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应用题(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第12册复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全册教案一、课程简介本教案主要针对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的全册内容,包括教材中每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的详细介绍。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单元教学1. 单元一:幂与根教学目标•理解幂的概念和幂方运算法则。
•掌握幂方的简便运算法则,能够进行幂的四则运算以及应用。
•掌握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掌握指数为分数或根式的幂的求法。
教学内容1.幂的概念和幂的基本运算规律。
2.幂方的简便法则和应用。
3.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指数为分数或根式的幂的求法。
教学方法1.示范授课法:通过讲解幂的概念和幂的计算方法,演示一些示例,让学生掌握幂方的概念。
2.诱导问答法:引导学生通过与教师互动对幂方的简便运算法则进行深入思考,加深印象并掌握运算方法。
3.组合知识点法:将幂方和根的知识点进行对比和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幂方运算和根运算的关系。
教学手段1.黑板2.教具(如数学计算器、幂变形模型等)3.计算机课件评价方式1.个人测试:测试学生对幂方和根运算的掌握程度。
2.组织合作:让学生相互讲解幂方和根运算的内容,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单元二:多项式教学目标•理解正式定义、单项式、多项式等概念。
•掌握多项式加、减、乘法的基本运算法则。
•掌握多项式除法的定义和方法。
•学会整式的化简。
教学内容1.多项式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多项式的加法、减法、乘法的基本运算法则。
3.多项式除法的定义和方法。
4.整式的化简。
教学方法1.演示授课法:通过对多项式的定义和基本运算法则进行讲解,并演示一些习题,让学生掌握多项式的相关计算方法。
2.互动探究法: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组合、分解多项式,掌握目标规律和方法。
3.呈现研究法:让学生在多项式的相关题目中寻找解答方法并讨论,促进他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教学手段1.黑板2.教具(如数学计算器、多项式模型等)3.计算机课件评价方式1.个人测试:测试学生对多项式加、减、乘法和除法的掌握程度。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复合应用题》教案
一、教学例2教师:“今天我们来复习复合应用题,复合应用题就是不能一步计算出结果,而需要两步或者两步以上的计算才能得出结果的应用题。
”“解答复合应用题时。
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并进行适当提示和引导。
小结:“解答复合应用题时,应注意先要认真地分析数量关系;因为这样的题目不能一步计算出结果,需要找出必须先求出什么,才能再求出题目中要求的结果;或者是从题中的已知条件可以先算出什么,再把它们联系起来想一想,能不能接着求出题目要求的结果。
”教师出示例2(如下)(1)学生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每小时走3.75千米。
实际每小时走4.5千米,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走多少千米?(2)学生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
原计划3小时走完11.25千米。
实际每小时走了4.5千米,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走多少千米?(3)学生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3小时走完11.25千米。
实际2.5小时就走完原定的路程,平均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走多少千米?“谁能说一说这三道题有什么联系?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教师适当给予提示和引导。
教师:“对1那么,对于不能一步直接求出结果的应用题,我们可以怎样分析和解答?谁能结合第(2)题和(3)题来说说看?”二、做教科书第109页的“做一做”:根据刚才我们复习的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请大家独立完成第109页的“做一做”教师行间巡视。
三、复习检验复合应用题的方法为了保证应用题解答的正确,我们学习过哪些检验的方法?”谁能应用后一种方法来检验例2中的第(2)题?”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学生检验时。
只要能写出倒推着计算的检验步骤就可以了。
不一定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清楚地说出每一步的算理,另外。
倒推着计算的检验的方法不止有一种,学生怎么做都可以。
例如.用下面几种方法都可以检验例2中的第(2)题。
①4.5-0.75=3.753.75×3=11.25;②4.5-0.75=3.7511.25÷3.75=3③11.25÷3=3.753.75+0.75=4.5四、课堂练习1.做练习二十三的第5题教师看表计时。
小学数学第12册总复习 总复习(十二)(数学六年级下学期,小学第12册复习教学设计)
3.课本第109页练一练。
三、深化练习:
1、商店上午卖出电饭锅7只,下午卖出电饭锅13只,卖电饭锅的货款上午比下午少984元,问下午卖了多少元?
2、学校食堂运来煤5.4吨,计划烧60天,实际每天节约0.03吨,实际烧了多少天?
(2)一批小零件540千克,张师傅和李师傅每小时共能加工18千克,完成这批零件,共要几小时?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为这一课的复习做铺垫。
教
学
过
程
(3)每支钢笔8.5元,8支钢笔多少元?
(4)一批煤,每天烧0.3吨,15天烧完,共有多少吨?
(5)王师傅8小时加工零件数比3小时加工的多125个,他每小时加工多少个?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后随笔
教
学过
程
一、基本练习。
1.求下列问题应知哪两个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
(1)王师傅5小时共生产多少个零件?
(2)每支钢笔价格多少元?
(3)两车开后几小时相遇?
(4)五(1)班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5)这堆煤可以烧多少天?
2.回答数量关系、算式和结果。
(1)汽车4.5小时行180千米,每小时行几千米?
3、甲、乙两地相距37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3.5小时后,还相距55千米。已知客车每小时行42千米,求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四、课堂作业:
作业本一页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整理使学生了解解答复合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正确解答复合应用题。
通过解答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备课笔记
上课日期月日~月日总第(12)教时
小学数学第12册总复习 总复习(九)(数学六年级下学期,小学第12册复习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复习基本的结构变换。
(1)出示:一个工厂里有男工120人,女工40人,共有工人多少人?
学生列式练习后说一说:运用什么数量关系?哪两个数量是条件?哪个数量是问题?
(2)练习:课本第105页练一练第1题。
1学生练习后反馈。
2讨论:说一说为什么要补上这样的问题或条件?数量关系怎样?
3继续练习:每人选择3个别人补上的问题或条件列式解答。
二、课堂练习:课本第106页第2题。
三、课堂总结。
四、作业:作业本一页。
设计意图:
通过变式应用题的练习使学生掌握应用题基本结构特征。
数学备课笔记
上课日期月日~月日总第(九)教时
课题
总复习(九)
页码
104
作业本
课型
53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的一些数量关系,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结构。
2.能正确地分析和变换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3、正确列式解答简单应用题,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确列式解答简单应用题。
难点: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1)补上问题或条件,再解答出来:
张大妈家养了12只鸡,5只鸭,______________?
张大妈家养了12只鸡,_________,养的鸡比鸭多多少只?
1学生练习。
2反馈讨论:说出补上的问题或条件,再说出算式和结果。
3小结:补上的问题或条件要与原来的条件或问题有联系,使三者之间存在一种关系,这样才能解答。
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第12册总复习 总复习(十三)(数学六年级下学期,小学第12册复习教学设计)
投影片
教后随笔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先列式计算,再讨论。
(1)一吨?
(2)小车能装货物3 吨,是大车装货的60%,大车右装货多少吨?
(3)一根绳子长10.5米,截去一段后,还剩下全长的 ,截去多少米?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整理使学生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数量关系。
(1)学生练习。
(2)反馈学生补出的条件和相应的算式,并说说谁是单位“1”。
三、变式练习。
1.根据具体条件确定问题的对应率:
男生是女生的1 倍
(1)女生20人 男生有多少人?
女生是男生的
1学生列式计算。
2反馈:根据男生是女生的1 倍,谁是单位“1”?男生怎么求?为什么?
根据女生是男生的 ,谁是单位“1”?男生怎么求?为什么?
(4)对本题提出其他问题,并列式解答。
二、基本练习。
1.课本 第111页练一练第1题。
(1)全体练习。
(2)反馈后比较:第(1)、(2)小题有什么不同?第(3)、(4)题与第(7)、(8)题比较,有什么不同?
2.先填出一个用分数表示两种书之间关系的条件,再列式解答:
科技书有720本,___________,故事书有多少本?
教
学
过
程
(4)农场去年种西瓜180 公顷,比今年少种20 公顷,农场今年种西瓜多少公顷?
(5)一批桔子,刚采下时重1800千克,一星期后,重量变为1530千克,减少了百分之几?
学生列式计算后反馈:
1说出每道题目的算式和结果。
2如果要把上述五道题分成两类,怎么分?这两类题目的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
3讨论明确:第(1)、(4)题是分数加、减法应用题,解答方法与整数加、减法应用题完全相同;第(2)、(3)、(5)题是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谁能说一说,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从什么地方入手分析?关键是要先确定什么?怎样确定是用乘法做还是用除法做?
数学《复合应用题》教学设计一等奖方案
数学《复合应用题》教学设计一等奖方案《数学《复合应用题》教学设计一等奖方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数学《复合应用题》教学设计一等奖方案教学目的1.通过解答一组相关的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复合应用题是怎样在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够掌握复合应用题的结构,正确解答复合应用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复合应用题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
1.口算。
2.54 127+28 0.37+1.6 88163.37+6.63 8.40.7 0.1258 1.02-0.431.25+ 1 162.要求下面的问题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1)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种多少棵?(2)桃树的棵数是梨树棵数的多少倍?(3)五年级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4)这堆煤实际烧了多少天?(5)剩下的书还需要多少小时能够装订完?(6)小明几分钟可以从家走到学校?教师总结:应用已经学过的'数量关系,根据题目中的问题考虑需要哪两个直接条件,是我们分析和解答简单应用题的关键。
二、归纳整理。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复习复合应用题(板书课题)。
(一)教学例2:a.学生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每小时走3.75千米;实际每小时走4.5千米。
实际比原计划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b.学校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3小时走完11.25千米;实际每小时走了4.5千米。
实际比原计划平均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c.学校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3小时走完11.25千米;实际2.5小时走完原定路程。
实际比原计划平均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1.指名读题,学生独立解答。
(学生板演)2.小组讨论:这三道题都有什么联系?这三道题有什么区别?联系:这三道题说的是同一件事,要求的问题也相同,都是求实际比原计划平均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要求最后问题都需要先知道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和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
复合应用题(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复合应用题(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解答一组相关的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复合应用题是怎样在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能够掌握复合应用题的结构,正确解答复合应用题.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复合应用题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口算.2.5×4 127+28 0.37+1.6 88÷163.37+6.63 8.4÷0.7 0.125×8 1.02-0.431.25+1÷×162.要求下面的问题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1)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种多少棵?(2)桃树的棵数是梨树棵数的多少倍?(3)五年级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4)这堆煤实际烧了多少天?(5)剩下的书还需要多少小时能够装订完?(6)小明几分钟可以从家走到学校?教师总结:应用已经学过的数量关系,根据题目中的问题考虑需要哪两个直接条件,是我们分析和解答简单应用题的关键.二、归纳整理.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复习复合应用题(板书课题).(一)教学例2:a.学生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每小时走3.75千米;实际每小时走4.5千米.实际比原计划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b.学校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3小时走完11.25千米;实际每小时走了4.5千米.实际比原计划平均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c.学校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3小时走完11.25千米;实际2.5小时走完原定路程.实际比原计划平均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1.指名读题,学生独立解答.(学生板演)2.小组讨论:这三道题都有什么联系?这三道题有什么区别?联系:这三道题说的是同一件事,要求的问题也相同,都是求“实际比原计划平均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要求最后问题都需要先知道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和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区别:a、实际每小时走的和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都是已知的,只需要一步计算;b、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是已知的.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是未知的,需要两步计算;c、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和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都是未知的,需要三步计算.3.教师质疑:对于不能一步直接求出结果的应用题,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分析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试着分析b、c量道例题.4.教师总结:从上面这组题我们可以看出,复合应用题都是由几个简单一步应用题组合而成的.在分析数量关系时我们可以从所求问题出发逐步找出所需要的已知条件,直到所需条件都是题目中的已知的为止.5.检验应用题的方法.我们想知道此题目做的对不对,你有什么好办法吗?(1)按照题意进行计算;(2)把所求得的问题作已知条件,按照题意倒着算,看最后结果是否符合题意.三、巩固反馈.1.解答并且比较下面两道应用题,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1)时新手表厂原计划25天生产手表1000只,实际每天生产50只.实际比原计划提前几天完成任务?(2)时新手表厂原计划25天生产手表1000只,实际比计划提前5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生产手表多少只?2.判断:下面列式哪一种是正确的?(1)一个修路队要筑一条长2100米的公路,前5天平均每天修240米,余下的任务要求3天完成,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A:2100-240×5÷3 B:(2100-240)÷3C:(2100-240×5)÷3(2)一个装订小组要装订2640本书,3小时装订了240本,照这样计算,剩下的书还需要几小时才能够装完?A:(2640-240)÷240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教案
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教案[ 2007-4-23 9:43:00 | By: 施施 ]?一、代数初步知识.复习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2册<<代数初步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复习目的:1.通过系统的整理,帮助学生形成代数初步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对代数初步知识的掌握水平。
2.使学生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意义;使学生熟练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进一步教会学生抓住联系整理知识的方法和针对重难点进行复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复习重点:代数初步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师生谈话。
师:(对一个学生)你今年多大了你们知道老师比他大多少岁吗你们能用一个式字表示出老师比他大的岁数生:x表示老师的岁数,(x-12)就表示出老师比他大的岁数。
2. 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重要的代数方法。
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块儿来整理复习代数初步知识。
二、整理知识1. 回忆整理。
提问: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过哪些代数初步知识请大家打开课本98页边看边回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忆在屏幕上逐一出示知识点: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简易方程、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比和比例。
师:这些都是过去学过的代数初步知识,它们之间有联系吗要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就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
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根据这些知识要点和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整理,并记录出整理的结果。
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将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得简洁、清晰,又有特色!学生分组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
?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交流整理的结果和过程。
结合交流过程,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
?3.归纳概括。
提问:请大家比较一下刚才这些方案,你更喜欢哪一种小结:其实这些方案都很出色,虽然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是根据什么来进行整理的它们都抓住了整理的关键,也就是根据知识要点和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整理。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案 复合应用题
(3)我校少年军校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3小时走9千米,实际小时走完原定路程。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走多少千米?
2.指名学生说这三道题的解法并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三道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并参与讨论。
4.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得出:
(1)事件相同Βιβλιοθήκη 问题相同,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相同。
(2)题(1)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已知,是一步计算的简单应用题;
题(2)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只知一个,需两步计算;
题(3)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都未知,需三步计算。
5.揭示复合应用题,并组织讨论复合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分析的方法。
1.根据题(1)将题(2)、题(3)补充完整。
2.P105,第6题
3.补充练习
1.指名学生说一说P103做一做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为什么?
2.组织讨论第6题中(1)、(2)两小题的区别与联系。
3.出示补充题:
(1)3部插秧机一天可以插秧4.8公顷;手工插秧,5个人一天可以插秧0.25公顷。?
(2)同学们去参观,第一天去了360人,第二天去的人数是第一天的2倍,,第三天去了多少人?
2.某化肥厂计划生产一批化肥,由于改进技术,每月多生产2.4万吨,结果四个月就完成了上半年的生产任务,计划全年生产化肥多少万吨?
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教学与反思
(3)列式计算;
(4)检验并写出答案。
1.分组讨论
2.交流讨论结果
三、讨论检验方法
1.问:我们有什么方法知道应用题解答结果是否正确?
2.参与小组讨论,对学生独特见解进行鼓励。
复合应用题教学教案设计
复合应用题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复合应用题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复合应用题的定义和分类。
2. 解题步骤和方法。
3. 实际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复合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2. 难点:分析问题,正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
2. 学具: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复合应用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复合应用题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复合应用题的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解题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6.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复合应用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对复合应用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2.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八、教学课时:本节课计划课时为45分钟。
九、教学资源:1. 教材:复合应用题相关章节。
2. PPT:教学课件,包括案例分析、解题步骤等内容。
3. 练习题:针对复合应用题的练习题库。
十、教学后续活动:1.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复合应用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辅导。
复合应用题教学教案设计
复合应用题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复合应用题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复合应用题的定义和分类。
2. 解题步骤和方法。
3. 实际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复合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2. 难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案例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复合应用题的特点和解决方法。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复合应用题的定义、分类和解题步骤。
3. 案例分析:教师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并提供相关拓展资源。
6. 课堂小结: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7.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10. 评价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反馈,促进学生持续进步。
11. 家校沟通:教师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
12. 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给予针对性辅导。
13. 学习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学习和交流。
14. 课外活动:组织相关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15.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练习题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复合应用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2. 关注学生在实际案例分析中的表现,考察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定期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与调整:1.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练习。
2. 结合学生反馈和教学实际,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年级数学下册 复合应用题教案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复合应用题教案人教版一、基本训练1、口算2、要求下面的问题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1)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种多少棵?(2)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多少倍?(3)五年级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4)这堆煤实际烧了多少天?(5)剩下的书还需要多少小时能装订完?(6)小明几分可以从家走到学校?二、归纳整理1、提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复习复合应用题(板书课题)2、复习解答复合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教师:所谓“复合应用题”就是需要两步或者两步以上的计算才能求得答案的应用题。
在五年级的时候,我们总结过解答复合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同学们想一想,解答应用题一般分哪几步呢?(学生回答时,教师投影出示)提问:在这四个步骤中,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教师指出:正确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
3、教学例2出示例2:(1)指名读题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三人板演)(2)订正板演后提问:这三道题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说出:这三道题说的是同一件事,要求的问题也相同,都是求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走多少千米。
要求最后问题都要先知道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和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
(3)引导学生进一步比较:这三道题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说出:第(1)题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和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都是已知的,只要一步计算。
第(2)题,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是已知的。
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是未知的,需要两步计算。
第(3)题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和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都是未知的,需要三步计算。
(4)教师:那么,对于不能一步直接求出结果的应用题,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分析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第(2)题和第(3)题来说说看。
教师指定2~4人分别说一说第(2)题和第(3)题是怎样进行分析的。
第(2)题分析思路:要求实际比原计划平均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应该用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减去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
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是未知的,必须先求出来。
根据“原计划3小时走完11、25千米”这一条件,用11、253可以求出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所以这道题应列式为4、5-11、253。
六年级数学下册复合应用题教案北师大版
复合应用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复合应用题的结构,掌握分析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方法。
通过不同的分析思路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揭示复习的内容师:上节课我们复习了简单应用题,也就是用一步解答的应用题。
那么用两步或者两步以上解答的应用题我们叫它复合应用题。
谁能说说什么叫复合应用题。
(板书课题)讲授复习内容回顾解答步骤读懂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借助线段图等分析数量关系,分析已知条件和已知条件的关系、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的关系,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列式解答并写出答案检验自学教材103页例2。
比较三道题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从以下方面比较)前两小题比较:第一小题直接告诉“原计划每小时走3.75千米”,而在第二小题变为间接条件---“原计划3小时走完11.25千米”这就是用两步计算的原因。
第二、三题在第三小题变为间接条件—“实际2.5小时走完原路程”。
这就是用三步计算的原因。
运用分析、综合等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在此基础上归纳例2的解题关键。
关键:都要先求出原计划每小时走多少千米和实际每小时多少千米。
从而看出复合应用题是由两个和两个以上简单应用题组成的。
巩固练习学校买来4袋水泥,每袋50千克,用去150千克,还剩下多少千克?(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并列综合算式)完成教材练习二十第7题。
后记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
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只是一个习惯,只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你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六下《复合应用题一》教学设计
复合应用题(一)
设计者
执教者
课型
复习
课时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节数
教
学
目
标
1、综合运用数与运算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深刻理解加、减、乘、除的含义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体会数学在生活在的应用价值。
教学流程
调控措施
一、知识点:
1、复合应用题是指需要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才能得出答案的应用题。
2、生产一批零件,原计划15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300件,这样不仅仅12天完成了任务,还超额了150件。原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件?
3、小红看一本故事书,前6天看了372页,照这样的速度还要12天可以看完,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4、某化工厂采用新技术,每天用原料14吨。原来7天用的原料,现在可以用10天,这个化工厂现在比过去每天节约原料多少吨?
9、商店有一批运动衣,第一天卖出35件,第二天卖出28件,第二天比第一天少收入168元,每件运动衣的单价是多少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缝纫组里布27.8米,计划先做8套成人衣服,每套用布2.6米,剩下的布再做成儿童服装,按每套用布1.4米计算,能做成儿童服装多少套?
3、小明看一本450页的书,前3天每天看30页,余下的每天看40页,看完这本书还需要多少天?
三、巩固练习
1、一批货物共100吨,车队已经运了4次,平均每次运16.5吨。剩下的两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吨?
5、制钉厂6天生产铁钉1920千克,现在要生产铁钉32箱,每箱50千克,要多少天?
6、某工司在商场买了3台饮水机和8部手机,一共付款10356元,每部手机的单价是1200元,每台饮水机多少元?
数学《复合应用题》教学设计方案
数学《复合应用题》教课方案方案教课目标经过解答一组有关的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复合应用题是如何在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剖析应用题的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剖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培育学生仔细负责的态度和优秀的学习习惯。
教课要点能够掌握复合应用题的构造,正确解回复合应用题。
教课难点使学生掌握复合应用题的关系。
教课过程一、基本训练。
口算。
2.54127+280.37+1.688163.37+6.630.12581.02 -0.431.25+116要求下边的问题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1)实质每日比原计划多种多少棵?(2)桃树的棵数是梨树棵数的多少倍?(3)五年级均匀每人捐钱多少元?(4)这堆煤实质烧了多少天?(5)剩下的书还需要多少小时能够装订完?(6)小明几分钟能够从家走到学校?教师总结:应用已经学过的数目关系,依据题目中的问题考虑需要哪两个直接条件,是我们剖析和解答简单应用题的要点。
二、概括整理。
揭露课题:这节课,我们复习复合应用题(板书课题)。
(一)教课例2:a.学生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每小时走 3.75千米;实质每小时走4.5千米。
实质比原计划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走了千米;实质每小时b.学校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3小时走完11.254.5千米。
实质比原计划均匀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c.学校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3小时走完11.25千米;实质 2.5小时走完原定行程。
实质比原计划均匀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指名读题,学生独立解答。
(学生板演)小组议论:这三道题都有什么联系?这三道题有什么差别?联系:这三道题说的是同一件事,要求的问题也同样,都是务实质比原计划均匀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要求最后问题都需要先知道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和实质每小时走的千米数。
差别:a、实质每小时走的和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都是已知的,只要要一步计算;b、实质每小时走的千米数是已知的。
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是未知的,需要两步计算;c、实质每小时走的千米数和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都是未知的,需要三步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出示例2(如下)
(1)学生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每小时走3.75千米。实际每小时走4.5千米,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走多少千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题。同时请一名学生做在黑板上,然后请他说一说应当怎样分析和解答。
指名学生发表意见。
指名学生发表意见。可以用4.5减去0.75。得375再用3.75乘以3,得11.25。这与原题中需要走完的路程11.25千米是相符的,说明解答是正确的。”(这就是说,可以先把求出的最后结果0,75千米作为已知数,用题中已知的实际每小时走了4.5千米。减去实际每天多走的0.75千米。得3.75千米.就是原计划每天走的路程:再用3.75千米乘以3得11.2;千米.恰好与原题中需要走完的路程11.25千米相符.说明这道题做对了)
教师:“对1那么,对于不能一步直接求出结果的应用题,我们可以怎样分析和解答?谁能结合第(2)题和(3)题来说说看?”
二、做教科书第109页的“做一做”:
根据刚才我们复习的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请大家独立完成第109页的“做一做”教师行间巡视。
三、复习检验复合应用题的方法
为了保证应用题解答的正确,我们学习过哪些检验的方法?”
②4.5-0.75 = 3.75 11.25÷3.75 = 3
③11.25÷3 = 3.75 3.75 + 0.75 = 4.5
四、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的第5题
教师看表计时。做完后集体订正。表扬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
2.做练习二十二的第6题。
(两道小题中的前两个己知条件是相同的都是原计划25天生产l000只手表,也就是说原计划每天生产手表的只数是一样的。只是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不同。因此解答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找出每一道题中需要先求出什么。)
复合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8—l09页例2,练习二十三的第5--9题。教学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1.通过解答—组相关的应用题(从简单应用题到两步应用题,再到三步立用题).教学难点:解答和检验应用题的方法。
进一步理解复合应用题是怎样在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通过解答复合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复习分析数量关系、解答和检验应用题的方法,
练习二十三的第7—9题。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独立解答。
指名板演。
指名学生回答。不同的是.在第(1)题中,实际每小时走多少千米和原计划每小时走多少千米都是已知的.可以直接计算出结果、.只要一步计算。而在第(2)题中,实际每小时走多少千米是已知的。原计划每小时走多少千米不知道,不能直接计算出结果。必须要先求出原计划每小时走多少千米.才能再求出最后结果。需要两步计算。在第(3)题中。实际每小时走多少千米和原计划每小时走多少千米都不知道,必须要先分别求出这两个条件,才能再求出最后结果,需要三步计算。”
谁能应用后一种方法来检验例2中的第(2)题?”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学生检验时。只要能写出倒推着计算的检验步骤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清楚地说出每一步的算理,另外。倒推着计算的检验的方法不止有一种,学生怎么做都可以。例如.用下面几种方法都可以检验例2中的第(2)题。
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0.75 = 3.75 3.75×3 = 11.25;
“在第(2)题中,题中已经给出实际每小时走了4.5千米,要求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走多少千米,还必须知道原计划每小时走多少千米。这个条件题中没有给出,所以要先求出原计划每小时走多少千米,才能求出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走多少千米。”
“在第(3)题中,求的也是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走多少千米,而实际每小时走多少千米和原计划每小时走多少千米题中都没有给出,但是从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这两个条件都可以先分别求出来:求出这两个条件以后,就可以求出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走多少干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同时请两名学生做在黑板上,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析和解答的。
然后。再让其他同学比较一下这道题中的两道小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学生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3小时走完11.25千米。实际每小时走了4.5千米,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走多少千米?
(3)学生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3小时走完11.25千米。实际2.5小时就走完原定的路程,平均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走多少千米?
“谁能说一说这三道题有什么联系?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教师适当给予提示和引导。
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
设计说明
复习铺垫
系列训练
总结评价
布置作业
一、教学例2
教师:“今天我们来复习复合应用题,复合应用题就是不能一步计算出结果,而需要两步或者两步以上的计算才能得出结果的应用题。”
“解答复合应用题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并进行适当提示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