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致用与爱国主义:龚自珍政治伦理的二重价值维度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在中国几千年的思想史中,有两个时期特别引人注目:一个是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是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的近代历史时期。
这两个时期,都恰逢中国社会大转折大变动的时刻。
社会的剧烈变动,许多全新问题的提出,必然带来人们思想的空前活跃,各种不同社会思潮的形成和冲突,以致某种社会思潮逐渐取得主导的地位。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受到欧美、日本思想文化的冲击、影响,也打上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烙印,更是近代中国社会特定的历史产物。
近代中国社会处于转型状态,它的鲜明特点之一就是“千古未有之奇变”。
这种变化,并非仅仅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冲击的后果,而且也是中国社会内部因素自然演化的必然。
它带来的社会变化复杂而深刻,表现为多层面的运动过程,各种内外、新旧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又使各个层面的发展不是同一趋势,而是呈现出多层面的立体交错运动的态势。
在这块社会土壤中滋生蔓长起来的社会思潮也就呈现出社会转型期的突出特征。
第一,主题突出,政治性和现实性较强。
就中国近代109年的历史来说,大多数人共同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如何求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一是如何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而实现富国强兵。
这两个问题,从它的提出到人们设计种种不同的方案(当然也有反对的方案),彼此间展开激烈的争论,直到问题得到解决,是个完整的过程。
要解决前一个问题,就必须高扬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旗帜,反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要实现后一个目标,则需要以民主、科学为思想武器,进行一系列近代改革与革命。
因此,爱国主义和民主、科学便是贯穿近代各个时期各种进步思潮的两大主题。
无论是革新与守旧的交锋,还是中西思想文化的冲突,都与这两大主题息息相关。
由于这一特点,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近代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涌现的社会思潮大都具有浓郁的政治色彩。
以龚自珍、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经世派,提倡“经世致用”,“以经术为治术”,面向现实,解决实际问题,兴利去弊,强国御侮。
经世致用与爱国主义:龚自珍政治伦理的二重价值维度
经世致用与爱国主义:龚自珍政治伦理的二重价值维度韩玉胜【摘要】龚自珍政治伦理两个价值维度就是“经世致用”和“爱国主义”。
但他对时政的批判总的理论维度是“伦理的”批判,而不是“社会的”批判,也就是说是“批判的武器”而不是“武器的批判”。
结合当时的时代课题,拉长历史的焦距,瞻望以后历史的发展,对“经世致用”之学进行回溯与检讨,从历史的雏度进行重新估价和评判,我们发现“经世致用”之学正逐渐显露出其痼疾,往往“致用”而不能真正“经世”。
%Double value dimension of Gong Zizheng's Political ethics is Pragmatism and Patriotism. But the general theoretical criticism dimension of his political ethics is ethical not social. Combined with the topic of the times, see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llowing history, rejudging and evaluating the Pragmatism. we find Pragmatism is gradually revealed its ills, sometimes it doesnt have the real use.【期刊名称】《宜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3)010【总页数】4页(P20-22,135)【关键词】龚自珍;政治伦理;经世致用;爱国主义;价值维度【作者】韩玉胜【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2-0龚自珍没有专门的伦理学著作,也没有系统的论述过伦理问题,但这并不代表他没有伦理思想。
翻开《龚自珍全集》,我们发现,他的著作多是政论性文章,或与政治有关的文章,以及感伤时事、借诗咏怀的诗歌,他的伦理思想贯穿其中,可以说,政治构成了龚自珍伦理思想的底色,在政治的范围内实现了他的道德话语形式和道德理论样态。
龚自珍的思想_龚自珍的思想批判了什么
龚自珍的思想_龚自珍的思想批判了什么龚自珍又名巩祚,出生于官宦世家,浙江仁和人,是清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思想更是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那么龚自珍的思想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龚自珍的思想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龚自珍的思想龚自珍的思想第一大特色是倡导“通经致用”,他强调学术起源于政治,如果舍弃了政治那学术也就没有了立足基础,它们本身就是统一的。
他号召士大夫从传统的纸堆中走出来,关心百姓安危及国家兴亡,将学问与当时时事相互结合。
他的这番思想从根本上批判了清政府的文化压制政策,成为一篇推崇言论和思想自由的宣言。
龚自珍的思想第二大特色是对专制主义的批判,他对封建社会的腐朽专制进行强烈的揭露和讽刺,这几乎涵盖到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
他认为当时的清代正处于衰世,并深刻的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的严重危机以及逐步走向崩溃的趋势;他无情的抨击封建官僚主义的腐败奢侈,并认为官僚阶层只有躯壳而没有灵魂;在揭露官僚荒淫无作为的同时,他还剖析了官僚制度的弊端和腐朽,将官僚晋级制度及科举取仕制度的弊端揭露的体无完肤。
龚自珍的思想第三大特色是提倡改革,他的改革虽然并不具有完整的系统,但是涉及到了很多方面。
在政治改革方面,他提出调节君臣关系,更有利于国家发展,他也非常关注国家的防务,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在经济方面,他提出要“平均”分配土地及财产,更要改革白银纳税的方法以使国家经济平稳向前发展。
龚自珍简介龚自珍简介记载他是清朝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
1792年8月22日出生,龚自珍自幼好学,从小研读《经史》和《大学》。
他喜欢写作,13岁的时候就写了《知觉辨》,15岁的时候就开始写诗集。
27考中举人,龚自珍考了6次终于在38岁时当上进士。
曾经在内阁、宗人府、礼部任过职。
48岁辞职回乡,一生写过300多篇文字和七八百首诗词。
1813年7月,龚自珍妻子因为被误诊而死亡。
1815年,龚自珍又娶了安庆知府的侄孙女何吉云为妻。
龚自珍在朝廷中对政治有独特的见解,并且明确的指出朝廷腐败问题的根本,对君权专制提出意见并抨击。
龚自珍
三、历史观
一、经世致用
• 反对学术脱离当前现实,要求把学术研究 和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起来。
• 龚自珍研究学问讲究的是实用,强调学问 的研究应该和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应 该对民众和社会进会发展的整体框架 中来考察其性质和发展趋势,议论的对象应着 眼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仅仅在文字历史及一 切文明形式的本身上兜圈子。 龚自珍十分厌恶清谈之学,他从治学务求资世 实用这一方面来反对蹈虚清谈的。他经常是把 学术思想和议论时政结合起来,以“经术作政 论”(梁启超语),并全面贯彻经世致用的原 则。
龚自珍的历史循环论有两个主要的来源。 •第一,哲学思想中的形而上学观点,是他把历史的 变化和循环合而为一。他在年轻时代撰写的《壬癸 之际胎观》中就提出了事物变换三段更替的认识论: “万物之数括于三:初异中,中异终,终不异初。 一匏三変,一枣三变,一枣核亦三变。”这种团团 转的形而上学认识论,应用到历史发展上来,就变 成了三个阶段循环运动。 •第二,公羊学中的历史循环论,对龚自珍有直接的 影响。特别是董仲舒把公羊学与阴阳结合起来,完 整地提出来一套换汤不换药的历史循环发展规律, 很使龚自珍倾心。
二、天人关系
• 批判传统天人感应论、天赋性善论 • 极力主张发挥主观能动性
“天地人所造,众人自造,非圣人所造”。 (壬癸之际胎观第一)
• 实践性的宇宙观
龚自珍在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宇宙本源时, 并不是立刻从天人关系来论述,而是先从社会的 “民事”开始议论的。
龚自珍实践性的宇宙观,并不是对哲学 史的贡献,而是他对现实问题观察评论的基 础。因为他并不是以哲学家的面貌出现在近 代史上,而是以社会改革的宣传家的面貌出 现在近代史上,显示了他的思想的战斗性。
三、历史观
“经世致用”思想在中国近代的传承与特点
“经世致用”思想在中国近代的传承与特点作者:卢一瑶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7年第04期【摘要】文章回顾了经世致用思想的渊源,分析了经世致用思想在近代的特点,包括思潮盛行原因多是对社会现状不满;出发点都是救国自强;代表人物大多是知识分子;都是主张学习西方。
论述了近代经世致用思想的传承及转变,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影响。
【关键词】经世致用;中国近代;历史特点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辞海》中的释义是:明清之际主张学问有益于国家的学术思潮。
因此经世致用可以理解为,关心国事,关注社会,用自身所学解决社会问题及矛盾,从而达到国泰民安的目标。
“经世致用”思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源远流长,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社会担当,表现出以爱国为起点与核心的伟大精神。
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这一思想充分显现并与时俱进,深刻影响着近代历史的发展。
一、经世致用思想的渊源经世致用,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提出的。
从思想史来看,这一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思想家——孔子。
孔子在世时,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思想,希望改变社会动荡的局面,从而达到他理想中的天下大同。
由此可见,儒家思想自产生之初,便具有经世的传统,影响着后世中国传统社会的知识分子,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关注社会,甚至承担救国救民的责任。
但经世致用观念不一定是儒家思想所独有,有论者认为,西汉“独尊儒术”后,后世儒生以“通经致用”作为自身治学的目标及抱负,使其演变为儒家文化的一种传统精神,有积极的入世价值取向。
[1]孔子之后,历代学者也积极倡导经世思想,如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一思想不断延续,而历代经世致用思想的盛行都有一个时代特征,即社会转型之际或内忧外患之时,知识分子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或提笔立书,或言语号召,使经世之风广行于志士之间。
龚自珍思想总结
龚自珍思想总结
龚自珍(1812-1874)是中国近代文化名人,也是19世纪中国
著名的诗人、政治家、思想家,被誉为中国近代“开化运动”的骨干人物之一。
在思想上,龚自珍主张继承传统文化,倡导实用主义思想,提倡社会道德的重建,主张政治改革,并积极参与爱国活动。
首先,龚自珍强调继承传统文化。
在龚自珍的思想中,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不能轻易抛弃。
他认为,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思想、智慧和价值观,应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他在《拟古乐府诗一百首》中继承了古人的艺术形式和审美观,通过创作表达自己对时事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其次,龚自珍倡导实用主义思想。
他主张诗歌应该符合时代的需要,具有现实的意义。
他认为,诗人要关注社会问题,反映人民的疾苦和呼声,用自己的笔触为社会带来改变。
他在《己亥杂诗》中写道:“平生有欠债,此时欠精神”,强调诗歌的社会责任。
再次,龚自珍主张社会道德的重建。
他认为,社会中存在着种种的不公平和不道德现象,这需要人们共同努力来改变。
他在《七绝登鹳雀楼》中写道:“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道德重建的关注和呼吁。
最后,龚自珍积极参与爱国活动。
他热爱国家,关心民族命运。
他在《己亥续藏书后》中写道:“思欲谢恩人,然后报国材”。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贡献。
综上所述,龚自珍的思想对于中国近代的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他强调继承传统文化,倡导实用主义思想,提倡社会道德重建,积极参与爱国活动。
他的思想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国家独立和强盛具有深远影响。
简析“经世致用
简析“经世致用
高中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七节在阐释“新的萌发”的原因时提到: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
提倡“经世致用”,为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对于“经世致用”,许多同学不能正确理解。
笔者在此简单分析一下,供同学们参考。
清朝后期,政治腐败,西方资本主义侵扰日益加剧,人民群众反抗斗
争此起彼伏,社会动荡不安。
因此,一批封建士大夫产生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提出了一些兴利除弊的思想主张,一股“经世致用”的思潮应运而生。
“经世致用”思潮,在政治上,主张关心社会时势,讲求实际,以匡
时救世为宗旨;在学术上,则反对高谈义理、脱离实际、专事繁琐考证训
诂的腐朽之风,力图摆脱程朱理学的枷锁;在实践上,主张面对现实,大
力革除社会弊端,并提出改革的措施。
鸦片战争前后,主张“经世致用”
的代表人物有龚自珍、林则徐、魏源、包世臣、黄爵滋、何秋涛等人,因
为他们大多是官僚、地主,故被称为地主阶级经世派。
“经世致用”是鸦片战争时期进步的社会思潮,主要内容是:一、揭
露社会的黑暗和官僚的腐朽统治;二、呼吁革除社会弊端,主张实行“自
改革”,即对封建制度的自我完善;三、痛陈鸦片之毒害,提出禁烟的主张。
鸦片战争前夕,禁烟运动之所以能轰轰烈烈地开展,与地主阶级经世
派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主张“经世致用”的士大夫们引导人们立足于社会现实去研究解决实
际问题,唤起了人们的忧患意识,给“万马齐喑”的社会带来了一缕新鲜
空气,在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浅析龚自珍的忧国忧民情怀
浅析龚自珍的忧国情怀内容摘要:清朝末年时期,一位优秀的爱国主义思想家龚自珍,不幸生于“衰世”。
“康乾盛世”之赞歌早近尾声。
其通过诗歌,散文直面社会的腐朽黑暗,大声呼吁,挽救中国,挽救人才的思想,深刻无情地批判了社会,批判了腐朽的统治阶级。
在这种“衰世”里,有着一个“清醒者”的无尽悲伤与无奈。
关键词:忧国人才衰世腐朽黑暗治世黄昏己亥杂诗引文:“衰世者,文类治世,名类治世,声音笑貌累治世。
黑白杂而五色可废也,似治世之太素;宫羽淆而五声砾也,似治世之希声;道路荒而畔岸慕也,似治世之荡荡便便;人心混混儿无口过也,似治世之不议。
”选自《乙丙之际箸议第九》。
正文: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
字尔玉,又字璱人;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
20岁至28岁,应乡试至入仕时期。
嘉庆十五年(1810),龚自珍19岁,应顺天乡试,由监生中式副榜第28名。
二十三年(1818)又应浙江乡试,始中举,主考官为著名汉学家高邮王引之。
次年应会试落选,嘉庆二十五年(1820)开始入仕,为内阁中书。
这时期他逐渐接触社会政治现实,并从科试失意中体验到政治腐败,产生改革的要求和思想,并从刘逢禄学习《公羊传》。
嘉庆二十四年会试落选后,他又参加五次会试。
道光九年(1829),第六次会试,始中进士,时年38岁。
在此期间,他仍为内阁中书。
道光十五年(1835),迁宗人府主事。
改为礼部主事祠祭司行走。
两年后,又补主客司主事。
这类官职都很卑微,困厄下僚。
48岁,辞官南归(道光十九年,1839)。
50岁,暴卒于丹阳云阳书院(道光二十一年,1841),时为鸦片战争第二年。
1819年夏天,二十八岁的龚自珍在北京游览京南陶然亭。
是日黄昏,天色阴暗,房舍楼台,如剪影般远近散布。
这位敏感的诗人由景入思,写下一首绝句:台阁参差未上灯,菰芦远处有人行。
凭君且莫登高望,忽忽中原暮霭生。
龚自珍
龚自珍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虽然他在鸦片战争一年后便辞世,但他生平的思想和文学创作则为近代思想和文学的发展打开了局面,开拓了道路,因而他成为近代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和继往开来,打破传统文学腐朽局面的进步文学家,在中国古代文学和近代文学的发展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谈及龚自珍作为近代文学先行者的理由,具体地可以从其政治思想和文学创作等方面来分析。
—,政治思想方面龚自珍是晚清时期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开创议政新风的先驱者。
他开创的议论时改、倡言改革的政治风气,在当时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对以后的思想界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和封建社会危机构无情揭露,是龚自珍政治思想中最为突出的部分。
首先,龚自珍揭露了清朝官僚政治的极端腐败,指出封建官僚统治集团的寡廉鲜耻,只知榨取民脂民膏,根本不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
在《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等文中,他即对腐朽黑暗的现实政治和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其次,龚自珍深刻揭露了清王朝封建统治已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
他认为,由于贵族地主、大小官吏贪得无厌地剥削、压迫农民,而关系国计民生的生产事业不闻不问,农业生产凋蔽,农民走投无路,啼饥号寒(参见龚自珍《平均篇》:“小不相齐,渐至大不相齐,大不相齐,即至丧天下”)加之鸦片烟锅泛滥,使国弱民贫,环视九州,四面不撑。
虽然清王朝还维持着表面的“太平”“盛世”,而实际上整个封建统治已陷入了衰世的困境。
他预感到一场社会变革的暴风雨即将来临。
除了对封建清王朝内部腐败的大胆揭露,龚自珍亦深刻认识到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造成严重的民族危机,指出“近惟英夷,实乃巨诈,拒之则叩关,狎之则蠹国”(《阮尚书年谱第一序》)。
面对民族危亡,龚自珍提出了诸多社会改革方案。
政治上,他主张修礼仪,变科考,重臣威,限制王权。
龚自珍认为,君主一人专制,不尊重大臣,上下 F 隔绝,没有发挥大臣们在管理国家中的作用,这是造成封建统治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
晚清文学思潮
晚清文学思潮晚清的人文精神思潮受到经世致用思潮影响,常常以救国为目的。
不要说提倡民权、提倡立宪、反对专制的思想出于救国,就连提倡个性、提倡主观战斗的人,主要也不是从“人”应当怎样生存出发考虑的,而是认为只有提倡个性、提倡主观战斗,才能拯救贫弱的国家。
在这方面,他们与龚自珍尚有间隔,因为龚自珍张扬个性,是从“人”应当怎样生存来考虑的,他的经世致用谈的另外一套改变衰世的策略。
正是因为“人”处在受压抑的状况,显示出“衰世”,所以要改变它。
龚自珍的人文精神不从属于经世致用,而晚清的思想家们,我们在下面将会看到,正是把人文精神作为救国的途径,而不是从根本的“人”应当怎样生存来考虑,为了“救国”也可以放弃某些人文精神的原则。
只有鲁迅,因为深入考察了西方思想和文学的发展史,他的认识便超越了“救国”的目的,达到“人应当怎样生存”的境界。
鲁迅将“个性解放”融入他的文学主张,他把介绍西方“张撒旦而抗天帝”的“摩罗诗”,视为中国的当务之急。
“凡立意在抗,指归在动,而为世所不甚愉悦者悉入之。
”它们“大都不为顺世和乐之音,动吭一呼,闻者兴起,争天拒俗,迄于死亡,而精神复深感后世人心,绵延至于无已”。
他觉得这是中国古代最缺乏的诗歌,也是现在最需要的诗歌。
封建中国的统治,“理想在不撄”,“许自繇于鞭策羁縻之下”,将诗歌作为可有可无的装饰品,使统治者“子孙王万世”。
而真正的诗人,是“撄人心者也。
凡人之心,无不有诗,如诗人作诗,诗不为诗人所独有,凡一读其诗,心即会解者,即无不自有诗人之诗”。
所以“平和之破,人道蒸也”。
他把中国古代的“平和之音”视为奴性的代表,而把打破“平和”,每个人能唱出自己的心声,视为伦、雪莱、普希金、莱蒙托夫、密茨凯维支、裴多菲等,颂扬他们“重独立而爱自由,苟奴隶立其前,必哀悲而疾视,哀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视所以怒其不争”。
鲁迅本着这一原则批判普希金的软弱:“终服帝力,入于平和。
”他介绍这些浪漫主义诗人,同时呼吁中国的精神界战士快快问世,预言如果现在没有介绍新文化之士人问世,则还将再发生新的维新运动。
浅析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潮
经世致 用思潮 的兴起 责科举制度 , 认为当今的八股文取士千篇一律 , 严重限制了考生的思维。 经世” 可首见于《 庄子》“ :春秋经世, 先王之志”不过在此处,经 毫无用处。 土子 嚆 兰 , “ “ 驮 时艾互 相弋 以去, 才所以 日 此人 下也” ④ 。 世” 的意思为典谟、 , 规则 并非后世所说的经世。 后汉书・ 至《 西羌传》 由此可见, 思 中: 经世 想家1 现实 的批判是既尖锐又深刻。 『 体现了他f 经世 『 1 “ 忘经世之远m ’ , 此处的经世才有了后来所谓经世致用之意。 西汉独尊 救世的良苦用心。 自 . 儒术后, 历代儒生 函 经致用作为读书治学的 目 的和抱 。至此, 经世致 2 力 极 提倡变革。经世密 想家们在大肆切i 的同时, n :政 目 也履恩变革 用洌念才逐渐演变成儒家文化的~种传统精神, 具有积极人世价值取向。 之法 , 竞相提出“ 补偏救弊” 的方案。如黄爵滋不满于黑瞎现状 , 提出刷新 ① 吏治 、 惩治贪污 、 整饰军备等主张 ; 自 龚 珍对农 田占有、 西北边防 、 科举官 中国进 入 近代以来, 传统文化的核 日 是懦学, 然而儒学本身早已 制等提出“ 改图更法” 的主张等。 发生变化。清初黄宗羲、 顾炎武等人不是在六经的基础上束书不观 、 空谈 为了改变漕运的种种弊端, 他们积极倡导以海运代河运 ; 盐政方面, I , = 言通经致用。 币i 性 昌 在康熙、 雍正时期, 理学盛行, 推崇程朱, 清代中 陶澎指出只要官盐“ 大减浮费 , 节止流摊, 听商散售”就可以做至‘ , 0l ‘ 销价 { 后期 , ^ 士 回避时政, 沉迷于考据, 经世意识淡 。宋学和l学互相攻讦 , 平 , 化 『 叉 私盐自 ; 靖” 在河工方面 , 经世思 想家们主张以治为主。 以防为辅; 在农 视同水火。 嘉庆道光以来 , 社会危机随西学东渐而爆发, 在越来越严重的 业方面则建议政府减轻农民负担. I 缓解经济剥削。 漓政府接受了经世思想 社会矛后和社会危机中, l 不仅是严重脱离现 的 实 汉学已不能适应地主阶 家们的主张, 大大地节省了清政府的财政开支。 级统治的需要 , 就是空谈义 理的宋学也无力解决而临的社会危机 , 儒学走 3 兴实学。 振 嘉道年间, 经世恩 想象 f批判现实, 环 又 倡言变革: 还身 上了穷途末路。它要继续发挥弛会 功能, 就不可避免地要有所调整. 于是 体力行, 从事致用之学的研究, 振兴实学, 力图 开辟学术经世的 道路。 出现了汉宋调和、 汉宋会通和汉宋融合的新情况。这种情况的变化, 就儒 经学研究方面, 经世 想家们特别是龚 自珍、 魏源继承和发展了清代 学本身来说, 是在其走向穷途末路情2下内部的自我调节 , 兄 也是自我拯 复兴的今文经学的治学方法 , 使他们的今文经学研究带有强烈的经世倾 救。儒学也正是在鸦片战争的 冲击下, 现了今文经学的复兴. 才出 经世致 向。 自 龚 珍并不迷恋历代棺f的儒经, 专 常常根据自己的体会来解释经书, 用思想重新活跃起来, 成为晚清学术运动之主流。 经世致用思潮从此开始 把 自己的思想见解加到经学里去: 魏源则“ 贯经术 、 、 故事 文章于一” 变 来“ 兴 盛。 至道’ 辙到真正的 通经致用, 即救裨现时当世。 服务国i 生。 寸 民 粱启超在 国历代知识分子“ 敢为天下之先” 的思维 《 清代学术概论》 中写道 : “ 今文学之健者 , 必推龚 、 ……后之治今文学 魏 方式和表达方式有关。龚自珍、 魏源、 贝 袭用顾炎武、 林 岭 黄宗羲的“ 经世 者 , 喜以经术作政论, 、 则龚 魏之遗风也”⑥对龚自珍和魏源的经学研究 , 致用” 并赋予其时代色彩。 魏等人青年时代都受教于乾嘉学派, 龚、 但面对 所产生的 积极影响作出十分中肯的i 价。 平 “ 世变之亟” 他们痛感考证之学“ 锢天下智明知学 , 使尽出于无用之一途” 史学研究方面, 经世 想家们倡导经世致用, 提倡研究社会政治的现 ②从 而对清中叶一酴 年间彼此对垒的汉学和宋学, 一并加以讥消 , 力图 实问 龚 自 题。 珍自称“ 少读历代史书及国朝掌故 ’ 。 ⑦最封 口 觋 实 咄 其偏狭的格局, 寻觅一种能够“ 经世救民” 的思想武器。 他们一方面借 问题的探时, 自 表示 己要做衰乱世的史学家, 并自比太史公, 恬 之人必 谓‘ 助今文经学, 讲解微言大义来干预时政, 另一方面又复兴实学 , 寻求筹边 有 如刺 币 以观吾书者焉, 则太史公之志也” 因此, ⑧。 经世思想家们的史学 御外之术。 至此经世思想才渐成风气。 研究已经涉及到一些与现实紧密相关的政治、 、 经济 军事等问题的研究。 二、 经世致用思潮的内涵 这说明此时的学术研究 又 拓宽了研究领域, 而且开始面对现实 , 迎接挑 嘉道年间, 汇聚于经世思想旗帜下的代表人物有陶澎 、 贺长龄、 战 , 龚自 重新走上了经世致用的道路。 珍、 魏源、 包世臣、 姚莹 、 林则徐、 徐继畲等。他们以治国平天下自许, 以挽 4 关注夷情。鸦片战争前, 经世之学具 是要解决当时面临的漕、 、 河 救民族危亡为已 , 任 或撰写政论时文, 究心现实问题, 或研求治国大政 . 盐 、 1 昌 农诸大政以及研究边疆史地 f 。从根本上说。 它并没有超出儒学的 言变革之法, l 舆地术数, 赫 : 疗: 从事致用学问。 经世思想家捌 昌 治学议 范围, 没有突破中国传 统经世之学的眶架。经过鸦片战争血与火的洗礼 政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讲求实事、 、 实功 实效, 注重解决所面临的各种与国 后, 中国思想界出现了 一批研究世界史地和西方坚 I 酥上 咆的著作 。 形成了 计民生有关的事务。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例如林贝 余 四洲志》魏源《 《 , 海国图志》 、 梁廷
龚自珍的爱国心
龚自珍的爱国心——《己亥杂诗》其五赏析2013年中国最吸引眼球的娱乐新闻莫过于李天一事件。
著名的军旅歌手、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老来得子,对之宠爱有加,但幼子却在其年过古稀的时候,做出了一件让他名声扫地的事,伙同他人轮奸女性。
年迈的李双江在2013年这一整年里倍受舆论的指责,“教子无方”、“危害社会”的帽子将终生戴在他的头上。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红星照我去战斗》、《船工号子》等被广为传唱的歌曲使李双江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但他老了老了,却毁在了他的儿子的手中,这让我想起了“名父之子多败德”这句话。
清代赵翼所言非虚,这是有史为证的。
唐太宗时期的宰相房玄龄、杜如晦被称作“房谋杜断”,是有名的贤相,可是他们的儿子房遗爱和杜荷最后是以谋反的罪名被砍头的。
武则天时期的宰相狄仁杰,多谋善断、政绩卓著,但其子狄景晖却贪婪残暴,弄得民怨四起,迁怒于狄仁杰,把狄仁杰的生祠都捣毁了。
可见,老子英雄儿子不一定是好汉。
在下了“名父之子多败德”这个断语的赵翼去世四十六年后的1 860年,又出现了一个坑爹的人物,他叫龚半伦,带领英法联军洗劫了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又一把火把它烧了。
龚半伦大汉奸的帽子是戴上了,他在九泉之下的老爹也粘上了骂名。
他坑的爹是谁呢?龚自珍。
龚自珍,近代诗人、思想家、文学家,在清政府风雨飘摇的时候,他在诗文里主张“更法”、“改图”,想通过变革来填治清政府的百孔千疮,他敢于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诗文中洋溢着浓烈的爱国热情,被现代的文人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的人物。
为了挽救清政府,他主张改革,为了人民免受鸦片之苦,他支持林则徐虎门销烟,而他的主张在清末是无法实现的,在不断地忤逆长官后,京城已经没有了他的立足之地,于是,在公元1839年,也就是己亥年,龚自珍决定辞官南归,回家乡杭州定居,在两次往返京杭的过程中,有感于清朝现状,在百感交集中写了许多激昂、深刻的忧国忧民的诗歌,共计315首,统称为《己亥杂诗》,流露了他的爱国之心。
龚自珍研究论文索引.doc
龚自珍研究论文索引期刊论文:郭青林、杨俊,“剑气箫心与龚自珍的精神世界”,《名作欣赏》,11期,2012年。
龚郭清,“价值重建与制度改革——论龚自珍政治改革思想”,《天津社会科学》,2期,2012年。
张永军,“龚自珍的‘遗恨’和吴式芬的‘后福’”,《春秋》,2期,2012年。
韩玉胜,“经世致用与爱国主义:龚自珍政治伦理的二重价值维度”,《宜春学院学报》,10期,2011年。
黄開國,“龔自珍的尊史説”,《中华文史论丛》,2期,2011年。
李花宇,“箫中情剑中泪——论龚自珍诗词中的箫、剑意象”,《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期,2011年。
李东,“浅论龚自珍文艺思想的渊源”,《大众文艺》,23期,2011年。
郭青林,“剑气箫心的学理诠释——评杨柏岭《龚自珍词笺说》”,《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1期,2011年。
钟书林,“陶诗的旷代品味——从顾炎武、龚自珍的诗歌看陶渊明的忠愤”,《名作欣赏》,10期,2011年。
肖红,“奇、悍、丽——龚自珍诗歌意象的美学特色”,《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4期,2011年。
刘克敌,“龚自珍与陈寅恪——兼论陈寅恪与张荫麟”,《中国文学研究》,3期,2011年。
邓忠强,“龚自珍的人才观”,《现代人才》,6期,2011年。
关爱和,“但开风气不为师——龚自珍的诗文与嘉道文学精神”,《文学评论》,5期,2011年。
左芝兰,“龚自珍笔下‘落花’意象的新变”,《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期,2011年。
曾贤兆,“龚自珍《己亥杂诗》分类探析”,《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期,2011年。
郭青林,“龚自珍‘心力’说和王国维‘天才’观辨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4期,2011年。
罗世杰,“龚自珍诗词中‘箫’的意象分析”,《新余学院学报》,1期,2011年。
王林艳,“龚自珍文献学思想论析”,《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5期,2011年。
王启明、宋杰,“龚自珍谱学理论初探”,《乐山师范学院学报》,3期,2011年。
经世致用思潮中的龚自珍
98经世致用思潮中的龚自珍■李旭阳/黑龙江大学摘 要:谈及“知识分子”一词,我们便会联想到其对充满矛盾时代的呐喊,为警醒世人的不懈努力即为民族独立而付出的血泪。
本文以龚自珍为例,浅谈生于忧患时期知识分子的特点,围绕龚自珍的爱国情怀,看近代知识分子的矛盾心态。
关键词:龚自珍 经世致用回顾中国历史长河,一些进步思想往往产生于政局黑暗和社会矛盾尖锐的时期,例如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
经世致用思想便是由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出,后逐步形成一种社会思潮。
经世致用思想讲求实用性,即所学的知识要与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反对理学讲求高谈、脱离实际的学术研究方法。
龚自珍作为鸦片战争时期经世派的突出代表人物,经历着封建社会一步步走向衰落,慢慢形成一种愤世嫉俗且孤傲叛逆的人生之态。
一、愤世嫉俗的人生态度龚自珍对于当时的政局进行严厉的批判,批判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这种愤世嫉俗的人生态度与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龚自珍生活在清朝迅速衰败的时期,当时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十分严重。
中国内部政治腐败,经济上实行严酷的经济封锁,文化方面实行残酷的文化专制,封建理学长期束缚着人们的思想。
加之外部由于殖民侵略带来前所未有的民族灾难,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形下,引发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思考。
龚自珍本人成长于书香之家,拥有较好的国学根基,因家中给予较高的期盼,故取名为“自珍”。
才华横溢的他在科考途中并不顺利,在京任官深感政治黑暗与腐败,心怀大志的龚自珍无法实现伟大的政治抱负,后毅然辞官返乡讲学。
龚自珍生活的时代加之他个人的成长背景,早就成他勇敢无畏且愤世嫉俗的人生之态。
二、启蒙韵味的思想主张所谓“启蒙”指的是开导蒙昧,使人们逐渐接受新事物,以明白事理面对统治阶级危机日益严重及社会道德风俗败坏,龚自珍对于当时的社会情形进行无情的揭露提出许多对于当时具有启蒙思想的思想主张,体现其理想人格的形成。
其一,强调“崇我”和“尊其心”,“崇我”强调一种强烈的主体意识,反对圣人的无所不能。
【文献综述】龚自珍文学思想研究
【文献综述】龚自珍文学思想研究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龚自珍文学思想研究龚自珍是我国步入近代时期最杰出的的一位开风气的思想家。
关注现实民生是其思想的特色所在,他的文章中有经世致用、变法、托古改制等思想。
我们深入发掘,就可以发现作者在当时的环境背景下所表现出的超于时人的观点,而这些观点又具体体现在其作品的字里行间、其对儒典的看法以及强烈的批判精神中。
通过对龚自珍的文学思想的具体研究可以进一步说明其对于近代中国思想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近几十年以来,关于龚自珍的思想研究都是史学界的热点课题,因此,也在这个领域中有了明显的进展,本综述对此做一个总结,来理清以后写论文的思路和明确以后的研究方向。
一.关于龚自珍文学中的社会批判思想龚自珍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表现在他具有忧患意识,对传统的天人感应论、五行传以及儒者的天命论以及儒家的人性观的批判。
他勇于揭露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猛烈批判官场腐朽、贪婪的风气,抨击朝廷腐朽的用人制度,甚至大胆指斥“一夫为刚,万夫为柔”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后人的普遍好评。
陈蕴茜等认为龚自珍的社会批判思想批判超越了黄宗羲、顾炎武等人。
他对传统社会的批判是空前全面的,从政治制度到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并切人了近代的主题—对传统社会压抑人性的揭露,从而使其社会批判思想提升到近代的高度[1]。
冯天瑜则谨慎地指出,龚自珍所责难的只是君主专制走向极端所造成的君臣、君民关系紧张,以及士大夫人格与权利的失落,而绝不是否定君权,他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并没有超越传统士大夫的眼界,就其“低诽专制”的总体水平而言,甚至并没有达到黄宗羲及唐甄曾经达到的高度,就是与鲍教言和邓牧相比亦多有不及之处[2]。
另外,龚自珍所谓的“山中之民”到底代表那个阶级,至今仍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传统观点肯定“山中之民”为农民阶级。
胡思庸则认为,“山中之民”决非农民阶级的代表,而是像龚自珍那样的封建士大夫的化身[3]。
陈其泰认为,“山中之民”是什么人,龚自珍并没有明说,实际上应包括隐于野的有不满思想的知识分子和数量众多的农民群众[4]。
龚自珍
,绝少单纯地描写自然景物,而总是着眼于现实政治、社会形势,发抒感慨,纵横议论。他的诗饱含着社会历史内容,是一个历史家、政治家的诗。他从15岁开始诗编年,到47岁,诗集共有27卷。他很珍惜他的少作,“文侯端冕听高歌,少作精严故不磨”;“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己亥杂诗》)。这些“精严”而“字字真”的少作,虽然都已失传,但当时却是针对政治腐败和官僚庸俗的“伤时”、“骂坐”之作,被一般文士视为“大不可”的。因此他又曾几次戒诗。 嘉庆二十五年(1820)的秋天,他开始戒诗,次年夏因考军机章京未被录取,赋《小游仙》15首,遂又破戒。道光七年(1827)十月,他编了两卷《破戒草》后,又发誓戒诗,“戒诗昔有诗,庚辰诗语繁”正是愤慨于他的诗不能为腐朽庸俗社会所容忍。所以后来他又破戒作诗。龚自珍诗今存的600多首,绝大部分是他中年以后的作品,主要内容仍是“伤时”、“骂坐”。道光五年的一首《咏史》七律是这类诗的代表作。诗中咏南朝史事,感慨当时江南名士慑服于清王朝的险恶统治,庸俗苟安,埋头著书,“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诗末更用田横抗汉故事,揭穿清王朝以名利诱骗文士的用心:“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又如道光六年(1826)所作七律《释言四首之一》,愤怒反讥庸俗官僚对自己的诽谤,“木有文章曾是病,虫多言语不能天”;辛辣嘲弄朝廷大官僚对自己的嫌弃,“守默守雌容努力,毋劳上相损宵眠”。晚年在著名的《己亥杂诗》中,诗人不仅指出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和危害,统治阶级的昏庸堕落,而且也看到了人民的苦难,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内疚,如“只筹一缆十夫多”、“不论盐铁不筹河”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龚自珍更多的抒情诗,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忧郁感、孤独感和自豪感。如道光三年(1823)的《夜坐》七律二首,“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座灵”,在沉寂黑夜的山野景观中,寄托着诗人清醒的志士孤愤,抒发着对天下死气沉沉的深忧。道光六年的《秋心三首》七律,“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深深为边塞形势担忧,感慨仗剑报国的志士无多,更缺少知音的同志。他常常用“剑”和“箫”、“剑气”和“箫心”来寄托他的思想志向。“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漫感》);“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己亥杂诗》);对于自己的志向抱负不能实现,深为苦闷。在“抛却湖山一笛秋,人间天地署无愁”(《梦中作四截句》)的现实环境下,诗人除了抒发感慨、纵横议论之外,回忆值得留恋的快乐的过去,幻想现实之外美妙的境界和世界,乃成为诗人思想中一种必然的发展和出路。因此,在诗人的许多作品中表现了重重矛盾。作于道光元年的《能令公少年行》一首七言古诗相当集中地表现了诗人思想中的矛盾。诗中有逃向虚空的消极因素,更多的积极意义在于诗人对无可奈何的现实社会环境的极端厌恶和否定,因而在《己亥杂诗》“少年尊隐有高文”、“九州生气恃风雷”二诗中,他确信前所未有的、巨大时代变化必然到来,希望“风雷”的爆发,以扫荡一切的迅疾气势,打破那令人窒息、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
龚自珍爱国主义思想探析
龚自珍爱国主义思想探析摘要:龚自珍作为清中后期封建社会的有志之士,心系社会,对社会忧虑,并深刻总结社会的优点,同时将自身的目光不断投射至社会的各个角落,具备着强烈的爱国情怀。
从天下苍生“万千哀乐”与国家兴衰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心史纵横自一家”角度,龚自珍的思想具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能够为新时期发展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深刻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爱国主义;人才龚自珍作为清中后期深刻的思想家,时时刻刻心系国家,具备强烈的爱国意识。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随着龚自珍自身阅历的不断增加,龚自珍不断加深着对于时局的判断,并对清朝的未来担忧。
而他对于清王朝的判断中,不仅有犀利的深刻剖析,而且不失文学色彩,他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反对殖民主义侵略。
时代的潮流、民族的正气,孕育了龚自珍这样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
当整个官场腐败成风,龚自珍出淤泥而不染,直面社會的腐朽与凋敝,奔走疾呼,发出了当时社会的最强音。
一、龚自珍爱国主义思想在社会关切上的表现龚自珍的爱国主义思想,一方面是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刻的担忧,龚自珍在青年时期曾作《明良四论》。
在这四篇文章中,从浅层次看,他是在探讨封建时期“明君良臣”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这一关系,从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说,他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来批判封建社会,从文章里可以看出他对当时的社会充满失望。
同时在文章中,他还不断借用古代来反讽他所在时代的没落。
总之,文章站在了“探世变”这个角度,揭示了社会的本质的危机,并陷入了深深的忧思,这表现了年轻时期的龚自珍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由于年纪的不断增长和社会阅历的丰富,龚自珍对于社会的认知也在不断增加。
《行路易》的完成,体现除了龚自珍开始借用“衰世”这个词语来描绘当时的社会。
龚自珍根据当时社会的现象和特点,提出了“衰世”的社会状态。
“衰世”的提法,不仅是对社会形态的总结,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特点。
而对于“衰世”的定义,龚自珍是这样呈现的:“衰世者,文类治世,名类治世,声音笑貌类治世,黑白杂而五色可废也,似治世之太素;宫羽淆而五声可铄也,似治世之希声;道路荒而畔岸堕也,似治世之荡荡便便;人心混混而无口过也,似治世之不议。
龚自珍经济伦理思想研究
龚自珍经济伦理思想研究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经济伦理和企业道德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而经济伦理思想研究也成为一种热门话题。
近些年来,《龚自珍经济伦理思想研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给社会带来了许多正能量。
龚自珍,1905年生于福建厦门,肇始了中国近代法学的发展,他有“中国近代学术先驱之一”、“开创性思想家”等美誉,他运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探索经济伦理思想,中国近代经济伦理思想的整体发展受到了影响。
首先,龚自珍在他的著作《经济原理》中,提出“和谐伦理”思想,着重强调企业应努力实现社会和谐。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经济伦理思想,重视个体的权利和利益。
他认为人们应该尊重他人,以信守双方的约定为道德准则,这就是“诚信伦理”思想。
此外,龚自珍认为企业要保持“仁义伦理”,即采取仁慈诚实的行为,保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同时建立和谐公平的政治经济秩序。
最后,龚自珍也强调了“民族伦理”思想,即关注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为国家谋利。
龚自珍的经济伦理思想,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中,以人为本的经济伦理思想,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正能量;而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中心的民族伦理思想,更有助于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以及追求政治经济公平秩序的仁义伦理思想,能够有效维护社会正义,提升企业运作水平。
当然,经济伦理思想不仅是道德和社会制度的规范,也是认知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
如果人们运用书面文献、实证分析和归纳引用的方法,对龚自珍的经济伦理思想及他的著作中的具体理论进行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洞察经济伦理思想的内涵及其对社会和企业的影响。
总之,龚自珍的经济伦理思想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它的理论不仅作用力道于传统的经济伦理思想,也为当下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正能量,令企业更好地融入社会,发挥正面作用。
因此,继续深入认识和研究龚自珍的经济伦理思想,将有助于推动国家经济建设,改善社会文化,打造一个和谐、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龚自珍的政治思想
龚自珍的政治思想一、概况龚自珍,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盦(an);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
汉族,浙江(今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
是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从小勤奋好学,15岁开始写诗,但屡试不第,38岁才中进士,做了几任小京官。
他对清朝的思想统治不满,不愿和统治者合作,终于在鸦片战争前一年辞官回家。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
著名的是《己亥杂诗》共350首。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生于杭州城东马坡巷小采园(今有纪念馆于此),是龚家的长房长孙。
6岁随父母租居北京绳匠胡同、潘家河、门楼胡同、手帕胡同和城外上斜街等处。
祖父病逝后与家人回杭州守孝。
两年后返京,租住北京法源寺南。
二十七岁为举人。
道光元年(1821)官内阁中书,任国史馆校对官。
九年,始成进士。
官至礼部主事。
十九年,弃官南归。
二十一年,于江苏云阳书院猝然去世。
龚自珍初承家学渊源,从文字、训诂入手,后渐涉金石、目录,泛及诗文、地理、经史百家。
受当时崛起的“春秋公羊学”影响甚深。
面对嘉道年间社会危机日益深重,他弃绝考据训诂之学,一意讲求经世之务,一生志存改革。
青年时代所撰《明良论》、《乙丙之际著议》等文,对封建专制的积弊,进行了揭露和抨击。
他的思想为后来康有为等人倡公羊之学以变法图强开了先声。
中年以后,虽然志不得伸,转而学佛,但是“经世致用”之志并未消沉。
他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并建议林则徐加强军事设施,做好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准备。
龚自珍一生追求“更法”,虽至死未得实现,但在许多方面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在社会观上,他指出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贫富不相齐,要求改革科举制,多方罗致“通经致用”的人才。
在哲学思想上,阐发佛教中天台宗的观点,提出人性“无善无不善”,“善恶皆后起”的一家之谈。
在史学上,发出“尊史”的呼吁,并潜心于西北历史、地理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 “ 伦理 的”批判 ,而不是 “ 社会的”批判 ,也就是说是 “ 批判 的武 器” 而不是 “ 武器的批判 ” 。结合 当时的
时代课题 ,拉 长历史的焦距 ,瞻望以后历 史的发展 ,对 “ 经世致 用” 之 学进行 回溯 与检讨 ,从 历史 的雏度进 行 重新估价和评判 ,我们发现 “ 经世 致用”之 学正逐渐显露 出其痼疾 ,往往 “ 致用”而不能真正 “ 经世 ” 。
关 的文 章 ,以及感 伤时事 、借诗 咏怀 的诗 歌 ,他 的伦理思 想贯穿 其中 ,可 以说 , 治构成了龚 自 政 珍伦 理思想的底色 , 在政治 的范围内实现了他的道德话 语形式 和道德理论样态 。 因此 ,龚 自珍的伦理 思想在 很大程 度上就 等 同于政治 伦理 思 想 ,而贯穿于其政治伦理两个价值维 度就 是 “ 经世致用 ”
龚自珍喊出了令所有既得利益的昏庸之辈战栗的一声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c2主张选贤任能反对任人唯亲选拔有真才实干的良才为国家服务冲破万马齐喑的政治局面渴望生气勃勃的政治未来呼吁官场伦理风气焕然一新
第3 3卷 第 1 0期 21 0 1年 1 O月
宜春学 院学报
Jun lo c u o e e o ra f h n C l g Yi
关键词 :龚 自珍 ;政治伦理 ;经世 致用 ;爱国主义 ;价值维度 中图分类号 :B 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3 0 (0 1 0— 0 0一o 8 6 1— 8 X 2 l )1 0 2 3
P a m a im n t i t m :Do b e v l e d me so fGo g Zih n f o i c l t is rg t s a d Pa r oi s u l a u i n i n o n z e g ̄P l ia h c t e
和 “ 国主义” 爱 。
一
皇帝 ,逢迎 的手段 就越巧妙 , “ 望愈 崇 ,则谄 愈 固 ;地益 近 ,则媚益工 。… ” ” 这一 切 的原 因在 于 “ 以作朝 廷 之 无 气故也 。¨( 龚 自珍认 为 ,职位越 高,无 “ ” 的后果 ”J 蹦’ 耻
越严重 , “ 农工之 人 ,肩荷 背负之子 则无 耻 ,则辱 其身 而 已;富 而无 耻者 ,辱 其 家而 已;土 无耻 ,则名 之 日辱 国 ; 卿大夫无 耻 ,名 之 日辱社 稷 。 [(13 普 通 民众 无 “ ” ”t F - ) ]3 2 耻 顶多 “ 辱其身” 辱其家” 罢了 ,而卿大夫无 “ ,“ 耻” 就会 使 国家受辱 。这就造成了严重 的后 果 :“ 政要 之官” 只知 巴 结逢迎 ,追求高官厚禄 ;“ 清暇之官” 只知苟 且偷 安 ,只求
Ke r s:G n ih n y wo d o g Z z e g;P l ia t is r g t m ;P t oim ;Vau me so oi c eh c ;P a mai tl s ar t i s l ed i n in
龚自 珍没有专门的伦理学著作 ,也没有系统的论述过 伦理 问题 , 但这并 不代表 他没 有伦理 思想 。翻 开 《 自 龚 珍 全集》,我们发现 ,他的著作 多是政论 性文章 ,或与政治有
V 13 o . 3, No 1 .0 Oco e . 0 tb 2 1 r 1
经世致 用与爱 国主义 :龚 自珍政治伦理的
二重价值维度
韩 玉 胜
( 南京大学 哲学系,江苏 南京 209 ) 10 3
摘
要 :龚 自珍政治伦理 两个价值维度就是 “ 经世致 用” 和 “ 爱国主 义” 。但他对 时政 的批判 总的理ai e rg a s . ef dPam tm i gaul vae sl ,sm t e ost aet a Ue o , e d i v ut gt am tm w n r ai r a y e d t is o ei s t en v erl S. r j n n l nh P i i g s s d l r l i l e m id h he
、
政治伦理 的 “ 世致用 ” 之维 :针砭 时弊 与力倡 经
保职安荣 。这些 官僚 都是 贪生 怕死 之 徒 ,一 旦 国难 临 头 ,
就会 “ 纷纷鸠燕逝而已”2 e [ (D。 ]2
改 革
龚 自珍一生 的著作 主要是政论 性文章 ,他或 引经 据典 , 或借古讽今 ,或含 沙射影 ,或借 诗 咏怀 ,对现 实政弊 进行
他对 “ 学术 ”和当时 的读 书人也 进行 了深刻 揭露 。在 学术和政治 的关 系上 ,他 列举 历 史事 实 ,从 学 术 的起 源 、 学派 的形成 、学术 在治理 国家 中的作用 方面 论证 了学术 和
HAN Yu—s e g h n
( eatetfP is h aj g U i rt, n 10 3 hn ) D p r n o hoo yN nn n e i № m l p i v sy g2 09 ,C i a
Ab t a t Do be v u i n in o n ih n  ̄P l ia ti si P a ma s a d P t oim. u e g n r e r t a rt i sr c : u l a ed me so fco g Z z e g oi c eh c s rg t m n ar t l tl i i s B tt e e a t oe il c i s h lh c i c m i dme so sp l ia ti si e i a o o i1 C mb n d w t h pc o e t s e i gt e d v l p n ef l wi gh s n in o h o i c eh c s t c n t c a fi tl h l s . o ie i t e t i t i h o f h me ,s en e eo me t t ol n i— h f o h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