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三 课外文言文阅读突破(三)谏言谋略篇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中考 文言文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

初中语文中考 文言文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

问题探究
知识
第21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结构导航
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问题探究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答案】 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很深了。(采分点:蔽)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答案】 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采分点: 面刺) 9.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012年考】 【答案】 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讥讽(寡人的)过失,(并能)使我的耳朵听到的,可得下 等奖赏。(采分点:谤讥、市朝、闻) 10.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答案】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和庭院内像集市一样(喧闹)。(采分点: 门庭) 1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答案】 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采分点:期年、虽) 1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答案】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采分点:朝) 1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答案】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采分点:所谓)
知识
第21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结构导航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9.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012年考】 10.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字词释义
1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句子翻译 1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知识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结构导航
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第21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9.齐王在接受了邹忌的劝谏之后采取了什么措施?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请 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讲解

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讲解

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讲解(三)文言文阅读(共8分)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①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②也?叶阳子③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④无恙耶?彻其环瑱⑤,至老不嫁,以养父母。

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⑥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⑦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⑧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

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选自《战国策·齐策四》)注:①处士:有才能而隐居不出来做官的人。

钟离:复姓。

②业:使之作官而成就功业。

用作动词,这里指重用。

③叶(shè)阳子:齐国的处士。

叶阳为复姓。

④北宫:复姓。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

一、(2017·山东日照)东方朔救乳母葛洪汉武帝乳母尝犯事于外,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东方朔。

朔曰:“帝忍而愎②,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

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

”乳母如其言。

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③之,即敕免罪。

(选自《西京杂记》,略有改动)【注释】①申宪:依法惩处。

申,按照。

宪,法律。

②愎(bì):固执任性。

③愍(mǐn):哀怜。

1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汉武帝乳母尝犯事于外。

(2)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答案】(1)汉武帝的奶妈曾经在外面犯了罪。

(2)皇上现在已经长大了,难道还会想起你喂奶时的恩情吗?【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可直译,也可意译,对于句中重点字要重点翻译,语句通顺明白即可。

第(1)句与“于外”是状语后置,故翻译时应调整到谓语“犯事”前面。

“尝”是曾经的意思;第(2)句中“岂……邪”是固定句式,翻译为“难道……吗?”表反问。

翻译时要翻译成反问句,同时要注意“念”翻译为考虑。

20.东方朔说“我当设奇以激之”,你认为他救乳母的计谋“奇”在何处?(4分)【答案】示例:①“奇”在劝谏的方式与众不同。

不是直接规劝武帝,而是以训斥乳母的方式委婉劝谏。

②“奇”在能根据武帝的性格特点,让乳母“慎勿言,但屡顾帝”,动之以情。

③“奇”在能抓住要害,从武帝与乳母之间的关系入手,实施计谋。

④“奇”在他采用激将法,言“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故意戳痛武帝,让他念及“乳哺时恩”。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正确理解和提炼信息的能力。

问题中要求理解东方朔救乳母的计谋“奇”在何处,通过分析文章,抓住东方朔不同于常人的做法,理解他的言行“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和“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以及意图“救乳母”即可分析得出。

解答时要分条解答,采用“‘奇’在……”的句式回答。

中考王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温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三课外文言文阅读冲破三谏言谋略篇

中考王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温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三课外文言文阅读冲破三谏言谋略篇

(三)谏言谋略篇一、(2016湖州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题。

楚庄王问詹何①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②,愿学因此守之。

”詹何对曰:“臣何尝闻身治③而国乱者也,又何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

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④。

”楚王曰:“善。

”(选自《列子·说符篇》)【注释】①詹何:古代哲学家。

②社稷:指国家。

③身治:自身修养好。

④末:末节,次要的情形。

1.说明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詹何对.曰对:__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本.在身本:__全然,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__我明白修养自身(的道理)却不明白治理国家(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楚庄王在与詹何的对话中取得了如何的启发?请用自己的话归纳。

__修养自身是治理好国家的全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6长沙中考)文言文阅读。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举元符三年进士。

(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

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

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内外为奸③,搢绅④侧目。

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

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⑤,则非其职矣。

文言文阅读——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训练(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训练(含解析)

(6)文言文阅读——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训练一、古文阅读。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堂谿公谓昭侯曰:“今有千金之玉卮①,通而无当②,可以盛水乎?”昭侯曰:“不可。

”“有瓦器而不漏,可以盛酒乎?”昭侯曰:“可。

”对曰:“夫瓦器,至贱也,不漏,可以盛酒。

虽有乎千金之玉卮,至贵而无当,漏,不可盛水,则人孰注浆哉?今为人之主而漏其群臣之语,是犹无当之玉卮也。

虽有圣智莫尽其术为其漏也。

”昭侯曰:“然。

”昭侯闻堂谿公之言,自此之后,欲发天下之大事,未尝不独(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注]①卮:酒杯。

②当(dàng):底。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________(2)则人孰注浆哉孰: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恐梦言而使人知其谋也。

3.甲文齐王因何曰“善”,乙文昭侯因何曰“然”?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注】之食。

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文言文知识复习 八下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

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文言文知识复习 八下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
2.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1)修:古义:长__。__这__里__指__身__高_ 今义:修__理___ (2)有: 又__,__连__接__整__数__和__余__数__ (3)而:_连__词__,__表__并__列_,__并__且__ (4)译文:_邹__忌__身__高__有__八__尺__多__,__并__且__仪__容__光__彩__美__丽__。_
14.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期:一__周__年_ (2)虽:_即__使__ (3)译文:_满__一__年__以__后__,__即__使__(_就__是__)_想__进__谏__,__也__没__有__ _什__么__可__说__的__了__。_
15.皆朝于齐。 (1)朝: _朝__拜__ (2)于: _介__词__,__向__
(1)谤: _指__责_
(2)讥: _讽__刺_ (3)于: _在__ (4)闻: _使__…__…__听__到__
(5)译文: 能__够__在__公__共__场__所__议__论__、__指__责__我__的__过__错__让__我__听_ _到__的__,__受__下__等__奖__赏__。
13.时时而间进。 (1)时:_有__时_ (2)而:_连__词__,__表__顺__承_ (3)间: _偶__尔__ (4)译文: _有__时__候__偶__尔__有__人__进__言_。
(4)译文:第__二__天__,__徐__公__来__了__,__邹__忌__仔__细__地__看__他__。_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之: _用__于__主__谓__之__间__,__取__消__句__子__独__立__性__ (2)美:原意为_美__丽___,活用意思为_认__为__…__…__美__丽_ (3)私:古义:偏__爱__ 今义: 自__私__ (4)译文:_我__的__妻__子__认__为__我__漂__亮__,__(_是__因__为__)_偏__爱__我__。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计划范文(四篇)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计划范文(四篇)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计划范文一、复习理念1、明确学科特点,淡化教材语文学科知识系统性不强,知识间的联系不紧,各知识基本上可独立成块。

各块知识的考查又重在对能力的考查,纯课本上的东西比较少,联系生活、时代却很紧,故宜淡化教材,多向生活中延伸。

2、紧扣考纲,落实基础语文复习要明确本市语文考纲要求,把握近几年来本市中考语文命题的趋势,有针对性地落实好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常用汉字的读音、书写,古诗文默写,古文翻译,名著导读等。

3、注重阅读,培养能力选取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切合中学生生活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训练,提高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

4、强化作文训练,积累素材复习要舍得拿出一定量的时间让教师对作文各方面的写作技巧进行指导训练,安排时间让学生阅读一定量的材料,积累一点写作素材。

二、复习方法(一)积累与运用1、汉字的正读与书写。

根据《考试说明》中要求读写的汉字(或词语)为重点复习范围,着重四字短语,辅之以汉字书写习题进行训练。

2、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强调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紧跟近期报刊媒体上的热点材料。

考生和教师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既要认真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又要关注生活和社会,关心最新信息,搜集来进行训练。

3、古诗文默写。

关注名篇名家名句,特别是课本要求背诵的古诗,教师要进行梳理、压缩。

过多学生记不下来,花时过多意义不大。

4、名著导读。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课内“名著导读”部分的评价性文字,作适当的记诵。

同时教师还应通过讲述的方式向学生传输更多的相关名著知识。

5、综合性实践活动。

复习该项内容,教师要以课本中便于实际操作的实践活动为基点进行,向生活中延伸,开展多样的各角度的题型训练。

(二)阅读与理解1、诗歌赏析。

对课内的古诗词进行全方位的复习,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再次的简单赏析。

2、文言文阅读。

古文阅读试题的选材经典而浅易,短小精悍而具有一定的意趣。

着重考查课本中所学常见的文言词语、句子的理解,立足于读懂文意,对文章内容、章法分析不需作太高要求。

2023年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计划(21篇)

2023年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计划(21篇)

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计划(21篇)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计划(精选21篇)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计划篇1指导思想以课标要求来统率和指导语文复习备考,始终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宗旨。

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从而形成知识网络,达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工作目标力争优秀率达18%,合格率达95%,均分达81分,整体位次居全市中等水平。

复习重点以八(下)、九(上)、九(下)教材为重点。

以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训练为重点。

(每周3课时左右)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重点。

复习策略(一)课本知识的复习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以教材为本,帮助学生过好课本关,掌握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于复习时间短,我们准备采用以下方法:大胆取舍复习内容,打破逐册复习的方法,确定好重点的册,然后再分体裁复习。

分体裁复习时确定好重点的单元、重点的课文及语文知识,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求,避免学生盲目复习。

同时就这些内容一般怎样考,会出现哪些问题及怎样应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

(二)知识点归类复习在课本知识复习的基础上,把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作如下几大类复习:1、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这里面的知识点多,但主要是要求学生会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

也就是要求学生能仿句、能对对联、能根据一句话提练观点、能简明、连贯、得体地使用语言等等。

2、阅读训练(1)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是中考复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我们将对现代文进行分类,即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三类,每一类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通过对近几年各地中考题研究发现:中考现代文阅读体裁多样,题材丰富,意蕴深刻,强调整体感悟。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因而我们在复习时必须让学生对每一类型都要涉及,但又不能面面俱到。

我们要做到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授予方法。

具体方法如下:精心选取阅读材料,主要选取意蕴深刻、对学生有情感教育作用的、能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有引导作用的文章;精心设计问题,着重设具有层次性、能考查学生对整篇文章融会贯通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注重方法指导,在解答阅读题时,我们要求学生不要去关心问题的答案,而要总结有关规律性的知识和解题的思路方法。

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计划

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计划

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计划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计划(精选21篇)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制定一个计划。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复习阶段我们应该立足教材,立足课内,延伸课外,结合实际,面向全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复习方法和计划,力求达到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教学与复习目标。

二、复习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掌握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原则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

教师分析命题依据,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

复习中,要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化夯实基础,突出重点。

针对考试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

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教师应加强指导。

一、分册复习(2月中旬——3月中旬):全面复习课内苏教版、人教版共有篇目(包括现代文、文言文)和相关知识;二、分专题(按20xx年中考的三大模块进行复习(三月中——5月中);三、模拟冲刺(5月中——6月);四、梳理调整(考前一周)。

第一阶段分册复习(约5--6周)1、梳理整个中学阶段7----9年级语文课本的知识,使知识系统化,使以前零散杂乱的知识有条有理,学生理解与记忆。

复习顺序是:一模前复习九年级上、下册;此后是八年级上、下册;七年级上、下册。

复习要点:① 课文中的字、词、句,理解记忆。

② 了解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文体知识与区别。

(落实到7—九年级课本中的(苏教版、人教版共有的重点篇目及相关知识。

中考语文强化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强化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强化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裹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3)。

裹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注】①襄主: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

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有诈伪者事泄,戴胄据法断流①,以奏之。

帝曰:“朕下敕不首者②死,今断从流,是示天下以不信。

卿欲卖狱③乎?”胄曰:“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

既付有司,臣不敢亏④法。

”帝曰:“卿自守法,而令我失信耶?”胄曰:“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

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若顺忿违信,臣窃为陛下惜之。

”帝曰:“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注】①流:流放。

②不首者:不自首的人。

③卖狱:用断案做交易。

④亏:损害。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诈伪者事泄,戴胄据法断流,以奏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第一轮复习(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梳理与阅读题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第一轮复习(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梳理与阅读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刘向原文呈现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作家与作品刘向(约公元前77—公元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人。

刘向是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其整理编辑的《战国策》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另外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

由汉代刘向编订,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

在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很大。

题目用“讽”齐王纳谏。

而不用“劝”,一个“讽”字抓住了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

讽,就是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谏,去启发、开导被谏者。

背景与内容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

2021届中考语文冲刺高分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主题2—治国谏言

2021届中考语文冲刺高分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主题2—治国谏言

课外文言文阅读主题:治国谏言第一篇自以为贤的齐闵王【原文】:齐闵王①亡居卫,昼日②步走③,谓公玉丹曰;“我已亡矣,而不知其故?吾所以亡者,其何哉?”公玉丹对曰:“臣以王为已知之矣,王故尚未之知耶?王之所以亡者以贤也以天下之主皆不肖④,而恶⑤王之贤也,因相与合兵而攻王,此王之所以亡也。

”闵王慨然太息曰:“贤固若是之苦邪?”丹又谓闵王曰:“古人有辞,天下无忧色者,臣闻其声,于王见其实,王名称东帝⑥,实有天下,去国居卫,容貌充盈,颜色发扬⑦,无重国之意⑧。

”王曰:“甚善。

丹知寡人自去国而居卫也,带三益⑨矣。

”遂以自贤,骄盈不逊⑩。

闵王亡走卫,卫君避宫舍之,称臣而供具⑪,闵王不逊,卫人侵之,闵王去走邹、鲁⑫,有骄色,邹、鲁不纳,遂走莒,楚使淖齿将兵救齐,因相闵王,淖齿⑬擢闵王之筋,而县⑭之庙梁,宿昔⑮而杀之,而与燕共分齐地。

悲乎!闵王临大齐之国,地方数千里,然而兵败于诸侯,地夺于燕昭,宗庙丧亡,社稷不祀,宫室空虚,身亡逃窜,甚于徒隶⑯,尚不知所以亡,甚可痛也,犹自以为贤,岂不哀哉!——选自《新序》【注释】:①齐闵王:田氏,名地,战国时齐国的国君。

②昼日:昼日:一日,一日之间。

③步走:徒步逃走。

④不肖:品行不好。

⑤恶:厌恶。

⑥东帝:东方之帝。

⑦发扬:焕发。

⑧无重国之意:不看重国家。

⑨带三益:腰带放宽了三次,指越来越胖。

⑩不逊:不谦虚,骄傲。

⑪供具:供食。

⑫闵王去走邹、鲁:齐闵王到鲁国、邹国时,他的臣子要求这两国以天子之礼对待闵王,遭到拒绝,于是出走莒国。

⑬淖齿:楚国公族,杀闵王后被齐人王孙贾杀死。

⑭县:通“悬”,悬挂。

⑮宿昔:早晚之间。

⑯徒隶:指服役的罪犯。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两处)王之所以亡者以贤也以天下之主皆不肖【答案】:王之所以亡者,以贤也,以天下之主皆不肖【解析】:很显然,一般在句中不会有两个虚词紧紧连结在一起的,因而“也”与“以”、“者”与“以”中间要分开。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天下之主皆不肖以.其境过清B.县之.庙梁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甚于.徒隶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D.臣闻其.声其.真不知马也【答案】:A【解析】:A项两个句子中的“以”都是介词,因为;B项中的第一个“之”是代词,指“他,他的”,第二个“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中的第一个“于”为介词,译为“比”,第二个“于”为介词,译为“对”;D项中的第一个“其”为代词,译为“他们的”,第二个“其”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

司马光《谏院题名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题)

司马光《谏院题名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题)

司马光《谏院题名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题)(三)文言文阅读(10分)谏院①题名②记司马光①古者谏无官③,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④,无不得谏者。

汉兴以来,始置官。

②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⑤,萃⑥於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

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⑦。

彼汲汲⑧於名者,犹汲汲於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③天禧⑨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

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於版,光恐久而漫灭⑩。

嘉祐八年,刻於石。

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

”呜呼!可不惧哉!——选自《古文观止·卷九·唐宋文》【注释】①谏院:掌管向皇帝进谏的机构。

②题名:谏官把自己的名字题写在木版上,立于谏院中,以警戒后人。

③谏无官;没有专门来规劝君王的官职。

④工商;从事手工业和从商的人,代指市井百姓,⑤利病:优势和弊病。

⑥萃:聚集。

⑦谋:图谋,谋求。

⑧汲汲:形容心情急切。

⑨天祐:宋真宗赵恒的年号。

嘉祐:宋仁宗赵祯的最后一个年号。

⑩漫灭:污漫消除。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钱君始书其名於版(2)四海之众12,下列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B.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C.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D.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汉兴盛以来,始置官。

14.细读选文第③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将谏官的名字刻在石头上。

(2分)15.“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第二年范仲淹应约写下《岳阳楼记》,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情怀;庆历年间,司马光为警示谏官而写下此文,间接表达了自己与范仲淹相同的政治情怀。

请说说这种情怀是什么。

(2分)答案:11、①书写。

②(结构助词)的。

12A13、汉朝兴盛以来,才(开始)设置了谏官(的职位)。

2024成都中考语文备考 劝言有术,谏言有方——劝谏类文言文整合复习 (课件)

2024成都中考语文备考 劝言有术,谏言有方——劝谏类文言文整合复习 (课件)
用含蓄的话委婉地 讽 规劝
古代向帝王陈情言 表 事的一种文体,言
辞往往恭敬、恳切

了解 劝谏 目的
孙权劝学
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
出师表
这几篇文章的主人公他们因何劝说,目的是什么?
文章
劝说者 被劝说者 身份 身份
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背景
劝说目的
《孙权劝学》
孙权 (国君)
吕蒙 (大臣)
少时不爱学的 吕蒙掌管军务
希望吕蒙广泛阅读增长见 识
《曹刿论战》
曹刿 (平民)
鲁庄公 (诸侯)
齐鲁长勺之战, 劝谏鲁庄公关注民生,取
战事告急
信于民作为作战的条件
《邹忌讽齐 邹忌 齐威王 齐王无心朝政, 劝谏君王要广开言路、修 王纳谏》 (大臣) (诸侯) 受蒙蔽太深 明政治
诸葛亮要出师
《出师表》
诸葛亮 (老臣)
刘禅 (后主)
北伐,但对后
主放心不下
希望后主广开言路、严明 赏罚、亲贤远佞
驰之!
未可。
——————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可矣。
战后释战
—————— 战胜齐军 ——————
何故?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 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 有伏焉。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故逐之。
公将战 请见(表现主动关心)
求见(第1层)

战前准备 详写
记得我们有学过几篇文章,也是关于劝说他人的,先回 想一下课文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做的。
文章
出处
作者 (或编纂者)
关键词
关键词含义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北宋 司马光 劝 历史故事

2019-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突破二叙事说理篇

2019-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突破二叙事说理篇

2019-2020 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打破二叙事说理篇一、 ( 2016 揭阳中考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以下问题。

祁黄羊去私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 节选自《吕氏春秋》)1.用三条“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2.讲解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居有间.间:__一段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国人称.善焉称:__称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3.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B )A.其谁可而为.之 / 或异二者之为.B.解孤非子之仇邪 /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C.国无尉 / 去国怀乡..D.孔子闻之曰 / 不求闻达于诸侯..4.结合选文,解析“国人称善”的原因。

__一是因为祁黄羊光明正大,黄羊的建议“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任用解狐和祁午( 或遵照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 2016 衢州中考 )纪鴞①鸣【唐】林简言①东渭桥有贾食于道者,其舍之庭有槐焉,耸干舒柯,布叶凝翠,不与他槐等。

高考语文常考古文召公谏厉王弭谤知识点梳理及练习题一套

高考语文常考古文召公谏厉王弭谤知识点梳理及练习题一套

高考语文常考古文召公谏厉王弭谤知识点梳理及练习题一套《左传》称厉王为"王心戾虐,万民弗忍"。

自然引起像召公这样有识之士的忧虑,便介绍了其被逐的过程,文章简洁分明,逻辑清晰,是《国语》名篇。

作为高考语文常考古文,考生必须要对召公谏厉王弭谤有深刻记忆。

!原文:厉王虐,国人谤王。

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鄣之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

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典,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

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三年,乃流王于彘。

译文:周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

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卫国的巫师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按照卫国的巫师的报告,就杀掉批评国王的人。

国人不敢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

周厉王颇为得意,对召穆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召公回答说:"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

阻塞老百姓的嘴,好比阻塞河水。

河流如果堵塞后一旦再决堤,伤人一定很多,人民也是这样。

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

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30篇精选课内文言文考点《邹忌讽齐王纳谏》(原卷版+解析版)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30篇精选课内文言文考点《邹忌讽齐王纳谏》(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17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卷版)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题目是编者加的。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谏,规劝国君、尊长等改正错误。

⑴〔修〕长,这里指身高。

⑵〔尺〕战国时期的一尺约等于现在的23.1厘米。

⑶〔昳丽〕光艳美丽。

⑷〔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

⑸〔服〕穿戴。

⑹〔窥镜〕照镜子。

⑺〔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⑻〔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

⑼〔旦日〕第二天。

⑽〔明日〕次日,第二天。

⑾〔孰〕同“熟”,仔细。

⑿〔弗如远甚〕远远不如。

⒀〔美我〕认为我美。

⒁〔私〕偏爱。

⒂〔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⒃〔宫妇〕宫里侍妾一类女子。

⒄〔左右〕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

⒅〔莫〕没有谁。

⒆〔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

⒇〔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21)〔面刺〕当面指责。

(22)〔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

(23)〔市朝〕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

(24)〔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25)〔时时〕常常,不时。

(26)〔间进〕偶然进谏。

(27)〔间〕间或、偶然。

(28)〔期年]满一年。

(29)〔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

(30)〔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⑴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答案】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

⑵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答案】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一个美?⑶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答案】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⑷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答案】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

⑸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答案】宫里侍妾一类女子和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朝服衣冠()(2)臣乏妻私臣()(3)王之蔽甚矣()(4)闻寡人之耳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虽然邹忌的妻子、小妾、客人都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B.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C.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激励大家提意见,取得了很大成效。

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邹忌和晏子劝谏的共同点是什么。

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链接材料】景公好弋[注],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诏吏欲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谏言谋略篇一、(2016湖州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题。

楚庄王问詹何①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②,愿学所以守之。

”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③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

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④。

”楚王曰:“善。

”(选自《列子·说符篇》)【注释】①詹何:古代哲学家。

②社稷:指国家。

③身治:自身修养好。

④末:末节,次要的事情。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詹何对.曰对:__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本.在身本:__根本,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__我明白修养自身(的道理)却不明白治理国家(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楚庄王在与詹何的对话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__修养自身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6长沙中考)文言文阅读。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举元符三年进士。

(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

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

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③,搢绅④侧目。

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

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⑤,则非其职矣。

”首抗疏⑥劾贯。

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

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

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⑦得与?”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

”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⑧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注释】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

②格:搁置。

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

④搢绅:同“缙伸”,士大夫的代称。

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

⑥抗疏:上书直言。

⑦宦寺:宦官。

⑧曹:辈,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A.武备宽弛.,东南尤甚/弛.担持刀(《狼》)B.或.指为生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C.人服.其先见/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D.此国家安危之本.也/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B )例句: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A.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C.宋何罪之.有(《公输》)D.公将鼓之.(《曹刿论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__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__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啬头颅来报答陛下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请阐述理由。

__(1)陈禾品质:有先见之明;忠于职守;敢于进谏;刚正不阿。

(2)进谏方式:邹忌进谏时采用讽谏的方式;由小及大、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的讽喻。

陈禾采用的是直谏的方式。

(3)赞成邹忌。

原因:采用委婉地方法规劝齐王,使齐王乐于接受。

赞成陈禾。

原因:陈禾的方式直接,让君主直接明了的知道自己的不足和过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2016沧州9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选自《说苑》)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吴王欲伐.荆伐:__讨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告其左右..曰左右:__身边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黄雀延.颈延:__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乃罢.其兵罢:__取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的“其”与例句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例句: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A.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B.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十二章》)C.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D.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与前。

(《狼》)3.下列对“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D )A.同住的人中有一个年轻的书生想进谏却又不敢。

B.有一个叫少孺子的人想进谏却又不敢。

C.同屋的人中有一个年轻人想进谏可是又不敢。

D.吴王的门客中的一个年轻人想进谏可是又不敢。

4.结合文意,简要说说吴王是个怎样的人。

__一个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知错就改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少孺子”和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哪个人物的进谏方式相似?都采用了什么方式劝说国君?__与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进谏方式相似。

都是用设喻说理的方式委婉地规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2016原创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

庄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蹻(qiāo):战国时反楚起事领袖和楚国将军,楚庄王之苗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庄子谏.曰谏:__劝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智.之如目也智:__智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自见.见:__看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自见之谓明.明:__明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例句:庄蹻为.盗于境内A.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B.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C.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鱼我所欲也》)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十则》)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__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事物,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上面文段,谈谈你对庄子劝谏艺术的理解。

__庄子采用比喻论证的方式,用人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事物,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来比喻楚庄王只看到越国的兵弱政乱,却看不到自己国家的兵弱政乱,说理生动形象,便于楚庄王接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