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除法教案(全)12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除法教案(全)12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除法教案(全)12一、基本信息1.1 教学班级本教案适用于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课程。

1.2 教学内容本节课讲解除法。

1.3 时间分配本节课需要1节课时间,每节课约为45分钟。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理解除法的定义并把握学习热情。

2.掌握真除法和带余数除法的方法并能完成简单例题。

2.2 能力目标1.能够根据所给的数字计算出商和余数。

2.能够进行简单的商的比较和余数的计算。

2.3 情感目标1.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有助于促进情感交流、互相尊重和团队合作。

三、教学步骤3.1 导入环节在上节课学习了乘法之后,询问孩子们:近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在乘法中,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应该如何运用呢?如何与除法联系起来呢?3.2 观察环节让学生观察课堂中的环境,可以发现在课堂一角放置着大量的糖果。

我向大家发出一个问题:如果有12个糖果,我们可以将它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别有3个糖果,那么我们可以分成几份呢?在这个问题前,先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思考的过程中锻炼出孩子们的逻辑思考能力。

3.3 活动环节让学生组成小组,按照上述问题思考,并进行商和余数的计算。

同时,拓宽学生的思维范围,提出类比的问题:如果有24个糖果,分6组,每组分别有4个糖果,那么我们又可以分成几组呢?首先由学生思考,然后由学生代表上台进行分享和解释,从而提高课堂的参与度。

3.4 讲解环节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除法的讲解。

首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除法,怎样进行真除法和带余数除法的计算。

然后,展示实际的例子,细致讲解真除法和带余数除法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3.5 练习环节设立练习板块,让学生针对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运算。

然后,在每组学生内进行答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让学生反思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进行相应的改进。

3.6 结束环节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的重点,强调真除法和带余数除法的区别和应用场景。

同时,给予学生彩色便签笔,完成自我总结并贴在课堂墙上,以使学生加深记忆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和追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4课时《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4课时《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4课时《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4课时《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内容包括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来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困难,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练习来提高理解程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本质特征,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2.操作活动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图片、实物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滑滑梯、荡秋千、升国旗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现象的本质特征。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进行观察和理解。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明确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一单元,主要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能运用旋转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和实例,让学生感受旋转的过程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平移和轴对称,对于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旋转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旋转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能运用旋转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

2.难点:能运用旋转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和“互助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旋转门、风车、钟表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旋转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呈现旋转的性质,如旋转中心、旋转角度、旋转前后的图形等。

同时,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操作,如剪切和拼接图形,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旋转的性质。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旋转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4.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一些小组活动,如讨论旋转的应用问题,或者进行一些实际操作,如制作旋转图案等,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旋转知识的掌握。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课题:图形的平移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学生动手操作。

2.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

(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

(2)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

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3)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组织全班交流。

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

数法预设: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全部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主要让学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平移的性质、旋转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和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图形的基本知识,但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可能还很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并能正确判断图形是否具有平移、旋转或轴对称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及性质。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多媒体课件展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些概念。

2.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实例,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实例。

2.准备相关实物的模型或图片,用于直观演示。

3.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实例引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展示一个图形在平面内平移、旋转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变化。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讲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定义及性质,并结合实物或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在讲解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1单元平移 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1单元平移 教案

1.1平移--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掌握图形平移的两个关键要素:一是平移的方向,二是平移的距离。

过程与方法:从具体的实例中提出要求,让学生尝试,自主地把图形平移到指定位置。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注重问题的挑战性和开放性。

情感与态度:1.在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精神,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2.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2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是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各平移一次,平移到指定位置。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已经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初步体会了平移的特征。

以此为基础,教材提供的例题要求学生将小亭子图从方格纸的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为学生利用有关平移的已有经验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从运动的角度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为今后进一步探究平移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对平移的认识和经验进一步学习在方格上把一个简单图形平移到指定位置,启发学生综合应用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平移的方法,按要求灵活地把一个简单图形平移。

“想想做做”中编排了丰富的操作活动,第1 题通过观察、描述图形的平移过程,进一步体验图形平移的多种方法;第 2 题让学生画平移后的图形,掌握平移图形的技巧;第3 题则应用平移画平行线,体会平移的应用于价值。

通过这些循序渐进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图形平移的直观体验,学会图形平移的方法,并感受丰富的平移运动。

3学情分析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图形的平移”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第一课时,它对图形变换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不是很困难,而让学生主动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SJ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集体备课记录研讨记录第一至第八单元全

SJ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集体备课记录研讨记录第一至第八单元全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四年级数学组第一单元集体备课一、主备课人:XXX二、时间:2019-3三、主题: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参加人员:XXX XXX五、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初步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具体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体会图形运动的基本方式,积累一些图形变换的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有关内容打好基础。

六、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

2、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认识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º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º。

3、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让学生经历长方形、正方形等轴对成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索过程,会画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对称轴,并借此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5、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情操,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七、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的图形平移;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抽,能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八、教学方法:讲授法,操作法《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单元的教学,动手操作是孩子掌握知识最有效的手段。

可以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去掌握。

通过孩子自己眼、耳、手、脑的协同作战得出的结论,让学生记得更深、更牢。

九、作业设计:完成第7页的练习一。

十、组内讨论的热点: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合理设置认识起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机会接触一些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且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初步认识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并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抽。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本文档旨在提供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以帮助教师
进行课堂教学。

以下是各个单元的教案概述:
第一单元:整数的认识
本单元主要介绍整数的定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包
括整数的概念引入、正整数与负整数的认知、整数的加法及减法运
算等内容。

第二单元:小数的认识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的读写和大小
比较。

教案包括小数的引入、小数的读写、小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

第三单元:分数的认识
本单元主要介绍分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包
括分数的引入、分数的读写、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法及减法运算
等内容。

第四单元: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图表的绘制。

教案包括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数据图的制作等内容。

第五单元:时间、面积和体积
本单元主要介绍时间、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包括时间的认识、面积的认识、体积的认识等内容。

第六单元:图形的认识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各种图形的名称、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包括图形的命名、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应用等内容。

第七单元:数的整体感
本单元主要培养学生对数的整体感的认知能力,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教案包括数的整体感的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等内容。

以上为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的概述,旨在提供一个简洁明了的指导教学的参考。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含二次备课和后记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含二次备课和后记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教材简析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的教学,让学生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这个目标所指的实例,主要是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联系实际事例(如电梯的升降、风扇叶片的转动、对折一个图案)可以直观感受物体的平移运动、旋转运动,以及轴对称的平面图形,积累一些有关物体或图形的运动变化的初步体验。

本单元继续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其内容与第一学段有较大的差异。

课程标准要求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水平平移或竖直平移,在方格纸上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把简单图形旋转90°;通过把图形对折,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或者在方格纸上补全轴对称图形。

上述的所有画图与操作活动,其目的都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含义,锻炼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或旋转90度。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画一些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使学生学会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使学生在认识对称,平移和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的与变换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对称美、感受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认识平移与旋转。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把图形平移和旋转90°。

四、教学时间: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课题:图形的平移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2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第7页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画图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移及平移的方向、距离,能判断方格纸上简单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和垂直方向把简单图形按要求平移。

2.使学生经历图形平移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图形平移的运动过程,加深感受平移的特征,培养观察、比较等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1节《图形的平移》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1节《图形的平移》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1节《图形的平移》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1节《图形的平移》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性质和基本操作。

通过学习图形的平移,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和三年级关于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移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感受平移的特点,逐步建立平移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平移的概念,知道平移的特点。

2.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平移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让学生能够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移的概念和特点。

2.难点:平移的性质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平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括平移的定义、性质和实例。

2.学生准备剪刀、彩纸、直尺等手工操作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滑滑梯、电梯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平移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只改变位置;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不变等。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手工操作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平移的过程。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将图形进行平移,观察平移前后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学生操作的图形,让学生来说明平移的性质。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说明平移的特点。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平移的问题,如: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如何确定?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进行讲解和引导。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主要让学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些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二年级下册《图形变换》的相关知识,对图形的变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四年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仍在发展中,因此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并能正确判断图形是否发生平移、旋转或轴对称。

2.让学生能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及性质。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3.运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探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PPT,用于展示问题和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滑滑梯、荡秋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是否属于图形的变换?如果属于,那么是什么类型的变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定义,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概念。

然后,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发生了平移、旋转或轴对称。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找出答案。

例如: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发生了平移?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发生了旋转?轴对称的图形有哪些特点?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平移和旋转轴对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平移和旋转轴对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巢湖市城南小学郑慧敏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六单元运算律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八单元确定位置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1)学情分析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4)班,共有学生56人。

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并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少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上课发言不积极。

我本学期需要较多地关注同学们业已形成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算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确定位置;整理与复习等。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本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与生活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本教材既注意体现教育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的数学教育内涵,使我们的实验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发现并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初步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

2.数学思考方面(1)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运算规律的过程中,开展类比、猜想、归纳、验证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在探索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3)在探索平面图形的特征、对图形进行简单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

数法预设: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方法二: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5)数一数: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与同学交流。

(6)小结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先让学生说说,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在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点,看它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这个图形就向那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三、实践应用,解决问题完成教材第2页“试一试”。

(1)学生独立画图。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辅导。

(2)组织汇报。

学生一边用投影展示画出的图形,一边汇报是怎么画的。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画法:一种方法是先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找出每个顶点平移后的对应点,再将这四个对应点依次连接起来;另一种方法是找每条边平移后的对应边。

四、达标练习,评价总结1、下列几种运动属于平移的是()(1)水平运输带上的砖的运动;(2)啤酒生产线上的啤酒通过压盖机前后的运动;(3)升降机上下做机械运动;(4)足球场上足球的运动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2、下列图形中,由原图平移得到的图形是()原图 A. B. C.D.3、在如图所示的四个汽车标志图案中,能用平移变换来分析其形成过程的图案是( )A. B. C . D.学生说怎样画对称轴,教师指出:因为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所以可以让对称轴延伸到图形外。

(5)完成教材第5页“试一试”。

请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再通过折纸研究它有几条对称轴,再在课本上画出正方形的各条对称轴。

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果有困难可与同桌商量,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

扬州学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案

扬州学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案

扬州学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周长和面积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图形变换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包括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三种图形变换。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和实际应用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直观的操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培养学生能够通过图形变换创造美丽的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和运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操作演示,引导学生感受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实际应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图形变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实例和图案。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图形卡片和操作工具,方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教学视频:搜集一些关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实际应用视频,供学生观看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美丽的图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案是如何形成的。

让学生初步感受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初步理解这些概念。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些变换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一、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与代数的基本概念,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理解并掌握整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比较和排序整数。

理解并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准确进行整数的加减计算,并理解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理解并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初步概念,能够正确进行简单的乘除计算,并理解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整数的认识与比较: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整数,引导学生理解整数的概念,掌握整数的读、写和比较方法。

整数的加减法运算:通过实际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

乘法和除法的初步认识:通过实例和具体操作,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初步概念,掌握简单的乘除计算方法。

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直观教学: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感知整数的概念、加减法运算和乘除法的初步概念。

互动教学:通过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实际情境和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或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整数的概念、加减法运算和乘除法的初步概念,掌握相关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

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学计划及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学计划及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学计划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内容包括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图形的运动和位置,对图形的基本运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还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需要通过实例来感受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应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理解。

3.小组合作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翻转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个运动,引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运动的性质。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折纸、旋转物体等,加深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理解。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图形的平移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教科书第八册P1-2:例题1、“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位置变换的兴趣。

教学重点:将图形按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平移的方法以及平移后图形的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用手势和箭头表示。

二、新授1、出示例题1 提问: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先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和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生1: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 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 格。

生2: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 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 格。

3、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先数一数,再与同学交流。

(金鱼图向右平移了7格,看对应点之间平移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

)4、讨论:把金鱼图再向右平移4格,你会画吗?试一试看。

怎么画才不会画错?(先确定关键点的位置,再用线段连接。

教师指导)5、讨论:怎样将一个图形平移到指定地点?共同小结(把一个图形……平移几格)三、练习1、试一试: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3 格后的图形。

你是怎样画的?与同学交流。

(出示操作题教师要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加以指导。

)2、练一练:1、哪个三角形向右平移10 格得到红色三角形?另一个三角形平移多少格得到红色三角形?(先让学生数一数,再指名回答。

)2、仔细观察(1)房子图向()平移了()格。

(2)汽车图向()平移了()格。

(3)蘑菇图向()平移了()格。

(先让学生数一数,再指名回答。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练习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练习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练习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练习一》主要是对第一单元前三节课内容的巩固和拓展。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材内容共有8道练习题,难度逐渐加大,旨在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但在实际计算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运算错误,如加减法运算顺序错误、忘记进位或退位等。

此外,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也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难点: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游戏教学法:设计趣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3.分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练习题的PPT,以便于展示和讲解。

2.练习题:准备纸质练习题,方便学生练习和纠错。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激励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生活情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

例如,展示一幅水果超市的图片,让学生计算苹果和香蕉的总价。

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引导。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练习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提问题 口头交流思路
7
教学内容:教科书 P7 练习一第 1-5 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2、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几百乘几十、几十几乘几百(不进位)和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 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3、 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计算的价值,激发学好计算 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口算练习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卡片出示练习一第 1 题 选择部分题要求说出口算过程 提问: 口算乘数末尾有 0 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时,可以怎样算? 集体口算 出示 260³14 67³189 405³60 指名板演 巡视检查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乘数末尾有 0 和中间 有 0 的计算各要注意什么? 练习一第 3 题 指名板演 巡视,个别提示:1 小时=60 分 检查板演题 为什么用 140³60? 140³60 可以怎样算? 练习一第 4 题 指名读题 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京拉线大约长几千几百千米? 集体交流 你们的答案是多少? 你们认为这一题的结果应该是哪一个更符 合题目的要求? (提示: 大家在做题时一定要根据题目的要 求认真解答)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练习一第 2 题后面两组题,第 5 题 提示:第 5 题几个问题? 依次口算 互相交流口算过程 (先算出 0 前面的数相乘的积, 再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相应个 数的 0) 独立完成计算
第一单元 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 P1 页例题,第 1-2 页“想想做做”第 1-4 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 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 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树立学习 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情境图等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想) 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互相交流已知信息 独立列式计算 交流计算过程 学 生 活 动 情境引入, 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知识迁移 想看看漂亮的月星小区的楼房吗? 出示情境图以及文字(月星小区有 15 幢楼,平
读题 交流想法以及算式 144³15
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 小组交流算法
小组讨论 互相交流
共同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类似,先用两位数个位上 的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拓展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 深化理解 指名板演 组织交流,对学生的掌握做到心中有数 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 提问错误原因,检查订正情况 完成“想想做做”第 4 题 交流: 你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计算总价的? 课堂总结 谁能告诉大家,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的本 领?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独立完成
8
教学内容:教科书 P8-9 练习一第 6-12,思考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计算中感受乘法计算的相应规律,以促进学生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也是学生 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律的基础。 2、 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既体现了知识的运用,又锻炼了学生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体会学习计算的价值。 3、 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增强学习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卡片、投影等 教学过程 口算练习 简便计算 教 师 活 动 学 选择说思路 分组独立计算 (1、3 为一组,2、3 为另一组) 交流独立比较后的发现 (第一组下一题“8³2”的结果就 是上一题的 “16” , 下一题的计算运 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二组相同;第 三组中 500 个 20 加上一个 20 就是 501 个 20,每一组的结果一样) 口头交流 认真分析,独立解题 检查 订正 (都要先算出萝卜和白菜的千克 数……) 阅读题目,交流信息 “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 独立解答 交流算式以及思路 (128+52)³45 128³45+52³45 独立阅读,交流理解 同桌交流对问题的理解 (集体交流) 独立解答 交流方法、过程 独立解答 检查订正 使乘积最大的两个数:431³52 使乘积最小的两个数:245³13 生 活 动 小黑板出示 指名口算 练习一第 6 题 125³16 250³24 501³20 125³8³2 250³4³6 500³20+20 指名板演 巡视、个别指导 每一组题有什么联系? 第三组题你有什么发现? (适当提示学生) 练习一第 7 题 明确要求 解决问题 练习一第 9 题 出示题目,指名读题 指名汇报题目完成情况 这两个问题在解答时有什么联系与区 别? 练习一第 10 题 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一套单人课桌”指什么? 怎样求一共用了多少元? 根据回答板书不同算式 为什么可以这样写?它们有什么联系? 练习一第 12 题 指导弄清对不同人数票价的规定 (1) 每班分别购票,各需要多少元? 什么意思?怎样解答? (2) 如果三个班合起来购票呢? 提问方法、组织交流(板书) 思考题 出示题目,指名读题 指导分析
集体口算(任意指题目) “想想做做”第 6 题 出示第一行三题 指名板演 (巡视) 检查板演题 适当提问 “想想做做”第 7 题 指名读题 分析题意 怎样算京沪铁路的全长大约多少千米? 京沪高速公路的全长呢? 你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计算全长的? “想想做做”第 8 题 从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要求什么问题?要用到哪些条件? “人均月收入” “人均年收入”分别是什么 意思? 这个问题该怎样解答呢?(巡视) “想想做做”第 9 题 指名读题 可以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根据回答板书 115³45=5175(个) 5300÷45=117(个)……35(个) 5300÷115=46(个)……10(个) 能完成吗? 尝试解决 思考题 出示两个竖式 引导根据对笔算过程的理解以及竖式中已 知数的特点进行推理 巡视完成情况 师生共同解答 适当提示,引导学生自主探 究 “想想做做”第 6 题下面一行,第 10 题
解决问题 练习
共同分析题目的特点 合作完成(有能力独立完成的可 以独立解决) 检查订正
布置作业
第 10 题第一个问题用哪些条件? 第二个问题先要求出什么? 教学反思:
分析 独立完成
4
教学内容:教科书 P4-5 页 例题、试一试、 “想想做做”1-5(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笔算的简便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简便计算的依据。 3、 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的简便计算 难点:理解两个乘数末尾都有 0 的乘法的简便酸法的依据 教学准备:情境图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激发求知 欲望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每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 出氧气 15 克, 吸收二氧化碳 20 克,小区共有 850 平方米草坪 交流问题:这些草坪每天大约 能释放氧气多少克? 这些草 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 少克? 思考 口头交流算式 850³15 独立尝试竖式计算 互相交流竖式写法 小组交流想法 出示情境图以及文字 仔细观察这幅图并阅读文字,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这些,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根据回答出示问题 会解答这些问题吗? 自主探究 交流算法 理解算理 探 究 ³ 的 计 算 过 程 教 学 “ 试 一 试” “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 克”这个问题怎样解答?能列式计算 吗? 巡视 了解学生解题情况 指名不同竖式写法的板演 指着板演的竖式:都对吗?哪一种简 便? 组织全班交流 根据交流情况板书简便写法 简单小结 提问:解决“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吸 收二氧化碳多少克”这个问题怎样列算 式?(根据回答板书算式) 巡 视练 习情 况 指 名简 便计 算的 板演
均每幢楼住 144 户。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从题目中你知道哪些信息?求月星小区一 共住了多少户,你会列式计算吗? 指名板演 巡视指导 组织集体交流计算时的思考过程 共同小结计算过程 自主探究, 引入新课 获取新知 如果把平均每幢楼住 14 户改成平均每幢楼 住 144 户(同时出示完整的题目) ,还会算 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44³15 激励探索 能试着算出结果吗? 巡视检查 组织集体交流,根据回答板书过程及答句 总结算法 谁能说说今天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怎样进 行计算的?
5
指名说结果 提问:每组三道题有什么联系?计算方法有什 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完成“想想做做”第 5 题 巡视学生填表情况 比较后面四栏与第一栏,乘数分别有什么变 化?积有什么变化? 评价总结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今天学习的乘法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这类题怎样计算?你还有什么收获? “想想做做”地 2、4 题
根据板书互相说思路 思考 交流算式 850³20 尝试做题 交流计算方法和过程 交流添两个 0 的理由(允许不 同意见)
小结两个乘数末尾都有 0 的乘法的简便 计算方法 迁移训练 出示“明月小区共有草坪 800 平方米,每天大 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 迁移巩固 解决问题 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 重点交流积的末尾 0 的个数是怎样确定的? 完成“想想做做”第 3 题 能口算出这两组题的得数吗? 读题 独立解答 交流计算方法并进行总结 独立计算 交流简便计算过程 同桌互相口算
1
独立完成计算 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第 2 小题)
独立找错改错 默读题目 认真分析 独立完成 交流数量关系以及计算情况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想想做做”第 3 题 提示第 2 题的竖式的书写格式
独立完成作业
2
教学内容:教科书 P2-3 页“想想做做”第 5-10 题,思考题 (练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计算去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体验乘法计算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 的能力,进一步感受计算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投影等 教学过程 口算练习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想想做做”第 5 题 出示第一组 21³4 21³40 210³4 这组题在口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口算方法:可以先算 0 前面的,再添 0 出示后三组 60³9 600³8 60³50 竖式练习 43³2 20³34 3³230 12³40 70³20 3³900 口算 互相检查 都是先算“21³4” ,再在积的末 尾添一个 0(成熟末尾有几个 0, 积的末尾就添几个 0) 用第一组小结的口算方法口算 同桌互相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