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进教材_引出的教法问题
金庸小说是否应该进入中学课本
[2007][国辩] 澳门大学VS东吴大学金庸小说是否应该进中学课本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翻开内地高中语文读本第四册有这样一段话:但听得蹄声如雷,十余乘马疾风般卷上山冈,但见人似虎,马如龙,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动感磅礴的画面。
它正出自于金庸名著《天龙八部》。
武侠小说进入中学课本引起争议,而我方认为金庸小说应该进入中学课本。
那么中学课本选取材料的标准是什么?北京语文教材编委成员薛川东指出三大标准:一是优化语言运用能力,二是丰富文化储备,三是提高思想道德。
首先看语言修辞,金庸先生在描写上面,优秀的地方不胜枚举,且看雪山飞狐中,胡一刀还没有现身,他的英雄形象已借助人们的对话跃然纸上。
第二看文化,从射雕中降龙十八掌介绍易经之道到天龙八部中丰富的佛学至少,正如优秀作家贾平凹所说,金庸小说字里行间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北大有教授更认为金庸小说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入门书来读;最后看思想,从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到宁愿自我牺牲不忍见生灵涂炭的萧峰,再到白马啸西风里面的民族大团结,对义的高度诠释金庸小说淋漓尽致,其他的课本也比较缺失。
由于上述三点,金庸小说与一般打打杀杀的小说不同,它完全符合中学教材毋庸置疑,但是金庸小说的优势可并非如此简单,金庸加上武侠这四个字首先给大家带来的事莫大的吸引力,难怪有中学调查显示中学有高达80%的学生喜欢阅读金庸小说。
而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学生喜欢阅读,如何利用小说的吸引力,通过精心的选材,老师正面的解读和引导,课堂效果可想而知该有多么的好。
既然阅读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为何不交给学生这把阅读金庸小说的钥匙呢?让他们知道如何看清其文化底蕴,如何判断真的是非善恶,这更有利于他们以后的阅读啊。
最后,看看中学语文的发展趋势,文学类别没有优劣之分,文章和教材也应该是兼容并包,雅俗共赏,多元化的嘛。
作为通俗小说佼佼者的金庸既符合教材要求,又能够在趣味和教学性上达到完美平衡,还符合语文教材的发展趋势。
关于“金庸小说能否选入语文课本”的辩论素材4
多年以前,在报刊上就看到过有人对中国现代史上的作家排座次,说金庸取代茅盾排在第四位,要将茅盾排在何处不得而知。
不久前在《外来导报》上看到说用金庸小说取代鲁迅小说进入中学课本,让人有些愤然。
金庸小说,金庸小说改编的影视风靡全国,家喻户晓,在中学生中也颇受青睐。
《天龙八部》、《鹿鼎记》、《倚天屠龙记》、《神雕侠侣》、《雪山飞狐》、《笑傲江湖》等等电视剧中学生可能耳熟能详。
但因为如此,就将金庸与茅盾、鲁迅相提并论,我主观认为还是有失公允的。
有人认为鲁迅的文章语言晦涩、尖刻,而且时代已久远,中学生读起来很难懂,这是事实。
然而,鲁迅只能属于中国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他是当之无愧的那个时代的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他对中国封建社会黑暗腐朽的揭露与批判、对中国封建礼教的抨击、对中国人劣根性的嘲讽无不闪耀着一个思想家的光辉,他因为写了许多“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而颠泊流离的举动无不证明一个革命家的胆魄,他的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七百多篇杂文影响了苦难中国的整整一个时代。
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的短篇小说《故乡》让人能深深感受到旧时代中国农民如闰土般的辛苦麻木,《社戏》中农民的孩子双喜阿发等是那样淳朴热情,《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让人感受到在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下读书人的辛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中学生感受到少年的天真活泼,《“友邦”惊诧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读来掷地有声。
可以说是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等文豪用他们手中的笔作为匕首投枪与封建腐朽势力拼杀,是他们的呐喊催生了新中国的诞生。
金庸的武侠小说,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尤其是中国古典武侠小说的传统主题与表现形式,表现江湖恩怨、门派斗争、武林纷争、男女爱恨、兄弟情义的主题,语言浅显易懂,更容易为现在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
作为一些具有思想性、艺术性的文段选入初中语文课本无可厚非。
只是现代武侠小说处处是刀光剑影、痴男怨女的文字描写,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初中学生来说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金庸小说入选教科书,小说也能成为教育真经
金庸小说入选教科书,小说也能成为教育真经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武侠小说大师金庸10月30日去世,整个华人圈同声哀悼。
相比早期家长反感上学的孩子看“闲书”金庸小说,近年来,金庸小说的文学价值获得肯定,也成为台湾学校教科书和考试内容。
早期很多家长都把金庸小说当成“闲书”,认为孩子即使把全套读完,也对升学没帮助,甚至有的家长发现孩子读金庸小说就撕书扔掉。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金庸小说的文学价值逐渐被肯定。
尤其台湾中小学教科书走向多元化之后,当年“练功”的许多年轻人也当了老师,金庸小说逐渐被台湾教育体系接受,甚至进入中学教科书和考试。
例如翰林版台湾初三上学期语文教科书就选录《射雕英雄传》中黄蓉智斗书生情节,网络上还有动画版;翰林版台湾高三下学期语文也选录《天龙八部》中雁门关外萧峰舍命退辽兵的情节。
另一方面,台湾大考语文命题走向生活化,多元取材,武侠小说也逐渐入题,统计台湾历年学测、指考语文考题,仅金庸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就入题3次;古龙、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及王度庐小说《卧虎藏龙》也都被考过。
例如1999年台湾学测就引用《神雕侠侣》的字句考比喻用法。
2012年台湾学测引用《射雕英雄传》文字,要求考生根据文意、情境,选出最适合的文言文。
此外,台湾明星高中每年暑假都会为新生开书单,鼓励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也曾先后把《笑傲江湖》等金庸小说列入书单。
许多台湾学者及高中老师认为,文言文和白话文“难分难舍”,“文白融合”文章有时更优美。
常引经据典的金庸小说就是“文白融合”的典范,且他刻画人物、描述情节、融入历史、以古讽今的功力一流,尤其武打画面交到他手里,文字紧凑,却又行云流水、有条不紊,堪称“初学写小说的范本”。
把金庸小说选入教科书,更加生色,更能吸引学生阅读。
金庸小说课程设计
金庸小说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金庸小说的历史背景、文学地位及主要作品概览。
2. 学生能掌握金庸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及武侠文化内涵。
3. 学生能分析金庸小说的叙事手法、修辞技巧及其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阅读金庸小说,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分析文本,提炼关键信息。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金庸小说中的人物、情节进行评述,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探讨金庸小说中的武侠精神,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金庸小说,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生能够从金庸小说中感悟到真善美、忠诚、勇敢等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学生在阅读金庸小说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他们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同时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在金庸小说的世界中领略武侠精神,传承中华文化。
二、教学内容1. 金庸小说概述- 金庸生平介绍及其文学成就- 金庸小说作品分类与历史背景2. 金庸小说主要作品解读- 《射雕英雄传》:分析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及武侠精神- 《神雕侠侣》:探讨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及创作手法- 《倚天屠龙记》:评述人物成长、情节发展与武侠世界3. 金庸小说的文学特色- 叙事手法:分析金庸小说的情节布局、悬念设置等- 修辞技巧:探讨金庸小说中的诗词歌赋、成语典故等运用4. 金庸小说的武侠文化- 武侠精神:阐释忠诚、侠义、宽容等价值观- 文化传承:探讨金庸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5. 教学实践与拓展- 小组讨论:针对金庸小说中的某一主题或人物展开讨论,分享观点- 创作练习:模仿金庸小说的写作风格,创作一篇短篇武侠故事教学内容按照以上五个方面进行组织,共计10个课时。
关于新时期金庸武侠小说与中学语文教育的思考
关于新时期金庸武侠小说与中学语文教育的思考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中学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进行素质教育成为改革的目标。
中学语文教育应利用中学生对金庸武侠小说的兴趣,挖掘武侠小说中优良的中华传统文化,引导中学生学习,达到育人的目的。
本文从助人为乐、宽容、洒脱和诚信来透视金庸武侠小说,帮助中学语文教师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进一步的了解。
在新时期下,中学教育加快了改革得步伐。
全国中小学教育系统进行新课改,在进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中学语文教育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改变教育观念,更新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进行多样化教学促进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能力。
现在许多人认为武侠小说是庸俗类的小说,不让中学生多接触,其实不然,金庸武侠小说体现尊重自己的国家民族,也尊重别的国家和民族;友好和平,互相帮助;重视正义和是非,反对损人利己;轻视争权夺利、自私可鄙的思想和行为。
中学生通过阅读金庸武侠小说,体会其中的内涵,继承和发扬的中华传统美德。
武侠小说是以武为基础,以侠为羽翼,体现了社会和人性的真善美,体现人们内心深处对真理的追求,对纯真、友善的美好向往。
武侠小说是中国通俗文学中的重要组成,它从形式到内容与中华文化密切连系。
它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文学样式,自唐传奇始一直绵延至今,历史上的《搜神记》、《世说新语》、《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可寻到侠的踪迹,这一批小说、笔记小说一直影响着中国社会,现在它们仍是人们常读常新的文学作品[1]。
近现代新武侠小说随梁羽生、金庸、古龙等人的倡导而兴起,读者年龄跨度从十几岁到几十岁的各个阶层。
武侠小说给人们在思想上创造了想象的天地。
在现实生活中达不到的人生期望,在武侠的世界里可以得到体验。
读者的心由侠代言,理想由侠而实现,使读者在内心深处得以愉悦和放松。
武侠小说往往体现鲜明的邪恶与高深的交锋,培养了读者向善疾恶如仇的品质。
金庸小说应该进入中学课本
金庸小说应该进入中学课本谢谢主席,大家好:今天我方的观点是:金庸小说应该进入中学课本。
中学课本是指教育部面向中学生统一发放的具有教育意义和引导作用的各种教材读本。
教材选文必须具有知识性、典范性,不仅文质兼美,而且能够体现独特的文化内涵,注重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与传扬,同时应该难易适中,适合中学生学习,风格多种多样,有助于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思想,有助于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当代中学生正处在知识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将金庸作品引进中学课本有助于中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接下来我们将从三个方面论证我方观点:首先,金庸小说可以拓宽中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中学生对于文化内涵的认识。
金庸小说对于传统文化的诸子百家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态度,从天文地理、历史宗教、到伦理道德无所不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核心精华,这正可以拓宽中学生的知识面。
而作为中国特有侠文化的巅峰代表之作,金庸小说入选中学课本,丰富了中学生对于文化内涵的认识,正好体现了语文教学包容性与文化的多元性。
其次,金庸作品能够激发中学生的阅读与学习兴趣,让中学教育更具生命力。
“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可以说是金庸作品的主要特点。
金庸先生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广博的东方文化内涵,通过丰满的人物形象和细腻高超的手法最通俗的表现出来,因而它最能够激发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引起中学生对于历史、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也是一种双向的活动,既然金庸小说能够为中学生送去他们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让我们中学语文教育更具有生命力,我们又何乐而不为之呢?再次,金庸小说体现的精神价值符合中学教育的价值倡导。
金庸小说,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义精神和爱国情怀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万千读者。
当代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我们中学教育就应该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那么,我们为何不让学生们在郭靖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中、在乔峰的大仁大义中摒弃那种自私的个人观念从而选择更为高尚和坚定的精神信仰呢?诚然,金庸小说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不足,但与其让学生盲目喜欢,不如加以引导,让学生正确地品读金庸,明白哪些是该继承发扬的,哪些是该去掉的糟粕文化。
金庸小说进教材一波三折 众说纷纭
金庸小说进教材一波三折众说纷纭导读:早在2001年,有媒体报道,教育部决定对初中语文教材进行改革,金庸的作品将入选,引起各方激烈的争论。
批评者认为,武侠小说作为一种娱乐性的文学形式,其思想境界不高,如被选入教材,难以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很多中学教师也担心,武侠小说里面的打杀场面和言情描写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
教育部也表示,金庸的作品不会进入语文教材。
但三年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却照样选用了金庸武侠小说,这在社会上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本套语文读本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第一次出版的,首次选入了王度庐的《卧虎藏龙》和金庸的《天龙八部》两篇武侠小说,分别排在第五课和第六课,并合为一个单元,取名为“神奇武侠”。
课文节选了《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讲的是萧峰到少林寺救阿紫,在山上力斗丁春秋、慕容复、游坦之三大高手一节,充分展示了他的绝世武功和英雄气概。
该书的编写者认为,作为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金庸把江湖传奇与历史风云、侠义柔情与绝世武功、人生哲学与民族文化传统熔为一炉,开辟了武侠小说的崭新境界,使武侠小说的可读性和文化品位都得到提升。
编写者可谓用心良苦,还留给学生们这样一道作业:“有人说,金庸的小说成就足以进入文学史,也有人说他的武侠小说再好也是通俗文学,只有娱乐的作用,难登大雅之堂。
对此,你怎么看?”记者就此采访了求精中学、二十九中的部分高二学生,谈到金庸小说,他们都很兴奋。
一个学生说,《天龙八部》他已看过七遍,但在课本上看到它时,仍读得津津有味。
求精中学高二语文教师蔡文亮说,金庸的小说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品位都很有好处。
西南师大文学教授韩云波对此也叫好不已。
他说武侠小说里面包含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同时,侠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阳刚之气,正是中国文化深处的梦想,对国民的人格形成会有深远的影响。
教科院语文教研员钱金涛对此出言谨慎。
他说,读本还不能等同于强行要求的教材,只是教材的一个补充部分。
关于金庸小说教学问题的思考——第二届中学两岸四地金庸作品同文异教活动有感
文 献标识 码 : A
1 金庸小 说阅读教 学的特 点 .
师与黄蓉 的见 面 当中 , 出 了怎样 的一灯 大师 ? ” 看
学 生通 过阅读课 文 , 用原文 作答 , 师则 概括板 书 老
“ 祥 、 心 、 己为人 …… ” 问一 答一 写 , 生 慈 细 舍 一 学
20年 l月 , 二届 “ 岸 四地金庸 作 品同文 08 2 第 两 异 教活动 ” 澳 门濠 江 中学举 行 。 在 此次 活动 围绕金 庸 小说 教学 展 开 了深 人 探讨 , 自内地 、 港 、 来 香 澳 门 、台湾 的近百位 教育专 家和 中学教 师集体 观摩 了“ 岸 四地 ” 两 中学 语 文教 师 , 围绕 金庸 先 生新 武 侠 小说 《 山飞狐 ・ 回》入选 北京 版高 中语文 雪 第5 (
参考书 目) 射雕英雄传 ・ 0 ( 和《 第3 回》 入选香港中 学语文参考 文章 ) 而展开 的同文异教 活动 。 活动展 示 了两岸 四地 中学 新课程语 文教 学 的理念 、 流程 、
方法、 途径 等 , 了两岸 四地 对语文 新课程 的研 促进
究 和交流 , 意义深远 。 从执 教老师 的教学理 念及操
三方 面 :
动参 与 、 亲身实 践 、 立思 考 。 独 另外 , 师 注意在 教 教 学 过 程 中创设 民主 、 诚 、 任 的对 话 氛 围 , 为 真 信 成 学 生 的平 等对话 者 。 例如 澳 门杨 老 师在上 《 山飞 雪
作 层面看 , 出表现 了以下 两方面 的特点 : 突
1 在教学理念上 , . 1 突出了阅读教学的解读 性 特点
纵 观这9 节公 开课 , 教师基 本上 都能从 文本 出 发 ,通 过对文本 的解读 ,引 导学生走 进金 庸 的小
第二十五次课2:金庸武侠小说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1、简要分析金庸的武侠小说的特点;
2、如何看待近年来的“金庸”热。
教学
后记
一、金庸(1925-)
原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40年代先后就读于重庆中央政治学校外文系和东吴大学法学院。1948年赴香港任《大公报》编辑。50年代后期辞去报馆职务,加人长城电影制片公司,写作电影剧本《绝代佳人》《兰花花》、《午夜琴声》等。1958年后,陆续创办《明报》、《明报月刊》、《明报周刊》、《明报晚报》,成为香港著名的文化人。
新派武侠小说的成就主要在台港,1952年梁羽生发表的《龙虎斗京华》开了新端。
其他主要的作家还有金庸(香港),卧龙生(台湾),古龙(台湾)。
金庸小说是否应该进入中学课本
[2007][国辩] 澳门大学VS东吴大学金庸小说是否应该进中学课本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翻开内地高中语文读本第四册有这样一段话:但听得蹄声如雷,十余乘马疾风般卷上山冈,但见人似虎,马如龙,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动感磅礴的画面。
它正出自于金庸名著《天龙八部》。
武侠小说进入中学课本引起争议,而我方认为金庸小说应该进入中学课本。
那么中学课本选取材料的标准是什么?北京语文教材编委成员薛川东指出三大标准:一是优化语言运用能力,二是丰富文化储备,三是提高思想道德。
首先看语言修辞,金庸先生在描写上面,优秀的地方不胜枚举,且看雪山飞狐中,胡一刀还没有现身,他的英雄形象已借助人们的对话跃然纸上。
第二看文化,从射雕中降龙十八掌介绍易经之道到天龙八部中丰富的佛学至少,正如优秀作家贾平凹所说,金庸小说字里行间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北大有教授更认为金庸小说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入门书来读;最后看思想,从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到宁愿自我牺牲不忍见生灵涂炭的萧峰,再到白马啸西风里面的民族大团结,对义的高度诠释金庸小说淋漓尽致,其他的课本也比较缺失。
由于上述三点,金庸小说与一般打打杀杀的小说不同,它完全符合中学教材毋庸置疑,但是金庸小说的优势可并非如此简单,金庸加上武侠这四个字首先给大家带来的事莫大的吸引力,难怪有中学调查显示中学有高达80%的学生喜欢阅读金庸小说。
而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学生喜欢阅读,如何利用小说的吸引力,通过精心的选材,老师正面的解读和引导,课堂效果可想而知该有多么的好。
既然阅读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为何不交给学生这把阅读金庸小说的钥匙呢?让他们知道如何看清其文化底蕴,如何判断真的是非善恶,这更有利于他们以后的阅读啊。
最后,看看中学语文的发展趋势,文学类别没有优劣之分,文章和教材也应该是兼容并包,雅俗共赏,多元化的嘛。
作为通俗小说佼佼者的金庸既符合教材要求,又能够在趣味和教学性上达到完美平衡,还符合语文教材的发展趋势。
如何落实“整本书阅读”教学——以金庸武侠小说为切口
如何落实“整本书阅读”教学——以金庸武侠小说为切口摘要:“整本书阅读”已经成为现如今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教师应当聚焦语文学科素养,关注学生阅读需求,进一步落实“整本书阅读”教学。
而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推进工作却阻力重重。
本文旨在浅要探究金庸武侠小说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积极推进作用,从而使“整本书阅读”教学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金庸武侠小说”;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1 引言“整本书阅读”已经成为现如今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教师应当聚焦语文学科素养,关注学生阅读需求,进一步落实“整本书阅读”教学。
而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推进工作却阻力重重。
本文旨在探究金庸武侠小说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积极推进作用,从而使“整本书阅读”教学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
2 “整本书阅读”的概念我们认为“整本书阅读”指学生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
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在实际开展教学过程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对整个文本进行阅读理解,并在探索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积累自己独特的阅读经验,其中包括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思想感情、艺术手法等。
3 “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高中语文教学要基于语文学科素养,建构18个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位的就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而“整本书阅读”在不断引导学生丰富自身的语言文字积累,感受不同种类的美,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方面,起着重要且直接的作用。
[VIP专享]关于“金庸小说能否选入语文课本”的辩论素材2
[2007][国辩] 澳门大学VS东吴大学金庸小说是否应该进中学课本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翻开内地高中语文读本第四册有这样一段话:但听得蹄声如雷,十余乘马疾风般卷上山冈,但见人似虎,马如龙,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动感磅礴的画面。
它正出自于金庸名著《天龙八部》。
武侠小说进入中学课本引起争议,而我方认为金庸小说应该进入中学课本。
那么中学课本选取材料的标准是什么?北京语文教材编委成员薛川东指出三大标准:一是优化语言运用能力,二是丰富文化储备,三是提高思想道德。
首先看语言修辞,金庸先生在描写上面,优秀的地方不胜枚举,且看雪山飞狐中,胡一刀还没有现身,他的英雄形象已借助人们的对话跃然纸上。
第二看文化,从射雕中降龙十八掌介绍易经之道到天龙八部中丰富的佛学至少,正如优秀作家贾平凹所说,金庸小说字里行间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北大有教授更认为金庸小说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入门书来读;最后看思想,从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到宁愿自我牺牲不忍见生灵涂炭的萧峰,再到白马啸西风里面的民族大团结,对义的高度诠释金庸小说淋漓尽致,其他的课本也比较缺失。
由于上述三点,金庸小说与一般打打杀杀的小说不同,它完全符合中学教材毋庸置疑,但是金庸小说的优势可并非如此简单,金庸加上武侠这四个字首先给大家带来的事莫大的吸引力,难怪有中学调查显示中学有高达80%的学生喜欢阅读金庸小说。
而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学生喜欢阅读,如何利用小说的吸引力,通过精心的选材,老师正面的解读和引导,课堂效果可想而知该有多么的好。
既然阅读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为何不交给学生这把阅读金庸小说的钥匙呢?让他们知道如何看清其文化底蕴,如何判断真的是非善恶,这更有利于他们以后的阅读啊。
最后,看看中学语文的发展趋势,文学类别没有优劣之分,文章和教材也应该是兼容并包,雅俗共赏,多元化的嘛。
作为通俗小说佼佼者的金庸既符合教材要求,又能够在趣味和教学性上达到完美平衡,还符合语文教材的发展趋势。
金庸小说选进中学课本
文学无界限——谈谈对金庸小说入选语文课本的看法之前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引起一股争论的热潮,学生、老师、社会人士纷纷对此事发表意见,讨论金庸小说入选语文课本的利弊所在。
之后,《雪山飞狐》再次选入北京语文泛读备选篇目,关注程度更升一级。
关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23.6%的网民认为“绝对是好事,武侠精神是很好的精神食粮”,同时也有16.38%的人认为是“坏事,会教坏下一代的”,而将近49%的网民则表示“很难说,关键在于老师怎么讲”。
学生对于这一举措自然是喜欢至极,平时只能偷偷摸摸地看,现在却可以拿到台面上来分析。
而老师则担忧小说里过于成人化的环境、人物关系会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我个人认为,金庸小说入选语文课本还要分情况,那就是选如初中课本还是高中课本。
对于初中生来说,正是生理心理发展发育的关键时期,外界的任何事物都会对他们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是非观念尚未成熟的他们,无法正确分辨这些影响的好坏,甚至会在不知不觉中走入误区。
因此对于这样一群学生,金庸小说是万万不能选入课本的。
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可能在此之前,根本没有接触过金庸小说,或者只是通过电视媒介了解拍成影视作品之后的小说,对于原著知之甚少。
那么将金庸小说选进教材,无疑是给他们制造了一个接触武侠小说的“官方”的机会,甚至可能会一发不可收拾。
在以往的初中教育中,是绝对禁止学生看武侠、言情之类的课外小说,那这样岂不是自相矛盾?而对于高中生来说,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高中生的价值观基本成型,是非判断能力较之初中提高了很多,对于事物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在高中课本中加入金庸小说,一方面能扩展知识层面,另一方面也能提高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因为金庸小说同样属于文学样式的一种,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70、80年代的文学大家,而是应该更广泛地吸收各种样式各种题材的文学类型,让学生接触尽可能多的文学样式,对知识面的扩展是个很好的培养。
金庸小说入选中学教材影响如何
金庸小说入选中学教材影响如何据新华社海口3月4日电,今年新学期,高二段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中,有了一个名叫“神奇武侠”的新单元,金庸代表作品《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被收录其中。
写的是大侠萧峰到少林寺救阿紫,与丁春秋、慕容复、游坦之三大绝顶高手相恃时惊天动地的场景。
侠骨柔肠、神奇武功、刀光剑影的武侠世界被收进了高中教材,成为千万学子的范本。
在这一单元中,同时也节选了武侠作品《卧虎藏龙》的片段。
此举在学校和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响。
有人说在武侠作品中,差不多都宣扬善恶因果报应,带有浓厚的迷信思想。
但《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武侠小说”的:“主要写侠客、义士行侠仗义故事的小说。
”金庸的小说就属此类。
“武”不是打架的意思,“武”字乃“止”“戈”所组成。
“止”是停止的意思;“戈”是古代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
“止戈”就是放下武器,并不是提倡人们去打架、报复,而是提倡人们去行侠仗义。
反对入选教材者也有他们的道理,因为市面上流行的很多武侠小说质量低劣,差不多都宣扬善恶因果报应,带有浓厚的迷信思想。
但金庸的小说则不是这样,稍有理解能力的人都知道“武侠小说”并非是宣扬善恶因果报应,带有浓厚的迷信思想,而是宣扬侠客、义士行侠仗义的,对现实社会有一定的好处,可培养人们见义勇为的道德观念。
金庸的小说与市面上流行的很多武侠小说是大不相同的,入选教材的这一片段思想意义正面,艺术表现手法也比较好。
这是一种尝试,既是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也希望能够对学生阅读武侠小说有一个正确、积极的引导。
学生阅读武侠小说需要老师的合理引导,例如其中的江湖义气就不能捉倡。
著名作家贾平凹的评价很有代表性,“我非常喜欢看金庸先生的小说,金庸先生也是我一直很敬慕的一代文豪。
他的作品用的是传统的写作方式,内容也是中国传统的侠义,作品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事实上已经有很多人认为金庸的作品不仅仅是武侠小说,更应该把它称之为小说精品。
谈谈你对金庸小说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看法1
谈谈你对金庸小说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看法1今春,金庸的《天龙八部》和王度庐的《卧虎藏龙》两部武侠小说选段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之《语文读本》,为方兴未艾的“武侠热”又升了一次温。
对于此举,人们叫好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
我是反对者之一。
赞成者理由有三:其一,是来自以号称“醉侠”的北大教授孔庆东为代表的一些专家学者们对金庸小说的极力鼓吹。
据说孔教授已开坛讲学,已经是“金庸八讲”了。
孔教授身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把研究武侠小说作为自己的职业偏好,本也无可厚非,属于他的工作范畴之内,可以领取国家的俸禄。
他完全可以七讲“八讲”,一辈子都讲下去。
我想,只要是冷静理性地研究,把“武侠文化”作为研究的对象也是很有意义的。
只是要注意不被为了媚俗而获得的名声冲昏了头脑,干扰了自己的理性判断。
孔教授的讲座我没有听过,不知道讲些什么内容,如果能发掘出金庸小说艺术思想价值对于我们这个民族的意义,则善莫大焉。
只是把所有的中学生都想象成潜在的“金庸迷”,要所有的中学生都来读武侠小说就有点讲不过去了。
武侠小说我年轻时也是爱读的,达到了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程度,主要是情节吸引人,小说中人物率意江湖的行事方式很对我年轻时的胃口,因为年轻人都冲动、叛逆,想无法无天、为所欲为。
另外那些性格怪异的人物给人以神话色彩,很好玩。
但经过了专业的文学训练之后,我的文学知识和趣味就使我认识到了武侠小说只是一些通俗的消遣文学,其文学的价值并非达到了要逼着所有人读不可的程度。
就象西方人并不要求把《福尔摩斯探案集》作为中学教材一样。
而且我私下里认为,读武侠小说,尽管我一度痴迷,但除了浪费了我很多时间外,好象对我的文学积累和人生认识没有什么帮助。
我对人生根本性问题的思考还是来自那些经典的著作,如卢梭的《忏悔录》等等。
专家学者们和其他“金迷”认为,金庸小说高于其他武侠小说,里面包含了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历史知识,所以读金庸小说是青少年了解古代文化知识的一个途径,所以中学生非读金庸不可。
从金庸小说中引申而出的教育理念
综合理论245学法教法研究课程教育研究绪论一个人的成长必然离不开各式各样影响,教育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那么通过金庸的小说,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说中主人公的教育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
(一)小说中的教育从教育学的定义中,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培养人的过程,放入到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以广义的教育角度来研究射雕中的教育现象,那么所涉及到的教育途径便主要有以下四点了:一是师傅的教育(对应现实社会来说就是学校教育了),二是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三是朋友相处间影响型教育,四则是环境影响型教育。
这些教育途径,无一不对人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而根据现代的教育目的而言,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成功的教育下成长的人必然是适应当前社会的普遍价值观,满足当前社会大部分人期许的人。
这便是整个研究的准绳,教育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便是是否满足人们的期许。
在本文中,姑且就以武侠世界的的价值观来进行成功与否的比较。
一、成败对比(一)杨康的教育成效1.社会性。
从对社会的贡献上来说,成为英雄人物的角度而言,杨康是一个失败的人,为了短暂自身的利益,可以不惜一切手段达到目的,民族大义等内容丝毫不存在他的身上,对于当时的社会而言,他是一个不得人心的人,不是普罗大众所期许的英雄。
反而是一个反面角色,是一个衬托出主角郭靖正义、憨直、舍己为人、民族大义时刻挂心的反面形象。
很显然,对于社会来说,他是一个失败的人。
他得不到社会的认同。
2.人文性。
常说一个人是不是好人的判定是一个人的道德,杨康先天气质是典型的不稳定外倾型,活泼兴奋,但却容易情绪波动,气质没有好坏,但后天培养的性格却有高下之分,杨康在品德上可以说的上自私自利的,能够不惜为了自己的利益,伤害他人已达目的,而且处于当时的社会,没有一个准确的国家责任感,说是汉人,却认贼作父,说是金人,却与事实相违背,没有对自身爱国主义的明确规划,导致他成为一个典型的卖国贼。
【VIP专享】关于“金庸小说能否选入语文课本”的辩论素材2
[2007][国辩] 澳门大学VS东吴大学金庸小说是否应该进中学课本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翻开内地高中语文读本第四册有这样一段话:但听得蹄声如雷,十余乘马疾风般卷上山冈,但见人似虎,马如龙,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动感磅礴的画面。
它正出自于金庸名著《天龙八部》。
武侠小说进入中学课本引起争议,而我方认为金庸小说应该进入中学课本。
那么中学课本选取材料的标准是什么?北京语文教材编委成员薛川东指出三大标准:一是优化语言运用能力,二是丰富文化储备,三是提高思想道德。
首先看语言修辞,金庸先生在描写上面,优秀的地方不胜枚举,且看雪山飞狐中,胡一刀还没有现身,他的英雄形象已借助人们的对话跃然纸上。
第二看文化,从射雕中降龙十八掌介绍易经之道到天龙八部中丰富的佛学至少,正如优秀作家贾平凹所说,金庸小说字里行间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北大有教授更认为金庸小说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入门书来读;最后看思想,从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到宁愿自我牺牲不忍见生灵涂炭的萧峰,再到白马啸西风里面的民族大团结,对义的高度诠释金庸小说淋漓尽致,其他的课本也比较缺失。
由于上述三点,金庸小说与一般打打杀杀的小说不同,它完全符合中学教材毋庸置疑,但是金庸小说的优势可并非如此简单,金庸加上武侠这四个字首先给大家带来的事莫大的吸引力,难怪有中学调查显示中学有高达80%的学生喜欢阅读金庸小说。
而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学生喜欢阅读,如何利用小说的吸引力,通过精心的选材,老师正面的解读和引导,课堂效果可想而知该有多么的好。
既然阅读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为何不交给学生这把阅读金庸小说的钥匙呢?让他们知道如何看清其文化底蕴,如何判断真的是非善恶,这更有利于他们以后的阅读啊。
最后,看看中学语文的发展趋势,文学类别没有优劣之分,文章和教材也应该是兼容并包,雅俗共赏,多元化的嘛。
作为通俗小说佼佼者的金庸既符合教材要求,又能够在趣味和教学性上达到完美平衡,还符合语文教材的发展趋势。
金庸进读本挑战的意味有多浓——金庸武侠作品进语文读本事件透视
金庸进读本挑战的意味有多浓——金庸武侠作品进语文读本事件透视(一)隐示层:教材编写系统,复杂而乖悖的心理金庸小说入选中学读本很快被很多报刊报道,几乎与此同时,在新浪网等网站引发激烈的争论,仅就2005年3月1至3日的三天情况看,新浪网的跟贴就达五千多条。
我们撇开其中的情绪性因素,客观而冷静地看待这场社会震荡,应该说有很多东西需要认识和澄清的。
读本的编者和支持入选的人们认为,“作为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金庸把江湖传奇与历史风云、侠义柔情与绝世武功、人生哲学与民族文化传统熔为一炉,开辟了武侠小说的崭新境界,使武侠小说的可读性和文化品位都得到提升”。
但是,批评者说,“武侠小说作为一种娱乐性的文学形式,其思想境界不高,如被选入教材,难以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很多中学教师也担心,武侠小说里面的打杀场面和言情描写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
面对种种压力,教育部出面辟谣,明确表示:金庸的文章不会成为学生的必学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也表示,不会收入金庸的武侠小说。
(以上引自汤寒锋辜银莹《入选高二语文教材》,重庆晚报)这无异表明,在潜在心理层面上,有关方面承认武侠小说有很大的副面作用。
这种心态其实是十分乖悖的。
一个盘踞的毒龙是,武侠小说有毒素。
有此倾向的网友认为,“金庸的武俠小说对年青人来说弊多利少,80年代那些他的武俠小说迷就好像今天的网迷一样,荒废学业,许多家长,老师是无可奈何呀!”(新浪网友评论。
下引皆同)甚至认为,如果这样的东西也能进高中课本,将使整个校园和社会充满仇恨和暴力。
但与此针锋相对的看法认为,“武侠小说有暴力、有仇恨;但同时也有善良、有温情,最主要是有邪不胜正的精神!……至于武侠小说消极一面,也不见得其他文学作品没有(水浒传里打死镇关西的描写够血腥了吧,红楼梦的描写够香艳了吧),电视、电影里就更多了。
”还有认为,“金庸小说中许多交锋其实都不是简单的正邪之间的对抗,而是正中有邪,邪中有正,更多的是人内心的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明日报/2009年/1月/7日/第005版
观察与探索
“金庸小说进教材”引出的教法问题
本报记者杨连成
《雪山飞狐第五回》入选北京版高中语文参考书目、《射雕英雄传第三十回》入选香港中学语文参考文章……日前,近百位教育专家集体观摩两岸中学教师讲授教材中的金庸小说,中学语文课改的方向让专家们开始思考——
同样的课文,分出“大”、“洋”、“实”三种教法。
日前,第二届两岸金庸作品同文异教活动及其专家论坛在澳门濠江中学举行,来自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的近百位教育专家集体观摩了两岸中学语文教师围绕金庸先生新武侠小说《雪山飞狐第五回》(入选北京版高中语文参考书目)和《射雕英雄传第三十回》(入选香港中学语文参考文章)而展开的同文异教活动,并围绕中学语文课改展开了讨论。
教什么与怎么教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王意如概括说,北京老师往“大”处教,上海老师往“洋”处教,而粤港澳老师的教法却显得更加“实”。
三种不同的教法,既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地域性文化背景,又揭示了语文教师不同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风格。
海南省教育资源研究发展中心主任苏盛葵表示,从阅读价值来看,没有人能怀疑金庸先生武侠小说的语言诱惑力和思想穿透力,更何况文化形态的多样性和阅读兴趣的多样性,使我们不能漠视当代语文教育工作者对大量的青少年读者热捧金庸小说和其他流行文学作品现象的阅读引导责任。
“关键不是教什么,而是怎么教。
”
通过此次对两岸中学语文老师同台展现的金庸作品同文异教观摩活动,专家们有了更多的思考。
北京顺义区第一中学吴欣歆老师把她的学生分成三个讨论小组,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叙述方法三个不同角度,分析和掌握金庸小说的写作特点与艺术追求;上海建平中学郑朝晖老师则引导学生从西方文艺复兴和古典美学的角度,认识金庸小说真正的艺术力量在于揭示“性格决定命运”的悲剧意识;而粤港澳的中学语文老师们却不约而同地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你喜欢小说中哪个人物?”“你理想中的武侠人物应该是什么样子?”“现代社会有没有这样的人?”“如果你有机会见到作者,你会提出什么样的修改意见?”等课堂追问中,帮助学生认识小说展示的别样世界以及自己从中得到的人生思考。
传统与时尚有没有明确界限
“我国历史上‘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读书界这些年来涌现的‘金庸热’及闲暇小说阅读趋势,应当引起语文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语文教育家陈钟梁教授对记者说。
他认为,适当选取一些孩子们喜欢的时尚读物,尤其是适度选择那些散发着独特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的作品进入中学语文教材,让孩子们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也得到语文老师对当下时尚文化的评价和引导,这是可取的。
“我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将金庸先生小说选入高中《语文读本》第四册以及北京、香港、新加坡等地中学语文(华文)教材选取金庸小说名篇的做法表示钦佩。
”陈钟梁说。
“虽然语文教材的选文如同大海捞针,但文质兼美依然是必须遵循的选文准则。
”中央教科所副研究员、北京版高中语文课本策划与编写专家张鹏举认为,传统与时尚并不是相互割裂的,有时时尚就来自于传统,而传统中也会有时尚的元素。
如果以文质兼美的标准来衡量,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是有资格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蕴含其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文化内涵,对培养学
生的道德感、社会正义感和阅读兴趣都有着积极意义。
澳门中国语文新课程研究会会长容理诚则从小说和电视剧出现的“金庸热”与中学语文新课改的关系角度作了深入探讨。
他认为,新与旧、时尚与传统,其本身并不标志着正确与谬误,重要的是如何通过语文课程的改革去满足学生个性化阅读的需要,去培养一代具有独立思想、祖国意识、世界眼光和健全人格的人才群体。
从当代社会的阅读层面来说,金庸小说是时尚的,但从其塑造的人物形象、体现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情结来看,又是十分传统的。
从中学语文教学来说,金庸小说不仅吸收了现代社会的语言因素,用形象生动、精彩娴熟的现代白话代替了传统白话,而且金庸小说追求的个性解放、平等互助、勇于牺牲的精神,与我们中学语文教学追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什么是辨别经典与通俗的标准
“什么样的文章可以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除了那些黄色的和宣扬暴力的以外,让多种类别的文章都进入中学生的阅读视野是必要的,不管它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经典之作,还是流行于市井巷陌的通俗之作。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组长、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巢宗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所谓“中学语文教材一定要选经典”,看重的是经典作品相对于通俗文章更具有思想深度和文化思考,因而主张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多读精品,少读通俗。
但也有人主张遵循由浅入深的认知习惯,引导青少年先读通俗,再读经典。
当通俗不再能够满足孩子们的阅读追求时,处于更高阅读层次的经典便自然取而代之。
巢宗祺说,其实金庸先生以及梁羽生、古龙等作家的武侠小说,既有引人入胜的语言魅力,悬念丛生的故事结构,又有回味无穷的人生启示和闪烁着哲理光辉的文化思考。
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学类别,如果再经过若干年的时间检验,我们的后人究竟会把这些小说看作经典,还是看作通俗?
广西语文协会副会长梁超然则认为,语文教材是中学生学习和模仿的语言文字样本,至少在教材编写者看来,它首先应该具有无可争议的规范性和经典性,如唐诗宋词中的精品,现当代文学中沉淀下来的经典之作等。
梁超然认为,对一个时期流行的小说我们应慎谈经典,像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许多年轻人也曾一度追捧三侠五义等闲暇小说,但这些均因为其通俗有余、经典不足而被时代最终淘汰。
他主张,优秀的流行小说可以进入大学课堂,应该进入文学史的研究范畴,但要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和进入课堂,则应慎之又慎。
容理诚说,中学语文新课改应该着眼于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个性化阅读空间,一切新课程的设置都应该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及其特长的发展。
相信通过这样的努力,方能对中华民族于21世纪教育环境大变革中实现伟大复兴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