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桑植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湖南桑植民歌研究现状及传承意义
湖南桑植民歌研究现状及传承意义湖南桑植民歌是湖南省桑植县地方的一种传统民歌形式,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些民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独特的传统韵味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桑植民歌是湖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人们生活、劳动、娱乐和情感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桑植民歌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这一地区的文化传统,挖掘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财富。
一、桑植民歌的研究现状目前,桑植民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历史渊源、歌词内容、曲调形式以及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上。
学者们通过采访当地老人和民间艺人,搜集整理古老的民歌和口头传统,进行田野调查和民俗考察,以及对桑植民歌进行音乐学、民俗学、文化遗产学等多方面的研究,为桑植民歌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学术指导。
在桑植民歌的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民歌的历史渊源:桑植民歌的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研究者们通过对桑植县的地方志和史书的查阅,以及对当地老人的采访,探寻桑植民歌的发展历程和渊源,使其历史渊源更加清晰和完整。
2. 歌词内容的深入解读:桑植民歌的歌词内容丰富多样,反映了桑植县丰富的生活情感和丰富的民俗文化。
学者们通过对桑植民歌歌词的分析和解读,探索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为桑植民歌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3. 曲调形式的研究:桑植民歌的曲调形式独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学者们在研究桑植民歌的曲调形式时,注重对其音乐特点的深入挖掘和分析,为桑植民歌的表演和演奏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指导。
桑植民歌的研究现状较为全面,学者们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在桑植民歌的历史渊源、歌词内容、曲调形式和文化内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桑植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学术支撑。
二、桑植民歌的传承意义1. 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桑植民歌承载了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底蕴,是桑植县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传承和发扬桑植民歌,有助于弘扬地方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激发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尊重。
湖南桑植民歌研究现状及传承意义
湖南桑植民歌研究现状及传承意义【摘要】湖南桑植民歌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本文从桑植民歌的历史渊源和特点入手,探讨了湖南桑植民歌研究的现状以及其传承意义。
通过对桑植民歌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湖南地区的文化传统,并且有助于将这一民间艺术形式传承下去。
本文还探讨了桑植民歌的保护与传承路径,指出其重要性,并展望了桑植民歌的未来发展。
通过对湖南桑植民歌的研究和传承,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播和保护,实现文化传统的持续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湖南、桑植、民歌、研究、现状、传承、历史、特点、保护、路径、重要性、发展、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桑植民歌作为湖南省桑植县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桑植民歌逐渐受到关注和研究,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桑植县作为湖南省的一个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艺术传统。
而桑植民歌作为传统音乐形式之一,承载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反映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特色。
对桑植民歌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挖掘民间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强,桑植民歌面临着被淘汰和流失的风险。
许多传统民歌已经失传,传统文化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研究桑植民歌的历史渊源和特点,探讨其传承和保护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桑植民歌的背景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只有深入了解桑植民歌的历史渊源和特点,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一传统文化遗产。
1.2 研究意义对于湖南桑植民歌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化传承桑植民歌作为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情感、思想和生活方式。
通过研究桑植民歌,可以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加深人们对当地文化的理解,推动桑植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二、历史记忆桑植民歌源远流长,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历史和生活变迁。
通过研究桑植民歌的历史渊源,可以还原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存状态,为后人了解历史提供珍贵的资料。
湖南桑植民歌研究现状及传承意义
湖南桑植民歌研究现状及传承意义湖南桑植民歌是指源自湖南省桑植县的一种传统民歌形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音乐风格。
近年来,对桑植民歌的研究逐渐兴起,各种调查和文化挖掘活动使得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一民歌形式。
本文将从研究现状和传承意义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目前对桑植民歌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桑植民歌的调查和记录,二是对桑植民歌的音乐风格和文化内涵的分析研究。
在调查和记录方面,桑植民歌研究者通过实地走访和与当地老人的交流,搜集了大量的民歌材料。
这些民歌不仅包括桑植县各地的民歌作品,还有桑植民歌与其他地方歌曲的融合形成的新创作。
调查和记录的过程不仅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也保留了桑植民歌的原始风貌,起到了文化传承的作用。
在桑植民歌的音乐风格和文化内涵的分析研究方面,研究者们对桑植民歌的旋律、节奏、曲式和歌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通过对比和分析,研究者们发现桑植民歌具有独特的音乐特点,如较慢的节奏和宽广的音域,以及特殊的调式和音阶使用。
桑植民歌的歌词内容也体现了桑植县的地理环境、生活习俗、历史传统和社会风情等方面的特点。
这些研究为了解和认识桑植民歌的音乐风格和文化内涵提供了重要依据。
桑植民歌是当地人民丰富的精神食粮,是他们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一种重要方式。
传承桑植民歌有助于保持当地文化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提升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桑植民歌作为湖南传统音乐的代表,对湖南地方音乐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研究桑植民歌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可以丰富湖南音乐的表现手法和创作风格,推动湖南传统音乐的传统和创新的结合,为湖南音乐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湖南桑植民歌的研究现状正逐渐提升,并且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
通过调查和记录,我们可以了解和保留桑植民歌的原始风貌;通过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探讨桑植民歌的音乐风格和文化内涵;通过传承和发展,我们可以促进桑植民歌的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对于桑植县和湖南音乐来说,桑植民歌是一笔珍贵的财富,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传承和发扬。
桑植民歌的现状与传承发展
桑植民歌的现状与传承发展作者:向佐绒来源:《艺海》2010年第08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体现着民间群众的知识、智慧、精神、信念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桑植民歌名列其中。
桑植民歌以它优美动听的旋律、贴切诙谐的歌词、丰富多变的曲调以及别具一格的衬词衬腔等独特艺术魅力感染和震撼着人们,吸引了来自英国、日本等国的国际友人前来学习、研究。
近几年,本土歌手尚生武、黄道英把桑植民歌唱到波兰和英国。
当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唱响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时,全场观众为之倾倒。
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原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张家界考察时,专门听了桑植民歌,对其赞不绝口。
桑植民歌之所以独具艺术魅力,越唱越响亮,不仅得益于它自身的艺术特色,更得力于桑植县长期以来对这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弘扬。
在这喜人的局面中,笔者所思考的是桑植民歌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有何特色?制约桑植民歌发展的瓶颈问题是什么?在今后如何提高新形势下的桑植民歌传承工作?一、桑植民歌发展的现状桑植民歌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其特点是情感淳朴、真挚,扣人心弦,曲调丰富多变,旋律优美动听。
(一)底蕴深厚,灿若云锦桑植民歌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源远流长。
它是桑植各族人民心声的流露,它同桑植的社会历史、民族风俗习惯等紧密联系在一起。
桑植地处武陵山脉腹地,位于湘西北边陲,与鄂西和渝东、黔东毗邻相连。
在历史上,桑植曾有内半县即原柿溪宣尉司和外半县即原军民安福所之分,直到清初“改土为流”,二者才合并建立由“军、民、客、土、苗”多民族组成的桑植。
但民风民俗基本上仍然是以土家族为代表性的风俗。
据县志记载:“土家正月赛灯,摆手,唱摆手歌,为秋千之戏,至(正月)十六为止。
”每逢佳节,土家男女身着节日盛装,来到摆手堂围成圆圈,伴随锣鼓,载歌载舞,歌唱民族的起源和徙迁,歌颂民族英雄,表达祈年丰收、天下太平,乃至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情感,桑植民歌的产生、发展与土家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纯朴的民风民俗总是连为一体,密不可分。
湖南桑植民歌研究现状及传承意义
湖南桑植民歌研究现状及传承意义
湖南桑植民歌是湖南省桑植县独特的民歌形式,凭借着其丰富多样的歌曲内容和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一直以来受到文化研究者的关注。
桑植民歌的研究现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和完善,同时传承桑植民歌也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桑植民歌的研究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民歌形式的调查和记录。
由于桑植民歌是口头传承的民间音乐形式,其保存受到地域和时代的限制,因此民歌的调查和记录是研究的首要任务。
目前,一些学者和民间音乐爱好者对桑植民歌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查和记录工作,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民歌的音乐特征分析。
桑植民歌在音乐形式、旋律结构、节奏感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这些特征对于理解民歌的内涵和文化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一些文化学者和音乐学者对于桑植民歌的音乐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但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桑植民歌的研究现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在进行桑植民歌的研究时,需要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调查和记录工作,同时对于民歌的音乐特征、语言表达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
对于桑植民歌的传承和发展也应加强相关的工作,保护和传承桑植民歌的独特文化价值。
湖南桑植民歌的研究现状虽然还有一定的不足,但是其传承和发展对于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应该加强对于桑植民歌的研究工作,促进其传承和发展,使其能够继续为人们传递乡土情怀和文化记忆。
介绍非遗桑植民歌的作文
介绍非遗桑植民歌的作文你们听说过桑植民歌吗?哈哈,如果没有,那你真的是错过了一个超级有趣的文化体验呢。
今天我就给大家好好聊聊这个特别的东西——桑植民歌。
首先,桑植县是湖南省的一个小地方,离开大城市的喧嚣,那里就像是一片宁静的绿洲。
桑植民歌就像这片绿洲的精华,里面蕴藏着当地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那些民歌不仅好听,还特别有趣!我记得第一次听桑植民歌是在一个当地的小集市上,那天我正好逛到一个小摊位,老板是一位年迈的老奶奶。
她坐在那里,一边用手织着毛线,一边哼唱着那些古老的歌曲。
那声音就像是春天的风,柔柔的,非常舒服。
“哎呀,小姑娘,听这首歌,可有故事呢!”她边织毛线边对我说,“这是我们老家传下来的歌谣,唱的都是我们那里的风土人情。
”我好奇地凑近一点,问:“那这歌是怎么来的呢?有啥特别的含义吗?”老奶奶笑了笑,继续编织着,“我们桑植的民歌,都是用来表达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情感。
比如这首歌,就是讲一个小伙子追求心上人的故事,歌词里充满了幽默和爱意。
”哎呀,我立马觉得有意思了。
结果,老奶奶的歌声引来了不少其他乡亲,他们也都乐呵呵地围过来听。
这时候,一位大爷站出来,用略带骄傲的语气说:“咱们的民歌,听上去简单,其实里面的内容可丰富了!”我问他:“大爷,能不能给我讲讲里面的内容?”大爷摸了摸胡子,说:“当然啦!有的歌是描述我们这里的风景,有的是调侃我们村里那些有趣的人物。
比如有一首歌就是唱一个很喜欢吃辣椒的老汉,结果辣椒太辣了,整个人都‘火’得像个火炬似的!”听着大家的笑声,我忍不住也笑了。
确实,桑植民歌不仅有很深的文化内涵,还有一种让人捧腹的幽默感。
大家在一起唱歌的时候,总会带上几分戏谑,几分开心,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在聚会。
最有趣的是,每到节庆的时候,桑植的民歌几乎成了必备的节目。
那时候,村里的人们就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边唱边跳,气氛热闹得不得了。
听说有一次,大伙儿在唱歌的时候,竟然因为一首歌的歌词而争论不休,最后大家干脆在田地里跳起了欢快的舞蹈,结果这场“争论”就变成了一场欢乐的舞会。
湖南桑植民歌研究现状及传承意义
湖南桑植民歌研究现状及传承意义湖南桑植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桑植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情感表达。
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桑植民歌的研究与传承成为了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桑植民歌的研究现状及其传承意义,以期加深对这一传统音乐的认识和重视。
一、桑植民歌简介桑植民歌是湖南省永顺县桑植乡一带的民间音乐形式,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唐宋时期。
它以其独特的旋律、歌词和表现形式而著称,被誉为“中国民歌瑰宝”。
桑植民歌的主题内容广泛,涉及社会生活、情感表达、劳动乐曲等方面,既有婚庆之歌,也有丧葬之曲;既有劳动歌谣,也有情感抒发之歌。
由于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和传承历史,桑植民歌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二、桑植民歌的研究现状1. 学术界的关注2. 田野调查的深入为了更好地了解桑植民歌的传承状况和演变轨迹,许多研究者纷纷深入桑植地区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工作。
通过与当地老歌手和文化传承者的交流,他们收集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和实物,系统地记录了桑植民歌的具体内容和传唱形式,为后续研究和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学术研究成果的丰富在学术研究方面,有关桑植民歌的著作和论文层出不穷,涉及到音乐学、民族学、语言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许多学者通过对桑植民歌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解读,揭示了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内涵,为传统音乐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桑植民歌的传承意义1. 弘扬地方文化桑植民歌是桑植地区的独特文化符号,承载着当地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情感体验。
通过对桑植民歌的传承和弘扬,可以更好地宣扬桑植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2. 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桑植民歌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不言而喻。
通过对桑植民歌的传承和发扬,可以促进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统传承和发展,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湖南桑植民歌研究现状及传承意义
湖南桑植民歌研究现状及传承意义作者:范夏菲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年第10期摘要:桑植民歌是湖南民族文化中的技奇葩,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其特点是淳朴、真挚的情感而扣人心弦,曲调丰富多变,旋律优美动听。
2006年5月20日,桑植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键词:湖南桑植民歌;高校音乐课堂;研究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 (2019) 30-0117-01一、引言桑植民歌内容丰富,包含了人类生存、劳动创造、土家渊源、天文地理、伦理道德、生老病死等内容,可以这么说,桑植民歌是一部土家生动的文明史诗,是一部荡气回肠的文化史诗,是一部传承云南大理白族文化的民族史篇。
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节奏鲜明庄重,声调深厚雄壮。
千百年来,桑植民歌一代代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
如流传桑植白石、西莲、人潮溪一带的“薅草锣鼓”,保存着“请神”、“送神”等原始遗风,劳作者在“锣鼓”点子的指挥下,歌声应和,开展劳动竞赛,哟嗬喧天。
桑植民歌经过千百年的锤炼,桑植民歌在高唱低吟中显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湖南桑植民歌研究现状综述1.桑植民歌不仅是桑植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桑植人民历史的见证,它依靠桑植民俗凤情,节日集会等形式进行思想、情感、文化的传承。
这一传承方式是无意识的,没有通过具体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仅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习俗中的一部分,但它却很好的保留了民歌中最为完整的部分,且极富生命力。
2.从教育学的角度看,这种传承方式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桑植人民通过民歌的传承,将个人自身素质发展同社会环境和文化艺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进行传递,促进了社会和人类的进步。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单纯的,依靠自然传承的方式在当今嫉妒物质化的社会背景下是已经很难完成文化的薪火相传的任务了。
如果我们放任这种情况,那么用不了多久,许多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丰富的内涵就会慢慢缩小,鲜明的特色就会慢慢消失。
桑植民歌《花大姐》作品解析
桑植民歌《花大姐》作品解析《花大姐》是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的一首著名民歌,这首歌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并逐渐传遍湖南乃至全国。
以下是对《花大姐》这首民歌的作品解析:一、歌曲背景桑植县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地处武陵山脉南麓,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桑植民歌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
《花大姐》这首歌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诞生的。
二、歌曲内容《花大姐》的歌词描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像春天的花朵一样娇艳动人。
歌曲通过对花大姐的赞美,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歌词中充满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情,让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
三、艺术特色1.旋律优美:《花大姐》的旋律优美动听,既有湖南民歌的独特韵味,又融入了现代音乐的元素。
旋律起伏跌宕,充满了情感的张力,让人陶醉其中。
2.歌词生动: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将花大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通过对花大姐的赞美,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3.民族特色:《花大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体现了桑植人民的智慧和才华。
歌曲中融入了桑植地区的民间音乐元素,展示了桑植民歌的独特魅力。
四、影响与意义《花大姐》这首民歌在当地乃至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它不仅成为了桑植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还被誉为“湖南的小调”。
这首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民间情感,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灵。
同时,《花大姐》也为推动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之,《花大姐》是一首充满魅力的桑植民歌,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深厚的民间情感,成为了湖南乃至全国的文化瑰宝。
通过对这首歌的作品解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领略到桑植民歌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探寻传承桑植民歌之路
周 新 娟 湖 南 艺 术 职 业 学 院
她从 原始农 耕 时期一路 走来 , 原始粗 野 , 她 用 明快 的
节奏 、 优 美 的 旋 律 撼 动 着 每 一 位 听 众 ,她 是 2 0 0 6年 被 国 务 院 列 为 第 一 批 国 家 级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项 目 , 散 发 着独 特魅 力 的桑植 民歌 。 现在 是一 个经济 快速 发展 、 科 技 日新 月 异 的 时 代 , 是
四、 培 养 学院传 唱人 。 完 善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思—— 小调 风 、 红色 之恋 一 革命 歌谣 、 花 山 风 韵 一 花 灯 调 四大板块 呈现 , 期 间 穿 插 了 桑 植 民歌 知 识 的 普 及 环 节 , 着重 介 绍 了桑 植 民歌 的起 源 、 演 唱特 点 、 艺 术特 征 、 文 化 价值 。 整台音 乐会犹 如一股 春风 , 清新 扑面 , 老 中 青 三 代 桑 植 民 歌 传 承 人 用 清 纯 的 歌 喉 演 绎 的 多 首 原 生 态 桑 植 民 歌征 服 了每一位 观众 。爱 因斯坦 说过 “ 兴 趣是 最好 的老 师” 。 湖 南 艺 术 职 业 学 院 用 音 乐 会 的 形 式 扩 大 桑 植 民 歌 的 受众面 , 播撒 民歌 缘 , 激 发学 生 对 桑植 民歌 的兴趣 爱 好 , 点 燃 他 们 传 承 和 保 护 桑 植 民歌 的 热 情 。
作 将 国家 级 非 物质 文化 遗 产 名 录 的 桑 植 民歌 引进 了校
现 了 桑 植 民 歌 与 校 园 的 零 距 离 对 接 ,让 一 群 系 统 接 受 科 学 发 声 训 练 的 的 大 学 生 耳 濡 目染 桑 植 民 歌 的 魅 力 , 自 觉
桑植民歌采风报告
桑植民歌采风报告桑植县位于湖南西北部,是一个山水秀丽、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近日,我前往该县进行了一次民歌采风,感受到了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也深入了解了桑植民歌的特点和历史渊源。
一、民歌采风的背景桑植县是湖南省土家族自治县,是全国著名的土家族聚居区之一。
截至2019年,全县总人口为86.8万,其中土家族人口近60%。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桑植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其中民歌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文化形式。
在长期的历史和文化交流中,桑植的土家族民歌吸取了汉族、苗族、瑶族等许多民族音乐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格。
同时,传唱着许多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承形式。
我此次前往桑植县,就是为了深入了解桑植民歌的特色和传承情况,促进地方民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二、采风实践过程在桑植县,我首先去了土家族聚居区。
走在街头巷尾,你可以随时听到土家族民歌传唱的声音。
整个聚居区几乎每个家庭都会唱一些民歌,那些朴实而真挚的声音也是我此行中最令人难忘的一部分。
在采访过程中,我发现土家族民歌的主题涵盖了生活、婚姻、爱情、劳动等方方面面。
比如黎族儿女的《媳妇值千金》、张继的《送青春去》,都是描写女性爱情故事的脍炙人口之作;而《打鱼歌》、《开垦山岗》、《黑烟斗》则是关于生活、劳动的歌曲,反映了当地土家族人民的劳动生活和生产力水平。
采风过程中,我发现桑植民歌的演唱方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一般而言,桑植民歌以“三部分”式为主,即:开场部分、间奏部分和尾声部分。
演唱时,通常由主唱带领,其他人则在间奏部分合唱。
整个过程十分节奏感十足,让人听后感到很有力量。
三、桑植民歌的特点1、风格独具,旋律婉转动听桑植民歌风格独具,旋律婉转动听。
相比于其他地区的民歌声音沉稳、磅礴,桑植民歌显得更为轻盈和柔美。
这与桑植的山水环境、人文气息有着极大的联系。
同时,桑植民歌还保留了大量传统歌曲的元素,以及一些当地土著文化的内容,因此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
湖南桑植民歌研究现状及传承意义
湖南桑植民歌研究现状及传承意义【摘要】湖南桑植民歌是湖南独特的民间音乐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本文首先介绍了湖南桑植民歌的起源和特点,然后分析了目前湖南桑植民歌研究的现状,探讨了湖南桑植民歌在传承和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
接着着重阐述了湖南桑植民歌在当地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当地文化的贡献。
对湖南桑植民歌的独特魅力进行总结,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希望在传承和保护方面做出更多努力,让湖南桑植民歌继续发扬光大,为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湖南桑植民歌、研究现状、传承意义、当地文化、保护、传承、独特魅力、贡献、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湖南桑植民歌是湖南省桑植县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桑植民歌起源于古代社会生活中的劳动、生活、感情等方面,是当地人民在漫长岁月中创造、传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歌曲形式,反映了桑植县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情感。
桑植民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旋律优美、节奏热情、内容质朴、歌词真挚等方面。
这些歌曲多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从一代传到另一代,成为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桑植民歌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对其历史渊源、曲调结构、歌词意义等方面的探讨,旨在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当地文化中,桑植民歌具有独特的地位,被视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和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
通过保护和传承桑植民歌,不仅可以延续这一优秀的文化传统,还能够促进当地文化的繁荣发展。
桑植民歌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亟需加强,需要政府、学术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其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2. 正文2.1 湖南桑植民歌的来源和特点湖南桑植民歌是湖南省桑植县特有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源于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劳动。
这种民歌一般是由当地山歌与少数民族音乐相结合形成的,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湖南桑植民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湖南桑植民歌在歌词内容上多以描述农村劳动、生活情感为主题,表达了农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的热情。
桑植民歌浅谈(民间文学作业)
姓名:唐鹏班级:汉语言文学0902班学号:09040247《民间文学》作业(第一次)2011年4月桑植民歌浅谈桑植民歌现存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是湖南民族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源远流长,浩如烟海。
千百年来,她伴随着历史,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倾诉桑植各族人民的思想情感与理想愿望,凝结桑植各族人民的辛劳与血汗,展示桑植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她将真善美有机融合和统一,以其淳朴、真挚的情感而扣人心弦,以其丰富多变的曲调而多姿多彩,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而令人销魂。
桑植县位于湖南西部山区,境内群山连绵、沟壑纵横,是典型的山地地形。
这为桑植成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奠定了先决条件,桑植境内现居住着土、苗、白等17个少数民族。
这些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唯有通过口头的形式将他们经历记录下来,而优美动听,易于传播的歌谣成为了各民族传承历史的首要选择。
现收录再案的千首民歌大部分都为记事的歌谣。
有关于历史的,如白族的《拜祖词》“家住云南喜喃洲,苍山脚下有家园,大宋义士人皆晓,天山逸民历代传”再现了白族祖先迁徙的历史;还有关于爱情的,如:“太阳出来伙计儿/哎/晒呀山坡哇俺两个儿的话/你说嘛/金花是银花呀子儿喂,/开呀得多啊 /呀喂子儿哟/金花银花伙计儿/哎/哥呀不爱呀/俺两个儿的话/你说嘛/专爱上妹妹 /呀子儿喂/花呀一朵呀呀子儿喂/莫爱妹妹儿伙计儿/哎/花呀一朵呀/ 俺两个儿的话/你说嘛/青春是已过/呀子儿喂/花呀就落啊 /呀喂子儿哟。
”展现了桑植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还有关于农业发展、生活医疗的等等。
种类非常的多,包含了我们生活的个个领域。
桑植民歌古朴又深刻,是我们先民智慧的结晶。
体现着一方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理想追求。
更重要的是桑植民歌还具有很强的文学艺术价值。
首先,桑植民歌是典雅美与野性美的统一体。
桑植民歌中既有乡野村妇的粗俗之词也有蕴育深刻的哲理警句。
如:有歌唱到“大雨落来小雨淋,罗汉伸手摸观音,神仙都做风流事,何况人间小后生”歌词大胆而粗野的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渴求。
湖南桑植民歌研究现状及传承意义
湖南桑植民歌研究现状及传承意义
湖南桑植民歌是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桑植县的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民间生活、历史事件、爱情自由等丰富的主题。
在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的各县市中,桑植民歌的流传历史最为悠久,且传承至今。
该乡村音乐即便在当今电子科技发达的时代里,仍备受当地人们的喜爱与推重。
桑植民歌最初形成于清朝晚期,继承和发扬着中原音乐、土家歌、苗家歌和苗瑶草木祭的音乐形式,其中“三套曲”是桑植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然而就目前而言,桑植民歌的传承、保护及研究工作尚需进一步加强和深入。
在音乐形式方面,桑植民歌的演唱方式和歌曲形式没有确定的规范,导致其音乐形式呈现出多样化和区别化特点,还存在许多歌曲遗失和已失传等现象。
在传承方面,桑植县文化局、区县乡镇机构及民间团体加强了对桑植民歌的项目推广、培训、展示等工作,帮助更多的民间艺人和年轻人了解和学习桑植民歌。
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桑植民歌的遗产管理机制,推进桑植民歌的非遗保护工作。
总之,桑植民歌是湖南省重要的音乐遗产。
在当前加强文化保护国家战略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桑植民歌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意识,加强对乡村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促进乡村文化的繁荣。
浅析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民歌自古以来,传承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声和欢乐,也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明显的印记。
数千年来,中国民歌经历了百般变迁,承载着浓浓的民族特色,被誉为“革命联唱的号角”和“共同建设的象征”。
中国民间歌曲起源于先秦,早在先秦时期−−汉朝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就写有古典歌曲的记载,有的被认为是当春江花月夜的原始狂欢民歌,有的被认为是献辞歌念古的歌曲。
随着社会的进步,古老的中国歌曲不断发展出更多不同类型的歌曲,如戏曲、寓言、节日歌曲、游园会歌曲,等等。
中国民歌在变异形成之后,被广泛传播到全国各处,成为中国山区、沿海地带以及各个少数民族老百姓生活中家喻户晓的传统节庆文化。
其中,民歌最被大众喜爱的题材就是“婚礼和喜事”类。
有诗人的婚礼歌谣、婚嫁歌谣,供新郎新娘唱供婚礼仪式;有乡间采茶歌、采摘歌、采果歌,正是这些歌曲感受着百姓的勤劳和欢乐;有田园抚牧歌、抚山歌,把良辰美景述说得如诗如画,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文化普及到民家四方;此外还有更多类型,如歌咏英雄、品评贤达等等,皆蕴含深厚意义。
中国民歌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既传播民族特色,也在不断探索自我地生发出不同的风格和声音。
其历史渊源由古而今,百姓朝夕相传,在这久远的古老路子上响起思想的动静,那些优美的旋律也压塌了浩浩千里中的民众唱歌活动,同时也带给我们更多的精神愉悦。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国民歌又迎来了新的变革。
受社会现实影响,民歌新闻、新歌新词和新表演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众面前,人们不禁佩服于中国民歌在新形势下仍能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中国民歌也吸纳了国际新兴文化,混合着全世界的舞蹈、音乐和舞蹈,融合更多的国际元素,形成了新的中国传统民歌文化形式。
现代化演奏形式丰富了歌曲内容,旋律更加优美,节奏更加和谐;多媒体的话语也大大拓宽了歌曲的传播格局,加深了歌曲的影响力;把民歌生动地表现出来,把它抒发自身文化内涵,以更广阔的视野及更饱满的情感展现在普罗大众之上——这就是中国民歌今日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
浅议湖南桑植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口 贺 军
湖南桑植 民歌 是中 国民族音 小调 20多 首 ,劳 动号 子 10多 0 0 乐百花 园中一枝绚丽 的奇 葩 ,具 首 ,其中,《 四季花儿开》 《 、 门口 有无穷魅力 。2 0 06年 5月 2 0日, 褂盏 灯 》 《 、 冷水 泡 茶慢 慢 浓 》 、
一
、
东 界 石 门 、 慈 利 两 县 ,南 界 张 家 梯 玛 歌 长 达 万 行 ,反 映 了土 家 历 界 市永定 区 、湘 西土家族 苗族 自 史 渊源 、天 文地 理 、伦 理道 德 、 治 州永顺县 ,西与湘西土 家族苗 风土人情 ,是一部荡 气回肠 的文 族 自治州龙 山县毗邻 ,北 和湖北 化史诗 。声 调深厚雄 壮的 白族 祭 省宣恩 、鹤 峰县相连 。桑 植县是 祖歌 ,在 蹁 跹起 舞 中吆 喝伴 唱 , 开国元勋贺龙元帅的故乡。 怀古 与颂 扬结合 ,是一部传 承云 千百年来 ,桑植人 民在这块 南大理 白族文化 的民族诗篇 。发 神奇 的土地 上 日出而作 、日落而 源 于 桑 植 的 澧 水 ,一 直 是 桑 植 民 息 ,创作 出了无数 与生活 息息相 歌的摇篮 。千百年来 ,澧水纤 夫 关 又 独具 审美 魅力 的桑 植 民歌 。 在征服 险滩急水 的同时 ,创造 了 这些 民歌一 代代完整无 缺地保存 高亢激昂 、气势磅礴 的澧水号子。 下来 ,向世人彰显其无穷的魅力 。 澧 水 号子 包 括 “ 水号 子 ” “ 下 、 上 据资料记载 ,桑植 民歌共 有 1 万 滩号子 ” “ 、 平水号 子 ” “ 开 、 绕 多首 ,通过分F, 类 ,改编整理 , 头” “ JI  ̄ J 、 拉纤号子” “ 、 架桨号子” 有 山歌 10 40多首 ,花灯调 19 , 等 8 2首 0多种 。经 过岁月 的打磨 ,桑
我喜欢的一首桑植民歌作文
我喜欢的一首桑植民歌作文
桑植县民族众多,拥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被列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桑植民歌。
“山清水秀孕民歌,姑唱郎迎情意和。
”成员们抵达目的地后,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映入眼帘,沿着蜿蜒的乡间小道,大家一起走进谷彩花老人的家中。
谷彩花老人古稀有余,但精神矍铄,热情地招待实践团成员们。
通过与谷彩花老人的亲切交谈,她向实践团成员讲述了自己唱山歌的早年经历。
谷彩花老人出生于“山歌世家”,全家人都是唱山歌的好手。
受家庭背景的熏陶,谷彩花老人孩童时期就跟随母亲、外公学习民歌,练就了一副好嗓门。
谷彩花老人用豪迈的唱腔展现她随性、悠闲的乡村生活。
谷彩花老人自己始终把桑植民歌的教育继承与推广普及放在重要位置。
她多次受邀到学校辅导授课,普及桑植民歌知识,调动了年轻一代学唱桑植民歌的积极性。
“一杯酒儿引郎来,把郎引到八仙台,小妹子把酒筛……”,谷彩花老人为实践团成员唱了一首高腔山歌《十杯酒》,歌声宛转悠扬,高亢辽远,通透浓厚,十分动听。
“听了谷彩花奶奶的故事和山歌,深深的被桑植民歌的魅力吸引,我相信桑植民歌作为桑植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善加挖掘,一定能带动桑植文化振兴迈向新台阶。
”团队成员黄雨感叹到。
谷彩花老人曾先后参加了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节目、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台湾两岸非物质文化
遗产月文化交流活动、云南大理州剑川山歌会等省内外桑植民歌的宣传推广活动,用自己的歌声让桑植民歌走出大山。
从省到县,政府部门都十分重视桑植民歌的传承,使得桑植民歌成为桑植发展文旅产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桑植民歌的民间传承方式
桑植民歌的民间传承方式桑植民歌的民间传承这种方式本文关键词:桑植,民歌,传承,民间,方式桑植民歌的民间传承方式本文简介:第三章桑植民歌的民间传承方式 3.1原始时期至1981年的传承方式。
3.1.1家族传承是桑植民歌传承的主要形式家族传承是指由在家庭之内范围,以其成员内部的上时一辈为传授者,下一辈为受教者,使桑植民歌得以令在家庭内部世代延续的一种传承方式。
桑植民歌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传承者传唱是其传承的主要途径。
老一辈桑植民歌桑植民歌的民间传承这种方式本文内容:第三章桑植民歌的民间传承方式3.1 原始时期至 1981 年的传承方式。
3.1.1 家族传承是桑植民歌传承家族企业的主要形式家族传承是指在家庭范围之内,以其父辈成员内部的上一辈为传授者,下一辈为受教者,或使桑植民歌得以在家庭内部世代延续的一种或令传承方式。
桑植民歌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传颂是其传承的主要途径。
老一辈桑植民歌传承人都是世世代代居住在较为偏僻的农村,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多是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于受到种种前提条件的制约,传唱民歌成为了桑植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桑植人民绝大多数是伴随着桑植民歌双亲。
3.1.1.1 耳濡目染中无意识的学唱生活在桑植县的老一辈民间艺人从小就父母爱唱桑植民歌的熏陶,其了在特定文化中的个体或群体继承和延续桑植民歌的过程,作为家庭成员对桑植民歌习得、传递、维持与发展,无一不和家庭熏陶有着的关系。
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老一辈的说书大多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会唱桑植民歌,最初接触到桑植民歌多是源于家中的长辈长期不够在家中不自觉的哼唱,而由于自身年龄尚小以至刚开始并不知道他们所唱的是什么,歌词也不太懂歌词所表达的原意,出于好奇只是空谈地跟着长辈咿咿呀呀的学,时间一长,有意识也就学会了。
在此次的实地考察中,笔者采访到了有着桑植民歌歌王之称的尚生武,从与他的交谈中,笔者深深的对耳濡目染式的熏陶感觉到传承桑植民歌的重要性。
从爱情三部曲谈桑植民歌的艺术特色与创作的开题报告
从爱情三部曲谈桑植民歌的艺术特色与创作的开题
报告
一、选题背景
桑植民歌是中国湖南省桑植县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形式。
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传统的民歌文化受到了破坏和冲击,因
此对于桑植民歌的艺术特色与创作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结合《爱情三部曲》这部经典作品,探讨桑植民歌的艺术特
色与创作,旨在进一步挖掘民歌文化的价值,促进民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选题意义
桑植民歌是具有代表性的湘西民歌,是湘西的瑰宝之一,与湘西山水、风俗、建筑等文化一起构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系统。
桑植民歌的语
言简练,旋律优美,富有韵律感,虽然距今已有很长时间,但在现代社
会中依然存在着极高的欣赏价值和创作空间。
此外,在《爱情三部曲》这部作品中,桑植民歌成功地被融入其中,使得这部影片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
因此,探究桑植民歌在影
视作品中的艺术应用,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研究思路
本文将以《爱情三部曲》中的桑植民歌为案例,从歌曲的艺术特色、歌曲的传承与发展、歌曲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三方面进行研究,力图深
入挖掘桑植民歌的艺术内涵和创作原理。
四、预期结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桑植民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原理,
探究桑植民歌在文化、历史和地域方面的内在联系,对于促进民歌文化
的传承和发展,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觉性和创造性都具有积极作用。
同时,还能够为影视作品的音乐创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桑植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李璐玢
来源:《艺术殿堂》2018年第11期
【摘要】桑植民歌源远流长,紧扣生活,节奏欢快,旋律动听,具有鲜明的民族风味与地区特点,被省内外音乐界誉为“民歌的海洋”。
而情歌,作为桑植民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桑植人民的爱情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其中以小调居多,曲调清秀,情感细腻,婉转动听。
桑植情歌磨炼了千百余年,在高低吟唱中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民歌;艺术特点;传承
桑植桑植民歌发轫于桑植县及附近区域,这里被称为“民歌之乡”。
在这里,各个民族交汇融合,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形成了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
桑植民歌具有富于变化的语言诉求和表达方式,有不同于其他音乐形式的腔调,具备非常浓烈的乡土气息及民族风情,能以不同的视角来展现劳动人民的思想与智慧,融合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理想,其旋律婉转悦耳,其情感浓厚纯真,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说是张家界及湖南的一张文化名片。
一、桑植民歌的艺术特点
(一)桑植民歌曲体结构奇特多样。
桑植民歌中曲体结构奇特多样,单句、双句、三句到七句都有,桑植民歌中单句体很常见,用相同的曲调吟唱不同的内容,利用其中节奏、调试来表达看似不完整且情绪饱满的内容;桑植民歌也利用对称或者不对称的双句结构;桑植当地人对数字“三”极为崇拜,民族中也多用三句体来体现当地人民的思想;为了烘托情感,展示递进的关系,桑植民歌也通常利用五句体、七句体来体现音乐或者情感的承接和转合,例如,著名的《马桑树儿搭灯台》就是五句体的民歌。
这种多種句体的曲体结构在其他民歌中并不常见,是桑植民歌的重要特点之一。
(二)桑植民歌“儿化音”较多,运用比较有规律。
桑植语言属于西南官话体系,而桑植地区又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地方方言体系,地方言体系与民歌声腔完美融合,形成桑植民歌语言特点。
桑植民歌多用“儿化音”,zh\ch\sh\r四个卷舌音被广泛应用,大量儿化音的应用显得民歌语言灵活可爱。
不过桑植民歌儿化音的运用具有一定规律,在赞美或者表达喜爱之情时,多用儿化音,在严肃、郑重语境中并不适用儿化音。
(三)大量衬词的应用。
在桑植民歌中有大量衬词存在,例如“哦”“哇”“嘿嘿”“黑啦”等,特别是多数山歌的结尾用“哎喂”。
这些衬词并没有特别的含义,可是它们的出现使得原本单调的歌曲显得有韵味,长短有序、快慢适当,使得歌曲旋律被调节到最佳优美的境界。
同时不同的人演唱,根据不同的情况,适当增加或者减少衬词来表现当时的情景和自身特点。
二、桑植民歌巧妙的歌词表达手法
在如此繁杂的桑植情歌中,最主要的体裁是小调。
那么小调基本的展现方式与独特的性格特色分别有:“曲折的表达途径,细致的表现特点和形式的规整化、修饰化。
”因此曲折的表达途径是小调最主要的特征。
而桑植情歌曲折的表达多种多样,最常用的是“比”的表现手法,比喻在桑植情歌中的使用次数只次于衬词。
常规的比喻共有三类:明喻、暗喻和借喻。
桑植情歌中,借喻使用次数最繁多且最出彩,紧随其后便是明喻。
(一)《辞海》注:借喻,比喻的一种。
本体和喻体的关系比之隐喻更为密切。
全然不用本体,也不用喻词,只用喻体来做本体的代表。
它是在桑植情歌中运用最为频繁的一种比喻手法,而且运用的形式多有变化。
例如《唱个山歌探妹心》中(谱例4),将“柳叶青”喻姑娘,是以物喻人,喻体做宾语。
柳叶青青,心仪姑娘,在水一方,画面迷人。
用“岩石”试试水的“深浅”,是不是可以用“山歌”来探“妹心”呢。
再如《蛇咬蛤蟆死不丢》中的歌词:“有朝一日追到手,蛇咬蛤蟆死不丢。
”“蛇咬蛤蟆死不丢”一句是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将自己比作“蛇”,将心上人比作“蛤蟆”,意思就是如果追到了自己的心上人,便会像“蛇咬蛤蟆”一样,牢牢抓住,不会放手,表达对恋爱对象的坚贞态度。
(二)《修辞通鉴》说“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同时出现,表明比喻被比喻的相类似关系”,这种比喻是直接的,明喻是桑植情歌中广泛运用的形式。
例如《讲起恋郎真艰难》中的歌词:“讲起恋郎真艰难,好比鲤鱼上急滩;上滩生怕鹭鸶打,下滩又怕网来拦。
”用“好比”来直接做比喻,将阿妹对情郎的爱恋比作“鲤鱼上急灘”,十分艰难,将那情窦初开的桑植少女内心活动刻画得惟妙惟肖,但又不失风趣生动。
明喻,这类修辞手法与地区的性格息息相关,湖南人热情、火辣,心思简单,心直口快,便要把对心上人的感情直白、真实地表达出来。
桑植情歌中比喻的修辞手法炉火纯青,运用的都是当地司空见惯的事情,十分具有地域色彩。
比喻如何使用对桑植人民来说易如反掌,那些难以启齿的、不适明说的或不可言传的爱情,便以“喻”道破。
桑植情歌大都是借写景叙事来抒发其内心情感,通常是一个精巧的比喻便将抽象的情理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
这种修辞手法节省了许多直白的文字,使其篇幅紧凑,贴近生活,形象委婉内敛,歌词简单洗练,仿若余音绕梁,可以看出桑植情歌创作之成熟。
这种曲折的艺术手法能用其独特的艺术形象感染人,从而让人们产生思考,也是让艺术表现升华的重要方式之一。
情歌,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地区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与媒介,许多青年男女通过对唱情歌,相识相知,直抒感情,从而进行婚配的风气仍十分盛行。
因此若没有情歌,便没有他们的相恋。
桑植情歌贴近生活、紧扣主题、形象生动、情景交融,有着如诗一般的意境。
演唱桑植情歌,在充分掌握传统民歌演唱技巧的同时,需要把握好其“情深意浓”的爱情主题。
将其特有的艺术特色与曲调完美结合,将婉转动人的旋律与纯熟的演唱技巧完美融合,才能够深深地把你带到歌曲的情境当中去,从而演唱出优美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声音。
桑植情歌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情感的需要,它独特的艺术特色值得更多的人去探索和挖掘。
总结:
桑植民歌代表的是当地文化,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我们不应该让这些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音乐成为遗憾。
我们应该将保护和传承这些民歌作为一项很重要的事业来做,让包括桑植民歌在内的所有民歌在保持原有韵味的情况下进行创新,运用现代手段为它们的发展创造一个平台,不能让它们消失在我们眼前。
参考文献:
[1]张先永.从《马桑树儿搭灯台》管窥桑植民歌的特点[J].当代音乐,2016(14):30-31.
[2]杨和平.桑植民歌传承现状有喜有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7-0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