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作者:吴静谊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年第27期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普遍感觉物理难学,不适应高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分析其原因:高中物理较初中物理,从学习内容、方法、思维方式上都存在着较大的跨度。
在思维方式上,高中一般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飞跃;在能力要求上,高中比初中提高了一个档次,重点是理解能力、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还有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要求不同。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初高中物理教学出现了台阶。
因此,如何降低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台阶,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度过学习物理的难关,是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下面谈谈我的一些见解和处理方法。
一、注意初高中的衔接知识点高一教师应熟悉初中教材,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这样才能有意识地降低了高中物理学习的台阶。
例如:在力的合成教学中,先复习初中学过的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的知识,再提出合力分力的概念,进而提出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引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容易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求知欲望。
又例如:讲弹力时,先回顾初中教材中提到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所受拉力大小的定性关系,没有讲其他物体的弹力,也没有涉及产生弹力的原因,而高中讲弹力,不仅要分析弹力产生的原因,还要研究弹力产生的大小和方向,这就比初中学习的知识抽象,难度也大。
为了促进知识的同化,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在课堂上再现弹簧伸长的现象,分析弹簧产生的原因和方向,然后再演示尺子等其他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弹力的现象,用旧知识巩固新知识。
再让学生观察弹簧伸长和所受弹力的关系,引出胡克定律。
使学生从定性认识上升到定量分析,无形中就降低了高中物理学习的台阶,有利于学生轻松地学习高中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教学如何与高中物理有效衔接
079Email :jiaoyuluntan@初中物理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整个中学阶段的物理学习。
唯有抓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初高中物理教学相脱节的局面,使初中物理教学正常地向高中物理教学过渡,并为初中学生物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此,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衔接工作:一、熟悉教材,理解初高中的课程标准初中教师不仅要熟悉初中物理的课程标准,还要积极主动去了解高中物理的教学要求。
在了解过程中要注意各知识点的联系,各个知识点在初高中的要求有什么区别。
例如在运动学中,初中牵涉到的物理量有速度(实际上是速率)、路程、时间,这几个物理量都是标量;而高中物理牵涉到的物理量有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其中位移、速度、加速度是矢量。
这几个物理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在初中教学时就要注意打好扎实的基础,在讲解习题时要培养学生去画示意图,能把运动过程分析透彻,了解运动过程中各个物理量的变化等。
二、注重物理思维的培养,以便学生在高中的物理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们如何去分析理解物理知识,还应该要教会学生们如何用物理的思想去思考问题。
学生们自己学会了如何运用物理思想去学习知识,那么即使在高中较为复杂的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学生们也能够迎刃而解。
初中的物理知识虽然简单,但是为了让学生们在今后的高中物理学习中更加轻松,作为物理教师的我们,应该从初中就培养学生们的物理思想,让学生们掌握好学习物理的方法,为高中的物理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做好课堂教学方面的衔接工作1.做好概念、公式教学上的衔接工作。
由于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提高需要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初中物理教材的设计上偏向于考虑如何让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化,便于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
因此,一些概念、规律的表述没有做到一步到初中物理教学如何与高中物理有效衔接广西平果县平果高级中学 陆慧姣位。
如何有效衔接初高中物理教学
浅议如何有效衔接初高中物理教学在高一物理教学中,许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难学,这些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高一物理学习,尤其是部分原本物理学习基础就不牢的学生,甚至会失去学习兴趣。
高一正处于初高中教学的临界,在初中物理向高中物理阶段出现了一个比较高的梯度,导致了上述现象的产生。
有效开展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帮助学生适应高一物理教学要求,顺利跨过这个坎,就成了广大高一物理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笔者多年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
1.初、高中物理学习内容差异较大。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教学内容通俗易懂,形象直观,所描写的物理内容和社会实际具有密切的联系,大多数和学生生活实践中的感知或理解相一致,蕴含的规律较为明显。
高中物理教学内容量大,描绘方式趋于抽象概括,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在叙述上采用描绘法、列式法、画图法等,互相之间互为补充,对同一物理现象注重多角度分析研究它,对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通常会觉得学习变得更加困难。
2.学生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要求。
初中物理内容中概念与公式不多,而且题型不复杂,加上应试教育影响,学生学习方法相对简单,擅长将公式、定理等背下来,在缜密推理、系统归纳、逐步论证以及独立思维等方面存在不足。
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中定义、概念、定律较多,方法也更加拓展,初中形成的机械记忆法已经不能满足学习要求,一些学生理解能力差,背上了定义与公式,却没有真正理解,运用时生搬硬套,结果笑话百出。
3.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存在缺陷。
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力学等内容需要用到的数学知识要比初中物理用的四则运算难得多,例如教学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三角知识等内容需要运用一些较难的数学知识,但是有些学生连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边角关系都搞不清楚,给物理学习又增加了难度。
4.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更趋于抽象化。
初中物理研究现象与学生生活直接感知联系非常大,如浮力等,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更加抽象,甚至出现现实生活中已有观点与物理发展规律不一致,例如在力的分解教学中,学生以往的经验是拉灯绳与电线的拉力大小和绳、电线长度有关,不好理解成角度的二力合成,这些现象在力学中存在较多,不及时纠正的话,会给学生物理学习带来困惑。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几点体会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几点体会初高中的物理教学衔接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兴趣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
在此,我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体会:一、概念的熏陶和引导初中阶段是概念的生长期,而高中阶段是概念的提升、深化、拓展期。
为了保证初中生往高中的顺利过渡,要在初中教学中注意概念的熏陶和引导。
首先,将初中所学的基本概念与高中所学的概念一一对应。
其次,在初中教学中尽可能多地涉及一些高中的概念,如单位、粒子模型、反应力学等。
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初中所学知识及其应用的理解和领会,对高中阶段顺畅学习奠定了深厚基础,而对高中来说,也要在创新教学中引导学生成长,帮助他们理清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深度。
二、知识的扎实和提升作为过程的延续,高中物理教学压力较大,任务较重,所以要对初高中物理同步进行注意。
即使高中物理有所突破,也不能忽视初中力学知识的重要性,要加强初中力学知识的扎实和提升,避免初中和高中的重点知识脱节。
同时,对于初中生必须让他们明确高中物理相对对初中物理来说增加了许多的新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认真对待高中物理教学,开设丰富的选修课、实验室研究以及模拟模拟等,使学生在物理学科中积极地学习和实践。
三、实践的指导和展示物理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物理学科所涵盖的物理实验技巧和基本理论知识对高中学生的专业发展和终身事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此,教学过程中要视实验为重,不断探索、精心编排实验课程,制定标准化、针对性强等实验方法、提高实践技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技巧。
同时,应该针对高中生的学科特点,通过教学方式,引导其知识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力求将初高中物理衔接得更加紧密,相互促进。
四、拓宽服务门类和方法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繁多而空乏,教师要深入学生身边,期待为学生创造各种场所,让他们在学科热点深耕细作,助力教学的持续推进。
例如,针对学科差异,设置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考试,为学生提供合理的考试机会;同时,加强课堂练习、实验等多样化的练习环节,拓宽教学的服务范畴和创新方法,让学生对物理学科心生崇敬。
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初中和高中阶段,物理是学生必修的科目之一,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培养科学家思维的重要学科。
在初中和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一定的衔接问题,即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之间的差异性,导致学生在升入高中后面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存在困难。
这种教学衔接不良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学业成绩,也阻碍了他们对物理学科的深入理解。
研究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探讨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物理教学衔接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意义在于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为教师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研究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也有助于促进各级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整合和协调,实现学校物理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对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 正文2.1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差异1. 知识深度和广度:高中物理相比初中物理在知识深度和广度上有着明显的提升。
高中物理更加注重原理性和深入性,涉及的知识点更加复杂和抽象。
2. 数学要求: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数学运用更加频繁和复杂。
高中物理涉及的公式推导、数学模型等内容更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
3.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高中物理实验要求更加注重严密性和精确度,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方法。
4. 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高中物理更注重知识之间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要求学生能够将不同知识点进行有效的串联和应用。
浅谈如何搞好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 七) 培 养 经 常动 手操 作 的 探 究 习 揣 摸 高 巾教 材 所 研 究 的 问题 L j 初 巾教 是培养了学生 的分析归纳能力。 惯。 初 中物 理 有 很多 在 生 活 巾 随手 可做 材曾研究过 的相关问题 , 在语言 、 研 究 ( 三) 培 训 良好 的解 题 习惯 解 题 过 的 小 实 验 , 比如 观 察水 的 沸 腾 、 平 镜 方法 、心维特点等方I 自 f 存在的差别 , 明 程 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 书写要 成 像 、 惯 性实 验 、 压 强现 象 、 大气 压实 确 新 旧知 识 间 的 联 系 与差 别 。 帮 助学 生 工 整 。 注重思维过程 , 推 理 要 严谨 , 言 必 验 、 杠杆的平衡条件等。学生 在动手操 用 ㈦知 识 同 化 新 知识 , 顺 利地 达 到 知 识 有据。解题步骤既要简明有条理 , 又要 作 的过程 中一方 面加深 了对教 材内容
习惯 。 ( 六) 强调科 学记 忆 , 反 对 死 记 硬
正确 引 导 学 生 的 学 习方 法 , 培 养 学
【 关键词】 初中 ; 高中; 物理 ; 衔接 生 良好 的学 习 习惯 ,可 以起 到 事 半 功 背 。现 在学 生 不 重 视 知 识 的 记忆 , 或 是 高一物邢是高 巾物邢学爿的荩础 , 倍, 举一反 的作用。具体的说包括 : 什 么都 不记 , 或是死记硬背 , 许 多学生 但 高 一 物 理难 学 ,这 是 人 们 的共 识 , 高 ( 一) 培 养 学生 独 立 思 考 的 习惯 。 独 到 了高j才发现高一 、 高二时学的知识 物 琊难 , 难在梯度大 , 难 在 学 生 能 考 是 学 好 知 识 的前 提 。 学 习物 珊 要 没 有 记 忆造 成 的 困难 。 所 以 , 从 高 一 丌 与高 巾物卿教学要求的差距大。 高巾物 重在理解 , 只是教 师讲 解 , 而学生没有 始就要要求学生重视记忆 , 尤其是对笊
初高中物理教学如何衔接
产生的原因 , 并阐述了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做好高初中物理教
学衔接的一些方法。 通过物理教学实践 , 我认为产生台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
几个方面 :
一
、
定 性 介 绍 向定 量 研 究 的 过 渡 使学 生学 习产 生 陡 度
初中物理教材 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 , 物理 对 于多少分米等 ,他们回答 后说这些也是 今后检测的 内容 , 你 们能回答 出很不错 , 些问题在中考中也会出现 , 这 让他们 也 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 品尝到学习的乐趣 , 建立 起学好物理
的信心。
受多个力作 用, 且不一定是平衡状态 , 因而 问题复杂得多 了。 是为什 么呢? 又如 : 在学习 变阻器” 之前, 教师问学生为什 么 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 时 ,荧光屏 的画面会变明变暗 、 喇
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 些现象学生并不 陌生 , 但要解释却 有一定困难 。另一方面在 物理教学中 , 教师应运用物理本身 的魅力激发学生求 知的欲望和情感 , 同时 , 师本身以饱满 教 的热情、 强烈的求知欲 、 爱物理学科的情趣 , 学生去探 热 带领 索物理世界 的奥秘 ,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 趣产 生巨大 影响 。 在教学过程中 , l首先要从 教学效果出发 , 精心设计 , 教J 币 通过
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 意广泛收 注
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 , 结合教学 内容 , 妙地包装 , 巧 隆重地介 绍,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其次教 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 特点 , 引导学生注意物理学 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 系 , 激发 他们 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 谈话法 、 调查 法、 文献法等学 习方法 , 使学生从被动的学 习方式中解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几点体会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几点体会初高中物理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教育,一个阶段的物理教育任务须要在下一阶段中给到延续、深化、拓展.仅有一定的衔接和融合,高中物理的教育内容和学科结构要求与中学的不相同,经过科学和严谨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可以让学生更好的适应高中物理的教育要求.小编总结了一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串联知识点,强化教师指导。
现行的物理课程涵盖了很多的知识点,单单有初中中的物理学,下一步上高中重点部分单就会让学生目不暇接,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早前的概念积累和基本的物理规律要与当前每周讲义保持积累,这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又需求教师来具体的导读,使学生可以尽早的适应,集体的掌握知识根基,学会探究问题的视角.二.加强理念的指导,把握高中学习的重要性。
初中学习阶段的物理教育要点主要在于观念的引导,学生们可以发展突出的空间想象、次序和逻辑思维,学会挖掘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推导物理公式,这些都是以后仔细学习和研究的素质.在物理课堂上,需要教师对学生们灌输这样的观念,让他们意识到今后高中所需求根基和友好学习态度,为今后的发展与衔接埋下较好的基础.三.上高中过度,消除化学障碍。
高中学习进程中,初中物理学报的偏离和漏洞被印证出来,个人想必若是在上高中之前参与一定的化学学习,或是参与一定的化学学习,会更有助于高中物理的部分学习,并且有助于理解和修整初中期间中常常遗漏的概念根基.四.强调必修部分,创设良好学习环境。
教师对于课程中的必修部分有必要重点讲解,这对于学生来说,如此易掌握,也能很好的处理高中学习的要求.同时,应重视课程的实用性和立体性,集合和融合前后学习期间的所学知识点,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教育质量.高中物理学习不止是在学一门学科,它更为意味深长,它是一种视野和思想的拓展,靠着学习,才不断摩擦思路,从而发展全方位的应用技能和创意思维,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们不仅要教授常规的课程内容,还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系统提升考察,搭建一定的平台,让学生有机可寻的突破重点,合理指引其深度挖掘物理学的路径,使其成为逐渐自主的学生,为以后的发展和学习打下音乐基础.。
谈初高中物理的教学衔接
二、 初高 中物理衔 接教学 的一些措 施
1培 养 学 生 学 习的兴 趣 , 发 学 生学 习物 理 的 求知 欲 望 . 激
浓 厚 的 兴趣 将 是人 们 刻 芾钻 研 、 于 攻 关 的 强 大 动 力 。 孔 勇 子 日: 知之 者 小 如好 知 者 , 之者 不 如乐 之 者 。学 生 只有 对 物 理 好 感 必趣 , 会 充 分发 挥 白 的积 极性 和 主 动性 , 想 学 、 学 、 就 才 爱 才 能 学好 。对 于 卜 四五 岁 的学 生 米 说 , 们 刈‘ 事 物 的 渴 求 心 他 新 和好 奇 心 是成 人 所 能 比的 。这 也 是我 们 解决 难 题所 必 须 利 用 好 的积 极 心理 闵素 。教 帅 在 课堂 教 学 中 , 理 创设 情 境 , 利 于 合 有
生接 受难 度 大 。例 如 初 中学 习力 的知 识 , 我们 只 是 对 个 物 体 受 力 有一 个 基 小 的 了解 , 高 中 物 理 对 物 体 受 分 析 不 仪 仅 局 而
限 于一个 物 体 受一 个 力 ,1 『要考 虑 的足 多个 物 体 受多 个 力 作用 , I i 且 一定 是 平 衡状 态 , 因而 题 较 为 复杂 。 2 形 象思 维 向抽 象思 维 的飞 跃使 学生 思 维产 生 断层 . 在 整个 初 中 阶段 , 生 的思 维 处 于经 验 型 向理 论 型 过 渡 的 学 阶段 。初 【生 的思 维 与 高 中生 的思 维 是 不 同 的 。初 r生 的 思 维 f 1 l 1
习 , 学牛 成 为 学 习 的主人 。 使 2 改 进课 堂教 学 , 高 学生 思 维能 力 水平 . 提
初高中物理如何衔接论文
浅谈初高中物理如何衔接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高台阶”。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特别是对意志品质薄弱和学习方法不妥的那部分学生更是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物理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
如何搞好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跨过“高台阶”,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以下是我们对这一问题粗浅的分析和建议。
一、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差别显著现行高中物理课本,与初中物理相比,初步分析有其以下显著特点:1、从直观到抽象:如物体----质点。
2、从单一到复杂:二力平衡----多力平衡;匀速运动----变速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
3、从标量到矢量:算术运算(加减法)----几何运算(平行四边形法则)。
4、从浅显至严谨,从定性到定量。
二、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初中物理,由于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生动,容易理解;概念、公式少,容易记住;题型简单,转弯少,易计算。
因此,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简单。
习惯于背,习惯于简单的计算,按学生的话说:“只要记住了公式,把题中已知条件代进去就可得答案。
”进入高中后,由于概念、规律、公式多,进度快,方法灵活,加之科目多,如果仍靠初中那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无能为力了。
由于理解能力差,即使背得到定义、公式,因不解其意,不注意适用条件,便往往乱代公式,乱用数据,而对万花筒式的题型变化,更是束手无策,望而生畏,失去了信心。
而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必须在高一时,就应尽最大努力去培养他们。
三、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欠佳高一物理的力学部分所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
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三角知识;力和运动中的字母方程及方程组,简单的极值运算等。
然而,许多学生就连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边角关系都似是而非,这里既有数学、物理教材本身不配套学生本身的数学能力较差外,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来的数理结合能力差。
浅谈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问题
属性来说明未知的属性 , 以增强说服力 , 使人们容 易理 解。例 如, 惠更斯把光 现象与声现 象进 行类比 , 提出光 的波动 说 , 德 布 罗意从 光的波粒二象性类 比得出微观粒子 的二象性原 理。 因此 , 比也是物理教学中一种 常用的方法。 类 初中教学时 , 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熟悉并运用类 比法 , 高 中教学时则应根据学生已经熟悉 的类 比法,借鉴 初中教学的
合理 的物理模型和理想化过程是抽象思维的产物 ,是研
究 物 理 规 律 的 一种 行 之有 效 的 方 法 。高 中教 材 中 , 建立 大量 要 的 物 理 模 型 , “ 点 ” “ 摆 ” “ 电荷 ” 等 都 是 理 想 模 型 , 如 质 、单 、点 、
还有大量 的理想化过程 , 匀速直线运动 ”“ 如“ 、 简谐振动 ” “ 、等
黑龙江省龙江县第一 中学 孙泽军
石秀娟
【 摘
要 】 中物理课程培养 目 初 标的定位是提 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高 中 教育“ 在进一步提 高学生的思想道德 品质 、 旨 文化
科学知识、 审美情趣和 身体 心理 素质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践 能力、 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 会生活的能力 。 终 促进 学生的全 面
一
维的更高层 次的转化 , 来理 解这些抽 象的内容。所以 , 中教 高
学 仍 要 借 助 观察 实验 , 已有 知 识 的 基础 上 , 行 分析 推 理 得 在 进
出结论 , 然后用实验来检验 。 因此 , 在高 、 中不 同阶段 的教 初 学, 均要重视 实验 , 通过 实验 获得生动具体 的感性认识 , 此 在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
程 中, 接合 面积越大 , 迁移难度就越小 。考虑到高一 新生的思维 能力特点 , 以在教学 中, 所 应多加强直 观 教学。平 时教学 中除 了多做实验增 强直观性 外 , 对 有些实验难 以做到 的, 我们不妨借 助 电脑 多媒体增 强教 学 的直 观 性 。 第 四, 在教学 中 , 多讲思路 , 应 渗透方法 。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 的根本 , 能力是在 获得知 识和运用知识 的过 程中逐步培养起来 的 , 在高中 , 运 用 知 识 、 练 思 维 的 主要 途 径 是 物 理 习题 教 学 。 所 训 以在讲解习题 时 , 要注 意讲清解 题思路 。考 虑到初 中到高一 , 生 的思维 从形 象到 抽象 思维 的特点 , 学 我们 在讲题和学生做题 都要求先 分析物理过 程 , 并 把物理过程图景化 。老师讲 解时 也要用示意 图 , 学 生做 题 时 也 要 求 他 们 做 出 示 意 图来 , 样 有 助 于 学 这 生思维能力的逐步提高 , 也就有利 于他们迈 上思维 和能 力 的 “ 阶 ” 台 。 第五 , 重视概念和规律建立 的过程 。 对于概念教学 , 要重视概念建立的过程 , 让学生 知道概念 的由来 , 清每一 个概 念 的内涵 和外延 。 弄 要让学生 知道为什么要引入 , 有什么 目的 , 是怎样抽 象 概 括 的 。例 如 ,质 点 ” 一 概 念 , 让 学 生 知 道 , “ 这 要 因为物体 的大小和形状 , 对我们 研究 问题 没有影 响 或者影响不大 , 如果我 们把注意 力放在一些 次要 问 题上 , 会使得 问题变得 复杂 , 不利 于我们解决 问题。 相反如果我们忽略大小 , 不但对研究 问题没有影 响 , 并且会使得我们 研究问题 简单化 。所 以, 当物 体的 大小对研究 问题 影响不大时 , 我们把 物体看成带 有 质量的点 , “ 点” 叫 质 。这 样 学 生 不 但 能 掌 握 质 点 的 概念 , 更重要的是 掌握 了抓住主要因素 、 忽略次要 因 素的研究方法 。对于规律 , 要使 学生 了解 物理学史 上该规律是通过哪些 事实 , 过渡 到现在所 总结 的规 律的。对有些规律 , 我们还 要让学 生通过 重走前人 的探 索 之 路 , 者 自己 做 实 验 、 推 导 , 出 规 律 。 或 做 得 例如 , 自由落体运 动规 律 , 如果 我们 单纯 的告 诉学 生, 自由落体规律为初速度为零 的匀变速直线运 动, 然后加以练 习巩 固。也许有部分学生能够用该规律 解决一些 问题 , 是绝对不 能使 学生掌握 如何从物 但 理 现 象 中总 结 规 律 。 正 确 的 处 理 方 法 是 在 学 生 动 手、 动脑的探究并总结规律后 , 再介绍 自由落体规律 的历史 , 学生不但能掌握规律 , 更能知道如何通过物 理现象总结规律。这才是我们物理教学 的真正落脚 点 。也只有这样 , 学生的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 达到引 导学生迈上高中物理 的台阶。 ( 者单位 : 作 河南省淮 阳第一高级中学)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论文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每学年新学期的开始,都有不少的学生因为不适应高一物理的学习而导致相对初中成绩急剧下滑,有的学生还失去对学习物理的热情和兴趣,甚至放弃物理学习。
究其原因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问题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笔者就该问题谈点体会。
一、渗透物理方法教学,使学生尽快入门高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其注意事项。
高一物理中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都是如此。
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从物理情景和过程之中建构物理模型的过程中,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就会逐步提高、不断强化。
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习题。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在解题的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是不加分析、瞎套公式。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讲解习题时重点要讲清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切记认为问题简单,直接在黑板上写出公式。
要详细分析物理过程,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
为了将抽象的情景和过程具体化、形象化,高一开始我们就要使学生养成画图的习惯。
受力分析要画力的图示,运动学要画过程图,动力学要求画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这样形象直观,便于分析归纳。
二、重视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作为高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
在备课时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从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这样就会降低高中物理学习的台阶。
例如,在学习“力的合成”时,可以先复习初中学过的“在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的知识,再引入“合力、分力”的概念,进而提出“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从而引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这样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学生就很容易接受,就会顺利的跨过初高中的“高台阶”。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初 高 中物 理 对 学 生 的要 求 不 同 。初 中物 理 要 求 学 生 了解 、 知 认 知结 构 中 . 尽 量 避 免 似 懂 非懂 “ 烧 夹生 饭 ” 。 道的内容多 , 需 要 理 解 的知 识 少 , 定性的多 , 定量的少 , 而 高 中 教 材 重视 理论 上 的 分析 推 导 , 定量研究 的多 , 数 学 工 具 的应 用 明显 3 . 要 重 视 物理 思 想 的建 立 与物 理 方 法 的 训 练 中 学 物 理 教 学 中常 用 的研 究 方 法 是 : 确定 研究对 象 , 对 研
第 1 l期 2 0l 3年 1 1月
青春岁月・ 学 术 版
Y o u t h f u l Ye a J  ̄ ¥ ・ Ac a d e mi c V e r s i o n
NO . 1 1 NO V. 201 3
・
教 学研 究 ・
浅谈初 、 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刘 国保
师 必 须 认 真 研 究 教 材 和学 生 , 掌握 初 、 高 中 物 理 教 学 的梯 度 。 把 逐 步 提 高 学 生 分 析 解 决 物 理 问 题 的 能 力 。讲 解 习 题 时 , 要 把 重
握住初 、 高 中 物 理 教 学 的衔 接 , 才 能教 好 高 一 物 理 教 学 , 使 学 生 点 放 在 物 理 过 程 的 分 析 , 并把 物理 过程 图景化 , 让 学 生 建 立 正 较 顺 利 地 完 成 高 一 物 理 学 习 任 务 。下 面 就 如 何 做 好 初 、 高 中 物 确 的 物 理 模 型 , 形 成 清 晰 的 物 理 过 程 。 物 理 习题 做 示 意 图 是 将 理 教 学 的衔 接 谈 谈 本 人 体 会 。 抽象变形象 、 抽象 变具体 . 建 立 物 理 模 型 的重 要 手 段 . 从 高 一 一 1 . 高一物理教师要重视 教材与教法研究 , 降低起 点 , 分 散 难 开 始 就 应 训 练 学 生 作 示 意 图 的 能 力 , 如 : 运 动 学 习 题 要 求 学 生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及对策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及对策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及对策引言: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基础,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1.知识点选择不合理初中物理教学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基础知识和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上,而高中物理教学则更加注重对知识的深入和拓展。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校的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过于充实,与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有所重叠,而有些关键性的知识点却没有涉及到。
这导致学生在升入高中后,难以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2.教学方法不协调初中物理教学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普及和直观规律的探索,通常采用实验、观察和实践等直观的教学方法。
而高中物理教学则更加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构建,需要学生进行理论分析和模型推导。
由于初、高中的教学方法不协调,导致学生在初中习惯于直观学习的情况下,很难适应高中物理的抽象思维要求。
3.体系结构不连贯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相对独立,没有很好地与高中物理教学形成连贯的体系结构。
而高中物理教学更加注重知识的延伸和纵深,需要学生对初中的知识进行拓展和扩展。
如果没有连贯的教学体系,学生很容易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出现知识漏洞,影响学习效果。
二、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对策1.合理安排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初中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兴趣,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和物理实践上。
初中教师应该根据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合理安排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确保有利于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物理学习。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初中物理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思考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的要求。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衔接
◎福 州第 四十 中学 陈生 尧
古 中 理 学这 大 分 中 生 同 感 。 于 高 同 物 难 ,是 部 高 学 共 的 受 由 初
中 教 材 的 特 点 、 生 的 学 法 、 师 的 教 法 等 存 在 较 大 的 差 学 教
异 , 致 初 高 中教 学 产 生 了很 大 的“ 度 ”而 刚进 入 到 高 中 的 高 导 跨 ,
成 的 定 势 思 维 , 要 进 一 步 地对 概念 理解 、 用 就 更 困难 了 。而 还 应
① 初 中教 材 重 在 定 性 研 究 , 内容 通 俗 、 体 , 型少 而 简 单 。 具 题 ② 初 中学 生 在 学 习过 程 中 的 思 维 活 动 ,大 多属 于 生 动 的 自
进 行 分 析 解 题 , 学 生 要 正 确 地 理解 并应 用 图 像解 题 就 显 得 很 难
① 高中 教材 重在 定量研 究 , 并注 重理 论 分析 , 内容 复杂 、 抽象 。 ② 对 高 中 物 理 问题 的 分 析 不 仅 要 求 从 实验 出 发 ,还 要 从 建
立 物 理 模 型 出发 , 从 多 方 面பைடு நூலகம்、 要 多层 次 来探 究 问题 。
、
初 高 中物 理 衔 接 出现 脱 节 的原 因
由于 近 几 年 教 材 内 容 的 调 整 ,虽 然 初 高 中 教材 都 降 低 了难
度 , 相 比之 下 , 中 降 低 的幅 度 较 大 , 高 中 由于 受 高 考 的 限 但 初 而
制 , 中 的 知 识 实 际 难 度 没 有 降 低 。因 此 , 高 调整 后 的 教材 不 仅 没 有 缩 小 初 高 中教 材 内容 难 度 的差 距 , 而 加 大 了 。 体 脱 节 的 原 反 具 因 有 以下 几 点 : 1教 材 的差 异 . () 中教 材 的特 点 1初
浅谈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
l 分学生对物理学 习的信心 。 1
高一新生的学习方法仍 旧是初 中式 的 ,课前
预习 , 上课 笔记 , 课后 消化整理 , 有问题及 时找 老
I ^ L
/0 3
以 上分析可 造成高、 物理 学 脱 节 的 知, 初中 教
髦 科 精 研
和物 理规律 , 着重培养 、 高学生抽 象概括 、 提 实验 归纳 、 理论分 析等思维 能力 水平 ; 讲解 习题 时 , 在 可 以采用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法 ,培养 学生 的思维 策略的选择 的能力。学生 在教师的提 示下 ,用简单 的方法就把刚才还觉得十分复杂 的 问题 解决 了 , 心里肯定有喜悦和惊奇的感觉 , 对这 种解 题方法 、 思维 , 尤其在 我们这类 学校 极少。故高中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养成 良好 的学 习习惯 , 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 能办成 的。要让 学生 明白只是课堂听听 、 课后作业 做做这种初 中 学 习方式想在高 中阶段取得好成绩 是困难的 , 其 次要 指导 、 督促 他们如何 预 习 、 听课 、 习题 、 做 做 实验 、 自我复 习和整理 。如预习应先通读 , 了解讲 了些什么 内容 , 再细读概 念 、 定理定 律 、 律 、 规 例 题、 示意 图等 , 初步对本章节有所理 解 , 然后带着 问题去 听课 、 解惑 , 明白预 习是 听课 的前奏 , 是高 效 听课必不可少 的一环 , 教师 可在课 堂上检查 预 习情况 , 如提 问。督促他们养成预习习惯等等 。
过程 , 防止过早分 化 , 对一些综 合性较强 、 难度较 大、 能力要求较高的例题改为课堂例题或课后选做 题 。待 以后学习的深入再逐步提高 , 千万别让学生 有一种听得懂做不 出的感觉 , 人为制造困难。 3改进课 堂教学 , .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 亚 里士多德说 过 :思 维开始于 疑问与惊奇 , “ 问题启动 于思维 。” 改进课堂教学 , 一节课 都设 每 法创造性 思维情境 , 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 , 培养学 生的物理 抽象能力 、 概括能力 、 判断能力和综合分
谈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教学 方法激 发学 生兴趣 的 同时 , 师 还应 重 视 教 学起 教
物 理是一 门重 要 的基础 学 科 , 对学 生 树 立正 确 的
点 的适 当降低 . 例如在 恒力 做功一 般 表达 式 推 导 的教 学 中 , 者 笔
先让 学生 回忆 、 考对 于功 的认 识 , 根 据 学 生 的反 思 并
思想 价值 观念 和培 养科 学素 养 有 着重 要 的作 用 . 而 然
当学生从 初 中升入 高 中后 , 初 高 中物 理 教 学跨 度 过 受
大 的影 响 , 难 快 速 适 应 高 中 阶段 的物 理 学 习 , 少 很 不
馈信 息进 行总结 , 出做 功 的图 表板 书 , 后设 问 : 作 然 力
综 上所述 , 高 中物 理 教学 存 在 学生 心 理 和教 学 初
内容 、 与学方 法 上 的跨 度 , 师 必 须 遵 循 教 育 心 理 教 教
物理 兴趣 小组 , 引 导他 们 在 生 活 中发 现 物 理 知 识 , 并 用物 理知识 解决 生活 问题 . 如 笔者 指 导学 生 用 饮 料 例
瓶等 生活 中常见 的物 品巧 做 物理 实 验 , 汉加 深 了学 不
生 对物 理知识 的理 解 , 还养 成 了爱 思 考 的好 习惯 , 对 学 生 日后 的学 习 和成长大 有裨 益.
移方 向的夹 角 计 算 力所 做 的功 ? 同 时绘 图并 根 据 学 生解 答情 况进 行 点 拨 : 力 分 解 成 为 两 个 分 力 , 将 一个 分力 与位 移 同 向 , 一个 分 力 与 位 移 垂 直 , 可 以推 另 便
导 出恒力 做 功 的 一般 表 达 式 . 后 进 一 步 结 合 实 例 , 之 让 学生 加 以运 用 , 选 用 9 。1 0等 特 殊 角 , 温 习 先 0 、2 。 以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浅析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浅析【关键词】物理教学衔接策略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不少学生初中物理成绩一直较为优秀,但进入高中以后物理学习成绩明显下降,这种现象在大部分女生身上表现就更为突出。
处理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引导好学生从初中物理学习向高中物理学习过渡,既是高中物理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初中物理教师为高中输送人才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衔接问题的根源为什么学生在高中学习物理“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原因就是初、高中物理教学不能很好地衔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学生方面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面临着新的学习环境,身心状况及学习内容、方法都发生了变化,对此他们不习惯、不适应。
另外,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对物理知识与方法掌握的水平也参差不齐。
初中物理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对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要求不高;而在高中教学中,要建立大量的物理理想模型,如质点、单摆、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及简谐运动等,并通过这些模型去研究相应的物埋规律,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由于物理教学的阶段性,学生在初中学到的不少物理知识是有局限性的和不严密的,这些知识的反复使用会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
例如,初中阶段学习“压力”时,经常是研究物体处于水平状态下的,这时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结果不少学生就形成了“压力大小一定等于重力”的思维定势,这对他们学习高中物理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另外,刚经过紧张的升学考试,而距高中毕业参加高考还有三年之久,不少学生存在“休整”一下的心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上出现松驰、疲软的现象。
而且,学生从各种渠道听说高中物理难学,也会产生畏惧心理。
2.教材方面初中教材要求学生了解、知道的内容多,难度小,趣味浓,一般都是从实验或生产、生活实际引入课题,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简单的物理规律,定性分析的多,形象具体,易于接受;而高中教材重视理论上的分析推导,定量研究的多,数学工具的应用明显地加强与提高,不仅用到算术法,而且要用到代数法,常要运用函数、图象和极值等数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学生感到抽象难学,甚至望而生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进入高中后,同学们普遍感到高一物理难学。
他们认为,高中物理课讲述的概念抽象,难以理解,即使表面理解了,若遇到稍转弯的习题时也无从下手。
教师也普遍感到高一物理难教,主要是由于学生从初中物理学习到高中物理学习客观上存在着很大的心理障碍。
一、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不同之处
1.在思维方法上,高中物理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完成认识能力的一大飞跃。
就初中研究的力学而言,只是介绍了力的初步概念、重力的常识,摩擦力只作为阻力的形式介绍而已。
而进入高中后,一开始就要对较抽象的弹力、摩擦力进行全面的定量研究,进而要学习受力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力等容易混淆的概念,要选定研究对象、采取正确的研究方法等等,这些是横在新生面前的一个台阶,跨不过它,高中物理将很难过关。
2.在能力要求上,高中物理教学所要培养的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在初中,物理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在高中,则要经过推理得出,而且在处理问题中要较多地运用推理和判断,因此对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
思维能力不提高,就学不好高中物理。
初中阶段以常识性介绍、说明为主要学习内容,对数学工具的应用只是简单的触及;进入高一,在学习和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时,就体现了数学能力的培养和要求。
学生要善于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合力、分力的大小及方向中,这对于刚刚进入高一的新生来说,无疑是一大难关。
我们知道,物理知识不是公式的堆积,不作物理分析、乱套公式不是数学本身的过错,而是不会运用数学。
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物理,学会运算,以至最后得出物理结论,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应逐步培养和提高的能力。
3.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变更。
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时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复现知识,对概念规律习惯于死记硬背。
进入高中后,则既要重视对学习结果的记忆,更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要能够自学钻研、消化知识;要重视逻辑推理,要能进行纵横判断、推理、假设、归纳等一系列更为高级的思维活动,这对习惯于直觉和套公式的初中生而言,当然是不适应的,自然会存在心理障碍。
二、有效衔接初高中物理学习的途径
1.要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科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和好的动机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
物理教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激励学生不怕挫折、勇于前进;要“思学生所想,解学生所难,料学生所错,投学生所好”,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改变一讲到底的做法,根据教学目的,通过“设疑”、“析疑”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改掉死记硬背的坏习惯,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要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解决困难的信心,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给他们开阔眼界的机会。
3.要注重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实验在物理研究、物理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4.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通过训练才会得以提高。
二是,要进行集中思维训练。
集中思维就是以某个思考对象为核心,从不同的角度将思维指向这个中心,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第三,要进行联想思维训练,就是训练学生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类事物的能力,可以正向联想,也可以进行逆向联想。
第四,要进行形象思维训练。
尽管物理学中的概念通常很抽象,但是通过巧妙的构思可以找出形象的比喻,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寻找形象的比喻。
第五,要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物理教学中要注重概念、推理、判断等一系列的逻辑思维过程的分析,要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要搞“题海战术”、“满堂灌”,否则会禁锢学生的思维,使其陷入狭隘的条条框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