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2)_人教新课标

合集下载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第【1】篇〗一、说教材《记金华的双龙洞》以精练生动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山川景物的热爱。

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我在教学第一部分路上见闻时,设计了一个听的训练,巧妙运用媒体,激发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课件出示叶圣陶老先生介绍游览的时间、地点及沿途的山、树、水等迷人景色设计了范读、赛读、配乐读等多个台阶,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读的训练。

第二部分,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么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展开想像,感悟祖国山河秀丽,引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基于对以上教材的理解,依据新课标和本文特点,特制定如下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根据教学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重点: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难点:孔隙的描写。

游记类课文的学法。

二、说教学方法运用导读和创设情景结合法,并注重游记类文章的学法指导。

﹙读、划、议、悟、读五步走﹚三、说教学过程1、课件引路,引导学生悟文生智:几乎所有的文章都存在重点、难点,相应的语文教学也就存在着中心环节。

事实上,教学活动中重点环节的处理好坏通常是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恰当运用电教手段,往往能立竿见影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使教学对象茅塞顿开。

在介绍洞口的特点时,适时出示课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形容洞口的景象。

有的说:“山很高,树很茂密。

”师随即进行词语训练,换词还可以怎么形容马上有同学说:“山石嶙峋,树木枝繁叶茂。

”老师随即出示课件词语“突兀森郁。

”学生通过观察画面,感悟了词义,这种教学方法较之以老师以词解词,生硬灌输无疑要高明得多。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教案(精选11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教案(精选11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

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

文章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

又以简洁的语言写了途中所见的景物,用“眼前一片明艳”概括了山区生机盎然的春色。

再以具体、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双龙洞的特点。

在记叙中,作者的语言朴素,真实可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学情分析:本课时一篇游记,学生对这样的文章比较熟悉,游览的顺序明线清楚,暗线溪水,需要指导学生慢慢体会。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的方法很有必要。

教法与学法:读画结合,读思结合,读写结合的方法学习本文。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

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课件出示“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及图片,学生认读理解词语。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知的事物入手,易于激发学习的兴趣。

及时认读词语欣赏画面,易于强化认知。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双龙洞的历史文化背景,学习一些模仿古人用笔的技巧;2.能够准确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意思和情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3.培养学生们感知事物美好、懂得爱护珍稀动物和环境等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中的文化与信息,继承模仿书法的精神;2.难点:了解文章中的涵义,运用描写和修辞的手法,理解深处。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利用黑板画出阳光照耀山河的图案,让学生们感受到山河之美;2.让学生们说出自己所熟知的名洞,引出本课的主题。

2.阅读1.分发学生课文,让学生快速自己阅读;2.教师带领学生正确读课文、标点、重音等,解答生生疑问;3.课文的声音语调、语感包括情感表述。

3.口语训练1.小课文阅读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2.默读、朗读、小组朗读和带情感朗读,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课文结构。

4.集体讨论1.引导学生聆听讨论者的意见,让学生自己儿童文学发表看法;2.让学生学会分享和他人的不同看法,增强个人思考能力。

5.巩固练习1.利用学生读课文,多次口头抒发自己的看法;2.再次朗读全文,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四、教学方法1.朗读、讨论、口语训练;2.确定集体讨论,巩固练习。

五、教学评价1.可以参考观察学生朗读精度和情感表达;2.观察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表达水平;3.可以在课后通过课文测试或写作小练习进行检测。

六、教学技巧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每一个人的学习状态;2.引导学生多发表个人见解和意见;3.教学技巧要注重调整方法,夯实基本知识点。

七、教学后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授语文过程中,需要使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知识。

本课程“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深入讲解了课文的语感和情感,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我们要树立科学教育的观念,注重实际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学写其中的9个。

正确读写“浙江、森郁、聚集、合适、昏暗、稍微、额头”等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游览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金华双龙洞的图片资料、及从空隙进入内洞的实景影片片断。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导入二、检查预习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字义⑴ 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⑵ 课堂反馈自学情况: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带着问题读课文:默读课文,标序号,再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3、了解写作顺序:过渡:作者游览了双龙洞,他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自读思考,用笔画下来。

⑴ 自读思考。

⑵ 小组交流。

⑶ 班级交流。

全文是按游览顺序写的,依次写了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内洞、游内洞、出洞。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三、总结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画一张游览路线图,再说一说作者游览了哪些景点。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3、阅读与想象相结合,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4、朗读课文,能按顺序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由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作者是怎样写清楚和具体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叶圣陶先生向我们清晰地讲述了他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使我们仿佛也置身于神奇秀丽的大自然中。

拿出你们自己绘制的游览路线图,让我们现在就启程吧!二、学习新知1、整体感知:⑴自学要求:默读全文,思考:根据示意图,说说你主要游览了哪些景点?⑵班级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把握全文,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条理,分清文章的主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第1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浙、杜鹃、笋”等词语。

3. 借助文字想象画面,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并列出来。

教学重难点: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浙、杜鹃、笋”等词语。

2.借助文字想象画面,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并列出来。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哪些大好景色?(预设:游览过雄伟壮观的黄山,一览众山小的泰山······)同学们的阅历可真丰富啊。

你们去过双龙洞吗?去过的,可以给大家简单的接受一下。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双龙洞是什么样子的吧。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

(4)课文围绕双龙洞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

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浙、鹃、乳”等词语的读音。

(3)指导“臀”的写法和笔顺。

(4)课文按游览的顺序描写,顺序是: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5)说说你最喜欢那部分内容,简介原因。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作者都看到了什么景物?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标注。

1.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 小组交流,取长补短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路上景色优美。

出金华······从洞里出来的。

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通用12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通用12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生字。

能力目标:在充分阅读、理解、感悟的基础上体会并学习游览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及过度句在文中的作用。

学习“空隙”一段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

情感目标: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产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1、以本课为例继续训练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2、在充分阅读、理解、感悟的基础上体会并学习课文联段成片的方法。

第1页共64页3、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抓住景物特点,仿写一段话。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个生字及新词,认读1个生字。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找到文章的过渡句。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说一说我们学过那些叶老写的文章。

请同学说一说自己在课外读过哪些叶老写的文章。

二、新授。

(一)学习生字。

1、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本课要求会认和会写的生字两个同学互相读这些生字,要求读准字音2、生字从课文中走了出来,出示会认的生字,你们认识吗?找同学读。

全班齐读。

回忆课文中所组的词语。

全班齐读词语。

3、出示会写的生字。

分成小组利用部首查字法,把这些生字注上拼音小组内读这些生字,把字音读正确读课文中的词语4、记住生字字形。

自己看生字,找到易写错的地方同学互相交流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说一说怎样写才能漂亮自己练写生字全班进行交流5、这些生字你们都认识了,能把课文读得更加熟练吗?自己练习朗读课文请同学读课文全班齐读课文6、课文中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还不理解,画下来。

查阅汉语词典,掌握词语的.意思请同学交流这些词语的意思,说一说他们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二)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二、教学重点(一)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二)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三、教学难点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板书:8、记金华的双龙洞)(二)检查预习1、填写生字表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 “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盘曲:曲折环绕课文中指汽车沿盘山道曲折向上行驶(“曲”读qū,不要读成qǔ)呈:显出,露出课文中指山上沙土显出粉红色明艳:明亮鲜艳课文中指山上景物的色彩明亮鲜艳突兀:高耸课文中指山势高耸森郁:树木茂盛繁密课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孔隙:窟窿眼儿;缝儿课文中指石壁上的窟窿眼儿(“隙”读xì,不要读成xī)昏暗:光线不足;暗课文中指洞中光线不足,视线模糊不清挤压:靠拢压迫课文中指作者感受山石从左右两边及上方向他靠拢压迫过来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课文中指头抬起的高度很低婉蜒:蛇类爬行的样子课文中形容洞顶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石钟乳:石灰岩洞中悬在洞顶上的像冰锥的物体,常与石笋上下相对,由含碳酸钙的水溶液逐渐蒸发凝结而成也叫钟乳石名目:事物的名称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各种名称变化多端:变化多种多样端,项目课文中形容钟乳石和石笋的形状多种多样颜色各异:颜色各不相同异,不同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颜色各不相同一转:走一圈儿课文中指作者在内洞里走了一圈儿进:平房的一宅之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课文中指内洞大约有十来排平房那么深上源:水流起头的地方课文中指洞中泉水的源头(三)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真看课文,进一步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帮助指导(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记叙了他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板书:·金华·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边板书边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四)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1、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第七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3自然段;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第五段是第6、7自然段;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学生在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后,按游览顺序分段和概括段意献比较容易了2、概括段落大意(第一段:写4月14日作者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第二段:写去双龙洞路上的见闻第三段: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第四段: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第五段: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第六段:写乘船出洞)(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1、请6名学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六)作业1、抄写生字、生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外洞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二)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二、教学重点(一)了解金华双龙洞外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二)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显得有精神”和“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句话的含义四、教学过程(一)结合课文引入新课春末的一天,在浙江金华,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二)了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学生在书中画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溪流映山红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很多,粉红色的山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一段的第二句话,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对这句话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教师可设计提问:盆栽的杜鹃有人照顾,上肥浇水,怎么在作者眼中却没有山上的杜鹃有精神?引导学生理解花儿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吸收阳光雨露,任其自然地生长,显示出它的本性姿态,而格外地有生机有灵气作者有崇尚自然、赞美自然之意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2自然段,你能不能用作者写出来的和没有直接写出来的颜色画出一幅明艳的画面教师告诉学生映山红的花大多是红色的,也有红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较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联系春天的草木,理解“新绿”的意思“新绿”是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颜色刚长出时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粉红色的山上,开满了红色的、紫色的、白色的映山红,大朵大朵的油桐花一丛丛,一簇簇,在一片新绿的映衬下格外生机勃勃)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讨论: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因为山势不断变化,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有时山势高,有时山势低,有时平坦,有时陡峭,溪流从山上向下流,会随着山势的变化而时宽时窄,时缓时急溪声也会时高时低,时断时续溪流是从双龙洞中流出来的)作者边欣赏着山中明艳的春色,边倾听着淙淙溪声,一路逆溪流而上,来到了双龙洞洞口(三)了解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一个“美”字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用哪两个字来概括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板书:山路美)(洞口可用“宽”字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板书:宽大)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读一读,说一说(高山之上,树木繁密,感到很有气势,也不禁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从全篇来看,它起什么作用?(它是作者在洞中游览的一条线索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四)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板书:孔隙)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这是学生理解上的又一个难点教师可以用“高楼上看物体,物体好像变小”的生活经验作比方,让学生懂得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默读第四段,想一想:作者乘船洞中游与我们平日乘船水上游,游法上有什么不一样?(作者只能仰卧在船上,身子紧贴船底,由管理处的工人把船拉进拉出)不仅游法上不一样,心情也是大不相同呀!读一读作者当时的感觉,体会体会他当时的'心情(随着小船慢慢移动,光线越来越暗,作者的视线也越来越模糊,心情也紧张起来)讨论:作者为什么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因为孔隙太小,左右上方山石奇形怪状,周围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觉山石挨着他,似乎将他紧紧包围起来越往内洞走,黑暗越浓,这种压迫感就越强)我们也为作者捏着一把汗,真希望小船早些靠岸其实这段水路并不长,大约就十米,但让人觉得船儿走了好久好久孔隙中乘船真是太“险”了!(板书险)(五)背诵第四段(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一)了解内洞的特点,感受内洞的“奇”(二)练习给课文编提纲二、教学重点(一)了解双龙洞内洞的特点(二)练习课文编提纲三、教学难点给课文编写提纲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同桌学生相互检查课文第5自然段的背诵2、教师了解学生背诵的情况(二)联系上文引入新课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内洞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板书:内洞)(三)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1、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学生边听边画出写洞中双龙的句子2、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学习,互相启发,开阔思路(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板书:奇)洞中有名称的石钟乳和石笋多达四十多个,而工人首先指点给作者看的是洞顶双龙,为什么?(因为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请一名学生朗读描写双龙的句子双龙有形有态,更妙的是一黄一青,双龙盘绕在洞顶,为洞中平添了几分气势洞中有千姿百姿的石钟乳和石笋,侧耳倾听,耳边响起轻缓的声音,寻声找去,只见……(学生接下去读写泉水的句子)(板书:深黑的石洞里)(四)小结:作者乘船出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五)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1、概括课文中心思想(课文通过记叙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2、在写一篇文章之前,我们的大脑中要有一个思路—我要写一篇什么内容的文章(板书:题目),我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板书:中心),我要怎样把文章写具体,写通顺(板书:材料安排)这个思路就是文章的提纲3、练习给课文写提纲我们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刚才老师讲的写作思路,我们试着给课文写个提纲指导学生给课文写提纲作者游历了双龙洞,有很多感受,他想把这次游历记叙下来,这就是文章的内容(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他要表达什么情感或说明什么道理呢,这就是文章的中心这篇课文的中心我们刚刚总结了(板书:表达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确定了写作的内容和要表达的中心,怎样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呢?我们来看作者是怎么做的作者这次游览,所见所闻很多,但不能把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全部写进文章所以必须对材料进行整理和选择选择最能体现这次游览特点的,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作者挑选了山路上的景色,因为它能表现大自然的美,也增添了作者游双龙洞的兴趣作者挑选了洞口、外洞、进入内洞、内洞几处景物来写,因为这些都是作者游览的对象,也是作者游览的顺序,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挑选好材料后,还要对选好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段落清晰本文的作者是按游览顺序组织材料的,同学们把作者对材料的安排按顺序写下来(学生在本上写)(板书:1、交待时间地点 2、路上见闻 3、外洞 4、由外洞进入内洞 5、内洞 6、出洞)4、小结:(指黑板)这样就是一个简单的提纲我们在写作文前,应该编写作文提纲首先想好要表达的中心,然后选择能表达中心的材料,最后把选好的要写的内容安排好5、学生将编写的提纲补充完整(六)作业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一课,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第2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4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4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4篇)作为一名教学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带来的4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小编给您的好友哦。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认知:1.通过自学,能读准生字,多音字字音,运用与结合课文等方法理解有关词语;2.了解叶圣陶的生平概况以及游记这一体裁的基本特点和有关溶洞方面的自然常识。

技能、方法:1.训练并初步掌握解词的几种基本方法,如查工具书、用近义词、借助图片、实物、结合句子,联系生活经验等。

2.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三要六不”,即读音要正确,声音要响亮,姿势要端正,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换读、不唱读、不读破格句。

注意手握书本的姿势与站立的姿势。

3.训练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性学习和交流,理解游览的顺序、景点以及文章的主次。

情意: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祖国山水的自然和神奇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读通课文,理解词语,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画示意图),同时在网上或课外书上查找关于溶洞的一些图片和资料。

2.教师方面:①准备一幅叶老的人物像片以及他的有关作品集;②准备一盆杜鹃花;③有关溶洞的图片资料;④有关文字投影片。

第一张:①浙江合适稍微呈现②罗甸森郁聚集昏暗额角③系着绳子好奇的心情第二张:①突兀森郁合适盘曲而上变化多端聚集②头脑额角肩背臀部脚跟③杜鹃花映山红第三张:变化多端千变万化变化无穷千姿百态形态万千形象各异奇形怪状变幻莫测……第四张:朗读课文“三要六不”(略)第五张:关于石钟乳、石笋的小知识介绍(略)三、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练习审题:1.同学们喜欢春游吗?说说你游览过的地方、景点的特征以及游览后的感受。

2.正值阳春三月,正是旅游的好时机,50年前的今天,即4月14日叶圣陶老先生曾游览过一个地方——逐步板书:双龙洞(景点)金华(地方)记(可换“游”字,它是游记性文章的一般命题方法,如游苏州乐园、游常州恐龙乐园等)(二)学生汇报预习后的收获:说说通过自学了解了些什么,掌握了些什么,遇到什么困难,有哪些疑问。

(新课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第2课时

(新课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第2课时
1.出示图片:
师:金华的双龙洞是怎样的景观?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讲授新课
二、课文赏析
(一)指名读课文第一段思考: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二)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想一想:去双龙洞的路上,作者有什么见闻?
出示课件:
这些景物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映山红多而茂盛,油桐花很多,沙土是粉红色的,溪流随山势不断变化。
(4)内洞时而”等来理解课文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了解在去双龙洞的路上见到的美丽景色,训练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拓展延伸。
三、拓展练习
(一)欣赏出示图片:
桂林银子岩溶洞
北京石花洞
湖南梅山龙宫
湖北腾龙洞
(二)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游览的过程是( )→( )→( )→( )→( )→( )
⑤作者为什么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
因为孔隙太小,左右上方山石奇形怪状,周围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觉山石挨着他,似乎将他紧紧包围起来。越往内洞走,黑暗越浓,这种压迫感就越强。
本段的写作特点:通过描写船小及作者的感受来写孔隙的特点。
①作者描写了内洞的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双龙——蜿蜒;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泉水——缓缓、轻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单元
5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下
学习
目标
一、文化自信:阅读课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二、语言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三、思维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以及“我”的感受写具体的,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外洞和内洞的特点。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人教新课标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外洞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二)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一)了解金华双龙洞外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二)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显得有精神"和"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句话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一)结合课文引入新课。

春末的一天,在浙江金华,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

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

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二)了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学生在书中画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溪流。

映山红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很多,粉红色的山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一段的第二句话,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对这句话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教师可设计提问:盆栽的杜鹃有人照顾,上肥浇水,怎么在作者眼中却没有山上的杜鹃有精神?引导学生理解花儿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吸收阳光雨露,任其自然地生长,显示出它的本性姿态,而格外地有生机有灵气。

作者有崇尚自然、赞美自然之意。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2自然段,你能不能用作者写出来的和没有直接写出来的颜色画出一幅明艳的画面。

教师告诉学生映山红的花大多是红色的,也有红紫色和白色的。

油桐的花朵较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

联系春天的草木,理解"新绿"的意思。

"新绿"是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颜色。

刚长出时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2-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2-人教新课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2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寒假中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今天,我们准备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你想去吗?2、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1)“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

本文是一篇游记。

)(2)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游双龙洞的经过)二、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象?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仔细的品读一下,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写写自己的感受。

集体交流:(一)在路上的有什么见闻见闻?1、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2、交流: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山色水声明艳]3、齐读第2段,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

4、理解句子“一路迎着……变换调子。

”感受到什么?(二)喜欢外洞和内洞。

1、自由读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洞口宽,洞内大)[板书:宽、大]2、导读“洞口很宽,像……。

走进去很大,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

(三)本文作者花费笔墨多的是------、-------。

四人小组研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四)、我们来到内洞,发现了什么?A:内洞的特点——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大(比外洞大得多)[板书:黑、奇、大]B:作者的感受——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谁想再来读一读内洞描写指读四、写法总结:本文我们要学习作者的这种按游览顺序,有详有略的主次分明的表达方法。

看课文那些地方写到了溪水,标注一下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课文以游览顺序和泉水流经的路线为线索,仔细观察,生动描写,有详有略的叙述。

突出了双龙洞的特点。

五、情境再现,总结延伸。

叶老游完此洞后依然兴致勃勃,又沿着溪水往上走,去观赏上一个洞——冰壶洞,冰壶洞另有一番美丽的风光。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 2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 2教学设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要求: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2.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老师检查自学情况。

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人课题同学们都喜欢游览,旅游后还有写写游记。

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后,就写了一篇游记,这篇游记就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叶圣陶先生是怎样写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了解学生预习课文情况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你读了“预习”了解了些什么内容?2.通过读课外书,收集资料。

你了解了关于本课的什么知识?3.老师小结:同学们了解的情况真丰富,看来同学们在课外是下了一翻工夫的。

三、思考问题1.听录音机朗读课文。

2.学生思考:⑴想一想每段讲什么?⑵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⑶把讲到洞中双龙的句子画下来。

3.讨论以上思考题。

四、检查学生学习生字、词的情况五、作业: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3.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进行片段练习。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二、学习第一段。

1.抽学生读本段。

2.思考:⑴叶圣陶爷爷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见了什么?(请用:“”画出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   人教新课标

【教学理念】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观念,凭借教材这把“钥匙”,以顺应学生的“身心发育和生活经验的扩展,逐步培养学生凭借我国语言文字吸收经验表达情意的知识能力。

”(叶圣陶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⑴能够揣摩语言文字,体会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的方法。

并能为表达交流的需要写一写身边的景物。

⑵感悟双龙洞景观的奇异,能够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2、过程方法:比较分析品位语言;学习写法强化练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学习叶老感情真实,语言洁净的文风,不说空话、假话。

⑵受到双龙洞奇异景观的熏陶感染,体会我国山河的瑰丽多彩。

【教学重点】体会孔隙一段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的方法,感悟语言文字的精确与朴实。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当堂练笔热情,使学有成效。

【教学用具】内洞景观录象、孔隙一段文字及孔隙的纵切面、友情卡。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1、自我介绍。

2、介绍我的学生。

3、交代友情卡,提示要求。

4、询问学生旅游情况,拉近与课文的距离。

二、整体感知课文,明晰路线图,激发生活体验1、直接导入新课:去过金华的双龙洞吗?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番。

(板书课题)2、怎么走?都经过哪?快速浏览课文,看谁能最先看到游览路线图。

3、看到了吗?谁来说说!(板画)4、按着游览路线图出发吧,心情怎样?推荐一位同学,咱们读出路上的好心情!注:读不到位,引导学生想象词语的意思导读。

三、分部分感悟景点特点,品味“具体”写法1、自读自悟:到双龙洞口了,咱们进洞游览,看哪一个景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标注下来,一会儿就这一景点谈你的感受。

2、汇报交流,提升认识:哪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随学生导入相应景点,但应提示全体学生注意在游览路线图中的位置。

第五自然段──孔隙:⑴学生认识。

(随机板书:小……)⑵从哪体会到的?一种情况“孔隙”一词的理解:一种情况:①可能说船小。

②是船小吗?教师手势:是孔隙的窄!(板书:窄)③都读读这两句,体会体会。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2课时) 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2课时)  人教部编版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生字,理解“登陆、移动”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中不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生字词卡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案设计幻灯片示例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出示溶洞、石钟乳、石笋的图片)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

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今天,我们就跟随叶圣陶先生去感受一下金华双龙洞的神奇。

(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初读课文学习字词(30分钟)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2.请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一想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都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3.说一说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游览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去双龙洞时沿途的见闻。

第三部分(第4~7自然段):写“我”游览双龙洞外洞和内洞时的见闻和感受。

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写“我”出了双龙洞。

4.认读生字新词。

(1)出示学生认为难读的词语:浙江一簇臀部漆黑蜿蜒杜鹃孔隙肩背移动额角登陆石笋上源石钟乳变化多端(2)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重点强调:注意读准平舌音“簇、笋”,翘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30分钟)音“浙、乳”。

(3)展示读:开火车读,分组赛读。

5.识记字形,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浙罗杜鹃窄郁肩臀移额陆乳笋端源(1)认读字音。

(2)识记生字。

形近字比较:罗—萝杜—社移—侈端—瑞(3)教师重点针对以下这个字进行指导、范写:“臀”,上下结构,笔画较多,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字要写得扁一些。

下面的“”写宽一些,托住上面的部分。

6.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变化多端:变化多样。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_人教新课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 边读课文边划出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词语。

4 能按照游览顺序画出游览线路图,简要概括出其特点。

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⒉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⒊.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师生交流,激趣导入(课件1)师: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请打开课本第9页,上节课理解了生字词,知道了游览路线,并且领略了路上的风光,现在回忆一下游览路线,(课件2)首先是在路上,有各色的------生:映山红师:时时变换调子的-----生:溪水师:给同学们两张图片感受一下外洞的宽敞。

像不像大会堂?(课件8、9)师:齐读“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一定不觉得拥挤。

”体会外洞的宽敞。

师:作者用什么方法把外洞宽敞的特点写出来的呢?生:做比较。

师:和什么做比较?(课件10)生:桥洞和大会堂。

师:外洞部分谁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师:我们学习描写孔隙的部分,小组汇报一下,孔隙的特点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生:窄小。

我是从“虽说是孔隙——小船”。

看出来的。

(生读)(课件11)生:我从这下词语可以体会孔隙的窄小———“挤压、稍微、一点儿、准会”(课件12)生:我是从“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擦伤鼻子。

(生读)(课件13)师:作者躺在小船里是怎样的感觉?生:紧张、好奇、害怕······(指名让学生读课文,读出感觉)师:作者用什么方法把孔隙窄小的特点写出来的呢?生:小船和感受(课件14、15)师:作者没有用具体数据说明孔隙的窄小,而是用其它事物(本课用小船)来衬托出孔隙的窄小,这种方法是借用其它事物写本事物,同学们要记住这种习作方法,应用到以后的习作中。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2)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2)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2)人教新课标传授目标:1 正确、娴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议决语言文字明白金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酷爱,培育学生的想象能力。

3 边读课文边划出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词语。

4 能根据游览顺序画出游览线路图,扼要概括出其特点。

传授重难点:1.明白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来内洞的。

⒉领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育学生的想象能力。

⒊.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要。

传授准备:多媒体课件传授历程:一、发言引人课题。

同砚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景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住了人们的赞叹。

《记金华的双龙洞》便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

这节课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欣赏这一神奇的溶洞。

(齐读课题2遍)1、简介双龙洞。

2、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3、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学生总结游览路线)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在游览双龙洞的历程中描写了几处景点?(路上、外洞、孔隙、内洞)2.找出课文是用哪些语句把游览的景点相连起来的,用数字标在句首,连贯地读一读,你有什么领会?3.用“~~~~~~~~”画出描写溪流的语句,读一读,你有什么新的领会吗?小结提拔:文章按有这样的两条线索。

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是“顺”的线索;另一条是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

两条线索奇妙地交织在一起,这样的叙述不仅使全文脉络明白,而且使游览的方位、偏向和作者查看的移动线索和角度都特殊明白。

三.划分段落,领会沿途风景描写的作用1.根据游览所在给课文划分段落。

2.自由读这一部分,想一想:叶老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①看到:花——“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物质。

”树——连合“花”一起理解。

要是学生没有同时谈花和树,则引导:只是是山上的花比盆栽的显得有物质吗?山——沙土粉红色,独具特色,一谈而过。

溪——“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音调。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17《记金华的双龙洞》人教部编版 (2)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17《记金华的双龙洞》人教部编版 (2)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17《记金华的双龙洞》人教部编版(2)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记金华的双龙洞》故事内容,把握文中描述的景点。

•掌握故事中生字词语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帮助学生形成具体而生动的想象。

情感目标•通过讲述美丽动人的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风景名胜的情感。

•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故事情节,掌握关键词汇的意义。

•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相关的阅读和讨论。

教学难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正确记忆故事中的关键信息,保持对故事情节的连贯性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并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故事《记金华的双龙洞》。

2. 学习新课1.教师朗读故事《记金华的双龙洞》,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情节和描写。

2.细读故事,分段解释生字词语,并让学生朗读。

3.学生分组合作,互相讨论故事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3. 拓展延伸1.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绘制相关的图片,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2.学生表演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加深对故事的印象。

4. 归纳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故事要义和重要知识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美丽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祖国风景名胜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学生在细读故事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通过合作讨论和个人表演,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多接触名著,培养他们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感。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故事《记金华的双龙洞》的内容,促进他们在语文领域的成长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 边读课文边划出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词语。

4 能按照游览顺序画出游览线路图,简要概括出其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⒉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⒊.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

《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

这节课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

(齐读课题2遍)
1、简介双龙洞。

2、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3、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学生总结游览路线)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在游览双龙洞的过程中描写了几处景点?(路上、外洞、孔隙、内洞)
2.找出课文是用哪些语句把游览的景点连接起来的,用数字标在句首,连贯地读一读,你有什么体会?
3.用“~~~~~~~~”画出描写溪流的语句,读一读,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吗?
小结提升:文章按有这样的两条线索。

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是“顺”的线索;另一条是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

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这样的叙述不仅使全文脉络清楚,而且使游览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观察的移动线索和角度都非常清晰。

三.划分段落,体会沿途景物描写的作用
1.根据游览地点给课文划分段落。

2.自由读这一部分,想一想:叶老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①看到:
花——“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


树——结合“花”一起理解。

如果学生没有同时谈花和树,则引导:仅仅是山上的花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吗?
山——沙土粉红色,独具特色,一谈而过。

溪——“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学生可能从“宽、窄”“缓、急”、四个“时而”体会到溪流形状、声音的变化,可追问:为什么溪流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因为山势不断变化,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有时山势高,有时山势低,有时平坦,有时陡峭,溪流从山上向下流,会随着山势的变化而时宽时窄,时缓时急。

溪声也就会时高时低,时断时续。


指导朗读:这“宽、窄、缓、急”的溪流多像一首欢快的乐曲,能读出溪流变换的调子?请你读出溪流的变化。

②感受到:“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导读:各色的映山红、粉色的山、深绿、淡绿的植被。

作者用一句话把看到的画面全部展现在读者眼前,难怪“眼前一片明艳”。

请你把想象的画面读出来。

整合:山中有数有花还有水,所以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自由,你读着有什么感受呢?(美)现在知道作者为什么会用两个段落来写沿途的见闻吗?(沿途景色已如此美丽,双龙洞位于其中,自然更值一游;烘托了作者当时的游兴很浓,心情舒畅,对景物的赞叹。


作者就是这样不需华丽的词藻,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真实的叙述给读者,这也是叶老的写作特点。

四.读懂内容,体会写法
(一)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想一想,景点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读一读相关的语句。

(二)自学研讨,小组讨论交流。

(要求:先说景点特点,再读句子谈对词句的理解)
外洞——大
1.学生可能说“大”
①学生可能从“仿佛到了个大会堂、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感受到外洞大。

相机出示:
带着感受读。

②引导归纳修改:外洞“大”,还有补充或不同的意见吗?如果学生用书中描写大的具体词语或句子填空,则引导归纳:你们觉得哪个同学归纳的更精炼、更准确?修改填写的表格。

2.带着想像品读。

都来读读这句话,试着读出外洞是这么大。

(自由读,指名读)
小结:叶老就是用这样一句很平实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外洞的特点。

(三)过渡: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是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孔隙又是什么特点呢?
孔隙——窄小、险
1.从“孔隙”词意感受“小”:“孔隙”是什么意思?(窟窿眼儿;缝儿)你们读了“孔隙”这一部分,有什么特点呢?
2.归纳特点:学生容易说“小”,或“矮、窄”。

如果学生开始没有谈出后两点,师在学生体会小船进出和进洞感受时点拨。

①学生可能从只有小船进出读出孔隙“小”,随机出示:
A学生能从只有小船才能进出、并排仰卧、用绳子拉进拉出等谈孔隙很小或低矮、狭窄。

B师画图配合演示小船进出方式进一步体会:师配合演示,边听边看,体会到了什么?大家都来练习读一读,看谁能把小船进出孔隙的过程读清楚。

(自由读,指名读)
过渡:你们还从哪感受到孔隙的特点?
②学生还可能从乘船进洞的感受谈孔隙“小(”或“低矮”):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A学生容易从“仰卧、自以为……才……可是还……,从……到……到……没有一处不贴,挤压、要是……准会”等处”感受到孔隙的窄、小。

B引导换词体会:随学生谈到“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补充出示并点击变色“贴”:
这里的“贴”字还能换成什么词?(如挨、触)读一读,你觉得哪个好?(体会到是紧紧地挨着,从而感受到孔隙的低矮)都读一读这句话,体会着必须紧紧的挨着船底的感觉。

③学生还可能从进洞感受体会到孔隙的“矮、窄、险”
A学生容易抓住“眼前昏暗、都朝我挤压、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体会到孔隙的低矮。

读出你的感受。

B对比语言,体会描写感受的作用,进一步体会孔隙的“低矮”。

补充出示:
去掉最后一句话,你来对比着读一读,有什么体会吗?(叶老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的非常清楚。

)你们都练一练,一边读一边想像着自己在乘船进洞。

(自由读,指名读)
3.整合全段,感受写法。

①指名分工读,(前部分女生,后部分男生),大家认真听,边读边想像这情境,想想叶老是怎样写孔隙的特点的,我为什么请两位同学这样分工读?
②小结写法:叶老就是这样,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真真实实的写了下来。

4.你们说孔隙的意思是“窟窿眼儿,缝儿”,那么这里为什么称为
“孔隙”?(体会是与群山、内外洞相比较它的确是太小了。


(四)过渡:我就是这样仰卧在小船里,穿过低矮狭窄的孔隙到了内洞。

内洞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内洞——黑、大(宽广)、奇……
1.学生容易谈到“黑、宽广(或大)”(板书)
①学生可能从“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体会内洞“黑”。

一读而过。

②还可能从“内洞一团漆黑……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引导结合“在内洞走了一转……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联系在一起谈。

谁用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内洞的大?
2.内洞还有什么特点?可能会补充“景物多”或“美”或“奇特”。

A能谈到描写“青龙、黄龙、四十多种”的语句,谈“景物多”或“美”。

(在学生读到双龙时引导点题:你从这里读懂了什么?)把你体会到的读给大家听。

B学生交流资料体会内洞特点。

C教师补充图片资料进一步引导:这么多的石钟乳和石笋布满在这么大、这么黑的内洞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神奇)叶老是怎么说的?随学生回应出示:
五、整合过渡句,再次体会游览顺序
今天,我们跟随着叶老上路,观看了外洞,感受了孔隙,欣赏了内洞。

再来回忆一下我们找到的把这些景点联系在一起的句子,出示:
齐读: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叶老是怎样写游记的。

这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游览)这就是游记的特点!
六、总结提升
叶老曾说:“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

写文章,无非是一点,我听到的,看到的,真体会到的东西来告诉读者或听众。

”今天从这一篇课文,我们有所领悟。

七、课后作业
你曾经到哪里旅游过?选一处仿照本文的写作方法,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一写。

附板书:
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美
外洞大
孔隙窄小险
内洞黑奇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