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曲OP.9 No 1曲式分析

合集下载

从结构和听觉上阐述肖邦夜曲的“美”——以肖邦夜曲(OP.9NO.1)为例

从结构和听觉上阐述肖邦夜曲的“美”——以肖邦夜曲(OP.9NO.1)为例

夜曲 ( 0 P . 9 N O . 1 )是 肖邦最早创作 的一部夜 曲体裁的钢琴作 品,它继承 了夜 曲体裁创始人费尔曼三部性结构 、织体等 方面的特 点,同时在传统夜 曲的基础上也对夜曲的结构 、旋律 、演奏法、织体、踏板 的应用等方面加入 了自己的理解 。可 以
■l
这样说 ,从 肖邦 的第 一部夜 曲作 品中已经 明确体现出 了肖邦本人对 夜曲体裁 的独特认识 。这使 肖邦夜曲的处女作 ,在赢得声

直是主音的持续 ,其 中包含着主 到属 的和 弦运动,这说 明说 明和声是静态 的,没有运动 。前两小节是主要 的主题动机 ,这 材料 在三、四小节 又重复一遍 ,骨干 音高就是主和弦的分解 ( b - f _ b d - b b ) 。以此可 以看 出,旋律声 部是对主题分解和弦基

础上构 建的 ,织体 也是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 ,分解和弦对优美气质的表达有重要作用 。从作 品第 5 小节开始 出现 了对位式的 主题, 后面又进行模进 ,但这 时和声却是到 了降 b小调的三级和弦上 ,并且延长这一和弦四个小节长度。这样与开始的主 和 弦 四小节相 呼应 ,形成 t - d t I I I — D ,同样是这几个和 弦,与古典时期的和声就有 很大的区别。但 是从开始八小节 的主题 中我 们却听到 了两个 色彩 ,一个是 降 b色彩 ( 降b — F交替);一个是 降 D的色彩 ( d t I I I — t s V I 的交 替) , 最后到属和声半终止。呈示 部 中,第二个 乐句前 4小节采用 了同样 的创作手法 ,在第 5小节开始 向下属 离调 ,然后离调到属 ,1 5小节 回到 降 I I 级到 D 7 到主 的完满终止 。从呈示中分析可 以看 出,整个和声手法不像古 典时期那样是 功能的循环 ,而是通过调式交替 的手段,丰富

肖邦《夜曲》的美学与艺术特色

肖邦《夜曲》的美学与艺术特色

肖邦《夜曲》的美学与艺术特色作者:杜靓来源:《音乐生活》2022年第07期肖邦是欧洲浪漫主义时期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夜曲这一体裁的作品是其钢琴作品中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代表作,其丰富的审美意境与优美旋律,充分弥漫出丰富多样的美学特征与幽澜寂静、平和淡雅的艺术特色,令人难以忘怀。

本文对肖邦夜曲的美学与艺术特色展开分析,从而感受到肖邦细腻的情感。

肖邦的很多作品都展现出独特的忧郁情绪,这种情绪正是展现其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

与传统夜曲风格相比,肖邦的夜曲更加活泼自由,内容更丰富多样化,因此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夜曲》是波兰音乐大师肖邦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被称为音乐殿堂的艺术珍品。

与传统形式钢琴曲相比,《夜曲》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变、新颖独特,且艺术风格展现出自由欢快、浪漫洒脱的鲜明特征,在静静聆听中,我们能深刻感受到肖邦对大自然夜景的细腻描摹、对故土美丽风景的无限怀念,因此该作品既赞颂了令人心旷神怡的田园美景,又诠释出内心的真挚情感。

(一)对立性从音乐内容层面分析,肖邦《夜曲》既充分展现了生活的悲伤与欢快,还折射出肖邦紧张与轻松、安静与活泼的情调,让我们看到了他乐观向上的积极生活状态与偶尔宣泄的生活情绪。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夜曲》兼具观赏性与内涵,这种内涵附着于音乐表层,既深刻又令人难以忘怀。

我们不论何时聆听它,都会感受到丰富的艺术韵味;《夜曲》的风格体系比较独特,浓郁的浪漫主义与独特的个人风格斐然成章,音乐内向与外向细致入微地巧妙融合,深远精辟又温文尔雅、平静温婉又生机勃勃。

因此,我们可以将《夜曲》看作对夜晚的呢喃倾诉,也可以看作对黎明的尽情欢呼;就精神特征来说,《夜曲》既完美诠释了崇高与平凡,又渗透了玩世不恭与通明玲珑。

从某种角度来说,《夜曲》不仅代表了肖邦个人的情感,也反映出当时人们与社会的基本状况。

即便《夜曲》没有展示出贝多芬的英雄性,也没有瓦格纳的悲剧性,但它依然有非常独到的精神特质,我们可称其为“悲情性”。

肖邦夜曲作品9之1的演奏与风格把握开题报告

肖邦夜曲作品9之1的演奏与风格把握开题报告

《肖邦夜曲作品9之1的演奏与风格把握》开题报告学生刘娟指导教师田野三峡大学艺术学院一、课题来源本课题由三峡大学艺术学院田野老师拟定,以理论研究型为主。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目的:肖邦一生共创作21首夜曲.,但其中比较出名的,流传较广的还是其作品第九号。

1830至1 831年间,共有三首创作.分别为降b小调夜曲、降E大调夜曲和B大调夜曲。

降b小调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首作品.它优美明朗的旋律、丰富多变的和声色彩以及简单生动的音乐形象都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对该曲的学习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探索与研究其演奏与风格,可以在演奏和教学中更细致的把握乐曲,体现出此乐曲的价值。

理论意义:平静流淌的、沉思的旋律,亲切温馨的情绪,充满了梦中朦朦胧胧的甜蜜欢快,把黄昏和夜的寂静以及由它产生出来的一切美好的东西统统给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肖邦的《降b小调夜曲》(Op.9.No.1)。

这是一首非常好的教学与音乐会曲目。

在教学与表演实践上的意义:教师就像一面镜子,只有自己深入了解乐曲的风格及特点,才能让学生得到规范的学习,正确把握乐曲。

作为演奏者,更要正确把握乐曲风格及特点。

演奏者通过乐器给听众传递信息,乐器是介质,乐曲是内容,如果一个演奏者不知道自己要传递的内容是什么,那他的演奏就是空洞乏味的。

三、阅读的主要文献,国内外学术动态及本课题的主攻方向阅读文献1、《欧洲音乐简史》钱仁简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2、《钢琴演奏之道》赵晓生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版3、《西方钢琴音乐概论》张式谷潘一飞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4、《音乐的分析与创作》杨儒怀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版5、《钢琴教学论》樊禾心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6、《钢琴笔记》查尔斯·罗森著|译者:史国强现代出版社2010年版7、《钢琴音乐交流文萃》蔡馥如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8、《西洋音乐欣赏》高蕾贾红博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年版9、《音乐圣经》林逸聪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10、《音乐鉴赏》王耀华伍湘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11、《钢琴艺术》杂志周广仁吴斌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12、《钢琴结构与钢琴演奏》王庆著上海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欧洲音乐简史》一书中全面吸收了学科新的研究成果,以欧洲音乐的发展为主线,分阶段对欧洲各时期音乐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对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音乐风格、作曲家和作品进行精要介绍。

肖邦夜曲op9no1

肖邦夜曲op9no1

降b小调夜曲0P.9 N0.1作品op.9no.1是肖邦最早的一部夜曲,堪称肖邦夜曲的开山之作,这首夜曲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1830年,正值肖邦从华沙音乐学院毕业,起身赴西欧旅行之际,显然,在初涉夜曲这类体裁时,肖邦还处于学习摸索阶段,风格承接菲尔德夜曲基本形式,且吸收了其夜曲典雅、优美、感情细腻、充满诗意等特点的同时,又在曲式、和声和旋律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浪漫主义特色。

这首夜曲虽然不是肖邦夜曲的典型,却是无疑是夜曲这一体裁的典型。

这首夜曲采用甚缓板(Larghetto), 6/4拍,三部曲式。

中段由八度奏出的降D大调,旋律非常甜蜜,此曲的魅力就在于此。

旋律性较强,悠长、典雅。

节奏处理上也比较自由。

形式上作品仍延续了费尔德夜曲的三段体结构.但规模上得到了大大的拓展。

结构变得比较庞大,形式也较自由。

不像以前一样方正和规矩;中部对比不大。

仅仅是利用旋律的重复继续陈述乐思。

左手的伴奏织体始终保持不变。

只是在和声上有变化。

和声上,受浪漫派音乐的影响。

肖邦的和声也是那样追求个性、感情的解放。

总是大胆、突然的转调.甚至使用大量的尖锐的变音,和声语言非常富于明暗色彩变化;在这个作品中肖邦非常注重和声的美及表现力,敏锐地抓住和声色彩的无穷变换.将人们的审美带向新的境界.最后结束不是在主调降b小调.而是结束在其同名大调降B大调的主和声上,令人耳目一新。

旋律上.吸收了费尔德的一些养分.但同时又在这种旋律的甚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浪漫主义尝试.主要表现在旋律加花和装饰音的运用上。

从谱面上不难看出.肖邦运用了许多装饰性经过句和华彩来对基本旋律线条进行装饰加花.使主题总是以不同的效果多次出现装饰音的频繁使用也是肖邦夜曲创作的一大特色.他大量的运用前倚音、颤音等装饰音,这些装饰音不仅不妨碍原本旋律的优美,反而对乐思进行了补充.使得基本旋律线变得更优美.使得歌唱性旋律变得带有器乐色彩。

此曲的魅力就在于此。

旋律性较强,悠长、典雅。

肖邦夜曲op9no1解析

肖邦夜曲op9no1解析

肖邦夜曲op9no1解析肖邦夜曲 Op.9 No.1,也称作“在B小调中的夜曲”,是波兰作曲家弗雷德里克·肖邦(Fryderyk Chopin)所创作的一首钢琴独奏曲之一。

以下将为大家详细解析这首不朽名曲。

一、概要这首夜曲是肖邦早期的作品,在给人展现浪漫主义钢琴音乐里的高峰之一。

它是肖邦对于夜晚的感悟和情感的表达,创作了许多古典钢琴音乐中最美妙的旋律和和弦。

作曲家将音乐的旋律与节奏结合起来,打造出了一首绝妙的夜曲,也成为了肖邦钢琴作品中最受欢迎的曲子之一。

二、曲式分析肖邦夜曲Op.9 No.1共有四个部分:1. 前奏(Andante):采用B小调,音乐情感紧张,反映出肖邦内心的不安和焦虑。

2. 主要主题(A部分):这一部分有着明亮的旋律,属于B大调,同时带有柔美的性格。

会在整首曲子中再度出现。

3. 次要主题(B部分):由一系列慢且温和的旋律组成,也属于B大调。

它的和弦切换和音乐情感互相配合,加强了曲子的动感。

4. Coda:以B小调结束,表达肖邦对夜晚的感悟和心情。

三、各部分分析1. 前奏(Andante)前奏由高音的细长音符开始,一连串的音符带有一种紧张的感觉,传达着作曲家的不安和焦虑。

其中,高音区的速度较慢,手指的轻轻按压创造出非常神秘的音色。

2. 主要主题(A部分)主要主题本身是一个简单的旋律,它由一段弯曲的音符和快速跳跃的音符组成,并且以各种形式反复出现。

其中,肖邦在旋律和伴奏之间创造了巧妙的对话,使得听起来更加丰富,充满了情感。

3. 次要主题(B部分)次要主题是一个在B大调下的旋律,更加暖和柔美。

音符较为平缓地演奏,而琴弦则更为轻柔地被敲打,创造出一种“渐进”的感觉。

此外,B部分音乐的和声中,也有像升高到D大调的部分,让旋律显得更加动人。

4. Coda在Coda这里,肖邦再次回到B小调,将曲子的情感归于最初的不安和紧张。

完美的结束,使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结尾肖邦夜曲Op.9 No.1,通过动人的和声和旋律,表达出了作曲家对于夜晚的情感和感悟。

浅谈肖邦夜曲的艺术魅力——以降b小调夜曲op.9 no.1为例

浅谈肖邦夜曲的艺术魅力——以降b小调夜曲op.9 no.1为例

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15(19—69小节),再现部A’+尾声(70—85小节)构成。

在调性上,首部与再现部A’+尾声部分围绕降b小调进行,中部则在降D大调与D大调上切换。

下面将主要从力度、触键、踏板这三方面来对乐曲进行具体分析,来感受体会肖邦夜曲的魅力。

(一)力度是此曲之“妙”在一部音乐作品中,力度记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存在点,它不仅可以突出音乐的主题与情感基调的进展,增添乐曲的灵性,丰富旋律线条,造成对比与发展,还能恰到好处地反应作曲家当时的内心活动与情感变化。

在这部音乐作品中,力度记号的使用可谓是无处不在,贯穿了整首乐曲的发展。

乐曲自起拍小节至第8小节前半段,刚开始音乐旋律的力度就为p,再加上降b小调的调性,意味着哀伤、痛苦的情感基调已初步形成,为音乐的发展及走向奠定了基础。

前两小节以柔和的旋律与渐弱渐强的音量呈示出来时,夜曲体裁立刻就被笼罩在静谧和朦胧的感觉中,接下来的第3小节中,肖邦用了流动性强烈且密集的22连音,以降b小调的属七和弦进行到一级结束第一乐句的发展。

随着音量的渐强至第5小节的fz,且调性发生了变化,由降b小调转到了它的关系降D大调上,这使得大调明亮和谐、温暖渴望的音乐内容和情感与小调暗淡忧郁、哀伤痛苦的音乐内容与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时,对比手法的效果所体现的音乐旋律线条丰富多彩,相互衬托、相互渲染,可以更好地把握情感表达,深刻理解作品的内容和内涵。

7小节smorz.(渐弱并渐慢、逐渐消失)预示着音乐逐渐趋于安静,逐渐消失的状态。

在这里左手部分的伴奏音型十分固定,以每6个八分音符为一组,这种音型的使用增加了音乐的倾向流动感,它与音量的结合使情感的起伏更加清晰、更加生动。

这首夜曲第二部分的第51至57小节,51小节处开始为ff(很强),且51—52小节与53—54小节两句的乐句旋律相同,这种不谐和音程所展现的紧张性,以及急迫地想要解决的情绪不断增长,将同样的乐句旋律进行二次重复,且重复的54小节以更加密集排列的音型所出现,这都在起着强调的作用,并且持续兴奋的情感状态在不断增强。

肖邦夜曲的演奏心得定稿

肖邦夜曲的演奏心得定稿

中文摘要肖邦以钢琴音乐著称于世。

在肖邦的创作生涯中,夜曲是肖邦一生创作中最富抒情性和诗意的音乐体裁,他一生共创作21首夜曲,这些作品可以说是他音乐创作中最精致的一组作品,且首首堪称旷古绝今之经典。

基于此,笔者在各种专家学者文献的著作的引导下,结合笔者本人的演奏心得,对肖邦夜曲及演奏方法进行粗浅的分析。

但因篇幅的限制,笔者将在文中以其几首夜曲为例,论述其艺术特色及演奏技巧。

希望可以为钢琴爱好者研究本课题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肖邦夜曲演奏方法艺术特色AbstractChopin is famous for the piano music.In Chopin writing career, serenade is the most lyrical and poetic.He has created 21 nocturnes which are supposed to the most exquisite works. and head the head be rated as a thou of to cut off now of classic.Based on these famous works,with the guide of documents,the author analyzes Chopin’s nocturnes and playing method with playing experience. but because of the restriction of space, The author in this thesis will discuss artistic features and performance skills with some examples of serenade. hoped can be piano fancier and in the days to come others study originally the topic provide to draw lessons from just some little.Key words:Chopin's nocturnes ;performance skills ;artistic features目录声明中文摘要 (Ⅰ)Abstract (Ⅱ)目录前言 (1)一、肖邦夜曲的艺术特色 (1)(一)肖邦夜曲的表现力特色 (1)(二)肖邦夜曲的悲剧性色彩 (1)(三)即兴情趣特色 (1)二、演奏方法中的案例说明 (2)(一)肖邦夜曲op9.1的演奏分析 (2)(二)肖邦夜曲op27.1的演奏分析 (2)(三)肖邦夜曲op27.2的演奏分析 (3)三、结语 (5)参考文献 (6)肖邦夜曲的演奏心得Chopin nocturnes playing experiences前言肖邦是音乐史上最神秘最富诗意生命的钢琴诗人,每一个弹钢琴的人都弹过肖邦的作品,每一个钢琴家也都研究过肖邦的音乐,肖邦音乐的地位无可厚非。

肖邦《夜曲》星空下守望孤寂的月光

肖邦《夜曲》星空下守望孤寂的月光

肖邦《夜曲》星空下守望孤寂的月光肖邦《夜曲》(The Nocturnes)的优美旋律穿越近两个世纪的巨变,仍如夜莺在窗前缠绵回旋,像星辰在皎洁的天空中闪耀。

《李斯特论肖邦》里说“天才降临在波兰骑士的身上,上帝允准他说,你必弹琴,并发金石的声音,天才像门徒一样,要求承担责任。

”他的作品诗意、哀愁、激荡、理想……他是极为匠心独运的对位法高手,他音乐动人的表面下,藏着规划、复音、和声创意上的纪律,追根究底而论,真能与他分庭抗礼者只有和他风格截然不同的瓦格纳。

▲ 李云迪浪漫主义文学萦怀于断简残篇、废墟、风景,在其影响下,浪漫主义音乐家扩大了声音在音乐构造里的角色。

音乐,就是因为其不精确和笼统,被视为最得浪漫主义艺术本质的代表。

肖邦的音乐有时是最细腻的、最稍纵即逝的暗示,有时是固执、如铁锤般重击的暴力,也是最难诠释的作曲家之一。

肖邦的风格是哀伤的、悲愁的、具有英雄主义的,包括技术的风格、声音的控制、把握的层次,对演奏肖邦的钢琴家来说都是比较明确的特征。

肖邦擅长即兴创作,而且有着一气呵成的流畅,喷发的激情,十分情绪化,不受古典派严格对位格律的约束,有着“钢琴诗人”的美誉。

汲源于波兰的两种古代舞蹈玛祖卡舞和波罗乃兹舞的节奏与意大利歌剧般的旋律,用形式与和声模糊作品段落之间的分野,闪现着入世的明敏和长久经验的光芒。

聆听,经常有禁不住的惊叹,作曲家把他们的知识与思想成就以一种能量形式存储起来为后世所拥有,这是我们的精神财富与力量源泉。

琴声穿越时空的尘封,奇迹般地在我们耳畔响起。

钢琴艺术的“藏宝图”璀璨斑斓,瑰宝数不胜数,而我们无限靠近作曲家的精神世界,却永远不能抵达。

相信创造的生命力与年龄与时空没多大的关系,而在于你是否爱不爱,只要你热爱,他一直在那里。

延绵数百公里的雪山,一错再错的绝美,旷野凛冽的寒风,深夜的千秋北斗,这样的美景总让我们流连忘返,而音乐则深藏人类所有感情与纯粹激越的精神力量,既然如此丰茂如此醇美,亦无需跋山涉水,何不感受这高山之巅的庄严与温柔,携着数点寒梅,淡然穿越世情市井!肖邦的21首《夜曲》简介:三首夜曲op.9(1830-1831),作品9中共有三首夜曲,这是肖邦最早出版的夜曲。

夜曲op.9no1曲式分析

夜曲op.9no1曲式分析

《夜曲op.9no.1》曲式分析报告夜曲OP.9NO 1是肖邦创作最早的一首夜曲,此曲为典型的三声中部型的复三部曲式。

由首部、中部、再现部及尾声组成,没有前奏。

再现部采用了缩减再现的写法。

尾声跟普通的复三部曲式一样,规模适中。

首部A(1-18)结构为单纯的复乐段结构,整个首部只有短短的十八小节,并没有出现再现的部分,第二句在规模上稍稍大于第一句。

和声调性经过了两次变化,最终结束在主调降b小调的一级和弦上。

第一段A由前八个小节组成,为4+4的方整型结构,可分为a,b两个部分。

a句由前4个小节组成,和声平稳的进行在降b和声小调上,在主和弦与属和弦上来回交替,调性比较稳定。

这四句可进一步细分为2+2的结构,前两个小节在稍缓慢的小广板上以6/4拍的节奏缓缓呈示出来,一开始就表达出夜曲这种体裁静谧的感觉。

接下来,肖邦运用了密集的22连音给以听众流畅、线条性的感觉,最终以降b小调的属七和旋进行到一级结束第一句。

b句一开始调性发生了变化,由降b小调转到了它的关系大调降D大调上去,结构织体基本与前句相同,和声调性在进行了2个小节后又回到了之前的降b小调上。

整个和声走向呈主-下属-属-主的最基本的进行。

由于整个首部为一个复乐段的结构,所以A’与A两个大乐句构成了一种互相呼应的感觉。

A’同样也是由两个部分组成:a’与c。

a’几乎与a一样,从结构到和声这两句差别不大。

但是出现了c句这个新的部分,从和声结构上来说,c的和声运用比较丰富,虽然调性还是进行在降b小调上,但是一开始c就用了一个副属和弦到下属的进行,来形成相对完整的离调进行,并且这句的结尾用了两次K46到V 到I的进行后,肖邦还用了一个拿波里和弦,在那波里和弦基础上加入副属和弦、副下属和弦、副导和弦,形成降II级和弦的离调,更突出戏剧性色彩。

最终结束于I和弦上形成终止以完成首部的陈述。

中部B(19-70)乐曲的中部有三个大的部分组成,分别是B,C,D。

每个部分与之前的段落在调性与结构上都有一定区别。

浅谈肖邦《夜曲》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

浅谈肖邦《夜曲》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

形态。以《夜曲》为例,肖邦在创作时,既对和声的表 三点显著特征:第一是浪漫性。在乐曲中,右手的线条
现形式进行大胆的创新,又能够恰到好处地凸显出和声 从高音区辗转下行,力度由弱转变为强弱不断变化,从
93
音乐表演
而给予听众身处迷离夜色、朦胧梦境的浪漫体验。浪 一时期,肖邦的音乐作品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是
结构形式,并且都会包含一个具有对比性的中段旋律。 事物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青年时期的肖邦,非常欣
以《F 大调夜曲》op15-1 为例。乐曲首段为带有浓郁抒 赏林费尔德的音乐创作风格,从肖邦精湛的技艺以及透
情色彩以及歌唱性特征的乐句;中段旋律则可以清晰地 明、温柔的触键就能够深刻体会到林费尔德对其影响之
[3] 孟凡淇 , 黄诗雨 . 肖邦夜曲的艺术风格与演奏
琴加上弱音器一样宁静,随后突然加强的力度,与前奏 技巧分析 [J]. 黄河之声 ,2020,(02):59-60.
的大胆使用,都显著增强了这首乐曲的表现力和抒情性。 美。在肖邦的音乐作品中,精致的装饰音和颤音,轻盈
肖邦在传统夜曲的基础上,大胆地融入了戏剧元素,使 的过度旋律,都能够被运用的天衣无缝,整部音乐作品
得《降 B 小调夜曲》形成了戏剧化抒情的独特艺术风格, 仿佛是音符自己组合出来的。
兼具优雅和梦幻的格调,使得乐曲能够自然地抒发出作
最纯粹的艺术表现形式,向世人诉说着自己童年时的快
(二)复杂的结构
乐、少年时的迷茫以及青年时的热血,他用与其性格一
十九世纪的欧洲音乐具有浪漫主义、个人主义色彩 样忧郁的曲风,表达出他诗人般温柔、细腻的真挚情感。
浓郁的鲜明风格。纵观肖邦所创作的 21 首《夜曲》,虽
四、肖邦《夜曲》的风格特征
然风格各有不同,但从创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背景以

肖邦夜曲的音乐风格分析

肖邦夜曲的音乐风格分析

肖邦夜曲的音乐风格分析作者:杨希童程桂林来源:《速读·中旬》2020年第01期摘要:本文主要以肖邦夜曲为主线,结合肖邦不同时期创作的夜曲,分析肖邦在不同时期创作风格的变化。

文章开头先介绍了肖邦的一生,从他生活的角度分析他不同时期创作音乐的心态变化。

后又加入肖邦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夜曲,观察肖邦创作心态的变化在音乐元素,音乐风格上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肖邦;夜曲;音乐风格一、肖邦生涯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1849),出生在波兰,他和许多著名的音乐家一样,从小就展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

7岁时便开始进行音乐创作,8岁登台进行音乐演出活动。

后又进入艺术学校,在华沙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技术以及音乐相关理论。

19岁享誉整个欧洲,19岁起在欧洲进行了巡回演出活动。

不幸的是由于战争的爆发,华沙起义失败后撤居华沙,定居于巴黎,继续在法国从事音乐的教学工作以及音乐创作工作。

肖邦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过200多部音乐作品,它们都极具浪漫主义的色彩且体裁众多,风格也各有不同。

但是,他的作品都有着很强的个人特征。

这些作品通常都以波兰的民间音乐作为基础进行创作。

音乐作品的题材也都紧扣波兰当地人民的生活。

肖邦创作的音乐曲调优美,感情细腻丰富。

而又由于他的创作主要以钢琴曲为主,所以肖邦也被世人誉为“钢琴诗人”。

二、肖邦音乐创作时期肖邦音乐创作的生涯在后人看来,主要分为了两个大的阶段,分别是华沙时期和巴黎时期。

(也有人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认为肖邦在由华沙去往巴黎途中所经历的时期应该为一个独立的创作阶段)肖邦出生于华沙,并在哪里生活了20年,这20年应该算是他这一生最幸福的时光。

从他在这段时期所创作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这段时期创作出的音乐作品大多表现了他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以及浪漫主义情怀。

同时他的创作又深受波兰民族音乐的影响,所以创作出的音乐又有着浓厚的波兰民族音乐的特征色彩。

例如本文将会讲述的夜曲,其中“nocturne OP9 NO1,OP9 NO2”几部作品,都是在这个时期所创作,这些作品就体现出这种浪漫,平静的风格。

降b小调夜曲 Nocturne 1,Op.9-1

降b小调夜曲 Nocturne 1,Op.9-1
À |Ç " " " " " "| € |Ç > •
43
#| Ç #| Ç
|Ç |Ç
?• " t t t t t t t t " "" "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õ ò ô ñõ óô t Ç t ó t Ç "t t ò Y t t ñ| t " "" "| " >€ " À con forza
70
´ t ó t t t t t# t"t t t ô t t #t tt t# t t t ô Çt tÇ t Ç t ttt | ñt ô õ t#t ò tñ ò t"t t t #t "t t ô t t t t t #t #t t ó ó ó legatissimo a tempo t t#t t t òð ttt ttt tt t t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Ç t Ç t Ç t |
ô t t t
À | | ÇÇÇ A
>€
51
’ Yt ?• " t t tt t t t tt t t t tt t t t tt t tt t t Y tt YY tttt ttttt " t t t """ Y t t t t t t t t
legatissimo
" " ""
"

肖邦夜曲的美学分析丨夜曲贯穿了肖...

肖邦夜曲的美学分析丨夜曲贯穿了肖...

肖邦夜曲的美学分析丨夜曲贯穿了肖...92岁的普莱斯勒演奏演奏肖邦第20首《升c小调夜曲》肖邦夜曲的美学分析导读:夜曲一般指安尔兰作曲家菲尔德首创的旋律优美,富于歌唱性的钢琴曲体裁。

它往往用慢速或中速以及琶音式和弦的伴奏型来表现夜的沉静和人的内心。

在夜曲中,肖邦的21首夜曲是最为出色的代表作品。

而在肖邦的创作中,夜曲是最重要也是最精致的一组。

肖邦的夜曲具有深邃的内涵和丰富的意境,是浪漫主义时期最优秀的音乐艺术形式。

Nocturne(op.62, no.1)的手稿一、肖邦与他的夜曲创作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1810─1849)波兰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他一生创作有大量的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

在他的创作中,夜曲是最重要最精致的一组。

肖邦早期的夜曲创作受夜曲的首创者英国作曲家、钢琴家约翰?斐尔德的影响,旋律优美、情感细腻。

但肖邦并没有模仿约翰?斐尔德的创作,而是走着自己的道路,甚至是在少年时期创作的e小调夜曲里都鲜明地呈现出自己的风格特征。

肖邦一生创作的夜曲有21首,包括有3首夜曲Op.9(降b小调夜曲、降E大调夜曲、B大调夜曲)、3首夜曲Op.15(F大调夜曲、升F大调夜曲、g小调夜曲)、2首夜曲Op.27(升c小调夜曲、降D 大调夜曲)、2首夜曲Op.32(B大调夜曲、降A大调夜曲)、2首夜曲Op.37(g小调夜曲、G大调夜曲)、2首夜曲Op.48(c小调夜曲、升f小调夜曲)、2首夜曲Op.55(f小调夜曲、降E大调夜曲) 、2首夜曲Op.62(B大调夜曲、E大调夜曲) 、e小调夜曲Op.72 Nr.1。

其中,肖邦亲自发表了18首,其余3首为后人在他逝后代为出版。

Nocturne in C-sharp minor(第20首,遗稿)二、肖邦夜曲的类型肖邦的夜曲可分为三个类型:1.其一,是以《降E大调夜曲》为代表的夜曲。

肖邦《夜曲》中的和声手法分析

肖邦《夜曲》中的和声手法分析

肖邦《夜曲》中的和声手法分析肖邦的《夜曲》是钢琴曲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钢琴王子”创造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最为人熟知的钢琴曲之一。

这首曲子中的和声手法很特别,下面就来详细分析一下。

先说一下整体结构,这首曲子有三个主旋律,即A、B、C,A部分是前两个小节的旋律,B部分是第三个至第八个小节的旋律,C部分是后面的部分。

接下来着重分析一下和声手法。

1. 起始《夜曲》开头是一段简单的伴奏,左手轻轻地点擊低音,右手以五度和弦为主旋律伴奏。

此处和弦极简洁,以G大调中的G-D两个音甚为明显。

且最后一个和弦上加一个非属音E(F),令人产生一种未完成的不安感,为下一段的主旋律和声做了很好的铺垫。

2. A部分A部分的主旋律以G大调为主,由将半音上行的小亚维琴尾重复走动而构成。

旋律上表达的是心情的安静和平淡,配以C大调下,由五度上升的五度循环,构成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和声。

其中G与C形成的五度和弦、G与Bb(A#)形成的小七弦以及C与E形成的三和弦为主,且均为哀伤的和弦。

B部分的主旋律以E-flat大调为主,音域逐渐扩大、升高,速度也渐渐加快,表达的是内心的烦恼、苦闷和思考,和声也愈来愈有层次和复杂。

左手带有和声和伴奏两种职能,左手得益于大量高音的音符,其基础和弦由五度、大三和弦、筝音五度弦、第四等属音上升7度的减七弦、间隔三度的弱化四和弦、大调下属七音强化的大变调七和弦、七级与五级增四度而成的加四和弦、外加一组升降三度分别的和弦。

可以说是衔接了整段曲子的几乎全部变化,并且强调了G大调下的不安和C大调下的哀伤。

C部分的主旋律同样是以G大调为主,和A部分音乐的和声风格大致相同,但和声在两段旋律之间的过渡很好地把两段旋律统一在了一起。

这里的和声主要由G大调下的五度、大调下属七音间的三和弦、C大调下各种和弦的细微变化组成。

在最后几个小节,肖邦运用了渐弱渐少的手法,推向了最后的止音,在氛围上产生了非常遥远、平和而又壮丽的感觉。

总之,《夜曲》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钢琴曲,把深沉的思考和内心的烦恼都蕴含在旋律中。

肖邦《降b小调夜曲》(OP.9NO.1)的演奏特点与风格特征

肖邦《降b小调夜曲》(OP.9NO.1)的演奏特点与风格特征

・189・艺术研究肖邦《降b 小调夜曲》(OP.9NO.1)的演奏特点与风格特征谢友超(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宿迁 223800)摘 要:肖邦崇尚以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的形式对大自然的夜色及田园风光等进行描绘,并将创作者的内心诉求和情感揉入其中,基本格调都以优美、恬静和抒情为主。

《降b 小调夜曲》是肖邦夜曲中"最初之最初",旋律优美且情感内涵丰富,体现了肖邦夜曲作品的初期演奏特点和风格。

本文对《降b 小调夜曲》的演奏特点进行研究,分析了其风格特征,并对如何把握这一作品的风格进行了一系列思考和分析。

关键词:肖邦;演奏特点;风格特征;风格把握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风潮在欧洲兴起,从文学领域渐渐扩散到音乐领域,促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诞生。

在这一时期,浪漫主义音乐打破了莫扎特、贝多芬等古典时期音乐家和作曲家所奠定的古典音乐风格与艺术创作形式,钢琴作曲家注重以自我感受的艺术形式、变化万千的音乐语言来肆意展示其个人对生活、生命等概念的理解,使得音乐渐趋人性化、情感更加理想化。

出版于1833年的《降b 小调乐曲》是其将爱国主义情感与高度完美的音乐艺术形式结合起来产生的杰作,音乐性质天真、温和,旋律线条优美婉转,同时也是肖邦最哀伤的夜曲之一。

1 《降b 小调夜曲》的演奏特点1.1 歌唱性的触键降b 小调夜曲是肖邦最早出版的夜曲,也是肖邦最哀伤的夜曲之一。

极慢版,充满夜的优美。

在演奏此作品的时候,要尽量展现出其天真的音乐特质。

在演奏A 段的时候,要营造出一种伤感的﹑静谧的氛围。

在弹奏这如歌的旋律时,即在连奏歌唱性的乐句当中,手指需要紧贴于琴键。

采用指面由内向外的“拖”的演奏方法,这样能够确保声音细腻﹑柔和,没有重音以及音头。

这时将钢琴想象成为拨弦乐器进行演奏,使得声音连接在一起更为连贯流畅,以产生出动听柔美的声音。

当弹奏第一小节中三个非连音“F”音时,要注重在声音上的细腻变化以及身体上的感觉。

旋律变形以及花时的声音,我们可采用触一半键的方法,使得声音变得“遥远”“安静”。

从肖邦《夜曲》(作品9)探究其旋律的创作特色

从肖邦《夜曲》(作品9)探究其旋律的创作特色

从肖邦《夜曲》(作品9)探究其旋律的创作特色作者:唐鸣来源:《艺术评鉴》2016年第15期摘要:《夜曲》之作品9是肖邦早期创作的三首夜曲,虽为早期,却已经显示出这位旋律大师的创作才华。

主题的加花变奏、声乐性与器乐性的交织、富有灵感的装饰音、新奇的经过句、极具特色的音调,肖邦新颖而多样的旋律创作手法使得夜曲极具魅力,散发着诗一般的光彩。

关键词:肖邦夜曲旋律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5-0016-03肖邦(Frydery Franciszek Chopin, 1810-1849),波兰著名音乐家、钢琴家、作曲家,浪漫派音乐的主要代表。

在8岁便开始登台演出,不到二十岁就已成为华沙公认的作曲家和钢琴家。

在他的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生活所迫流亡到国外。

正是由于这些经历,使肖邦变得多愁善感。

同时他创作出众多饱含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

在他的音乐作品中完全没有模仿、类似。

他创作出的作品旋律全然清新、独放光彩、感人至深、宽广如歌。

对比别人,钢琴家肖邦的夜曲更有创造性、更具深刻的思想内涵,无论在音乐形象及和声色彩方面,还是在曲式结构、作曲手法等诸多方面。

尤其是旋律上,他创作的夜曲旋律线条优美,充满魅力。

《夜曲》之作品9是肖邦在早期创作的,包括三首夜曲:《降b小调夜曲》(Opus9Nr.1)、《降E大调夜曲》(Opus9Nr.2)、《B大调夜曲》(Opus9Nr.3)。

这三首夜曲都创作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当时肖邦的作曲技法已经较为成熟,通过对这些作品旋律的研究可以粗略地管窥到肖邦钢琴作品中旋律的创作特点。

肖邦的旋律是音乐文化中最富有诗意、最独具魅力的旋律,换句话说,肖邦用旋律谱写出了令人羡慕的美丽诗篇,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肖邦这三首夜曲中旋律的特色。

一、旋律变奏肖邦的音乐作品中,他最常用的作曲技法就是旋律变奏,可以说,他的作品中丰富的旋律都归功于他善用各种装饰性的变奏手法。

肖邦夜曲op9no1钢琴谱原版

肖邦夜曲op9no1钢琴谱原版

肖邦夜曲op9no1钢琴谱原版【肖邦夜曲op9no1钢琴谱原版】一、肖邦夜曲op9no1背景介绍:1、肖邦夜曲op9no1是肖邦在1830年作曲的第九首夜曲之一,也是他著名的音乐作品之一,它被认为是肖邦钢琴曲的代表作。

2、夜曲是肖邦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以情节平淡,主题思想和情感安静寂寞而著称,充满了浪漫主义元素。

肖邦夜曲op9no1展现出秀美悠扬的旋律,抒情而质朴又张力十足。

3、肖邦夜曲在音乐史上使用大量乐部曲调,而op9no1是其中最常演奏的之一。

钢琴谱原版在西方乐坛影响深远,多次被翻唱,如迈克尔·杰克逊“传奇”,Nickeladon电影艺术选集和Film-Noir等等。

二、肖邦夜曲op9no1乐谱构成:1、以慢板进行曲的演奏,此夜曲的乐曲总是正派的表达形式,充满浪漫的情感,延续肖邦之前的浪漫凝练的风格。

2、乐句以三拍开头,这充满浪漫气息的排律在慢板演奏中常常出现,方法是通过营造出细腻的情感来使乐句具有更多的表达力。

3、旋律上往往使用三和弦,双音结构。

此处肖邦有别以往的夜曲,他倾注自己的深情,不再仅局限于使用单和音,反复地使用双音和三和弦,使此曲更加分量十足,铺垫出情感的深沉与优美。

三、肖邦夜曲op9no1演奏技巧:1、曲调非常自由,演奏者可以根据当时的音乐气氛选择合适的音色。

特别明显的是慢板曲调,这需要演奏者微妙地把握音色和音高,以展现浪漫梦幻的情调。

2、钢琴技巧上,它以简单的变化和转调作为创作的节奏,尤其是在低音部分的强调,使这首曲子充满了声响,从沉重而低沉到温柔而甜美,令人着迷。

3、通过刻画旋律,使演奏者可以体会到肖邦表达的深情,在节奏上不断地变化,使得演奏者更容易投入。

四、肖邦夜曲op9no1演奏技巧延伸:1、要在节奏上表现出自己丰富的情感,可以尝试慢板演奏,使音乐更加圆滑,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曲子的精髓。

2、乐曲有其情感的特色,所以在演奏中要融汇情感的表达,如以柔和的节奏与低音着重演奏,使曲子更有诗意。

谈钢琴教学中读谱、演奏技巧与乐感的综合培养──以肖邦夜曲op.9-no.1作品教学为例

谈钢琴教学中读谱、演奏技巧与乐感的综合培养──以肖邦夜曲op.9-no.1作品教学为例

谈钢琴教学中读谱、演奏技巧与乐感的综合培养──以肖邦夜
曲op.9-no.1作品教学为例
朱瑾
【期刊名称】《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10)005
【摘要】钢琴演奏是一个综合的整体艺术,在钢琴教学中,需运用辩证统一的教学模式——即将读谱、演奏技法以及乐感的培养三者相互协调、促进.并通过钢琴教学中的演奏及乐感的培养来促进学生的循环认知、模式信息认知与演奏技巧创新认知等能力的培养.肖邦夜曲op.9-no.1音乐语言丰富多彩,通过肖邦的这部夜曲作品教学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和了解肖邦的创作追求,帮助学生增加抒情性乐曲的乐感与演奏技巧.
【总页数】3页(P85-87)
【作者】朱瑾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通 226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42.1
【相关文献】
1.初探声乐小夜曲与钢琴夜曲的纵横发展--以舒伯特《小夜曲》与肖邦《c小调夜曲》为例 [J], 王宇
2.钢琴演奏技巧与乐感的相互联系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探究 [J], 周雪丹
3.钢琴演奏技巧在乐感体现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思考 [J], 李博文
4.浅析肖邦钢琴练习曲作品风格与演奏技巧——以Op.10No.5和Op.10No.12为例 [J], 胡李沁弘
5.论肖邦钢琴音乐的和声特点——以肖邦《夜曲》为例 [J], 邓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曲op.9no.1》曲式分析报告
夜曲OP.9NO 1是肖邦创作最早的一首夜曲,此曲为典型的三声中部型的复三部曲式。

由首部、中部、再现部及尾声组成,没有前奏。

再现部采用了缩减再现的写法。

尾声跟普通的复三部曲式一样,规模适中。

首部A(1-18)结构为单纯的复乐段结构,整个首部只有短短的十八小节,并没有出现再现的部分,第二句在规模上稍稍大于第一句。

和声调性经过了两次变化,最终结束在主调降b小调的一级和弦上。

第一段A由前八个小节组成,为4+4的方整型结构,可分为a,b两个部分。

a句由前4个小节组成,和声平稳的进行在降b和声小调上,在主和弦与属和弦上来回交替,调性比较稳定。

这四句可进一步细分为2+2的结构,前两个小节在稍缓慢的小广板上以6/4拍的节奏缓缓呈示出来,一开始就表达出夜曲这种体裁静谧的感觉。

接下来,肖邦运用了密集的22连音给以听众流畅、线条性的感觉,最终以降b小调的属七和旋进行到一级结束第一句。

b句一开始调性发生了变化,由降b小调转到了它的关系大调降D大调上去,结构织体基本与前句相同,和声调性在进行了2个小节后又回到了之前的降b小调上。

整个和声走向呈主-下属-属-主的最基本的进行。

由于整个首部为一个复乐段的结构,所以A’与A两个大乐句构成了一种互相呼应的感觉。

A’同样也是由两个部分组成:a’与c。

a’几乎与a一样,
从结构到和声这两句差别不大。

但是出现了c句这个新的部分,从和声结构上来说,c的和声运用比较丰富,虽然调性还是进行在降b小调上,但是一开始c就用了一个副属和弦到下属的进行,来形成相对完整的离调进行,并且这句的结尾用了两次K46到V 到I的进行后,肖邦还用了一个拿波里和弦,在那波里和弦基础上加入副属和弦、副下属和弦、副导和弦,形成降II级和弦的离调,更突出戏剧性色彩。

最终结束于I和弦上形成终止以完成首部的陈述。

中部B(19-70)乐曲的中部有三个大的部分组成,分别是B,C,D。

每个部分与之前的段落在调性与结构上都有一定区别。

肖邦在中部采用了每段重复的手法,先来看B部分,这部分的主体从一开始就进行在降D调上,可划分为两句,b与e,b 句的开始是一种低声吟唱式的进行,分别为4+4的结构,比较方整;旋律相对之前更加简单,左手织体则延续了之前的形式。

和声在主-属(属七)上进行。

e句与上句一样,但是调性有所改变,调性从降D调来到了D调,并且最终结束在D调的I级和弦上,然后整B段开始一个八小节的反复。

整个中部肖邦都采用了这样一个写法。

然后来到C段,C段与之前的结构一样也是分为两个部分,只不过不同的是C的第二部分的材料来自于之前的e。

调式调性与之前大相径庭。

中部最后一个部分,在调性上与之前有较大的出入,直接来到了降G大调,肖邦在这一段运用了较多的属功能和弦,来为再现做一个准备。

还采用同一省略五音的和
弦长时间多次重复的方式在下声部下声部衬托着,而上声部采用灵活、跳动的节奏。

总之,这首夜曲的中部是一个典型的三声中部,虽然在结构比较庞大,但基本都是重复,而且调式调性变化都不大。

A ’(71-80)这首曲子的再现部是一个缩减再现,只再现了首部的第二部分,调性重新回归到降b和声小调上来,与首部的区别不是很大,终止在主和弦上。

从缩减再现上来看,这首曲子由于它的中部比较庞大,所有采用缩减的方式来再现,使得这首夜曲从结构上看上去更加的紧凑一些。

尾声(81-85)尾声有5个小节组成,尾声在调性上转到了主调的同主音大调上,用降B 大调完成最后的结束,全曲收拢在降B 大调的I 级和弦上。

综上分析,这首肖邦最早创作的夜曲属于肖邦爱情体验的情 感之作。

通过曲式结构、和声、织体、旋律、音量、节奏等多种音乐要素共同塑造了准确、完美的爱情夜曲形象。

肖邦多愁善感又不善表达的激情,在这首曲子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是一首不可多得钢琴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