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巨贾》中的武汉市民形象
(完整版)简析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
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简析在我们如今的语文教学中,老舍先生的作品几乎贯穿于整个始终。
一说老舍的作品,大家几乎都知道那么几篇,就连没有上过学的人也耳熟目染。
老舍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作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他笔下的人物众多,性格各异。
他用众多小说构建了一个广大的“市民世界”,几乎包罗了现代市民阶层生活的所有方面。
和二三十年代主流文学对现实社会阶级剖析方法不同,老舍始终用“文化”来分割人的世界,他关注特定“文化”背景下“人”的命运,以及在“文化”制约中的世态人情和作为“城”的生活方式与精神因素的“文化”的蜕变。
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多种多样,各有其特点,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老舍也从不马虎。
在他笔下的人物都有着自己的灵气,给我们深刻的印象和长久的回味。
(一)旧派市民形象旧派市民形象也称老派市民形象,是老舍写得最好的人物。
他们身上负载着沉重的封建宗法思想的包袱,他们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都是很“旧派”、很保守、很闭塞的。
曾在长篇《二马》中,老舍就塑造了一个迷信、中庸、马虎、懒散的奴才式人物老马。
他的生活信条就是得过且过,这让人很容易想到鲁迅笔下的阿Q,都是为落后的国名的灵魂。
另外一部写于1932年的长篇小说《猫城记》反映了作者当时反主流的思想情绪,作者用荒诞的手法,幽默的语言描写出了“猫人国”那些“猫民”的种种保守、愚昧、非人格的性格,分明也影射着“老中国儿女”落后的国民性。
除此之外,还有《离婚》中的张大哥,这是一个知足认命、墨守成规的市民,他小心翼翼要保住自己的小康生活,害怕一切“变”。
对张大哥来说,“离婚”就意味着破坏秩序,而他一生的“事业”就是要调和矛盾,“凑合”着过日子。
张大哥这一套由婚姻观念为基点的人生哲学,体现了传统文化封闭、自足的一面。
老舍以幽默的笔法真实地写出了张大哥这类市民社会“老中国儿女”因循守旧的庸人哲学的破产,以及他们欲顺应天命而不可得的悲剧。
《四世同堂》里的祁老太爷是北京老派市民的典型,在他身上集中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精髓”。
浅谈池莉小说与武汉城市形象建构
池莉 的市 民化写作 之所 以深入 人 心
与她个人成长 经历 密切 相关 。 她高 中毕业 后 做过知青 、 返 城后 学医 当了医生 , 后 又
具备老武汉 的浪漫 和气 息; 汉 阳之前 以工
业 为主 , 现在为武 汉重点 开发 区域 。 武汉
池莉在她 的文学作 品中塑造 了武汉形 象 , 但它又不是刻板反 映, 有作家 自身对城市
次。 因为它存在 固定 的消费人群 , 无 法彻 吃着小炒 , 听着 小曲或者 萨克斯 , 餐 桌下
庆街大排档就是这样充满生活 的气息 , 吸
的姿态 去对 待普 通市 民所 面 临的艰辛 生 算作武 汉的地域特色 , 小说表现得淋 漓尽 底 地取消它 。 一 到晚上 , 南来 北往 的客人 致。 如文 中表现 出来 的就是邻里 之间的茶
【 关键词 】 池莉小说 市民形 象 饮食俗语
武汉 九省通衢 , 交通便利 , 独特 的地 理位置使其有南来北往 的旅客 , 也使 武汉 人 的性 格糅杂 了各地 特色变 得多元 和包
以池莉 为代表 的汉 味小说 中表 现 出 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本土市 民生活 , 大受读
印象 深刻 。 可能也 是 因为 , 池莉作 为武汉 人 ,对这座城市有最本 真的体会 和感受。
者欢迎 。 她在 小说 中对武汉这所城市深层 本文从小说 中对市 民形 象的刻画 、 饮食俗 刻画 , 《 烦 恼人生 》、 《 太 阳出世 》、 《 不谈 语 、 街道建 筑这几个 方 面 , 来 浅谈 池莉小 爱情 》 三部 曲奠定 了她 在汉味小说 的地 说对武汉城市形象构建的影响。
不断发展 中 , 强 化主 人公情感 表达 , 烘 托
主人公人 物形 象。 对 比之下 , 《 歼十 出击 》
《范进中举》胡屠户人物赏析
《范进中举》胡屠户人物赏析——典型的小市民形象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在《范进中举》一文中,刻画了一个非常成功的人物,他的一张嘴、一举手、一投足,都显得那么的滑稽、可笑而又不能不让人佩服他的处世哲学的精通和独到,真乃一个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就是范进的岳父大人——胡屠户。
胡屠户是一个起早贪黑,靠杀猪卖来维持生计的小商人,因而,他的情况正符合小市民的条件。
其实小市民的生活也很艰辛,他们赚点钱也很不容易。
因而有时为了争到一点蝇头小利而常常与人斤斤计较,这也是在情理当中的事。
但有时他们又表现得趋炎附势、捧红踏黑、见风使舵、虚伪等等。
要说这方面的典型,恐怕胡屠户得算上一个。
范进刚进学回到家,胡屠户就拿着一副猪大肠和一瓶酒(虽然值不了几个钱,但也表示他的一点心意)来贺。
然而,贺归贺,在女婿面前也得装装岳父大人的样子,于是乎便教训起范进来:“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
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这些话,既把范进教训了,又把本属于范进的功劳全归在自己的头上(范进数十年寒窗苦读,你胡屠户何尝帮他个什么忙?)。
紧接着又边喝酒边教训起来:“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
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是同他们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我脸上都无光了。
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
”读书人有些迂腐、不善于处世,这倒是事实,但人家范进好歹也活了五十多岁,难道这些道理他会一点也不知道?分明就是他欲借贬范进的无知来抬高自己,一个杀猪买肉的行事(行业)不知道有多少正经和体面在其中?(在买和卖的过程中,他们不耍点秤头和计较点价钱,他们怎么赚钱?如果像现在有些黑了心的屠户再弄点注水肉,那他们更赚了,虽然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看那时的人。
)从范进受教育的程度和他软弱的性格来看,他定然也不会在别人面前装什么大的,尤其是在长亲面前。
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
老舍以文学家的笔融艺术地再现了老北京社会下层市民悲苦贫困的生存境遇,并通过市民群像的塑造,呈现了城市文明下的病态人性:一、愚昧的市民阶层因袭着封建宗法观念;二、封闭的人文空间给市民阶层带来保守性和盲目性;三、长期的封建思想文化灌输铸就了市民阶层奴性十足。
内容提要: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名家,老舍为我们留下了众多优秀的作品,而尤其让我们关注的就是他作品中那些与我们非常贴近的市民形象。
这一特殊的对象世界,既形成了他的创作个性,也成了他不倦写作的动力,因此也是我们研究了解老舍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的类别。
老舍是中国现当代文坛上一位有重要贡献的作家。
他以独特的创作题材和艺术风格而成为人所共知的“人民艺术家”,最重要的就是他善于通过对普通市民日常生活的朴素描写,借助平凡琐碎的生活细节,表现生活本身内在的巨大力量和丰富内涵。
老舍笔下所塑造的人物,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可以见到的,他们在平淡之中演绎着悲剧或喜剧,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艺术上的享受。
老舍,满族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出生在北京城的一个贫苦市民家里。
父亲是满清皇城的一名护军,一家七口就靠父亲的一点微薄收入过着困苦的日子。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父亲阵亡,从此一家人的生活重担便落到母亲肩上,母亲靠给人缝洗衣裳和在小学里当佣工勉强维持生活,那时老舍还不到两岁。
可以说,正是这种遭遇影响了他一生的创作道路。
老舍生活在下层劳动人民之中,下层劳动者的苦难,他感同身受;他们的愿望,他体会得最为深切。
他不仅熟悉他们的音容笑貌,而且了解他们的生活“心态”。
他作为苦难大众的一员承受着这种苦难生活对他身心的磨难,这种非人道的不公平的现实激起了他对那些受屈辱受损害的人们的同情和对上层社会的反抗。
他只有拿起手中的笔抒发心中的不平之鸣,说说劳苦大众的心声。
他十九岁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之后,长期生活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由小学校长到中学校长,到大学教授和著名作家。
浅谈池莉小说与武汉城市形象建构
浅谈池莉小说与武汉城市形象建构作者:陈洁来源:《新闻世界》2014年第11期【摘要】池莉的创作一直以平视的角度表现武汉这座城市人民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武汉在池莉的作品中,不仅是一个符号,它具体而逼真,地域特点浸透作品的每句话每个字,成为一种城市文化的代表精神。
她的作品中涵盖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文选取市民形象、饮食俗语和街道建筑这几个方面浅显地谈谈作品中对武汉形象的构建。
【关键词】池莉小说市民形象饮食俗语武汉九省通衢,交通便利,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有南来北往的旅客,也使武汉人的性格糅杂了各地特色变得多元和包容。
另外武汉自身的城市大,长江与汉水把武汉分为三个主要的区域:武昌以文化行政单位为主,高校多,外地人口流动频繁;汉口以商业贸易为主,经济繁荣发达,具备老武汉的浪漫和气息;汉阳之前以工业为主,现在为武汉重点开发区域。
武汉的气候夏天酷暑难耐,冬天潮湿寒冷。
这些鲜明独特的地理塑造了武汉独特的城市性格和饮食文化,兼具南北“风味”。
以池莉为代表的汉味小说中表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本土市民生活,大受读者欢迎。
她在小说中对武汉这所城市深层刻画,《烦恼人生》、《太阳出世》、《不谈爱情》三部曲奠定了她在汉味小说的地位。
与老舍笔下的北京,张爱玲笔下的上海等一样成为城市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池莉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塑造了武汉形象,但它又不是刻板反映,有作家自身对城市的主观感受和印象。
文学作品的主观性不是一种缺陷,事实上正是它的“主观性”赋予了地点和空间的情感意义,让人读完印象深刻。
可能也是因为,池莉作为武汉人,对这座城市有最本真的体会和感受。
本文从小说中对市民形象的刻画、饮食俗语、街道建筑这几个方面,来浅谈池莉小说对武汉城市形象构建的影响。
池莉的市民化写作之所以深入人心与她个人成长经历密切相关。
她高中毕业后做过知青、返城后学医当了医生,后又去武大中文系学习。
她的成名作《烦恼人生》,被誉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
因为接近现实生活并受到百姓欢迎,她的小说《生活秀》和《来来往往》分别被拍成电影和电视,获得了巨大成功。
电影中的武汉城市形象
电影中的武汉城市形象作者:姚其然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27期【摘要】城市是一种依托于景观基础上的制衡,在经济空间中的人口等比扩散,赋予了城市的力量。
城市的特征,便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居所。
城市在电影中的表现力,绝不是孤单的存在于影像当中,而是在城市的空间构建下的一种文化力量。
电影中的武汉城市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武汉这座城市的性格、文化以及其城市独有的风度,聚焦于小里弄和长江码头文化,着眼于社会底层与市民人群,达到自我身份的认同,因为电影表意的丰富性,城市空间文化在电影中的出现也有独特的意义,成为一个象征性的寓言。
【关键词】城市空间;市井文化;武汉影像;《万箭穿心》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7-0086-02城市不单单只是空间意义上的景观,一种独特的建筑,或者说是文化风格,而是依托于自我的寄居之力,达到独有的文化契合和发展。
武汉作为长江和汉水的交汇之地,依托长江之势,城市发展迅速,市井文化,码头渡口历史悠久。
但是随着近些年的发展,武汉虽然城市发展迅速,但是城市文化依旧不够显著,近些年来《失孤》《全城通缉》《黄金时代》《万箭穿心》等电影的上映,越来越多的武汉元素充斥着电影银幕,也让不少武汉人津津乐道,随着城市现代化步伐加快,江城重新获得来电影人的青睐,散发着独特的视觉符号。
一、城市空间的文化建构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底蕴,空间结构下的建筑风格,内在气质里将城市映像凸显出来。
武汉的历史悠久,城市生活气息浓厚,不少导演在武汉取景,不单单是传达景观符号和建筑特色,同样也依托其特有的风格,将城市情感和文化寄托表述出来。
为反映武汉的现代城市生活,不仅仅作为视觉效果下对一座城市的文化构建依据,更是城市形象的一个发展和有效的传播途径。
在中国,为什么北京和上海,有着诸多的影视形象,除了城市的核心文化之外,一个原因就在于这个城市有诸多的电影工作者,正如重庆籍导演张一白,其作品《好奇害死猫》(2006)和《秘岸》(2007)的故事背景都选在了故乡重庆,张一白导演利用自己对原生的情感解说,把重庆的特色展现出来,夏日的酷热浸淫下的那种特色隐秘,重峦叠嶂的故事在摩天大楼和凋敝的小巷中夹缝生存,故乡重庆的都市空间、城市文化以及生活其中的市民性格得到真实展示和合理再造。
论池莉小说市民形象的文化精神
论池莉小说市民形象的文化精神尤丽洵池莉是 “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她将市民普通生活的原生态毛茸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并使得一个个生动立体的普通市民形象深入读者之心。
有的在烦恼生活中坚守,有的不谈爱情却固守婚姻,有的是富有进取心的“市井英雄”,有的是平庸卑微的知识分子。
总之作品中的市民形象俨然构成了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一种鲜明的城市文化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文化特征。
池莉是20世纪八十年代“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她以人生三部曲《不谈爱情》《太阳出世》《烦恼人生》成为新写实派小说作家中的佼佼者。
她将小说表现的视角触及到城市市民的普通生活,将市民普通生活的原生态毛茸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并使得一个个生动立体的普通市民形象深入读者之心,淋漓尽致,不一而足。
池莉是武汉人,她的作品大部分体现了武汉特色,她是以汉派小说驻足文坛的。
她的作品如同一幅幅武汉的风情画,作品中的市民形象不仅生动真实,而且俨然构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具体而逼真,地域特点及风俗性渗透其中,代表了一种鲜明的城市文化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文化特征。
一、在烦恼生活中坚守的市民形象印家厚是池莉《烦恼人生》的主人公,他是一名普通工人,他的生活是忙碌的、无奈的。
池莉以“奔忙”框定了他人生的基本状态,印家厚对工作充满着热爱与自豪感,他的精神状态极好,但他的生活却是一天到晚不停地奔忙,从凌晨一直马不停蹄地奔跑到深夜。
他的生存状态及生命形式体现了烦恼的本色:由于住房的拥挤导致孩子半夜跌下床,由于条件的低劣导致晨起洗漱解手都要排队,由于领导的徇私导致本该评一等奖却只得了个三等奖而强压愤怒,由于经济的拮据导致不能为父亲祝寿准备满意的礼物和带着老婆孩子去吃顿西餐。
印家厚在这种无暇喘息的奔忙中显得渺小和无奈,作为丈夫、父亲和儿子,印家厚必须承担起家庭的伦理和责任。
对于这样的人生印家厚没有抱怨、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充分认可了这种烦恼的生存方式。
解读印家厚的形象,我们经历了从失望到理解再到敬重的过程,正是因为 在平凡的城市生活中有无数个印家厚们在坚守着,才深刻地体现出了普通市民生存的本色及生存哲学,活着似乎成了他们的最高理想,进而上升为一种市民文化精神: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面对现实,达观质朴,认认真真地对待生活的每一天。
1938年武汉,一个女人改变了老...
1938年武汉,一个女人改变了老...。
这个女人就是赵清阁,两人相识于武汉。
那一年,老舍任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兼负责人,而赵清阁是他的秘书。
两人志趣相投,又彼此倾慕。
彼时,由于战乱,老舍已与妻儿分离6年。
这6年里,他与赵清阁形影不离。
工作上他俩并肩作战;生活里,更是琴瑟和鸣,谈文学、写剧本,日子平静而欢愉。
但纸包不住火,随着妻子的到来,老舍不得不做出选择——回归家庭,与赵清阁分手。
为了老舍的前程,赵清阁含泪退出了他的生活。
然而,老舍却在赴美讲学的途中,难捱异乡的孤独,开始给赵清阁写信,两人再次回温。
4年后,老舍回国,碍于“人民艺术家”的身份,再次与赵清阁分手。
此后,赵清阁终身未嫁,只将老舍的一副墨宝悬于客厅,日日相对。
本该一切就此尘埃落定,不曾想十多年后,老舍的妻子却突然检举揭发丈夫对婚姻不忠的事实。
备受折磨、遍体鳞伤的老舍万念俱灰……有家不回,却在河边从清晨枯坐到深夜,最终绝望投湖!无独有偶,当年陕西文坛巨匠贾平凹声名鹊起时也因“红颜知己”闹得净身出户。
但与老舍的反反复复截然不同的是,贾平凹异常冷静和果断地做出了选择,现在看来是无比明智的!当时贾平凹的新作正在改演话剧,一位漂亮的女演员既是该剧的女主角,又是贾平凹的狂热粉丝,私下里总免不了跟贾老请教、交流。
两人聊得多了,风言风语也就不胫而走。
眼里容不得沙子的妻子韩俊芳,就此提出离婚。
贾平凹虽一再解释,仍无济于事,在妻子闹了8个月后,贾老选择净身出户以证清白。
你以为这下贾平凹终于如愿,可以“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了?错了。
贾平凹看得通透。
离婚后,他直接拒绝了女演员的追求,一个人躲回老家干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一年后,贾平凹此生最具争议的旷世奇书《废都》横空出世!这部书备受争议的地方在于,书中大量的男女动作描写,甚至一度被人戏称为“生理科普教材”。
讽刺的是,人们一面义正辞严地批判书中大量的有色描写、男女场面;另一面却疯狂抢购、趋之若鹜,不少人开着车,押着钱,堵到印刷厂门口去抢书?几度断货、一本难求的《废都》到底写了什么呢?西京城里最著名的大作家庄之蝶,在外风光无限,回家却倍受老婆的嘲讽、打击。
红高粱中武汉大人的人物形象分析
红高粱中武汉大人的人物形象分析《红高粱》改编自中国首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红高粱家族》,该剧讲述了在20世纪30年代初,九儿在充满生命力的山东高密大地上,用生命谱写的一段关于爱与恨、征服与被征服,充满生命力的近代传奇史诗巨制。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高粱人物形象分析,欢迎查阅。
《红高粱》中,“我爷爷”于占鳌是一个血性汉子。
虽然不免有些鲁莽、野性、粗犷,但他却真诚、朴实、豪爽直率,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是一个男子汉的典型形象。
从外貌形象上看,光头,光膀子,黝黑的肤色,强壮的身躯,再加上粗矿的声音,这些都让人感觉到他是一个充满阳刚的汉子。
我爷爷于占鳌也是一个集善恶美丑于一身的典型。
他一生杀人越货,与我奶奶纵情野合,国难当头之际又领军起义,捍卫家园。
在他一生的活动中,我们无法用惯常伦理、法律纲常来评判。
他身上的野性、原始、放荡不羁、嫉恶如仇的性格元素,让我们震撼之余感受到强烈的人性力量之美。
他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普通民众身上那种深邃、复杂的人性之光和强大、坚韧的生存意志。
深邃的人性自由之美、放荡不羁的反封建之勇和搏击生活之顽强是我对他的形象概括。
小说里,于占鳌杀死了与母亲通奸的和尚,当上了低级的抬轿夫。
作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又不得不为麻风病主人接新娘,内心的愤懑不平没有让他趋于维诺,在迎亲的路上,他迈出了冲破礼教的束缚,轻轻地握住了“我奶奶”的小脚,像握住了一只羽毛未丰的鸟雏。
内心萌发出人性之本能的爱意。
在路上,出于对爱人的保护冒着生命危险杀了抢劫我奶奶戴凤莲的劫匪。
在我奶奶三天回门的时候,杀死了有钱有势的单家父子,进而与情人高粱地里纵情。
这些行为本身来说非法又背伦,然而,我们却可以看到这个男人嫉恶如仇、放抗礼教、血性方刚、敢爱敢恨的一面。
追求爱情,渴望幸福人之本能。
于占鳌与我奶奶爱情从发生到结束可谓都是两个鲜活生命对人性自由的自觉向往与奋斗结果。
张扬自我,尊重本能,向世俗开战,尽享生而为人的快乐,让我们看到了人性自由之美。
池莉新写实小说中的小市民描写
池莉新写实小说中的小市民描写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池莉、刘震云、方方等一系列为代表的作家相继发表了贴近市民生活、言说世俗窘迫的作品,掀起了文学界新写实主义的热潮,在获得民众支持的同时掀起了评论界的评论热潮。
新写实主义小说在大的方向上仍可归于写实主义流派,但在写实的基础上,无论是取材、叙事、情感均呈现出一种不同的格调。
1987年,池莉在《上海文学》第八期发表《烦恼人生》,随着国内几家权威刊物的转载她在文坛一炮而红,相继发表的几部作品也备受好评,成为新写实主义流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池莉作品的解读分析新写实小说的特点。
1987年前后,中国的小说形式慢慢发生着变化,一批新的作家和作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其中包括池莉的《烦恼人生》(《上海文学》1987/8)、方方的《风景》(《当代作家》1987/5)、刘震云的《塔铺》(《人民文学》1987/7)等,张韧将这一股文学潮流称为“新写实小说”“,它不仅与现代派与寻根小说,而且与传统现实主义有了根本意义的区别性。
所以,与其说它是现实主义的‘回归’或‘后现实主义’,不如按其自身特点称它为‘新写实小说’。
”其后《钟山》杂志推出“新写实小说大联展”,这一称谓获得了人们的广泛认可。
新写实小说以写实为主要特征,注重对生活的还原,直面现实人生,借鉴了诸多流派优越之处。
池莉,武汉人,新写实小说代表人物,自1987年在《上海文学》第八期发表作品《烦恼人生》在文坛立足。
其后发表《不谈爱情》《来来往往》等作品被广大读者认可。
作品时代背景大都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值中国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理想主义渐渐被世俗化、城市化和利益化代替,市民阶级悄然出现。
池莉选取发达通商口岸的武汉,敏锐观察到了时代与生活的变化。
不空谈理想,不无病呻吟,用细腻的笔法描写小市民的酸甜苦辣,致力于消除知识分子与普通民众的池莉也逐渐成了“小市民”的代言人。
1市民小说的异军突起作为池莉的成名作,《烦恼人生》一经问世就获得了大众的褒扬《,上海文学》在将其推出之时还加入了编者的话“自《人到中年》以来,我们很久没有读到这一类坚持从普通公民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平凡且又显得琐碎的家庭生活、班组生活、社会生活去发现问题与诗意的现实主义力作了。
新写实小说的市民形象分析
新写实小说的市民形象分析作者:潘惠敏来源:《电影评介》2010年第02期[摘要]新写实小说塑造的新市民形象主要涉及文化的大众层面问题。
自80年代后期,我国经济腾飞,物质日益丰盛,消费社会的到来,市民生活越加与物质挂钧,变得更为琐碎、庸常,进入了大众文化时代。
在崇高消退,坠入庸常的凡俗人生背景下,新市民是现代人的生存写照,他们的形象里不乏对权力的批判与具有一定的深度。
[关键词]新写实小说市民形象大众文化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琳琅满目、各具姿态。
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文学作品中,最让人感觉亲切,最具贴近性的文学形象,莫过于新写实小说所塑造的人物。
池莉在《烦恼人生》中刻画的印家厚以及刘震云于《一地鸡毛》里描写的小林,颇为经典。
新写实小说是我国活跃于80年代末、90年代的小说思潮和小说形式。
它表现的是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日益丰富,消费意识业已形成的背景下,“小市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以及作者本人对这种小市民以及新的生活方式的态度。
池莉的代表作《烦恼人生》,被认为是新写实小说的起点。
它的价值与意义是深刻的。
宽厚的印家厚是新时期知识分子的典型写照。
而刘震云《一地鸡毛》中营造的寓意日常生活的庸碌琐碎的鸡毛意象,有学者认为可作为新写实主义的总体象征。
新写实小说的市民形象是如何塑造的?与新时代的生活关联又有多深刻?作为一个美学概念,“艺术形象”或“形象”,主要是指艺术中那种由符号表意系统创造的能显现事物深层意义的想象的具体可感物。
事物的深层意义在于具体可感的生活中,事物乃生活中的事物,文学形象的塑造离不开生活。
形象的具体可感性正是由于生活的具体可感性。
形象论认为,文学形象就是通过语言形式化了的生活,形象的实质其实就是生活。
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产生具有相对特征的文学形象。
新写实小说所塑造的市民形象代表着中国当代城市生活新变化的新型市民人物,涉及文化的大众层面问题。
一、告别崇高在“新写实”的说法及其创作流行之前,革命现实主义占据了文学的主导思潮,受到广泛推崇。
武汉,知音难觅
武汉,知音难觅文赛人按照母系的算法,我是武汉人。
相比父系传统在户口本里定义的正式籍贯,武汉和我有更加如影随形的水土之亲。
母亲和她的姐妹们,在武汉周边的小城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我常说我生活在母系氏族的环境里,我的姨妈都比我的姨夫们要强势,要更有担当,我的母亲也一样。
我的外婆是个完全的大家长,她的儿孙对她都有层次不同的俯首。
看到她,总让我想起《红楼梦》里的贾母,一样的慈祥,一样的精明,一样的爱热闹,一样的爱享受众星捧月所带来的簇拥感。
她是地地道道的武昌人。
《红楼梦》(1987)我对武汉人的印象,首先来自对于武汉女人的印象。
她们说一不二,雷厉风行,她们好像很早就经过社会化的训练,极善于料理生活。
像我的母亲,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仍能让我能吃到蛙类和蟹类。
她还精于缝纫,让我看上去与我的那些同学相比,衣服总会多上几件。
但她们的刚硬和娇气,常常是扭结在一起。
她爱你,是一定要让你切实地感受得到,要命的是,你还必须及时地作出等量回应。
若没有,狂风暴雨就会席卷你的身心。
这样一来,她们周围的男人,也就随之明白温柔二字在他们生命当中占据着何等重要的地位。
《万箭穿心》(2012)我生长在黄石,从我母亲算起,武汉人我是见得多了,但武汉这地方,我去的次数再多,却始终逛不熟。
小时候,有好几年的寒暑假,我都是在汉口渡过。
由我的表舅和漂亮的表舅妈来照顾我的起居和出行。
武汉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大。
武汉三镇是各有各的大,加起来就更大。
再一个是嘈杂,早点前是人声鼎沸,临街小铺的老板和老板娘,嗓子极好。
他们用他们的粗门大嗓去安抚那些不耐烦的顾客,真性急的话,他们会用更霹雳的姿态去训斥他们。
《万箭穿心》(2012)坐上公交车,小姐妹们边叽叽喳喳,边迅速地抢占座位。
有老人上了,她们中的一位脸上会写着不情愿,但毕竟还是起了身。
售票员灵活地在人群中穿行,极周道又不乏蛮横地安排那些行李过多的,或怀抱婴儿的乘客。
稍有磕碰,就会引发一场嘴仗。
说的人杏眼圆睁,听的人柳眉倒竖。
池莉小说中的“市民”形象
池莉小说中的“市民”形象
王敏
【期刊名称】《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11)004
【摘要】池莉作为新写实派的代表作家,向我们展现了武汉新一代市民的形象,笔者从题材选择上和叙事手法上介绍武汉市民的日常生活,从武汉市民形象中了解池莉对武汉新市民那种脚踏实地、不屈不挠和充满理想的精神风貌,并且对这种精神加以赞扬和认同,这也是池莉新市民小说的独特之处。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new realism writers, CHI Li presented us a new generation of Wuhan townspeople images. In her no vels, CHI Li praised and subscribed Wuhan townspeople's spirits of perseverance and optimism, which is also the uniqueness of her novels on
【总页数】2页(P63-64)
【作者】王敏
【作者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6
【相关文献】
1.浅析池莉小说创作中的市民文化精神 [J], 贺海鹏
2.论池莉小说中女性存在的市民化策略 [J], 刘钊
3.在"水"与"火"中绽放--试分析池莉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J], 张丽萍;张恒
4.反抗虚伪与消解神圣——论池莉小说中的母亲形象 [J], 刘维;刘巍
5.论池莉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J], 陈瑾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池莉汉味小说中的“城与人”
池莉汉味小说中的“城与人”王紫星【摘要】池莉作为新写实小说类型中的核心作家,其创作显示出浓郁的“武汉味道”,对社会底层小市民生活的关注、从城市与人的关系中探讨人性的复杂,再现了“还原生活本相”的要求.【期刊名称】《兰州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29)001【总页数】2页(P7-8)【关键词】池莉;武汉;城与人【作者】王紫星【作者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咸宁437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上世纪80年代文坛上出现了一股新写实小说创作的浪潮,其代表作家池莉成为风格较独特的一位,她的创作始终没有脱离武汉这个城市,所叙述的人与事也是回荡在这个城市,正如作家自己所言:我是它的,它是我的;我是它土地上的一棵小草,它是我永远的写作背景与我探索社会的一面永久的窗口。
池莉对武汉的钟爱大量体现在其汉味小说中,串联起来便可构成一幅幅武汉的风情画。
相比较其他新写实小说作家,池莉的作品可以说是最接近平民生活的。
她笔下所描述的生活状态格外真切、朴实,以大量琐碎而平凡、看似充满偶然性的事件传达着自己对武汉城市生活的感受与看法,“人生三部曲”系列小说便是代表。
从早期的《烦恼人生》开始,池莉的创作就指向了城市普通工人的生存状态,居住的窘态、环境的嘈杂、交通的拥挤、工作的烦恼、生活的琐碎,无一不显示出武汉这座充满世俗氛围的都市中“城与人”关系的复杂,主人公印家厚的一天从孩子掉下床开始,接踵而至的生活事件繁琐却无法逃避,既对未来生活心存期待但又有些安于现状、委曲求全;《不谈爱情》中池莉对人的关注更倾向于社会底层的市民形象,吉玲生长于花楼街,独特的市井文化培养了她身上浓厚的小市民性格,但作者又写出了她机智的一面,在与知识分子出身的庄家斗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是一种市民式的胜利,也显示出市民阶层以其独特的智慧在大都市环境中赢得一席之地,凸显了市民身上独有的生活理念与方式。
三部曲最后的《太阳出世》更是彻底将城市环境与武汉人火热的性格完整地展示了出来,赵胜天在阅马场大打出手、李小兰的爱撒泼,都展示了武汉人的性格侧面,但结婚及孩子的出生等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到来逐渐改变了他们当初的性格。
纷纷天下奇男子不及淮阴一妇人r——司马迁笔下的漂母形象
纷纷天下奇男子不及淮阴一妇人r——司马迁笔下的漂母形象徐业龙
【期刊名称】《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32)1
【摘要】漂母是司马迁笔下平凡而又不同寻常的一位劳动妇女,司马迁为了更好地塑造韩信英雄形象,以极其简省的笔墨描绘了漂母的形象、言行、性格与她的行事方式,漂母因之成为我国古代善良、仁爱、朴实,施恩而不望报答的高尚代表人物而青史流芳,漂母祠也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笔下的一座报恩祠.
【总页数】5页(P80-84)
【作者】徐业龙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政协文史委,江苏淮阴223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07
【相关文献】
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司马迁笔下项羽形象分析 [J], 石拥军
2.浅析司马迁笔下的孔子形象 [J], 赵丽;吕秀兰
3.司马迁笔下的刺客形象分析 [J], 徐福义
4.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形象庸俗主题论——以《醋栗》、《姚尼奇》、《钉子上》和《宝贝儿》中的小人物形象为例 [J], 惠继东
5.悲剧英雄错位人生——再论司马迁笔下的荆轲形象 [J], 朱海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七年级下册语文大数据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大数据答案1、“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描写的是( ) [单选题] *A.贾宝玉(正确答案)B.贾琏C.贾蓉D.贾环2、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倜傥(tì)拘泥(ní)纤维(xiān)觥筹交错(gōng)B.脚踝(huái)亘古(gèn)稽首(jī)诲人不倦(huì)C.贮蓄(zhù)倔强(juè)譬如(pì)哄堂大笑(hòng )D.星宿(xiù)恣睢(suī)黝黑(yǒu)咄咄逼人(duō)(正确答案)3、下列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贾宝玉:性格叛逆,鄙视功名利禄,大胆质疑程朱理学。
B.林黛玉:生得倾国倾城貌,又有旷世诗才,是世界文学史上富有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之一。
C.薛宝钗:堪称封建淑女的完美典范,品格端方,谨言慎行,举止娴雅。
D.贾母:贾代化之妻,出嫁前为金陵世族史侯家的小姐,后来成了贾家的最高统治者。
(正确答案)4、关联词:在强极光出现时,地面上物体的轮廓都能被照见,()会照出物体的影子来。
[单选题] *特别甚至(正确答案)因此所以5、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埋怨(mái)错勘(kān)前合后偃(yǎn)B、嗟怨(jiē)提防(dī)刽子手(guì)(正确答案)C、罪愆(qiān)亢旱(hàng)哥哥行(háng)D、阡陌(mò)煞尾(shà)湛湛青天(zhàn)6、1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杰出的剧作家,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等。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7、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气喘quǎn 包裹guóB、脱缰jiāng 监视jiān(正确答案)C、抵挡dāng 怨恨yuānD、凫水fù跳跃yào8、1《氓》中女子自诉长年累月起早贪黑、操持家务的语句是夙兴夜寐,靡有朝也。
从武汉的角度解读池莉
从武汉的角度解读池莉摘要:池莉作为"新写实主义"的领军人物以直面人生烦恼的勇气和冷峻的叙事角度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进行了仿真描摹;启发读者思考生存的困境、体验人生的价值。
当今学术界评论池莉的作品多从"观照人类主题生命的本真态度"、"还原生活的原生态"等角度进行分析、评论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
然而本文试图从地域文化对作家风格的形成与对作品的影响为切入点,从而凸现具有独特文化背景的武汉在池莉小说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武汉独特的文化氛围对池莉小说创作及她风格的影响。
关键词:武汉生活化影响"长久以来,城市多是小说故事的发生地。
因而,小说可能包含了对城市更深刻的理解。
我们不仅把它当作描述城市生活的资料而忽略它的启发性,城市不仅是故事发生的场地,对城市景观的描述同样表达了对社会和生活的认识。
"①独特的地域文化总会给作家的创作打上地域的烙印,使他们的作品蒙上地域色彩。
然而某些特殊的文华符号在作品中是必不可少的,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地球的中央部有个武汉,在中国的中央部便是我们居住的城市武汉"②武汉作为华中地区第一大城市被长江和汉江分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
由于广阔的面积和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故有"大武汉"之称,然而当你亲身感受武汉确会发现中国很难再有一座大城市有武汉这般的生活气息。
白天每一条街道似乎都很忙碌,有着明确的使命,但当夜幕降临整个武汉倾巢出动,在城市的个个角落都是乘凉、散步的人们。
然而这一刻才是真正的武汉,白天忙碌的城市只不过是它表面的浮华。
武汉人喜欢热闹、热爱吵架、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些性格特点都是在武汉独特的生活气息下无微不至的关照下逐渐形成的。
作为武汉标志的汉正街、户部巷、江汉路淋漓尽致的体现了武汉的独特韵味以及武汉人固有的对生活的理解。
武汉的餐饮业总有些过分的红火,有人曾说"民以食为天"是对武汉人生活的最佳描述。
[精品]大罕就任汉网武汉文坛版主一事说几句话
大罕就任汉网武汉文坛版主一事,说几句话万万没想到,谷未黄未经本人同意,个人被挂到了汉网武汉文坛版主的位置。
真是逼上梁山,奈之若何?我是一个真心不愿意当版主也不具备当版主条件的人:其一,从“任职”来说,我已在《数学通讯》(华中师范大学)和《武汉民进》(民进武汉市委)充当了论坛版主;其二,从习惯来说,我总是静不下心来阅读别人的文字,也没有以文会友的愿望,因回帖较少遭到过一些批评,但这个坏的习惯恐怕一时半会改正不了。
其三,从学科来说,我从事的数学教学和研究,近二三年才写一点诗歌散文,从来没有正经地在文学刊物上发表文章。
这样一个人,当武汉文坛的版主,是不是有点滑稽哟?其四,从年龄来说,我是一个刚退休的人。
现在是年轻人世界,老朽怎敢把持要位?年龄不算大,也不老小了。
而且,“剩勇”虽犹有,但仍想追数学之“穷寇”。
何况目前尚有教学任务在身,不可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文字方面。
以上各述,不是推诿,也不是卖弄,更不是"得了便宜唱哑调"。
只是让大家知道,以便今后本人若在某处做得不当借此乞请谅解。
事既如此,有苦难言矣。
若本人顽固到底,断然否决,就显得太不仗义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在非常时期的武汉文坛,我们就凑合着支撑一段时间吧。
一俟时局稳定,作为我个人来说,虚位相让。
下面提几点想法:第一,淡化作家二字,强化写手二字。
建议把题头语“作家动态的瞭望塔作家心灵的后花园”改为“文学动态的瞭望塔写手心灵的后花园”。
第二,欢迎各种体裁的文字,不拘一格。
长篇不拒,短篇更好;主题甚佳,灌水也行。
唯独不允许有人身攻击之言论。
第三,尽力而为,顺其自然,不与兄弟栏目攀比。
欢迎提出批评或建议。
如有精彩文字被漏加精华,请来短信或跟帖提醒。
热烈欢迎博友到武汉文坛去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流巨贾》中的武汉市民形象作者:杨佩诗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6年第01期内容摘要:王仁昌的《风流巨贾》描写了汉正街下层小商人的平凡人生和风流韵事,他们是汉正街来自底层社会的商人,有的只把商业当成了活命的营生,有的从底层社会中脱颖而出成为巨贾,他们表现出不同的面貌,代表武汉市民中的商人群体形象。
关键词:《风流巨贾》汉骂群体形象《风流巨贾》的作者王仁昌是汉正街商贾出身的个体户,由个体户写个体户,可以真实地还原小说的现实面貌,更能形象化的反映武汉市民的群体形象。
所谓群体形象是个整体的观感,由于文本中大众的“公共”性情只能是不同作家在不同立场上进行想象的结果,所以群体形象就成为“沉默的”任由大众评说的大多数,而代表者大多数的群体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中频繁出现,充当了个体角色生活的背景,是最能代表“国民”和“大多数”人生存状态的形象。
[1]显然,《风流巨贾》中的武汉市民群体形象就是汉正街“大多数”人生存状态的形象。
钱谷融说过“文学是人学”,文学描写了普遍的人,把人的形象给描绘了人出来,通过对文学形象的探索,可在文学作品中寻找具有艺术上的象征特点的群体形象。
正如一次王仁昌的专访中所说:“汉正街是个移民街,人们都来自四面八方,富有冒险精神;汉正街人跟其他人不同的是,他既有南方人的精明,又有北方人的彪悍,特别是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2]这是一句中肯的话,很有概括性。
汉正街作为一条古老的商业街,浓缩了武汉百年的繁华和商人们的风流韵事,更体现了武汉市民的生活面貌。
汉正街的历史与武汉这座城市深深地融在一起,在发展中与外界交流频繁,不同层面的人都流动于汉正街,形形色色的人群交织在一起,影响着汉正街市民性格的形成,所以市民在某种程度上与商人分不开,同时又不仅仅停留于商人,他们既有商人们的艰苦奋斗、精明强干的优秀品质,又小市民的目光短浅、贪图享乐等陋习。
《风流巨贾》中描写了汉正街下层小商人的平凡人生和风流韵事,他们是汉正街来自底层社会的百姓,有的只把商业当成了活命的营生,有的从底层社会中脱颖而出成为巨贾,他们体现出不同的面貌,而武汉市民群体形象也体现了这一特征。
一汉正街的商贩几百年来继承着先人们的传统,世代经商,就像农民耕种土地一样,自然稳定,练就了一脑的精明,虽然他们是以商人的身份出现在小说中,但是经商只是生存的一种手段,只不过是一个群体的生存状态。
小说集中表现改革开放初期的汉正街商贩经营小百货,他们的对象是广大农村地区,也正是如此他们与底层的百姓命运相连,在底层挣扎。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刚经过动乱,汉正街的商贩能够抓住机遇,迅速行动,操起商业这种活计,摆脱生活困境,追求财富,以素有的精明,利用天时(赶早在码头摆摊卖货,招徕来往的赶早客人)、地利(在电影院门口摆书摊,利用看电影的认得等待时间租书)、人和(商品面向广大的农村,为广大百姓提供方便)的优势做些小本买卖,既稳当又赚钱。
出身商人自然是拥有商人的聪明智慧,灵敏的反应和圆滑的打交道方式,另一方面加之他们的勤劳能吃苦,也就成了他们的习惯。
汉正街与广东、浙江的商铺相比,开市较早,不辞辛苦,能够在“火炉”的天气下摆摊经营,还可以谈笑自若,全家人无论老小都可以熬夜捡扣子,只用凉水充饥,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正是底层民众艰苦奋斗的写照。
当然,几公里长的汉正街仅凭精明和勤劳是不足以使所有的商户凝结在一起发挥巨力量的,他们的目的不是竞争,是为了找到更好生存条件,所以大家都清楚商人只是一种身份,市民才是他们真正的身份,同行未必就是冤家。
在汉正街的地头虽有个别商户的小矛盾,诸如杨耀祖批发扣子,挖墙脚,喜子占陈家地铺等的事偶尔发生,但不会引起大矛盾。
他们互相包容,互相帮助,资源共享,能够欢心地成全和祝贺新的店铺开张,可以把自家的货让给邻铺经营,可以把商业信息分享给别人,可以替别人招徕生意,甚至思翼把发明剥瓜子的机子技术毫无保留传给求援人,正是这样,长期以来小商贩们和睦相处,“僧多粥少”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存在,正如岳寡妇所说:“众人拾材火焰高”,所以谁也不会拆别人的台,更不会出现恶劣的商业竞争,他们秉持着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信念和睦相处,团结互助,才让汉正街能够同沿海一些城市一样充满生命力和吸引力。
陈思翮说:“汉正街是冒险家的乐园。
”汉正街的商贩与其说是为了生存而奋斗,倒不如说是为了追求财富而敢于冒险。
经过沉痛的十年动乱,能够在改革开放情况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大胆搞个体经济本身就是一种冒险,陈思翮在广州两次遇险,第一次为托运雨伞,腿被碰割下一块肉,第二次两万块的货物险遭没收,经过多方周旋方才脱险。
和他一样的商贩也是往返于沿海之地,坐贾行商,发现商机便勇敢地出手,他们总是能够通过灵活的应变化险为夷,这符合汉正街的特点,它因移民而生,也当然会充满着流动性和冒险性,而受其影响的武汉人自然也是勇于冒险,有一种向外的扩展性,他们就像川流不息的汉江一样忙碌着,好像无法停下来,快节奏地生活,让他们处在了一个加速的状态,生活就是单向的忙碌和随意,可以理解为什么在武汉这座城市会到处可见嘴里吃着,手里还拿着食物在街上走着的人,或许正是这种忙碌和随意使得武汉整座城市向上和开放。
二汉正街的个体户毕竟只是把做经商当个营生,谋个生计,世代以此为业,确切的说是迫于生计的小商人,不是为追求巨大财富而经商,而是把经商当成自然而稳定的职业,所以他们也只是最普通的市民群众,底层小百姓,难免的要沾染小商人的流气,他们看不起乡下人,排斥外来人,投机取巧,明明自己是底层的小商贩,却还具有“比下有余的”优越感,他们作为一个群体,地位尴尬,不被社会重视,正如陈思翮对二哥说:“看,回去莫再吼乡里人了。
在这里,别个还不是把我们当成乡下人吼。
”[5]说他们排斥外来人其实也不尽然,思翮想法设法的让浙江人停机生产拉毛领,替自己代销,但最终又能够与外来人很好的相融,这一方面是宽容性,另一方面是“非我同类,其心必异。
”只要能融入他们,也就是我同类了。
至于投机取巧,胡巧丫和黄警察耍伎俩,做买卖托儿,又卖假雪花膏,胖老头把丙纶的纱帐混当尼龙卖等,这是小商人的狡猾,也是市民群众的滑头,同时他们又贪图享乐,目光短小,赌博风气盛行,随着他们商业收入的增加,一些个体户开始放纵自己,不懂得守财守道。
黄警察风流成性,乱搞男女关系,调戏和强奸小姨子,屡教不改;岳彩云追求浮艳的生活方式,作风不检点;胡富财搞小三,奸诈骗财,妻子却支持,这些巧取诈骗之事时有发生,同时还有很多的个体户赌博成瘾,倾家荡产等。
这些陋习在小说中展现的是小商贩的负面形象,可未尝不是市民形象的负面。
汉正街本身就是在形形色色的市民和人流的交往中形成的具有农村气息的商业街而已,人员混杂,往往是为生存之计,不得不顾及眼前的利益,加之贪图享乐的驱使,自然不求长远发展。
另外在武汉人所谓的“彪悍”的火爆脾气之下,易于冲动,形成一股痞子流气、江湖义气、面子情分,行事鲁莽,嘴上不留情,甚至还大打出手。
喜子和胡富财械斗,胡富财入室欲杀陈思翮家人泄愤,甚至就连书生气的思翮和思祥兄弟都时常透露着这种气息,也正是于此,笔者认为这一类的武汉市民群体形象是属于小市民的特性,他们为了生活可以充分调动个人的精明才智,像商人一样精明,但是却只把精明停留在了生存上,往往是不能走得太远,他们在底层不断地挣扎,却被迫将生活上的恶习带入到经商和交际上去,所以他们是迫于生计的小商人,却也只是走不出街道的小市民。
三武汉这座城市以开放的胸怀与外界交流频繁,一面是它的繁华,一面是它的忙碌,都影响了武汉人的性格,一方面不得不保持一种加速的状态,时刻都处在冲动的状态下,另一方面有希望通过简约的方式进行人际交往,以至于太暴露自己的态度。
“武汉人有北方人的彪悍”这句话在武汉可理解为暴脾气和硬气,行事冲动。
脾气刚硬,气势不能输,如此一来就难免图个嘴上痛快,说话不经雕琢和修饰,一口武汉的地道骂腔“个把妈日的”、“你个婊子养的”、“搞你妈的么名堂”、“你个苕货”等,在武汉市以外的人看来,多少有些粗俗,少了些礼节,不够庄重,因而也给武汉人打上了不好的印记。
但是这骂声里面带有武汉人的多重味道,有愤怒,有亲昵,有痛恨,有牢骚┅┅听起来不雅,实则五味俱全。
暴脾气、大大咧咧,但同时又带有武汉人的率真和单纯。
《风流巨贾》中小商人小市民往来交流这种情况很多,这汉骂还真是个普遍现象,选它当做武汉市民的群体形象,其实可以更好地反映地道的武汉人。
“你个把妈日的,这尖唛,十元给志雄结么婚哪?来,来,我这有一百五,拿去!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叠皱皱巴巴的,面额各异的票子。
”[3]这是陈思翼与妻子的对话,显然不是咒骂,而是一种善意的责备; “彩云见势不妙,反身操起一把剪刀,护住思翮:…看哪个婊子养的敢动他一下?跟老子滚,不要你管!‟她见双方僵持着,挡住弟弟,对思翮一跺脚…你快走撒,还在这里挺着做么事撒‟”[4]岳彩云骂弟护情郎,几分泼辣,一口汉骂,倒让人觉得情深意重。
笔者无意于褒贬“汉骂”,“汉骂”是一个社会现象,不做作,任你褒贬。
“汉骂”是一种性情,以一种原始的粗犷表达了真切的性情。
四《风流巨贾》中自然是讲述了一代风流巨贾的成长史。
小说中描述了不同的商人的成长道路,有的人只把商业当成了活命的营生,有的人从底层社会中脱颖而出成为巨贾,他们体现出不同的面貌。
主人公陈思翮一家是普普通通的市民,因为生计不得不走上经商道路,兄弟四人除了老三思翼没读过书外,其他兄弟都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知识分子,他们生活在底层,在底层摸爬滚打,和其他个体户有着同样的生活轨迹,用自己的双手艰苦奋斗,用精明的头脑寻求人生的出路,在思翮身上闪耀着风流巨贾的形象,思翮有着宏大的眼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可以遭受别人的歧视,毅然走上经商道路,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一次一次的困难,凭借着独特的眼光和冒险的精神,不畏惧失败,在小商贩中脱颖而出,做到了作者说的“风流巨贾”,他的成功是超越普通市民的,他不再是小商人,而是个有高尚道德的商人,胸怀天下,忧国忧民,将自己的命运与改革开放深深的联系在一起,对改革进行高瞻远瞩的评估,为这个民族呼吸,是个真正的大商人,也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一类人才。
相比较之下,汉正街的很多商人依然日日夜夜操持着自己的小摊铺,他们平凡,过着一种自然稳定的生活,并没有发生跳跃,而陈思翮所代表的群体形象在跳跃之后,很明显就有了积极光辉的意义。
一方面普通大众的保持着顺其自然的生活状态,一方面又包含了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意识,当然更包含了武汉市民性格的向更为积极的转变,也就是说武汉市民形象中普遍的因素,有着一种使人向上的驱动力,这对武汉市民群体形象的塑造是有积极意义的。
小说中对思翮的形象进行了艺术的加工,这是因为个人所代表的武汉市民形象集中体现了武汉市民中的这种优秀元素,虽不算普遍,但却很真实,也更体现出武汉人在对塑造武汉市民群体形象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