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阅读答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唐诗注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a932ac1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2e.png)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创作并寄与际遇相同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的一首七律。
此诗寄赠四位共患难而天各一方的朋友,抒写思念朋友而难以见面之意,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却有无法自抑的相思之苦。
此外,“海天愁思”中亦当包括身世坎坷、世事莫测、仕途险恶之叹。
诗人写风雨侵颭、岭树遮挡,不仅仅是言自然现象,也蕴含了诗人遭贬以后忧恐烦乱的心境特点。
作品原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⑴城上高楼接大荒⑵,海天愁思正茫茫⑶。
惊风乱飐芙蓉水⑷,密雨斜侵薜荔墙⑸。
岭树重遮千里目⑹,江流曲似九回肠⑺。
共来百越文身地⑻,犹自音书滞一乡⑼。
词句注释:⑴柳州:今属广西。
漳:漳州;汀:汀洲。
今属福建。
封:封州;连:连州:今属广东。
《旧唐书·宪宗纪》:“乙酉(元和十年)三月,以虔州司马韩泰为漳州(今福建漳州)刺史,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饶州司马韩晔为汀州(今福建长汀县)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台州司马陈谏为封州,(今广东封川县)。
御史中丞裴度以禹锡母老,请移近处,乃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⑵接:连接。
一说,目接,看到。
大荒: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⑶海天愁思:如海如天的愁思。
⑷惊风:急风;狂风。
曹植《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
”乱飐(zhǎn):吹动。
《说文》:“风吹浪动也。
”芙蓉:指荷花。
崔豹《古今注》卷下:“芙蓉,一名荷华,生池泽中,实曰莲,花之最秀异者。
”沈德潜曰:“惊风、密雨,言在此而意不在此。
”⑸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⑹重遮:层层遮住。
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
⑺江:指柳江。
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肠一日而九回。
”梁简文帝《应全诗》:“望邦畿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回肠。
”⑻共来:指和韩泰、韩华、陈谏、刘禹锡四人同时被贬远方。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注释翻译讲解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注释翻译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4b049d35650e52ea5518986a.png)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注释|翻译|讲解【作品简介】《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由柳宗元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
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
后来五人都被召回,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
这首诗就是这时写的。
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
诗的首联先写柳州,再总写四人分处之地都是边荒。
颔联写夏日柳州景物,写景,报告当地气候。
颈联写远景,写相望之勤,相思之苦,融情入景。
尾联写五人遭际,天各一方,音书久滞。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诗是柳宗元全集中托物寓意的名篇。
全诗八句四联,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看似清泊而实则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两个特定场景:一是芙蓉惨遭险风摧残,再是薜荔惨受恶雨损毁。
从字面上看,受害对象为“水”和“墙”,而就诗意观之,真正对象乃是“芙蓉”和“薜荔”。
整个场景摹拟得细致真切而又生动形象。
在这首抒情诗中,既有自身的叹喟,更有怀念与自己命运相同的几位友人的深情,流露的是对压制势力的愤懑。
诗歌将壮阔的景色与沉郁的感情交织在一处,用“惊风乱飐”、“密雨斜侵”暗喻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打击迫害:从眼前的“薜荔”、“芙蓉”(荷花)等美好事物受到侵害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在人生旅途上遭挫折所产生的痛楚和不平。
又以“岭树重遮”、“江流回肠”等景象,诉说了与故友远相隔离,音书难通的愁苦和抑郁。
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
【原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作者: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注解】⑴柳州:今属广西。
⑵漳州、汀洲:今属福建。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译文及鉴赏」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译文及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6c650af4eff9aef8951e0641.png)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译文及鉴赏原文: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注释:(1)唐元和十年(815)春,柳宗元等五司马被召回京,三月又被贬为远州刺史。
刺史:州的行政长官,相当于后世的知府。
除柳宗元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外。
韩泰为漳州(治今福建漳浦县)刺史。
韩晔为汀州(治今福建长汀县)刺史,陈谏为封州(治今广东封开市)刺史,刘禹锡为连州(治今广东连州市)刺史。
这首诗是柳宗元怀念同遭贬谪的友人,寄赠给韩泰、韩晔、陈谏和刘禹锡的。
(2)接:目接,看见。
大荒:广阔而荒凉的原野,也指边远荒漠之地。
(3)海天:海天相接,一望无际。
海天愁思,比喻愁思像海一样深,天一样广。
茫茫:漫无边际。
ﻫ (4)惊风:狂风。
飐(zhan展):风吹物体颤动。
乱飐:吹动。
芙蓉:莲(荷)的别名。
这里指荷花。
芙蓉水·即长满荷花的水面。
ﻫ(5)密雨:大雨。
薜荔(bili毕力):又名木莲,一种缘墙树牵藤的蔓生香草。
这两句写夏季急风骤雨中的近景,借美好的事物受到风雨的摧残,抒发对个人和友人屡遭不平待遇的愤懑之情。
(6)重(chong虫)遮:重重叠叠地遮蔽。
ﻫ (7)江:指柳江,当时亦名浔水,婉延曲折地绕城而流。
九回肠:明喻柳江曲折,暗喻愁肠百结。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有"肠一日而九回"之句,梁简文帝《应全诗》也有"望郡畿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回肠"句。
柳宗元即取此意。
这两句写远景,寓有去国离乡遥远,友人被重山远水阻隔,音书难通而产生无限愁苦之意。
(8)百越:亦称百粤。
泛指古代岭南一带少数民族。
文身:在身上刺花纹。
古代越族人民有断发文身的习俗。
(9)犹自:仍然。
滞:不流畅,阻隔。
译文一: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我们愁绪象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
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赏析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34c111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72.png)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赏析永贞革新失败后,革新派人物纷纷遭到打击迫害,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省邵阳市)刺史,上任途中,再贬为永州司马。
同时被贬为各远州司马的还有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韩晔、陈谏、凌准、程异等七人,时称为“八司马”。
元和十年春,朝廷执政大臣中有人赏识他们的才能,想起用他们,除韦执谊、凌准已死,程异已先起用外,柳宗元等五人一起被召还京。
谁知宪宗怨恨未消,又由于宰相武元衡极力反对,不出一月,宪宗又把他们贬逐出京。
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韩泰被贬为漳州(今福建省龙溪县一带)刺史,韩晔被贬为汀州(今福建省长汀县一带)刺史,陈谏被贬为封州(今广东省封川县一带)刺史,刘禹锡被贬为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刺史。
官职虽然比司马高了,可是地区却更为僻远,这实际上是政治迫害的继续。
在暮春三月的落花时节,柳宗元与他的同道刘禹锡又带着失望的心情一同离京赴任。
这真是“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他们一路上相互赠答了不少诗篇,在共同政治思想和生活遭遇的基础上,彼此的友谊更加深厚了。
他们一直同行到衡阳(今湖南省衡阳市)才依依不舍地分手惜别。
柳宗元到了柳州任所之后,心情郁闷,在夏季六月的一天,他登上柳州城楼,触景生情,想到朝廷的昏暗,战友的疏离,不觉愁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寄给刘禹锡等四位同道。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楼触景伤怀,是总写。
“城上高楼接大荒”,写城楼的形势,是写实。
柳州城外边远,城楼很高,四野杂树参天,野草丛生,人烟稀少,登城楼遥望,看到的是一片辽阔的大荒野。
这句起势高远,意境阔大,情景俱包,悲凉之气,笼罩全诗,很自然地开启了下句“海天愁思正茫茫”。
诗人面对着辽阔的大荒野,不禁悲从中来,愁思万端。
他想到自己怀着济世之志,参与政治革新,本是为了替朝廷除弊兴利,做一些对百姓有益之事,却不料“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
”(《冉溪》)远谪永州,十年被弃,壮志未酬。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评析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89124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9.png)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评析原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评析:这首诗将贬居遐荒、壮志成空的悲愤之情和友朋失散、聚会无期的忧伤之意,一并融入山水景物的描写中,因而颇具耐人寻绎的“象外之致”和“味外之旨”。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刘禹锡等八名革新志士都被贬为远州司马。
时过十年,柳、刘及韩泰、韩晔、陈谏等五名幸存者才得以奉诏进京。
但随即又分别被贬往更荒远的柳州、连州、漳州、汀州、封州任刺史。
这首诗便是柳宗元于元和十年(815)初抵柳州(今广西境内)时为寄赠心心相印的难友而作。
全诗由“登柳州城楼”起兴。
登楼,意在纵目远眺,即景骋情。
因而,首联便着手将登楼所见景色绘制成深蕴情思的画面。
“城上高楼接大荒”,“接”,即目接之意; “大荒”,则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高楼”而处于“城上”,登临者自可将视线放射得更远,于是,辽阔而荒凉的边地景色便为作者一览无余;望到极处,但见海天相连,而作者的“愁思”仿佛便充溢于那茫茫无际的空间——以“海天”缀于“愁思”之前,正为暗示作者的“愁思”犹如天一般弘大,海一般深沉。
全诗便由这个勾魂摄魄的“愁”字层层下翻,转出一层又一层令人触目惊心的境界。
颔联有意缩小描写空间,将笔墨专注于近处的夏日景物。
如果说前一联是运以泼墨写意的疏朗之笔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改用工笔勾勒,以求真切和细密。
而欲求真切和细密这一意图本身,又恰恰反映出作者乃“凭虚构象”,别有寄托,以致必须细加缝合,密作掩盖。
的确,描写夏日景物,不取风和日丽之时,偏择“惊风”、“密雨”之际,这已透露出其中消息;而“惊风”、“密雨”所飐、所侵者偏又恰好是屡屡被用作比兴材料的“芙蓉”和“薜荔”,岂不更发人深思? “芙蓉”、“薜荔”,在诗人们笔下,历来是美好而芳洁的人格的象征。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3.3国殇 燕歌行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3.3国殇 燕歌行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3d3e810740be1e650e9aba.png)
推荐作品国殇燕歌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菩萨蛮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一、基础知识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阴霾.(lí)絷.拘(zhí)怨怼.(duì) 揪捽.(zuó)B.罗襦.(rú) 飘飐.(zhàn)瀚.海(hàn) 单.于(chán)C.玉箸.(zhù) 美姝.(zhū)枭.雄(xiāo) 奚.落(xī)D.詈.骂(lì) 攻讦.(jié)谄.媚(chǎn) 鞍鞯.(jiān)解析:A项,“霾”应读mái;B项,“飐”应读zhǎn;C项,“姝”应读shū。
答案:D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终刚强兮不可凌.凌:冒犯,侵犯。
B.身当恩遇常轻.敌轻:藐视。
C.死节..从来岂顾勋死节:为捍卫节操而死。
D.江流曲似九回.肠回:回环。
解析:C项,死节:为国捐躯的志节。
答案:C3.下列对《燕歌行》中的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派肃杀的气氛,交代了战争地形的特点。
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通过严酷的事实的对比,反映了唐军中战士与将军的矛盾,暗示了唐军必败的原因。
C.“孤城落日斗兵稀”写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这些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衰败景象,烘托出残军败卒心境的凄凉。
D.“身当恩遇常轻敌”是说唐军主将蒙受皇帝的恩宠而被委以重任,在这危急时刻,理应沉着冷静,藐视敌人以缓解严峻形势。
解析:D项,“身当恩遇常轻敌”是说军队之将蒙受皇帝的恩宠而被委以重任,却轻敌冒进,视士兵生命为儿戏。
答案:D4.下面的诗歌不是以乐景写哀情的一项是()A.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B.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寄李儋元锡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Word版含答案
![寄李儋元锡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3a02a6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a.png)
寄李儋元锡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Word版含答案课时跟踪检测(九) 寄李儋元锡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注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 .惊风乱飐.(zh ǎn) 圣明滁州峣关 B .薜.荔(b ì) 黯然衰朽贬谪 C .瘴.江(zh àn ɡ) 李儋荒僻水龙头 D .整饬.(ch ì) 芙蓉阻桡停滞2.下列各组诗句中使用了相同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①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②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B .①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②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C .①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②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D .①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②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 .汉赋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上林赋》东汉辞赋家班固《两都赋》B .唐诗古体诗杜甫《兵车行》近体诗于谦《石灰吟》C .宋词豪放派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婉约派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D .元曲杂剧马致远《汉宫秋》散曲?套数睢景臣《高祖还乡》小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身多疾病思田里,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海天愁思正茫茫。
(3)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________。
(4)去年花里逢君别,________________。
(5)岭树重遮千里目,________________。
(6)一封朝奏九重天,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阅读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文后问题。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_阅读附答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_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8c6b7052d380eb63946d4d.png)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请求回答问题。
(8分)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①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③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注】柳宗元曾踊跃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又贬为柳州刺史。
而一同参加革新运动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而而分别贬至更荒远的漳州、汀州、封州、连州任刺史。
①惊风:暴风。
②飐:吹动。
③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小题1:请概括颔联描述的景物特色,简析本联包含的深意。
(4分) 小题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参考答案:小题1:颔联写近景,诗人用了借景抒怀、意味(或比喻或比兴)等手法(1分)描绘了急风骤雨猛烈地奏乐着芙蓉、薜荔的景象。
(1分)芙蓉、薜荔,在此意味着人格的美妙与芳洁(1分)芙蓉与薜荔遭受风吹雨打,暗喻自己无辜被贬的政治遭受。
(1分)小题2:尾联写五人一同被贬谪于野蛮人栖身的边远之地,已够肉痛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没法送到。
(2分)抒发了诗人无辜获罪的怨愤之情,与友人音信不通的的无奈和惆怅及对好友的关怀和思念之情。
(2分)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可结合注释翻译颔联,捉住景物意象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描绘景物。
如果有应用写作手法,一定要点明手法。
鉴赏诗歌包含深意一定要了解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的意味意义。
如:屈原《离骚》有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又云:“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大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所以,“芙蓉、薜荔”从来被视为高洁之物。
小题2:试题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般指诗歌画面反映的状态或现象、诗歌的主题、诗人寄托的情感等。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首先要思考并解决下面一系列问题:这首诗究竟写了甚么内容?作者为甚么要这样写?作者这样写究竟要表达甚么样的观点态度?诗歌的感情基调与宗旨是甚么?。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第28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第28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https://img.taocdn.com/s3/m/d5b1f8f0f111f18583d05ad5.png)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第28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超大城市,人群多样化,需求多样化,政府要殚精竭虑....,以更细致的民生工作,更精准的民生政策,满足民生需要。
②当前人工智能的一个最显著特点是,中国崛起为全球人工智能强国,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中美竞争已成掎角之势....。
③刘秉润说:“中国草根足球队数不胜数,资源遍地,但缺乏组织,一盘散沙。
”他纵.横捭阖...,创建了中国城市足球联赛。
④他厌倦了在一线城市的打拼生活,计划在未来五年中放下一切,去遥远的南方小城做一个闲云野鹤....。
⑤初春时节,湖南油菜花节开幕,田野间的油菜花竞相绽放,春意阑珊,吸引游客徜徉花海,感受春天里的田园之美。
⑥最近,某武打明星去西藏参加活动的照片被曝光,他那老态龙钟....的模样,让人们不由得为他担忧。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⑥二、语言表达2.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
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做学问。
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直以来,研究韩柳的人,多数倾向认为二人为挚友,其实不然。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韩柳二先生年谱书后》说:“盖韩柳虽以文章互相推重,其出处固不同,臭味亦非投契。
”古代“臭味”指气味,是说同类东西气味相同,引申比喻气味相投的同类人。
细品韩柳性情和思想,章学诚说的不无道理。
①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他们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并成就了这一划时代的历史事件。
【诗歌鉴赏】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原文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95824f75f0e7cd18525362c.png)
【诗歌鉴赏】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原文及翻译赏析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原文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注释、柳州:今属广西。
漳:漳州;汀:汀洲。
今属福建。
封:封州;连:连州:今属广东。
2、接:连接。
一说,目接,看到。
大荒: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3、海天愁思:如海如天的愁思。
4、惊风:急风;狂风。
5、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6、重遮:层层遮住。
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
7、江:指柳江。
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
8、共来:指和韩泰、韩华、陈谏、刘禹锡四人同时被贬远方。
百越:即百粤,泛指五岭以南的少数民族。
9、犹自:仍然是。
音书:音信。
滞:阻隔。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翻译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我们愁绪像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
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
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
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纹身之地;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词作品,这是一首七律诗。
此诗当是唐宪宗元和十年(85)秋天在柳州所作。
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这就是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元和十年,柳宗元等人循例被召至京师,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
柳宗元改谪柳州刺史。
十年前与他一同参与“永贞革新”的友人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也分别出任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刺史。
多年的贬谪生活使柳宗元倍感仕途险恶、人生艰难。
元和十年诗人到达柳州以后,登楼之际,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百感交集,写成了这首诗。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翻译赏析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8c9f7d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14.png)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翻译赏析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翻译赏析《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
古诗全文如下: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前言】《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柳宗元写于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的诗。
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
五人虽后又被召回,但由于种种原因,再度贬为边州刺史。
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全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却有无法自抑的相思之苦。
【注释】⑴柳州:今属广西。
漳:漳州;汀:汀洲。
今属福建。
封:封州;连:连州:今属广东。
⑵接:连接。
一说,目接,看到。
大荒: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⑶海天愁思:如海如天的愁思。
⑷惊风:急风;狂风。
曹植《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
”乱飐(zhǎn):吹动。
⑸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⑹重遮:层层遮住。
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
⑺江:指柳江。
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肠一日而九回。
”梁简文帝《应全诗》:“望邦畿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回肠。
”⑻共来:指和韩泰、韩华、陈谏、刘禹锡四人同时被贬远方。
⑼犹自:仍然是。
音书:音信。
滞:阻隔。
【翻译】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
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鉴赏】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
后来五人都被召回,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
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
高中语文第15课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菩萨蛮般涉调
![高中语文第15课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菩萨蛮般涉调](https://img.taocdn.com/s3/m/c681e72d5a8102d277a22f00.png)
第15课时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菩萨蛮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接:连接。
B.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飐:吹动。
C.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重;层层。
D.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滞:滞留。
2.下列对诗句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登上高楼远眺,眼前一片荒凉,如海如天的愁思没有尽头。
)B.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狂风四起,吹动了水中荷花;暴雨骤下,抽打着墙上的薜荔。
)C.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怎奈崇山密林,遮住了千里的目光,想起同遭贬逐的朋友,让我无法远望。
柳江曲折,又似那九回的愁肠,叫我更加郁闷。
)D.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在这偏僻的蛮荒之地,就是互通音讯,也是困难重重,难能与朋友共叙家常。
)3.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迁:降低官职。
左迁永柳指永贞革新失败后,9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11月,在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
B.江:指柳江。
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肠一日而九回。
”梁简文帝《应全诗》:“望邦畿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回肠。
”C.文身:手上上文刺花绣,古代有些民族有此习俗。
文:通“纹”,用作动词。
《庄子·逍遥游》:“越人断发文身。
”D.百越:即百粤,泛指五岭以南的少数民族。
贾谊《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中国人民正在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②荧幕上的杰西卡很难让人想到,她是一名糖尿病患者。
虽然在9岁时就被诊断患有糖尿病,但这并没有妨碍她实现新闻梦想。
③随着时间的临近,9·3天安门阅兵愈发牵动人心。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15课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菩萨蛮 般涉调•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15课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菩萨蛮 般涉调•](https://img.taocdn.com/s3/m/caa6b5e6b14e852458fb57a3.png)
第15课时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菩萨蛮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接:连接。
B.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飐:吹动。
C.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重;层层。
D.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滞:滞留。
2.下列对诗句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登上高楼远眺,眼前一片荒凉,如海如天的愁思没有尽头。
)B.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狂风四起,吹动了水中荷花;暴雨骤下,抽打着墙上的薜荔。
)C.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怎奈崇山密林,遮住了千里的目光,想起同遭贬逐的朋友,让我无法远望。
柳江曲折,又似那九回的愁肠,叫我更加郁闷。
)D.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在这偏僻的蛮荒之地,就是互通音讯,也是困难重重,难能与朋友共叙家常。
)3.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迁:降低官职。
左迁永柳指永贞革新失败后,9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11月,在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
B.江:指柳江。
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肠一日而九回。
”梁简文帝《应全诗》:“望邦畿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回肠。
”C.文身:手上上文刺花绣,古代有些民族有此习俗。
文:通“纹”,用作动词。
《庄子·逍遥游》:“越人断发文身。
”D.百越:即百粤,泛指五岭以南的少数民族。
贾谊《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中国人民正在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②荧幕上的杰西卡很难让人想到,她是一名糖尿病患者。
虽然在9岁时就被诊断患有糖尿病,但这并没有妨碍她实现新闻梦想。
③随着时间的临近,9·3天安门阅兵愈发牵动人心。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fe18a70b52acfc789ebc993.png)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1]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2]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3]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4]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1]柳宗元:字子厚,唐时河东人(今山西永济西),世称柳河东,还因做过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唐朝著名的思想家和散文家,和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2]飐:吹动的意思。
[3]薜荔:一种蔓生植物。
[4]百越:指岭南少数民族地区。
文身:身上刺各种花纹。
【赏析】这是首抒情诗,描绘了情景交融的画面。
在艺术手法上,采用赋、比、兴的传统方式,以此在具体形象的画面中,自然而然地抒发主人公的情怀。
全诗第一句“城上高楼”,在“楼”字前,有一“高”字,不仅有“高度”的含义,而且无形中使全诗视角抬高,整个境界也都高了起来。
当时,作者刚刚到达柳州,还未洗尽风尘,就立即登高远望,遥望远方的朋友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情怀。
下一句,“接大荒”之“接”字,意思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
整个场景天人相容,气势浩大。
“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展示出一片辽阔苍茫的宇宙空间。
作者登高远望,极目所见,海天相连,天地浑然一体。
满怀的“愁思”,弥漫在辽阔无边的空间里。
全诗到了这一句,已经完全奠定了苍远辽阔的基调。
可以说,这两句是全书之魂,为以下各句的展开打好了基础。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两句,从远景拉回近景,写法变得细腻,借用了“赋”的铺陈,生动地描绘了风急雨骤的景象。
第三联,又从近景拉远为远景。
从第一联到第二联,再到第三联,几次远近景的变换,完全符合普通人视觉转换的习惯。
第三联由近到远,是因为近景触发了作者的某些联想:“既然我自己目前处于如此境地,好友们的处境又能怎样呢?”于是,作者再次望向远方,心思随之转向漳、汀、封、连四州的朋友。
千里之外,在崇山峻岭之中,在九曲回肠的长江大河之外,朋友们到底过得怎样呢?诗中以景带情,似乎视野内的所有景色,都带上了无限的愁思。
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试题:3.3+国殇 燕歌行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Word版含答案
![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试题:3.3+国殇 燕歌行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af5d0843323968011c9296.png)
国殇燕歌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菩萨蛮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一、语基落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犀.甲(xī)车毂.(ɡǔ)躐.余行(là)B.旌旆.(pèi) 远戍.(sù) 塞草腓.(féi)C.罗襦.(rú) 差.使(chāi) 滞.一乡(zhì)D.田契.(qì) 模.样(mó) 抬头觑.(qù)项,“躐”应读“liè”。
B项,“戍”应读“shù”。
D项,“模”应读“mú”。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终刚强兮不可凌.凌:冒犯,侵犯。
B.身当恩遇常轻.敌轻:藐视。
C.死节..从来岂顾勋死节:为捍卫节操而死。
D.江流曲似九回.肠回:回环。
项,死节:为国捐躯的志节。
3下列诗句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战事惨烈,神灵震怒,战士们壮烈牺牲,尸首弃于原野。
B.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身躯虽死,英灵不泯,魂魄威武不屈,死了也是鬼中豪杰!C.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战士们本来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赏赐。
D.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我被贬谪到这落后的南越蛮荒之地,互相不能通音讯。
项,前一句应为“五人都来到了南方”。
4下列诗句不是以乐景写哀情的一项是()A.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B.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C.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D.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项,以红花盛开衬凄凉哀怨。
B项,以红叶青山衬离别之苦。
C项,以花开莺语衬家国之愁。
D 项,以荒村、黄叶写自己的辛酸和悲哀。
是以哀景写哀情。
5在古诗词中,有时为了押韵或协调平仄或强调,语序有所颠倒,下面对相关诗句的语序做了调整,调整不当的一项是()A.少妇城南欲断肠——城南少妇欲断肠B.惊风乱飐芙蓉水——惊风乱飐水芙蓉C.照花前后镜——前后镜花照D.香稻啄余鹦鹉粒——鹦鹉啄余香稻粒项,应为“前后镜照花”。
(完整版)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课后训练
![(完整版)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课后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2727c2e4f46527d3250ce058.png)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课后训练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回答问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①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②(南宋)张辑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
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①这首诗写于作者初任柳州刺史时。
漳、汀、封、连四州刺史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与柳宗元一道,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政治改革活动失败而被贬。
②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
多景楼,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⑴从全诗看,首联有哪些作用?请简要说明。
(4分)⑵《唐诗别裁》中说“惊风、密雨,言在此而意不在此”,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3分)⑶两作同写愁情,但愁之起因却迥然不同。
请结合词的上阕,简析张辑“愁”的具体原因。
(3分)(4)柳诗的颔联、颈联都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二者写景角度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6分)附答案:⑴(4分)①点题;②交代高楼所处位置及登楼时的心绪;③奠定全诗愁思茫茫的情感基调;④总领全诗,为以下逐层抒写“愁思”创设了一个辽阔苍茫的背景。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⑵(3分)表面看,“惊风、密雨”是指摧残芙蓉、薜荔的急风密雨(1分),实际上是以此暗喻(1分)围攻、迫害革新派的保守势力(1分)。
(若学生从“语意双关”的角度作答,体认、分析恰当,亦应照常赋分。
)⑶(3分)①北望中原,塞草连天的荒败秋景,让词人“愁”从中来;②神州陆沉,中原沦陷于金兵之手,让词人“愁”难自禁;③春去秋来,中原恢复无望,让词人“愁”如潮涌。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4)答:都主要运用了比喻(或“象征”“双关”“借景抒情”等)。
颔联表面上是在描写夏季的“惊风密雨”侵袭“芙蓉薜荔”的景象,实是暗写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围攻、迫害,用自然景象暗喻世间人事,曲折含蓄;颈联以“曲似九回肠”的江流来比喻诗人百结的愁肠,自然贴切。
高二语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高二语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https://img.taocdn.com/s3/m/894e5904a76e58fafab003d5.png)
•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 • 沈德潜《唐诗别裁》: “惊风、密雨, 言在此而意不在此。” 表面上是写夏季的急风暴雨景象,但 言在此而意在彼,实际上是暗喻朝廷保守 势力对革新派的打击和迫害。 用自然物象暗喻世间人事,曲折婉转、 含蓄蕴藉。
•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 远景,写山水景象。
是他最终的
是他一生命运悲惨的终结点。
•
全诗用“愁思”贯穿。
首联登高望远,引出 愁思;颔联见到芙蓉、薜 荔横遭摧残,引起身世之 感,又添愁思;颈联,远
•
望友人,岭树重遮,江流
阻断,使人愁肠百结;尾 联音书断绝,各滞一方,
•
这首诗托景抒怀,通 过登柳州城楼所见景物的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 望而不见,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讯; 而望陆路,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江流 纡曲。 • 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 了,还音信阻隔,竟不能相互慰藉。这茫 茫愁思,真不知如何排遣了。 • 读诗至此,余韵袅袅,余味无穷。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 “滞”:不仅是柳宗元当时的处境,而且也
借景抒情,景中见情。
3、作者借何景来表达自己的愁思的,这些景 有何特点?作者又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惊风乱飐、密雨斜侵、岭树重遮、 江流九曲、百越文身地。景色哀伤凄凉,诗人 正是通过这些景色的铺叙,远近结合,景中见 情地把自己的无限哀情表达了出来。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 • 近景,写夏天的风雨景象。 写狂风吹打荷花,乃水中景象。夏季 水池里长满了娇艳美丽的荷花,可是狂风 突起,肆意吹打,娇美的荷花被吹打得在 水上东倒西歪,飘摇动荡。 写暴雨打薜荔,乃陆上景象。城墙上 长满了芳香的薜荔,景色美丽,不料突遭 密集的雨点猛烈斜打,备受摧残。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五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五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fba0a35fbfc77da269b17f.png)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诗人名片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柳河东。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与韦应物并称为“韦柳”。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被贬期间,得以接触到下层人民,故他的很多作品都暴露了封建政治的黑暗,反映了穷苦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较强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
有《河东先生集》。
二、诗词故事刘柳之谊在古代文人中,柳宗元与刘禹锡的友谊格外动人,可谓此生不渝的“死友”。
他二人同年中进士,又怀着济世救民的理想一起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一同一贬再贬。
流放过程中,二人诗书往来不断,彼此鼓励、安慰。
柳临终前写信向刘托孤。
刘接信后失声痛哭,“如得狂病”。
他亲自编定了三十卷的《唐故柳州刺史柳君集》,亲写序言,以后又将柳之遗孤抚育成人。
三、文题背景1.广西柳州柳侯祠对联才与福难兼,贾傅以来,文字潮儋同万里;地因人始重,河东而外,江山永柳各千秋。
注柳侯:指柳宗元。
贾傅:汉初政治家、文学家贾谊。
潮:指韩愈,因其曾被贬潮州刺史。
儋:指苏轼,因被贬琼州别驾,住地海南儋耳。
河东:柳宗元祖籍地。
永柳:永州、柳州。
2.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
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
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
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
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3.3国殇 燕歌行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3.3国殇 燕歌行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cdf5130066f5335a812154.png)
国殇燕歌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菩萨蛮(其二)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终刚强兮不可凌.凌:侵犯。
B.身当恩遇常轻.敌轻:藐视。
C.死节..从来岂顾勋死节:为捍卫节操而死。
D.江流曲似九回.肠回:回环。
解析:C项,死节:为国捐躯的志节。
答案:C2.下面的诗歌抒情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B.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C.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D.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解析:A项,以红花盛开衬凄凉哀怨;B项,以红叶青山衬离别之苦;C项,以花开莺语衬家国之愁;D项,以荒村、黄叶写自己的辛酸和悲哀。
答案:D二、阅读鉴赏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3~4题。
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夕之夜,诗人不写大红灯笼而写“寒灯”,这一意象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答案:不写大红灯笼而写“寒灯”,是为了渲染旅馆的清冷,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孤寂。
4.沈德潜评论第三句诗“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
为什么说“愈有意味”?请作具体分析。
答案:诗句写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其实是写诗人思念自己的故乡和亲人。
这样写,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因而“愈有意味”。
(或:写出虚实结合,沟通诗人和对方的情感,扩大作品意境。
或:运用“曲笔”的表现手法,从对方着笔,更显情真意切。
)5. (2014·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6题。
双调·蟾宫曲自乐[元]孙周卿草团标①正对山凹。
山竹炊粳,山水煎茶。
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
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
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
史》阅读答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阅读答案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③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
柳宗元与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
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
团而遭贬。
②飐(Zh?n):吹动。
③文身:身上刺的花纹。
古时
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首联和尾联分析。
(5分)
答:首联,作者登高临远,看到眼前高楼与荒野相
接的景象,触景生情,只觉愁绪如茫茫海天扑面而来。
(2分)尾联,作者被贬蛮荒之地,难免有仕途失意之愁;“音书滞一乡”,音讯不通,诗人与朋友彼此隔离,难
免产生思念朋友之愁。
9、这首诗的颔联、颈联都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二者写景角度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6分)
答:都主要运用了比喻(或“象征”“双关”“借景抒情”等)。
颔联表面上是在描写夏季的“惊风密雨”侵袭“芙蓉薜荔”的景象,实是暗写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
派的围攻、迫害,用自然景象暗喻世间人事,曲折含蓄;颈联以“曲似九回肠”的江流来比喻诗人百结的愁肠,
自然贴切。
(3分)(答出手法给1分,具体分析各1分)颔联、颈联在写景角度上有动与静、近与远的不同。
颔联描绘风急雨骤中的景象,是近景、动景;颈联描写
登楼远眺所见的重岭密林、九曲江流,是远景、静景。
(答出一个方面并能准确分析说明即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