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含解析
(赢在微点)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效作业44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效作业(四十四)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9·南昌高三诊断)1955年,《人民日报》社论说:“不少的美术家为了强调人民生活中的光明和快乐,显然把生活简单地美化了,使生活过多地成为节日的天真的狂欢,而对于人民在争取美好生活过程中坚决斗争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却很少加以有力的表现。
”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A.艺术家深入理解“双百”方针B.党强调文艺要宣扬社会建设精神C.科学和文学领域呈现繁荣景象D.“左”倾错误严重摧残文艺发展解析材料中明确提出文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B项正确;A项是1956年;C项是1956年之后;D项是“文革”时期。
答案 B2.(2019·广东省茂名市高三模拟)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针对戏曲问题提到:百花齐放是文艺界提出的,后来有人要我写几个字,我就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毛泽东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鼓励发挥戏曲艺术应有的价值B.为“双百方针”的提出奠定基础C.强调戏曲应居于文艺界的核心D.帮助戏曲艺术走上独立发展之路解析根据题意内容可知,毛泽东的题词是针对戏曲问题的,所以他的题词鼓励了戏曲艺术的发展,故选A;毛泽东的题词针对的是戏曲艺术,而不是为了给“双百方针”奠定基础,故排除B项;戏曲是艺术形式的一种,毛泽东主张百花齐放,所以并非是强调戏曲应该居于文艺界的核心,故排除C项;戏曲艺术本身就是独立发展的,而不是依靠毛泽东的题词扶植发展,故排除D项。
答案 A3.(2019·益阳高三评估)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
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各种受教育机会。
该时期我国( )A.已经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已经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C.颁布法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D.建立起新中国人民教育事业解析到1965年,我国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国民教育系统,排除A项;材料只是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各种受教育机会”,并不等于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排除B项;我国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才颁布法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排除C项;材料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这就为新中国人民教育事业提供宪法保障,故选D。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十五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4.影响:文学创作繁荣,电影和戏剧创作百花争艳。 5.破坏:“文化大革命”期间,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 花凋零, “样板戏”一枝独秀。 6.复苏:改革开放后,在“双百”和“二为”方向指导下,文艺 创作再现勃勃生机。
主题一
现代中国科技的成就
史料一
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
1.史料一主要阐述了新中国研制核武器的目的。史料主要说明新 中国研制核武器主要是出于防御目的。 2.史料二主要是说明卫星发射成功的国内、国际意义。史料反映 了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发展空间技术的开始,也说明卫星发射成功 鼓舞了亚非拉和世界人民,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及垄断空间技术的局 面。
根据史料二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影响。
解析: 选 A。 根据“1958 年”“加速实现”“提前并确定”等可知, 此时处于“大跃进”时期,冒进风气延伸到了科学研究领域,但“1965 年最终合成”,说明这种冒进的风气助推了科技发展,故 A 项正确;材 料仅反映蛋白质人工合成项目的“大跃进”,不能扩大为全国范围内的 科学“大跃进”,故 B 项错误;青年同志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 对象,说明青年在科研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并不代表青年是科研 主力,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政府科研投入,故 D 项错误。
1.史料一主要论述了文艺发展的途径和方针。史料主要强调文艺 家要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体现了创作自由对文艺创作的重要性。 2.史料二阐述了“双百”方针的目的和方向。史料说明文艺工作 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促进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 3.史料三论述了文艺界存在的主要问题。史料反映“双百”方针 受到“左”倾思想的干扰,夸大了当时文艺存在的问题。
解析:选 C。本题考查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1964 年我 国国防事业刚刚发展,没有建立起全方位的国防体系,故 A 项错误;材 料反映的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具有了远 程打击敌国的实力,故 B 项错误;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引爆成功, 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打破 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故 C 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是 1995 年提出 的,故 D 项错误。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19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杂交水稻之父”缘何
杂交水稻之父缘何“卖名”以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5月31日完成了股票发行工作后,至今仍没有一丝上市的动静。
据报道称,此事与战略投资者身份蹊跷有关。
70岁的袁老非常坦率地说:“我只是名誉董事长,上市公司的事儿我完全没有介入。
我哪有精力去搞这些?水稻和股票完全是两码子事儿。
”袁老表示至今仍不了解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但他也不回避有关“袁隆平”上市搁浅的传言。
“我听说有一个战略投资者是一家皮包公司,他们正在调查此事,后来又听说不是。
”袁隆平笑着说,“开头听说是6月底上市,后来又延长到8月底,现在还没有上市,他们说‘快了,快了’。
”袁隆平在这里提到的“他们”应该是“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湖南省农科院院长田际榕以及公司总经理、农科院副院长彭海华等人。
该公司成立于1999年6月30日,由湖南农业科学院等五家单位发起。
为了科研“卖”了名袁隆平说,他开始并不同意别人使用他的名字,后来省领导登门说服,再三思量,才勉强同意。
袁隆平说,同意“卖”名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第一,有利于杂交水稻打入国际市场,走向世界,实现心愿。
第二,科研经费将得到保障。
据他讲,为了帮助年轻人搞项目研究,他已将美国一家公司每年提供的1.5万美元顾问费设立为所长基金,并将先后获得的100多万元奖金捐了出来。
据了解,“隆平高科”与袁隆平先生签订有偿使用姓名权的协议,而袁本人也以其中的380万元折股25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以自然人的方式作为股份公司的发起人。
袁隆平表示,他个人所得的钱将全部用于科研。
不过,由于公司没有上市,有关费用还没有拿到。
有人说,“隆平高科”的上市从某种意义而言就是科学家本人——袁隆平的上市。
而一家资产评估机构的报告称,袁隆平三个字的品牌价值达到1000亿。
但袁隆平却告诉记者,社会各界对“袁隆平”三个字褒贬不一。
搞经济的人说,“这是首创,是名牌效应”,而科技界则认为“搞科技要安心”。
2019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1轮历史人教单元质检十四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技和文艺(附答案)
单元质检十四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技和文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浙江嘉兴基础测试,4)东汉《说文解字》中解释“纸”字的构成,从“糸”,是因为其初丝絮为之,于水中击絮也。
“氏”声,是因为纸平滑如砥。
据此推知()A.早期纸的原料与丝有关B.造纸术出现于东汉时期C.东汉时期的纸价廉物美D.纸已经成为主要书写材料2.(2018山东滨州调研,9)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
由此推断()A.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B.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C.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D.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3.(2018河南安阳一模,3)下表是史料中所收录的唐代文学家地域分布情况(今地名)。
由此可知,唐代文学人才()《旧唐书·文苑传》(115位) 河南22人,河北22人,陕西13人,山西12人,江苏10人,浙江6人,湖北5人,山东4人,四川2人,不著籍贯者19人《新唐书·文艺传》(77位) 河南22人,河北17人,陕西9人,山西8人,江苏4人,浙江4人,湖北3人,山东2人,甘肃2人,福建1人,安徽1人,籍贯不明者3人A.由南方向北方不断地迁移B.以北方社会作为创作题材C.呈北重南轻的不平衡局面D.受传统文学创作区域影响〚导学号25390114〛4.(2018浙江嘉兴基础测试,5)下列宋代词人中,有一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这位推动了宋词突破性发展的词人是()A.柳永B.苏轼C.李清照D.辛弃疾5.(2018河南八市第一次测评,1)下面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书写工具的不同B.书写材料发生变化C.经济和文化交流需要D.书法艺术不断发展6.(2018河南中原名校第二次质量考评,7)两宋时期,绘画技巧有不少成功的创造,画家注意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体验,艺术上倡导写实,具有精密不苟严谨认真的精神。
2019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1轮历史人教单元质检十五 近现代世界的科技和文艺(附答案) (2)
单元质检十五近现代世界的科技和文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浙江宁波十校联考,21)古代学者依靠直观感受和哲学思辨对自然界提出种种猜测,近代以来的科学依靠实验来检测和发展科学理论,利用这一方法,最先成熟和完善的近代自然科学核心理论体系是()A.自由落体定律B.经典力学C.量子力学D.相对论2.(2018湖北黄石调研,20)1861年1月,马克思在一封信中说:“达尔文的著作非常有意义,这本书我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
这说明达尔文的进化论()A.从科学理论跃升为社会革命B.从默默无闻发展到妇孺皆知C.从科学实验升华为理论阐述D.从自然科学影响到社会科学3.(2018浙江金华十校联考,19)1905年9月,德国《物理学年鉴》发表了爱因斯坦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标志着狭义相对论的创立。
狭义相对论()A.标志着一种全新的时空理论的诞生B.指出物质存在的空间是弯曲的C.全盘否定了牛顿的经典物理学体系D.第一次指出四维时空的物质性4.(2018江苏苏州期初调研,16)“(它)是一门奇妙的理论,提供了精确一致地解决关于原子、激光、X射线、超导性以及其他无数事情的能力,几乎完全使古老的经典物理理论失去了光彩。
”这一理论()A.为近代科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B.弥补了对微观世界认识的不足C.打破了神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D.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导学号25390116〛5.1830 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
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
1880 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
这段材料重在说明()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6.由于网络没有中心,没有直接的领导和管理机构,没有等级和特权,每个网民都有可能成为中心,传统的金字塔式权力结构将被“扁平化”的结构所取代。
2019版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课后限时集训: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三十三)(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对应学生用书第365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56年,中国科学院图书经费由80万元增为546万元,增订书刊中有资本主义国家期刊2000种.成立了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搜集、研究并传播国内外科学发展情况与最新成就.科学院每位导师带研究生从5个增加到10个.这反映了当时()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解除了对中国封锁B、中国科技已经全面领先世界C、科技发展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D、中国科学院已成科研领导机构C[材料中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科学技术发展大力支持,且西方国家并未解除对中国封锁,故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科技落后于世界,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当时中国迫切发展科技愿望,这反映出科技发展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中国科技院在当时科研机构中地位,故D项错误.]2、1958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由张梓昌领衔研制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 500次;1959年,由张效祥教授领衔研制中国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万次.这反映出()A、当时中国科技人才大量涌现B、当时中国科研出现“左”倾冒进现象C、新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取得突破D、新中国计算机技术落后于欧美等国家C[根据题意,从1958年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到1959年1万次,强调是新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成就,并非科技人才涌现,故A项错误;B项无法从材料信息中得出;根据前面分析,故C项正确;题干强调是新中国计算机技术进步,并非中西方对比,故D项错误.]3、宋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书中说,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价值.这说明科学技术()A、保障了我国国家安全B、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保护伞C、承载了济世价值诉求D、维护了地区及世界和平安宁C[由题干信息可以得出科学技术承载了济世价值诉求,故C项正确.] 4、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因为她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像屠呦呦一样抵御干扰、潜心钻研科学家还有很多.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文化大革命”期间世界首创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实验成功B、“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C、袁隆平成功培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D、“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实验成功是在1964年,故A项错误;“银河Ⅰ号”计算机研制成功是在1983年,故B项错误;袁隆平成功培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符合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故C项正确;“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是在2003年,故D项错误.]5、(2017·唐山模拟)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35部优秀影片同时展出……受到全国各族人民欢迎.这些影片还进入世界市场,受到各国观众喜爱.新中国电影创作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难忘1959年”.这一现象()A、是“左”倾错误思潮在文化领域新动态B、是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取得文艺硕果C、表明文化领域率先打破帝国主义外交封锁D、折射了困难时期中国人民乐观主义精神B[材料中现象并未体现“左”倾错误思潮,故A项错误;“双百”方针是对文艺工作主张“百花齐放”,对科学工作主张“百家争鸣”,发展、繁荣了社会主义中国科学、文化和艺术事业,故B项正确;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率先打破帝国主义外交封锁,故C项错误;电影事业辉煌与困难时期中国人民乐观主义精神无关,故D项错误. ]6、1950年初,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导意见突出两点:其一、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苏联经验;其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这说明当时教育()A、服务社会主义B、照搬苏联经验C、强调意识形态D、脱离生产实际C[1950年初中国还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社会主义制度还未确立起来,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苏联经验”不符,不是照搬苏联经验而是借鉴,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吸收苏联经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可知,借鉴苏联经验,发展工农教育,体现当时教育强调意识形态,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可知,当时教育注重生产与实际相结合,没有脱离生产实际,故D项错误.] 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并加强劳动者业余教育和对旧知识分子进行革命政治教育,同时强调妇女有与男子平等教育权利.这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教育()A、朝着人民教育方向发展B、完成了向社会主义教育转变C、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D、形成了比较完整国民教育体系A[材料“加强劳动者业余教育”“强调妇女有与男子平等教育权利”,体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教育人民性,故A项正确;这一规定还未付诸实践,不能推断完成了向社会主义教育转变,故B项错误;C、D两项与题干时间不符.]8、1952年,教育部决定大学从一年级起即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连续出版了苏联高校教材译本1393种.同时,曾经学自美国按系招生、选课制、学分制、淘汰制等制度均被取消.这一转变政治背景是中国()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新意识形态权威建立C、高度集中计划体制形成D、受美苏争霸形势影响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是在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教育部取消美国教育制度,采用苏联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反映了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说明新意识形态权威建立,故B项正确;高度集中计划体制形成是在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美苏争霸出现在50年代中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9、读《1957-1960年各级各类学校增长情况(单位:所)》表.从表中得出正确结论是()B、“文化大革命”所造成教育怪象C、违背教育规律不符合当时国情举措D、人民群众提高文化素养强烈要求C[A、B两项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排除;根据表中内容,从1958年开始,从小学到高校数量都有迅猛增长,受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影响,教育界开展大革命,违背教育规律,故C项正确;1957-1960年学校数量增加,不能反映人民群众提高文化素养要求,故D项错误.]10、(2017·唐山模拟)1970年6月,中央提出恢复“文化大革命”后业已停止高等学校招生,招生对象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招生办法是“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这种做法() A、实际上恢复了高考制度B、导致教育质量大幅下降C、贯彻了新中国教育方针D、体现了拨乱反正要求B[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故A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期间高校招生对象素质不高,故B项正确;“文化大革命”教育体现了阶级斗争特点,故C 项错误;材料中教育执行“左”倾思想,故D项错误.]11、(2017·淮南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同时,建立了大量半工半读学校.改革开放后,九年制义务教育逐渐普及.对这一变化合理解读是()A、我国教育模式发生了变化B、我国基本国情发生了变化C、我国教育体制发生了变化D、我国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B[材料未体现教育模式变化,都是学校对人才培养,故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发展困难,所以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同时,建立大量半工半读学校,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国家为了培养更多人才,所以加大了对教育投资,故B项正确;我国教育体制是鼓励民间多渠道、多形式办学,并不是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是我国教育方针变化,故D项错误. ]12、下图为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单位:万人)统计图.据此可以推知,出现下面现象主要原因是()A、留学回国人数大量持续增长B、留学生文化归属感越来越强C、中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D、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D[A项只是对题干材料反映现象表述而非原因,排除;B项属于脱离材料主观臆断,排除;C项仅是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大量持续增长直接原因,排除;由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所以越来越多中国留学生选择回国,这才是其选择归国主要(根本)原因,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7·唐山模拟)(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邓嗣禹在《中国考试制度史》中论及科举制:“(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1910年,梁启超说“科举非恶制也”,“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政府公报》第24号中提及考试重要意义:“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孙中山观点导致了后来民国考试院建立,实际上是科举制复活.材料二高考全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其基本立场应立足于服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1997年,为纪念恢复高考20周年,《人民日报》有这样一句评价:恢复高考,挽救了我们民族和国家.原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杨学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高考社会作用远远超出了考试、招生、教育;1977年高考恢复不仅仅是一项考试,更是知识价值、知识分子地位,是社会流动渠道、社会公平.——于涵:高考制度恢复40周年内容改革评述(《中国考试》2017年第3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特点,并指出1905年清政府废止科举制度根本原因.(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科举制和当代高考制度主要异同点.谈谈你对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看法.(1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以迄于明清”得出延续时间长,“时加修正”得出不断发展完善,“防闲之法益密”得出选拔方式规范,“取人之道益公”“孙中山观点导致了后来民国考试院建立,实际上是科举制复活”得出公平公正,影响深远.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科举制度不能适应近现代化现实需要.第(2)问第一小问,异:根据材料一“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得出前者是为国家选拔官吏;根据材料二中“高考全称是……其基本立场应立足于服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得出后者是为高校选拔新生.同:根据前面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都由国家统一组织考试,具有多方面社会功能;都坚持择优录取,成绩面前人人平等;都有利于弘扬知识价值,提高知识分子地位,推动文化教育普及;都促进了社会流动,有利于社会公平.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利用考试选拔人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部分,高考改革应合理扬弃传统,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答案】(1)特点: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影响深远.原因:科举制度不能适应近现代化现实需要.(2)异:前者是为国家选拔官吏,后者是为高校选拔新生.同:都由国家统一组织考试,具有多方面社会功能;都坚持择优录取,成绩面前人人平等;都有利于弘扬知识价值,提高知识分子地位,推动文化教育普及;都促进了社会流动,有利于社会公平.看法:利用考试选拔人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部分;高考改革应合理扬弃传统,实事求是,改革创新.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严格意义上留学生运动,是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而出现历史现象.近150年来,留学生作为一支学贯中西新型知识群体,直接影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和中国先进文化构建.——据李喜所《中国留学生发展历程及其与现代化进程关系》整理根据材料信息,概括近现代中国留学教育某一阶段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历史影响等方面予以历史解读.(12分)(要求:解读清晰,史实准确,与所概括特点之间形成严密合理逻辑关系)【解析】首先,须认真审清题干,“依据材料信息,概括近现代中国留学教育某一阶段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历史影响等方面予以历史解读”,即从材料近代中国四个留学阶段中任选一个进行作答即可,角度方面则从特点、背景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其次,须审清这四个阶段,同治时期、光绪年间、五四前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后,针对各阶段具体状况进行具体阐述即可.【答案】示例:第一阶段:特点:主要到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学习军事和工艺技术、自然科学;留学生多来自沿海家庭.背景:两次鸦片战争战败;西学传播;新思潮萌发;洋务运动兴起.影响:成为近代民族工业和海军中坚力量;促进了工业、科技与国防现代化.第二阶段:特点:主要到日本;主要学习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自费留学人数大增(留学逐渐成为社会风尚).背景:明治维新后日本强盛;甲午战争战败,民族危机加剧;清末新政;科举制废除,民间求学风气转变;距离近、费用低,文化风俗习惯相似.影响:成为民主革命运动骨干;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第三阶段:特点:主要到美国、法国、俄国;留学资金来源多样化;浓厚政治色彩(学习马克思主义,探索救国救民道路).背景:新文化运动提升民众民主、科学意识;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美国返还部分庚子赔款.影响:促进中国科学文化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中坚力量.第四阶段:特点:以留学欧美经济文化发达国家为主;自费留学逐渐占主流;规模空前;双向.背景:改革开放(政策因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人才迫切需要;思想解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全球化潮流;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影响: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融合;友谊桥梁,增强国际了解与沟通;促进我国经济科技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
近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45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试题新人教版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45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试题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45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试题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45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试题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45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1.(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
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由此可知(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材料表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普通高校、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都获得快速发展,反映出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
A、B两项材料均没有涉及,排除;当时高等教育虽然发展迅速,但远未达到普及的程度,D 项错误。
答案:C2.(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教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加大了教育发展力度,《婆媳上冬学》反映了这一时期开展的扫盲教育,该作品体现的是现实主义绘画风格,故选C项.传统文人画注重意境,A项与题干作品不符;该作品并未受到西方流行画派的影响,故B项错误;该画注重现实风格而非艺术想象,故D项表述错误。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含解析
件找旬扳:::fay 也绦月"柑疝甘一、选择题1.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
其创作风格是A .古典主义 D .现代主义解析:题干材料表明该文学流派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着重描摹人们的心灵世界。
浪漫主义出现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强调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答案:C2. 18—19世纪,欧洲、美国的浪漫主义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艺A .对自然风光的无限向往B .对科技发展的期盼C .对自然王国的理性描绘D .对工业文明的担忧解析: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18—19世纪” “自然发怒”提出合情合理的批判。
”文中“他们”为代表的作品A •反映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B •创作手法怪诞C .真实地描写了社会现实风貌D .集中表现自我解析:根据材料中“18世纪”“我们不能指望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提出合情合理的批判 判断发生在启蒙运动后,对资产阶级宣扬的自由、平等的 答案:A4. 19世纪《儒林外史》和《人间喜剧》分别在中国和法国刊印并开始流传。
这两部名著都()A •迎合了当时政治发展的趋势B •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不满C .折射了当时中法的社会百态B .现实主义C .浪漫主义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符合题意,故C 项正确。
作品。
他们擅长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宣传其主张,如“地球 (或自然)是人类的母亲” “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自然发怒”等。
这些作品主要表达了当时人们 ( )“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可以看出,这些作品表达了人们对工业文明的担忧,故选 D 项。
答案:D3 •霍布斯鲍姆在《革命的年代》中写道:“他们并不相信 18世纪自负的机械唯物主义 (以牛顿以及布莱克和歌德这两个吓唬人的家伙为代表因而, 我们不能指望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可以“理性王国”的失望,故A 项正确。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题第40讲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docx
第 40 讲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一、选择题 (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7 ·湖北荆州模拟 )1964 年 10 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
”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主要意义是()A.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B.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C.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D.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故A 项错误;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为中国进入联合国提供了可能,但并非主要条件,故 B 项错误;据材料“ 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可知中国核试验成功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故 C 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且史实错误,故 D 项错误。
答案C2.(2016 ·湖南张家界一中月考 )中国著名女医药家屠呦呦获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的屠呦呦,以“文化大革命”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就获奖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
下列新中国科技成就属于同一时期的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C.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D.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解析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 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1973 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 号,与题干成就同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故C 项正确;1983 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
答案C3.(2017 ·江西南昌模拟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相继取得了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药物、杂交水稻技术等领先世界的生物学和医学成就。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章节测试 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人教版)(含答案)
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一、选择题1.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下列有关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③恢复高考A.②④①③BC.④③②①D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记忆与再现。
①时间是1995年,②时间是建国初期,③时间是1977年,④时间是1983年。
故选B项。
答案 B2. 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C.提高人民群众水平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解析解题关键是掌握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当时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全面建设开始,所以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以促进文学艺术发展,提出“百家争呜”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可见D项正确。
A、B、C三项不符合“双百”方针的目的。
答案 D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初解析 1986年4月12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38号主席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答案 B4.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
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析此题隐性考查历史时间。
1977年12月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于1995年宣布,决定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始于1978年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光明日报》的公开发表。
【配套K12】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仿真模拟卷- Word版含解析-
仿真模拟卷本试题卷共4页,17题。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从每题所给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填在相应答题栏中;第Ⅱ卷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试卷相应位置。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的相应位置。
3.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严禁折叠,严禁在试卷上做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6年3月考古证实,海昏侯大墓的墓主是汉武帝之孙——刘贺。
他曾经历王、皇、侯的身份转变,曾是食邑四千的第一代海昏侯国君。
考古发现大量黄金,震惊考古界。
以上材料说明汉代()A.侯国内有征税及黄金等货币的铸币权B.海昏侯国是江南一县级行政编制单位C.身份转变说明汉代宗法制维护统治的局面动摇D.地方分封体制依然存在解析:由材料中“考古发现大量黄金”,不一定说明海昏侯拥有铸币权,故A项不正确;侯国是与郡并行的行政单位,不是与县对应,并且材料没有体现“县”,B项不正确;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刘贺作为第一代海昏侯国君,说明地方分封体制依然存在,D项正确。
答案:D2.黄老学派认为,法律是“天下之度量”“人主之准绳”,因此必须“明法修身”以为治,国君一举一动必遵守法律,国家的繁荣衰败取决于国君的道德品性。
这表明()A.君主的道德品性决定了法律B.君主专制受到法律的挑战C.君主是法律的准绳D.君主要修身养性遵守法律解析:根据材料“必须‘明法修身’以为治,国君一举一动必遵守法律”可知,君主要修身养性,遵守法律,国家才能繁荣,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D3.法国一学者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
这一新因素()A.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未能使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C.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D.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解析:材料中的“新因素”是指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城市中的市坊界限被打破等,这些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未能使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故B项正确。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5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作业】
课时作业45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吉林省百校联盟高三联考)1964年10月19日,《参考消息》援引合众国际社东京十七日电:“红色中国……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
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
”这说明当时中国() A.建立了全方位的国防体系B.具有了远程打击敌国的实力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D.科教兴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解析: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
故答案为C项。
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A项说法夸张,排除;原子弹本身不能做到远程打击敌国,必须同导弹结合才行,排除B项;科教兴国是改革开放后提出的政策,排除D项。
答案:C2.(2018·益阳高三质检)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并于4月27日成功完成与天宫二号的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这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又有了长足进步。
宣告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重大事件是()A.“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B.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D.“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宣告了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选项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通信卫星和航天无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原子弹也和航天无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时我国早已经进入航天时代,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答案:A3.(2018·泉州高三摸底)1958年6月12日,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科普文章称:“土地所能供给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很!……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产量高出很多。
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课时作业:28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课时作业28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75页]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新疆乌鲁木齐一模)从地面迈向天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
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C.“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解析:人造卫星是属于太空航天方面的成果,A、B两项明显不相符。
D项时间较晚。
答案:C2.1958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由张梓昌领衔研制的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 500次;1959年,由张效祥教授领衔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万次。
这反映出()A.当时中国科技人才大量涌现B.当时中国科研出现“左”倾冒进现象C.新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取得突破D.新中国计算机技术落后于欧美等国家解析:根据题意,从1958年运行速度每秒1 500次到1959年的1万次,强调的是新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的成就,并非科技人才的涌现,故A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左”倾,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故C项正确;题意强调的是新中国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并非中西对比,故D项错误。
答案:C3.美国普渡大学名誉教授汤·巴来伯格评价中国某科学家:“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
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把西方国家抛到了后面……”这段话反映了()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跨越式发展B.中国粮食产量提高,解决了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C.袁隆平在农业领域为世界作出重大贡献D.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逐渐落后于中国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是对中国科学家的评价,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但他不是一位科学家,故A项错误;中国粮食产量提高并没有解决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故B项错误;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使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有助于解决世界饥荒问题,故C项正确;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落后于中国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D项错误。
2019届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时作业60+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课时作业(六十)一、选择题1.中国科学院档案处保存的文件表明,1951年至1958年中国共派出留苏学生7 493人,其中69%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10.6%的学习理科,6.9%的学习农林,3.4%的学习医学,3.2%的学习文科,1.7%的学习文化艺术,1.6%的学习财经。
这是我国当时()A.“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B.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全面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答案:D解析:据材料“1951年至1958年……其中69%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我国处于“一五”计划的工业化建设时期,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大量工科专业人才,故D 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故A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故B项错误;1951年至1958年中国没有进行文化教育的全面改革,故C项错误。
2.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评价中国某科学家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
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把西方国家抛到了后面……”这段话反映了()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跨越式发展B.中国粮食产量提高,解决了世界范围内的粮食短缺问题C.袁隆平在农业领域为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D.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逐渐落后于中国答案:C解析: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并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故C项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是对中国科学家的评价,未涉及农业现代化问题,故A项错误;中国粮食产量提高并没有解决世界范围内的粮食短缺问题,故B项错误;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逐渐落后于中国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D项错误。
3.[2018·龙岩四校联考]1964年10月2日,《东方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首演。
全剧共分《东方的曙光》《星火燎原》《万水千山》《抗日烽火》《埋葬蒋家王朝》《中国人民站起来》《祖国在前进》《世界在前进》等八场,采用了歌舞、合唱等艺术表现方法,并且有民族乐队和西洋管弦乐队的联合演奏。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19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牛胰岛素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
牛胰岛素
牛胰岛素是牛胰脏中胰岛β-细胞所分泌的一种调节糖代谢的蛋白质激素,是一种多肽。
其一级结构1955年由英国桑格测定。
牛胰岛素在医学上有抗炎、抗动脉硬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骨质增生、治疗精神疾病等作用。
中国是第一个合成人工牛胰岛素的国家。
1965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在所长王应睐的组织领导下,与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科学家通力合作,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1965年9月17日我国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
经过严格鉴定,它的结构、生物活力、物理化学性质、结晶形状都和天然的牛胰岛素完全一样。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为人类认识生命、揭开生命奥秘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
这项成果获1982年中国自然科学一等奖。
1953年,英国人F. SangerSanger由于测定了牛胰岛素的一级结构而获得1958年诺贝尔化学奖。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某班历史小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C.“神舟”载人飞船试验成功D.选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世界之最”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需要世界领先,原子弹爆炸、“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和“神舟”载人飞船试验成功都不是世界第一,只有选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最为符合,故D项符合题意。
2、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答案:B解析: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52年”可判断此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再结合题干中的“工科系”“多科性工业大学”等信息可判断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开展工业建设,故B项符合题意。
此时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已基本完成,故排除A项;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高校的院系调整不仅仅局限于天津地区,同时也不单纯是为了天津的经济建设,故排除D项。
3、从1950年至1957年,《人民教育》杂志社在其所出版的77期刊物中刊登有关苏联教育的文章多达170篇。
此时,苏联教育凯洛夫的《教育学》在中国出版了29万册。
这样做有助于( )A.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B.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C.确保苏联对华的主导性D.促进人才培养的多元化答案:B解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属于改革开放以后的教育方针,而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教育方针,故A项错误;据材料“出版的77期刊物中刊登有关苏联教育的文章多达170篇”“苏联教育凯洛夫的《教育学》在中国出版了29万册”可知,大量引进苏联教育思想,有利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故B项正确;学习引进苏联教育,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而不是确保苏联对华主导性,故C项错误;材料“出版的77期刊物中刊登有关苏联教育的文章多达170篇”“苏联教育凯洛夫的《教育学》在中国出版了29万册”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学习引进苏联教育,与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无关,故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毛泽东在1958年先后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工夫是完全可能”。
即使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不少科学家还是开始投入这些开发计划。
这主要说明了()A.“两弹一星”开展是国内外形势所需结果B.“大跃进”运动有利于我国国防现代化发展C.我国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内实现国防现代化D.应该将发展国防高科技作为一切工作重心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两弹一星”是在当时美苏争霸和中国国防力量薄弱情况下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故A项正确;“两弹一星”不属于“大跃进”运动,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可知当时我们并不是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内实现国防现代化,故C项错误;中共八大已经确立了当时社会发展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不是发展国防高科技,故D项错误。
答案:A2.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理由也会愈加充分。
”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主要意义是() A.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力量B.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主要条件C.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D.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力量,故A项错误;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为中国进入联合国提供了可能,但并非主要条件,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中国进入联合国理由也会愈加充分”可知中国核试验成功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且史实错误,故D项错误。
答案:C3.2016年“两会”指出,今年是中国航天大年,新火箭新飞船升空,同时还有新发射场启用等。
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需要,中国历史上曾拟定了57项重点任务科技发展规划,其中特别强调发展当时最先进科技重点项目:●原子能●火箭和喷气技术●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自动化●精密机械●仪器仪表●新兴科技这一规划最有可能制订于()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初期C.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初期D.科技体制改革实行之后解析: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看,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代表性成就,半导体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重点发展科技成就,故可以推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6年制订《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故B项正确。
答案:B4.某班历史小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C.“神舟”载人飞船试验成功D.选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世界之最”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需要世界领先,原子弹爆炸、“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和“神舟”载人飞船试验成功都不是世界第一,只有选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最为符合,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5.据新华社电:“神舟六号尚在这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
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回报。
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对材料理解正确是()A.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经济行业B.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国家C.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中国开始打破大国对空间技术垄断解析:材料中“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强调了航天业带来经济效益,不能说明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经济行业,故A项错误;材料与中国在世界航天业地位无关,故B项错误;“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说明航天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故C项正确;材料与中国打破大国空间技术垄断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6.1956年5月26日,中宣部长陆定一在阐述毛泽东提出一项方针时指出:“文艺工作,如果‘一花独放’,不论那朵花怎么好,也是不会繁荣……有了对独立思考鼓励,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
春秋旧中国时代同现在情况是大不相同。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提出这一方针主要目是()A.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B.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C.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文学艺术水平D.指出文艺工作要为工农阶级服务解析:材料没有涉及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故A项错误;由材料“文艺工作……也是不会繁荣”“学术就能迅速发展”可知这一方针目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故B 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广大人民群众,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工农阶级,故D项错误。
答案:B7.郭沫若认为:“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期标志在春秋战国时期”,范文澜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始于西周”。
面对这两位优秀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毛泽东在当时没有做出孰是孰非结论,他认为解决历史问题应该()A.古为今用,洋为中用B.“百家争鸣”C.“百花齐放”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解析:“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指文化之间古今继承与中外交流,材料中是对历史分期两种观点,不属于文化继承与交流,故A项错误;“百家争鸣”是“双百”方针中内容,是指学术问题要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故B项正确;“百花齐放”是“双百”方针中关于文学艺术领域主张,与材料中学术问题不符,故C项错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对传统和外来文化态度,故D 项错误。
答案:B8.1961年,有中央领导人在文艺工作会议上说:“文化部一位副部长到四川说:川剧落后,得罪了四川人。
当时一位同志回答: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
我看这位同志很勇敢,回答得好!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这表明()A.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方针B.中国共产党实行“科教兴国”政策C.文学创作受到“大跃进”运动干扰D.中华人民共和国文艺反映了现实生活解析:抓住关键信息“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可以看出这体现了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方针,故A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1995年才提出,故B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出现于1958年,1960年八字方针开始纠正“大跃进”运动错误,故C项错误;D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错误。
答案:A9.“文化大革命”中有部电影叫《决裂》,其中两个主要情节:一是手上有茧子才能上大学,二是一位教授讲授马尾巴功能遭到学生嘲弄。
这部电影带来最大问题是()A.学风淡化B.知识分子地位下降C.价值观扭曲D.科学发展滞后解析:材料主要讲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电影《决裂》中两个情节,由此可推知电影《决裂》会导致学风淡化,但并不是最大问题,故A项错误;知识分子地位下降早就已经体现出来了,也不是这部影片影响,故B项错误;这部影片带来最大问题是价值观扭曲,即人们对事情判断标准扭曲,故C项正确;科学发展滞后不是电影带来问题,故D项错误。
答案:C10.创办于1902年山西大学,响应国家号召,于1952年到1953年间进行了彻底改组,医学院、工学院先后从山西大学分离出去;法学院改称财经学院,分别并入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冶金工程系划归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纺织和采矿工程系并入西北工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
这次院系调整反映了()A.人文社会科学地位大大提高B.完整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C.建设时期对专业化人才需要D.实施“教育大革命”政策结果解析:由山西大学医学院、工学院“分离出去”“法学院改称财经学院,分别并入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可知,人文社会科学地位并未提高,故A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只是我国高等教育一次重大变革,不涉及中小学及其他教育方面改革,故B项错误;冶金工程系划归北京钢铁学院、纺织和采矿工程系并入西北工学院实际上是更加突出了学科专业性,故C 项正确;“教育大革命”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末,是伴随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而兴起一场“教育革命”,故D项错误。
答案:C11.1953年,东北行政委员会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为东北农村编写了《农民速成识字课本》,课文采用类似《三字经》韵文体:“日月光,照四方,天上明,地下亮,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咱,有力量……”。
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扫盲教育()A.强调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B.注重对公民政治思想教育C.奠定农业合作化运动基础D.激发广大群众主人翁意识解析:材料没有提及生产实践活动,故A项错误;“三字经”强调毛主席、共产党重要性,通过政治思想教育,巩固政权,为经济建设做准备,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互助组、合作社、土地改革等,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人民群众当家做主,故D项错误。
答案:B12.邓小平1975年9月26日在一次谈话中忧心忡忡地讲道:“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
……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
”为此,在他倡议和影响下()①形成了完整国民教育体系②恢复了全国高考制度③实行了“科教兴国”战略④制定了《义务教育法》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1965年,中国就形成了完整国民教育体系,故①错误;1977年,在邓小平倡议下,恢复全国高考制度。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邓小平倡议和影响下,我国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故②③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
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国外有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全球性粮食危机?”袁隆平闻言挥动着满是老茧双手说:“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材料二天宫二号即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第二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空间实验室,将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进行一系列空间试验。
天宫二号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应用和试验,包括释放伴飞小卫星,完成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于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将与神舟十一号飞船对接。
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对人类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成功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
(1)结合所学知识,从对中国粮食问题和世界粮食问题解决方面回答即可。
(2)原因分析主要从国家政策支持、经济发展、技术发展及科技人员努力等角度来展开。
答案:(1)不仅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问题,还在世界范围推广,被许多国家引种,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