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课:问题与对策之综合实践活动培训教案
综合实践教案
综合实践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什么是综合实践。
2.掌握综合实践的基本要素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实践的概念和基本理论。
2.综合实践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3.综合实践的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在于:1.理解综合实践的概念和基本理论。
2.掌握综合实践的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是综合实践?为什么要进行综合实践?综合实践在哪些领域中有应用?请举例说明。
知识讲解(15分钟)1.综合实践的概念和基本理论。
–综合实践是指通过横向、纵向的跨学科综合活动,将已有的学科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综合实践的基本理论包括系统理论、综合学科理论、实践理论等。
2.综合实践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综合实践可以分为学科综合实践和跨学科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社会管理等多个领域中有应用。
案例分析(20分钟)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方法探究(2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案例,结合已学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和分享。
活动实践(15分钟)将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总结(10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学到的知识,总结综合实践的基本要素和方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方法探究和活动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同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以提高教学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案一、活动主题:亲近自然,体验生活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2. 活动内容:(1)参观公园或植物园,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2)开展户外拓展活动,如徒步、攀岩等。
(3)学习简单的生存技能,如野外求生、急救知识等。
二、活动主题:探索科学,培养创新能力1. 活动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2. 活动内容:(1)进行科学实验,如物理、化学、生物实验等。
(2)参观科学博物馆或科研机构,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
(3)开展科技创新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动手实践。
三、活动主题: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2. 活动内容:(1)学习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了解节日习俗和文化内涵。
(2)参观历史博物馆或古迹,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
(3)开展传统艺术活动,如书法、国画、剪纸等,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四、活动主题:关爱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1. 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情感。
(2)提高学生的社会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公益活动意识。
2. 活动内容:(1)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如环保、敬老、扶贫等。
(2)参观社会公益机构,了解社会公益活动的重要性。
(3)开展爱心传递活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五、活动主题:锻炼身体,增强体质1. 活动目标:(1)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2)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技精神。
2. 活动内容:(1)开展体育竞技比赛,如篮球、足球、田径等。
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教案
教案名称: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背景: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勇于尝试,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提高社会责任感。
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活动内容:1. 实践项目: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实践项目。
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技制作等。
2. 实践地点:根据实践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实践地点。
如:社区、企业、学校等。
3. 实践时间:根据实践项目的要求,制定合理的实践时间。
如:一周、一个月、一个学期等。
4. 实践方式:根据实践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实践方式。
如:实地考察、实习实训、课题研究等。
活动步骤:1. 宣传发动:通过海报、班会等形式,宣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2. 选题策划:引导学生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实践项目。
3. 制定方案:学生根据实践项目的要求,制定实践方案,包括实践地点、时间、方式等。
4. 实践活动:学生按照实践方案,进行实践活动。
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和评价。
5. 总结交流: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分享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活动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身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总结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2. 同伴评价:同学之间对实践活动进行评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注意事项:1. 确保实践活动安全:在实践活动中,要确保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2. 增强学生动手实践的意识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为制作简单的太阳能台灯。
教学准备:
1. 材料准备:LED灯、太阳能电池、电容器、导线、胶水等。
2. 工具准备:钳子、剪刀、锡箔纸、电钻等。
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太阳能原理及太阳能电池的使用方法。
第二步:展示制作太阳能台灯的样品,解释每个材料和工具的作用。
第三步: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每组指定一个小组长负责组织并记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结果。
第四步:学生根据所给材料和工具,按照步骤进行制作。
第五步:学生检查自己制作的太阳能台灯是否正常发光,并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分析和解决。
第六步: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
第七步: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效果评估:
1. 根据制作太阳能台灯的过程中,学生能否正确操作、掌握制作方法来评估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 学生是否能通过组织、记录和分析问题来评估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学生的展示和分享,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案六十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认识社会问题与解决方法
教案六十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认识社会问题与解决方法教案六十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认识社会问题与解决方法一、活动目标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认识社会问题的存在和影响,并了解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活动准备1. 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和报纸杂志。
2. 提前准备好相关案例和图片,以便在活动中使用。
3. 准备学生小组讨论的材料,包括问题列表和解决方法。
三、活动过程1. 引入(10分钟)利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一些社会问题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如拥堵交通、环境污染、贫困等。
引导他们意识到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 学习社会问题(30分钟)a. 学生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社会问题进行讨论。
他们可以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搜索相关信息,列出问题的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b.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从中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讨论的社会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其他学生可以就所展示的问题提问或提出自己的观点。
3. 分析解决方法(2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社会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问问题并鼓励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全面了解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
b. 利用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解决方法,并评估每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4. 制定解决方案(20分钟)a. 学生小组合作:学生继续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制定出解决所选社会问题的具体方案。
他们应该考虑问题的实际情况、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b.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制定的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建议或询问相关细节。
5. 总结(1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次活动的收获和所学内容,强调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性。
b. 学生分享感想: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分享自己对本次活动的想法和感受。
c.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参与和表现给予肯定,对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和提供反馈。
综合实践课活动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综合实践活动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实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本教学设计以“探索科技,创新未来”为主题,旨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科技发展的基本历程和重要成果。
- 掌握基本的科技创新方法和实践技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会分工合作、沟通交流、解决问题。
-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三、活动内容(一)活动一:科技发展史话1. 活动时间:1课时2. 活动形式:课堂讲授、小组讨论3. 活动内容:- 教师简要介绍科技发展的基本历程,包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近代科技革命等。
-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不同时期科技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二)活动二:科技创新大挑战1. 活动时间:2课时2. 活动形式:小组合作、实践操作3. 活动内容:- 教师提供若干科技创新主题,如环保科技、智能家居等。
- 学生分组选择主题,进行市场调研和方案设计。
- 各小组制作原型,并进行演示和答辩。
- 教师组织评委对各组作品进行评审,评选出优秀作品。
(三)活动三:科技知识竞赛1. 活动时间:1课时2. 活动形式:团队竞赛3. 活动内容:- 教师准备科技知识竞赛题库,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
- 学生分组参加竞赛,竞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
- 决赛阶段,各组进行抢答,答对题目获得积分。
- 最后,根据积分评选出获胜团队。
四、活动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 教师收集整理科技发展资料,设计活动方案。
- 学生进行分组,明确各自职责。
综合实践的教学教案(3篇)
第1篇课程名称:综合实践活动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义和意义。
- 掌握基本的项目策划、实施和评价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义和意义2. 项目策划与实施3. 项目评价与总结4. 实践活动案例分享教学重点:- 项目策划与实施的方法- 项目评价与总结的技巧教学难点:- 如何在活动中有效组织学生,发挥团队协作作用-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项目评价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相关案例资料- 小组活动材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其意义。
2. 学生分享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解和期待。
二、新课学习1. 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义和意义:- 教师讲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义,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
-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2. 项目策划与实施:- 教师讲解项目策划的基本步骤,如选题、目标设定、方案设计等。
- 学生分组进行项目策划,每组选出一个项目进行初步设计。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项目策划,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根据项目设计,准备实施计划。
第二课时一、回顾与总结1. 学生分享项目策划过程,教师点评。
2. 学生总结项目策划中的收获和体会。
二、项目实施1. 学生根据项目设计,进行实践活动。
2. 教师指导学生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三、项目评价与总结1. 学生根据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评和互评。
2. 教师点评学生评价,总结项目实施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案例分享1. 教师分享成功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引导学生学习经验。
2. 学生讨论案例中的亮点,提出改进建议。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关爱环境的情感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程导入:介绍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目的,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实际问题。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解决的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目的,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实际问题。
2. 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展示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解决的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 实践操作(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态度、表现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实践操作的成果,鼓励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情感态度,培养关爱环境、热爱生活的情感。
五、教学资源1. 案例材料:教师准备典型案例,供学生分析和学习。
2. 实践材料: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所需材料由教师提供。
3. 教学课件:教师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4. 评价工具:教师准备评价表格,用于评价学生实践过程和成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 案例引导:以典型案例为线索,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 问题导向: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解和意义。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2. 如何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学会自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实践活动案例和相关的教材资料。
2. 教师准备小组合作的指导方案和评价标准。
3. 教师准备所需器材和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可以用一个有趣的实例来说明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探究:1.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通过团队合作和实践活动解决问题。
2. 学生根据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分工合作,完成实践活动的各项任务。
3. 教师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尝试各种可能性和解决方案。
总结:1.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实践活动成果,并进行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并归纳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体会和收获。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拓展:1. 学生可以进一步思考和讨论综合实践活动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2.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综合实践活动,如科学实验、艺术制作等。
评价:1. 学生实践活动的成果和展示。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发挥的作用和表现。
3. 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的理解和反思。
4. 学生对实践活动的总结和归纳能力。
教后反思:1.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
2. 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总结和改进。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要求和教学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概念和意义;2.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要求和教学方法;3.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操作。
三、教学重点1.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要求和教学方法;2.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操作。
四、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2.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概念、意义、基本要求和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操作;3.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引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概念和意义;2.引导学生思考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
2. 讲授(20分钟)1.讲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要求和教学方法;2.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操作。
3. 案例分析(20分钟)1.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操作;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实际问题。
4. 实践操作(60分钟)1.分组进行实践操作;2.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3.总结实践操作的经验和教训。
5. 总结(5分钟)1.总结本次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教学评价1.通过实践操作,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2.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检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3.通过总结,检验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综合素质。
八、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教学方法是否合理;3.学生反馈是否积极;4.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5.改进措施和下一步工作。
综合实践优秀教案范本实验探究与问题解决的方法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综合实践优秀教案范本实验探究与问题解决的方法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优秀教案范本——实验探究与问题解决的方法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教案一:标题引言:综合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教案以实验探究为主要手段,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一、教学目标针对本节课的主题和学生的学习水平,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为教学提供指导。
三、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材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范围和顺序。
四、教学过程具体教学步骤的设计,包括导入、展示、讲解、实验探究和归纳总结等环节。
五、教学评估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相应的评估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对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提出改进的措施,以便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
教案二:标题引言:实践课程的教案设计是综合实践课程开展的基础。
本教案采用实验探究与问题解决的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一、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为教学活动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为教学过程的展开提供指导。
三、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材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范围和顺序。
四、教学过程针对实验探究与问题解决的方法,设计具体的教学步骤,包括引导性问题、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问题探究等环节。
五、教学评价设计合适的评价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案三:标题引言: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需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本教案以实验探究与问题解决的方法为主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一、教学目标具体阐述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明确教学的方向和目的。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可能存在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教学过程的设计提供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案教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和意义;2.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3. 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培养实践能力;2. 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协作能力;3.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2.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通过观看一段综合实践活动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和思考。
2. 向学生简要介绍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和意义。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结合案例,向学生介绍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
2. 介绍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和要求,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交流。
三、团队分组(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大致相同。
2. 鼓励学生自由组队,同时也可考虑一些因素,如兴趣爱好、性别等。
四、综合实践活动(40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告知时间和要求。
2. 学生根据主题展开讨论,并确定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流程。
3. 各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分工合作。
4. 学生动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进行指导和监督。
五、成果展示与总结(20分钟)1. 学生展示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分享他们的心得和体会。
2. 教师进行点评,鼓励学生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3. 总结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教训,为以后的活动提供参考。
教学反思: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实践活动,达到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还提高了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完成了任务,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综合实践讲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本教学设计以“探索自然奥秘”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及其科学原理。
- 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单元主题:探索自然奥秘2. 具体内容:- 自然现象:天气变化、植物生长、动物行为等。
- 科学原理:气象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基础知识。
- 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自然风光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
2. 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科学奥秘?”引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渴望。
(二)新课讲授1. 自然现象讲解:- 以PPT或实物展示的方式,讲解常见的自然现象,如天气变化、植物生长、动物行为等。
- 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对自然现象有更直观的认识。
2. 科学原理讲解:-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如气象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基础知识。
- 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的应用。
3. 探究方法讲解:- 介绍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科学探究方法,并举例说明。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三)实践活动1. 分组探究:-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自然现象进行探究。
- 每组制定探究计划,明确探究目的、方法和步骤。
2. 实验操作:-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完整版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础的物理概念,如重力、浮力、摩擦力等。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验观察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合作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浮力、摩擦力等基础物理概念的理解及实验操作。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弹簧秤、浮力秤、滑轮组、摩擦板等)、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如苹果落地、船在水上行驶等,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重力、浮力、摩擦力等基础物理概念,结合实验进行演示。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例题讲解:针对重力、浮力、摩擦力的计算和应用,进行例题讲解。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针对实验结果和练习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心得。
8. 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科学——重力、浮力、摩擦力2. 内容:(1)重力:物体受到地球吸引的力。
(2)浮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3)摩擦力:物体在接触面上相互摩擦时产生的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重力、浮力、摩擦力的实例。
(2)计算题:已知物体质量,求重力;已知物体体积,求浮力;已知摩擦系数和物体受力,求摩擦力。
2. 答案:(1)生活中的实例:苹果落地、船在水上行驶、刹车时车辆减速等。
(2)计算题答案:根据公式计算得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基础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实验操作能力有所提高,但在解决问题时仍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综合实践教案
综合实践教案《综合实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特点和意义,掌握一些基本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特点和意义,综合实践活动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特点和意义,综合实践活动方法和技巧。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和方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评价法: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提问学生:“你们参加过综合实践活动吗?你们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2. 讲授新课(1)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特点和意义概念: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特点: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
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综合实践活动方法和技巧选题方法:从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出发,选择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作为研究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案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1.1.2 强调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性。
1.1.3 引导学生意识到综合实践活动对个人成长的价值。
1.2 教学方法1.2.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
1.2.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1.2.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教学对象1.3.1 初中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1.3.2 对综合实践活动感兴趣,愿意参与实践活动。
1.3.3 具备基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知识点讲解2.1 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义2.1.1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
2.1.2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2.1.3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调查研究、实验操作、社区服务等多种形式。
2.2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2.2.1 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2.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3 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实施2.3.1 教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主题和目标,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2.3.2 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实践等方式,完成活动任务。
2.3.3 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和评价,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三、教学内容3.1 课程内容安排3.1.1 第一次课: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义和目的3.1.2 第二次课: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实施3.1.3 第三次课:综合实践活动的案例分析3.2 实践活动设计3.2.1 调查问卷:学生分组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同学们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知和参与情况。
3.2.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分享自己的实践活动经验。
综合实践教学案(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综合实践教学中所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学科领域的综合应用。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学生能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培养对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 学生能够增强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综合实践活动概述- 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义和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的类型和特点2.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活动目标的制定- 活动内容的规划- 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 不同学科领域的综合应用- 文学与历史相结合- 科学与艺术相结合-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4. 实践教学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的分析与总结- 失败案例的反思与改进三、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 引导学生思考综合实践活动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 讲授- 讲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分析不同学科领域的综合应用案例。
3. 案例分析- 分组讨论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总结经验和教训。
-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点评和指导。
4. 实践活动设计- 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和兴趣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 指导学生进行方案讨论和修改。
5. 实践活动实施-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进行指导和监督。
- 学生记录活动过程,撰写活动报告。
6. 总结与评价- 学生分享活动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
- 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 教师讲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 通过分析成功和失败案例,让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
3. 小组讨论法- 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操作法-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5. 反思总结法- 学生通过总结活动过程和成果,提高自我反思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案教案标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 提供学生机会,将课堂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和意义。
2. 综合实践活动的步骤和流程。
3. 不同领域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
4. 学生自主设计和实施一项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和意义,以及该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参与过的综合实践活动,并分享经验。
理论学习:3. 介绍综合实践活动的步骤和流程,包括选题、调研、规划、实施和总结等环节。
4. 分析不同领域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让学生了解实践活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效果。
实践设计:5. 分组让学生自主设计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可以选择与他们感兴趣的领域相关的主题。
6. 引导学生进行调研和规划,确保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7. 学生开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活动总结:8. 学生分享他们的活动经验和成果,讨论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9. 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价和总结,提供反馈和建议。
教学评估:10. 设计一份评估表,评估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11. 根据评估结果,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鼓励。
教学资源:1.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材料。
2.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指导手册。
3.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指导手册。
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3. 教师指导: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解答学生的问题。
教学时长:根据实际情况,可安排为一学期或一个学年的课程。
教学反馈:1. 学生活动成果展示和分享。
2. 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和建议。
教案撰写者:教案专家备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综合实践作业辅导教案
综合实践作业辅导教案教案标题:综合实践作业辅导教案一、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综合实践作业的意义和目的,并能够有效地完成相关任务。
同时,通过综合实践作业的辅导,学生可以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难点: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作业。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了解综合实践作业的要求和目标。
- 熟悉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
- 准备相关案例和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 理解综合实践作业的意义和目的。
- 准备辅导教材和学习资源。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介绍综合实践作业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明确教学目标。
第二步:讲解综合实践作业要求(10分钟)详细解释综合实践作业的要求和目标,包括任务内容、时间安排和组织形式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综合实践作业的重要性。
第三步:分组讨论和策划(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合适的综合实践作业主题,并进行讨论和策划。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思路和指导,帮助学生确定实践方向和目标。
第四步:指导实践过程(20分钟)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充当指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及时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五步:实践成果展示和评价(10分钟)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后,进行成果展示和评价。
通过展示,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成果。
同时,教师要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写一份反思报告,总结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相关比赛或活动,展示和应用他们在实践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以上为综合实践作业辅导教案的大致框架,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实际需求,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好课:问题与对策》之综合实践活动培训教案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办公室领学人:杨先强培训内容:第一章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论问题与对策一、要研究还是要活动?(一)综合实践活动出现的背景所谓“综合实践”实际上是三种课程形态的融合,即经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吧这些课程融合在一起,在“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核心统领下,通过主题活动,实现了学生发展的多重目标。
“综合实践”意味着开放与自主,教师不必寻求课程形态的标准与唯一性。
(二)综合实践活动与各类课程的关系1、综合实践活动与活动课程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继承了活动课程的优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活动课程的不足。
他的设置更加规范,内容更加全面,功能更加完善,也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联系第一,学科领域的教学内容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索发现的问题和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再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延伸。
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以和某些学科教学大童进行。
3、综合实践活动与综合课程的区别区别表现为“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以学科体系而是以领域主题为指引,不是以理论知识而是以实践经验作为课程的核心要素,不是以学校环境而是以全部社会生活作为课程活动范围,不是以间接性课堂教学而是以直接性的实践活动作为课程的主要活动课程,不是以被动接受式而是以促进学生整个学习活动方式的转换、倡导自主体验、主动参与和独立研究式作为课程主要活动方式,不是以获得系统知识而是以获取丰富的直接经验、熟练的实践能力和积极的情感体现为主要目的”。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二、是一个主体还是多个主题?(一)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基本要求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只需要一个综合性主题,在主题的开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多个活动实践四大指定领域的不同要求,即主题只有一个,但活动可以是多个。
(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领域整合的基本要求1、应把握各指定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
2、注重学生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从而实现多领域目标的要求。
(三)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的整合方式1、跨领域的综合主题,全员参与2、两两结合,整体设计3、可信主题,融合贯通三、农村学校能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吗?(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农村中小学的独特价值1、有利于改善农村中小学的课程结构,更好地落实农村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2、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有利于加强学校、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4、有利于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缩小城乡学生的知识差异5、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6、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二)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策1、加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宣传2、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4、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5、活动内容要联系当地实际,紧密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6、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7、建立实验、示范基地,探索成功经验,带动综合实践活动在不同学校的开设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办公室领学人:杨先强培训内容:第二章主题确立中的问题与对策一、主题由学生选择还是老师选择(一)教师的职责:确立主题范围综合实践活动虽然表现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但学校和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在学生进行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都要体现教师的设计和指导。
在进行主题确立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责在于确立研究主题的范围。
(二)学生自主下的教师引导:确立主题的具体要求主题范围的确立确切的说是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之前,而在学生具体进行主题确立时则要遵循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原则。
在进行主题确立的过程中,教师指导主要表现为: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2、发散学生思维,引发脑力激荡3、归纳问题,给学生思考的空间4、指导学生确立子课题二、只有科学探究才是真正的探究?(一)研究主题线索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主题遵循三条线索:1、学生与自然地关系2、学生与他人、社会的关系3、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实际上,儿童生活、自然、社会三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往往来源于两者或者三者之间地带。
(二)可供选择的主题类型1、问题探究类课题2、项目(技术)设计类课题3、社会(自然)体验类课题三、什么样的主题适合研究?(一)主题的价值与研究的可行性选择主题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1、活动的内容及时反映学生生活,直接产生于学生现实生活,在活动中学生能自主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主题比较有价值。
2、活动形式丰富,以学生直接体验为主的主题比仅有以查资料等间接活动为主的主题有价值。
3、活动结果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生活,引起学生生活方式的变革的主题比较有价值。
(二)研究主题的调适1、变废为宝2、变大为小(三)研究主题的表述1、主题的表述要醒目具体2、主题的表述要准确3、主题的表述能反映活动的基本类型一是围绕学生与自然地关系的主题,二是围绕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主题,三是围绕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主题。
4、主题的表述要直截了当5、主题的表述要注意语序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办公室领学人:杨先强培训内容:第三章主题确立中的问题与对策一、教师指导何去何从?(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原则与要点1、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原则:(1)适切性适切性指的是教师要根据现场实况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指导。
(2)针对性针对性是指教师的指导一定要深入指向某种问题啊。
(3)反思性反思性是指指导应给学生留有反思的空间,促进学生由外向内的转变。
2、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要点(1)关注对学生探究意识的指导(2)关注对学生探究方法的指导(3)关注对学生价值观的指导(二)制定教师指导计划教师需要制定的计划有两种:一种是对学期课题研究的总计划,这种计划的制定一般以学年为单位集体制定,另一种就是教师个人制定的单元活动计划。
二、个别指导如何实现?(一)教师合作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对教师的指导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导一种新的教学指导形式——教师合作指导。
简单地说,教师合作指导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针对某个学习集团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
(二)教师合作指导的组织形式教师合作指导是指两名以上教师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合作,教师们必须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才能构成具体的组织,发挥一定的效力。
1、班级教师合作指导2、学年教师合作指导3、全校教师合作指导4、校内外教师合作指导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办公室领学人:杨先强培训内容:第三章主题确立中的问题与对策三、如何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一)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的问题1、组长单干,组员旁观,缺乏合作2、急于表现,突出自我,缺乏交流3、你推我让,拈轻怕重,缺乏责任4、不闻不问,冷漠处之,缺乏热情(二)教师的指导策略1、适当分组固定分组,根据班级学生座位使前后邻座的几个学生组成一组。
按研究兴趣分组,按照学生的研究兴趣把学生归类,选择同一类课题的学生组成一组。
自由分组,由学生根据喜好自由组成小组,这种啊划分能保证小组内气氛和谐,易于分工和组织,但由于受平时关系的影响,容易出现“中心人物”,影响小组合作的效果。
2、明确的目标3、科学分工4、建立制度四、怎么开发课程资源?(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类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范畴非常广,根据存在形态可以把它分为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
物质资源是指以物质形态存在的课程资源。
人力资源是指以人为载体而存在的课程资源。
文化资源是以精神、理念等观念形态存在的课程资源。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思路1、课程资源的普查与识别2、课程资源的筛选与挖掘3、课程资源的建设与管理(1)建立课程资源的采购管理制度(2)对现有课程资源要充分利用,要杜绝课程资源闲置的现象(3)各种教室的管理(4)信息化课程资源的管理(5)正确使用课程资源包(6)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三)各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1、物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素菜类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素菜类物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其开发利用策略主要表现在:展开资源的调查与分类;尝试多视角思考问题;展开学生间的头脑风暴活动。
(2)保障类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资料类和活动教室2、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
(2)家长家长式校外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资源开发的社会网络系统得以建立的根本依据,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3、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学校文化资源的开发学校环境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学校制度文化(2)校外文化资源的开发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办公室领学人:杨先强培训内容:第四章总结发表中的问题与对策一、一定要形成研究论文吗?(一)学生研究成果的要求1、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体验和丰富经验;(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对自然地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3)形成自从自己周围的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因而不要求学生一定形成逻辑性、科学性很强的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但要符合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独创性(2)个别性(3)自主性(二)研究成果的形式1、提交研究报告(调查报告)2、小论文答辩3、辩论赛4、成果展示5、现场表演二、怎么组织研究成果发表会?(一)展示形式恰如其分活动主题不同,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也会有所差别,同一活动不同的探究者也会有不同的体验、发现。
因此,展示的形式可以多样,纪要符合活动的主题,又要能发硬学生的独特体验收获。
(二)展示内容多角度全方位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决定了其成果展示的开放性。
成果展示则可分为对内和对外两种形式。
对内展示是指向本组本班,可采取的形式如班级讨论、辩论赛、制作展、交流会、墙报展、调查报告展、一台节目、论文答辩会等。
对外展示指向家长、全校、社会。
展示形态从另一个角度可分为动态和静态,在进行成果展示时,则应注意有动有静,动静结合。
(三)展示效果自然真实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在学习过程,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时间活动获得的感悟和体验,成果展示知识把这些体验的结果和他人进行交流,起到取长补短,共同学习,激励探索的作用。
(四)展示结果要立足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的环境,而不是很在乎小学生的“作品”、“成果”的质量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