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Hs在樟树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分布特征
施用污泥堆肥的梅花林地土壤中PAHs的分布特征研究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环境保护前沿, 2014, 4, 34-40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4 in Hans. /journal/aep/10.12677/aep.2014.41B006Sludge Compost Application on Prunusmume Forestland: 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 of Polycyclic AromaticHydrocarbonsYing Wang, Lijuan Feng, Li Feng, Boqiang Ma, Liqiu Zhang*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Email: *xyz_8989@Received: Jan. 15th, 2014AbstractTo provide support theoretically for applying method of sludge compost in the forestland, site ex-periments of Prunus mume forestland were designed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variation of the sixteen kind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the soil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ludge compost with different proportions (0 kg/m2, 1.5 kg/m2, 3 kg/m2, 4.5 kg/m2, 6 kg/m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ludge compost can apparently increase the contents of the PAHs in the soil. Different applying proportion of sludge compost would make different effects in the soil. The increments of PAHs rose to the top with the propor-tion of 6 kg/m2. In the following year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sludge compost, the amount of total PAHs decreased through spring, summer, and autumn, while increased in winter. The amount of 4 - 6 ring PAHs were more sensitive to the proportion of sludge compost than 2 - 3 ring PAHs. PAHs in different depths of soil showed different exposing level, and migrated quite fast to deeper soil layers. PAHs from the sludge compost could bring considerable risks to the environment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KeywordsSludge Compost; Soil; Prunus mume Forestl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施用污泥堆肥的梅花林地土壤中PAHs的分布特征研究王颖,冯丽娟,封莉,马博强,张立秋**通讯作者。
《树木学》习题1—总论 - 参考答案
《树木学》习题1—总论(参考答案)学院年级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成绩一、名词解释:1.树木学:是研究树木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及利用价值的学科。
2.分类系统:按照生物形态的繁简差异、生理功能的不同水平和系统发育中亲缘关系的远近归类,反映生物界的自然谱系。
3.种:种是分类学的基本单位,它是由一群形态类似的群体所组成,来自共同的祖先,并繁衍出类似的后代。
4.双名法:是种的学名形式,用拉丁文表示,即每个物种的学名由两个部分构成:属名和种加词,并于其后附上命名人。
这是由瑞典人林奈确立的。
5.树木分布区:每一树种都有一定的生活习性,要求一定的居住场所。
每一树种所占有的一定范围的分布区域,即为该树种的分布区。
6.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是指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个体发育)及生长周期各阶段的性状表现。
包括树木由种子萌发,经苗木幼树发育到开花结果,直至最后衰老死亡整个生命过程的发展规律。
7.物候期:简称物候期,是指生物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而有不同的生命活动的现象。
8.生态学特性:生态学特性是指树木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适应性。
二、填空题:1.树木按生活型可分为下列三大基本类型: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而每一类型又可按冬季落叶习性分为常绿、落叶和半常绿(半落叶)三种性状。
2.传统分类学的奠基人是瑞典人林奈,他确定了以“双名法”命名植物。
3.分类学的依据有形态学、解剖学、电子显微镜技术、孢粉学、细胞学、物种生物学、植物化学和分子系统学8个方面。
4.植物分类的基本等级是门、纲、目、科、属和种。
5.种下的分类等级主要有4个,分别是亚种、变种、变型和栽培变种。
6.树木分布区的类型主要有天然分布区和栽培分布区,连续分布区和间断分布区,水平分布区和垂直分布区。
7.树木特性主要包括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
8.影响树木生长的生态因素主要有4个,分别是气候、土壤、地形和生物。
三、单项选择:1.(C)林奈的分类系统是属于哪个时期的分类系统?A.本草时期的分类系统B.自然分类系统C.人为(机械)分类系统D.系统发育系统2.(D)将染色体性状用于分类,属于哪种分类依据。
高海拔地区樟子松根系分布与地上部生长量比较分析
高海拔地区樟子松根系分布与地上部生长量比较分析作者:吴夏丽郭亮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6年第11期摘要:通过对10a生樟子松树地上部生长量、根系分布及其生长量、生物量调查,结果表明,根系(根粗、根长、冠幅等)生长量愈大,地上部(树高、地径、冠幅等)生长量就愈大,反之,则愈小。
造林第3a在0~10cm土层中无根系分布。
黄麻土中根系分布在10~20cm 土层中,白土中根系分布在10~28cm土层中。
灌水根系水平分布范围大,不灌水根系水平分布范围小。
灌水有利于增加根生物量和生长量,进而增加地上部生长量。
关键词:高海拔地区;樟子松;根系分布;地上部生长量;比较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1-0094-02樟子松具有喜光、耐寒、抗风、速生、对土壤要求不严等特点,其树形及树干均较美观,可作庭园观赏和绿化树种。
临夏地区2000年引进樟子松,在海拔1 756~2 400m栽植,均能正常生长,尚未发现病虫危害和干梢现象,抗逆性强,生长量高于当地同龄华北落叶松、云杉、油松。
樟子松在类似区域可作营造防护林、用材林和风景林的主要树种。
土壤是树木生长的物质基础,树木根系在土壤中生长活动及分布情况直接影响地上部的生长。
树木根系具有吸收水分、养分等功能。
本文通过研究探讨樟子松根系分布与地上部生长,为其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试材为10a生樟子松树,苗龄7a、苗高95cm、地径2cm。
春季定植,定植穴规格60cm×60cm×60cm,造林株行距1cm×1.5m。
调查点在临夏县北塬乡前石村州林科所(简称州林科所点)和永靖县岘塬镇刘家村东塬坡(简称东塬坡点)。
州林科所点,属川塬灌区,海拔2 026m;年平均气温7.3℃,年降水量502mm;平地,土壤为黄麻土,土层厚,质地粘重,较肥沃,pH值7.8;具有灌水条件。
东塬坡点,系干旱半干旱区,海拔1 790m;年平均气温8.5℃,年降水量300mm;半阴坡,中部缓坡地,土壤为白土,土层较厚,质地疏松,较贫瘠,pH值8.5,具有灌水条件。
【地球生物全系列——植物篇】樟科—樟亚科(四):樟树
【地球生物全系列——植物篇】樟科—樟亚科(四):樟树10.土楠属土楠属(学名:Endiandra)是樟科下的一个属,为乔木植物。
该属共有约30种,分布于印度,经中国南部及马来西亚至澳大利亚及太平洋岛屿。
中国有3种,台湾、广东海南及广西西南部(田阳)各产一种。
(1)形态特征乔木。
芽小,有鳞片。
叶互生,羽状脉,细脉常呈蜂巢状小窝穴。
圆锥花序腋生,生于新枝基部,具梗,多花,或几退化成一聚伞花序。
花两性,细小。
花被筒极短,近于无或为钟形;花被裂片6,近相等或外轮3枚稍大。
能育雄蕊3,属于第三轮,花药稍增厚,无柄,在中部或在顶端之下方有外向的2药室,第一、二轮的6个雄蕊不存在或不发育而退化成腺体,有时腺体连成肉质的环。
退化雄蕊位于最内轮,不存在,或稀为3。
子房无柄,花柱短,柱头小。
果长圆形、圆柱形或卵珠形;果梗不或几不增大,花被全然脱落,或略为盘状,或近于宿存而不变形。
(2)土楠土楠(学名:Endiandrahainanensis)为樟科土楠属下的一个种。
土楠产广东(海南)。
生长于山谷混交林中或旷野灌丛中,海拔约330米。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横断面:心边材区别不明显。
木材浅红褐色至暗红褐色。
边材色浅。
生长轮比较明显。
宏观构造:散孔材。
管孔肉眼下可见,略多。
大小中等;主要为单管孔,少数径裂复管孔。
轴向薄壁组织肉眼下可见。
弦向不规则带状。
间距大。
及环管束状,木射线放大镜下明显,略密,略宽。
11.油果樟属油果樟属(学名:Syndiclis)是樟科下的一个属,为常绿乔木植物。
该属共有约10种,分布于中国云南东南部、贵州西南部、广西南部、广东、海南以及不丹。
(1)植物学史Kostermans (in Not.Syst. 873. 1939)提到本属与马达加斯加的Potameia Thou.有密切亲缘,认为本属药室I室是由于2药室融合的结果,因而鉴于花药1室而支持这一属建立的理由并不充分。
不同林龄樟子松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对比
不同林龄樟子松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对比作者:孙涛李文韬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02期摘要:对不同林龄樟子松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值、土壤微生物类群、土壤酶活性状况加以分析,得出试验结论,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林龄;樟子松;根际;非根际;土壤对比常绿乔木,高达30m,一般高15-25m,最大胸径lm左石。
树冠卵形至广卵形。
老树皮较厚有纵裂,灰褐色或黑褐色,常鳞片状开裂;树干上部树皮薄,褐黄色或淡黄色,裂成薄皮脱落。
轮枝明狐,每轮5-12个,多为7-9个,20年生大枝斜上或平展,一年生枝条淡黄褐色,2-3年枝灰褐色。
冬芽间柱状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不等,尖端钝或尖,黄褐色或赤褐色,表面有树脂。
叶2针一束稍扁,较短硬而扭旋,长5-8cm,少有12cm,径1-1.5mm,边缘有细锯齿,两面均有气孔线,横切面半圆形,稍扁,树脂道6-11条,边生;维管束间距较大。
冬季叶变为黄绿色。
风媒花,雌花紫红色生于新技顶端,雄花黄色生于新技下部:一年生小球果下垂,绿色。
成熟球果长卵形,黄绿色或灰黄色;长3-6cm,径2-3cm,果柄下弯,果烈年9-10月成熟,第三年春球果开裂,鳞脐小,庞状凸起,有短刺,易脱落,每鳞片上生两枚种了,种翅为种子的3-5倍长,种子大小不等.扁卵形,黑褐色、灰黑色、黑色不等,光端尖:JL期56月,果熟期翌年9-10月。
喜光,阳性树.树冠稀疏,针叶多集中在树冠的表面,在林内树下天然整枝好,孤立木侧枝及针叫繁茂,幼树在林下生长不良。
耐寒性强,耐-40Y-50Y低温,耐旱,不苛求土壤水分。
6月份固定沙地0-125cm沙层含水量为2%-3%,二年生落叶松因干旱大部分死亡,而樟子松仍然正常牛长。
樟子松主根深1-2m,最深达4m以下,侧根分布距地表10-50cm沙层内。
水平根向外扩展到6m左右,根幅达12m左右;根系有外生菌根,珊瑚状菌根着生在须根先端,纤细,易断,易风干,要妥加保护。
适应性广,喜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也能在薄层碳酸盐草甸黑钙土上(PH值7.6-7.8,总含盐量0.0B%)生长良好。
樟树幼苗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对PAHs胁迫的响应
状况的指标 。
关键 词 : 根 系分 泌 物 ; 多环 芳 烃 ; 有机酸 ; 飞行 时 间 质谱
中图分类号 : ¥ 7 3 1 . 2
( 中南林业科 技 大学 , 湖南 长沙 4 1 0 0 0 4 )
摘要 : 根 据 当地 P AHs自然 沉 降成 分 特 点 , 设 置 了 4个 P AHs 混合 物浓度 梯度 : C ( 总 P AHs 含 量为 0 ag r /
k g ) , L( 总 PAHs含 量 为 1 . 5 mg / k g ) 、 M( 总 P A Hs含 量 为 7 . 5 mg / k g ) 和 H( 总 PAHs含 量 为 7 5 mg / k g) ,
量为 7 5 mg / k g ) , 其 分 别 约 为 当地 土 壤 中 多 环 芳 烃 含 量 的 1倍 、 5 倍和 5 0倍 。 试验 于 2 0 1 5年 4月 选 取 樟 树 1年 生 且 苗 高 和 长 势 基 本 一 致 的幼 苗 进 行 栽 培 , 植 物根 系 进行 适 当 修 剪 后 用 0 . 1 5 的福 尔 马 林 溶 液 表 面灭 菌 , 用 自来 水 轻 轻 冲 洗 掉 附 于根 部 的 泥 沙 将 幼 苗 移 植 到 O1 0 c m 塑 料盆 中, 每 盆
P AHs 胁 迫程 度 的 增 加 一 直 表 现 出上 升 趋 势 ; 对 羟基 苯 甲酸 、 香 草酸 、 没 食 子 酸和 柠 檬 酸 分 子 量 相 对 较 高 的
有 机 酸舍 量 随 着 P AHs 胁 迫程 度 的 增 加 在 M 处 理 下达 到 峰 值 , 但 随 着胁 迫 程 度 的 继 续 升 高 在 H 处 理 下迅
不同坡位樟生物量及其分配率研究
明: 从人工林生长指标来看 , 同坡位樟平均胸径生长量和平均树高生长量均表现为下坡位> 不 中坡位>上坡位 ; 从林分生物量来看 , 下坡位樟林分总生物量最高, 中坡位次之 , 上坡位樟林分 总生物量最低 ; 就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而言 , 同坡位樟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均表现 不 为干>枝> 叶。从平均木各径级根生物量分配率来看 , 樟不 同坡位 均表现为 骨骼根> 中根> 粗根 > 大根> 小根> 细根 。
( l ) e r v siae in l C u t uinP o ic .T ersl dc tdt a h v rg Wa1 Ne s ei et tdi Ja g o nyi F j rvn e h eut i iae t ea ea e . we n g n e n a sn h t
2 1. 0 I3
湖
北
林
业
科
技
1 5
不 同坡 位 樟 生物 量 及 其 分 配 率 研 究
蔡 清楼
( 福建 金森林业股份有 限公 司 将乐 3 3 0 ) 5 3 0
摘
要 : 过 对将 乐 县 6a生樟 人工 林地 上部 分 和地 下部 分 生 物量 及其 分 配进 行调 查 。结果 表 通
lws o s p s i et mis p s e t, p lp s at rm rwigidc tr f l tt n T e o wnl eWa hg s, dle wa x u s. h d o h o n o wa l n a opn o
史前水稻土剖面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
(. a e aoa r o n utial A r utr,ntue f ol cec, hns cdmy f cecsN nig 10 8 C ia 1 tt K yLb rt y f iadS s n b g cl e Ist iSi e C iee ae ine, aj 0 0 , hn; S e o oS l a e i u itoS n A oS n2 2 IS S H B o t a o tr o iadE v n n,ntue f o cec, hns cdm ine, aj g2 00 , hn) .S A — K UJi b r o f o n n i metIstt o iSine C iee a e y f cecsN i 10 8 C i nL a y Sl o r i Sl A oS n n a A s a tT e ir ui f oyyl rm t yrcro sP H )nto rhs r ad ip fe,nL o aa 70 0aB ) d b t c: h s b t no lcccao a c doabn (A s i w eio c dys l ri s i uj j o( 0 P a r dt i o p i ih p t p i o o l ii n K a u i 80 0aB ) ep c vl w r vsgt . h sl o e a i teL oiio rfe te i et otn o e1 P uh qa 0 P rset e , e i et a d T er u s h w dt tn h ujj oi , g s cnet f 5E A o( i y en i e e ts h aa p l h h h t h P H a bevdi tesi c o zn  ̄ l e yte il e e n i t a d i np ta n N p a dp eatrn P e A s s sr f ehr o, l w db la rnt c n d ys l ah l e(a) hn h ee(h ) w o e nh ua i o h s y i h a e p o o , h e n n
煤矿区土壤PAHs含量特征及来源解析
Ab s t r a c t :To de t e r mi ne t he c on c e nt r a t i on a nd s ou r c e s a p p or t i onme nt o f Po l y nu c l e a r Ar o ma t i c
DOI : 1 0 . 1 3 3 2 0 / j . c n k i . j a u h . 2 0 1 7 . 0 0 2 9
煤 矿 区土壤 P AHs 含 量 特 征 及 来 源解 析
贾 海 滨 ,张 丽秀 , 李 岩 ,张 雪 娜 ,王 小 敏 ,冯 圣 东 ,杨 志新
( 河 北 农 业 大学 资 源 与 环境 科 学 学 院 / 河 北 省 农 田生 态环 境 重 点 实 验 室 , 河北 保 定 , 0 7 1 0 0 0 )
Hy d r o c a r b o n s ( PAH s ) i n s o i l n e a r c o a l mi n i n g a r e a , t h e s u r f a c e s o i l i n d i f f e r e n t s i t e s n e a r t h e
Ec o — e n v i r o n me n t o f He b e i Pr o v i n c e , Ag r i c u l t u r a l Un i v e r s i t y o f He b e i , Ba o d i n g 0 7 1 0 0 0, Ch i n a )
J I A Ha i — bi n g , ZHANG Li — x i u ,Ll Ya n ,ZHANG Xu e — n a ,W ANG Xi a o . mi n,
基于稳定同位素探针和宏基因组学技术的根际多环芳烃微生物降解机理研究
基于稳定同位素探针和宏基因组学技术的根际多环芳烃微生物降解机理研究基于稳定同位素探针和宏基因组学技术的根际多环芳烃微生物降解机理研究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和人工环境中的化学污染物,它们具有强烈的持久性、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
根际微生物降解是一种有效的PAHs降解途径,为研究微生物降解PAHs的根际生态过程与机制,对于防治土壤和水体的PAHs污染具有极大的意义。
近年来,稳定同位素探针和宏基因组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根际微生物降解PAHs机理研究。
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主要是利用生物体内某些元素在同位素比例方面的差异来追踪PAHs的生物降解过程,从而厘清PAHs的降解途径、微生物种类及其在降解中的作用等。
而宏基因组学技术则能够从整体维度上了解根际微生物及其代谢途径的变化情况,有助于确定PAHs的降解途径及其调控机制。
下面将深入探讨这两种技术在根际多环芳烃微生物降解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一、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在根际多环芳烃微生物降解研究中的应用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为了研究微生物降解PAHs的降解途径、微生物间关系及群落变化过程等方面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手段。
例如,通过同位素标记化合物,在不干扰微生物代谢过程的基础上,分析同位素比值的变化就可以确定化合物降解的过程。
因此,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具有无损、快速、高效的特点,可以对根际微生物降解PAHs的生态过程进行准确的监测与追踪。
在具体应用方面,Soil Petrology组的研究员利用参比化合物5-N-(2, 3-dimethyphenyl) acetamide和1, 2, 3, 4-d4-PAHs等方法,同时研究PAHs微生物降解的代谢途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区系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在降解PAHs过程中,PAHs变构化、氧化等化学反应由多种微生物共同完成,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对PAHs降解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稳定同位素技术为了研究PAHs的环境降解过程,提供了便捷、全面、可持续的手段。
榆林市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养分特征
收稿日期:2023-09-05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厅一般项目(2021JQ-831);陕西省科技厅计划项目(2019JQ-904);榆林市科技局产学研合作项目(CXY-2022-90)作者简介:白晓霞(1984-),女,陕西榆林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园林植物应用研究,(电话)155****0177(电子信箱)******************。
白晓霞,崔洁,周千强,等.榆林市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养分特征[J ].湖北农业科学,2024,63(1):47-5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环境,不仅能够辅助根部固定植株,也可为植物根系保温、保湿并提供养分等[1]。
植物生长过程所必需的养分主要来自土壤,土壤是决定植物生长发育的先决条件[2],优质的土壤条件能促进植物根部的生长,从而促进整个植株的生长发育,而不良的土壤环境则可能限制植物的榆林市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养分特征白晓霞,崔洁,周千强,齐凯乐(榆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榆林719000)摘要:为进一步探明陕西省榆林市樟子松人工林的土壤养分变化特征,以5年生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var.mongolica Litv.)纯林和5年生樟子松-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 .)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有机质、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等理化指标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樟子松纯林和樟子松-胡枝子混交林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整体上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全磷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硝态氮含量则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5个指标均表现为樟子松-胡枝子混交林高于樟子松纯林,且樟子松-胡枝子混交林各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樟子松纯林(P <0.05);樟子松纯林和樟子松-胡枝子混交林土壤含水率各土层间差异均不显著,樟子松-胡枝子混交林5~15cm 土层土壤含水率含量显著高于樟子松纯林(P <0.05);樟子松纯林和樟子松-胡枝子混交林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脲酶活性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且樟子松-胡枝子混交林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在各土层均显著高于樟子松纯林(P <0.05)。
植物樟树知识点总结
植物樟树知识点总结一、樟树的生长环境樟树原产于中国,目前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广泛分布。
它对光照和温度的要求不高,一般喜光、喜暖,不耐寒冷。
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生长最好。
樟树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但最好是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樟树是一种热带乔木植物,能够适应高温多湿的环境。
因此,樟树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省份,以及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二、樟树的外形特征樟树是一种高大的乔木,树高可达30米以上。
树皮平滑,灰色或浅灰褐色,老时裂成不规则的薄片。
树冠宽广,树枝粗壮,呈横展状。
樟树的叶片呈椭圆形,对生,革质而有光泽。
叶面深绿色,叶背灰白色。
叶片的边缘有锯齿。
樟树的花期一般在4月至6月,花小而不显眼,呈集生花序。
果实为核果,球形,成熟后呈黑色。
三、樟树的药用价值樟树的树脂和叶片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樟脑是樟树的一种挥发油,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的物质,有强力的杀菌消毒作用。
樟脑能够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头晕等症状。
此外,樟树叶片还可以入药,有清热解毒、镇痛止痒的作用。
樟树叶片还可以用来制作药酒、膏药等中药制剂,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疾病。
四、樟树的经济价值樟树不仅具有药用价值,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樟树的木材质地坚硬,纹理清晰,具有优良的物理力学性能,是一种优质的建筑材料。
樟木还可以加工成各种家具、工艺品等,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樟树的树脂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于制作香精、树脂等多种工业产品。
樟树的叶片可以提取樟脑,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制造医药、农药、塑料等产品。
此外,樟树还是一种优良的绿化树种,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樟树的盛花期和果熟期,树冠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金色的光辉,非常美丽。
因此,樟树常常用于城市绿化和风景园林的建设。
五、樟树的种植管理要想种植好樟树,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点和种植土壤。
樟树喜光,要选择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地方;另外,樟树也要求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因此要选择土壤肥沃、排水性好的地方。
不同坡位杉木樟树混交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布
不同坡位杉木樟树混交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布
张章秀
【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学报》
【年(卷),期】2010(022)008
【摘要】对福建省尤溪县4年生杉木、樟树人工混交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从混交林生长指标来看,不同坡位杉木及樟树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单位面积平均材积均体现为下坡位生长量>中坡位生长量>上坡位生长量;从生物量来看,下坡位杉木、樟树平均木单株总生物量最高,其次为中坡位,上坡位杉木、樟树林分总生物量最低;从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上看,不同坡位杉木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均表现为干部>叶部>枝部,樟树各器官生物量均表现为干部>枝部>叶部.从平均木各径级根生物量分配率来看,杉木不同坡位均表现为骨骼根>中根>大根>小根>细根,樟树不同坡位均表现为骨骼根>大根>中根>细根>小根.
【总页数】4页(P43-45,52)
【作者】张章秀
【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县林业局,福建,尤溪,365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27.31
【相关文献】
1.不同坡位5a生杉木、厚朴及马褂木混交林生物量分配格局 [J], 罗祖树
2.不同坡位5年生杉木木荷混交林生物量及其分配 [J], 张章秀
3.不同坡位杉木—闽粤栲混交林及杉木纯林养分循环特征的比较 [J], 魏重和
4.不同坡位6年生杉木木荷混交林生物量分布格局分析 [J], 陈仪全
5.不同坡位马尾松及江南油杉与木荷混交林生物量分布研究 [J], 朱新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沙绿化树种叶片PAHs富集种类与季节动态特征
长沙绿化树种叶片PAHs富集种类与季节动态特征黄勇;项文化;田大伦;闫文德;朱凡;彭刚【期刊名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31)005【摘要】用气质联用仪对长沙市城市绿化常用的樟树、广玉兰、桂花和红檵木4个树种叶片中PAHs含量进行了为期1年的测定,结果表明:樟树、桂花、广玉兰和红繼木4种城市绿化树种叶片中的PAHs年均总含量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分别为11.13、7.58、4.34、3.66 mg/kg.4种植物叶片中PAHs总含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动态(P<0.05).16种PAHs组分在不同植物叶片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2、3、4、5、6环化合物含量的分别占总含量的8.3%~19.5%、41.0%~54.9%、31.5%~43.9%、2.7%~7.5%、0.6%~3.5%.3、4环PAHs 为主,占总量的70%以上.植物叶片吸附PAHs的能力存在着种间差异(P<0.05)表现为吸附低环PAHs的量大于高环PAHs.【总页数】5页(P69-73)【作者】黄勇;项文化;田大伦;闫文德;朱凡;彭刚【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04;国家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站,湖南会同418307;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04;国家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站,湖南会同418307;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04;国家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站,湖南会同418307;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04;国家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站,湖南会同418307;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31.2【相关文献】1.昆明市区18种常见绿化树种叶片重金属富集特征 [J], 杨淏舟;李艳梅;陈奇伯;孙应都2.4种城市绿化树种叶片PAHs含量特征与叶面结构的关系 [J], 彭钢;田大伦;闫文德;朱凡;梁小翠3.兰州常见绿化树种叶片富集重金属能力研究 [J], 石晓妮;张建;张鸣;米璇;李万江4.道路绿化树种滞尘的季节效应与叶片特征关系 [J], 路艳; 卞贵建; 季洪亮5.道路绿化树种滞尘的季节效应与叶片特征关系 [J], 路艳; 卞贵建; 季洪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AHs污染土壤修复植物的筛选及其根际微生态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PAHs污染土壤修复植物的筛选及其根际微生态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并具有强烈生物毒性的有机化合物。
由于化石燃料的使用、工业生产等活动的普遍存在,PAHs在许多地方被广泛污染。
PAHs的污染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限制了生物多样性和土壤可持续性。
现代生态学已经注意到调节土壤生态系统失衡的办法,其中包括使用地球物理学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等。
而利用植物修复污染土壤的方法逐渐被越来越多地研究和应用,环境友好且重要。
因此,研究PAHs污染土壤修复植物的筛选及其根际微生态特征对于土壤污染修复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筛选PAHs污染土壤中适合进行修复的植物,并分析这些植物与其共栖微生物群落的互作关系与根际微生态特征。
具体目标包括:1. 筛选PAHs污染土壤修复植物。
包括测定不同浓度PAHs下植物生长的生理和生态特征,筛选适合在PAHs污染土壤中进行修复的植物。
2. 分析这些植物与其根际微生物群落的互作关系。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这些植物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并研究这些植物和微生物在生态环境中的相互作用。
3. 研究这些植物和微生物的根际微生态特征。
主要采取分子生态学方法、微生境特征分析等技术,探究这些植物和微生物的生态学特征,为PAHs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提供基础研究支持。
三、研究方法1. 植物材料采集和处理。
采集不同地区PAHs污染土壤中不同类型的植物,并对其进行分类,记录其地理分布和生态特征。
将这些植物在不同浓度的PAHs污染土壤中进行育种,测定相应的植物生长特征和污染物减少效果。
2. 分析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
对不同PAHs污染土壤中适合修复的植物根际土壤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进行分析。
3. 研究根际微生态特征。
运用T-RFLP技术、FISH定位法、分子筛选克隆、建构微生态学数据库等技术,分析不同植物和不同PAHs浓度条件下根际微生物的生态学特征,并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
多环芳烃(PAHs)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环境行为
1样品中PAHs的提取与测定
1.1提取剂
PAHs的常用提取剂有:四氢呋喃、乙酰氧乙苯胺、甲醇、二氯甲烷/水、丙酮/水、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环己烷、己烷、丁醇等[3~11]。不同样品所用提取剂不同;同一样品,不同提取剂的浸提效果也不一样。宋玉芳等[7]报道,对于植物根、茎、叶类样品甲醇的提取效率优于乙酸乙酯;在水稻籽实PAHs的测定中,两种提取剂的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孙福生[12]用6种提取剂(丙酮、甲醇、二氯甲烷、乙腈、2-丙醇和环己烷)对16种多环芳烃进行研究,得出萃取效率顺序为丙酮>甲醇>二氯甲烷≈乙腈>2-丙醇>环己烷。
3.1 PAHs在土壤中吸附-解吸的机理
PAHs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会影响它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分布、归宿、生物有效性和毒性等,因此PAHs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机理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土壤对PAHs的吸附-解吸实际上是土壤中的矿物组分和土壤有机质(SOM)两部分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土壤有机质相比,矿物组分对PAHs的吸附是次要的,且这种吸附多以物理吸附为主,在动力学上可用线性等温模型拟合[34]。Northcott等[35, 36]报道,当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0.1%时,低极性或非极性的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作用被土壤有机质所控制。因此,研究土壤吸附非极性有机污染物的机理主要是从土壤有机质的角度进行的。有关的吸附机理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土壤—植物系统中PAHs检测方法和分布规律
土壤—植物系统中PAHs检测方法和分布规律多环芳烃.(PAHs)主要是由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或高温裂解等产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稠合在一起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高脂溶性、强疏水性特征,和“致畸、致癌、致突变”等“三致”效应。
其结构稳定、易在土壤中持留,可通过土壤-植物系统威胁人群健康和生态安全。
搞清土壤-植物系统中PAHs的分布规律,对于防治土壤污染、保障农产品安全意义重大。
以往研究者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技术采用单一紫外或荧光检测器来分析土壤和植物样品中PAHs。
然而,对于多种PAHs共存的样品,单一检测器往往受到检出限、标准曲线线性范围、PAHs光学特性和浓度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一个样品往往需要多次进样、甚至需要稀释处理才能完成样品中多种PAHs的检测,操作烦琐、耗时、成本高。
发展高效液相(HPLC)/紫外-荧光(UV-FLD)串联检测技术有望克服该问题,实现样品中多种PAHs的一次进样、同时检出。
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紫外-荧光检测器串联检测土壤和植物样品中16种PAHs的实用方法;利用16种PAHs污染的土样进行温室盆栽实验,研究了土壤中PAHs残留规律及几种植物对PAHs吸收积累作用。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紫外-荧光检测器串联检测土壤和植物样品中16种PAHs的实用方法。
该方法利用超声萃取法提取,结合HPLC/UV-FLD分离和分析土壤和植物样品中16种PAHs,具有操作简单、省时、回收率高、重复性好的优点,实现了 HPLC 一次进样同时检出浓度差异大的16种PAHs。
土壤样品中16种PAHs的方法回收率为65.59%~104.4%,相对标准偏差0.589%~15.8%;白菜(叶、茎)和水稻(叶、茎、根、稻壳、稻米)样品中16种PAHs方法回收率为55.68%~106.2%,相对标准偏差0.555%~12.5%。
所建立的HPLC/UV-FLD分析方法可用于污染土壤和植物样品的检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对樟树根 际土与非根际土壤 中 P H A s分布特征进行 了研究 。结果表 明 : 根际 土壤 中与非根际土壤 中共 检
测出 l 6种 P H 组分 , A s 非根际土中 P H 质量分数呈现 2 ~ 0e 4 ~ 0a 0~ 0c A s 1 4 m> 1 6 m> 2 m的分布规律 , 而根 际土 中 P H 质量分数呈现 2 ~ m>0— 0a 4 — 0c A s 1 4 e 0 2 m> 1 6 m的分布规律 ; 根际土和非根际土 中多环芳烃 的总含量的最高 值均在 2 ~ oa l 4 m土层 , 平均值分别为 2 629和 2 226m k 。 ; .2 .9 g・ g 。 2环和 3环低分子量 P H A s的迁移能力强于 4— 6环多环芳烃。 关键词 :生态学 ; A s 樟树 ; PH; 根际土;非根 际土 ; 分布特征
第3 0卷 第 5期
21 0 0年 5月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 u n lo n rlS u h Unv ri fFo ety & Teh oo y o r a fCe ta o t ie st o rsr y c n lg
V0. 0 N . 13 o 5
~
6 m >0—2 m.b t i hz s h r ol it b t n l w o h s a t n ft tlP 0a 0c u n r io p e e s i.dsr ui a f te ma sf ci s o oa AHs w s 2 i o r o a 1~4 m >0 ~ 0c
n n-hio p r olo nn mo o r z s he e s i fCi a mum a c mph r oa
ZHANG n— n Yi we ! YAN e d W WA G H i i , IN i u , IN D — n , N u— n LA G Xa ci WA G G ag u u q o N un- n j ( . e t l o t nvr t o oet n e h o g ,C a gh 1 0 4, u a , hn ; 1 C nr uh U i s y f rs ya dT c n l y h n s a 0 0 H n n ' i aS e i F r o 4 C a 2 Frs tino Y n n ony Y n n 62 0 H nn C i ) .oet S t f al gC ut, al g 10 , ea , hn y r ao i i 4 a
Ab ta t s r c :Di r u in c aa tr t so AHs i hz s h r ola d n n r i s h r olo n mo m a h r ee si t h r ce si fP tb o i c n r io p e e s i n o —hz p e e s i f Gn a mu c mp o a w r o a ay e n t i p p r h e ut h w t a : h r e e 1 i e e t o o i o so AHs i h z s h r ola d n n r io n lz d i s a e .T e rs l s o h t t ee w r 6 d f r n mp st n fP h s c i n r io p ee s i n o —hz —
2 m >4 0c 1~6 m.T ema i m f h s a t n f 0a P Oe h x mu o e ma sf c i so tl AHsi hz s h r ol n o .h z s h r ol r 1~ t r o t n r io p e e s i a d n n r io p e e s l wee2 4 m s i l y r t erme n v l ewee2 6 2 9 mg‘ g a d2. 9 0 a ol a e , h i a au r . 2 k ~ n 2 2 6 mg・k ~ s p rtl .T emirt n a i t f o e g e a aey h g ai bl y o w r o i l
中图 分 类号 : 3 S72 2 X 5 ; 9 .3 文 献 标 志码 :A 文 章 编号 :17 —2 X(0 0 0 —0 8 0 6 3 9 3 2 1 )5 0 1 —4
Dit i uto h r c e itc f PAHs i h z s e e s i a d sr b i n c a a t rs i s o n r i o ph r o l n
M a 01 v2 0
PH A s在 樟树 根 际和 非 根 际土壤 中的分布 特征
张引文 。 ,闫文德 。 ,田大 伦 ,王会勤 ,梁小 翠 王 光军 ,
(. 1 中南林 业 科技 大 学 ,湖 南 长 沙 40 0 ; 2 鄢 陵县 林 业 工 作站 ,河 南 鄢 陵 10 4 . 4 10 ) 6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