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合集下载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

考点导航
第五节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灭菌包不宜过大、过紧:卧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物品包不大于 30cm×30cm×25cm;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物品包不大于30cm×30cm×50cm ;布类物品放在金属、搪瓷物品上面, 灭菌效果监测:生物监测法:是最可靠的监测方法 5 )光照消毒法(又称辐射消毒) 6)日光暴晒法:利用日光的热、干燥、紫外线的作用来杀菌。将物品放在 阳光下直射,暴晒6小时可达到消毒效果。 7)臭氧灭菌灯消毒法:利用臭氧强大的氧化作用进行杀菌。消毒结束后30 分钟方可进入。 8)微波消毒灭菌法:不能用于金属物品的消毒。 9)过滤除菌:采用生物洁净技术,通过三级空气过滤器,用合理的气流方 式除掉空气中 0.5~5μm的尘埃,以达到洁净空气的目的。用于手术室 、烧伤病房、器官移植病房等。 10)消毒液中一般不放置纱布、棉花等物,以免因吸附消毒剂而降低消毒效 力。 11)浸泡消毒后的物品使用前应先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以免残留消毒剂刺 激组织。
手套外面,带好手套的手不可触及其他非无菌物
体和手套内面。
考点导航
第五节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四、隔离技术 隔离区域的划分 ⑴清洁区:凡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称为清洁区,如更衣室、 配膳室、值班室及库房等。 ⑵半污染区:凡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称为半污染区,如 医护办公室、化验室、病区内走廊等。 ⑶污染区:凡病人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称为污染区,如病室、厕所、浴室等。 温馨提示:关于传染病区的划分,考生可简单地理解为:清洁区主 要是医护人员活动的地方;半污染区是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活动的 地方;污染区主要是患者活动的地方。
1)过氧乙酸:为灭菌剂。 ①使用方法:a.0.2%溶液用于皮肤消毒;b.0.02%溶液用 于黏膜冲洗消毒;c.浸泡消毒用0.2%~1%溶液,时间30~ 60分钟;d.0.2%~0.4%溶液用于环境喷洒消毒。 ②注意事项:a.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消毒后应及时冲洗干 净;b.性能不稳定,须加盖保存并现用现配;c.高温易爆炸 ,须存放在阴凉通风处;d.溶液刺激性强,使用时须防止溅入 眼中及皮肤、黏膜上。

医院控制和预防感染工作计划范本(6篇)

医院控制和预防感染工作计划范本(6篇)

医院控制和预防感染工作计划范本结合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我院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要求,为提高我科院内感染管理质量为目标,我科根据有关文件与规定,制定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计划如下:一、完善管理体系,发挥体系作用。

1、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重新调整充实临床科室感染监控小组,完善三级网络管理体系。

2、将医院感染管理部分加入了我科医疗护理质量督察中,制订相应奖惩办法。

3、制定月计划、周安排,日重点,在实施的同时做好记录备案。

二、医院感染监测方面。

1、病历监测:控制感染率并减少漏报。

2、环境监测方面;对门诊环境、空气、衣物、医务人员手、消毒液、无菌物品定期监测。

3、消毒灭菌监测:每日对全科使用中消毒液进行监测;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进行监测,并执行照射小时数登记,定期更换,以确保消毒质量。

每周对我科使用的消毒剂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和物品进行自查。

4、抗生素使用调查:定期对全科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防止滥用抗生素。

三、门诊严格实行分诊制度。

四、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等制度杜绝泄漏事件。

六、对发生的院内感染及时完成上报。

七、采取多种形式的感染知识的培训:将集中培训与晨会科室培训有机结合,增加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提高院感意识。

八、将手卫生与职业暴露防护问题纳入我科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中的重点,加强手卫生及职业暴露防护。

医院控制和预防感染工作计划范本(二)一、加强教育培训1、科室每月组织一次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并做好记录。

2、院感科全年组织院感知识讲课两次,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全员培训,试卷考核,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

3、落实新职工岗前培训。

4、对卫生员进行医疗废物收集及职业防护知识培训。

5、院感专职人员参加省、市级举办的院感继续教育培训班,以了解全省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发展的新趋势,新动态,提高我院感染管理水平。

二、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评价1、各科使用的消毒液根据性能按时更换,器械按规定及时消毒灭菌,合格率达____%。

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

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

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在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方面,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应该充分了解相关知识,共同努力,保障医疗环境的安全,避免感染传播。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措施:1、熟悉感染源:医务人员应该了解不同感染源的特点,及时识别可能存在的感染传播途径。

2、严格遵守消毒规范:各种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具都需要进行规范的消毒、灭菌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3、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和病人体液的频率较高,要经常进行手部的洗涤和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4、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医院应该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医院内各类感染进行监测和分析,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5、保持医疗环境清洁:医院的环境要保持清洁整洁,防止细菌、病毒在环境传播,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6、提倡患者自我防护:医院在入院时要告知患者一些防护方法,建议他们多洗手、佩戴口罩等。

7、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过度使用抗生素容易导致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增加感染难度。

8、定期进行感染控制培训:医院要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控意识和技能。

9、强化空气净化措施: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空气传播,医院应该确保空气净化设施的良好运行。

10、实施疫情监测:如出现传染病疫情,医院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遏制疫情蔓延。

11、建立感染控制领导小组:医院可设立感染控制领导小组,协调各方资源,共同应对感染传播。

12、监督评估感染控制效果:医院要对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

总之,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医务人员和患者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保障医疗安全。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效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策略有哪些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策略有哪些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策略有哪些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院感染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细菌、病毒或真菌等病原体的侵入和繁殖,导致患者出现新的感染。

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医疗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下面将重点介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1. 手卫生手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且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医务人员应该经常洗手,尤其是在接触患者前后或进行操作前后。

正确的洗手方法包括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按照正确的手卫生步骤进行操作。

此外,医务人员应该戴手套,在接触患者和进行操作时及时更换手套。

2. 严格使用医疗器械和设备医疗器械和设备是医院感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医疗机构应该建立严格的操作规范,确保器械和设备的正确消毒和灭菌。

医务人员在操作前应该仔细检查器械和设备的完整性,如有损坏或污染应立即更换或清洁。

3. 医疗废物管理医院感染控制中,医疗废物的管理非常重要。

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合理的废物分类和处理制度,确保感染性废物得到及时处理和安全处置。

医务人员在处理废物时应戴好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和呼吸废物中的病原体。

4. 患者的隔离对于已经感染或可疑感染的患者,医疗机构应该采取隔离措施,将其与其他患者隔离开来,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有多种类型的隔离方式,如接触隔离、空气传播隔离和滴播隔离等,医务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隔离方式。

5. 环境清洁和消毒医院的环境清洁和消毒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

医务人员应定期对医院的各个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病房、手术室和器械室等高风险区域。

消毒操作应该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确保消毒剂的浓度和接触时间符合要求。

6. 使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明确指导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剂量和使用时间。

同时,医务人员需要加强对抗生素的监测和管理,及时纠正不合理使用。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在住院过程中与医疗环境、医务人员或其他患者接触后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手卫生及感染控制1.医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包括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洗手或使用洗手液进行手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医务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在与患者接触时防止血液、体液或其它物质的直接接触,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医疗器械的洗消与消毒必须符合规范操作,避免医疗器械传播感染病原体的风险。

二、环境清洁与消毒1.医院内的环境清洁和消毒应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清理,保持医院内的环境清洁、干燥和卫生。

2.医疗设备、床单、手术器械等物品应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消毒和清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隔离病房的建立和管理对于感染病例的控制至关重要,患者根据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分别实行呼吸道、肠道、血液等不同类型的隔离措施。

三、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1.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及时掌握感染病例及其流行趋势,并制定相应措施。

2.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确保医院感染事件能够及时上报和跟踪,发现和解决医院感染问题。

四、患者的预防措施1.医院应加强患者的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对于个人卫生和感染控制方法的认识和重视。

2.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

3.患者住院期间,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持续的护理和监测,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治疗和护理,预防感染的发生。

五、院内感染管理团队1.建立院内感染管理团队,负责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控制的方案,并进行相关培训和指导工作。

2.感控团队应定期开展与感控相关的研究和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六、医护人员的接种防控1.对于容易感染或传播的疾病,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接种相应的疫苗,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

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

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如交叉感染、爆发流行等。

因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

一、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应制定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各项感染控制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2.设立感染管理部门: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感染管理部门,负责全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对感染事件进行监测、调查和处理。

3.加强感染防控培训: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二、加强感染源的管理1.严格病人入院筛查:对新入院的患者进行感染病原体筛查,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病人。

2.加强病人和家属的教育:向病人和家属宣传感染预防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

3.加强病原微生物监测:对医院内的病原微生物进行监测,掌握病原微生物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三、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1.建立感染监测体系: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事件。

2.加强感染病例登记:医院应加强对感染病例的登记和报告工作,分析感染发生的趋势和原因,为制定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3.开展感染暴发调查:对发生的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找出感染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四、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的管理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体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医院应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

五、加强医院消毒灭菌的监督管理1.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操作规程,确保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消毒效果。

2.定期检测消毒灭菌效果:医院应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检测,确保消毒灭菌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一、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1.加强医院环境卫生:加强医院内部的环境卫生,定期对病房、手术室、医疗器械等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医疗环境的干净和整洁。

2.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提高其对感染控制的重视和责任心,加强手卫生、个人防护等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护能力。

3.严格实施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应当在进入和离开病房、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污染物品后,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避免手传染病原体。

4.加强医疗器械和设备的管理:医疗器械和设备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清洗、消毒、灭菌等处理,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使用的安全和有效性。

5.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按照抗生素使用规范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

6.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疗废物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避免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

7.加强患者宣教: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宣教,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二、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1.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定期对医院内的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

2.实施隔离措施:对患有传染病或疑似感染的患者应当实施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不同,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呼吸道传染病应采取飞沫传播隔离措施,接触传染病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等。

3.加强手术室和ICU的管理:手术室和ICU是医院感染高发区域,应加强对这些区域的管理,严格执行手术室无菌操作规范,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手术室和ICU的环境卫生和医疗器械的无菌性。

4.定期开展感染控制质量评估:定期对医院内的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水平。

5.加强患者的监护和管理:对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应加强监护和管理,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6.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医院感染应急处置机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协作方式,确保在感染暴发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置。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医院感染是医院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还可能导致医疗事故和纠纷。

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管理1.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分析感染原因和传播途径,为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建设,提高感染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确保感染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制定严格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各项感染控制措施得到落实。

二、加强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1.保持医院环境整洁,定期进行消毒,特别是对于患者接触频繁的物体表面、设备和设施。

2.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设置发热疱疹预检分诊点,做到合理分诊,防止交叉感染。

3.加强病室内的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降低感染风险。

4.对于被患者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物体表面或地面,应立即进行清洁和消毒。

三、严格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1.加强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病原体通过操作过程中的交叉传播。

2.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体特点,合理运用隔离技术,将感染源和易感者分开,减少感染风险。

四、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1.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和包装要求,确保废物得到安全、规范的处理。

2.加强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置过程的管理,防止废物的泄漏和污染。

五、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1.加强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2.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感染防控工作,建立健全的感染防控团队,共同应对医院感染挑战。

六、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教育与沟通1.向患者和家属宣传感染防控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2.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提供针对性的感染防控指导。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管理、加强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严格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以及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教育与沟通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就诊期间或住院期间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新发病例的感染。

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医院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1.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

医务人员和患者应经常进行手卫生,特别是在进入病房、进行手术或接触患者体液之前。

使用洗手液、肥皂和水或酒精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

2.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医用口罩、手套、防护服等,以减少接触病原体的风险。

患者也应使用合适的防护装备,如面罩、手套。

3.保持医疗设备和环境的清洁。

医院应定期对设备和病房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避免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

医务人员也应定期清洁和消毒自己使用的工具。

4.控制患者和访客的传染源。

患者或访客若患有传染性疾病,应佩戴口罩并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传播给其他患者。

患者之间应分配适当的距离,以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5.严格控制使用抗生素。

医生应根据病情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以避免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对药物产生抵抗力,从而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

6.鼓励预防性接种。

医院应定期开展疫苗接种活动,鼓励医务人员和患者接种适当的疫苗,以预防疾病的传播。

7.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

医院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感染控制的意识和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感染预防措施、手卫生、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等。

8.加强监测和报告制度。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监测包括病原体的分离、耐药性监测和感染风险评估等。

9.提供清洁和安全的环境。

医院应保持良好的清洁和安全环境,包括提供适当的病房和设施,提供高效的排水和垃圾处理系统等,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

10.加强医疗活动的管理。

医院应建立规范的医疗活动管理制度,包括科学合理的排班、分工和隔离措施。

合理分配人员和资源,减少医疗事故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院内感染控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院内感染控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院内感染控制医院感染,也被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或院内感染,指的是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在医院内部感染病原体所引发的感染。

这是一种常见但却严重的医疗相关并发症,导致患者的健康状况恶化,增加了治疗成本及患者负担。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对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越来越重视,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传播。

1. 了解医院感染的类型和传播途径医院感染可以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是指由患者自己的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外源性感染则是指由医务人员、设备或环境中的病原体引起的。

理解医院感染的类型和传播途径,是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的基础。

2. 加强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场所,患者的免疫力普遍较低,因此,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至关重要。

定期清洁、消毒和维护医疗设备,保持医院内部的卫生环境清洁,可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3. 严格控制手卫生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重要也最基本的措施之一。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接触体液、分泌物或污物后,应及时、正确地进行手部消毒。

同时,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手卫生培训,提高其手卫生意识和技能。

4.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感染疾病的关键药物,但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容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进而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循抗生素的使用指南,并及时监测和评估抗生素的疗效。

5. 掌握正确的医疗操作技术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时,应掌握正确的操作技术,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

同时,医务人员应重视个人防护,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减少感染的风险。

6. 提高患者教育和参与度患者是医院感染的另一主要来源,在患者教育和参与方面,有助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医院应加强患者的宣教工作,让患者了解医院感染的预防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医疗过程中,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共同维护患者的健康。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引言概述: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因医疗服务而感染的疾病,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1.1 定期进行手卫生培训: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手卫生培训,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和操作技巧。

1.2 使用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先后、进行无菌操作先后,应正确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

1.3 推广单次使用手套: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单次使用手套,并在使用后及时更换,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二、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2.1 严格执行器械消毒灭菌标准:医疗器械应按照规定的消毒灭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器械的无菌状态。

2.2 定期检测器械的消毒灭菌效果: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消毒灭菌效果。

2.3 加强医疗器械的清洁与维护:医疗器械在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清洁和维护,防止污染和细菌滋生。

三、加强环境卫生管理3.1 定期进行环境消毒:医院各科室应定期进行环境消毒,特殊是重点区域和设施,如手术室、病房、洗手间等。

3.2 加强医疗废物处理:医院应建立规范的医疗废物处理制度,确保废物的正确分类、包装和处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3 提高空气质量:医院应定期检测和维护空气净化设备,保持室内空气质量良好,减少空气传播感染的风险。

四、加强患者管理4.1 严格执行患者隔离措施: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医院应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4.2 提倡患者个人卫生:医院应加强对患者个人卫生的教育,鼓励患者勤洗手、保持清洁、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4.3 加强患者家属的宣教:医院应向患者家属宣传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引导其正确配合医院的防控工作。

五、加强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5.1 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感染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是指在接受医疗保健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感染。

医院感染常见于住院患者,可能会导致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成本、甚至造成死亡。

因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1.手卫生的重要性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的措施,医务人员应该在接触患者之前、之后洗手,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此外,医务人员应该使用适当的手卫生方法,如水和肥皂、手消毒剂等。

2.洁净和消毒医院环境的干净和消毒对于预防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医院应该定期清洗和消毒各种设备和表面。

同时,医院应该对医疗设备的清洗和消毒过程加强监管,确保消毒剂充分杀灭病原体。

3.隔离措施对于患有传染病的患者,医院应该采取隔离措施,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不同类型的传染病需要不同的隔离措施,如病毒性感冒需要单独隔离、结核病需要采取呼吸道隔离等。

4.使用适当的止咳和打嗝姿势咳嗽和打喷嚏是传播病菌和病毒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此,患者和医务人员应该采用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姿势,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5.使用适当的防护装备医务人员在与患者接触时应该使用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隔离衣、手套、口罩等。

这些装备能够有效减少病原体的传播,提高医务人员的保护水平。

6.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医务人员应该掌握预防医院感染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正确的手卫生方法、消毒方法、病人隔离等。

医院应该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防控医院感染的能力。

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1.及时发现并隔离患者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症状,医务人员应该立即进行诊断并采取隔离措施,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2.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手段,但是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从而使治疗变得困难。

因此,医务人员应该在合理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

3.定期进行医疗设备、用品、设施等的维护和保养医疗设备、用品和设施等都需要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的使用状态。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范文(3篇)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范文(3篇)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范文一、引言感染预防与控制是医疗机构生命质量和安全的保障,对于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医疗机构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减少医疗机构内感染的发生率和传播风险。

以下是本基本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职责与义务1. 医疗机构须设立感染预防与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与组织实施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相关制度和方案,并监督执行情况。

2. 所有医务人员须参加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并按照相关规定履行职责。

3. 患者及其家属应配合医疗机构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与制度。

三、感染控制措施1.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食前和处理污染物品后必须正确洗手。

2.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医疗废物处理制度,确保废物的分类、封存和处理符合相关法规。

3. 所有医疗器械、设备和护理用具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保证其安全使用。

4. 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预警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可能的感染病例,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

5.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感染源和传播途径的监测和管理,遏制感染的扩散。

6.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备的住院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发布感染发生率和相关数据。

四、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监督和评估1. 感染预防与控制委员会应定期对医疗机构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并监督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

2. 感染预防与控制委员会应定期向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宣传相关的感染预防措施和知识,提高预防意识和能力。

3. 监察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监督,确保其合规运作。

五、惩罚与奖励1. 对于违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的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应按照相关规定给予惩罚,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等。

2. 对于积极参与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包括奖金、荣誉称号等。

六、附则1. 本制度所指的医疗机构包括各级各类医院、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范文(3篇)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范文(3篇)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行业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目标是全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确保医疗机构的安全和质量。

第三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原则是科学、全面、规范、有效,突出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第四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应由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并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具体实施。

第五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责任主体分别为医院领导、感染控制委员会、感染预控科、医务人员和患者。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六条医院应设立感染控制委员会,由医院领导任命并负责其工作。

第七条感染控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和修订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和相关管理规定。

(二)指导、监督和评估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三)组织开展感染监测、调查和分析工作,及时报告和处理感染事件。

(四)负责医院感染监测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并编制相关报告。

(五)组织开展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和宣教,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意识和防护能力。

第八条医院应设立感染预控科,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九条感染预控科的主要职责包括:(一)负责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具体措施和操作规程。

(二)组织开展感染监测、调查和分析工作,及时报告和处理感染事件。

(三)负责卫生消毒和污染物处理的管理和监督。

(四)负责医院消毒与手卫生质量的检查和评估。

(五)组织开展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和宣教,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意识和防护能力。

第十条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档案,包括医务人员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记录、感染事件的调查报告和处理意见、医院感染监测报告等。

第十一条医院应定期组织对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第三章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第十二条医院应建立起科学、规范和健全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体系,包括以下方面:(一)建立和落实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制度,明确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责任和要求。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3篇)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3篇)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前言】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服务的提供,人们对医疗机构感染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医疗机构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进行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患者或工作人员感染的疾病。

为了防止和控制医疗机构感染的发生,医疗机构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基本制度和规范,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性和效果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制度。

【一、立项与责任】1. 医疗机构应设立医院感控委员会,并建立感控领导小组,明确负责医院感控工作的领导和机构,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和职责。

2. 医疗机构应设立感控办公室,明确感控人员的职责和工作任务,为感控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3. 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控日常监督机制,设置感控巡查员,对医院各科室的感控工作进行定期巡查和评估。

【二、岗位培训与绩效考核】1.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医护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包括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培训周期等,确保医护人员具备必要的感染预防知识和技能。

2. 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考核,对未达标的人员进行再培训,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确保医护人员的感控意识和能力。

【三、环境与设备管理】1. 医疗机构应建立标准的感染防控设施和设备,包括消毒设备、隔离病房和污染区域等。

定期对这些设施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功能正常。

2. 医疗机构应建立合理的空气和水质监测机制,定期对医院内的空气和水质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卫生要求。

3. 医疗机构应建立合理的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制度,对医疗废弃物和污水进行规范处理,防止环境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四、手卫生与个人防护】1.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手卫生制度,包括医护人员的手卫生要求、手卫生操作流程和手卫生监测等。

提供足够的洗手设施,并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手卫生进行督导和培训。

2. 医疗机构应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医护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

定期对个人防护装备进行检查和更换,确保其有效性。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有哪些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有哪些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有哪些医院感染,也被称为医疗相关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院内环境、医疗操作或其他因素引发的感染。

医院感染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每个医疗机构都非常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并探讨其有效性。

1. 保持医院环境清洁卫生医院是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易于传播的地方,因此保持医院环境的清洁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础。

各个科室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特别是手术室、病房、儿童病区等高风险区域。

医护人员应遵循正确的手卫生程序,保持双手清洁。

此外,医院还应合理规划空气流通,定期更换过滤装置,以减少空气传播的病原体数量。

2. 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手是最常接触病患和病原体的部位,因此手卫生是预防交叉感染的重点。

医护人员在每次接触病患前后,以及进行无菌操作前,应洗手或使用合适的洗手液进行手消毒。

手消毒应采用正确的步骤和时间,确保病原体得到有效杀灭。

此外,医护人员应当避免戴长指甲、手表等物品,以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3.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过度使用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它会导致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医护人员应遵循抗生素的适应症和使用指南,合理选择抗生素的种类、剂量和使用时间,避免滥用或过度使用抗生素。

此外,医院应建立抗生素监控系统,监测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并对不合理使用进行干预。

4. 加强感染控制监测与报告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与报告系统,及时掌握感染的发生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感染监测包括对细菌培养、医院内感染例数、传染病例数等各项指标的追踪和统计。

同时,医院还应加强感染病例报告,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疾病状况,以防止疫情扩散。

5. 增加医护人员培训与宣传医护人员是医院感染防控的关键力量,他们的素质和行为习惯对于预防感染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医院应定期进行感染控制培训,包括手卫生、无菌操作、废物处理等方面的培训。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中接受治疗或服务的患者在期间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

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的探讨。

一、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和领导1. 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2. 制定医院感染防控预案,确保各项措施得以落实。

3. 加强对医院感染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1.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操作医疗器械、进入和离开病房等环节均需保持良好的手卫生。

2. 采用有效的洗手液,按照正确的洗手方法进行手部清洁。

3. 推广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便于医务人员在繁忙工作中快速消毒双手。

三、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1. 医务人员在预期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时,应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2. 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防护面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护服和鞋套等。

3. 遵循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确保防护效果。

四、加强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1. 对伴有呼吸道感染征象的患者进行早期感染控制措施,如佩戴口罩、单独房间安置等。

2. 加强医院通风换气,降低呼吸道病原体在空气中的浓度。

3. 推广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减少呼吸道疾病的传播。

五、加强患者安置和运送过程中的感染防控1. 遵循相关规范,合理安置患者,避免交叉感染。

2. 严格执行患者运送流程,降低病原体传播风险。

3. 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感染防控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

六、加强医疗器械和物品的消毒与灭菌1. 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和物品的消毒与灭菌规范,确保其安全使用。

2. 定期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

3. 对过期敷料或可疑污染物品进行重新灭菌,确保患者安全。

七、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1. 保持医院环境整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

2. 加强医院污水处理,防止病原体传播。

医院防止医院内感染制度(4篇)

医院防止医院内感染制度(4篇)

医院防止医院内感染制度为了防止医院内感染,医院可以采取以下制度和措施:1.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入不同的患者房间前后,以及进行操作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使用肥皂和水或酒精洗手液彻底清洗双手。

2.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佩戴手套、口罩、护目镜或面罩,以防止可能的飞沫传播。

3. 定期进行医院环境消毒:医院应定期对医疗器械、设备、房间、走廊和公共区域进行彻底消毒,以杀灭潜在的病原体。

4. 确保医疗废物正确处理:医院应采取正确的医疗废物管理方法,包括正确分类、妥善包装和安全处理,以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5. 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护教育和培训:医院应对医务人员进行防感染培训,包括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手卫生的正确方法、消毒规范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6. 加强患者的感染控制教育:医院应对患者及其陪护人员进行感染控制教育,包括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正确的手卫生、佩戴口罩等。

7. 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的工作:医院应组建专门的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感染控制政策、监测感染病例、开展感染防控培训等工作。

通过以上的制度和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并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医院防止医院内感染制度(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止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医务人员和与本医院有工作关系的人员。

第三条医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住院期间,由于感染源在医院内部或由医院内部传播,导致患者出现疾病并引起相关并发症的现象。

第四条医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应当高度重视,由医院领导班子负总责,各部门、各岗位分工负责,形成合力。

第五条医院内感染防控工作应当坚持科学、规范、系统、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二章医院内感染防控管理第六条医院应当建立医院内感染防控管理机构,负责医院内感染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估。

第七条医院内感染防控管理机构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医院内感染防控人员,负责医院内感染防控的日常工作,包括监测、调查、报告、宣传教育、培训等。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也称为医疗相关感染,是指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患者新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是世界范围内公共卫生问题,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同时也增加了医疗机构的负担。

因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之一。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标是减少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感染的风险,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下面将详细介绍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标准措施和方法。

1. 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手是传播病原体最常见的途径之一,因此,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应该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

这包括正确洗手、使用洗手液或洗手消毒剂,尤其是在接触患者前后、接触体液、分泌物或污物后,以及进食前。

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手卫生培训,并监测和评估手卫生的合规性。

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医务人员在与患者接触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服等。

这些装备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原体的传播,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3. 确保消毒和灭菌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消毒和灭菌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医务人员应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消毒和灭菌,确保器械和设备的无菌状态。

同时,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消毒和灭菌管理制度,定期检测消毒效果,并对不合格的器械和设备进行处理。

4. 管理抗生素使用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医疗机构应建立抗生素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指南,并加强抗生素的监测和评估。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并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疗程进行使用。

5. 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应制定清洁和消毒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流程,并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和消毒。

同时,医务人员和患者也应加强个人卫生,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整洁。

6. 加强患者隔离措施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医疗机构应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这包括标准预防措施、飞沫传播隔离、空气传播隔离和接触传播隔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清洁、消毒、灭菌洗手与手的消毒无菌技术隔离技术医院内感染一、概述(一)医院感染的形成医院感染的发生必须具备3个基本条件,即: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指人或动物。

三者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则构成了感染链,导致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1.内源性感染指病人自身携带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又称自身感染。

2.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感染源不是病人自身。

二、医院感染的管理各级各类医院都必须成立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处、护理部、后勤部门、临床科室、辅诊科室主要负责人和抗感染药物临床专家等组成,在院长或副院长领导下开展工作。

(一)建立三级监控体系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科及三级护理管理体系,即:一级管理——病区护士长和兼职监控护士;二级管理——专科护士长;三级管理——护理部副主任。

三级监控体系负责评估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性,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与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有:清洁卫生制度;消毒灭菌制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隔离制度;手术室、分娩室、换药室、供应室、导管室、监护室、血透室等感染高发科室的卫生标准监测及感染管理制度;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感染管理报告制度及消毒质控标准等。

(三)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必须切实做到切断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三个必备条件,即: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构成的感染链。

其措施是:医院建筑、环境及设施布局合理,有利于消毒隔离;定期检查各种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如:清洁、消毒、灭菌;洗手技术;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医疗污物及污水处理;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四)加强医院感染学教育,明确医务人员职责清洁、消毒、灭菌一、概念1.清洁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即去除和减少微生物,并非杀灭微生物。

2.消毒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过程。

3.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或杀灭全部微生物的过程。

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灭菌必须达到完全无菌。

二、消毒灭菌的方法(一)物理消毒灭菌法1.热力消毒灭菌法(1)干热灭菌法:由空气导热,传热较慢。

1)燃烧法: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

常用于无保留价值的污染物品,如:污染纸张,带脓性分泌物的敷料,尤其是破伤风、气性坏疽、铜绿假单胞菌等特殊感染污染的敷料;病理标本;某些金属器械、搪瓷类物品急用时及微生物实验室接种环的消毒灭菌。

锐利刀剪禁用此法,以免锋刃变钝。

方法:可直接点燃或在焚烧炉中焚烧;金属器械可在火焰上烧灼20秒;搪瓷类容器可倒入少量95%~100%乙醇,转动容器使其分布均匀,然后点火燃烧至火焰熄灭。

2)干烤法:利用特制烤箱进行灭菌。

其热力传播和穿透主要靠空气对流和介质传导,灭菌效果可靠。

适用于高温下不损坏、不变质、不蒸发的物品,如:粉剂、油剂、玻璃器皿及金属制品的灭菌。

不适用于塑料制品、纤维织物等的灭菌。

(2)湿热消毒灭菌法:由空气和蒸气导热,传热快,穿透力强。

1)煮沸消毒法:适用于耐湿、耐高温的物品,如:金属、搪瓷、玻璃及橡胶类等。

消毒方法是将物品刷洗干净后,全部浸没在水中,加热。

消毒时间从水沸腾后算起,中途另加物品,则再次水沸腾后重新计时。

注意事项:①有轴节的器械或带盖的容器,应将轴节或盖打开再放入水中,空腔导管须先向管腔内注水。

②根据物品的性质决定放入水的时间及消毒时间:玻璃器皿冷水放入,消毒时间为10~15分钟;橡胶制品用纱布包裹好,水沸后放入,消毒时间为5~10分钟;金属和搪瓷类物品,消毒时间为10~15分钟。

③物品不宜放置过多,相同规格的碗、盆不能重叠,保证物品各面与水接触。

④水中加入碳酸氢钠,配成1%~2%浓度时,可提高沸点到105℃,除增强杀菌作用外,还有去污和防锈作用。

⑤海拔每增高300m,消毒时间延长2分钟。

⑥消毒后应将物品及时取出,置于无菌容器内。

2)压力蒸汽灭菌法:是热力消毒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方法。

常用于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的物品,如各类器械、敷料、搪瓷、玻璃、橡胶制品及溶液等的灭菌。

当压力在102.97~137.3kPa时,温度可达121~126℃,15~30分钟即可达到灭菌目的。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当压力在205.8kPa时,温度可达132℃,5~10分钟即可灭菌。

2.光照消毒法又称辐射消毒,是利用紫外线照射,使菌体蛋白发生光解变性导致细菌死亡。

(1)日光曝晒法:日光具有热、干燥和紫外线的作用,有一定的杀菌力。

常用于床垫、毛毯、衣服、书籍等物品的消毒。

方法:物品放在直射阳光下暴晒6h,定时翻动,使物品各面均能受到日光照射。

(2)臭氧灭菌灯消毒法1)概述:臭氧在常温下是强氧化剂。

臭氧靠强大的氧化作用杀菌,可杀灭病毒、细菌繁殖体、芽胞、真菌等。

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

主要用于空气消毒、医院污水和诊断用水的消毒、物品表面的消毒。

2)注意事项:①臭氧对人有毒,国家规定大气中允许浓度为0.2mg/m3。

②臭氧的强氧化性,对物品有损坏。

③温度、湿度、有机物、pH等多种因素可影响臭氧的杀菌作用。

④空气消毒时人员必须远离,消毒后20~30分钟人员方可进入。

3.微波消毒灭菌法(1)概述:微波是频率在30~300000MHz,波长在O.001~1m左右的电磁波。

在电磁波的高频交流电场中,物品中的极性分子发生极化进行高速运动。

频繁改变方向,互相摩擦,使温度迅速上升,达到消毒灭菌作用。

微波可杀灭多种微生物,包括病毒、真菌、细菌繁殖体、细菌芽胞、真菌孢子等。

主要用于食物、餐具的消毒,医疗用品及耐热非金属器械的消毒灭菌。

(2)注意事项:①微波对人体有一定伤害,应避免大剂量照射和小剂量长期接触。

②微波无法穿透金属面,故不能使用金属容器盛放消毒物品。

③水是微波强吸收介质,用湿布包裹物品或炉内放些水会提高消毒效果。

④被消毒物品以小、薄为宜。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1.概述化学消毒灭菌法是利用化学药物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凡是不适用于热力消毒灭菌的器械、物品等,均可选择化学消毒灭菌法,如光学仪器、金属锐器、塑料制品、皮肤、黏膜、排泄物及环境的消毒。

(1)化学消毒灭菌的原理:是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酶蛋白活性消失,抑制细菌代谢和生长;或破坏细菌细胞膜的结构,改变其通透性,使其破裂、溶解,而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

(2)化学消毒剂的效力分类与作用1)高效: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结核杆菌、细菌芽胞、真菌、亲脂及亲水病毒,如过氧乙酸、环氧乙烷、醛类、高浓度碘类及含氯类等。

2)中效: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结核杆菌、真菌、亲脂及亲水病毒,如醇类、低浓度碘类及含氯类等。

3)低效:能杀灭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部分真菌,如氯己定、酚类、季胺盐类。

(3)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1)根据物品性能及病原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2)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使用方法及消毒时间。

3)定期更换和检测消毒剂,易挥发的要加盖,并及时调整浓度。

4)待消毒的物品必须洗净、擦干或晾干。

5)消毒液中禁放纱布、棉花等物品,避免吸附消毒剂降低消毒效力。

6)消毒后的物品在使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附着在表面上的消毒剂,以免刺激人体组织。

2.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1)浸泡法将被消毒的物品刷洗干净、擦干后浸泡在消毒液内的方法。

浸泡时要打开物品的轴节或套盖,带管腔的要在管腔内灌满消毒液。

按规定的浓度和时间进行浸泡。

(2)擦拭法用化学消毒剂擦拭被污染物体的表面或进行皮肤消毒的方法。

如0.5%~1%碘伏消毒皮肤,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墙壁、地面等。

(3)喷雾法用喷雾器将化学消毒剂均匀地喷洒于空气或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的方法。

用于地面、墙壁、环境等的消毒。

喷洒时物体表面湿透才能达到消毒作用。

(4)熏蒸法是将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使其产生气体进行消毒的方法。

如手术室、病室的空间消毒。

在消毒间或密闭容器内,也可用熏蒸法对污染物品进行消毒灭菌。

临床常用甲醛、环氧乙烷气体进行消毒灭菌。

3.常用的化学消毒剂(1)戊二醛1)消毒效力:高效。

2)作用原理:与菌体蛋白质反应,使其灭活。

能杀灭细菌、芽胞、真菌和病毒。

3)适用范围:①常用制剂有2%碱性戊二醛、2%强化酸性戊二醛。

②适用于不耐热的精密仪器、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

③消毒需浸泡10~30分钟;灭菌需浸泡4~10小时。

4)注意事项①每周过滤1次,每2周更换1次消毒液。

②灭菌效果受pH影响大,浸泡医疗器械时用碳酸氢钠调节pH至7.5~8.3;但强化酸性戊二醛,直接配成所需浓度使用即可,不需碱化。

③灭菌后的物品在使用前用无菌蒸馏水冲洗。

④因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对眼睛刺激性较大,故应注意防护。

(2)过氧乙酸1)消毒效力:高效。

2)作用原理:能产生新生态氧,将菌体蛋白质氧化,使细菌死亡。

能杀灭细菌、芽胞、真菌和病毒。

3)适用范围:①适用于耐腐蚀物品、皮肤及环境等消毒与灭菌。

②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

0.2%过氧乙酸用于手、皮肤消毒;0.02%溶液用于黏膜冲洗;0.2%~1%溶液用于浸泡洗净后的污物;0.2%~0.4%溶液用于环境喷洒。

4)注意事项①对金属类物品有腐蚀性,对纺织品有漂白作用。

②易分解而降低杀菌力,应现配现用。

配制时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

③浓溶液有刺激性和腐蚀性,配制时要戴口罩和橡胶手套。

④在避光、阴凉处密闭存放,防高温引起爆炸。

(3)福尔马林(37~40%的甲醛溶液)1)消毒效力:高效。

2)作用原理:使菌体蛋白变性,酶的活性消失。

能杀灭细菌、芽胞、真菌和病毒。

3)适用范围①福尔马林10~20ml/m3加水20~40ml,加热,作室内消毒。

②福尔马林40~60ml/m3。

加高锰酸钾20~40g,柜内熏蒸,需密闭6~12小时。

③4%~10%甲醛溶液用于大体解剖、病理组织标本固定。

4)注意事项①器械与衣物的消毒、灭菌必须在消毒柜中进行。

②蒸气穿透力弱,器械、衣物消毒时应该充分暴露。

③温度、湿度对消毒效果影响较大,因此要求室温在18℃以上,相对湿度在70%以上。

④对人体有一定刺激性和毒性,故使用时应注意防护。

(4)环氧乙烷1)消毒效力:高效2)作用原理:与菌体蛋白结合,使酶代谢受阻导致死亡。

能杀灭细菌、芽胞、真菌、立克次氏体和病毒。

3)适用范围①不损害物品且穿透力强,适用于光学仪器、电子仪器、医疗器械、书本、皮毛、棉、化纤、塑料、金属、木、陶瓷、橡胶制品及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等。

②小量物品可放入丁基橡胶袋中消毒,大量物品可放入环氧乙烷灭菌柜内进行消毒、灭菌。

(5)含氯消毒剂常用的有漂白粉、漂白粉精、液氯、次氯酸钠、二氯异氰尿酸钠。

1)消毒效力:中、高效。

2)作用原理:在水溶液中释放有效氯,破坏细菌酶的活性使细菌死亡。

高浓度能杀灭各种致病菌、芽胞和病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