
书中的春天是寂静的,鸟儿奄奄一息,只有寂静覆盖着田野,树林和湿地。
是什么导致了这样寂静的春天呢?在这个寒假,我阅读了《寂静的春天》这本书,并在这本书中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这不是魔法,也不是敌对的行为,这全都是那些无知的人们咎由自取。
他们为了自身利益,为了使自己种的农作物不被害虫破坏,滥用农药,但这种办法不但杀死了害虫,同时杀死了其他所有昆虫,破坏了生物圈的平衡。
大自然不知用了多久,才创造出了一个平衡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所有的东西都是环环相扣的,而人类却用农药打破了这种平衡,破坏了土地,河流,乃至整个生物圈。
与其称这些为“杀虫剂”,还不如称这些为“杀生剂”。
现在,人类已然意识到农药对地球的严重危害,对于农药的使用已经在逐渐减少。
但是,随着世界的发展,可能人们也没有注意到,他们仍在用些不同的方式给地球带来危害。
在许多超市和菜市场,塑料袋的使用依旧很普遍,许多人为了方便,仍会使用许多塑料袋,并且在使用一次后就把它扔掉。
还有许多饭店会使用一次性塑料盒。
这些再被人们埋入土中后,不易在土中被降解,仍然可以在土地中一直保留几百年之久。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环保袋,或者将塑料袋循环使用来保护坏境。
所以,保护环境,我们必须一起团结起来,从我做起,保护美丽的地球。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2最近,吕老师推荐我看一本书,叫《寂静的春天》。
拿到这本书,一看书名,我就觉得很好奇。
因为春天一般都是生机勃勃的,为什么会寂静呢?出于好奇心,我赶紧看了下去,想赶紧在书中找到答案。
其实这本书对我来说还是很深奥的,我发现里面有很多我看不懂的东西。
但是,里面的一些情节还是给我留下来很深刻的印象。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精选8篇)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精选8篇)《寂静的春天》篇1我国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着,但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我们的坏境却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就像人身体上的慢性疾病一样,慢慢地,不容易被人觉察地侵蚀我们的身体,使我们对其毫无防备,一旦有一天发现了它,它已经处于爆发期,任何办法也无济于事了。
在当今这个只注重经济增长的社会,我觉得《寂静的春天》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它的作者,蕾切尔·卡逊为了人类的幸福,环境的持续发展,拖着病重的身体,忍受着巨大的诋毁和攻击坚决写这本书,然而事实证明她所做的一切是值得的,她为人类环境保护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来我们和大自然是和谐相处着的,世界是那么美好,但自从人们滥用化学药品的时候,这一切就发生变化了。
人们为追求经济利益,使得庄稼有好收成而在庄稼地上大量喷撒DDT、艾氏剂、氯丹、狄氏剂、安德萘的一系列杀虫剂,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河流,大海、地下水,土壤、动物、植物都不能幸免于难。
这种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恢复的,它一旦存在于某个地方,它就会通过食物链传递,而且具有集聚效应,也就是说等级越高的生物,他身体上积聚的的毒物将会最多。
我们想想,这确实无可非议的,如果土地上喷撒了毒性很强的化学剂,那么我们的蔬菜就会染上,如果动物吃了,就会在动物身上积聚,而动物吃动物,而动物又最终进入我们的口里,而且我们还吃蔬菜,所以,可想而知,这种乱喷洒杀虫剂的做法其实就是我们人类自取灭亡啊。
我们习惯于找寻那些明显的,直接的影响,而不研究其他方面,除非这一影响一一种无法否认的明显形式急骤地出现,否则我们总要否认危害的存在,这就是我们人类的短见,由此我们必须为我们的断见付出代价这种代价就是对我们自身和我们的子孙后代遭受各种疾病或居无定所。
有些昆虫确实有害,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以这种借口对其他益虫大加毒害,而我们做什么似乎从不想后果,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为了最求目前的利益真的可以什么自私得都不顾吗,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清醒呢?我们从适应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慢慢地将自然占为己有,向自然索取施虐,却从来不为自然做一丝奉献。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精选范文五篇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精选范文五篇《寂静的春天》描述了:“过去未工业化的年代,每年的春天都有着数以百计的鸟儿于天空翱翔,或于树丛间鸣啼着悦耳的歌声。
然而现在因为大量使用DDT等杀虫剂,导致鸟儿不再飞翔、鸣唱。
那么寂静的春天读后感怎么去写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寂静的春天读后感范文五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范文一在《寂静的春天》我走进了自然,也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
《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
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
在60年代以前的报纸或书刊,几乎找不到“环境保护”这个词。
回想一下长期流行于全世界的口号——“向大自然宣战”、“征服大自然”,在这儿,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服与控制的对象,而非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对象。
我们只是一味的向大自然索取,却从未感恩过大自然所给予我们的一切美好生活。
《寂静的春天》中第一章写明天的预言,当时我就被这个预言给震惊了。
试想如果我们自己生活在那样的地方,该是一件怎样的可怕事情啊!是什么使我们的美好世界变的那样恐怖?“不是魔法,也不是敌人的活动使这个受损害的世界的生命无法复生,而是人们自己使自己受害。
”书中这句话给我的震撼非常大,原来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用双手造成的!我们该如何的摆脱这样的景象,我们要为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当汽车尾气刺激我们的肺,当紫外线伤及我们的皮肤,当森林与绿地被沙漠覆盖,当象征古代文明的雕塑被酸雨腐蚀…我们唯一的母亲,我们生命的唯一家园,已经被我们人类破坏殆尽。
一切的一切都让我陷入沉思中……如今我们都意识到自然对我们的重要性,开始感恩自然所赋予我们的一切,开始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自然为我们的自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爱护我们的自然了,比如,我们建起了水力、风力发电站,开始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森林,保护水源,节约用水,提倡节能减排,开始绿化、美化我们的自然了。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寂静的春天》读后感15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寂静的春天》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1一九六二年,她明明知道会遭受化工界的攻击,但他仍然以独特的见解诠释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无数血淋淋的事实控诉了人类的无知,敲响了人们的警钟。
她就是自然文学作家——蕾切尔·卡森,这本书就是《寂静的春天》。
美国曾经有一个小镇,那儿环境优美,蓝蓝的天空和绿色的原野。
透过森林的缝隙,还能看见几只活泼的小松鼠在森林间闯荡,狐狸在山间叫着,河水是那儿的清澈,一眼见底……这一切,使人感到惬意。
但自从第一批居民来到这里,他们便开始乱砍乱伐,挖井筑仓。
渐渐地,情况发生了变化。
这儿没有了鸟语花香,没有了松鼠的身影,没有了清澈见底的河水。
环顾四周,你只能见到几只气息奄奄的小鸟,它们飞不起来了。
四处安静地让你感到可怕。
一片寂静笼罩着整个小镇。
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呢?人们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品,杀死了昆虫、野草,使许多生物从此无影无踪。
人类在进行这项自以为“伟大”的任务时,殊不知,也破坏了自身唯一生存的地球的环境。
昆虫,植物,难道就不是这个地球的一份子?为何我们要使用蛮力来对付同是生活在地球上的它们呢?我们为了方便的生活,发明利用了许多化学药剂,当《寂静的春天》一书出版时,整个社会掀起了环境保护思考的热潮。
但是为何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滥用农药的情况不仅没有改善,反而越演越烈。
为何今天有这么多人患上癌症,有这么多人死于药物中毒?若是有一天,天空不再湛蓝,河水不再清澈,生物濒临灭绝,当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内心会做何感想?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有义务呼吁整个社会停止破坏环境保护最后一片净土,从我做起,尊重自然,爱护环境!《寂静的春天》读后感2最近,吕老师推荐我看一本书,叫《寂静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想最新5篇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想最新5篇《寂静的春天》是美国女作家蕾切尔·卡森的作品。
她从一个美丽的故事入手把我们带入书中,当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化学农药的“震慑力”,真真实实的感觉到此刻内心已不在寂静!下面给您带来寂静的春天读后感想,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1很久以前,当我还在看科普连环画时,就看到了《寂静的春天》这个名字。
自此,我就一直想看到这本书。
如今,我从学校借了一本读完了,感想很多很多。
在这本书写成的时候,美国的农药使用极度发展,因此产生的环境问题不断涌现。
作为二战后环境保护的先驱,作者忍着癌症的病痛,勉强写完了这本书。
书中以生动的语言、详细的事实揭示了滥用农药对地球上方方面面的破坏。
从土壤到水中,从环境到生物,从植物谈到动物,在谈到人类自身。
这层层论述让夜里阅读的我头皮发麻——我们生活的环境竟被我们制造的并超越了我们控制的怪物浸润着!据说,本书出版后因其作者和内容从备受抨击——但公众的环保意识还是逐渐地被唤起了。
但是环顾眼前,我们脚下的路,和当年的美国,又有何区别?如今,在中国,滥用化学物质并把它加入食品中的事屡见不鲜。
食品安全问题几乎成为了中国人最担心的问题。
而环境保护也令那些可能受影响的人忧心忡忡。
为此,人们不惜发生“群__性事件”。
后来,我看了一部纪录片,片中讨论了吴哥窟以及整个帝国衰落的原因。
其中主要支持一种观点:他们太依赖于费了大力气修筑的灌渠了,以至于那些逐渐形成但难以很快被解决的淤积很快使得全国的水利系统崩溃。
文末一句话让人感慨尤多:如果我们只能靠某一种技术生存,那么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虽说我不希望这事发生,但试想如果我们失去电能,恐怕生存情况会比以前糟糕,尤其在城市中。
总之,科学总是任人摆布,无所谓对错,只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让我们充满地球每一角落的是它,让我们之中某些人没落的是它,让我们更脆弱的还是它。
希望地球上多一份清水绿草,少一点为追求利益而丧失的理性。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2一九六二年,他明明知道会遭受化工界的攻击,但他仍然以独特的见解诠释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无数血淋淋的事实控诉了人类的无知,敲响了人们的警钟。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6篇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一环境保护,这个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而这在几十年前却是仅仅是一些生物学家脑子里的想象,而真正使环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直接导致后来将环保列入政策法规中的却是一本大家似曾相识又不太熟悉的书——《寂静的春天》,而这本书也是世界上第一本将环保作为主题的书。
这本书围绕着杀虫剂、除草剂和其它一些杀害人们不中意的化学药品,包括介绍了DDT、氯丹、狄氏剂、艾氏剂、安德萘、烷基和有机磷酸盐等巨毒化学药物。
通过一段段既专业又通俗的解释和一个个鲜为人知的事例来说明化学药品对杀害有害生物虽在开始阶段有一定效果,但由于那些有害动植物的天敌也被毒死了,而那些有害动植物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终归会适得其反。
而在全书中,尤其是最后一章告诉用“生物杀虫法”才是消灭有害东西的最好办法。
现在虽然以经过了许多年了,但书中所提,滥用药物的情形,不仅没有改善,更变本加厉。
除原有杀虫剂、除草剂外,更多的农药、清洁剂、化学药剂——纷纷被发明利用。
将人类带入更深、更无可救药的境地。
因为人类为了更方便的生活,而许多事实的真相,也被隐瞒和蒙蔽。
生活里,清洁剂、芳香剂、洗洁精等,更是变成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但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这些物质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后果,只有方便和效果,被商业化的宣传和推销。
如此严重的事实,却很多人不知道,凶手就是我们自己!除了化学剂,空气的污染,幅射线的污染,垃圾塑料制品的污染,都是造成人类生病的主因,也是破坏环境,地球的大杀手。
“因此,我们必须停用这种非自然的方法,以保存最后一片天然的生存空间。
”“透过新颖、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方式,尝试去解决和其它生物,共享地球会产生的问题。
”她在文章中说,“人类对环境的最可怕的破坏是用危险甚至致命的物质对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的污染。
这种污染多数是无法救治的,由它所引发的恶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逆转的,它不仅存在于生物赖以生存的世界,而且也存在于生物组织中。
在当今对环境的普通污染中,化学药品是辐射线的凶恶但却被人忽视的同谋,它们共同改变着世界生物的根本性质。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相关推荐《寂静的春天》读后感(通用10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寂静的春天》读后感(通用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1在《寂静的春天》我走进了自然,也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
《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
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
在60年代以前的报纸或书刊,几乎找不到“环境保护”这个词。
回想一下长期流行于全世界的口号——“向大自然宣战”、“征服大自然”,在这儿,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服与控制的对象,而非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对象。
我们只是一味的向大自然索取,却从未感恩过大自然所给予我们的一切美好生活。
《寂静的春天》中第一章写明天的预言,当时我就被这个预言给震惊了。
试想如果我们自己生活在那样的地方,该是一件怎样的可怕事情啊!是什么使我们的美好世界变的那样恐怖?“不是魔法,也不是敌人的活动使这个受损害的世界的生命无法复生,而是人们自己使自己受害。
”书中这句话给我的震撼非常大,原来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用双手造成的!我们该如何的摆脱这样的景象,我们要为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当汽车尾气刺激我们的肺,当紫外线伤及我们的皮肤,当森林与绿地被沙漠覆盖,当象征古代文明的雕塑被酸雨腐蚀…我们唯一的母亲,我们生命的唯一家园,已经被我们人类破坏殆尽。
一切的一切都让我陷入沉思中……如今我们都意识到自然对我们的重要性,开始感恩自然所赋予我们的一切,开始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自然为我们的自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爱护我们的自然了,比如,我们建起了水力、风力发电站,开始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森林,保护水源,节约用水,提倡节能减排,开始绿化、美化我们的自然了。
我感恩自然,它总在谦让我们、原谅我们、理解我们,虽然我们对它是那样的不负责任,看起来它还是那般祥和,而不是目露凶光。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通用18篇)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通用18篇)《寂静的春天》读后感篇1“一中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比如说,鸟儿都到哪儿去了?许多人谈论着它们,感到到迷惑或不安。
园后鸟儿寻食的地方冷落了。
在一些地方仅能见到的几只鸟儿也声息奄奄,它们战栗很厉害,飞不起来。
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
这儿的清晨曾经荡漾着乌鸦、鸽子的合唱;而现在一切声音都没有了。
什么东西使得美国无以计数的城镇的春天之音沉寂下来了呢?”雷切尔-卡逊1907年5月27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泉溪镇,并在哪儿度过童年。
她在本书中强调了人类自身对地球的环境的作用。
“地球上生命的历史一直是生物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
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自然形态和习性都是由环境塑造成的。
仅仅在出现了生命新种——人类之后,生命才具有了改变其周围大自然的异常能力。
”主要阐述了人类新型的化学产品或者生化武器给大自然的平衡带来了很大的破坏,而且远远超过了其自身的修复的能力。
“森林中生命的协同互济关系就变得完全失调了,而且寄生虫灾害反复出现的间隔时间也愈来愈短……因而,我们不得不结束这些违背自然规律的粗暴做法现已被强加到留给我们的、至关重要的、几乎是最后的自然生存空间之中。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篇2当我看到“寂静的春天”这个称号,我觉得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春天会沉默?正是这个问题,并开始阅读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通过讲述了当时社会滥用农药的问题,以及可以使用农药对大自然的各种负面因素影响。
事实证明,人们为了防止昆虫和杂草,农场植物喷洒了各种杀虫剂。
害虫死亡,害虫天敌中毒,河流受到污染,土地受到污染,没有鸟儿歌唱,人类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人们想要消灭的昆虫已经变得具有抵抗力,而且数量越来越多。
从农药生产的开始,“征服自然”就成了大多数人的口号,自然只是人们征服的对象,而不是和谐共存和保护的对象,没有人质疑这句话的正确性。
直到瑞秋·卡森以他的勇气和毅力致力于研究滴滴涕的危害,并写了这本书。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精选10篇)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寂静的春天》是一本让人深思的小说,由加拿大作家安托万·萨奇尔撰写,于1959年出版。
小说发人深省的主题主要集中在尊重人类基本权利,尤其是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对社会少数群体的关怀。
阅读这本小说,让我的心灵仿佛经历了一个季节的变化,从冬天的寒冷进入春天的温暖。
全书围绕着一个爱好音乐的青年医生克雷门·卡特博士展开,他的职责是照顾一所偏远的精神病院中的重症患者。
他为了探索病人们的沉默,开始用精神刻板印象的视角尝试接近他们。
经过尝试和慢慢地了解,他与病人们取得联系,破解了这些患者的心灵禁锢,使他们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整部小说充满着意想不到的思考和深入人心的情感共鸣。
随着故事的推进,作者的描写渐渐变得紧凑有力,读者会发现自己也慢慢地被深深吸引。
在读完这本小说之后,从时间和空间上感受到了自己与病人们的距离,进而意识到了人性的纯洁和感性。
这使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也更加体会到爱这个世界,尊重它所拥有的百万不同的手足。
同时,文中深入探究了沉默和言语之间的细微差别,以及对尊重和理解的追求,这些都是观察和理解人性之美的重要方面。
本书所要传达的信息,动人慷慨地向我们展示了人之常情,以及沉思中发现的智慧。
这本小说着重展现了残疾人反对遗弃和侮辱,并与主流社会融合的权利。
通过结合“沉默和音乐”的主题,作者鼓励我们尊重不同的生命体,成为“命运语言”的传递者。
人类向往自由,我们的社会也带着拥抱多元文化和保护少数群体的责任和义务。
《寂静的春天》用真情实感的描述,向我们展示了人性与宽容的重要性和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
细读《寂静的春天》,在鼓励个人成长和理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并质疑自己的角色和行为。
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日常生活——如何尊重自己,同时尊重他人的生活和意见?从读者到参与者,从参与者到传继者,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个越来越复杂的世界中脱颖而出,自信、勇敢地面对生命中的每一刻。
《寂静的春天》优秀读后感
《寂静的春天》优秀读后感《寂静的春天》优秀读后感(精选7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寂静的春天》优秀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寂静的春天》优秀读后感篇120世纪60年代初,由蕾切尔卡逊撰著、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作序的《寂静的春天》面世。
这部由17章28余万字精心建构的“绿色经典”,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解,反对人对自然的控制,其根本宗旨是警示人们:“人类已经失去了预见和自制的能力,它将随着毁灭地球而完结。
”美国华盛顿大学肯尼斯肖克莱博士认为:“卡逊1963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可以看成是学院环境伦理学的下一个分水岭。
这本书描写了大量使用杀虫剂和其他污染物质对环境越来越多的可怕影响。
卡逊的著作引发起新一代的活动分子关注环保事业。
它帮助我们认清了我们对自然价值的认识和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应有的根本转变的需要。
”若干年后的某一天,春天到了,村落里一切声音都没有了,没有蜜蜂嗡嗡飞来,没有家畜嘶鸣,没有小鸟歌唱,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营田野、树林和沼地。
这不是魔法,也不是敌人的活动使这个受损害的世界的生命无法复生,而是人们自已使自已受害。
蕾切尔卡逊为我们虚构了这个城镇,她指出,如果我们继续不当地使用化学药品,这些也许会成为事实。
作者称杀虫剂为杀生剂,因为在它杀死害虫的同时,侵害着居民的健康、动植物的生长、大地的景观。
新情况产生的速度和变化之快已反映出人们激烈而轻率的步伐胜过了大自然的从容步态。
杀生剂甚至反而造成了害虫的猖獗。
于是,人虫之战即刻打响。
作者用血淋淋的事实,希望唤醒无知、愚昧的人们,不要再用使用蛮力,来对付也是地球一分子的昆虫、植物。
也呼吁我们,要尊重生命,谦卑为上,不要自以为是。
否则将有一天,会为人类带来无可挽救的灾难,毁灭性的灭亡。
事实上,大多数人们并不清楚杀虫剂的危害因为人类为了更方便的生活,而许多事实的真相,也被隐瞒和蒙蔽。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范文(通用12篇)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范文(通用12篇)《寂静的春天》读后感范文(通用12篇)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寂静的春天》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篇1看《寂静的春天》这本书之前,春天,在我心中都是万物复苏的代表。
我所能想象到的关于春天的场景,就只有生机勃勃。
在我初中时,有一次翻看生物课本时看到了有一节课提及到《寂静的春天》这本书。
寂静的春天?春天居然是寂静的?如此大的反差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我想,要解开我心中的疑问,就只有读一下《寂静的春天》这本书了。
因此,这一切成为我读《寂静的春天》的开端。
《寂静的春天》的开文就是一记重击式的描述:“过去未工业化的年代,每年的春天都有着数以百计的鸟儿于天空翱翔,或于树丛间鸣啼着悦耳的歌声。
然而现在因为大量使用DDT等杀虫剂,导致鸟儿不再飞翔、鸣唱……我们还能在春天时听到鸟儿的歌声吗?”看了之后,我被震撼了,开始有了共鸣。
“每年的春天都有着数以百计的鸟儿于天空翱翔,或于树丛间鸣啼著悦耳的歌声。
”这不正是我心目中的春天吗?可是却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鸟儿不再飞翔、鸣唱……”春天没有鸟了,因为没有小鸟了,因为大鸟吃了虫子了,而虫子体内有农药……试想如果我们自己生活在那样的地方,该是一件怎样的可怕事情啊!那么究竟是什么使我们的美好世界变得那样恐怖?“不是魔法,也不是敌人的活动使这个受损害的世界的生命无法复生,而是人们自己使自己受害。
”书中这句话给我的震撼非常大。
原来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用双手造成的!农药的使用已经让我们的明天蒙上了恐怖的阴影,我们该如何摆脱这样的景象?我们要为其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一切的一切都让我陷入沉思中……有人说了,不用农药,我们如何杀灭害虫?像书中所提,可以用生物的方法,这种方法非常有用,而且不会污染环境。
当然,科学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但已有了极大的前途!有很多方法已可以用于实践中,我们应该去尝试。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10篇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10篇《寂静的春天》读后感1“春犹如一朵美丽而圣洁的花,但是这朵花正被人们搞得面目全非。
”读完《寂静的春天》,我受益匪浅,其实应该说读完每一本好书都会这样。
选择这本书呢,主要还是受刘慈欣《三体》的影响,我从《三体》中了解到这本书,起初对本书的了解仅限于“《三体》灵感________”。
后来了解到本书的作者是一位伟大的生物学家、作家。
这位伟大的女性用笔和大量的实例来唤醒那些所谓的“专家”,唤醒那些被金钱迷惑的人们。
《寂静的春天》推动了DDT等化学杀虫剂的限制使用,直接促进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改变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可以说为环境保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寂静的春天”,既是春天,本应鸟语花香,又为何会“寂静”呢?原来,人们为了提高作物的产量,不计后果地使用以DDT为代表的各种化学杀虫剂,从而导致了无法弥补的伤害。
人们得病的几率高了,牲畜也会莫名其妙的死去……各种新型的病毒肆虐。
人们再也听不到鸟儿的鸣叫,再也看不到水中欢快游动的鱼儿。
有的只是体内毒素积累的“毒物”,可笑的是,许多“毒物”还经常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
我从网上了解到:在春季的一天,作者卡森的一个做护林员的朋友告诉她,这个春天没有任何鸟儿的足迹,连虫子都很少见了,作者感到十分奇怪,于是经过调查,她知道了真相,写下了这本书。
卡森第一次对人类意识的绝对性提出了质疑。
她所坚持的思想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亮了一盏明灯。
世界上又有多少人拥有保护环境的潜意识呢?反观那些明知故犯,见财眼开的人却又是数不胜数。
利益在某些人看来,比命还重要。
说实话,从小到大,我对保护环境的认识仅限于不随手乱扔垃圾、植树造林什么的。
但,这并不算肤浅,这至少比那些只会嘴上说说,就把自己吹得多高尚的人要好很多。
如果每个人都为保护环境做出一点“举手之劳”,那么环境也会好许多。
其实,许多人都是被“利”“欲”给迷惑了心志,要从根本解决问题,首先要克服“欲”,也就是需要“知足”,知足常乐,不能为了眼前小利而失去长远的未来。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10篇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10篇安静的春天读后感1春天怎么会是安静的?春天的世界,不应当是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么?带着这样的怀疑,我走进了这本书里的世界。
《安静的春天》是美国作家蕾切尔·卡森于上世纪五十年月创作的作品,她是一名海洋生物学家,一生都在与鱼类、鸟类等野生动物打交道,这让她有机会接触并深化思索环境爱护问题。
在身患绝症、面临瘫痪和失明的状况下,只身对抗当时企业界和政府官僚的强大压力,对只顾商业利益不顾人类安危的工业集团和曾获得过诺贝尔奖的化学药品DDT提出了挑战。
书中描写了一个由于农药滥用,导致这世界可能将再没有鸟、蜜蜂和蝴蝶,那里春天将是“安静”的,也是可怕的。
美国前副总统阿尔伯特戈尔说“《安静的春天》种下了新运动的种子,而后它成为了一股有史以来最宏大的力气。
”这本不寻常的书,在当时那个人类只一味向自然索取的年月里,最先试图唤起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书中以布满活力的春天开头,沉醉在快乐世界中的仆人公,浑然不知由于人类各种破坏环境的活动,书里的世界将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一个秀丽的村庄将变成一片死寂……是什么使本来美妙的世界变得伤痕累累?“这施害的不是魔法,也不是什么天敌,而是人类自己”,书中这句话给了我答案,原来这一切都是人类自己的无知与高傲造成的!时间渐渐推移,书中所提到的滥用药物的情形并没有多少改善,如今各种污染问题层出不穷,地球的环境照旧在恶化。
雾霾一次又一次覆盖蓝天,更多的北极冰盖正在消融塌落,大地上的绿色正在被土黄蚕食。
没有鱼鸟问津的池塘,没有植被生存的荒野……大自然哀痛的故事仍在连续。
但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爱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人们有了更多的实际行动,开头建筑水力、风力发电站,开垦荒漠、植树造林,节省用水、爱护动物,低碳出行、绿色生活……爱护环境是一场长久战,蕾切尔·卡森和《安静的春天》是环境爱护浪潮中一朵美丽的大浪花,她的身前,安静的水面已经荡漾着涟漪;她的身后,大大小小的浪花汹涌而来,直到如今。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3篇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3篇寂静的春天读后感3篇《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引发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虚构了一个美丽的小镇,通过前后反差的对比开始论证化学用品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下面小编告诉为你带来寂静的春天读后感,欢迎大家参考!寂静的春天读后感篇1“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
比如说,鸟儿都到哪儿去了呢?许多人谈论着它们,感到迷惑和不安。
园后鸟儿寻食的地方冷落了。
在一些地方仅能见到的几只鸟儿也气息奄奄,它们战慄得很厉害,飞不起来。
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
这儿的清晨曾经荡漾着乌鸦、鶇鸟、鸽子、樫鸟、鹪鹩的合唱以及其他鸟鸣的音浪;而现在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营田野、树林和沼地。
是什么东西使得美国无以数计的城镇的春天之音沉寂下来了呢?这本书试探着给予解答。
”这本书开篇就虚设这样一个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都可以容易地找到上千个这种翻版的城镇,对齐的一景一物作细致的描写,以此来带领读者进入这本书的主题,同时也让读者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这种环境变化的迫切感。
《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引发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书中描述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
作者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于1962年出版。
这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蕾切尔·卡逊1907年5月27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泉溪镇,并在那儿度过童年。
她1935年至1952年间供职于美国联邦政府所属的鱼类及野生生物调查所,这使她有机会接触到许多环境问题。
在此期间,她曾写过一些有关海洋生态的著作,如《在海风下》,《海的边缘》和《环绕着我们的海洋》。
这些著作使她获得了第一流作家的声誉。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与心得5篇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与心得5篇寂静的春天读后感与心得5篇前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寂静的春天》,读完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寂静的春天读后感与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寂静的春天读后感与心得体会1看《寂静的春天》这本书之前,春天,在我心中都是万物复苏的代表。
我所能想象到的关于春天的场景,就只有生机勃勃。
在我初中时,有一次翻看生物课本时看到了有一节课提及到《寂静的春天》这本书。
寂静的春天?春天居然是寂静的?如此大的反差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我想,要解开我心中的疑问,就只有读一下《寂静的春天》这本书了。
因此,这一切成为我读《寂静的春天》的开端。
《寂静的春天》的开文就是一记重击式的描述:“过去未工业化的年代,每年的春天都有着数以百计的鸟儿于天空翱翔,或于树丛间鸣啼着悦耳的歌声。
然而现在因为大量使用DDT等杀虫剂,导致鸟儿不再飞翔、鸣唱……我们还能在春天时听到鸟儿的歌声吗?”看了之后,我被震撼了,开始有了共鸣。
“每年的春天都有着数以百计的鸟儿于天空翱翔,或于树丛间鸣啼著悦耳的歌声。
”这不正是我心目中的春天吗?可是却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鸟儿不再飞翔、鸣唱……”春天没有鸟了,因为没有小鸟了,因为大鸟吃了虫子了,而虫子体内有农药……试想如果我们自己生活在那样的地方,该是一件怎样的可怕事情啊!那么究竟是什么使我们的美好世界变得那样恐怖?“不是魔法,也不是敌人的活动使这个受损害的世界的生命无法复生,而是人们自己使自己受害。
”书中这句话给我的震撼非常大。
原来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用双手造成的!农药的使用已经让我们的明天蒙上了恐怖的阴影,我们该如何摆脱这样的景象?我们要为其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一切的一切都让我陷入沉思中……有人说了,不用农药,我们如何杀灭害虫?像书中所提,可以用生物的方法,这种方法非常有用,而且不会污染环境。
当然,科学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但已有了极大的前途!有很多方法已可以用于实践中,我们应该去尝试。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寂静的春天》读后感(通用22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寂静的春天》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1看着寂静的春天这个题目,又看了看目录,心中满是疑惑,这本书的目录基本上和寂静的春天谈不上任何有相关的地方。
但细细品味每一章的标题非常的新颖,让我情不自禁地开始看这本书。
从“走进名著”,可以看到人们生活在各种化学添加剂的环境中,一开始还不明白。
但当看到第三章死神的灵药时,1.24259亿,6.37666亿这天文数字让我惊讶。
我们虽然杀死了虫子,但也对其他生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而且杀虫剂也会破坏人体最为关键的生理过程。
再往后翻作者列举了DDT,狄氏剂等各种化学添加剂,上面的各种例子,人们虽然杀死了虫子。
获得了干净,但却没有想他们这样过度使用化学品会伤害无辜的动物和人类自己。
看到第八章,再无鸟儿的歌声,这篇文章写了因过度使用杀虫剂,使鸟儿、树大量死亡,让我想起了在家乡,清晨,睡眼朦胧的我每天透过换气管,都能听见鸟儿在歌唱。
走在乡间小道上也能看见很多鸟儿在枝头。
而回到城市,因没有树,少有鸟儿。
还有,在上世纪80年代,麻雀啃食农民种植的小麦水稻,让人们非常痛恨麻雀,认为它是一种害虫所以,人们大量捕杀使用化学品来杀死麻雀,麻雀的死又使其他动物开始急剧增加,麻雀的死并没有使问题解决,反而到如今人们开始怀念麻雀这种动物,开始保护它。
还有鹿和狼的故事,都说明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有害动物,人类只是站在自己利益的基础上来评判有害和无害,每一种动物生活在地球上都有他自己的意义,只是有时人类没有观察到。
发明杀虫剂的化学家,他获得诺贝尔奖,对于农民来说,他是应该的。
但对于动物、乐于保护环境的人来说,他发明的杀虫剂就是鸦片。
我认为生产杀虫剂的工厂不能随意卖给普通人,应该先教会使用者或在包装盒上标明怎样使用,每次使用不能超过多少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概论题目:《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姓名:赵小松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农村与区域发展学号:2016806092任课教师:阎莉职称:教授2016 年12月29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读书心得: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是一本能引起人们深刻思考与共鸣的著作。
在书中她运用了大量的实例,向人们证明了人类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不仅有工业生产的辉煌,同样有令人触目惊心的对环境的破坏。
造成对环境可怕的污染与破坏的除了人们大量滥用杀虫剂等化工产品的因素外,还有政府相关部门的漠视甚至纵容,同时公众对环境恶化的真实原因也缺乏应有的了解而不能作出及时的行动来阻止进一步恶化。
在这些因素背后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现在人类在潜意识中对自然规律的无视,同时还有对经济利益与效率狂热的、不计后果的追求。
但自然的规律仍然凌驾于人类的欲望之上,各种生物踪影难觅,水质、空气质量一再下降,越来越多的不治之症困扰着我们,这些都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警告。
《寂静的春天》不仅首次向我们提出了环境保护的口号,同时也告诉我们,不论我们的科技如何先进、实力如何强大,都应当对自然规律保持敬畏。
主要内容:现在有一个可怕的预言悬在人类头顶,鸟儿消失、鱼类死去,牛羊开始生病而母鸡下的蛋孵不出小鸡,整个环境一片死寂,毫无生气在屋檐下、房顶上却到处都能看到一些白色的颗粒。
这些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人们滥用杀虫剂后已经或必然会出现的情境。
自然环境经过了长时间的进化,拥有了一套完整的生态体系,这套体系早在人类出现以前就已经运行了上亿年,并且还会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下去。
人类的现代活动已经深刻影响了这种活动,如大规模种植单一作物引起虫害加剧,大量使用化学药剂使害虫产生耐药性,无限制地引进其他地区植物是的害虫种类增多。
与此同时政府只顾眼前利益,不关心剧毒杀虫剂的使用对其他物种的危害。
DDT等药剂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人类通过化学合成并将其广泛用,导致现在各种生物体内均有DDT存在。
现代杀虫剂效果十分显著,但同样只要很少的DDT在人类体内存积,就会对人体造成重大伤害,并且DDT还会通过逐渐积累并缓慢排泄使得生命体内含量逐渐加。
而杀虫剂最危险的特征是它们可以通过食物链从一个有机体传向另一个有机体,甚至从母亲传向子女。
氯丹毒性恒强其主要成份七氯氧化后的毒性更强,还有氯化萘--狄氏剂、艾氏剂、安德萘,烷基或有机磷酸盐,内吸剂危害更大。
其实人们对很多自己创造出来的化学物质根本没有深刻的了解,很多药物对人的危害不明显便被忽视。
地球上虽然到大部分地方被水覆盖,但人们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却相对很少,公众对此却似乎并未意识到。
而且化学药剂使用后会在水中长期存留并且形成难以处理的“黏性物质”,甚至于在野外环境下反应生成从未有过的有毒物质。
在各个公共用水源地到处都有毒性强力的杀虫剂,并且这些杀虫剂残留很难清除。
这些为了消灭害虫而施用的化学药剂,最终经过食物链后,都累积在了其他动物体内,并最终进入人体。
如清湖中的鸟类体内含有大量的DDD,就是通过最微小的生物纳虫摄入的,虫类被清理掉的同时鸟类也受到了重大伤害,这对整个生态系统是致命的。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中有丰富多彩的生命,形成了一整套生命的循环,其中最重要的是真菌类。
它可以在植物根部形成有益的根瘤菌促进植物生长,也可以促进土壤的转化,并把生命残骸转化为无机物。
土壤生物中还有如蚯蚓等生物,对整个生命系统都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但是人们在使用杀虫剂过程中忽视了其对土壤系统的影响,各种有益菌和土壤生物被杀虫剂杀死,从而造成土壤情况不断恶化,有些杀虫剂甚至会直接影响到敏感植物的生长。
这些杀虫剂一般在土壤中需要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分解,因此他们在土壤中实际会越积越多,各种植物也会吸收这些杀虫剂,从而使其无法进入市场。
自然界经过长时间的进化与发展,每一个地区的生态系统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生态平衡。
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自然环境中的动植物采取各种方法来控制其数量。
但这种做法会破坏整个平衡从而使自然环境崩溃,人们反而更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并且付出惨痛的代价。
对于大部分植物来说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但又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将它们清除。
对于需要采取适当方法处理的环境问题,正确做法应当是找到目标然后合理地清除掉。
如选择性喷药可以帮助我们清除道路两旁长得过于高大而影响交通的树木,但不会影响其他植物生长,又如利用生物间存在的相互克制的关系解决泛滥问题等。
人类在向自然整幅的目标进发时令人痛心的毁灭历史也正在发生。
和手拿武器猎杀动物相比较而言手握喷枪喷药的人所带来的伤害更大,更不易令人察觉。
一方面生物保护专家们断言自然环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却坚决拒绝这种观点。
但是在第一线的观察者们已经记录下了足够多的记录。
如为了防治日本甲虫而大量喷洒有毒艾氏剂颗粒,使得人和动物均暴露在这一危险的化学药剂中。
然后鸟类首先大量死亡,其它的小动物如猫狗呈现出中毒症状,其中一些动物再也没有在当地出现过,最后当地居民也出现呕吐、恶心等情形。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该项行动在其后依然花费巨大的进行着,而研究调查人员的经费却少得可怜。
同时在别的地区,人们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法防治日本甲虫,如找到捕食或寄生日本甲虫的昆虫,使甲虫患上“乳白病”等办法控制其数量。
最后人满发现,这样做的效果十分明显。
从这里我们看出人们希望立即见效并大量使用的办法,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但反而会使人和动物都承受巨大伤害。
对于公众来说,人们应当知道每一次行动中各种化学药剂的属性以及它们会带来的危害。
人们也应当以此为基础决定应当或不应当消灭哪一种生物毕竟有序与美丽的自然有着巨大而不可替代的价值。
杀虫剂对整个生态链的破坏更能表现在消失的知更鸟身上。
在美国知更鸟的到来意味着冬天的离去,但如今却很少看见它们的踪影。
这是由一项防治榆树病的措施引起的。
起初,人们发现榆树得了一种荷兰榆树病,这种病的病菌被树中的昆虫携带,从而扩散开来。
人们为了防止榆树病菌的扩散而大量喷洒杀虫剂,企图阻断病菌的传播。
但不幸的是喷洒的杀虫剂最终遗留在树皮上或流入土壤中。
土壤中的蚯蚓因此携带上杀虫剂,而知更鸟正是以蚯蚓为食的,累积的杀虫剂毒素最终杀死了知更鸟。
不仅是知更鸟,其他很多以昆虫和蚯蚓为食的鸟类都被发现有大量消失或死亡。
哺乳动物同样很容易被直接或间接地卷进这个循环,可以说在与榆树相关的生态链上,大部分生命都没能逃过死亡的命运,不论是中毒还是食物短缺。
以此看来,我们人类恐怕面临着与知更鸟一样的处境。
但其实喷药治理的效果却并不好,因为喷药杀死了害虫的天敌,使得其他病虫害得到迅猛的发展。
与此相对应的是另一种治理方式,纽约采用了严格的防卫措施,即发现患病榆树则立刻移除并销毁,这种方法长期坚持使得榆树病感染率下降至1%,所以说只要采取明智的措施,解决问题自然水到渠成。
现代人类的生产效率已经呈现跨越式的提升,相应的施用化学药剂的方法一定更加有效率了,如飞机喷洒,每小时可以覆盖上千英亩的土地。
这对自然环境而言并不意味着好事,从天而降的有毒化学品并不会分辨出动物、昆虫还是人类,凡是沾染上的生物都面临着极大的危险。
虽然很多人明确的反对在自己家园范围内或附近喷洒这些有毒试剂,但相关利益集团并不关心他们的诉求。
甚至说某些杀虫剂相关利益者为了自己,没经过细致的研究就认定所谓有危害的物种,从而推销他们的产品。
典型的例子就是火蚁。
自火蚁进入美国40年来,人们并不认为火蚁对人们的生活有大的危害,但在1957年,美国政府大力宣传火蚁杀死鸟类、牲畜和人类的故事,与此同时一项清除火蚁的计划同步展开。
大量的狄氏剂和七氯被运用来清除火蚁,结果就和知更鸟一样,同一地域的其他物种受到重大伤害,甚至绝迹。
但是政府声称的火蚁破坏庄稼、攻击人类是毫无证据的,经过生物学家的调查发现,火蚁以其他昆虫为食,其中有很多害虫。
而很多鸟类也以火蚁为食,人们发现很多鸟类都与火蚁长期共存,数量甚至有所上升。
即使一些地方需要清除过多的火蚁也不应该采取这种大规模喷药的方法,定点铲除巢堆、定量喷洒药剂的局部控制法要有效得多,而且关键是花费更少、污染也更少。
滥用之后是人们警觉性的减弱,以往对待这些杀虫剂人们会用项目的标识显示出其危险性,如骷髅图案、大大的字体等。
但现在的杀虫剂会采用精美的包装,甚至和日用生活品摆在一起,人们不禁很容易被误导,对这些实际致命的化学品放松警惕。
实际上政府颁布的农产品上杀虫剂的安全残留值在一段时间以后被证明是错误的,但这个时候人们已经接触这种化学用品很长时间了。
除了农产品以外,人们还会从其他各种地方接触到杀虫剂,这些累积起来产生的总摄入量是十分危险的。
在另一方面,杀虫剂对人们的危害并不是一时的,它取决于人类一生中接触到的杀虫剂的总数量,它对我们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脏器官的伤害是巨大且永久性的。
人们总是习惯与寻找明显的、直接的影响,从而忽略了其他因素。
除非是即刻发生并且有明显表现形式的危害,否则我们总是会选择否认,这也是引起书中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
人们对自认规律的蔑视自然也招致了自然的反击,除了环境越来越差,野生生物越来越踪影难寻,人们所期望的效果实际上并未达到。
昆虫进化出了耐药性,不在被杀虫剂威胁,化学控制失败了。
一种物种减少相应的另一种物种就会呈现爆发式的生长,整个平衡遭到破坏。
有时候,喷洒化学品之后那些本来想消灭的昆虫反而得到极大的增加。
相比较而言,利用生物本身的属性和整个生命体系来进行生物防治的方法不仅安全,而且高效。
比如“雄性绝育”技术,大量释放不育的雄性使其与雌性交配而产出无法孵化的卵,于是整个族群数量直线下降。
利用生物的趋避性来诱惑或驱赶该物种,用细菌或病毒,或者引进它们的天敌来杀死害虫。
“控制自然是一个妄自尊大的词汇”,意识到这些问题后,在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时,人们应该改变自己的观点,摒弃人类优于其他物种的想法,并且承认在自然环境中寻找限制生物种群的方法比我们自己控制更加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