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F大调夜曲No4--Op15-1曲式分析
夜曲 肖邦
夜曲肖邦引言肖邦(Frédéric Chopin)是19世纪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其深情的旋律、细腻的音色以及独特的表现力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夜曲》(Nocturne),这首曲子充满了浪漫的情感, 让人沉醉其中。
本文将介绍《夜曲》的背景、曲式结构以及音乐特点。
背景肖邦在其短暂的生命中创作了许多琴键上的珍珠。
而其中《夜曲》一曲更是被视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夜曲》是肖邦于1830年至1846年间,创作的一系列六首独立组曲的其中之一。
这些作品以柔和、抒情的旋律,配以华丽的和声来表达肖邦内心深沉的情感。
曲式结构《夜曲》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快板(Lento),中板(Transformer),再现部分(Da Capo)。
它们的曲式结构为A-B-A’,即A部分是快板,B部分是中板,而A’是对A部分的重复,也可以视作再现部分。
在这六首《夜曲》中,每一首都有独特的曲式结构和音乐特点。
例如,《夜曲》作品9中的第1首(Op. 9, No. 1)采用了A-B-A’的结构,第1段为快板,第2段为中板,第3段则再次回到快板。
而在第2首(Op. 9, No. 2)中,肖邦在A部分的基础上加入了律动感更强的斗琴部分,使整首曲子更具有动感。
音乐特点《夜曲》以其柔和、缠绵的旋律和富有感情的音色而著称。
肖邦在这些作品中常常运用了大量的连线和装饰音,使旋律更加细腻流畅。
此外,他还善于运用不同的音响效果来创造出浪漫的氛围。
例如,在第2首《夜曲》中,肖邦通过用左手的和弦伴奏和右手的旋律线相互穿插,使得整首曲子富有层次感。
同时,肖邦还注重在演奏技巧上的巧妙运用。
他善于利用变速,用连音和颤音等技巧来表达情感。
特别是在一些高潮部分,他会通过快速而精准的按键来增强音乐的戏剧性。
结论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之一,肖邦以《夜曲》为人们展开了一片浪漫的雅士天地。
通过巧妙的曲式结构和细腻的旋律,他将情感和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肖邦《夜曲》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
肖邦《夜曲》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作者:黄瑀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06期【摘要】肖邦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音乐巨人之一,也是世上少有的专精于钢琴的作曲家。
肖邦的作品大部分都笼罩着一层忧郁的气息,浪漫主义风格的曲风影响着无数音乐曲目,而《夜曲》就是肖邦最具有特色的作品之一。
《夜曲》饱含着对祖国的拳拳之心,也向往着温柔宁静、绿色盎然的生命之本,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分析夜曲的艺术特色和演奏特征,希望我们不仅能从中学习到他高超的钢琴演绎技巧,同时能学习到他不屈不挠的浪漫主义爱国精神。
【关键词】肖邦夜曲;艺术特色;演奏特征【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一、肖邦及其《夜曲》的创作背景肖邦是19世纪波兰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其以浪漫、激情的钢琴曲著称,而夜曲毫无疑问是其钢琴代表作之一。
夜曲是肖邦独创的新型钢琴独奏题材,也是最珍贵的艺术品。
肖邦的夜曲区别于传统,风格更加自由浪漫,内容更加多变和新颖。
他以菲尔德夜曲作为基础,并且将“夜曲”贯穿于其整个音乐生涯始终。
在他创作的黄金时代(1827-1846年),共计创作了21首夜曲。
19世纪是一个多事之秋,也是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高峰,特色的波兰音乐伴随着波折的波兰历史一同痛苦的成长。
舒曼曾经把肖邦的音乐比作一门大炮,对全天下激昂的呐喊“波兰永不灭亡”,鼓舞着波兰的人民勇敢反抗。
肖邦的音乐早期洋溢着对生命的向往,创作手法简明、风格多变、清雅,情调积极向上、十分欢快洒脱。
但在波兰独立战争背景下,年龄的沉淀和岁月的累积后,其作品变得格局更高,民族性爱国主义情操更浓,充满了悲剧色彩和英雄主义色彩。
他一生致力于音乐的创作,他的作品意境悠远、展现形式独树一帜,音乐风格独具特色。
二、肖邦夜曲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一)深深的民族性曲风波兰,一个悲剧和浪漫的国家,一个饱受战争之苦的国家,无可否认,苦难是艺术创作最好的伙伴。
肖邦是土生土长的波兰人,其音乐有着浓郁的波兰风格,他将许多波兰的民族性素材融合进自身的音乐中,最具典型的就是玛祖卡,其汲取了民间音乐的精髓,而和声、调试更是独具匠心,评论家评论说玛祖卡是肖邦对波兰故土、波兰人民和民族特质最生动的描写,是波兰音乐乃至艺术的灵魂。
浅谈肖邦《夜曲》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
形态。以《夜曲》为例,肖邦在创作时,既对和声的表 三点显著特征:第一是浪漫性。在乐曲中,右手的线条
现形式进行大胆的创新,又能够恰到好处地凸显出和声 从高音区辗转下行,力度由弱转变为强弱不断变化,从
93
音乐表演
而给予听众身处迷离夜色、朦胧梦境的浪漫体验。浪 一时期,肖邦的音乐作品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是
结构形式,并且都会包含一个具有对比性的中段旋律。 事物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青年时期的肖邦,非常欣
以《F 大调夜曲》op15-1 为例。乐曲首段为带有浓郁抒 赏林费尔德的音乐创作风格,从肖邦精湛的技艺以及透
情色彩以及歌唱性特征的乐句;中段旋律则可以清晰地 明、温柔的触键就能够深刻体会到林费尔德对其影响之
[3] 孟凡淇 , 黄诗雨 . 肖邦夜曲的艺术风格与演奏
琴加上弱音器一样宁静,随后突然加强的力度,与前奏 技巧分析 [J]. 黄河之声 ,2020,(02):59-60.
的大胆使用,都显著增强了这首乐曲的表现力和抒情性。 美。在肖邦的音乐作品中,精致的装饰音和颤音,轻盈
肖邦在传统夜曲的基础上,大胆地融入了戏剧元素,使 的过度旋律,都能够被运用的天衣无缝,整部音乐作品
得《降 B 小调夜曲》形成了戏剧化抒情的独特艺术风格, 仿佛是音符自己组合出来的。
兼具优雅和梦幻的格调,使得乐曲能够自然地抒发出作
最纯粹的艺术表现形式,向世人诉说着自己童年时的快
(二)复杂的结构
乐、少年时的迷茫以及青年时的热血,他用与其性格一
十九世纪的欧洲音乐具有浪漫主义、个人主义色彩 样忧郁的曲风,表达出他诗人般温柔、细腻的真挚情感。
浓郁的鲜明风格。纵观肖邦所创作的 21 首《夜曲》,虽
四、肖邦《夜曲》的风格特征
然风格各有不同,但从创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背景以
浅析肖邦五首夜曲创作特征
浅析肖邦五首夜曲创作特征作者:李云飞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29期摘要:本文对肖邦《夜曲》的结构特征和艺术特色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其歌唱性的旋律和和声与复调的运用以及织体形式的多样性都是关注的重点。
关键字:肖邦;《夜曲》;音乐家;《夜曲》是肖邦的钢琴代表作之一,是一部以浪漫主义为体裁的作品。
19世纪爱尔兰钢琴家菲尔德首次创作了《夜曲》,其是主要以抒情为表现形式的钢琴作品。
肖邦创作的《夜曲》一共有21首,不过肖邦二次创作的作品并没有仿照菲尔德,而是创新出了自己的风格。
肖邦创作的《夜曲》在织体形式、歌唱性旋律以及和声等方面有着很大的进步。
譬如,歌唱性旋律方面,肖邦巧妙地将插部安排在整首钢琴曲的主部和中间部之间,同时强化情绪转变的两个点主要采用慢板的旋律和快速的华彩音群来实现;在思想感情的流露上,《夜曲》主要是借助优雅动人的旋律促使作者心中细腻丰富的情感得以宣泄和流露。
与此同时,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使得肖邦的创作风格进一步成熟,一种新的感情因素在《夜曲》创作中得以体现,这种新的感情因素就是充满力量的悲伤愤怒的音调,这种新的情感因素的注入使得《夜曲》有了质的变化和发展。
一、《夜曲》的结构特征《夜曲》在创作结构上多是运用三部曲的形式,通常都是有一个对照的中段。
尽管这样,也经常发展为随性并且复杂的形式。
例如,F大调《夜曲》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三段式结构。
呈示段是由五句构成的乐段,F大调,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具有歌唱性特征的抒情形式。
中段是重新写成,以激愤躁动的戏剧性形象和呈示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中段的结构是复乐段:首段始终都是运用呈示段的同音小段,第二段为首段的平行乐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第二段的下半部分开始引出下段。
像这样有着很强对照中段和早三段的乐曲是非常罕见的。
《降E 大调夜曲》之二是肖邦最流行的作品之一,变化再现三段式为其结构,呈示段自身就有一次重复和变化。
主题A段是一首抒发情感且优美的歌。
插部B段的旋律是经过8小节A段的主题装饰后引出的。
对肖邦《夜曲》作品15之ㄧ创作手法的剖析
对肖邦《夜曲》作品15之ㄧ创作手法的剖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肖邦《夜曲》作品15之一,是肖邦创作的一首著名钢琴独奏曲。
这首曲子是在1830年代中期创作的,是肖邦的成熟期作品之一。
肖邦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作曲家,其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情感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夜曲》的创作背景源于肖邦的玛波尔卡舞曲。
这首曲子采用了陶格音乐形式,即短小曲子的形式,节奏明快,旋律朗朗上口。
肖邦在这首曲子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抒情元素,使得整首曲子充满了如梦如幻的色彩。
通过对肖邦《夜曲》作品15之一的剖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肖邦作为作曲家的创作手法和音乐风格。
这首曲子不仅展示了肖邦对旋律、和声、节奏等音乐要素的运用,还表达了他独特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首美妙的音乐之作,感受肖邦独特的音乐魅力。
2. 正文2.1 旋律运用肖邦《夜曲》作品15之ㄧ中,旋律运用是其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肖邦善于运用优美动听的旋律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同时也展现出他对旋律构思的高超技巧。
在《夜曲》中,肖邦通过运用各种旋律手法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情绪。
肖邦在《夜曲》中巧妙运用了变化多样的旋律主题。
通过不同的旋律主题的变化和组合,肖邦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使整个曲子有了起伏跌宕的韵律和情感。
旋律主题在不同段落的重复和转变,使整个曲子更加紧凑和有机。
肖邦在《夜曲》中还运用了旋律的变化和发展来展现情感的丰富性。
他通过旋律的起伏和变幻,表达了从柔情似水到豪情万丈的各种情感,使整个曲子呈现出深沉而动人的魅力。
肖邦在旋律的处理上注重表达内心真情,使音乐更加抒情动人。
肖邦在《夜曲》中的旋律运用非常出色,通过巧妙的旋律构思和处理,他展现了对音乐创作的深刻理解和高超技巧。
这也使得《夜曲》成为了一首令人难忘的经典之作,深受听众喜爱。
2.2 和声运用肖邦《夜曲》作品15之一在和声运用上展现了肖邦独特的音乐才华和创作技巧。
在这首作品中,肖邦运用了丰富多彩的和声语言,使得整个曲子充满了情感和戏剧性。
对肖邦《夜曲》作品15之ㄧ创作手法的剖析
Northern Music 93Appreciation and appreciation 品鉴与欣赏对肖邦《夜曲》作品15之ㄧ创作手法的剖析许 洋(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摘要】费德列克·法兰西斯·肖邦(Frederic Francois Chopin,1810-1849)在所有浪漫主义乐派的音乐作曲家中都是最令人欣赏的作曲家,同时也是十九世纪初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键盘作品,音乐地位之高可谓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代表。
首先以“夜曲”之名进行创作的是英国作曲家约翰·菲尔德,肖邦吸取了他的夜曲创作的思路与经验,并将夜曲这一风格带入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肖邦共创作二十一首夜曲,运用了多种技巧与音乐元素,结合作曲的曲式、和声及主题旋律,针对肖邦的创作手法进行剖析与探索。
本文通过研究肖邦的创作背景与时期特征,对肖邦夜曲十五之一的创作手法进行分析,着重对乐曲的节奏、装饰音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更好的演奏该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肖邦;夜曲;震音;弱起拍;装饰音【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肖邦自1827年至1846年间,共创作了二十一首夜曲,涵盖了他的整个创作生涯。
他所创作的这部《夜曲》,作品十五之一,写于1830年,并在1833年正式出版。
在这部作品中,他在《夜曲》所创作的深邃诗意之下,更令人感觉与《夜曲》作品九号的三首作品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
除了显现出肖邦的独创性与微妙音乐艺术的美,更融入了深挚的情绪。
笔者试从一名作曲指挥者的角度针对这部作品的几种主要特有的创作手法进行剖析。
一、“弱起拍”节奏的使用肖邦的二十一首夜曲当中共有九首是从“弱起拍”开始的,而其他没有“弱起拍”或“弱起小节”的夜曲作品在乐句的旋律中,也有相当多的地方运用到“弱起拍”的乐句来展现柔美的旋律。
弱起节奏在实际演奏中,对于演奏者手腕力量的控制,以及指尖接触琴键的反映灵敏程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肖邦《f大调夜曲》no4--op15-1曲式分析
肖邦《f大调夜曲》no4--op15-1曲式分析肖邦的《f大调夜曲》no4--op15-1是一首著名的独奏钢琴曲,属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
该曲创作于1830年代,是肖邦夜曲的代表作之一。
曲式分析:该曲采用的是复合三部曲式,即A—B—A1的结构。
其中,A部分是主题,也是最常出现的部分,包含了两个主要主题及副主题,总共26个小节。
B部分是中间乐段,它比较简单,主要是以右手为主,包含了两个主题,总共14个小节。
A1部分是主题的再现,比A部分略短,可称为变奏版,由于在最后几个小节中有一个又问号又感叹号的”到这里了,真的结束了吗?”所以A1部分有一种“并未真正结束,是又扬帆起航”的意味。
全曲演奏时间约为6分钟左右。
A部分:在整个曲子中,A部分是最为突出的,也是情感最丰富的部分。
A部分划分为A1、A2和A3,其中A1是整个曲子的主要主题,即那个著名的哀怨旋律,第1—5小节是A1主题的主要部分。
A2是A1的副主题,出现在第5小节,表现出了稍稍放松的情感。
A3由第7—26小节组成,可以看作是全曲情感的最高潮。
这部分中,肖邦采用了慢板,并逐渐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在高潮部分,肖邦用大量的三连音来表现出一种节奏明快的感觉,让听众感到节拍加快了,情感也变得更加强烈。
B部分出现在第27—40小节,它是全曲的中间乐段,主要是用来展示其他的旋律和节奏动机。
这一部分采用了抒情的主题,可以看作是A部分情感的准备部分,也是A部分后面情感的平息部分。
B部分的两个主题表现出了一种跳跃的情感,而相应的伴奏部分则相对简单。
A1部分包含了A1、A2和A3三个小部分,它们的旋律类似于A部分的这三个小节。
但是,相比A部分的主要旋律,A1部分对旋律的再现更具有变化性。
在A1的最后两个小节中,肖邦在左手中加入了一些新的和声和旋律,这种新颖的变化增加了曲子的层次和深度,让听众兴味更盎然。
总体而言,肖邦的《f大调夜曲》no4--op15-1是一首充满感情的钢琴曲,采用了复合三部曲式,其中的A部分最为突出,包含了哀怨的主题、微妙的副主题和激情澎湃的高潮部分,引人入胜,令人难以忘怀。
浅析肖邦《夜曲》第四首Op.15 No.1
浅析肖邦《夜曲》第四首Op.15 No.1作者:张谊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17期摘要:肖邦是欧洲音乐史上唯一的专写钢琴作品的大作曲家,21首夜曲是其最让人感到亲切的重要作品集。
第四首Op.15 No.1,是肖邦本人的强烈独创性的开始,肖邦作品中个人色彩的创作风格大量涌现,其中的悲情性与戏剧性在钢琴夜曲这种沙龙气息的特性小品体裁中也是罕见的。
和声手段、调性色彩、材料发展手法、织体音型、句法结构、节奏表情等方面的多样化是全曲的重要特性,体现了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重要特征。
关键词:结构;材料;创作特性;戏剧化风格众所周知,肖邦是欧洲音乐史上唯一的专写钢琴作品的大作曲家,21首夜曲是其最让人感到亲切的重要作品集。
钢琴夜曲这种体裁创自爱尔兰作曲家约翰·菲尔德,肖邦早期夜曲也有明显模仿痕迹,但其中第四首Op.15 No.1,是肖邦本人的强烈独创性的开始,肖邦作品中个人色彩的创作风格大量涌现,其中的悲情性与戏剧性在钢琴夜曲这种沙龙气息的特性小品体裁中也是罕见的。
这首乐曲结构为并置型三段式,F大调,其结构图示如下乐曲A段为五句乐段,第五句为第四句通过和声意外进行扩充的重复乐句,五个乐句的终止分别是:全终止、半终止、全终止、阻碍终止、全终止,再加4小节的补充,停在F大调属和弦上。
这个乐段还可以看做一个复乐段结构,一乐段在a小调半终止,二乐段扩充了一个乐句后在主调全终止。
材料上,A段旋律富于歌唱性、以四度上跳的弱起因素为主题头,三句是一句的装饰反复,伴奏织体以内声部三连音音型为主要特性,和声上大量运用七和弦,在功能的清晰连接基础上有丰富的半音变化,第二、五句有七和弦连锁进行。
整个A段涉及F大调、a小调、d小调三个调性。
中段为复乐段结构,一乐段为对比非对称二乐句,速度加快、表情热烈激动,双手手以十六分音符律动为基础,右手伴奏双音齿型分解音型,左手旋律在重低音区快速流动,一乐句由两个乐节以模进关系组成。
肖邦《F大调夜曲》No.4, Op.15-1曲式分析复习过程
肖邦《F大调夜曲》N o.4,O p.15-1曲式分析肖邦《F大调夜曲》No.4, Op.15-1曲式分析如下:一作品介绍及结构图:夜曲是肖邦自己创新的一种钢琴独奏体裁,它具有冲淡平和,寂静幽澜的特点,轻缓中偶尔透着那么一点点沉思。
F大调夜曲作于1830-1831,是Op.15的三首夜曲之一,是题献给肖邦的另一位好友希勒(Friedrich Hiller ,1811-1855)的。
希勒是身兼钢琴家、指挥家和作曲家的全能音乐家。
当肖邦初到巴黎时,曾拜师卡克布兰纳(Friedrich Kalkbrenner,1788-1849)学习钢琴。
希勒慧眼看出肖邦的钢琴技巧早已超过卡克布兰纳,所以经常鼓励他,有时候也捉弄“老卡”一番,以杀杀他的锐气。
所以肖邦虽初到人生地不熟的巴黎,但是浓厚的艺术气氛和人情味,却是暂时抚慰他乡愁的唯一凭藉。
尽管艾勒(Louis Ehlert)形容《F大调夜曲》的一开头,左手装饰性的三连音,像是肖邦用柔软的蝴蝶翅膀刷出来的主题,但从25小节以后,感情却如洪水般毫无节制地涌出,其中还闪耀着银色的月光。
肖邦夜曲的发展,似乎从这首《F大调夜曲》开始,有了一个极为明显的转变,他已完全从费尔德夜曲的风格中跳脱出来,怀念故土的热情、对革命动乱的悲愤,以及他本人高贵优雅而又忧郁犹疑的气质,都毫无掩饰地融汇成戏剧性的乐章。
这首夜曲是一个带再现段的三段体,结构图如下:A【a(4+4)+a’(4+4+4+补充4)】+B【b「(2+2)+(1+1+2+2+2)」+b’「(2+2)+(2+2+4) 」】+A’【a’’(4+4)+a’’’(4+4+4+补充3+终止2)】二附谱例分析说明:A段(1-25小节)分析如下:A【a(4+4)+a’(4+4+4+补4)】, 1. a 句分为:4+4的结构,F大调a 句轻缓中偶尔透着那么一点点沉思,主旋律在高声部、右手部分,中声部、次中声部、低声乐部为伴奏,多出现这种类型的伴奏,衬托主旋律的深沉,其和声的编配主要还是在F大调中,在a句的最后一个音还原B上(升B),有F-C 的趋势,每小节和声编配如下:Ⅰ——Ⅵ6-Ⅶ6——Ⅵ6-Ⅶ6——Ⅰ——Ⅱ34-Ⅴ7——Ⅰ34-Ⅳ-Ⅵ——Ⅶ34Ⅲ-Ⅳ34——Ⅶ72. a’(4+4+4+补4) 句分为:4+4+4+补4的结构,F大调前四句除主旋律将一些音改了节奏,如三连音、倚音,但和声的编配都一样,后面的是4+4+补充4,在旋律特点上,在14——17为一小句,但18——20与14——16一样,20-21有停顿感,但18—21还是一句,不可分,主和弦完全终止,图如下:从21小节后两拍开始(最高音D形始),补充了4小节,主音落在七级音上,形成不稳定感,进而引出B段。
肖邦《夜曲》中的和声手法分析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肖邦《夜曲》中的和声手法分析廉 花(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48)【摘要】本文试图分析肖邦《夜曲》所运用的和声语汇,归纳肖邦在和声手法运用上的特征。
通过谱例分析,将肖邦《夜曲》中的和声手法归纳为以下四类:辅助与经过和弦的运用、变和弦的运用、连锁进行和远关系转调,并对肖邦夜曲中和声手法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梳理。
【关键词】肖邦;夜曲;和声【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引言通过笔者对肖邦夜曲集的分析,渐渐发觉肖邦在创作夜曲中所偏爱的和声织体,最终将特征概括为四点:辅助与经过和弦的运用、变和弦的运用、连锁进行、远关系转调。
首先让我们了解夜曲这一题材。
19世纪初,爱尔兰作曲家菲尔德首创了小型抒情钢琴夜曲,使之成为浪漫主义时期器乐作品的一种体裁。
肖邦继承了前人的传统,并在其基础上更加具有民俗性、趣味性,在和声上更加大胆地运用和弦外音、变音以及半音级进的和声语汇来抒发情感。
尽管肖邦的每首夜曲都给人以焕然一新的听觉盛宴,但这些作品之间也存在着许多共性,例如大部分作品标有相对慢速的速度术语,这样的速度更加展现了肖邦夜曲的抒情性与幻想性。
在音乐织体上运用丰富多彩的半音阶音乐线条,流动、连贯的节奏以及典雅、忧郁、极具色彩的和声语汇,并将下属变格功能运用得淋漓尽致,同时还增加了许多键盘的炫技因素。
现根据乐谱及和声分析对肖邦的和声进行创作特征加以分析与论述:一、辅助与经过和弦的运用肖邦作品中常常运用辅助与经过和弦作为一种推动乐曲发展的音乐进行,隐蔽和声的功能特性。
笔者选取肖邦夜曲的片段进行举例。
根据肖邦《夜曲集》op.15no.1 a乐段第二句(第5-8小节),此处调性为F大调,和声进行由D34/D—b5SII34—D7—T,此处由D34/D—b5SII34各音之间的进行为级进或保留,所以,在听觉上不会让人觉得突兀,反而在此处的b5SII34像D34/D与D7之间的经过和弦,同时,利用SII级和弦的下属色彩性和声创作出此处的和声进行,此处低音线条由“D—b D—C”给人非常舒适的听觉感受,并将D34/D的三音和五音向下方级进了半音至b5SII34。
肖邦《F大调夜曲》No4--Op15-1曲式研究分析
肖邦《F大调夜曲》No4--Op15-1曲式分析————————————————————————————————作者:————————————————————————————————日期:肖邦《F大调夜曲》No.4, Op.15-1曲式分析如下:一作品介绍及结构图:夜曲是肖邦自己创新的一种钢琴独奏体裁,它具有冲淡平和,寂静幽澜的特点,轻缓中偶尔透着那么一点点沉思。
F大调夜曲作于1830-1831,是Op.15的三首夜曲之一,是题献给肖邦的另一位好友希勒(Friedrich Hiller ,1811-1855)的。
希勒是身兼钢琴家、指挥家和作曲家的全能音乐家。
当肖邦初到巴黎时,曾拜师卡克布兰纳(Friedrich Kalkbrenner,1788-1849)学习钢琴。
希勒慧眼看出肖邦的钢琴技巧早已超过卡克布兰纳,所以经常鼓励他,有时候也捉弄“老卡”一番,以杀杀他的锐气。
所以肖邦虽初到人生地不熟的巴黎,但是浓厚的艺术气氛和人情味,却是暂时抚慰他乡愁的唯一凭藉。
尽管艾勒(Louis Ehlert)形容《F大调夜曲》的一开头,左手装饰性的三连音,像是肖邦用柔软的蝴蝶翅膀刷出来的主题,但从25小节以后,感情却如洪水般毫无节制地涌出,其中还闪耀着银色的月光。
肖邦夜曲的发展,似乎从这首《F大调夜曲》开始,有了一个极为明显的转变,他已完全从费尔德夜曲的风格中跳脱出来,怀念故土的热情、对革命动乱的悲愤,以及他本人高贵优雅而又忧郁犹疑的气质,都毫无掩饰地融汇成戏剧性的乐章。
这首夜曲是一个带再现段的三段体,结构图如下:A【a(4+4)+a’(4+4+4+补充4)】+B【b「(2+2)+(1+1+2+2+2)」+b’「(2+2)+(2+2+4) 」】+A’【a’’(4+4)+a’’’(4+4+4+补充3+终止2)】二附谱例分析说明:A段(1-25小节)分析如下:A【a(4+4)+a’(4+4+4+补4)】,1. a 句分为:4+4的结构,F大调a 句轻缓中偶尔透着那么一点点沉思,主旋律在高声部、右手部分,中声部、次中声部为伴奏,多出现这种类型的伴奏,衬托主旋律的深沉,其和声的编配主大调中,在a句的最后一个音还原B上(升B),有F-C的趋势,每小节和声编配如下:Ⅰ———Ⅵ6-Ⅶ6——Ⅰ——Ⅱ34-Ⅴ7——Ⅰ34-Ⅳ-Ⅵ——Ⅶ34Ⅲ-Ⅳ34——Ⅶ72. a’(4+4+4+补4) 句分为:4+4+4+补4的结构,F大调前四句除主旋律将一些音改了节奏,如三连音、倚音,但和声的编配都一样,后面的是4+4+补充4,在旋律特点上,在14——17为一小句,但18——20与14——16一样,20-21有停顿感,但18—21还是一句,不可分,主和弦完全终止,图如下:从21小节后两拍开始(最高音D形始),补充了4小节,主音落在七级音上,形成不稳定出B段。
从肖邦几首《夜曲》局部结构的分析看中观、微观结构元素在曲式划
从肖邦几首《夜曲》局部结构的分析看中观、微观结构元素在曲式划分中的重要意义作者:周凌宇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肖邦《夜曲》中五首作品局部结构的分析,着重论述了曲式学中宏观结构、中观结构及微观结构之间的深刻联系并且探其中观、微观结构元素对宏观曲式结构乃至最终的分析结论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进而挖掘中观、微观结构元素在曲式划分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肖邦/《夜曲》/ 结构元素/曲式/意义中图分类号:J6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736(2012)04-0075-9众所周知,对音乐作品结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最早起源于西方,命名《曲式学》,后传入中国。
多少年来经过不断的发展、蔓延,现已成为音乐作品结构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学科,而作品的结构分析一般情况下常以段落的分划和比对为主,进而得出何种曲式结构的分析结论,这种从整体到局部的笼统的结构划分,我们通常将这一层面的分析称作“宏观结构分析”。
但是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作曲家的音乐创作常常花样翻新,各种音乐发展技法也不断的演化,在这种情况下,面对一些段落分划不是十分明确的音乐作品,比如本文中即将谈到的肖邦《夜曲》,其音乐语言一向以长大的乐句,并且有意识的隐晦乐句的句逗,所以单纯的针对段落关系的宏观结构分析方法常常是无法解释清楚的,因此我们就必须进一步对宏观结构背景下的音乐句法进行专门化的分析研究,而这一层面的分析则被称作“中观结构分析”。
在中观结构分析背景下,能对音乐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甚至更进一步左右最后分析结论的因素为:某一和声功能、和声织体,甚至某一表情记号、速度记号、节拍节奏记号等等,对于这一最为细化的分析研究,我们则将其定义为“微观结构元素分析”简称“微观结构分析”。
音乐中的微观结构元素通常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本文我们主要讨论的是针对肖邦几首《夜曲》中观结构与微观结构的分析研究,探其对宏观曲式结构及其段落关系的深刻影响,因此下面就着重谈谈肖邦的这几首作品。
肖邦夜曲的美学分析丨夜曲贯穿了肖...
肖邦夜曲的美学分析丨夜曲贯穿了肖...92岁的普莱斯勒演奏演奏肖邦第20首《升c小调夜曲》肖邦夜曲的美学分析导读:夜曲一般指安尔兰作曲家菲尔德首创的旋律优美,富于歌唱性的钢琴曲体裁。
它往往用慢速或中速以及琶音式和弦的伴奏型来表现夜的沉静和人的内心。
在夜曲中,肖邦的21首夜曲是最为出色的代表作品。
而在肖邦的创作中,夜曲是最重要也是最精致的一组。
肖邦的夜曲具有深邃的内涵和丰富的意境,是浪漫主义时期最优秀的音乐艺术形式。
Nocturne(op.62, no.1)的手稿一、肖邦与他的夜曲创作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1810─1849)波兰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他一生创作有大量的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
在他的创作中,夜曲是最重要最精致的一组。
肖邦早期的夜曲创作受夜曲的首创者英国作曲家、钢琴家约翰?斐尔德的影响,旋律优美、情感细腻。
但肖邦并没有模仿约翰?斐尔德的创作,而是走着自己的道路,甚至是在少年时期创作的e小调夜曲里都鲜明地呈现出自己的风格特征。
肖邦一生创作的夜曲有21首,包括有3首夜曲Op.9(降b小调夜曲、降E大调夜曲、B大调夜曲)、3首夜曲Op.15(F大调夜曲、升F大调夜曲、g小调夜曲)、2首夜曲Op.27(升c小调夜曲、降D 大调夜曲)、2首夜曲Op.32(B大调夜曲、降A大调夜曲)、2首夜曲Op.37(g小调夜曲、G大调夜曲)、2首夜曲Op.48(c小调夜曲、升f小调夜曲)、2首夜曲Op.55(f小调夜曲、降E大调夜曲) 、2首夜曲Op.62(B大调夜曲、E大调夜曲) 、e小调夜曲Op.72 Nr.1。
其中,肖邦亲自发表了18首,其余3首为后人在他逝后代为出版。
Nocturne in C-sharp minor(第20首,遗稿)二、肖邦夜曲的类型肖邦的夜曲可分为三个类型:1.其一,是以《降E大调夜曲》为代表的夜曲。
对肖邦《夜曲》作品15之ㄧ创作手法的剖析
对肖邦《夜曲》作品15之ㄧ创作手法的剖析【摘要】肖邦的《夜曲》作品15是一首广受欢迎的钢琴作品,展现了其独特的音乐魅力。
本文首先介绍了这首作品,并概述了文章内容。
接着从旋律构成、和声处理、节奏运用等方面对其创作手法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技巧性演奏要点探讨部分,探讨了演奏这首曲目时需要注意的技巧和细节。
最后对表现力要求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如何在演奏中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情感和内涵。
通过对肖邦《夜曲》作品15的剖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演绎这一经典之作。
【关键词】肖邦,夜曲,作品15,创作手法,旋律构成分析,和声处理分析,节奏运用分析,技巧性演奏要点,表现力要求,总结。
1. 引言1.1 介绍肖邦《夜曲》作品15克赛丽亚·肖邦,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代表性作曲家之一。
他的钢琴作品《夜曲》作品15是他最为知名的作品之一,也是广泛被演奏和研究的钢琴曲之一。
《夜曲》作品15共有三首曲目,分别为E小调、F#大调和G大调。
这三首曲目中以E小调的《夜曲》最为著名,被誉为是肖邦最具代表性和极具感染力的作品之一。
这首曲子曾被称为“圆舞曲”或“夜曲”,给人一种华丽而优雅的感觉。
肖邦在这首夜曲中巧妙地运用了琶音、走音、装饰音等技巧,使得整首曲子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
旋律优美婉转,和声丰富多变,节奏轻快流畅,展示了肖邦作为钢琴曲作家的非凡才华和独特风格。
通过对《夜曲》作品15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肖邦的创作手法和音乐语言,同时也能感受到他的音乐情感和内心世界。
这首夜曲成为了肖邦音乐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
1.2 概述文章内容本文将对肖邦《夜曲》作品15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创作手法。
在我们将介绍这首著名作品,并概述文章内容。
肖邦作品15的夜曲是一首具有深情和浪漫氛围的钢琴曲,备受钢琴演奏者和听众喜爱。
通过对其旋律构成、和声处理、节奏运用、技巧性演奏要点以及表现力要求进行分析,我们将揭示肖邦在这首作品中的独特音乐语言和艺术手法。
肖邦音乐分析
一、讲义对十九世纪中叶的肖邦的定位,通常为浪漫主义时期欧洲最具独创性的音乐家。
之所以赋予其独创性的定位,很大程度上在于肖邦对于音乐体裁的发展和革新非常引人注目,并对整部音乐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夜曲作为肖邦音乐创作中的重要体裁,肖邦通过大胆新颖的改革时期突破了最开始夜曲所具有的非常狭窄的明朗抒情的形象范围,因为肖邦的夜曲更多地揉入了大量的悲剧——戏剧性的成分,这使得肖邦的夜曲创作有一些非常特殊的侧面,而这也使得肖邦同时代的人乃至二十世纪早期的评论家对肖邦夜曲的定性常常感到不知所措。
首先,对于夜曲的定性,通常是指描绘夜景、具有安谧、恬静的气质和沉思默想的性格的抒情器乐短曲。
夜曲的英文是“Nocturne”、意大利文为“Notturn”、法文为“Nocturne”,其雏形来源于晚间或黎明所演奏的弥撒曲,是弥撒曲中的组成部分,后来逐步发展到游吟歌手在黄昏时分在他人屋外或窗下的抚琴轻歌。
近代的夜曲多指钢琴小品,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题材,发端于英国天主教会的夜祷。
十九世纪初,爱尔兰作曲家、钢琴家约翰·菲尔德用NOCTURNE为标题写下了第一首钢琴夜曲,开创了夜曲这一新的钢琴题材,并逐渐形成一种优雅、宁静、轻柔的风格。
但最开始的夜曲,大多局限于抒写黄昏或月夜情调,以爱情为主题来表达内心的忧郁、甜美、恬静等感情占据主导地位。
这也导致了夜曲一开始就以音乐形象单一,音乐词汇简单,没有摆脱多情善感的沙龙情调出现在世人面前。
若进一步谈,菲尔德对于夜曲这一题材的提出和发掘,并非是单纯对钢琴的夜祷曲雏形的简单改革,更多地受到了同时期十九世纪启蒙运动中感伤主义的直接影响。
感伤主义的潮流普遍反应在了浪漫主义诗歌、绘画、音乐中,主题多为静静的月夜,朦胧的黄昏,情感则以惆怅和感怀身世为主。
尽管菲尔德的夜曲一直竭力保持着晶莹明澈的风格,从名称、概念以及风格上为肖邦夜曲的到来做了深厚的铺垫,但菲尔德的夜曲却缺少了钢琴本身的激情和力度,缺乏音乐的内在张力,因此沙龙意味过于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肖邦《F大调夜曲》No.4, Op.15-1 曲式分析如下:
一作品介绍及结构图:
夜曲是肖邦自己创新的一种钢琴独奏体裁,它具有冲淡平和,寂静幽澜的特点,轻缓中偶尔透着那么一点点沉思。
F大调夜曲作于1830-1831,是Op.15的三首夜曲之一,是题献给肖邦的另一位好友希勒(Friedrich Hiller ,1811-1855)的。
希勒是身兼钢琴家、指挥家和作曲家的全能音乐家。
当肖邦初到巴黎时,曾拜师卡克布兰纳(Friedrich Kalkbrenner,1788-1849)学习钢琴。
希勒慧眼看出肖邦的钢琴技巧早已超过卡克布兰纳,所以经常鼓励他,有时候也捉弄“老卡”一番,以杀杀他的锐气。
所以肖邦虽初到人生地不熟的巴黎,但是浓厚的艺术气氛和人情味,却是暂时抚慰他乡愁的唯一凭藉。
尽管艾勒(Louis Ehlert)形容《F大调夜曲》的一开头,左手装饰性的三连音,像是肖邦用柔软的蝴蝶翅膀刷出来的主题,但从25小节以后,感情却如洪水般毫无节制地涌出,其中还闪耀着银色的月光。
肖邦夜曲的发展,似乎从这首《F大调夜曲》开始,有了一个极为明显的转变,他已完全从费尔德夜曲的风格中跳脱出来,怀念故土的热情、对革命动乱的悲愤,以及他本人高贵优雅而又忧郁犹疑的气质,都毫无掩饰地融汇成戏剧性的乐章。
这首夜曲是一个带再现段的三段体,结构图如下:
A【a(4+4)+a’(4+4+4+补充4)】+B【b「(2+2)+(1+1+2+2+2)」+b’「(2+2)+(2+2+4) 」】+A’【a’’(4+4)+a’’’(4+4+4+补充3+终止
2)】
二附谱例分析说明:
A段(1-25小节)
分析如下:A【a(4+4)+a’(4+4+4+补4)】,1. a 句分为:4+4的结构,
F大调
a 句轻缓中偶尔透着那么一点点沉思,主旋律在高声部、右手部分,中声部、次中声部、低声乐部为伴奏,多出现这种类型的伴奏,衬托主旋律的深沉,其和声的编配主要还是在F大调中,在a句的最后一个音还原B上(升B),有F-C的趋势,每小节和声编配如下:Ⅰ——Ⅵ6-Ⅶ6——Ⅵ6-Ⅶ6——Ⅰ——Ⅱ34-Ⅴ7——Ⅰ34-Ⅳ-Ⅵ——Ⅶ34Ⅲ-Ⅳ34——Ⅶ7
2. a’(4+4+4+补4) 句分为:4+4+4+补4的结构,F大调
前四句除主旋律将一些音改了节奏,如三连音、倚音,但和声的编配
都一样,后面的是4+4+补充4,在旋律特点上,在14——17为一小
句,但18——20与14——16一样,20-21有停顿感,但18—21还
是一句,不可分,主和弦完全终止,图如下:
从21小节后两拍开始(最高音D形始),补充了4小节,主音落在七级音上,形成不稳定感,进而引出B段。
B段(26-49)分析如下:
B【b「(2+2)+(1+1+2+2+2)」+b’「(2+2)+(2+2+4) 」】,调式变化为:f-降D
整个B段是整首夜曲的高潮,变化起伏较大,与A段和A’段相比,较为激扬,
音乐较为快速。
1.b句(2+2)+(1+1+2+2+2),分为两个小名,前面四小节为2+2的结构,为f小调,
第41小节开始着手转调。
高声部为六度和弦组成的十六分音符,起烘托作用,低声部(左手)的旋律高低起伏,音乐开始激荡起来。
后面的乐句,转为降D (30—小节开始,以D大调的主和弦为转调后的乐句,转调非常明确,30,31,33的和声编配,都采用了D大调的主和弦的大调彩,32小节则采用四级和弦)降G,是这句音乐转为降D大调最明显的音符,其句式分为1+1+2+2+2,先综合,后开始的两小节主旋律都在左手部分,右手伴奏,烘托气氛。
如图:
接着开就综合:2+2+2
左手部分开始综合起来,2小节为一个乐节,主旋律变化到右手的高声部,中声和次中声部则烘托主旋律,强调主音。
2.b’句的结构为(2+2)+(2+2+4) ,可分为两个部分。
前面一部分和b句的前部分一样,只是后部分不一样,从42-49 小
节,呈现2+2+4的综合结构,前面4小节的主旋律在左手,后四小
节主旋律则转到右手的高声部,和声又向F大调倾向,最后主旋律
引出A’段的主音,确定F大调。
A’段(50-75)分析如下:A’【a’’ (4+4)+a’’’(4+4+4+补充3+终止2)】,
F大调
从B段的激扬、快速中,又回到A段的沉静,曲调又开始幽静起
来。
1. a’’句分为:4+4的结构
a’’和a句只有一点不一样,如图片:
a句(第7小节)a’’句(55小节)
a’’音乐从B段中,又慢慢的回到了A段的沉静,主旋律又形如在高声部、右手部
分,中声部、次中声部、低声乐部为伴奏,衬托主旋律的深沉,其和声的编配则没有多大的变化。
3.a’’’(4+4+4+补充3+终止2)
a’’’是4+4+4+补充3+终止2的结构,与a’4+4+4+补充4不同的是
另外加了2小节的终止,结束了 A ’,但没有采用完满的终止,
在最后的两小节(74-75),用琶音的形式,从二级到一级的终止,给
人留下想象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