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中结业会考地理考试 试卷分析
2013初中地理结业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3初中地理结业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Ⅰ卷答案:(每题2分,计44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23、(1)(连对1处得1分,计4分)(2)太阳高度渐高(大),至Q2达到最高(大);昼渐长,夜渐短。
(每点1分,计2分)24、31、(1)热(1分)北回归线穿过北部,大部分地区在10°N----23.5°N之间。
(1分)(2)德干高原(1分)(3)绿色革命水稻(2分)(4)西南季风不稳定造成的。
(或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盛,容易造成水灾;西南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不足,容易造成旱灾)(2分)(5)A 位于黄麻产区,原料丰富(2分)25、(1)广州市;南海(2分)(2)水稻;甘蔗;(降)雨水充沛(每点1分,计3分)(3)经济、城市发展迅速,工业用地占据农业用地(工业发展乱占耕地)(2分)(4)前店后厂(1分)26、(1)C京广线(1分)(2)武汉(1分)攀枝花(答马鞍山也对)(1分)(3)上游(1分)(4)“减小”“增大;(2分)乱伐森林,围湖造田(1分)夏季洪水濒发(意思对即可,1分)植树造林,退田还湖(1分)27、(7分)(1)B(1分)(2) 天然气、西气东输(2分)(3)水源充足;地势平坦(每点1分,计2分)(4)夏季高温;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28、(1)华北平原、河北省(2分)(2)北京西北高东南低;河流自西北向东南呈散射状。
(2分)(3)A(填字母,1分)(4)水资源短缺,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2分)(5)公路运输。
(1分)(6)①(1分)29、(1)秦岭-淮河一线;气候(气温和降水);季风;地形(每空1分,计4分)(2)温带季风气候;水田(2分)(3)①(1分)(4)②(1分)。
2013年中考地理试题解读

二、综合题部分阅卷分析
第(3)题,需答出两个要点:饲料和市场。(答草料、食物充足 也可得分;靠近消费地或需求量大都可得分。若不答这两个方面则 不得分。) 第(4)题,退耕还林还草或植树种草、退耕还牧都可得分;(恢 复植被、建防护林或人工草场皆可得分,只要跟恢复植被有关答案、 言之有理即可。) 3、阅卷中存在的问题 (1)得分率很低; (2)书写不规范;答案超出了答题区域。
二、综合题部分阅卷分析
3、阅卷中存在的问题 (1)小题主要是错别字,渤、潍、弥、峡均出现错误。尤其是渤 和弥; (2)小题主要是掺杂其他作物,不能区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3)小题学生对河水的来源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边原因也跟着 错了; (4)小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写出旱涝,原因也随之错误。
二、综合题部分阅卷分析
,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二、综合题部分阅卷分析
1、标准答案 (1)渤(莱州湾) 潍 弥 峡山 (2)小麦、玉米 土壤盐碱 化严重 (3)降水 潍坊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 年际变化都很大 (4)旱灾 春季气温会声快,风力大,蒸发旺盛, 降水又少。 2、阅卷标准 (1)小题:与答案一致,有错别字不得分。 (2)小题:第一空答小麦或玉米均得分,其余不得分。第二空只 要有盐碱化即得分,但不能回答海水盐碱化。有错别字不得分。 (3)小题:降水 其他答案如降雨,雨水都正确。原因:采点阅卷, 只要有温带季风气候或者是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都很大都正确。 (4)小题:旱灾 其他答案如干旱 春旱都正确。原因:采点阅卷, 只要有降水少或者蒸发旺盛就行。
2013—2014学年度八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2、重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以图表为学习工具,重点是区域地理。在地理学习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因此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对于课本一些重点知识一定要反复落实,要使学生能正确书写下来,避免书写错别字,要使课标要求的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学生掌握准确无误。特别中国地理。
3、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体现不够。
4,教学中没有认真巩固基础知识,没了解学生基础,没有深化学生已学过的知识。
二、加强、改进、提高的主要措施:
1、要从思想上重视地理学科。
从这次初二学生的地理试卷来看,出现了很多空白试卷,且学生的试卷书写相当潦草,胡写乱写的学生很多。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思想上不重视此学科,认为初三不考,无所谓。
3、重点教做题方法,分析做题过程。今天的习题,明天的考题。万变不离其宗,研究题,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4、要讲究备考方法。提高学习兴趣,转变教学观念,优化复习策略,优化答题技巧。复习时要对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5、复习时要对学生进行审题、答题规范、答题技巧的训练。
三、对试题的评价和建议:
1、试题题量适中,难易比例安排合理。
旬阳县13-14学年下学期期末素质测评试卷分析
学校: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分析人:填表时间:2014、1、10
一、从测评中发现学科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宏观把握,没有让学生充分认知区域地理问题,没有仔细让他们进行分析与探究;
2012-2013七年级地理下试卷分析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末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本次考试为全区统考,学校自行组织批卷,现对本试卷进行如下分析:一、试卷总体评价1.试题结构地理试题独立成卷,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
闭卷笔试,题型包括:一单项选择题:30个30分;二连线题:2小题共计10分;三读图题:5个36分;四材料分析题:4小题24分。
2.特点试题突出教材重点,适当兼顾覆盖面。
试题的考点覆盖了新课程标准所列的重要知识点,各部分比例与课时要求保持一致,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都有所涉猎,所以覆盖面较大。
重点强调基础,考查最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尝试考查实践能力,图文转换能力。
3.试题难易度试题难易度适中。
没有偏题、怪题、超标准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一套好题。
二、成绩统计全校成绩统计如下:我们七年部共有七个班,参试学生2人,分数统计如下:(二)、下面分析抽样以七年五班为代表,进行试卷分析,因其平均分为77.94,与总平均分接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班成绩统计如下:三、逐题分析1.选择题分析共有30小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但是很多题需要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相对较难。
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得分率高;个别学生对学过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导致失分。
较突出的有单选1题,6题,9题,10题,16题,20题,21题,22题。
学生对复习过的知识掌握较好,对需要变形思考后再答的内容答得不好,例如第9小题,下列商品中,日本从我国进口较多的是:A汽车 B钢材C服装D 音响。
2.连线题综合题共计二小题10分。
从答题情况看,两道题答得都很好。
分析原因题简单,多数复习过,学生掌握比较好,个别同学第一题答的不好,是因为国家所在的大洲分布不太清楚,所以答错了。
3.读图题本题共5小题36分。
考查的是学生的读图能力,因为考前有范围,所以学生答得比较好,相对有丢分的题是第4小题的第2问,学生没反应过来,北极地区的周围是陆地,南极地区的周围是海洋,忽略了“周围”二字,所以个别同学答反了,导致丢分,再有第2题第一问,连线个别同学没看题,所以按照死记的答案答,但是位置变了,所以答错了。
2013年泉州市初中地理毕业、升学考试总体答题情况分析

2013年泉州市初中地理毕业、升学考试总体答题情况分析选择题:选择题共25小题,1-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重点考查学生发展所必须掌握的地理基本知识与技能、地理学习方法与能力。
全市平均得分44.2,得分率为88.04%。
选择题答题情况较好。
综合题:综合题共6题,50分,侧重地理能力考查,即读图用图能力、综合分析归纳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地理文字表述能力等。
全市平均得分39.4,得分率为78.7%。
考试评卷结果分析,总体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较好,有一定的地理学科逻辑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地理学科基本技能与基本素养。
存在个别学生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基本原理理解不够深刻,地理学习方法没有灵活掌握,知识迁移能力低,综合分析能力差,表述不够规范,语句不顺,用词不当,错别字多等现象。
2.试题答题典型情况分析第26题:(1)存在问题错别字较多:如“陡崖”写成“徒”,崖写成“涯”,“崩塌”的塌写成“踏”等;书写马虎、小数点没点清楚:把12.5写成125;概念混淆,地形类型错误较多,地形类型写成高原、盆地的多;地形类型与地形部位不分,有的答成鞍部等地形部位;答题不规范,山脉走向与河流流向表述混乱;河流流向不明确,河流流向写成“东南——西北”也不少;地质灾害与气象灾害概念不清;地质灾害写成沙尘暴、台风、暴雨等。
(2)原因分析学生复习不扎实。
教学时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复习不够细致。
概念混淆不清;没有认真审题,没有仔细读图,只凭材料中的“西南某地区”就判断为云贵高原。
(3)应对措施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学生的书写、答题规范指导;注重地理专有名词的讲解;对一些易混淆的概念要进行对比复习。
第27题(1)存在问题经纬度判读东西经、南北纬不分,经纬度的标准写法没掌握;书写不规范。
错别字多,如巴拿马写成“巴拿巴“、”“马拿马”、“加拿马”等;不理解时间差异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写成公转、纬度位置等;北温带写成“温带”。
2013年初中学业水平地理模拟考试质量分析

2013年初中学业水平地理模拟考试质量分析六河中学陈明亮为了检测学生学业水平地理复习效果,我们认真组织了这次模拟考试,下面我就此次模拟考试谈谈我的看法。
一、对试卷的分析1、试卷题型及分值比例:试卷共二个大题,第一大题: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第二大题:综合题,共八个题,共50分。
2、试卷内容:(1)、选择题,大多为基础内容,难道为较易、适中,总体测试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和稍加灵活运用。
(2)、综合题,此50分题为适中偏难题,主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在识记的基础上要能灵活运用。
3、试卷评价:纵观全卷,本套试卷试题质量较高,试题适宜,知识覆盖面到位,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比重协调较好,难度适中,与教材、教学大纲紧扣,不脱离教材,又不生搬教材,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考查,总之,真正起到了期末检测的作用。
二、对学生考试情况的分析1、实际参加考试学生241人,各基本数据统计如下:2、得失分原因分析纵观全卷,学生得分较多的为基础识记题,多为那些地理常识,是相对死板的知识,而丢分较多的为灵活性应用题,丢分多原因基本上是学生平时不注重地理思维的练习,死记硬背的东西多,没有把地理常识与地理应用结合起来,故只要稍微的加以变化和改变提问的方式,对同样答案的题都容易出错,其次是学生不能把地理理论联系实际生活,;第三是学生粗心大意丢分;第四是学生主观能动性差,看见题目长就认为此题不会做,然后就不做。
比如综合题第一题材料分析,学生看见长长的一段的材料就摇头了,压根就认为自己做不出来,就没有去仔细阅读材料,更别说根据问题来从材料中找寻答案了,所以导致这样的简单题丢了过多的分。
总之,此次模拟考学生考得不太理想,对于大多基础题都没有能把握好,基础知识记住的内容太少,导致总体水平下降。
三、对教师教学的情况分析初中地理是一门基础性科学课,很多地理知识是从我们身边的吃穿住行归纳总结出来的理论,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不能脱离生活而教学,把书本上的知识“死”用,而应该是“活”用,用于生活实际,指导我们去生活。
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2013年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本次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了,从试卷成绩来看,存在许多问题。
为了以后更好的从事教育教学,在实践中吸取教训,不断总结经验,现对本次地理期末抽考进行质量分析,具体如下:一、成绩统计:全年级64人参加考试,及格19人,优秀1人,最高分43二、逐题分析:试卷分为两大部分,单项选择和综合题,第一部分难度基本都不大,知识点涉及的也较全面。
综合题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难度都较大,三个都是读图题,一个是日照状况图,这个题对学生智力要求太大。
第二个是“世界海陆分布图”,这一题是死记题,第三个考查气候,比较温带海洋性和温带季风气候,学生能判断出来就很难,气候是初一地理一大难点。
三、存在问题: 1、读图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答题出现地理知识和地图两张皮现象,不能一一对应。
2、对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较差,特别是资料分析的能力很欠缺,直接影响到相关这部分试题得分。
4、部分学生不会审题、甚至不审题,地理概念掌握不牢。
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本身内容关注不够,试卷中出现的课本原题和原图也不能很好解答,直接影响试卷成绩的提高四:改进措施:1、提升地理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地理教学的转轨使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要求地理教学质量达到大面积的提高。
但由于认识的误区导致师生行为的不到位,使学科教学成绩多年来一直偏低。
从学生角度而言,更多的学生早已把地理学科当作“小科”、“副科”,学习积极性不高,被动学习或者干脆不学,直接导致成绩低下。
地理学科的设置,充分说明它存在的重要性,师生都要进一步提升认识,要清楚地理学科在素质教育乃至现实生活、学生终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摆正位置,密切地理学科同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不断教育学生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成绩提高的主体。
2、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必须承认,目前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不强,平时很少主动学习,除了教师指定了此外,不想再看书。
初中地理考试分析范文.doc

初中地理考试分析范文试卷分析能让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突出能力的培养。
下面是我为您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2016年初中结业会考地理考试已经结束,现将本次考试情况做出分析,以便更好的利用考试对教学的引领作用,及时的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达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我将从试题分析及评价、学生答题情况、今后的教学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
一、试题分析及评价(一)试题总体分析石家庄市2013年初中结业会考地理试题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命制,综合整套试题来看,题量适中,难易适当,试题内容各模块比例适当,基础性强,知识覆盖面广,尤其突出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地图考察突出,彰显地理特色,比较贴近学业水平测试。
试题重视记忆、应用和创新相结合,能反映地理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基本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兼顾知识、能力、情感的考查,这种命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分析问题及知识迁移能力,发挥了考试对教学的引领作用,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二)试题的结构及考查内容本次考试试卷的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由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两种题型组成,选择题共30个,综合题5个。
考查内容是七年级上册下册及八年级上册下册的全部内容。
(三)试题的基本特点1、强调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主干。
强调基础知识,突出主干是地理考试的一贯思想和命题原则,本次考试也不例外,大部分考点都能达到课本知识的再现,本次考试覆盖面广,基础性较强,重视考查地理学科内基础的、核心的知识体系。
整套试卷覆盖了各章节,且各部分知识点的分布比较合理。
试题源于课本文字,不照搬,不死板,稍加改动,就成了覆盖全教材的基础性的试题。
2、大量使用地图,尤其注重学生读图、记图、析图、图文转换能力的考查。
地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试题可谓无图不成题。
本套试题使用各类地图、图表共16幅。
地图类型多样,有枕面地图、柱状图、景观图、漫画、图表等。
2012至2013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期末试卷分析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一、试题分析(一)试题分析指标1、题型比例分析从上表可以看出:本次试题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单选题60 分,第二部分为综合题40 分。
试题与中考题型相符,考试时间和分值也与中考要求一致。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试题涉及面广、重难点章节突出。
其中,第二章和第四章内容为本册教材的重点章节内容,试题也突出了这一点,这两章内容分值占总分的67%,完全符合中考要求。
总之,本试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内容安排合理、恰当,对地理教学有很好导向作用。
3、试题难度分析本试题难易适中,重视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整体试题难易度比为8:1:1。
4、试题与新课程理念和中考试题发展趋势的对应分析本试题完全与中考试题相符,达到了新课程理念所要求的标准。
难易程度比例适中,试题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重视学生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也考查了部分实事地理知识,也就是学生身边的地理知识,这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
(二)试题质量评价1、试题特点综述:本试卷具有两大特点:(1)重基础,题简单。
本份试卷光单选题60 分,这些题目都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中的基础,例如:单选题中的“地图”、“世界居民”以及“世界发展差异”等章节内容,只要学生稍加用心即可得分。
(2)重读图,题灵活地理离开了地图,那就不叫地理,地图才是地理的重头戏,本份试卷中的题目就突出地理学科特点。
选择题中读图占了23分,第二部分综合题全部为读图题占了40分;这样读图题就有63分之多;这样从多方面地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2、试题不足之处:(1)试题是否可考查一下学生绘图能力。
(如:绘制某地气候坐标图等)(2)整体来看:试题难度偏低,中档题目偏少。
整套试题对第四章内容考查还是有点偏少。
(三)对命题的建议:1、试卷题目中缺少些创新性的题目。
2、整体试题难度不能太偏低,这样不利于学生分层次,应适当增加难度为中档的题目。
2012-2013学年八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分析期末考试已经结束,现对本试卷作一分析:一、试卷总体分析本份试卷重基础,覆盖面广,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试题题量、难易程度、各种题型都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同时又注重对地图的分析理解,注重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考查,对以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都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具体分析,本试卷具有两大特点:(一) 、重基础,题简单本份试卷单项选择题30道共60分,这些题目都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中的基础,例如:单选题中的“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等等,只要学生稍加用心即可得分。
当然,关键是要细心,马虎是得不了高分的。
(二)、重思维,题重点本试卷判断题10道共10分,这些题目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该题既考核了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又训练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重读图,题灵活地理离开了地图,那就不叫地理,地图才是地理的重头戏,本份试卷中读图析图题占了20分,多方面地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
从一般读图到实际应用,可谓面面俱到、无所不考,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地理学习情况,由此可见命题人的良苦用心。
(四)、重开放,题新颖本题为开放性问答题共10分,该题开放性强,通过两个材料充分的考核了学生对全册教材的掌握。
本题从“节水标志”到“我国的四大地区”再到“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多方面的考查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更加提高了学生对保护自然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学生在试卷中出错较多的题(一)、单选题:第1、2、3、4、5、7、8、11、16等小题考查知识的识记能力,答题情况比较好一些。
第13小题错得多的原因是没有掌握好盆地的特点。
第6小题错得多的原因是没有记住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
(二)、判断题10分,第36题较难,大部分学生不会做,主要是考的知识点比较细,学生还是对地形图记忆的不深刻。
2013.6初一地理试卷分析

分析
及
今后
措施
少部分学生由于学习不够重视,或者方法不当、不用心等原因,不注意知识的积累,不注意学习能力的培养,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方面欠缺;对学生的个别帮助辅导方面做得不够,以致少部分学生的成绩不理想。初中地理考试改革也给地理教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家长、学生的重视程度比较低。
今天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采取一些教学措施,让地理知识的学习更为生动,更为形象,与生活更为紧密,广泛地采用课件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立足基础,力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培养读图能力、形象思考能力。
201பைடு நூலகம்-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科目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任课教师
孟凡帅杨兴华
成
绩
概
况
班级
参考人数
平均分
及格率
优良率
低分率
1班
53
72.6
69.8
43.4
5.7
2班
53
74.8
84.9
39.6
0
3班
51
68.4
64.7
31.4
3.9
4班
53
72.8
77.4
41.5
5.6
5班
54
71.1
72.2
双基
教学
落实
情况
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多阅读课本,包括文字介绍内容和读图,注重学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图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普遍使用课件教学,形象在展现地理内容,给学生较为鲜明的直接感受,有利于学生了解掌握基础地理知识。基础知识教学和掌握情况较好,大部分学生已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的兴趣,但灵活运用解决分析的能力还待提升。
八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地理试卷分析巩昌中学范文霞本次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地理科目的结业测试,范围为初中所学湘教版地理四册知识相关内容,现将本次考试情况做出分析,以便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达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试卷的基本特点试卷设计体现了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能反映地理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基本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兼顾知识、能力、情感的考查。
考查内容比例比较恰当,考查有效。
试题重视记忆、应用和创新相结合,具有灵活性,突出主干知识、图表和地理思维考查。
题型结构比较合理,难度适中。
从整体上看,是一套较好的检测考试试卷。
1、试题突出教材重点,考点覆盖了课程标准所列的重要知识点。
2、试题适中,无偏题、怪题。
3、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大部分考点都能达到是课本知识的再现。
4、该试卷重视地理读图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图文转换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我校八年级应考人数928人,年级及格率77%,平均分72分,最高分100分,最低分23分,其中90分以上130人,80分以上346人,60分以上730人。
1、选择题共有30小题,60分。
学生得分情况大多在35—50分之间。
选择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个别学生审题不认真或知识不扎实,导致失分的有第9、14、18、22题。
学生失分的原因是对课本相关内容记忆不准确,基础知识不牢固。
2、连线题共2小题,10分。
31题主要考查中国地理中将相关城市及其对应的称号进行连线,32题则考查的是将国家与对应的旅游资源进行连线,从答题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答题得分在6-8分之间,出错率较高的几组连线是对泉城、汽车城、挪威相关知识点记忆不准确,导致失分。
3、读图综合题分析共3题,30分。
第33题主要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台湾省相关的地理知识,整体来看这道题的得分率不高,出错率较高的是对澎湖列岛和钓鱼岛地理位置的识别以及对附近海域的认识。
2013-2014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2013-2014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自主考试地理科七年级试卷分析一、试题情况分析:本次自主检测考察的范围是湘教版下册内容,期中考试前内容占30%,期中考试后内容占70%。
本次检测本试卷考察的知识以课本为主,考查的内容比例比较适当,面向全体学生,体现能力,试题的考察面很广,难易适中有梯度,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察,突出了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试题突出教材重点,在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考察了对重点知识的把握情况。
试题重视运用图像,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既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又能为考生提供丰富的地理知识信息。
本试题突出了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符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本校考察情况分析:1、第一部分选择题共计50分,25个选择题,每小题2分。
抽样分析,学生得分率为76%。
其中2、9、11、16、17题得分率较低。
本部分重点考查的是读图分析基础知识,考察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对基础知识的运用。
从失分情况来看,很多的学生读能能力较差,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对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存在一知半解,理解不透彻。
在做题时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导致得分较低,以后要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
有的学生审题不认真,把选择错误的看成正确的导致答案错误。
如1、3、5、8、20等。
2、第二部分综合题共计50分。
学生得分率不高。
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很不扎实。
如26题考察南极,(1)南极科学考察队在每年11月至来年3月到南极考察的原因这个题在课本上有,都给学生讲了,记下来了,在做导学案等试题的时候也有这个问题,做了并且加以强调,但是还是有同学答不上,其次,基本读图能力差。
再有就是学生组织语言能力差,知道意思说不出来,或表达不清,如第27题的第2、5问。
三、对考察的建议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突出能力的培养。
初中地理会考试卷的分析及反思范文

初中地理会考试卷的分析及反思范文初中地理会卷分析篇一:考试结束后,我们认真分析了试卷,从中找出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引以为鉴。
一、试卷分析第一部分:选择题第5题是一道比例尺与等高线综合运用的题目,难度很大,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很难得分;在选择题中有五道题是选不正确的或错误的,题的难度不大,但如果审题不认真,很难得分。
第二部分:综合题材料分析题,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联系实际的综合运用部分,知识点的把握不准确,很多学生对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漠不关心,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反思教与学存在问题1、学生学习:从成绩来看,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好,但对于综合性强、机动灵活、联系实际的题目回答的不够好,反应出学生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习题做的较少,知识没有得到巩固;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不够扎实,学习的主动性较差。
2、教师教学在平时的教学和复习中,只是对课本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缺乏对综合性题目的训练,没有腾出更多的时间去钻研这部分综合性知识,缺少把知识更加系统化和对知识的前后连接以及延伸。
另外在教学中只强调学生的记忆,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学生只会说,一下笔就错误百出,这也是失分的原因。
3、其他问题重视不够,氛围不足,任课教师孤军奋战,势单力薄。
三、今后教学应注意的问题1、正确把握课改方向,努力领悟课改精髓,注重知识的成因和前后联系,注重综合性题目和联系实际题目的讲解。
2、注重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效率,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多练笔,将课堂反馈落到实处。
3、发挥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力量,尤其到最后复习阶段,一定要群策群想,把众多力量拧成一股绳。
4、教师应规范自己的教学用语学生的错别字,表述不清,词不达意,不用专业术语等现象,很大责任应归咎于教师自身的言行。
教师平时上课养成多用专业术语,语言表示清晰,逻辑性强,学生自然就会受到熏陶,潜移默化中养成规范用语的习惯。
5、地理教学应联系生活,联系时事热点考试题都呼吁地理课堂紧密联系社会生活,联系新闻事件和时事热点。
2013昆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题分析

今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紧扣新课标,突出“对生活有用的 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的考查。试卷在注重基础知识、基 本技能考查的同时,延续了以往图 文并茂、利用图表来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特点,注重与时政热点相 结合,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考试内容要求
云南地理(所 综合题第33题(8分)、
试卷特点:
1、强调基础性。
试卷着重考查了学生应掌握的地理基础知 识及应具备的地理基本技能和学科素养。如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大洲大洋分 布 ”‘、“大气环境问题 ”、“宗教及其代 表建筑 ”、“我国濒临的海洋 ”、“我国土 地资源、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的主要特点 ”、 “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 ”等。
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
100分。 内容:地球与地图 世界地理 中国地理 云南地理 容易题(a层次) 、中等题(b层次) 、 难题(C层次)的比值为7: 2: 1
试卷分析
试卷题型有两种: 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容易题(a层次)共7题 中等题(b层次)共17题 难题 (C层次)共1题
二、综合题,
8小题,共50分。
地球与地图
(所占分值:10分) 选择题第1、2题(4分) 综合题第26题(6分)
世界地理
(所占分值:35分) 选择题第3~14题(24分) 综合题第27题(6分)、第28题(5分)
中国地理(所占分值:45分)
选择题第15~24题(20分) 综合题第29题(6分)、第30题(6分) 第31题(6分)、第32题(7分)
2、图表的应用多样而广泛。
试卷选用的图表涉及区域图、景观图、 等值线图、示意图和统计图等。依图设题, 不同图表配置不同主题、对应不同的能力要 求,实现了试题立意、情境与呈现形式的有 机融合。试题要求能根据地理图表获取相关 的地理信息,并对其进行表述、解释,考查 信息获取与解读能力。如“两海岛示意图”、 “南亚部分地区略图”、“俄罗斯区域及地 形剖面图”等,考查学生的读图技能 。
2012-2013七年级地理试题分析

果园中学2012-2013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期末测试试卷分析一、试卷的基本特点1、本次考试试卷共分为两个大题型,选择题和综合题,各占50分,试卷紧扣课标,面向会考而命题,注意了地理知识、认知地理能力和地理思想教育三者的统一,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题型结构比较合理。
试卷设计体现了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拘泥于中学地理教材。
试题能反映地理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基本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兼顾知识、能力、情感的考查。
2、突出了知识系统性,在本次考试中比较明显地表现出对知识系统性的要求,考查了学生应用地理原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另注重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的考查,如选择题21题,考查地球公转与酒泉市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25题,考查2008年奥运会的举行城市等,让学生更多地把所学的地理知识结合生活实践来掌握。
3、试题的综合性较强,综合题50分都有较强的综合特性,取消了填空题的这种较为死板、机械的题型。
4、主观性、开放性试题比重增加,注重学生对地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如33题,要求学生根据降水量分配图和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说出两种气候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判断其气候类型。
5、突出对考生读图、识图、用图能力的考查,地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试题可谓无图不成题,如26,27,28,29,30题,读图题占了36分,一个图涉及多个知识点,要求学生能从图中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尤其是28,29题。
当然,在试卷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从整套试题来看,难度偏大,有的题目很灵活,对知识整合要求比较高,对刚入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难度更大,如综合题26题,第28题。
(2)地图题是考查地理知识的重要题型,但这次考试中有5个读图题,再加上一个绘图题,对于刚刚学习地理这门学科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可能一时难以很好地掌握这项地理基本技能二、学生典型错误分析1.基础知识不是太扎实,地理的基本原理不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初中结业会考地理考试试卷分析
贾庄中学张培杰
2013年初中结业会考地理考试已经结束,现将本次考试情况做出分析,以便更好的利用考试对教学的引领作用,及时的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达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我将从试题分析及评价、学生答题情况、今后的教学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
一、试题分析及评价
(一)试题总体分析石家庄市2013年初中结业会考地理试题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命制,综合整套试题来看,题量适中,难易适当,试题内容各模块比例适当,基础性强,知识覆盖面广,尤其突出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地图考察突出,彰显地理特色,比较贴近学业水平测试。
试题重视记忆、应用和创新相结合,能反映地理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基本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兼顾知识、能力、情感的考查,这种命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分析问题及知识迁移能力,发挥了考试对教学的引领作用,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二)试题的结构及考查内容本次考试试卷的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由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两种题型组成,选择题共30个,综合题5个。
考查内容是七年级上册下册及八年级上册下册的全部内容。
(三)试题的基本特点1、强调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主干。
强调基础知识,突出主干是地理考试的一贯思想和命题原则,本次考试也不例外,大部分考点都能达到课本知识的再现,本次考试覆盖面广,基础性较强,重视考查地理学科内基础的、核心的知识体系。
整套试卷覆盖了各章节,且各部分知识点的分布比较合理。
试题源于课本文字,不照搬,不死板,稍加改动,就成了覆盖全教材的基础性的试题。
2、大量使用地图,尤其注重学生读图、记图、析图、图文转换能力的考查。
地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试题可谓无图不成题。
本套试题使用各类地图、图表共16幅。
地图类型多样,有枕面地图、柱状图、景观图、漫画、图表等。
考察方向也各异,如第9题重点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第1、2题重点考察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第33、34、35重点考察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第21、22重点考察学生的记图能力。
3、贴近生活,贴合时事热点,本试题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设置问题情境,题意创新。
如3-6题用用2011年12月2日西昌卫星发射,同选择地图、定位置,地球运动、高科技相联系,很多题目和社会实际联系紧密,题意新,让学生感觉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4、突出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29题到正定参加“正博会”选择铁路线, 5、主观性、开放性试题比重增加。
34题中从“新疆略图”和“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入手帮助学生分析新疆的自然地理,要求学生回答新疆的位置优势、交通优势、人口分布、地形分布,这类开放性的试题不拘泥固定答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学生答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本套试题考查的都是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性强,标高适度,没有任何一个超出范围或难度过大的题目,都是课堂上反复强调的基本知识,仍有学生答得并不理想,甚至根本不会。
2、读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地图的考察是地理的重头戏,几乎题题与地图有联系,大部分考察学生地理事物在地图中的分布,地图中各事物的名称,有些学生会背但一旦落实到图上就不会做了,所以读图题失分较多。
3、学生审题不仔细,粗心大意,失分较多。
这些不属于知识性的错误,基础知识都已掌握,但由于审题不认真或粗心大意致使出错,大部分学生试卷都有因粗心而失分现象。
4、答题不规范,表述不严密,错别字较多。
学生训练少,答题不规范,答题技巧不强,而且出现了较多的错别字,尤其出现在中游学生,属于知识掌握不牢固,半生不熟,名称记得但字写错了,不得分。
5、地理素养及各种能力有所欠缺。
地理不仅是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还考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读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计算能力等,有的学生会背不会用,学到的知识都是死的,不会变迁,
三、今后的教学措施及整改建议
1、教师认真研究考试说明,牢固树立目标意识,根据考试内容和范围及有限的教学时间,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合理分配每一个知识点的课时,建议给学生也印发一份考试说明,让学生知道到底考什么,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2、认真研究教法,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效益,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让学生看书梳理每一块知识点。
然后教师在补充归纳,理清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实现对基础知识的活用,不必面面俱到,教师之补充学生没有归纳出的知识点即可。
教师重点讲清各知识点间内在的联系,强化学生记忆。
3、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复习的效果不是以老师讲了多少衡量的,要看学生真正掌握了多少,当然教师的讲在复习课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那些学生模糊不清,教材上没有文字叙述只有图的知识点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图文转换,给学生明确的空间位置,如我国各地形区的分界及山脉的走向,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等。
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重点在于对学生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差异、联系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和重视识图技能的培养,帮助学生准确获取图文信息,善于调动和运用已有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正确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归纳地理特征等能力的培养。
4、规范练习,多角度思考,举一反三,做到“讲——练——考”相结合,实现知识的消化和巩固,训练时,必须有的放矢,要选择内容新颖,覆盖面广,设问巧,质量高。
具有典型性的试题进行必要的训练。
我们这一届学生从初一到初三,以我为主教师自编地理作业和试题,做一些让学生填图的练习,多读图填图。
达到熟悉地图,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练后评析”是非常重要的,可提高学生的“纠错”能力。
教师要教给学生答题技巧和方法,交给学生怎样从图中获取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点结合起来。
用规范的语言解答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