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望其速成 无诱于势力
2019浙江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2019浙江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温州九校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5题。
(20分)答李翊书【唐】韩愈六月二十六日,愈白。
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
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①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
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
君子则不然。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
愈白。
【注】①膏:灯油。
从《答李翊书》中看韩愈的为文之道
从《答李翊书》中看韩愈的为文之道导读:一、闳中肆外韩愈认为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是为文的前提。
他在《答李翊书》的开头说:“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有日矣,况其外文乎?”由此可见,他认为德是文章的内核,文是德之载体,或者说是外在的表现形式。
这和他所一贯倡导的“文以载道”说是相一致的。
如,他在《争臣论》一文中说:“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
我将以明道也,非以为直而加人也。
”在《答李秀才书》中说:“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耳。
”那么,“道”和“文”怎样能相促相长,达到较高的水准呢?他在《答李翊书》的第二段形象的论述了这个问题,他说:“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竢其食,加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要写好文章,不要只是想去寻找一盒能让东施变西施的外用美丽霜,不要被狭隘的功利所驱谴,而要像为树养根,给灯加油那样,去加强道德修养,有了教高的道德水准,诗之树、文之灯才根深叶茂、光焰万丈!有了较高的道德修养,就有了经济苍生的使命感,就有了悯难怜弱的同情心,就有了正道直言的方正人格,遇不平则鸣,有愤激则书,敢于为民请命,敢于为一切正义和真理摇旗呐喊、奔走呼号。
金银财色不能动其心,酷刑利刃不能钳其口。
想不说话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呀,何需挖空心思、搜肠刮肚、冥搜虚饰以敷缀其文呢?二、学养修文但“德”是不是天生可致,文是不是因道生可不学而能?不是,韩愈在《原性》一文中虽然提出了“性三品”说,在此说中,他认为人性是秉天命而成的,人性有上、中、下三品,教育只能在等级差别之内发生作用,但并不是说因此就不需要教育和学习。
教育和学习的作用是:对于上品的人,教育能使其先天具有的仁义善性得到发扬光大,使君为圣明之君,臣为忠孝之臣;对于中品的人,可引导他向上品靠拢,也可引导他向下品靠拢,这部分人存在着被改造的可能性,教育和学习对这部分人的改造起着重要作用,这部分人占社会的大多数。
2016年河南省普通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真题+答案
2016 年河南省普通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真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下列诗人中最早大量创作田园诗的是()A.王维B.孟浩然C.陶渊明D.谢灵运2.诗歌风格以“沉郁顿挫”著称的是()A.李白B.杜甫C.苏轼D.辛弃疾3.《世说新语·任诞》中王子猷说“何可一日无此君”,“此君”是指()A.梅B.兰C.竹D.菊4.“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诗句传达的是()A.儒家思想B.佛老思想C.墨家思想D.玄学思想5.“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运用的表现手法是()A.象征B.比兴C.暗示D.铺陈6.擅长七言绝句,人称“七绝圣手”的唐代边塞诗人是()A.杜牧B.李商隐C.岑参D.王昌龄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孟子的()A.教育思想B.学术思想C.等级思想D.民本思想8.“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描述的人物是()A.薛宝钗B.林黛玉C.贾宝玉D.王熙凤9.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是()A.欧阳修B.韩愈C.杜甫D.白居易10.下列成语出自《庄子·秋水》的是()A.望洋兴叹、祸起萧墙B.望洋兴叹、贻笑大方C.贻笑大方、分崩离析D.祸起萧墙、分崩离析11.《饮酒》(其五)中,表现了“无我之境”的诗句是()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D.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12.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作品是()A.《离骚》B.《春江花月夜》C.《短歌行》D.《孔雀东南飞》13.《张中承传后叙》一文中所说的“守一城,捍天下”的“城”是指()A.洛阳B.长安C.睢阳D.汴州14.“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所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夸张C.拟人D.排比15.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提出王朝兴衰的主要因素是()A.伶官B.天命C.人事D.人才16.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下列哪部著作()A.《尚书》B.《论语》C.《左传》D.《战国策》17.《垓下之围》中,“虞兮虞兮”的悲歌表现的场景是()A.乌江自刎B.霸王别姬C.决战楚汉D.东城快战18.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不包括()A.《黄金时代》B.《黑铁时代》C.《青铜时代》D.《白银时代》19.《我的四个假想敌》中,“战争”的敌我双方是()A.父亲与女儿B.父亲与男友C.母亲与男友D.女儿与男友20.“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韩愈四进国子监
韩愈四进国⼦监刊于《⽂史天地》2019年第1期唐代韩愈不仅是著名的诗⼈与散⽂家,也是杰出的学者与教育家。
他⼀⽣进⽽为官,直⾔敢谏,努⼒事功;退⽽为学,教书育⼈,著书⽴说。
在古⼈最看重的⽴德、⽴功、⽴⾔三⽅⾯皆有突出建树,当代仰如“泰⼭北⽃”,后世尊为“百世之师”,确然不朽矣!在仕途上,韩愈历经坎坷,因为直⾔敢谏,导致“动辄得咎”,“投闲置散”。
知命之年刚当上副部级的刑部侍郎,⼜逆拂龙鳞,上表谏迎佛⾻,落得个“⼣贬潮阳路⼋千”,直到死后才赠了个正部级的礼部尚书。
在⽂学上,他是中唐时期韩孟诗派的领军,古⽂运动的盟主,“唐宋⼋⼤家”的冠冕。
在教育上,他曾三为国⼦监博⼠,⼀任国⼦监祭酒,并有多篇重要的教育理论。
苏轼有著名的四句评语:“⽂起⼋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
”这是对韩愈⽂学创作、儒学复兴和政治事功的⾼度概括与赞许。
本⽂既不说韩愈在⽂学领域的斐然成就,也不表他三起三落的坎坷宦途,专门谈谈他与国⼦监的因缘,以及对唐代教育做出的贡献。
国⼦监是唐代中央最⾼学府,分设东西两监,西监在长安,东监在洛阳,西监是本部,东监为分校。
国⼦监下设六学(或称六馆),分别是国⼦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国⼦学招收⽂武三品以上官员⼦弟,太学招收五品以上⼦弟,四门学招收七品以上⼦弟与庶民⼦弟优秀者(俊⼠)。
这三学相当于现在⼤学的⽂学院,主要教授儒家经典,⽂史哲兼修。
《新唐书·选举志》说:“学⽣通⼆经、俊⼠通三经,已及第⽽愿留者,四门学⽣补太学,太学⽣补国⼦学。
”有⼈据此说,四门学相当于现在的专科,太学相当于本科,国⼦学相当于研究⽣院。
其实这三学只有⾝份差别,没有学历⾼低,视为宋代太学“三舍法”之滥觞似更恰当。
律、书、算三馆是专门学院,律学⽣学习法律条令,书学⽣研修古代⽂字,算学⽣专攻古典算经。
六学⽣徒的⼊学年龄多在1419周岁,凡学业有成者,每年通过国⼦监取解试,推荐到礼部参加对⼝的常科考试:进⼠、明经、明法、明书、明算等。
《答李翊书韩愈》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答李翊书韩愈》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答李翊书韩愈①六月二十六日,愈白。
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②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③抑又有难者。
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
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④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⑤气,水也;言,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美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
君子则不然。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专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⑥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
吾诚乐而悲之。
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
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
愈白。
(节选自《昌黎先生集》)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蕲:希望B. 养其根而俟其实俟:等待C. 其肖于器邪肖:仿效D. 有志乎古者希矣希:稀少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足下:敬辞,可译为“您”,与“陛下”,“殿下”、“阁下”等都是古人谦虚地尊称对方的称呼。
答李翊书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答李翊书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原文阅读:六月二十六日,愈白。
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
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子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
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
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
君子则不然。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
吾诚乐而悲之。
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
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
愈白。
翻译译文或注释:六月二十六日,韩愈禀告。
李翊足下:你的来信文辞很好,而且请教问题的态度多么谦虚恭敬。
答李翊书
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 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 乃徐有得也。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 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 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汩汩然:水急流的样子,比喻文思勃发,不 可遏止。
其:指韩愈自己写出来的文章。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 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 后肆焉。
沛然:水充盛的样子,比喻胸襟文思阔大充 沛。
距:同“拒”。 肆:放纵,放手写去。
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 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 其源,终吾身而已矣。气,水也;言,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 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气:指文章的气魄、气势。
第3段段意:
韩愈介绍自己做人、为学、作文的经验。
第4自然段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 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 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 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徒,垂诸文而为 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肖:像。 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写成文章流传下去,要 求能为后世所效法。
俟:等待。 遂:成长,这里形容果实累累。 晔:光辉灿烂,形容光盛。 蔼如:和煦的样子。
第2段段意:
论学文要获得立言的成就,必须从做仁义之 人这一根本入手。
第3自然段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 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
不自知其至犹未也:不知道有没有达到古代 立言者的境界呢?至:古代立言者的境界。
4、将论道与论文紧密结合。
文章开头强调“道德”是“为文”之本,接 着说明言与行、道与文的密切关系,然后再论述 加强道德、学问修养的重要,继而以自己的学习 古文写作的过程为例,从学问和道德两个方面介 绍自己不断长进的情况,最后提出“处心有道, 行己有方”的准则。“道”与“文”始终辅车相 依,主次分明。
有用之用与无用之用的名人事例
有用之用与无用之用的名人事例庄子曾言:“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相对于有用而言,无用之事在短期内难以收到效益,不能带来足够多的金钱和权势,被视为“无用功”。
而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耗时短利润高的工作愈发受到人们的青睐,“无用”的周期长效益低的工作却门可罗雀。
然而其真无用邪?其真不会用也!实际上,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个人需要看似无用的积累。
若无涓滴之水持续不断地汇入大海,则其久经日照便会干涸枯竭;若无日积月累的深厚底蕴,那么所有的梦想便成了“空中楼阁”。
“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恰似植物扎根泥土那般,个人唯有夯实基础,才有可能拥有持续向上生长的力量。
这种看似无用的长期积累反而能铸就坚固的根基,而唯有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带来质的飞跃。
实现无用真正的价值。
个人需要看似无用的沉潜。
十九世纪法拉第沉潜研究多年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时,很多人对他的研究表示不解。
甚至有一位夫人公然讥笑他的发明乃无用之物。
直到后来西门子根据法拉第的理论发明了自动直流发电机,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一大步时,人们才恍然感慨法拉第躬耕无用领域的高明眼光。
“历史将证明你是错的,我是对的。
”梁思成一席话道破时间检验真金的真谛,看似无用的沉潜也会在时间的考验下绽放出大用的耀眼光芒。
社会需要看似无用的付出。
韩愈曾言:“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
”无法带来短期效益的无用之事却有着长远大用。
教育事业被称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面对如今人才资源在国际竞争中所处地位日渐提高的局势,几十年前我国做出看似无用的普及义务教育选择无疑是明智之举。
同样的,“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
”可持续发展道路虽不能在短期改善环境面貌、获得经济效益,但是生态似水,发展如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当下可持续发展,未来才有出路。
从积累和沉潜两个方面谈无用之用,从投入和节制两个角度看无用之举,细品其中滋味,不难发现:无用之用,实为大用。
韩愈《答李翊书》原文和翻译
韩愈《答李翊书》原文和翻译六月二十六日,愈白。
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
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子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
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
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
君子则不然。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
吾诚乐而悲之。
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
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
愈白。
译文六月二十六日,韩愈禀告,李生足下:你来信的文辞立意很高,而那提问的态度是多么谦卑和恭敬呀。
《答李翊书》文言文翻译
《答李翊书》文言文翻译《答李翊书》是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韩愈给李翊的复信,是一篇书信体论说文。
他阐述了自己创作的经验,即先培养道德修养,然后经过艰苦的粹炼,最后达到文道统一的境界。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答李翊书》文言文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答李翊书》原文六月二十六日,愈白。
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
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
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
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
君子则不然。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
答李翊书读后感【八篇】
答李翊书读后感【八篇】篇一:《答李翊书》读后感谋近以致远,养根而俟实,这是我校的校训。
想起这句话不由自主忆起韩愈的《答李翊书》,想来校训应是出自此书书信中的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一句。
韩愈极力向李翊讲述自己治学为文的经历,该书信围绕无望其速成,无有于势力,提出气盛言宜,务去陈言的文学主张,其中言语给当代大学生许多启迪,更引人深思。
该文首手段前部分即先夸赞李诩来信文辞立意高,态度谦卑恭敬,这样更好激励李翊学习的信心,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表达出李翊文学修养高,道德高尚,道出对他的期望,其后讲自己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极为谦虚说自己学识浅薄,未入真正孔学之门,可见韩愈其人在给较自己小辈的学生写信时,未有自满自傲之情态。
立言的两种选择很好的表明韩愈对于李翊求学时提出观点的深化,更希望李翊作出正确选择,两个选择从不同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其中将蕲于古之立言者提出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的现实,韩语点明李诩求教学习仁义礼文要更耐心,脚踏实地地去务实地夯实基础。
要像培育树木的根等待果实,给灯加油等待它发光芒,这些必要条件才是达到根之茂者其实遂,膏知沃者其光晔这样效果的过程,讲到人的品德的重要性,仁义之心,文辞必然和气可亲。
次段讲述,韩退之自身学习古文时存在的局限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以至于造成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谨用自己的经历教训告诫李煜不能固守旧文,更应广泛学习,坚持心中所想,不改初心。
其后讲自己对于手写的文章受到别人的非难讥笑时,总是坚持自己的主张,坚持勇敢面对非议,长久后才可辨古书道理的真假,明了不完善的内容,学会甄选学习,更有了自己的体会。
前两段韩文公就李翊提出的立言做了两个选择述说,更提出达到古之立言人需要的条件,以自己的经历进行论述,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给李翊以启迪,我们当代的大学生更应做到谋近致远,养根俟实用不断积累的知识去奠基,提高自己,第三段是更进一步提出学习古文习作的要求,退之讲道精益求精,对自己要求更高,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chun也,然后肆焉,在不断修正改善作文,以达更高境界,又讲道在仁义道路上,《诗》《书》学习中,不忘初心,不迷失自我的要求,这里我想应是对学习时底线的规定,做到终吾身而已则是更难的,文公在回答李翊求学问题时,兼顾个人修养,道德底线,可见其素质之高,文化水平。
古诗答李翊书翻译赏析
古诗答李翊书翻译赏析文言文《答李翊书》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六月二十六日,愈白。
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
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
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
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
君子则不然。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
吾诚乐而悲之。
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
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
愈白。
【翻译】六月二十六日,韩愈禀告,李生足下:你来信的文辞立意很高,而那提问的态度是多么谦卑和恭敬呀。
初中生作文范例:中国梦_初中议论文
中国梦——初中议论文中国梦,自古便始。
其是神州大地上经历史时间之演变而不断孕育成长,发酵茁壮的。
中国梦之历程,同时亦是中华民族奋斗抗争发展的历程。
它是见证国家或繁荣昌盛或低落萎靡而永不褪色的家国灵魂,是寄托炎黄梦想渴望的时代支柱。
泰戈尔有言:“古老的种子,它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是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
”中国梦便是如此,其精髓与光芒连通着中华上下五千年,寄古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于今朝,承旧者之修身治国平天下于当下。
即便历史的伤痕与缺口令人沮丧,但中国梦永远是催人奋进的号角。
中国梦,是传统与现实接轨的梦。
《礼记》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中国之梦,紧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变化,移步而不换形,既追赶时间,又不丢其本源,不失了原来的样子。
正如品格之彰显于重大时刻,而形成于无关紧要之时。
中国梦之雏形,成于百姓生活家常之中,而到了中华人民最危险的时刻变得愈发显著。
它是古人修身养性诚意正心的目的,它是抗日时期为国献身时毫不犹豫的原因,它像贯彻古今的精神良药,不断激励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刻苦拼搏,坚守秉持,引领整个中国走向复兴昌盛。
放眼当今世界,中国之梦根源之深,力量之大,非他国而可以指手画脚,随意践踏。
它象征着中国踏踏实实的目标理想,是真金白银而非所谓之镜花水月。
《周易》亦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中国在历经列强之蛮横侵略而不倒,受尽忍辱负重之煎熬而不衰,不断救亡图存,变法革命,后随着改革开放,终于重新获得世界之一席之地,这正是受中国文化以及中华之永垂不朽的梦的洗礼与滋润而创造的大国奇迹。
而发展强盛的道路上,艰险磨难以及敌对势力的阻挠从未缺席。
而今,中国崛起的力量为世界所颤抖,东方神州大地的雄狮方始咆哮。
而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即刻投来窥窃阻挠的目光,不战而胜的西化理论亦惊起轩然大波,孤立封锁中国的企图悄然而至暗流涌动。
无论是邻国亦或是远边的大洋国家都虎视眈眈,设法遏制中国前进发展的步伐。
名句:韩愈 (2)
名句:韩愈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韩愈《答李翊书》
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韩愈《答李翊书》
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韩愈《答李翊书》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韩愈《答李翊书》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
——韩愈《谏迎佛骨表》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韩愈《答李翊书》
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韩愈《祭十二郎文》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
——韩愈《祭十二郎文》
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韩愈《祭十二郎文》。
专升本《大学语文》填空题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填空题(共80题)1.春花秋月何时了,______________?2.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_____________.3.《从军行》的作者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_____________.4.《山居秋暝》是一首山水诗、____________。
5.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诗人。
6.所谓“四书”指的是《论语》、《_________》、《大学》和《中庸》。
7.陶渊明《饮酒》诗:“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8.王维《山居秋暝》:“___________,天气晚来秋。
"9.杜甫《蜀相》:“三顾频繁天下计,________________。
”。
10.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_____________。
”11.《西厢记·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______________。
”12.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___________。
13.《战国策》是一部__________体史书。
14.《论语》是一部记录___________及其弟子言行(主要是言论)的语录体散文集。
15.《冯谖客孟尝君》选自《____________》。
16.《红楼梦》今传本120回,前80回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17.在晚唐诗坛上,____________与杜牧齐名,有“小李杜”之称。
18.赋是____________代形成的一种文体.19.曹操《短歌行》:“___________,悠悠我心"。
20.“茕茕子立,形影相吊”一语出自《_________》。
21.《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作者是___________.22.描写大体可归纳为人物描写和___________描写两大类。
23.《季氏将伐颛臾》中的季氏是春秋时___________国的贵族.24.苏轼《水调歌头》词:“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
答李翊书知识点总结
答李翊书知识点总结《答李翊书》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书信体论说文。
下面给大家带来《答李翊书》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答李翊书》知识点总结题解李翊是唐贞观十八年(802)进士,李翊是唐贞观十八年(802)进士,曾跟随韩愈学习古文,习古文,贞元填词十七年他曾写信向韩愈请教关于古文创作的问题,本文是韩愈答复他的公开信。
的问题,本文是韩愈答复他的公开信。
韩愈的古文运动唐代散文诗最重要的现象是“古文运动”的兴起。
所谓“古文” 唐代散文诗最重要的现象是“古文运动”的兴起。
所谓“古文” 是相对于特指六朝、在骈体文元代仍占据主导地位的骈体文( 是相对于特指六朝、在骈体文元代仍占据主导地位的骈体文(故又称时文”而言,指先秦两汉的不讲究骈偶的散文。
“时文”)而言,指先秦两汉的不讲究骈偶的散文。
以韩愈为代表的古文运动具有两重意义。
一方面,以韩愈为代表的古文运动具有两重意义。
一方面,它是一种儒学复兴运动。
在这一层意义上,韩愈等人分所提出的理论,学复兴运动。
在这一层意义上,韩愈等人分所提出的理论,是强调文章要环绕儒道的精神,具有阐发儒道的指导作用,章要环绕儒道的精神,具有阐发儒道的指导作用,而取消诗歌的独立价从而也就取消了南朝已经出现明显的对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分。
值,从而也就取消了南朝已经出现明显的对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分。
虽然他们的创作一般而言创作并不那么简单,他们的创作一般而言创作并不那么简单,学说但这种理论却反映出文学观念的退在另一层意义上,古文运动也是文体改革运动。
步。
在另一层意义上,古文运动也是文体改革运动。
骈文是一种形式非常精致、表达很不自由、一般人难以所写好的文体。
式非常精致、表达很不自由、一般人难以所写好的文体。
特别是到了南北朝后半期和唐代,骈文散文诗的讲究越来越多、束缚也越来越大,南北朝后半期和唐代,骈文散文诗的讲究越来越多、束缚也越来越大,已经不适合作为普遍使用的文体。
所以,以更自由灵活、已经不适合作为普遍使用的文体。
2017年成人高考语文知识点五
2017年成人高考语文知识点五《灯下漫笔》(重点课文)《作家作品》鲁迅1,本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2,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在《新青年》开始用鲁迅笔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主旨》本文时代背景(重点,是掌握本文的一把钥匙)本文发表于1925年,正是北伐战争的前夕,当时国内阶级斗争极为激烈。
反动的文人为了阻挠青年投身到革命运动中去,就一再引导青年人钻进“故纸堆”去欣赏中国的历史。
针对反动文人的这一企图,鲁迅先生写作了这篇杂文。
本文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反思与剖析,对中国现状的揭露,指出中国历史的黑暗,现状的残忍,号召青年创造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疑难词句》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我和你一起死。
到现在还为我们爱国者所自栩。
自栩:自夸;常有兵燹。
兵燹:战乱;因此受了蛊惑。
蛊惑:迷惑;万姓胪欢。
胪:传告;《课文串讲》全本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民族心理的角度,剖析中国历史。
第一层:(1——4自然段)写辛亥革命后,金融动荡,钞票贬值。
百姓用高价兑现银元,明知吃亏,还满心高兴的生活实例,引出:中国人“极容易变成奴隶,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揭示了国民的思想弱点,即容易苟安,满足。
第二层:(5——11自然段)分析了被压迫的中国民众安于被奴役地位的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
指出正是封建专制制度的愚民统治,造成民众的奴性十足的民族心理。
把历史形象地概括为两种时代,揭示出“太平盛世”的真相。
第三层:(12——14自然段)揭露复古主义者的本质:向往做奴隶的地位,是民族心理在作祟。
号召青年创建第三样的时代。
第二部分,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剖析中国的现实,剖析中国“固有文明”的实质。
第一层:(15——17自然段)通过一个日本作家的文章展示帝国主义对中国固有文明别有用心的赞颂。
用现实和历史的事实揭露洋人赞颂的固有文明实际是“中国人用子女玉帛所做的奉献于征服者的大宴”。
第二层:(18——20自然段)分析中国固有文明的核心是封建等级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力
“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力”,这两句话出自韩愈的《答李翊书》,意思是一个人求学的正确态度,应是不要指望迅速成功,也不要被权势和利益所诱惑。
这里所总结的做学问的基本态度,对于我们今天的每一个人都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人生地阶段性很强、领域性很广,每个阶段、每个领域都有不同的很多东西需要学习。
所以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而这些东西想一下子或者说是在很短的一个时间内去把他学习完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切实际,因为没那个能力而且也达不到效果。
常言道,再能吃的胖子也撑不下一筐的包子,再牛的牛也牛不过百亩之地,再能跑的马也不能日行万里。
因此,学业还是要我们一点一点的去学习和积累,一步速成是没有结果的,欲速则不达。
那个胖子要是硬要一次性吃完一筐的包子,估计就被撑死了,或许是没有吃完就已经被撑死了;那条牛要是一次性犁完一百亩的地,估计还没有犁完就已经倒地一息了;那匹马要是一日非要跑上万里,结果想必也是没有善果的。
对比这些,知道从速是达不到目的的,有时还可能带来不好的效果。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个鲜明的常识,就是电饭煲煮饭,本来电饭煲一次就只能煮两升的饭,如果你非要煮上三升的饭,结果肯定是煮不熟的。
所以,学习还是要按部就班的,不能大刀阔斧。
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只有克服学习路上的重重困难,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人生无处不多难,多逆境。
其实这是无法违避的事实,宋朝辅广也说:人不经忧患、穷困、顿挫、折屈,则心不平,气不易,察理不尽,处事多率,故人须从这里过。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够轻轻松松的成功。
不经一番底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所以要耐得住这个艰苦的过程,才能收获明天的成功。
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在中学的时候英语并不好,但他很用功。
为了使自己的英语水平能够上去,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严酷的学习方法,就是每天早上天刚亮就起床朗读英语,也就是说别人还在梦里时,他已经早早的在操场上学习英语了。
这个计划执行好几年,无论寒冬还是酷夏每天都是如此,从没有落下一天。
也正因为李阳他做到了,所以他的英语能力飞速突进,为他后来在英语界的发展奠定了不可磨灭基础。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向李阳学习啊,要不怕吃苦,勤奋求学,只有经历过这个过程,成功才会和你邂逅。
学习要踏踏实实的,来不得半点马虎。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听父母、老师和我们说,学习认认真真,不要一心两用。
现在我们都长大了,这个道理我们更应该明白。
如果大家都能恪守这个态度,我相信我们每个人的学业都会是光彩夺目的。
相反,如果你学习杂念太多,没有把心思放在上面,学习时还想着别的,那你的学业肯定是不大成功的,玩物丧志啊。
某高中的同班同学小明和李伟,他们俩是小学就在一起的同学,小明是一个家庭比较贫困的人家孩子,从小就很听话,学习非常用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成绩一直在班上排前;张伟是一个家庭比较富裕的人家孩子,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从不爱学习,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不做,上课和同学开小差。
后来上了高中,小明还是一如既往的踏实求学,该学时学习,该玩时玩。
张伟确是整天沉迷于游戏,和一些同学合伙打游戏卖钱,想挣点外快用,虽然确实也挣到了一些钱,可学业就这样荒废了。
他没有规划好自己的主方向,以至于无心向学。
高考结束了,小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张伟因为成绩不理想,后来放弃了学业。
所以说,学习还是要踏踏实实,不然学业难成。
因此,我们每个人对待学习都要一步一个脚印,要承受得住困难的磨练,以及对待学习要有一颗踏实的心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学有所得,才能完成心中的理想。
那么你做到了“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