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最新教案-第五节力的合成 精品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最新教案-高一物理力的合成教案8 精品

高一物理最新教案-高一物理力的合成教案8 精品

六、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一、教学目标1.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理解合力的概念,掌握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知道什么叫合力,能结合实便从力的作用效果说明什么是全力。

(2)知道什么是二力的合成,知道同一直线上两上力全力的大小和方向。

(3)能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确定合力的方向。

(4)能计算:已知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及其中一个力,求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通过生活实例,演示实验、归纳分析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通过通俗易懂的生活实例引出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

(2)通过老师演示,学生观察并配合老师记录的方式,研究如何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并归纳出求合力的公式。

(3)应用合力的计算公式分析和解决问题。

3.渗透用实验方法得结论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分析1.合力概念的建立和应用。

2.求合力方法的实验。

3.用合力公式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教具1.弹簧(2根),弹簧固定架。

2.弹簧秤(圆筒形)3.钩码(100克2个,50克1个)。

4.投影片。

四、主要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方式):1.力的单位?答:牛顿,简称牛。

2.实验室测量力的工具是什么?答:弹簧秤。

3.弹簧秤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在弹簧秤的测量范围内,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大。

(一)引入新课投影配图:两位同学将一个讲台桌推出门外,采取的方法是:一个在前面水平拉,一个在后面水平推。

师提问:讲台桌水平方向受到人施加的几个力?答:拉力F1和推力F2.(在投影图上禁出这两个力)师又问:一个同学能否将讲台桌推出门外?学生答:一个劲大的同学也可将讲台桌推出门外,推力为F。

(在投影图上去掉F1和F2,用F代替)再投影课本P.98,图8-26,两个小孩提起一桶水,分析水桶受几个拉力。

学生答:水桶受两个拉力:F1和F2.(在投影图上标出这两个力)师问:一个大人也同样提起这桶水,水桶受几个拉力?学生答:受一个拉力F。

(也在投影图上标出这个力)师:从以上两个生活实例看出,一个人推讲台桌或提水桶施加的力F跟两个人推、拉讲台桌或提水桶所用的两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也就是说: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两个力,而作用效果相同。

高一物理教案:力的合成

高一物理教案:力的合成

“高一物理教案:力的合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力的合成的概念,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能运用力的合成法则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力的合成的概念,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教学难点: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力的作用,比如拉扯、推挤等,那么这些力是如何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上的呢?(2)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力的相关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力的合成(1)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将两个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重50g的砝码,观察弹簧的形变量;然后改变砝码的位置,使两个弹簧分别受到不同方向的力,观察弹簧的形变量变化。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当两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它们的合力等于这两个力的矢量和。

3.学习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1)讲解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以两个力的作用点为顶点,分别按比例和方向画出两个力的矢量,然后连接这两个力的矢量的起点和终点,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表示这两个力的合力。

(2)举例讲解:假设有两个力F1和F2作用于同一物体,分别沿着OA和OB方向,那么它们的合力F合就是沿着OC方向的力,OC的长度表示合力的大小,OC的方向表示合力的方向。

4.应用力的合成法则解决问题(1)讲解例题: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F1=10N,方向向东,F2=15N,方向向北,求这两个力的合力。

(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F1=8N,方向向东,F2=6N,方向向北,求这两个力的合力。

(2)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力的分解,并尝试运用力的合成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后作业1.阅读教材,复习力的合成相关知识。

高一物理《力的合成》教案范文

高一物理《力的合成》教案范文

高一物理《力的合成》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力的合成概念,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能够运用力的合成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力的合成原理和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难点:力的合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识: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力的概念、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三要素。

(2)提出问题: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些力如何合成一个等效的力?2.探究力的合成原理(1)分组实验:让每组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两个不同方向、不同大小的力,观察力的合成效果。

3.讲解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1)介绍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当两个力作用于同一点时,这两个力的合力可以表示为这两个力所在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2)通过图示讲解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

4.练习力的合成(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力的合成原理。

(2)挑选几名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对解题方法进行讲解。

5.力的合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举例讲解:分析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的合成。

(2)引导学生运用力的合成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合成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力的合成原理,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讲解力的合成原理时,采用图示和例题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力的合成规律。

3.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合成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较好。

五、作业布置1.复习力的合成原理和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3.思考力的合成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资源1.教材:高一物理课本《力的合成》章节。

2.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细绳、砝码等。

3.多媒体课件:力的合成原理动画演示、实际应用案例等。

高中物理力合成教案

高中物理力合成教案

高中物理力合成教案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力的合成,掌握力合成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 力的合成概念2. 力合成的基本原理3. 力合成的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 理解力合成的概念,能够描述力的合成过程。

2. 掌握力合成的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力的合成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运用力的合成的计算方法计算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学重点:1. 理解力的合成概念2. 掌握力合成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1. 理解力合成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2. 掌握力合成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力合成的实际案例,引起学生对力合成的兴趣,并激发学生探究力合成的欲望。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力合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说明力的合成过程。

2. 讲解力合成的计算方法,包括平行力的合成和夹角力的合成。

三、示范(10分钟)教师通过示范具体的力合成计算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力的合成过程和计算方法。

四、练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练习计算力合成的例题。

2.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学过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重点强调力合成的重要性和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力合成的习题,并进行反思。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力合成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但可能存在一些学生对具体力合成的计算方法仍不够熟练,需要继续进行训练和巩固。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案例加深学生对力合成的理解和应用。

力的合成高一物理教案5篇

力的合成高一物理教案5篇

力的合成高一物理教案5篇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平行班用的同一课题的教案设计,根据上课班级学生的实际差异宜有所区别。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力的合成高一物理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力的合成高一物理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必修)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节《向心力》。

教材的内容方面来看,本章节主要讲解了向心力的定义、定义式、方向及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

前面几节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这节讲的是描述使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合外力,是对物体运动认识上的升华,为接下来万有引力的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所以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这样的安排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看,本章节是运动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程中比较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对物体运动认识上的升华,它把运动学和动力__联系在了一起,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也是学生知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情分析【知识基础方面】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具备了探究向心力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为本节课的探究性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思维基础方面】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科学和第一学期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物理思维方法和较强的计算能力,但接受能力尚欠缺,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

【情感态度方面】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向心力有关的现象有,但是有一些是错误的这就给学生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带来困难。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向心力的定义;能说出向心力的定义、写出向心力的定义式和单位理解向心力的作用效果;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圆周运动,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与学习,相互联系,体验对物理概念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用概念前后联系的方法得出加速度的概念,感悟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学无止境的观点;通过向心力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实验,加深学生的印象,容易让学生理解,引起学生兴趣;四、重点与难点重点:向心力表达式验证,向心力来源与作用效果。

高中物理高一物理《力的合成》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高一物理《力的合成》教案、教学设计
1.基础题:计算给定力的合成问题,巩固力的合成基本概念和原理。
2.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力的合成知识,分析并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3.挑战题:设计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力的合成原理及其应用。具体包括: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的力的合成现象,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6.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力的合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7.课后作业:布置具有思考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中物理《力的合成》这一章节,学情分析如下:高一学生在学习力的合成之前,已经掌握了力的基本概念、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但在解决力的合成问题时,可能还缺乏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的能力,对矢量图形和数学方法的运用尚需加强。
1.力的合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斜拉桥、帆船等。
2.力的合成与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之间的关系。
3.如何运用力的合成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力的合成原理,掌握力的分解方法,学会运用矢量图形和数学方法解决力的合成问题。
2.能够将力的合成原理应用于实际情境,解决生活中的力的合成问题。
3.理解力的合成与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

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第二章 第五节《力的合成》(教科版)

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第二章 第五节《力的合成》(教科版)

授课年级高一课题课时2.5 力的合成课程类型新授课课程导学目标[来源:Z&xx& ][来源:学。

科。

网Z。

X。

X。

K] 目标解读[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1.从力的作用效果出发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

[来源:学科网ZXXK]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道它是矢量合成的普遍规律;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合力。

3.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之间夹角的关系。

[来源:学。

科。

网Z。

X。

X。

K][来源:学科网ZXXK]4.初步了解物理学研究方法——等效法。

[来源:学.科.网Z.X.X.K]学法指导本节知识的学习首先要理解等效,其次是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探究。

课程导学建议重点难点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学建议本节内容需要安排2个课时教学,若自主学习安排在课外,建议用30~35分钟,安排在课内则只用20分钟左右。

通过教材中的“讨论交流”和“图2-5-3”复习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及共点力的概念;重点在于探究平行四边形定则,注意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通过“互成直角的两个力的合成”和最后的“活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

课前准备研读教材,估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疑难点,在导学案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准备课堂演示的实验器材或视频资料。

导学过程设计程序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运用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教室外面有一桶水,我们可以叫两个力气较小的女同学去把它提进来,我们能否叫一个男同学去提进来呢?他们的力的作用效果怎么样?给水桶的作用力有什么关系呢?男同学给水桶的力是两个女同学所给的合力。

那么如何来求这个合力?合力与分力之间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来讨论的问题。

图片展示第一层级研读教材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双色笔,确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

通读教材,作必要的标注,梳理出本节内容的大致知识体系。

PPT课件呈现学习目标完成学案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和学生填写学案的情况。

高中物理教案力的合成

高中物理教案力的合成

高中物理教案力的合成
教学目标:
1. 了解合成力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合成力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合成力的概念解决相关物理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合成力的概念和性质;
2. 合成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物理》;
2. 讲义;
3.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绳子等。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向学生展示一些物体受力的情况,引入合成力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力的合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需要合成力。

Step 2:讲解合成力(15分钟)
1. 讲解合成力的定义和性质;
2. 介绍如何计算合成力,并进行示范;
3. 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尝试计算合成力。

Step 3:练习(15分钟)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练习,计算给定物体所受的合成力,并解答相关问题。

Step 4:讨论和总结(10分钟)
1. 学生展示他们的计算结果,并进行讨论;
2. 总结合成力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Step 5:实验演示(10分钟)
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而理解合成力的作用和计算方法。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加深对合成力的理解。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合成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深化理解。

同时,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和分解》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和分解》教学设计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学科:物理年级:高一年级【教学内容】1.知道合力和分力的概念,知道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内容。

2.能区别矢量和标量。

3.知道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会用作图法和计算法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

【教材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是互为逆过程,我们研究的是力的等效关系,依据此思想总结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学中应让学生体会运用“等效”思想研究问题是物理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设计应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求沿同一直线作用的两个力的合力的方法,在第一章也已经接触到位移的矢量合成。

本节内容进一步学习矢量运算的普遍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学情分析】合力与力的合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初步涉及。

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等概念,对“力”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前面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矢量的学习,对“矢量”有一定的了解,这些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知识储备。

高中物理新接触的知识,“矢量运算”不是简单的代数加减,而是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矢量运算涉及的几何和代数等数学方法,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给本节课的教学带来了困难。

【教学目标】1.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掌握合力的计算;3.认识力的分解有多种不同的分解方法,并能根据具体的情况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分力;4.经历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具体应用过程,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问题引导,分组讨论【教学重点】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定则及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橡皮条,小圆环,两个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1:实验目的:探究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寻找求合力的方法。

2、实验原理:合力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

3、实验器材:两个弹簧测力计,小圆环,橡皮条。

高一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高一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高一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引言:合成与分解是物体力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对于理解物体运动和力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通过实例解释合成力和分解力的概念,并介绍相应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合成力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合成力是指两个或多个力合力的结果。

在二维平面上,合成力的方向是两个力的方向之和,大小等于两个力的矢量和。

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实例理解合成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实例1:小明推车小明用力推一个20kg的车,推车的力大小为100N,推车的方向与地面水平成30度的角度。

请计算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首先,将推车的力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

水平方向的力为100N * cos30°,竖直方向的力为100N * sin30°。

然后,根据分解力的概念,合成力的大小等于分解力的矢量和,即√(水平方向力的平方 + 竖直方向力的平方)。

最后,可以通过正切函数计算合成力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

实例2:斜面上的物体一个质量为50kg的物体被放在一个倾角为30度的斜面上。

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度。

求物体在斜面上的合成力和水平面上的合成力。

解析:首先,在斜面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分别计算分解力。

斜面方向上的分解力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的正弦值,垂直方向上的分解力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的余弦值。

然后,根据分解力的概念,计算斜面上的合成力和水平面上的合成力。

二、分解力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分解力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的结果。

在二维平面上,分解力的大小等于力在某个指定方向上的分量。

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实例理解分解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实例1:斜面上推物体一个质量为30kg的物体放置在一条倾角为45度的斜面上。

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度。

求物体在斜面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分解力。

解析:首先,计算斜面方向上的分解力大小。

根据物体在斜面上的受力分析,斜面方向上的分解力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的正弦值。

人教版物理高一年级《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高一年级《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教案1-5]1.5 力的合成一、教学目标1、理解合力与力的合成的概念.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3、会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知识求共点力的合力4、初步体会等效替代的物理思维方法二、重点难点1、运用等效替代思想理解合力概念是本节思维方式上的一大难点.2、平行四边形定则是一切矢量所遵循的运算法则,由代数求和扩充到矢量求和既是知识的跨越,也是概念的延伸,必然给初学者带来难度.三、教学方法演示实验、归纳、总结四、教具平行四边形定则演示器,合力与分力关系模拟演示器、三角板、弹簧秤2个、钩码.五、课时:1节六、教学过程(一)演示实验1使砝码静止,可见力F产生的效果跟原来F1和F2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思考题:力F与力F1和F2之间有一种什么关系?----效果相同,可以相互替代.(二)概念讲授:合力、力的合成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与一个力对物体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时,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强调“等效替代”思想.(三)怎样求几个力的合力?演示实验2: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演示器完成教材所述实验.结论: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那么,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出来,这叫做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解释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具体应用方法有两种:1、图解法:(1图中F1(2)2F=√F12+F22tanθ=F2/F1方向向右,木块仍保持静止状态,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零.(四)合力大小的范围:运用合力与分力关系模拟演示器,让两个力F1和F2之间的夹角θ由0°→180°变化,可以得到(1)合力F随θ的增大而减小.(2)当θ=0°时,F有最大值Fmax=F1+F2,当θ=180°时,F有最小值Fmin=F1-F2(3)合力F既可以大于,也可以等于或小于原来的任意一个分力.一般地 | F1-F2 ≤ F ≤ F1+F2(五)矢量与标量即有大小,又有方向,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遵循代数求和法则的物理量叫做标量.力、速度是矢量;长度、质量、时间、温度、能量、电流强度等物理量是标量.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们分别遵循两种不同的求和运算法则.(六)课堂小结合力→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定则(七)课外作业P14 练习四(1)、(2)、(3)、(4)思考:如图所示,有12个质量相同的钩码,如图挂放。

高一物理最新教案-力的合成 精品

高一物理最新教案-力的合成 精品

[课题]力的合成[作者]齐洪波[出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教材分析]在学生了解力的初步概念和常见力的基础上,研究多个力的合力问题.它是前几节内容的深化,依据等效思想总结出矢量运算普遍遵守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同时,矢量运算始终贯穿在高中物理知识内容的全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

为以后学习速度、加速度、位移、动量等矢量运算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矢量概念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引进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初中知识的扩展和深化.在初中物理中,学生只学习了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代数和”的运算在学生头脑中已成定势,造成了学生思维断层,如何突破思维定势,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针对本节课特点,把验证性实验变为学生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新知识,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以提高学生探索研究及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3、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二、能力目标1、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规律、归纳总结的研究问题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三、德育目标学会应用等效代替和控制变量的思维方法[教学重点]1、通过实例理解分力、合力、力的合成的概念2、通过实验探索“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则[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启发式教学、归纳分析法[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CAI课件,合力与分力关系模拟演示器、三角板[实验器材]方木块1块、弹簧秤2个、橡皮筋l条,20cm细线1条(两端打好套);白纸1 张、图钉几个、三角板一对[课时安排]l课时[教学过程][投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3.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学习目标完成过程]导入新课(投影)甲、乙图中物体静止.[启发思维]若甲、乙中的物体完全相同,力F和力F1、F2的作用效果是否相同?[学生活动]分析、思考、回答.能使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因此力F和力F1、F2的作用效果相同。

高一物理最新教案-(6)第五节力的合成 精品

高一物理最新教案-(6)第五节力的合成 精品
2、举出几个共点力的例子让学生加深理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实验:
将图示装置安装在贴有白纸的竖直平板上。
图中, 在甲图和乙图中分别用两个力和一个力将橡皮绳拉至E点,可以确定,两种情况下,力的效果相同,让学生和教师一道寻找三个力的关系, 在F1F2的方向上以它们的大小为标度,作平行四边形,量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可以得出结论,它和同样标度的力F的大小和方向是相同的。
引入新课:
[演示]在铁架台上用互成角度的两根细绳悬挂一个法码,拉力分别为F1和F2共同产生的效果与力F产生的效果是相同的,即均使钩码处于静止状态。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几个实例,如打夯、提水等,说明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是等效的。
在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下,可能产生某个效果,而这个效果也可以用一个力做到,这样使人们想到用一个力代替这若干个力。
单元、章、节
第一章力
课题
力的合成
课时
第5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理解力的合成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的,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如果和一个力的效果相同,就可进行力的合成。
2、力的合成按照矢量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是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难点是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
教学程序和内容
方法或手段
[板书](1)θ=00时,F=F1+F2,F的方向与F1和F2同向。
(2)θ=1800,F=|F1-F2|,F的大小与F1F2中较大的力同向。
(3)保持F1,,F2大小不变,θ不变,F变小。
在前面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合力F的数值与F1及F2的数值关系不遵守代数运算法则,而是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3.矢量和标量

高一物理教案 力的合成

高一物理教案 力的合成

高一物理教案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力的合成。

下面是学习啦我整理了关于高一物理力的合成教案,供你参考。

高一物理力的合成教案一、力的合成1.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共同作用时,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共同效果违反,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分力。

合力和几个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2.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力的合成。

高一物理力的合成3.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试验中,要留意以下几点:(1)要把拉线的方向描在木板的白纸上,用来表示.分力的方向 ;(2)有弹簧测力计读出各个力的大小,用力的图示法画出F1、F2、F;(3)用虚线把F1、F2、F的箭头端连接,得到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4)探究结论:力的合成遵从平行四边形定那么定那么。

4.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法那么叫做平行四边形定那么 .5.假设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多个力的作用,这些力共同作用在.同一点上,或者虽不作用在同一点,但它们的延长线交于一点,这样的一组力叫共点力。

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那么只适用于共点力.例1 力F1=4N方向向北,力F2=3N方向向东,求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解析:用1cm长的线段代表1N,作出F1的线段长3cm,F2的线段长4cm,并标明方向,如图1所示.以F1和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连接两邻边所夹角的对角线.用刻度尺量出表示合力的对角线长度为5.1cm,所以合力的大小F=1N5.1=5.1N.用量角器量得F与F2的夹角=37,即合力的方向为东偏北37.说明:用图解法时,应先确定力的标度,在同一幅图上的各个力都必需承受同一个标度,并且分力、合力的比例要适当,虚线、实线要分清,图解法简洁、直观、但不够精确。

例2 用计算法重解例1:解析:利用平行四边形定那么,作出力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其对角线F为合力.那么由tan=3/4,故=37.留意:计算法是把冗杂的矢量运算转化为几何上的边角的计算,在精确求解时经常承受这种方法.例3 用矢量三角形法重解例1:解析:利用三角形定那么作图,如图5所示合力由tan=3/4,故=37.留意:运用三角形法时,关键是弄清楚分力或合力与三角形的各边的对应关系.☆随堂练习1.关于合力与两个分力的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 )A. 合力的大小确定大于小的分力、小于大的分力B. 合力的大小随分力夹角的增大而增大C. 合力的大小确定大于任意一个分力D. 合力的大小可能大于大的分力,也可能小于小的分力2.我国举重运动,是在世界级大赛中屡次摘金夺银的传统体育工程。

高中物理 第2章 5 力的合成教案 教科版必修1-教科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 第2章 5 力的合成教案 教科版必修1-教科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5.力的合成学习目标知识脉络(教师用书独具) 1.知道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的概念.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并知道它是矢量运算的普遍规则.(重点)3.会应用作图法和计算法求合力的大小.(重点、难点)4.体会合力与分力在作用效果上的等效替代思想.(重点)1.合力与分力(1)定义: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作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作这个力的分力.(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合力与分力是作用效果上的一种等效替代关系.2.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叫作力的合成.3.共点力: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或者力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的几个力称为共点力.二、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1.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成一定角度的力的合力时,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邻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种方法叫平行四边形定则.2.互成直角的共点力的合成如图所示,由几何知识得合力大小F =F 21+F 22,方向tan θ=F 2F 1. 3.求多个共点力的合力的方法先求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求这个合力与第三个力的合力,依次进行,最终求得全部共点力的合力.4.矢量合成规律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在合成时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1.思考判断(1)合力和分力是同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共点力一定作用在同一点.(×)(3)两个力的合力一定等于这两个力的代数和.(×)(4)两个力的合力不一定大于任一个力的大小.(√)(5)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这两个力一定是共点力.(×)2.(多选)关于F 1、F 2及它们的合力F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合力F 一定与F 1、F 2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B .两力F 1、F 2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C .两力F 1、F 2一定是同一个物体受的力D .两力F 1、F 2与F 是物体同时受到的三个力AC [只有同一个物体受到的力才能合成,分别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不能合成,C 正确;合力是对原来几个分力的等效替代,各分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合力与分力不能同时存在,A 正确,B 、D 错误.]3.如图所示,两个共点力互相垂直,F 1=8 N ,F 2=6 N ,则它们的合力F =________N ,合力与F 1间的夹角θ=________.[解析] 以F 1,F 2为邻边作出平行四边形,如图.由几何关系得F =F 21+F 22=62+82N =10 N ;而tan θ=68=34,所以θ=37°. [答案] 10 37°几个力可用一个力来替代1.合力与分力的相关性2.合力与分力间的大小关系当两分力F 1、F 2大小一定,夹角θ从0°增大到180°时,合力大小随夹角θ的增大而减小.(1)最大值:夹角θ=0°(两力同向)时合力最大,F =F 1+F 2,方向与两力同向;(2)最小值:夹角θ=180°(两力反向)时合力最小,F =|F 1-F 2|,方向与两力中较大的力同向;(3)合力范围:|F 1-F 2|≤F ≤F 1+F 2.3.三个力的合成(1)三个力进行合成时,若先将其中两个力F1、F2进行合成,则这两个力的合力F12的范围为|F1-F2|≤F12≤F1+F2.再将F12与第三个力F3合成,则合力F的范围为|F12-F3|≤F≤F12+F3.(2)对F的范围进行讨论:①最大值:当三个力方向相同时F12=F1+F2,F=F12+F3,此时合力最大,大小为F max=F1+F2+F3.②最小值:若F3的大小介于F1、F2的和与差之间,F12可以与F3等大小,即|F12-F3|可以等于零,此时三个力合力的最小值就是零;若F3不在F1、F2的和与差之间,合力的最小值等于最大的力减去另外两个较小的力的和的绝对值.③合力范围:F min≤F≤F max.1.(多选)已知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为F,现保持两力之间的夹角θ不变,使其中一个力增大,则( )A.合力F一定增大B.合力F的大小可能不变C.合力F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D.当0°<θ<90°时,合力F一定减小BC[设有两个共点力F1、F2,分两种情况讨论.(1)当0°<θ≤90°时,合力随着其中一个力的增大而增大,如图甲所示,D错误.甲乙(2)当90°<θ≤180°时,若F2增大,其合力先变小,后又逐渐增大,如图乙所示.所以A错误,B、C正确.]2.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F1=15 N,F2=9 N.它们的合力不可能等于 ( )A.9 N B.25 N C.6 N D.21 NB[由题意可知两个力的合力范围为F1-F2≤F≤F1+F2即6 N ≤F≤24 N,只有B选项不在合力范围内,故选B.]求合力的方法1.作图法作图法就是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标准的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图形用测量工具确定出合力的大小、方向,具体操作流程如下:2.计算法(1)两分力共线时:①若F1、F2两力同向,则合力F=F1+F2,方向与两力同向.②若F1、F2两力反向,则合力F=|F1-F2|,方向与两力中较大的同向.(2)两分力不共线时:可以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的示意图,然后根据正、余弦定理,三角函数,几何知识等计算合力.若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为F1、F2,它们之间的夹角为α,由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它们的合力F如图所示,则合力F的大小为F=F21+F22+2F1F2cos α,合力的方向tan θ=F2sin αF1+F2cos α,θ为合力F与F1之间的夹角.3.几种特殊情况下力的合成方法类型 作图 合力的计算两力互相垂直F =F 21+F 22tan θ=F 1F 2 两力等大,夹角为θF =2F 1cos θ2F 与F 1夹角为θ2两力等大且夹角为120°合力与分力等大如图所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力的矢量三角形表示,图甲可用图乙的力的三角形定则表示,即将各分力依次“首”“尾”相接,合力即为起于一个力的“首”,止于另一个力的“尾”的有向线段.甲 乙【例1】 在电线杆的两侧常用钢丝绳把它固定在地面上,如图所示.如果钢丝绳与地面的夹角均为60°,每条钢丝绳的拉力都是300 N ,试用作图法求出两根钢丝绳作用在电线杆上的合力.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基本思路如下:分析受力→作力的图示→作力的平行四边形并量取对角线→求合力 [解析] 如图所示,在O 点引两条有向线段OA 和OB ,相互间夹角为60°,设每单位长度代表100 N ,则OA 和OB 的长度都是3个单位长度,作出平行四边形OACB.其对角线OC就表示两个拉力F1、F2的合力F.量得OC长5.2个单位长度,故合力F=5.2×100 N =520 N.用量角器量得∠AOC=∠BOC=30°,所以合力方向竖直向下.[答案]见解析【例2】水平横梁一端A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一小滑轮B.一轻绳的一端C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为m=10 kg的重物,∠CBA=30°,如图所示,则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大小为(g取10 N/kg)( )A.50 N B.50 3 NC.100 N D.100 3 N思路点拨:①同一根绳上的拉力处处相同.②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即为BC、BD段绳子的拉力的合力.C[以滑轮为研究对象,悬挂重物的绳的拉力F=mg=100 N,故小滑轮受到绳的作用力沿BC、BD方向,大小都是100 N.从图中看出∠CBD=120°,∠CBE=∠DBE得∠CBE=∠DBE=60°,则△CBE是等边三角形,故F合=100 N.]“作图法”和“计算法”的优、缺点“作图法”和“计算法”各有优缺点,“作图法”便于理解矢量的概念,形象直观,但不够精确,会出现误差;“计算法”是先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的合成的示意图,然后利用数学知识求出合力,作图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得到一些特殊的三角形,如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这样便于计算.3.杨浦大桥是继南浦大桥之后又一座跨越黄浦江的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塔双索面迭合梁斜拉桥,如图所示.挺拔高耸的208米主塔似一把利剑直刺苍穹,塔的两侧32对钢索连接主梁,呈扇面展开,如巨型琴弦,正弹奏着巨龙腾飞的奏鸣曲.假设斜拉桥中某对钢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都是30°,每根钢索中的拉力都是3×104 N ,那么它们对塔柱形成的合力有多大?方向如何?[解析] 把两根钢索的拉力看成沿钢索方向的两个分力,以它们为邻边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就表示它们的合力.由对称性可知,合力方向一定沿塔柱竖直向下.下面用两种方法计算这个合力的大小:方法一:作图法(如图甲所示)自O 点引两根有向线段OA 和OB ,它们跟竖直方向的夹角都为30°.取单位长度为1×104 N ,则OA 和OB 的长度都是3个单位长度.量得对角线OC 长为5.2个单位长度,所以合力的大小为F =5.2×1×104 N =5.2×104 N.方法二:计算法(如图乙所示)根据这个平行四边形是一个菱形的特点,如图乙所示,连接AB ,交OC 于D ,则AB 与OC 互相垂直平分,即AB 垂直于OC ,且AD =DB 、OD =12OC .考虑直角三角形AOD ,其∠AOD =30°,而OD =12OC ,则有F =2F 1cos 30°=2×3×104×32 N≈5.2×104 N.甲乙[答案] 5.2×104 N 方向竖直向下1.关于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与其合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力的大小随两力夹角增大而增大B.合力的大小不能小于分力中最小者C.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分力中最大者D.合力的大小随两力夹角减小而增大D[合力的大小随两力夹角增大而减小,随夹角减小而增大,A错误,D正确.合力的大小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还有可能等于分力,B、C错误,故选D.]2.如图所示,下列情况下日光灯所受的拉力T1、T2及重力G 一定不是共点力的是 ( )甲乙丙A.甲情况下B.乙情况下C.丙情况下D.甲、乙、丙三种情况下B[共点力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同一点,或者力的作用线延长或反向延长交于同一点的几个力,故只有乙情况下不是.] 3.两个力大小分别为2 N和4 N,作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则它们的合力大小可能是 ( )A.0 B.6 NC.7 N D.8 NB [当二力夹角为零时,即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并且方向相同,合力最大,最大值为F 1+F 2=2 N +4 N =6 N ;当夹角180°时,即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并且方向相反,合力最小,最小值为F 1-F 2=4 N -2 N =2 N ;故合力的范围为2 N ≤F ≤6 N ;所以合力可能是6 N ,不可能是0 N 、7 N 、8 N ,故A 、C 、D 错误,B 正确.]4.(多选)两个共点力F 1、F 2大小不同,它们的合力大小为F ,则 ( )A .F 1、F 2同时增大一倍,F 也增大一倍B .F 1、F 2同时增加10 N ,F 也增加10 NC .F 1增加10 N ,F 2减少10 N ,F 一定不变D .若F 1、F 2中的一个增大,F 不一定增大AD [通过作平行四边形可知A 正确,通过分析同一直线的两个力F 1、F 2的合成可知,B 、C 错误,D 正确.]5.如图所示,两个人共同用力将一个牌匾拉上墙头.其中一人用了450 N 的拉力,另一个人用了600 N 的拉力,如果这两个人所用拉力的夹角是90°,求它们的合力.[解析] 设F 1=450 N ,F 2=600 N ,合力为F .由于F 1与F 2间的夹角为90°,根据勾股定理得F = 4502+6002 N =750 N合力F 与F 1的夹角θ的正切tan θ=F 2F 1=600450=43,所以θ=53°.[答案]750 N,与较小拉力的夹角为53°.。

高中物理第二章力第5节力的合成教案教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二章力第5节力的合成教案教科版必修1

第二章相互作用第5节力合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力平行四边形定那么,知道它是力合成根本规律。

〔2〕初步运用力平行四边形定那么求解共点力合力;能从力作用效果理解力合成、合力与分力概念。

〔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合力;并能判断其合力随夹角变化情况,掌握合力变化范围,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求合力。

2.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实验演示归纳出互成角度两个共点力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那么。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物理思维能力与科学态度、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规律、归纳总结研究问题方法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与科学研究态度。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事实求是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与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助精神【重点】〔1〕通过实验归纳出力平行四边形定那么〔2〕力平行四边形定那么理解与应用【难点】〔1〕对物体进展简单受力分析、通过作图法确定合力〔2〕合力与分力间等效替代关系,尤其是合力大小与两个分力间夹角关系教学策略:通过实验探究与联系实际举例,使学生自然地承受力平行四边形定那么,理解其运用方法,并能用以解决相关问题。

【设计思想】新课标对高中物理教学明确要求,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把学生活动过程、方法以及经历活动过程中体验作为课程标准之一。

依据这种教学理念,为了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把力合成规律这种全新知识,让学生去研究,获得亲身感受,加深对矢量合成法那么理解。

所以这节课主要是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猜测、实验研究找出合力与分力之间关系,体会等效替代思想与矢量合成方法――平行四边形定那么。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倡导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看法,大胆猜测,实验验证,从而锻炼学生能力。

但是高一学生刚接触矢量,对矢量运算没有任何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生活经历可以借鉴,以前有只是对如质量、时间等标量代数运算。

最新整理高一物理教案力的合成.docx

最新整理高一物理教案力的合成.docx

最新整理高一物理教案力的合成学习内容3.4力的合成学习目标1.能从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

2.进一步理解矢量和标量的概念,知道它们有不同的运算规则。

3.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道它是矢量合成的普遍规则。

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

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合力。

4.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5.初步了解物理学研究方法之一——“等效法学习重、难点平行四边形定则及应用学法指导自主学习与实验探究相结合知识链接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

3.力是矢量,力的运算遵循:法则。

学习过程用案人自我创新一、合力和分力:定义:。

问题1。

合力与分力是根据来命名的;合力和分力的关系:关系。

问题:2.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分力)作用的同时,还受到合力的作用吗?问题3.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是可逆的吗?二、力的合成1.共点力:。

如图所示的三个力F1、F2、F3均为共点力。

2.P62思考与讨论:三、共点力合成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认真研究实验方案,思考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实验结论:四、力的合成的定则1.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作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_______就表示合力的_______和_______.这叫做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三角形定则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即平行四边形是由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组成,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简化为三角形定则。

若从O点出发先作出表示力F1的有向线段OA,再以A点出发作表示力F2的有向线段AC,连接OC,则有向线段OC 即表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五、如何计算出合力的大小?(认真体会)1.作图法(图解法):以力的图示为基础,以表示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严格作出平行四边形,然后量出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的长度,从与图示标度的比例关系求出合力的大小,再用量角器量出对角线与一个邻边的夹角,表示合力的方向。

注意:作图时要先确定力的标度,同一图上的各个力必须采用同一标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
[板书]力的合成
一、力的合成:
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注意:
1、合力是等效的力,它仍应有三个要素。
2、解释力的合成一定要注意力的作用效果。
[板书]二、共点力:
1、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3、以等效思想总结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板书
设计
教后
小记
授课时间:2000年月
备课时间:2002年9月2日总备课第6课时
单元、章、节
第五节力的合成
课题
力的合成
课时
第5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理解力的合成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的,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如果和一个力的效果相同,就可进行力的合成。
2、力的合成按照矢量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重点、难点
重点是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难点是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
教学程序和内容
方法或手段
新课引入:
引入新课:
[演示]在铁架台上用互成角度的两根细绳悬挂一个法码,拉力分别为F1和F2共同产生的效果与力F产生的效果是相同的,即均使钩码处于静止状态。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几个实例,如打夯、提水等,说明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是等效的。
在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下,可能产生某个效果,而这个效果也可以用一个力做到,这样使人们想到用一个力代替这若干个力。
[板书](1)θ=00时,F=F1+F2,F的方向与F1和F2同向。
(2)θ=1800,F=|F1-F2|,F的大小与F1F2中较大的力同向。
(3)保持F1,,F2大小不变,θ不变,F变小。
在前面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合力F的数值与F1及F2的数值关系不遵守代数运算法则,而是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板书]三、矢量和标量
改变力F1和F2的大小,重做上述实验,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
教学程序和内容
方法和手段
[板书]二、平行四边形定则
1、定则: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那么,合力F和大小就可以用这两个邻边之对角线表示出来,这叫做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例题]力F1=3N方向水平向右。力F2=4N,方向竖直向上。求这两个力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解答:略。
2、多个力的合成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任何两个力均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其合力。因此对多个共点力的合成,我们可以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直到把所有的力都合成进去,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些力的合力。
引导学生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来讨论F1和F2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随着F1F2之间的夹角θ变化而变化的关系。
1、矢量:在物理学中,有大小,有方向,又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叫做矢量。
2、标量:在物理学中,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标量。
说明:1、“力的合成”这一节研究的是力的等效关系,依据等效思想总结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明确提出力是矢量并遵守矢量运算法则。这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2、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普遍遵守的法则,而矢量运算贯穿高中物理始终,因此,本节内容为以后学习速度、速度的变化、位移、动量等矢量及运算奠定了基础,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举出几个共点力的例子让学生加深理解。
3、实验:
将图示装置安装在贴有白纸的竖直平板上。
图中, 在甲图和乙图中分别用两个力和一个力将橡皮绳拉至E点,可以确定,两种情况下,力的效果相同,让学生和教师一道寻找三个力的关系, 在F1F2的方向上以它们的大小为标度,作平行四边形,量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可以得出结论,它和同样标度的力F的大小和方向是相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