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遭受暴雨的养猪场要严防几种猪病
夏季暴雨会给给猪场带来的什么危害
夏季暴雨会给给猪场带来的什么危害夏天最可怕的便是涝灾了,而猪场在这种自然灾害受到影响了扰乱的时期也是屡见不鲜和,每次都造成了不同的损失,那么夏季暴雨会给给豪雨猪场带来的什么危害?在中国南方,季节性的暴雨中东部和洪涝是猪场必须注意对应的自然灾害。
每年6月份以后暴雨到来的时候月末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暴雨过后,洪水消退时,猪场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尽快恢复生产,严防传染病的发生?我们给大家提供以下建议:暴雨来临时:1、暴雨到来的时候,要将药品等需要防止脱落的物品转移到干燥的高处。
饲料以及饲料原料的储藏室也要有完善的防水渗漏和防潮。
2、生产区的房舍要有完备的排水能力,迅速排出积水,低洼渍水区要开沟疏流,减少雨水对猪只的消极影响。
水泡耙系统的猪舍,要提前排出地板下才的粪水,并保持排水管道的畅通。
3、做好房舍的加固,暴雨通常伴随强风,猪舍外的树木加固,防止破损损坏猪舍;修缮门窗,防止开裂后给猪群造成更大的其后应激。
暴雨洪灾过后有疫灾,这是一个自然规律。
我们应有好的对应措施,把灾害带来的问题降到最低,要科学的组织实施。
暴雨结束后:1、排水转移,通风除湿。
尽可能的利用猪舍内的明沟和暗渠,保持水道的畅通,将猪舍内的积水在最短的时间内水浸排出。
地势低洼的猪舍,可以采用小型泵抽水机辅助排水。
不能短时间内会排水的猪舍,要将猪舍之中的猪只转移到高处的猪舍,要注意切忌不要进行混群,选择消毒过的空猪舍进行转移。
猪舍中同的雨水排净之后,屋内极其还会有非常重的湿气和物品容易发霉,在高热高湿的环境下猪只无法健康生长,因此要对猪舍或进行通风,在全都没有雨的天气将猪舍的门窗全部打开,进行通风除湿,在较小不易通风的猪舍要打开风机,利用风机来抽湿,要注意不能开水帘,一定要在猪舍干燥以后,对水帘进行消毒之后才能使用。
冬天暴雨会会带来给给猪场带来的什么危害?2、做好无害化处理作好和消毒其他工作暴雨洪灾死亡的猪只和猪场的其他动物(猫、狗、鼠等),通常会携带大量的致病原,必须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雨季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要点
雨季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要点雨季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的猪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的病毒传播。
在雨季,由于环境湿度增加,蚊虫、跳蚤等传媒生物活动频繁,增加了ASF传播的风险。
因此,在雨季,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雨季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要点。
1.加强病毒监测和报告:及时掌握疫情信息,加强病毒监测和报告工作是雨季非洲猪瘟防控的基础。
建立健全动物疫情监测系统,及时报告疫情,确保病情得到及时控制和处理。
2.严格实施生物安全措施:建立健全的生物安全管理规定,并加强对猪场的检查和监管。
加强进出猪场的人员、车辆和物品的消毒。
禁止进口和贩卖活猪或猪肉来自非洲猪瘟疫区域的动物和动物产品。
3.强化疫苗接种:ASF的疫苗目前尚未上市,但是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增强猪的免疫力,如合理营养和管理,以提高猪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同时,定期检查猪场内的疫苗接种情况,确保所有的猪都得到了疫苗的接种。
4.控制传媒生物:蚊虫、跳蚤等传媒生物在雨季活动频繁,容易传播非洲猪瘟病毒。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控制传媒生物的数量和传播。
使用血吸虫草等喷雾剂来防治传媒生物的滋生,定期清洁猪场周围的垃圾和废弃物。
5.加强养殖环境管理:定期清洁猪舍和养殖设施,保持干燥清洁的环境。
及时更换和清理床上物,避免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
保持猪栏之间的隔离,防止病毒的传播。
6.严格隔离感染猪:发现感染ASF的猪,应立即隔离并进行治疗或处理。
对于疫情区域的猪场,应实施密切监视和尽快隔离,避免病毒进一步传播。
7.宣传和教育:加强对养殖户和农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对ASF病毒的认识。
教育他们如何正确预防和控制ASF,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总之,雨季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要点包括加强病毒监测和报告、严格实施生物安全措施、强化疫苗接种、控制传媒生物、加强养殖环境管理、严格隔离感染猪和宣传和教育。
种猪群要重点关注的5种疾病
在集约化的养殖生产中,如何才能有效的预防猪的五大猪病?问题的关键往往在于母猪群。
简单来说,受感染的母猪会影响其哺乳的仔猪。
因此,为了有效清除母猪群的病原菌,疫苗和特定的抗生素发挥着举足
对猪场来说都有可能带来疫病的风险,反过来这些新的猪群还必须要适应猪场内现有的疫病环境。
以往认为,输入精液是限制疫病风险中最为安全的选择,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猪群的遗传性能。
不过最近的研究发现,公猪精液中也会携带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病毒(猪蓝耳病,PRRSv),所有没有什么是完全没有风险的。
另外,购买育肥猪引入猪场往往具有很高的潜在风险,这需要额外的重视。
完善的生物安全仍然是预防疫病最为重要的措施。
这对于保持猪场无疫病的状态或保持目前猪群的健康状况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必须作为猪场根除计划的一部分;否则对保持长期稳定的状态将会受到严重的限制。
在拜访过的众多养猪场中,我们发现很多猪场对生物安全的重视程度很低,令人惊讶的是,当你问他们“猪场的疫病是怎么进来的呢?”,猪场老板们心里都十分清楚,但并没有真正做过什么来阻止进一步感染的发生。
我经常对他们说“你要把猪场当作是一个城堡,想想你要怎么做才能最好的防御它,并把任何的外来入侵趋之门外。
”
一、病原菌和预防措施
目前对于大多数猪疫病的预防,我们已有一系列成熟的疫苗和治疗性药物等生物制品来预防和控制疫病的影响。
另外,改善管理、栏舍、保温和通风等措施都能对疫病的控制起到一定的作用。
虽然现代化的养殖水平越来越高,但是不同病原混合感染的严重程度也越来越高,这种混合感染的病例会对养殖场的生产性能和盈利能力造成极大的影响。
猪场主要疫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猪场主要疫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猪场是猪肉生产的重要基地,猪场主要疫病的发病一直是猪场主要关注的问题。
猪场主要疫病包括猪瘟、猪蓝耳病、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等,这些疫病的发病特点和防控措施是猪场管理者和养猪人员需要了解的重要内容。
猪瘟是一种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高度致死性疾病,主要特点是发热、流涕、呼吸困难、消化道症状等。
防控措施包括加强动物检疫、做好生猪的日常养护和管理、定期进行全面的消毒和消毒、避免与野生猪接触等。
猪蓝耳病是由猪蓝耳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特点是发热、抗拒光线、食欲减退、呕吐等。
防控措施包括强化饲料卫生,定期对饲料进行严格的消毒,提高猪的抗病能力,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猪链球菌病是由猪链球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特点是高烧、呕吐、腹泻等。
防控措施包括做好环境卫生,保持猪场的整洁,控制猪场内的蚊蝇、老鼠等害虫,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病菌的传播。
猪场主要疫病的发病特点是高度传染性、症状急性,容易造成猪的大面积死亡和传播。
猪场管理者和养猪人员需要加强对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做好疫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保障猪场的生产安全。
在疫病预防和控制方面,首先要加强动物的防疫工作,定期对猪群进行免疫接种,提高猪的抗病能力。
做好疫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一旦发现疫情,要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采取有效的隔离、治疗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要加强猪场的卫生管理,保持猪场内的卫生,加大对猪场内害虫的防治力度,减少疫病传播的可能性。
要加强饲料、饮水的卫生管理,对饲料、饮水进行定期的消毒,并定期清理饲料、饮水器,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要加强员工的卫生教育,提高员工的防疫意识,做好个人防护。
猪场主要疫病的发病特点和防控措施是猪场管理者和养猪人员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只有加强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才能确保猪场的生产安全和稳定。
希望猪场管理者和养猪人员能够重视疫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反应、有效控制,保障猪场的生产安全和健康发展。
高温高湿天气养猪常患疾病防治
高温高湿天气养猪常患疾病防治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猪容易发生和蔓延的病有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等,对养猪业构成很大威胁。
为了使猪群安然度夏,进一步降低猪的养殖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养殖户应注意防治夏季养猪常见的以下几种疾病。
一、猪附红细胞体病本病多发生在夏季,其传播与吸血昆虫有关,特别是猪虱。
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对猪附红细胞体均易感,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
另外,注射针头、手术器械、交配等也可传播。
本病主要呈现出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症状。
体温升高到40℃以上,病猪颤抖、转圈或不愿站立,离群卧地。
病猪耳、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褪色,成为“红皮猪”。
防治措施:提高抵抗力,缓解应激反应,建议用猪用黄芪多糖与复合电解多维饮水;驱除传染媒介,用伊维菌素体内外驱虫,切断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对因治疗,采用土霉素和三氮脒混合肌注1次/天,连用3天;对症治疗,补血肌注牲血素或维生素B12。
二、猪霉菌毒素中毒夏季是霉菌毒素中毒的高发季节,若不认真防治,将会导致猪场出现重大损失。
1.急性病例:多发生于2~4月龄小猪,食欲旺盛和体格健壮的发病率高,体温升高或正常,表现为不吃食,可视黏膜苍白,后躯衰弱,粪便干燥,有时呈现站立一隅或头抵墙壁等神经症状,多在中毒症状出现后数天内死亡,剖析可见贫血、出血和中毒性肝炎。
2.慢性病例:临床上多见慢性经过,病猪离群低头站立,有异食癖,拱背卷腹,可视黏膜初期苍白,后期黄染,有的眼、鼻周围皮肤发红,最后变为蓝色,有的体表皮肤有紫斑,步态不稳,出现间歇性抽搐,角弓反张等。
剖检主要病变为肝硬化、黄色脂肪变性、胸腹腔积液,肾苍白肿胀,淋巴结充血、水肿。
3.防治措施:加强原料及成品的保管,严防受潮霉变搞好仓库杀虫灭鼠工作,防止虫蛀和鼠害,减少霉菌传播,避免毒素危害。
严禁使用霉变的原料,不得用霉变的喂。
添加200~250克/吨大蒜素,能有效减轻霉菌毒素的毒害。
选择有效的防霉剂及毒素吸附剂。
暴雨洪涝,病毒病、蓝耳等多种动物疫病需严防!
暴雨洪涝,小飞、蓝耳等多种动物疫病需严防!发生洪涝灾害时,大量畜禽因灾死亡,尸体腐烂,病原容易感染扩散,土壤中的大量病原微生物暴露,易污染水源等环境;畜禽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疫病侵袭,造成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以及血吸虫病、炭疽、猪链球菌病、钩端螺旋体等多种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流行。
洪涝灾区连续遭受强降雨,死亡畜禽和各种污物随水流动,水源等环境易受到污染。
同时,土壤中的病原被雨水冲出来,也会引发疫病。
为消灭环境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保障人畜健康,必须进行大消毒。
灾区畜牧兽医部门要指导受灾养殖场(户)开展消毒工作,指导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落实卫生消毒措施,防止发生疫情。
做好消毒(一)消毒范围洪灾过后要指导灾区养殖场(户)做好圈舍及周围环境的清扫消毒工作。
一要做好圈舍环境的清扫工作,防止野生动物侵入,消灭老鼠和蚊蝇;二要对所有圈舍进行一次全面消毒。
消毒重点是畜禽舍、屠宰场(点)、畜禽及其产品加工、销售场地、仓库、中转场地、畜禽交易市场、饮水源、畜禽运输车辆、用具等;特别是是对死亡动物的圈舍进行彻底、多次消毒。
1.圈舍及环境消毒:灾后要对圈舍和周围环境进行彻底的清理消毒。
一是对倒塌的圈舍进行消毒,重点是对死亡动物的和圈舍进行彻底进行消毒;二是对可继续使用的养殖场消毒,大型养殖场要定期清扫,定期用消毒剂消毒,保持圈舍清洁和环境卫生,防止野生动物侵入,消灭老鼠和蚊蝇。
小型养殖场及散养户,重点是经常性地清扫圈舍和处理粪便,保持清洁。
如发生疫情,要采用化学消毒药品或消毒剂进行消毒。
三是对重建的圈舍消毒,除按常规消毒外,灾后还应根据疾病的流行情况增加消毒次数,选择合适的消毒药品。
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沼气池,发酵处理粪便,防止蚊蝇滋生。
2.活畜禽交易市场的消毒管理:用刺激性小的消毒剂,进行带鸡和带猪等畜禽体表消毒,对畜禽交易场所、运输车辆和笼具等进行清扫消毒;要建立定期的休市消毒制度。
养猪场疫病防控要点
养猪场疫病防控要点作者:刘学权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2年第03期养猪场当前易发的疾病主要有:猪链球菌病、乙脑、猪瘟、伪狂犬、附红细胞体病和蓝耳病等。
生猪疫病防控时关键做好以下几个要点:控制传染源引入猪只前要详细了解当地疫情和免疫背景,仔细检查猪只是否健康,并持有效的检疫证明和耳标。
运输笼具应彻底消毒,运输路线最好远离疫区。
引入猪只到达后,先在远离猪场的隔离区观察。
补充接种相关疫苗,按照《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要求时间隔离,确认无疫病发生,才能进入猪场。
省外引入的,到达后畜主应当在24小时内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并接受监督检查。
商品猪出售应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并经检疫合格开具产地检疫证明后,方予出售。
切断传播途径严防其他动物进入猪场。
特别是猫、犬、鼠等动物,能将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传播给大群的猪,所以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他动物在猪场内活动。
猪场工作人员坚守岗位职责。
平时不准到发生猪传染病的地方去,不准到集市上购买猪肉并带进场内食用。
饲养人员不准到别人负责的饲养间去串门。
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一要建好消毒室和消毒池。
消毒室内备有消毒好的工作服、鞋帽,并设有紫外线消毒灯具。
猪场大门口及各饲养间门口设消毒池。
经常更换消毒药,长期保持有效。
二要对外来人员、车辆进行消毒。
猪场应尽量谢绝参观。
当外来人员必须进入时,应做好消毒工作,更换服装鞋帽,经门口的消毒池消毒、消毒室紫外线消毒后方可入内。
车辆要经过猪场入口处的消毒池,并用消毒液喷洒消毒后方可入内。
三要对猪场工作人员进行消毒。
入场前应淋浴。
更换工作衣帽。
并经消毒室紫外线消毒。
进入猪圈应经各圈舍门口的消毒池消毒鞋底。
四要加强圈舍的常规消毒。
通常每周消毒1次。
饲槽用具在每次喂完后都应清洗。
每半个月要彻底清洗冲刷饲槽、圈栏、地面,然后全面消毒。
在猪只“全进全出”前后。
以及发病猪的圈舍,更应彻底全场冲刷消毒。
病死猪经消毒后须进行深埋处理。
五要处理好猪场的废弃物。
洪涝会引起什么病?三种猪病必须早知道
洪涝会引发什么病?三种猪病必须早知道这个夏季,国内多地区显现强降雨,洪涝灾害非常严重,轻则道路没法正常通行,重则房屋被冲倒。
在这种境遇中,养猪场要加强猪场管理,注意做好疾病防控,特别是以下三种猪病。
一.猪链球菌病猪链球菌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发的人畜共患病,农业农村部将其列为的二类动物疫病。
1、诊断及流行特点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猪均易感,链球菌常存在于正常动物和人的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等,感染发病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内脏器官及关节内均有病原体存在。
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沾染源,对病死猪的处置不当和运输工具的污染是造本钱病传播的重要因素。
本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和伤害的皮肤感染。
一年四季均可产生,夏秋季多发。
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2、临床症状可表现为败血型、脑膜炎型和淋巴结脓肿型等类型。
败血型: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类。
最急性型发病急、病程短,常无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
体温高达41-43℃,呼吸迫促,多在24小时内死于败血症。
急性型多突然产生,体温升高40-43℃,呼吸迫促,鼻镜干燥,从鼻腔中流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
结膜潮红,流泪。
颈部、耳廓、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肤呈紫红色,并有出血点。
多在1-3天死亡。
慢性型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
关节肿胀,跛行或瘫痪,最后因衰弱、麻痹致死。
脑膜炎型:以脑膜炎为主,多见于仔猪。
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如磨牙、口吐白沫,转圈运动,抽搐、倒地四肢划动似游泳状,最后麻痹而死。
病程短的几小时,长的1-5天,致死率极高。
淋巴结脓肿型;以颌下、咽部、颈部等处淋巴结化脓和形成脓肿为特点。
本病呈零星散发时,应对病猪作无血扑杀处理,对同群猪立刻进行强制免疫接种或用药物预防,并隔离视察14天。
必要时对同群猪进行扑杀处理。
对被扑杀的猪、病死猪及排泄物、可能被污染饲料、污水等按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畜舍进行严格彻底消毒。
周围所有易感动物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浅谈高温高湿天气下猪场常见疾病防控措施
浅谈高温高湿天气下猪场常见疾病防控措施摘要:时逢夏日,南方高温多雨,潮湿闷热的环境正是细菌和病毒繁殖的绝佳时期,猪群极易受到细菌和病毒感染,且病情复杂严重,诊疗的难度加大,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影响,不当应对势必会给养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围绕高热高湿天气下猪只常发的疾病及其防控措施提供几点意见,以期给生猪养殖企业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热高湿;常见疾病;防控措施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猪场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上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但猪群的疾病也越来越复杂,天气骤变、阴雨连绵、饲养管理不善、吸血昆虫繁殖旺盛,使得猪只采食量下降,抵抗力变弱,极易引起猪群的应激,同时高温高湿的环境对细菌、病毒的滋生极为有利,使得猪场易发生一些细菌病毒病。
通过对当地猪场的了解分析,列举热应激、猪链球菌病、霉菌毒素病等常见疾病,并针对不同的疾病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一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1 热应激1.1应激(stress)又称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受到各种因子强烈刺激时出现的一种全身性非特异性反应。
应激本质上是一种生理反应。
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因素称为应激原。
因此,顾名思义,热应激是指由环境高温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1]。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当猪体产热大于散热时,由于猪的体脂较厚、汗腺不发达,不能通过大量排汗来蒸发散热,只能通过加快呼吸频率来增加肺的蒸发性热释放,当猪只体温达到蒸发临界温度上线时,气喘加剧,发生热应激[2]。
1.2 热应激的不良影响高温高湿的天气,猪群发生热应激,猪只表现为食欲不振,日采食量下降,营养不足,饲料转换率下降。
抗病能力下降,容易患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生产性能减弱,热应激导致种公猪性欲减退,精液品质下降;母猪发情延迟、乏情,配种率下降等。
热应激还会影响猪肉品质的变化,出现异味,适口性大受影响。
1.3 防控措施降低饲养密度,避免拥挤,改善空气质量,以减少热应激。
降低舍内湿度,减少栏舍冲洗频率,可使用干燥吸潮物质帮助除湿。
猪场大雨紧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近年来,我国多地频发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对养殖业造成严重影响。
为确保猪场在暴雨、洪水等灾害中能够迅速、有序地应对,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猪场设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2. 保障猪只生命安全,降低疫病发生风险;3. 确保猪场员工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猪场大雨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指挥、协调和调度猪场大雨应急工作。
2. 指挥部下设以下几个小组:(1)现场指挥组:负责现场指挥、协调各部门和人员工作,确保应急措施落实到位。
(2)安全保卫组:负责猪场安全保卫,防止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防疫消毒组:负责猪场防疫消毒工作,防止疫病传播。
(4)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调配和供应。
(5)信息报送组:负责及时收集、汇总、上报应急工作情况。
四、预防措施1. 做好猪场排水设施检查,确保排水畅通;2. 加强猪舍围栏、屋顶等设施检查,防止倒塌;3. 做好猪只饲养管理,提高猪只抗病能力;4. 做好饲料、疫苗等物资储备,确保供应充足;5. 加强与当地政府、气象部门等沟通,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
五、应急响应1. 紧急启动预案:当天气预报出现暴雨、洪水等灾害天气时,立即启动本预案。
2. 应急处置:(1)现场指挥组:迅速组织人员开展应急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安全保卫组:加强猪场安全保卫,防止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防疫消毒组:对猪舍内外环境进行消毒,防止疫病传播。
(4)物资保障组:及时调配应急物资,确保供应充足。
(5)信息报送组:及时收集、汇总、上报应急工作情况。
3. 应急结束:当灾害天气结束后,应急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宣布应急结束。
六、善后处理1. 评估损失:对猪场设施、猪只、物资等损失进行评估,制定恢复生产计划。
2. 防疫工作:对受灾区域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疫病传播。
3. 恢复生产: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恢复猪场生产。
4. 总结经验:对本次应急工作进行总结,为今后类似事件提供借鉴。
猪场主要疫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猪场主要疫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猪场是生产猪肉的场所,也是猪病发生的高危区域。
猪场主要疫病包括猪瘟、猪流感、猪肺炎等,针对这些疫病的发病特点,应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一、猪瘟
猪瘟是一种高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食欲不振、咳嗽、结膜炎、
皮肤瘙痒等。
发病期间,病毒会在猪痰液、鼻涕、粪便中大量分泌,易造成猪场内多点感
染和交叉感染。
防控措施:
1. 加强猪舍卫生管理,保持猪舍清洁干燥,定期进行消毒工作。
2. 疫苗接种,可有效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病毒的传播。
3. 引进猪时要严格检疫,确保引进的猪健康。
二、猪流感
猪流感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打喷嚏、流涕、头痛等。
该疾病的特点是易发生季节性爆发,如遇到天气寒冷、潮湿和气温变
化等因素,易引起猪群中的大量感染。
1. 加强饲养管理,确保猪群充足的饲料、清水和充足的活动空间。
2. 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猪流感,降低感染率。
3. 猪场内要及时发现并隔离发病猪,防止病毒的扩散。
三、猪肺炎
猪肺炎是由猪肺炎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眼出水、肌肉抽搐等。
该疾病的特点是季节性发病,机体免疫力低下的猪群易受感染。
夏季猪场容易高发的四种疾病
夏季猪场容易高发的四种疾病夏季全国普遍呈现气温高、湿度大、雨水多的气候特点,季节特点也是诱发疾病多发的因素之一,家畜,尤其是猪在这个季节容易感染疾病,而使其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猪群容易引发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等,除了常发温和型猪瘟、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外,还有猪链球菌、猪副嗜血杆菌、猪附红细胞体和弓形虫病等,导致猪生长发育迟缓,繁殖力下降等,给养猪场或个体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夏季全国普遍呈现气温高、湿度大、雨水多的气候特点,季节特点也是诱发疾病多发的因素之一,家畜,尤其是猪在这个季节容易感染疾病,而使其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猪群容易引发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等,除了常发温和型猪瘟、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外,还有猪链球菌、猪副嗜血杆菌、猪附红细胞体和弓形虫病等,导致猪生长发育迟缓,繁殖力下降等,给养猪场或个体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夏季猪场哪些疾病容易高发?该怎么处理和提前预防1、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又名日本乙型脑炎,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高热、流产、死胎和公猪睾丸炎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猪是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中间宿主和传染源,蚊子是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主要的传播媒介,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能在蚊体内繁殖,可越冬并经卵传播。
因而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与蚊虫的孳生及活动有密切关系,有明显的季节性。
猪只临床感染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时,几乎没有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症状的表现。
怀孕母猪可突然流产,可产出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但母猪自身无明显异常表现;公猪常表现睾丸肿大,或睾丸变小变硬,造成配种繁殖能力减弱或丧失。
生长育肥猪可表现体温高、稽留热、粪干呈球状、食欲减退,或后肢呈轻度麻痹,步态不稳,或有视力障碍。
该病暂无治疗方法,一旦确诊,建议将其淘汰处理。
该病一般通过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弱毒疫苗免疫预防,后备猪在配种前至少免疫2次,种猪在每年的3月、4月、9月采取全群普免。
同时注意保持饲养环境清洁,做好驱蚊灭蝇工作,建议大家可以使用蚊蝇净进行驱蚊灭蝇,效果不错。
洪涝灾害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指南
姐知3 30洪涝灾害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指南(接上期)脑膜炎型:以脑膜炎为主,多见于仔猪。
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如磨牙、口吐白沫,转圈运动,抽搐、倒地四肢划动似游泳状,最后麻痹而死。
病程短的几小时,长的1~5天,致死率极高。
淋巴结脓肿型;以颌下、咽部、颈部等处淋巴结化脓和形成脓肿为特征。
3.疫情处置发现疑似猪链球菌病疫情时,当地畜牧兽医部门要及时派员到现场进行流行病羊调查、临床症状检查等,并采样送检。
确认为疑似猪链球菌病疫情时,应立即采取隔离、限制移动等防控措施。
本病呈零星散发时,应对病猪作无血扑杀处理,对同群猪立即进行强制免疫接种或用药物预防,并隔离观察14天。
必要时对同群猪进行扑杀处理。
对被扑杀的猪、病死猪及排泄物、可能被污染饲料、污水等按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畜舍进行严格彻底消毒。
周围所有易感动物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本病呈暴发流行时(一个乡镇30天内发现50头以上病猪、或者2个以上乡镇发生),应对疫点内病猪作无血扑杀处理,对同群猪立即进行强制免疫接种或用药物预防,并隔离观察14天。
必要时对同群猪进行扑杀处理。
对病死猪及排泄物、可能被污染饲料、污水等按附件的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畜舍进行严格彻底消毒。
交通要道建立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派专人监管动物及其产品的流动,对进出人员、车辆须进行消毒。
停止疫区内生猪的交易、屠宰、运输、移动。
对畜舍、道路等可能污染的场所进行消毒。
对疫点内的同群健康猪和疫区内的猪,可使用高敏抗菌药物进行紧急预防性给药。
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内的所有猪按使用说明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对于猪的排泄物和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垫料、饲料等物品均需进行无害化处理。
猪尸体运送时,应使用防漏容器。
4:人员防护参与处理疫情的有关人员,应穿防护服、胶鞋、戴口罩和手套,做好自身防护。
(四)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俗称“打谷黄”、“稻瘟病”。
夏季多雨季节怎样进行养猪
夏季多雨季节怎样进行养猪?夏季多雨,雨停后会产生持续闷热、潮湿、高温天气,生猪易产生热应激反应,因此,在现阶段诱发生猪疫病因素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加强多雨季节生猪的饲养管理,切实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当前,各养殖场除按照免疫程序按时接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疫苗外,在饲养管理方面务必要落实好以下措施:1、清栏排污,全面消毒。
由于连续多雨,影响了生猪粪尿等污物的清除工作,栏舍污染严重,一些处在低洼地带的栏舍可能还有积水,所以雨停后要立即排水排污、清栏消毒。
如果能移出动物进行彻底清栏消毒则更好、更彻底,如果不能做到,则清栏后采取用刺激性小且安全的消毒药进行消毒。
2、提高清扫频率,增加消毒次数。
在湿热环境下细菌会大量繁殖,提高了对生猪的感染力,因此必须坚持天天清扫栏舍,保持干净,同时在不影响湿度前提下增加带体消毒的次数,减少环境中病原污染程度。
3、增强通风能力和降温效果。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增强通风能力,能有效降低舍内湿度和温度,降低细菌繁殖力,提高生猪的抵抗力,为此,一定要采取有效通风和降温措施,为动物提供一个较好的环境。
4、降低饲养密度。
一些饲养密度高的饲养场户,应降低生猪的出栏日龄,可以出栏的应尽快出栏,减少压栏数量,降低饲养密度。
这样就可以显著降低舍内温湿度,也会大大减少动物间产生的互相干扰和应急程度。
5、封闭饲养,全进全出。
梅雨季节形成的不适环境,使动物抵抗力显著下降,一旦遇到少量的病原就有可能引起发病,在做好场内环境卫生的同时,也要防止场外病原的传入,所以,此时更要严格执行封闭饲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禁止一切可疑的动物、物品、人员进场,尤其是走村串户的肥猪收购人员和小刀手禁入场舍。
同时,也应该暂停引种或购入苗猪。
6、检查饲料,杜绝霉变食物。
有的饲料外观看似无异常,但由于内部温度较高,可能已经发霉变质,必须对饲喂的每批饲料进行详细检查。
切忌为了减少成本,不舍得废弃霉变的饲料,否则,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遭遇水灾过后的养猪场会造成什么危害养猪户如何进行管理
遭遇水灾过后的养猪场会造成什么危害养猪户如何进行管理在多雨的南方南部,一些选在缺水处的养猪场经常会遭遇大量积水或者是水淹养猪场的情况产生。
这不但会已引起猪群的大面积死亡,还会遭受养猪病菌舍中的各种细菌、病毒以及病原细菌等被水冲刷出来,形成病体传染源,会大面积引起猪病的发生。
因此在养猪场遭遇水灾后后,养猪户们只要采取养猪户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整个猪场的损失。
那么遭遇水灾过后的养猪场深陷会有哪些危害呢?新溪洲们要怎么进行管理?接下去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遭遇水灾过后的养猪场会造成什么危害?养猪户如何或进行管理?一、水灾之后对养猪场的危害1、水灾过后易发生传染病。
由于气温变化大,最易引起传染病,如猪瘟、口蹄疫、炭疽、猪肺疫、大肠杆菌病、沙门氏杆菌病、巴氏杆菌病等,由于饲料、垫草发霉引起曲霉菌病。
所以,水灾过后对食槽、水槽及其用具,应及时清洗和消毒,要认真检查库存的饲料,有霉变的要及时处理。
重者应禁止继续使用。
有积粪的圈舍,洪水泛滥过后应彻底洗涤清扫并要消毒。
水灾过后,井水质量变差,有的污染不足以使用。
为了遏止饮水引起污染引起疫病的发生,要合理严格关注山泉水质量的变化。
水源较浅的井水,最好火鸡在抽取井水进行消毒后才再给猪饮用。
对于可能出现受到猪粪便、污水、垃圾和赃物等污染的井水,不但要淘洗井水,投入消毒药之后,还应暂停一段时间,以后再用。
2、水灾过后要预防科弓果病。
水灾过后蝇、蚊、蚋等昆虫大量孳生,很多疾病发生几率增加,通过蚊、蜱等吸血昆虫传播。
如螺旋体病、弓形虫病、附红细胞体,可通过蠓、蚋、蚊、虫等吸血昆虫进行传播。
传播多种体内外寄生虫病。
洪水后,要及时扫除养猪场农场内外的杂草,尽快疏通排水系统,避免洪水过后场内有积水和粪便。
防止有害昆虫的孳生,可选用高效、低毒、安全的杀虫剂,进行喷洒。
3、水灾前夜防止应激病。
水灾过后,天气依然很热并无风,猪舍内空气质量一般不佳,湿度过大,气压很低,常给养猪场带来不适。
生猪养殖公司雨季生物安全管理要求
生猪养殖公司雨季生物安全管理要求受近期湿冷多雨天气以及社会污染面不断扩大的影响,环境种病毒阳性检出率不断攀升,生物安全防控压力骤增。
为筑牢生物安全防线,切实全面管控并规范种猪场和家庭农场所有生物安全活动流,具体管理要求如下:一、种猪场雨季生物安全管理要求(一)生物安全工作全局部署即日起,猪场系统干部员工全面掌控猪场生物安全所有活动流,核心聚焦“八项生物安全工作”:防线巡查管控、提高检测频率、全面评估雨水影响、加强水源监测消毒、控制流动频率、环境消毒、污物出口管理、做好三除三灭。
猪场系统全体干部员工应以“保命”的精神状态,以“防得住”为管理目标统筹安排生物安全工作,管理分工如下:1. 组织与分工(1)猪场场长作为生物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重点通过现场或视频实时监控猪场周边与场内生活区的进出活动流,其他活动流定期回看视频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归零。
(2)场外生物安全员负责围墙外所有生物安全管理与实施。
场内生物安全员负责生活区及生产区所有生物安全活动流。
(3)场长助理及各线组长主要负责进出生产区活动流与单元格等防疫规范管理。
(二)组织开展生物安全自查工作即日起,由分公司发起对生物安全体系运行情况、硬件配套情况、人车物等生物安全活动流情况、日常生物安全操作、物资配送转运、人员管控、网格化管理、日常采样监测、视频监控运行等开展全面自查工作,针对围蔽的完整性、猪舍的密闭性重点排查,杜绝雨水由污区流向净区,对存在的问题形成负面清单,明确整改要求、完成时间和责任人,全力整改,堵塞漏洞,,并将负面清单及时提交至公司技术部备案。
二、种猪场雨季生物安全八项工作实施细则(一)防线巡查管控1. 场外组织1-3人的巡逻队,负责每天巡查猪场外围墙附近区域和收集周边情况,及时沟通反馈迅速调动一切资源解决外围风险。
2. 视频监控代替双岗,同时重点关注场外关键路口的巡查工作,监控外来风险。
3.围墙围蔽的完整性和地表水流向排查,确保围蔽完整,无树枝等跨围墙直接接触,地表水无内流,出现问题及时整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期遭受暴雨的养猪场要严防几种猪病
近期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暴雨袭击,气温骤降,并且伴随洪涝灾害,疫病较易滋生,猪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以预防疾病发生。
猪流行性感冒
并非H1N1流感,而是由猪A型流行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以猪突然发病,传播迅速,来势猛,成群发生,发病率高,致死率低,高热,上呼吸道炎症为主要特征。
1.流行特点
1.1有明显的季节,尤其是潮湿多雨时更易发病。
1.2各种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发病。
1.3常呈地方流行性或大流行性。
1.4传播迅速,2天-3天内即可波及全群发病。
1.5主要通过飞沫经过呼吸道传染。
1.6饲养管理不良,长途运输过于疲劳,拥挤等,都是促使发病的因素。
2.症状
潜伏期短,几小时到数天,平均4天。
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0℃-41.5℃,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食,整个猪群迅速传染。
肌肉疼痛,不愿站立,呼吸加快,伴有咳嗽,眼和鼻有黏性液体流出。
若无继发症,常在一周左右可自愈。
3.预防
3.1一旦发生此病,对病猪应立即就地隔离治疗。
3.2被病猪污染的圈舍、用具和食槽等用强力消杀灵、灭毒威等消毒药物进行彻底消毒。
3.3避免猪群拥挤,注意防寒保暖,保持猪圈清洁干燥。
3.4加强饲养管理,定期驱虫。
4.治疗
用30%安乃近注射液5毫升-10毫升,或板蓝根注射液5毫升-10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2日-4日。
为控制继发感染,可用柴胡、薄荷、陈皮各20克,菊花、土茯苓、紫苏各15克,共水煎,一次喂服,每日一剂,连用1剂-2剂。
5.护理
在进行治疗的同时,还应加强饲养管理,饲喂易消化的饲料,特别要多喂些青绿饲料,以补充维生素和使大便通畅。
在康复的最初几天要节制饲喂,逐步增加,以免伤食。
有的病猪在良好的环境下,甚至不需药物治疗仍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