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8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三)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三)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绵阳中学高2015级高考适应性考试(三)语文试题拟题袁先锋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就中国的文化源头而言,无论是孔、孟,还是佛、老、墨翟、申、韩,孜孜汲汲,惕励忧勤,无不以济世安民为己任,怀抱一种死而后已的念头。

自庄子、列子之后,继之以巢父、许由,乃至西晋的王衍之辈,倡导洁身自好,愿做山林高人、达士,隐士之风骤然而起。

两者之分,其根本在于“人”、“我”之别:孔、孟认得“人”字真,身心性命只是为了天下国家;而庄、列则认得“我”字真,视天地万物只是成就自己。

②事实确乎如此。

在儒家学者中,孔、孟到处周游,辙环天下,孔子弟子亦不免事奉季氏。

究其原因,固然因为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孔、孟怀抱起死回生之力,而天下又有垂死欲生之民,所以遍行天下,希望藉此行道。

③那么,士人为何必须出仕做官?从原始儒家的观点来看,显然是为了达臻兼善天下的公共理想。

担任官职是士人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

即使是史书中所广泛记载的隐士、逸民,尽管他们远离官场,然此类隐居行为之所以被不断强调,还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怀抱一种被君主征召入仕的期待。

④就原始儒家的理想而言,士人积极入仕体现为一种对国家体系的依附。

当然,这种依附性尚不足以证明士人阶级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

儒家的忧乐观足以证明士人阶级原本怀抱一种“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

“孔颜之乐”自宋儒周敦颐提出之后,已经成为宋明理学的核心理念。

所谓孔颜之乐,就是孔子“疏食饮水”,乐在其中;颜子身处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

究其本义,并非是说孔子以“疏食饮水”为乐,而是孔子将“不义而富贵”,视之轻如浮云。

至于颜子之乐,则是倡导身处陋巷,不失自己的本心,即使身处富贵,仍能坚持自己的节操。

儒家又有“仁者不忧”之说。

所谓“不忧”,就是不忧于未来,是一种不对个人未来祸害加以担心的境界。

至于万民之忧,却被儒家一直系挂心头。

高中化学高三模拟12月天津市汉沽一中0809学年高三第四次月考(化学)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三模拟12月天津市汉沽一中0809学年高三第四次月考(化学)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三模拟12月天津市汉沽一中0809学年高三第四次月考(化学)高中化学化学2018年12月本试卷共14 页, 29小题, 总分值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F 19 Cl 35.5 Al 27 Ca 40 Cu 64Fe 56 K 39 Mg 24 Na 23 La 139 Zn 65 M n 55 N i 59一、选择题(此题包括10小题, 每题3分, 共3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材料: ①今年元月, 韩国某冷库在聚氨四旨发泡作业时, 因可燃性油气挥发而引发爆炸;②同月, 我市龙岗一旅社食堂因液化石油气泄露引发爆炸。

以下讲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聚氨酶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是纯洁物B. 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火一定会发生爆炸C. 液化石油气的要紧成分是COD. 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2.以下物质中, 既含有离子键, 又含有共价键的是A. MgCl2B. Na2O2C. Na2OD. Al2O33. 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以下分类方法中, 不正确的选项是A. 依据分子组成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 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B. 依据有否电子转移, 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C. 依据能量的变化, 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D. 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 将纯洁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4.甲、乙、丙为二、三周期的元素,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甲和乙同周期, 甲和丙同族, 甲、乙原子序数之和与丙的原子序数相等, 甲、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乙原子的电子总数相等。

以下讲法中, 不正确的选项是A. 乙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 丙的氢化物比甲的氢化物热稳固性强C. 乙与丙形成的化合物可制作光导纤维D. 甲、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5.最近媒体报道了一些化学物质, 如:爆炸力极强的N5.结构类似白磷的N4.比黄金还贵的18O2.太空中的甲醇气团等。

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大联考长郡中学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得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管是要找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还是查明天花板上水印的来由,我们通常都要考察可能的解释。

比如说天花板上的水印,是屋顶漏水了?还是管子漏水了?我们可能会这样推理:“这个水印在厨房天花板上,正好是在浴室的下面,所以很可能是管子漏水。

”现在到楼上去检查一下,如果发现了漏水的管子,那么就可以合理地得出结论,对于水印的最佳解释是管子漏水,当然,也可能屋顶和管子同时漏水。

这个简单而实际的例子展示了科学研究的推理过程:提出各种假说,一个一个地排除,直到得出最佳解释。

地质学的历史为科学研究如何运用这样的推理过程提供了一个清楚的例子。

地球已经有上亿年的历史、大陆在漂移,这些都是非常惊人的发现。

它们被接受的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要求仔细的观察、改良的技术、大量的集体努力以及在很多学科中共享知识。

地质学最近的发展历史就展现了这样的过程。

1912年,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了板块漂移理论来解释这个明显的事实——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看上去好像很吻合。

但是在他之前的理论家,通过观察过去的地图,也推测这些大陆原本是连在一起的。

魏格纳对这一理论的补充是,在两个大陆相对应的边缘,岩石的形成和动植物化石都非常相似。

因为他不能提出一个解释或者模型来说明像板块这样巨大的东西是如何“漂移”的,他的理论遭到了普遍的拒绝,甚至被嘲笑。

虽然他的理论解释了一些观察到的现象,但是并没有被采信,因为它与当时人们所相信的关于大洋和大陆的物理结构方面的观点不一致。

拥有可接受的解释模型是科学断言能被接受的重要标准。

魏格纳的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被美国地质学家哈雷·赫斯复兴。

赫斯提出,最近发现洋中脊在延伸,而大陆居于板块之上,因此板块应是由底层的地幔缓慢运动的“环流”所推动的。

2024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4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高三年级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0》显示,2018年我国约有194万人死于脑卒中。

脑卒中的发病人群正趋于年轻化,青年已成为脑卒中发病的罹患人群。

数据显示,发生脑卒中的人群中,35岁以下人群人数占总数的9.77%,45岁以下人群已超过10%,也就是说每10个脑卒中患者中就有1个年轻人。

而这群人正是家里的顶梁柱,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旦发病,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不可估量的损失。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受到脑卒中的“青睐”,青年人常见的脑卒中危险因素有哪些?我们如何预防?一旦发现,如何才能将危害尽可能降到最低?我们先看看青年人受到脑卒中“青睐”的因素。

这要从青年人自我认知的现状,包括身体、生理、社会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综合分析。

青年人总以为自己很年轻,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自觉身体没有任何不适,不注重定期体检。

在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下,青年人无疑担负着重大的家庭和社会责任,于是他们大多数像陀螺一样在职场不停地旋转。

在烟雾缭绕中,手端着奶茶,嚼着高热量、高盐的快餐,一动不动地端坐在工位上,手指快速敲击着键盘,点灯熬油到深夜是常态。

好不容易有点时间,得赶紧躺平刷“某音”“某手”,体能活动时间被挤占,在忙忙碌碌中,殊不知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正在悄然走近……上述不良生活习惯,让青年人体重逐年攀升,随之而来的是夜里呼噜声越来越响,打呼噜间断还会被憋醒,而到了白天总感觉昏昏欲睡,周身疲惫。

久而久之,身体内的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经、体液信号传导悄无声息地发生了变化,但在外表没有任何表现;加之青年人对自己身体状况过分自信,不会常规去医院检查身体,因此,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血糖异常、代谢综合征,就悄悄地隐匿在我们的身体里,伺机而动。

高三语文(第02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8名句名篇默写(含解析)(2021学年)

高三语文(第02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8名句名篇默写(含解析)(2021学年)

2018届高三语文(第02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8 名句名篇默写(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届高三语文(第02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8 名句名篇默写(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届高三语文(第02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8名句名篇默写(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专题08 名句名篇默写1.【18届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2)荀子《劝学》中的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述如果学习者能做到持之以恒,即使是再艰深的知识也可以学会.(3)庄子《逍遥游》中描写鹏鸟拍打水面,激起三千里浪涛,又以“_________________”,写出鹏鸟一飞冲天的磅礴气势。

(4)杜牧《阿房宫赋》中,文末总结故国灭亡的教训,并借以讽今,告诫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获取教训,则会重蹈覆辙,造成“_________________”的后果。

【答案】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考查方式,对于这种题型,解答时除了要注意出处和作者外,重点要注意理解语境的提示。

本题需要注意的重点字有:锲、镂、抟、扶、摇、哀.2.【18届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诗人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79扩展语句而不牵强(含解析)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79扩展语句而不牵强(含解析)

精选资料 难点 79 扩展语句而不牵强考生扩展语句时要关注“四要四法”。

“四要”指:1.要保持原句意思。

扩展语句不能丢开原句、另起炉灶,要在原句的基础 上扩展。

2.要合乎相关情境。

要根据题干要求,写符合扩展情境的语句。

3.要把握扩展重 点。

写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

4.要清楚表达意思。

扩展语句要思路清晰,表达准确。

“四法”指:1.丰富法。

即“添枝加叶法”,指在关键词语或句子主干上添加修饰、 限制成分,让句子更具体、丰富、生动。

2.想象法。

根据一定的情境,扣住题干要求的 重点,通过合理的想象,扩写出符合要求的语句。

3.嵌入法。

在要扩写的语句中嵌入相 关内容。

4.描述法。

对语句进行描述来扩写相关内容。

1.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文字,可以描写、议论、抒情,要求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80 字左右)江南 风 长发 旗帜扩展语句【答案】示例 借江南最温润的风,梳理你的长发,就像春风梳理鲜嫩的草;借大西北雄 常考题型性的风,吹起你的长发,如同烈风鼓起一面翻飞的旗帜;借山间最亮的溪,漂洗你的长发,1.词语串如同西施浣洗素白的纱。

联式扩展。

要求将几个词语扩展成一段意蕴丰富的文字。

2.句子繁衍式扩展。

提供一句内容简洁的话,要求根据精选资料这一中心句扩展内容。

3.话题阐述式扩展。

给定扩展的主题或内容,要求根据这一主题或内容进行扩展。

4.语境演2.阅读下面这首诗,扩写诗歌的一二句。

要求:不少于80字。

绎式扩展。

根据宿石邑山中题干要求的语韩翃言环境,补写出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答案】示例 石邑山山势逶迤、群峰错列、峻峭插天,那高空飘忽浮动的白云也飞升不 到山的顶端,不敢与它比个高低;山峦连绵不断,飘荡的晚霞忽淡忽浓、忽明忽暗,给重 峦叠嶂的山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一段对话。

5.情境再现式扩展。

设定情境,要【解析】 注重分析整首诗体现的景物特点,然后把诗歌一二句描写的内容写出来即可。

【高中语文】高考+联考模拟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8古典诗歌鉴赏(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联考模拟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8古典诗歌鉴赏(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

专题8:古典诗歌阅读1.【201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3分)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李商隐《齐宫词》)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陈羽《从军行》)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

(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2.【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4—2025学年内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入学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道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大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保持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全人类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了保持和延续生物的多样性,世界许多国家已经开始采取有效措施。

在我国,有着自己的植物诺亚方舟——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英国,有一个名叫千年种子库的保护中心,珍藏了来自各大洲的众多稀有物种;在挪威,有一个目前最安全的种子基因——“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其基因储备是全球粮食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为确保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无限可能。

抢救和保存农作物的遗传资源如种子,可以维护农作物的多样性。

现在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大多有了自己农作物的基因库。

有的种子基因库搞得非常好,但有的因缺乏经费、位置不合适或管理不到位等,还不能确保粮食种子的安全。

特别是遭遇大的天灾人祸,如地震或战争时,当地的基因库就可能被毁于一旦。

所以,为了做到永久安全地保护全世界农作物的多样性,就需在地球上最安全的地方备份人类所有的优良农作物种子,以防万一。

即使当地种子库被毁了,也可再用这些异地储藏的种子重新启动当地的农业生产。

“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是确保全球粮食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被称为“末日种子库”。

当前世界农作物多样性保护形势并不乐观,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正在使农业失去良好的基础,也使人类面临着更加饥饿的严重威胁,首当其冲的就是穷人,所以为全世界提供优质廉价的粮食无比重要。

精品推荐2018届下学期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三3月月考试卷 语文

精品推荐2018届下学期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三3月月考试卷 语文

2018届下学期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三3月月考试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伴随着工业革命成为一种强势文化,这种强势文化也影响到东方国家。

在中国近代,不少人认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只能批判自己的文化,走西方之路。

这种西方文化优越论掩盖了一个基本历史事实,即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曾长期互相影响,东方文化也曾是西方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是在19世纪西方国家取得了世界发展的主导权后,它们将西方文化标榜为人类最优秀的文化,不断向外传播,西方中心主义才盛行起来。

面对西方文化迷信,只有从历史上揭示出东方文化的价值以及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滋养和影响,才能打破19世纪以来西方文化的话语霸权,从而彻底走出西方中心主义。

希腊被誉为西方文明之根,但希腊文化的形成曾受到埃及、亚述等东方文化的影响。

希腊正是从东方的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中学习了文字、文学、艺术、宗教和科学技术,才成长起来。

对于这一点,西方一些严肃的学者完全承认。

他们认为所谓的西方文明“与其说系起源于克里特、希腊、罗马,不如说系起源于近东”。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走向现代化的两个重要环节,而这两个最重要的文化变革都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

18世纪,来华的耶稣会士将中国经典陆续翻译介绍到欧洲后,欧洲形成了一股中国热。

他们一系列介绍儒家思想的著作,对正处在启蒙运动时期的欧洲产生了深刻影响。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从孔子的哲学中看到了自己自然神论的东方版本。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在《风俗论》中,把中华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从而打破了以欧洲史代替世界史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史学观。

历史证明,中国古代文化具有世界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与现代社会完全冲突的,中国的哲学思想也不是与现代思想根本对立的。

而西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也不是一个封闭的过程,东方文化对它的滋养与影响是无法掩盖的。

如果设置一个二元对峙的思想文化发展模式,以期在文化上压制别人,这种做法不尊重历史,是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

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化试题含解析

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化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学年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化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2。9
40。2
48。9
(1)溶解烧渣选用足量硫酸,写出Fe2O3与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检验溶液1中含有Fe3+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固体1是制作单晶硅的主要原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剂X是__________________;固体2是___________________;
A. 原子半径:W〉Z〉Y>X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
C.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W〉Z
D. 元素X、Z、W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
7.据报道,锌电池可能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铅蓄电池,因为锌电池容量更大,而且没有铅污染,其电池反应为2Zn+O2===2ZnO,原料为锌粒、KOH电解液和空气,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电池总反应为2CH3OH+3O2===2CO2+4H2O,则C电极是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C电极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若线路中转移3 mol电子,则上述CH3OH燃料电池,消耗的CH3OH的质量为_____g。
2018—2019学年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陕西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附答案重点班

陕西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附答案重点班

陕西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附答案重点班)高三重点班第三学月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与儒家崇圣、墨家尚贤相反,道家对于圣贤一直保持着理性的抵制,如老子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庄子的“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在于使老百姓回到纯然朴素的状态中,削弱社会的等级差别和能力差异。

法家所提倡的尚法不尚贤,意在废除人为的能力评判、德行评骘,从而使法律成为衡量人际关系的唯一标准。

道家想要社会回归于原始初朴的状态,实际上消解了社会组织的全部意义,而法家所设立的法,恰恰是为了维护在乱世之中的公共秩序,以期在圣人与贤臣之外,建立一个更具有可行性的社会秩序的维持方式。

法家所强调的人才选拔,不是出于道德的考虑,而是出于责任和能力的考量,试图建立一个有法可依、责权分明的公共社会。

《慎子君臣》中提出“官不私亲”的原则,肯定了选官必出于公。

《慎子威德》中强调,天子、国君、官长必以天下、国家、官事为本,而不能以天子、国君、官长自身的私权为本。

先秦法家以官职的大小、官阶的高低作为衡量士人社会价值的尺度。

遴选出来的官员未必都是圣贤之人,但他们却是社会治理的具体执掌者,肩负起规范社会运行的责任。

在君主制官僚体系下,官员的本职角色只能是协助君主治理人民,多在上向君主负责,少在下向民众负责。

先秦法家吸收了道家思想,提倡君王垂拱,官员任事,《慎子民杂》论君臣之道:“臣事事,而君无事;君逸乐,而臣任劳。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更是用摇木、张纲及救火三事为例,肯定了官员在君民之间的过渡作用。

尽管最终的决策权仍掌握在君王手中,但官职是因其客观必要性而存在的,官员在执事时也是相对独立的,必须遵守一切为公的基本准则。

官员行使职权时,要废私立公,明于公私之分,做到清廉、方正、奉法,这是官员的公共责任。

法家明确反对官员有私,批评“小臣奉禄养交,不以官为事”“群臣持禄养交,行私道而不效公忠”,官员一旦结交私人关系,很容易玩忽职守。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民的生活充满诗意、风景,且与自然相配、与人生相合,但当代历史学家关注不多。
B.在许倬云看来,唐朝也是常民生活宽容、幸福的朝代,但与汉朝相比,国家基础不同。
C.人找不到目的、意义,某种程度上可能与今天网络、媒体发达有关,人较难拣选信息。
D.相较于轴心时代,当代人更喜欢寻找答案,而不是给问题做注脚,以致精神空虚苍白。
尤其今天网络、媒体很发达,每个人彼此影响,但是难得有人自己想。听到的信息很多,不一定知道怎么拣选,也不知道人生往哪个方向走。只有失望的人,只有无可奈何之人,会想想我怎么过日子,为什么过日子。顺境里的人不会想这些。
许知远:这种盲目最终会导向一个很大的灾难吗?
许倬云:自古以来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阶段,用德国人雅斯贝尔斯的说法,是轴心时代。那个时代冒出一群人来,提出大的问题,多半是提出问题而不是给出答案。那些问题今天还在我们脑子里边。那一批人问的问题,历代都有人跟着想,我们也都在做注脚。可现在对大问题做注脚的人越来越少,因为答案太现成,都像思想上的麦当劳,随手一抓就一个,短暂吃下去,够饱了,不去想了。所以今天物质生活丰富方便,精神上空虚苍白,甚至没有。人这么走下去,也就等于变成活的机器,没有自己了。
许倬云:汉朝。汉朝国家的基础放在农村。真正讲起来,唐朝也不错,可唐朝的基础不在农村,而在商业道路上。历史上,中国面对一波一波游牧民族的侵略,欧洲也面对一波一波骑射民族的侵略,为什么中国站得住,他们站不住?
地理条件是一个原因,中国的长江黄河之间有一大块完完整整的土地,农业发展快,村子挨村子,一大片,坚实得很。黄河长江下面是湖泊河流区,再下面是沿海河流的灌溉平原,这三片形成一整块。这扎扎实实一大块,是世界最大块的农耕地区,最精致的精耕细作,这个便是中国的本钱。所以现在人为加快的城市化(毁掉农村)是不智之举。发达到一定的地步,城市化自然会出现。城市富,城市强,但城市是不固定的,人口是流动的,农村稳定、安全。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一、基础积累(20分)1. 阅读回答问题。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1934年10月,贺龙、关向应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原红二军团)与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红六军团在木黄胜利会师,这是一次胜利的会师,团结的会师,是中国红军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来自不同战略区域的两支红军结成了一个团结战斗的整体,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战略突击力量,从此以后,两军团再也没有分开过,为完成新的更大的政治、军事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2年8月,原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为木黄会师题词:“二六军团,历尽艰险。

木黄会师,三军欢唱。

八千健儿,挥戈东向。

沅澧汹涌,狂飙燎原。

赤区重建,湘鄂川黔。

抚今追昔,怀梵净山。

”回想(zhēng róng)岁月,革命先辈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建立了彪炳史册的(gōngxūn)。

今天,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致以崇高的敬礼,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嘱托,传承他们的革命精神,奋勇拼搏,匍匐前进,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为祖国的明天谱写壮丽的篇章。

(《站在木黄纪念碑前》有删减)(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写出横线处的汉字或拼音。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2)上面文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历尽艰险B. 狂飙燎原C. 彪炳史册D. 匍匐前进2. 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②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其一)③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④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⑤_________,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⑥夕阳西下,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⑦《木兰诗》中,表现战场非常残酷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精品解析: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明月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明月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二)名著阅读
9.阅读下面文段答题。
周学道虽然赶他出去,却也把卷子取来看看。那童生叫做魏好古,文字也还清通。学道道:“ 把他低低的进了学罢。”因取过笔来,在卷子尾上点了一点,做个记认。又取过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又把魏好古的卷子取过来,填了第二十名。
C.忽然想起了那个小村子里的炊烟D.或许不会关注司空见惯的炊烟
【答案】1.C2.B3.A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弥漫”意思是(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萦绕”是萦回的意思;
(5)李清照《渔家傲》中“________”一句,写的是云涛翻滚的壮美景象;“_______”一句,表明词人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
(6)《醉翁亭记》中,琅琊山四季景物迥然不同,“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写出春夏之景
【答案】①.芳草萋萋鹦鹉洲②.留取丹心照汗青③.似曾相识燕归来④.学而不思则罔⑤.天接云涛连晓雾⑥.九万里风鹏正举⑦.野芳发而幽香⑧.佳木秀而繁阴
根据表示总产值增速的折线图,“2012年”为“15.7%”、“2013年”为“33.3%”、“2014年”为“24.4%”、“2015年”为“29.2%”、“2016年”为“22.1%”、“2017年”为“20.4%”、“2018年”为“18.3%”、“2019年”为“14.4%”可知,2013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历年以来是最高的,为33.3%;(或2013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速最快)2015年以后,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速呈现下降的趋势。

天津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天津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天津一中、益中学校2020-2021-1高三班级语文学科三月考质量调查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答题纸或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当!第Ⅰ卷(36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吐.(tǔ)槽社会不公,埋怨怀才不遇,因而踟.(c hí)蹰不前,这不过是找一个堂皇的借口而已。

当你拂去往日心灵的积弊与尘垢,用婴儿水晶般的瞳孔端详世界的时候,你会发觉即使是在严冬季节,周遭仍旧暗涌着奇迹抽芽带来的层层新绿。

B.中华文明硕果累累(lěi),仰韶的彩陶、良渚(z hǔ)的玉器、唐之金银、宋之陶瓷,元明清不胜枚举,这些手艺不经意间将生活艺术化,让后人仰而视之,诚惶诚恐。

C.雄心期决胜,壮志在必克。

我们要多些一往无前的进取意识、乘.(chénɡ)势而上的机遇意识、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汇聚全体国民的磅礴力气,再接再厉,砥砺攻艰,铿(kēng)锵前行,争取更大的成功。

D.站在兵马俑(yǒng)坑前,我们观察的秦朝文物几近全部。

细心倾听,甚至可以听见金戈铁马的嘶杀声。

这令人震惊的兵马俑,不过是秦文明中的沧海一粟(sù)。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为了搞清事故的缘由,公安部门打算立案。

(2)我们必需学会如何在纷繁简单的干扰中剥离出“演绎”的成分,去伪存真,真相,呈现出万事万物的真实状态。

(3)为了弄清这句话的出处,推断对方说法的真伪,老先生跑了很多图书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A.侦查厘清披阅B.侦查理清批阅C.侦察理清披阅D.侦察厘清批阅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蓟县滑雪场九成以上受伤者为初学滑雪者,大部分在未接受专业指导或训练的情况下直接进入中高级滑道,从而导致自己受伤或撞伤他人概率更大。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年五常市高三语文上11月月考试卷(含答案)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年五常市高三语文上11月月考试卷(含答案)

2018年五常市高三语文上11月月考试卷(含答案)5c2018年高三年级第四次语月考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字,完成1~3题。

①宋代的历史呈现着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我们既看到两宋三百年经济、化、制度建设方面的辉煌成就,也能感觉到王朝末日的苍凉。

一方面有宋徽宗这样酷爱艺术的帝王,对“太平盛世”刻意追求、大肆渲染;另一方面,这个时期实际并非“太平盛世”,而是始终伴随着外部环境的挑战。

宋代的民庶、士人以及征战于疆场的军队将士,用他们的脊梁撑起了这样一个时代。

这些英雄人物,也有他们的生活寄托。

这个时期方方面面呈现出一种多重而复杂的生活情境。

②宋代外部压力沉重,就国内政治局面而言,“稳定至上”是朝廷政治的核心目标。

对于民间化发展、经济事业、社会生活等方面,宋廷因仍自然趋势而未予过多干预。

相对说,宋代化环境比较宽松,士人群体活跃,“开口揽时事,论议争煌煌”,正是在这样相对开明、宽松的环境下,宋代社会充满活力,大师、精英辈出。

由这种开放氛围,孕育出一种开创精神。

③葛兆光先生曾说,唐化是“古典化的巅峰”,而宋化则是“近代化的滥觞”。

这两者的区别,简单概括,就是出现了“平民化、世俗化、人化”的趋势。

比较唐宋两代都城,能直观感受到两类都市格局和它所呈现的不同气象。

唐代长安城的布局非常严整,而宋代开封相对说商业气氛比较浓重。

唐代居民住宅区基本上是坊式结构,“坊”在某种意义上接近于封闭的小区。

而宋代城市结构,基本是一种长巷式、街区式的布局,是一种开敞式的氛围。

南宋临安也是如此。

④两宋时期,学重心逐渐下移,学体裁从诗扩大到词、曲、小说,。

河北狮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河北狮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就中国瓷器输出线路与范围而言,总体上遵循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路线.“近水楼台先得月”,中国瓷器输往朝鲜和日本时间最早,品类、数量最多。在明代初期之前,中国瓷器以输往东亚、东南至、南亚、西亚、北非等地为主,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郑和虽然七次下西洋,依然没有越过这一范围。
中国瓷器大量输往欧洲大约始于明代中期。这与欧洲航海家于1492年到1522年间成功开辟新航路有关。新航路的开辟,大大扩展和延伸了“海上丝绸之路”.此后,中国瓷器输往欧洲、美洲呈现日益旺盛之势。从这个角度讲,以新航路开辟为界,可以将中国瓷器输出史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比简单按照中国历史朝代划分更合理。
散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等地的大量瓷片说明,我国光器开始成规模地输往国外,不晚于9世纪下半期,即唐代后期.当时,越窑青瓷、邢窑白瓷、长沙窑青釉褐彩以及唐三彩等,已经通过“丝绸之路",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输往这些地区.国内外文献资料进一步证实,中国瓷器输出,在宋元两代官方的大力提倡与鼓励下得到快速发展,至明清时期登上巅峰。遗憾的是,随着中国瓷器烧造技艺于17世纪在欧洲的广泛传播,在工业革命推动下,从18世纪后期开始,欧洲的瓷器烧造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瓷器的海外市场开始走弱。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瓷器独占世界市场整头千年的辉煌历史已然不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文世界以瓷器的英文来命名中国是英文世界对中国瓷器于世界文化意义的认同。
B.早在9世纪下半期以前,我国瓷器就开始通过“丝绸之路”成规模地输往世界各地.
C.宋元两代,我国瓷器输出得到快速发展,这与当时官方的大力提倡与鼓励是分不开的。
D。元代青花签成熟后,我国瓷器输出品类逐渐由单色釉瓷为主转变为以彩瓷品类为主.
【答案】1。 B 2. D 3. C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 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 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2022级9月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2024年9月25日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

我在上文所说的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

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

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

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

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

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

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

“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

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

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

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

从俗即是从心。

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吗?”——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遵义市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自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

一般来说,软实力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蕴含在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载体中。

在这四个载体中,文化是核心,其他三个组成部分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

甚至有人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

基于此,文化软实力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

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时代和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

在国内,它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大大增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

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使本国文化更加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更好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兼容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必将为国外受众所认可,使本国所奉行的理念得到传播,从而大大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国家价值追求、社会理念、宗教信仰、道德规范,还包括风俗习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文学艺术等,还与教育、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文化软实力产生的根本是人们对本国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

与传统手段相比,非强制手段是文化软实力实现的手段,而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力量表现形式。

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重器不重道的现象。

它表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建设上,就是重视提升硬实力而不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

重视提升硬实力是对的,文化软实力也一定要以硬实力为基础。

事实上,硬实力的提升会极大地推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硬实力提升之后,文化软实力就会自然提升。

正确的态度是,硬实力与软实力并重,寓软实力于硬实力之中,既见物又见精神。

(摘编自舒刚《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研究》)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理论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其中文化是最核心的要素。

B. 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既可抵御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又可提升国家的影响力。

C. 提升国家软实力其实就是要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来改造本国文化中的落后成分。

D. 硬实力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基础,只要打好硬实力基础,就能有效提升软实力。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分别从概念、作用、产生以及与硬实力的关系四个方面来阐述文化软实力。

B. 文章深入论述了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价值,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突出了软实力的价值。

C. 论述文化软实力在国内、国际的作用时,作者对其在国内所产生的作用论述较细。

D. 文章既从理论上阐释文化软实力,也针对现实中的错误认识指出如何提升软实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一个国家只知提升硬实力,从不重视软实力,那么它将很难有强大的凝聚力。

B. 如果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不能被认同和接受,就很难产生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C. 一个国家即便有很强的文化软实力,但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也会渐渐丧失其优势。

D. 如果大量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使本国文化具有多国文化要素,就会得到国际认可。

【答案】1. B 2. B 3. D【解析】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题中A项,文化软实力源于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但这并不能证明约瑟夫•奈的理论就由四个部分构成,也不能表明文化是核心;C项,“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和“改造本国文化中的落后成分”二者是并列关系,不是目的关系;D项,最末一段指出“不意味着硬实力提升之后,文化软实力就会自然提升”。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题中B项,文章没有对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价值进行比较。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题中D项,原文强调“兼收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兼收并蓄”不仅限于吸收国外文化,且吸收国外文化不一定就能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回家过年东方晓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

田野一片银白。

她伫立在村口,睁大双眼向远方瞭望。

北风像无数只利爪,无情地撕扯着她的衣服。

鹅毛般大小的雪片,一个劲儿地往她的脖子里钻。

她紧了紧棉衣外边黛青色的围腰,又围了围那条深蓝色的头巾,继续瞭望。

她在等待当兵的儿子回来。

进腊月时,儿子就来信说打算回家过年,可究竟哪天回他却说不准。

今天是三十,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她相信儿子今天一定能回来。

她已经成了雪人,但她并不愿拍去身上的积雪。

身为农民,她懂得“瑞雪兆丰年”的道理。

可这会儿她又担心雪下得太大,会阻断道路。

心里默默念道:儿子你在哪儿呀?是在部队,还是在路上?这天气你还能回来吗?老天爷啊,给我儿子留下回家的路吧……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她就开始等啊,盼啊,盼着儿子早点回来。

年根里事情多,家家户户都忙着置备年货,她的老伴儿有病,她家自然比别人家忙。

可即便这样,她还是每天都到村口瞭望一会儿,一天不落。

但直到现在,还是没看到儿子的身影。

昨夜又下起了大雪。

她知道,儿子今天要是再回不来,可能就不会回来了。

是阻在了路上,还是部队突然有了任务?先前,儿子写信告诉过她,军令如山倒,一旦有命令,任何个人的事情都必须放下。

但她依然满怀希望,在她看来,这么太平的世道怎么会有什么重大事情呢?肯定是被阻在了路上,这该死的大雪!今天吃过早饭,她把大年夜要吃的肉炖上,又吩咐女儿剁饺子馅儿,然后就冒着大雪到村口去瞭望。

雪不停地下,风使劲地吼。

她的脚早已冻得麻木,不停地跺地驱寒。

跺着跺着,脚下成了一对儿冰砣窝子,但她决不挪开地方,她相信只有这样才能等到儿子回来。

“娘,回家吃饭吧!”她以为是儿子在唤她。

回头一看,却是女儿。

她才意识到已过了中午。

吃过午饭,她又来到村口。

洁白的雪路上,又留下她一串深深的脚印。

而那脚印很快就像先前的脚印一样,被大雪盖得无影无踪了。

来到村口,搜寻到自己踏过的雪窝子。

雪窝子已被大雪盖住,但还是留下了浅浅的痕迹。

她依然站在那对雪窝子上,生怕不能连续似的。

她坚信站在老地方等,肯定能等到儿子。

两个小时过去了,她什么也没等到。

又过了两个小时,她仍然什么也没等到!天渐渐黑下来,家家户户挂起了红灯笼,鞭炮声也在四面八方响起。

她才失望地对来唤她回家吃饭的女儿喃喃地说,你哥今年可能回不来了。

晚上,她还不死心。

老伴儿和孩子们都睡了,她还坐在炕沿上,等着儿子回家。

直到凌晨,鞭炮声再次响起。

她才自言自语地说:“看来真的回不来了!”然而大年初一的清晨,一家人正要开始吃饺子,一封信送到她的手里。

是儿子写来的!爹,娘:儿不孝,让你们失望了。

儿原本要回家过年,但临行前突然接到命令,我们驻地附近发生特大雪灾,积雪超过30厘米,灾区牧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上级命令我们马上赶往灾区救灾。

时间紧急,不能多写,请爹娘安心过年,不要牵挂我。

儿拜上1988年1月5日随信寄上我新近照的照片,就先让它陪爹娘过年吧。

她拿起照片认真端详:穿着厚厚棉军装的儿子戴着像雷锋那样的帽子,双手端着枪笔直地站着,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前方,脚下是厚厚的积雪,身后是碧蓝的天空和皑皑的雪山。

眼泪一下子就溢满她的眼眶……他把儿子的照片装进相框,端正地放在桌子的一边,又在照片后面放上凳子,然后含泪笑着说:“儿啊,过年了,吃饺子吧!……”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前文的叙述看,母亲对儿子不能赶回家是有一定心理准备的,这既表现了她的深明大义,又为儿子因突然有任务不能回家做了铺垫。

B. 小说很注重通过细节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文中两次写到主人公执意要站在雪窝子上等儿子,反映了她对儿子回家的真诚期盼。

C. 结尾处的“……含泪笑着说:‘儿啊,过年了,吃饺子吧!……’”,是母亲的一种自我宽慰,也表现出不能与儿子团聚的痛苦与无奈。

D. 在读者都认为主人公因儿子不能回家只好在遗憾中过年的时候,却收到了儿子的信和照片,这样的结尾既在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5. 开头写大年三十母亲在大雪中等当兵的儿子回家的情节,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

6. 当兵的儿子过年时没能回家,但小说却以“回家过年”为题,你认为这样拟题有什么合理性?【答案】4. C 5. 答案要点:(1)在情节结构上: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做铺垫;(2)在人物塑造上:表达母亲对儿子的深情,侧面表现了军人在家也是一个好儿子;(3)从主题表达上:通过母亲在风雪中的焦灼与失望,表现军人付出的巨大牺牲,赞美了军人的无私奉献。

6. 答案要点:①从内容上讲是合理的:“回家过年”的故事的主体,主体部分写母亲盼儿回家过年,结尾部分写儿子的照片“回家过年”。

②从结构上讲是合理的:“回家过年”的情节贯穿全文,使叙事结构严谨。

③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讲是合理的:母亲盼儿回家过年,表现的是浓浓的母爱;儿子只有照片回家过年,表现的是军人为国奉献的精神。

④从主题上讲是合理的:“回家过年”的愿望与最终未能回家的结局,形成矛盾,突出了军人为了国家舍小家的精神之伟大。

【解析】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内容,B项考核手法,CD项考核结尾,其中C项,认为母亲的心情“痛苦与无奈”分析不恰当。

应该是对儿子在极为紧张的情况下,还用这种方法表达孝心感到十分欣慰。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的能力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答出情节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内容和读者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此题注意从情节结构上看,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做铺垫;在人物塑造上看,表达母亲对儿子的深情,侧面表现了军人在家也是一个好儿子;从主题表达上看,通过母亲在风雪中的焦灼与失望,表现军人付出的巨大牺牲,赞美了军人的无私奉献。

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