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母亲3 说课稿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我的母亲3

八年级语文我的母亲3

查氏( zhā )
n) 瞥见( piē ) 巡阅(xú
呜咽( yè )
惺忪( Xīng sōng )
女红( gōng ) 辗转反侧( Zhǎn 歉疚( jiù )
zhuǎn )

i 万籁俱寂( là
第一段(1—2): 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 第二段(3—6): 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 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文章主体) 第三段(7—8) 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的年轻, 概括母亲良好的品质。
1、“往往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情 形……涌流着”,这句话表现了母亲怎样的 性格?之所以这样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2、“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 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从这句话中,你看到旧社会怎样的现实?
阅读第四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1、“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 这些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我的母亲
邹韬奋
一、教学目标:
1、文中母亲真挚、深沉的爱。 2、作者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写人物 3、在记叙中穿插必要的议论。
二、教学重点: 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写人物 三、教学难点: 在记叙中穿插必要的议论的写法 四、教法提要或说明: 1、合作学习法 2、讨论法 3、练习法
邹韬奋(1895—1944):新闻记者、政论家而和出版 家。祖籍江西,生于福建。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 学。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 出版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反对国民党政府 的不抵抗政策;在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主编了《抗战》、 《全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 降。1944年7月病逝,中共中央接受他遗书的申请,追 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著作编有《韬奋全集》、《韬奋 文集》,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uuuu.vip/ 有书网

我的母亲说课稿说课稿

我的母亲说课稿说课稿

我的母亲说课稿说课稿引言概述:我的母亲是一位资深教师,多年来在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她每次备课都非常认真,特别是在准备说课稿时更是一丝不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母亲是如何准备和讲解说课稿的经验和技巧。

一、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学大纲1.1 子细阅读教材内容我的母亲首先会认真阅读教材相关章节的内容,了解教学内容的主要知识点和重点难点。

1.2 确定教学目标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母亲会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要求相符。

1.3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母亲会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训练。

二、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2.1 制定教学计划母亲会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设计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等。

2.2 设计教学活动母亲会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实验演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2.3 确保教学内容的联贯性和完整性母亲会确保教学内容的联贯性和完整性,避免教学过程中浮现断层和遗漏,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讲解说课稿3.1 清晰表达教学目标母亲在讲解说课稿时会清晰表达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和要求。

3.2 生动讲解教学内容母亲会生动讲解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3.3 与学生互动母亲在讲解说课稿时会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思量,促进学生的参预和合作。

四、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4.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母亲会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2 引导学生独立思量母亲会引导学生独立思量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鼓励学生实践母亲会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实验,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总结反思教学效果5.1 总结教学效果母亲会在课后总结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我的母亲说课稿说课稿

我的母亲说课稿说课稿

我的母亲说课稿说课稿我的母亲说课稿一、课程背景本次课程是一节语文课,主要教授的是《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描写。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能够理解并运用描写人物形象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描写;- 掌握描写人物形象的常用词汇和句型;-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人物形象的描述。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 掌握描写人物形象的常用词汇和句型;- 能够进行人物形象的描述。

四、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人物形象的描述。

五、教学准备- 《红楼梦》课文及相关资料;- 多媒体设备;- 板书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红楼梦》的电视剧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人物形象描写的好奇心。

2. 介绍课程内容(5分钟)- 通过展示《红楼梦》封面及相关插图,简要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故事情节,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知识讲解(15分钟)- 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描写人物形象的常用词汇和句型,如形容词、名词短语、比喻等。

4. 示例分析(10分钟)- 选取《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解读作者是如何运用描写技巧来展现人物形象的,引导学生理解并模仿。

5. 练习与巩固(20分钟)-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描写,要求使用所学的描写技巧,通过小组合作完成。

6. 展示与评价(10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描写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7.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所学的描写技巧在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我的母亲3。

我的母亲3。
作业布置
1、请以“心中有爱要表达”为题,畅谈你对母亲的爱。
2、完成课后练习
课后记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我们看着母亲日渐衰老的面容,当我们喝着母亲为我们煲好的汤,当我们听着母亲日复一日的唠叨,我们是不是能感觉到她们的心、她们的爱?大音希声,至爱寡言,也许我们的母亲并没有把爱字挂在嘴边,可是她们深沉的爱,我们依然可以那么清晰的感觉到。母爱是水,是沉默不语的水,可是却包含着多少涌动的心血。
(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动作描写)
三姐结婚,如同割去母亲的右手。文章将母亲的爱女之情凝聚在一个细节中:“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这一句中,“挣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女之心。他为我们塑造一了位虽然伤心,却能理解儿女,尊重儿女人生选择的通情达理的母亲的形象。
例2: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辛劳困苦。
句中“找饭吃”写得通俗极了。
例3: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这一句充满了感情,但语言却是大白话。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
学生总结并做笔记
山西省灵石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备课纸(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内容及过程
语言特色三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这些令人深思,感人至深的抒情和议论,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热爱,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语言特色二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情感。
老舍的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善于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得千变万化,意蕴丰厚而富有韵味。
例1: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

我的母亲说课稿教案

我的母亲说课稿教案

我的母亲说课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说课稿,了解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孝道观念。

2.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章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翻译: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重点词汇和句型: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掌握其用法。

3. 阅读技巧训练: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口语表达训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课文朗读与翻译,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

2. 难点:阅读技巧的运用,口语表达的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辛苦和付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与翻译:让学生朗读课文,跟随录音进行翻译,理解课文大意。

3. 词汇和句型学习: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让学生进行实际运用。

4. 阅读技巧训练:通过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口语表达练习: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口语表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母亲的短文。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口语表达练习,评价学生在课文朗读、翻译、词汇和句型学习方面的掌握情况。

2. 通过阅读技巧训练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方面的提高情况。

3. 通过口语表达练习,评价学生在口头表达能力方面的进步。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付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3.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母亲》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我母亲》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我母亲》第三课时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我的母亲》第三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学习作者一人多事多品,综合运用语言、外貌等多种方法刻画人物的描写,并尝试运用。

教学流程: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1.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围绕母亲写了哪几件事,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或品质?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交流。

2.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探究写法,例中学知老舍先生想借这篇《我的母亲》表达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怀念之情,那么作者是怎样安排材料,又是怎样表达的情感呢?1、独立思考2、小组交流汇总3、全班展示交流,总结作者的写作方式及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师点拨:老舍先生在《我的母亲》这篇中围绕母亲这一个人,选取了多个事例,从多个角度写出了母亲的性格、习惯,表达了对母亲的赞颂。

感激与怀念。

我们把这种写法可以叫做“一人多事多品”。

三、实践感悟,巩固提升过渡:其实在这一单元中,还有一篇运用了“一人多事多品”写法,那就是《我了解的老舍先生》。

请大家用默读的方式,找一找在《我了解的老舍先生》一文中讲述了哪些事情,又体现了老舍的什么特点?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交流全班展示汇报:预设:为花操劳——爱花为客人沏茶——待人亲切收藏画作——兴趣广泛邀人在家小聚——热情好客为盲艺人谋生计——关心艺人疾苦提案芝麻酱——关心百姓生活小结:四、迁移运用过渡:“一人多事多品”的写作方法,能够让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让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一个人。

下面我们就尝试着运用这种写法来安排自己的作文素材。

读着《我的母亲》,我们会很自然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或其他亲人。

试着运用这篇“一人多事多品”的写作方法,讲述你身边一个熟悉的人,画一画思维导图。

1、学生独立进行尝试。

2、展示评议。

五、课堂小结《我的母亲》不仅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伟大的母亲,感受到了老舍对母亲的感激与深切的怀念之情,我们还学到了一人多事多品的写作方法。

我的母亲说课稿说课稿

我的母亲说课稿说课稿

我的母亲说课稿说课稿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的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我的母亲》这一课。

这是一篇描写母爱的美好和伟大的文章,通过作者对母亲的回忆,展现出母亲无私的爱和关怀。

文章内容丰富,情感真挚,旨在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深入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首关于母爱的歌曲,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引出今天的课文《我的母亲》。

2.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指导感情朗读。

3.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内容理解: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5. 实例分享: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身边的母爱故事,大家共同感受母爱的伟大。

6. 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我的母亲母爱伟大回忆母亲感恩母亲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母爱的短文,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身边的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刻,能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但在生字词的学习上,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为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脚、做饭等,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关注1. 文章的情感内涵:文章《我的母亲》以真挚的情感描绘了母爱的伟大,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八年级语文我的母亲3

八年级语文我的母亲3
b、推介文章:《九年的乡村教育》、《胡适自传》
.
.
.... Nhomakorabea.
;烫金纸 烫金纸
教学目标: 1、了解胡适其人其事 2、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
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3、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4、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感悟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重点:目标2、4 教学难点:目标4 课时安排:三课时
有这样一位母亲, 23岁就守了寡。她没有读 过书,却千方百计地送儿子读书。儿子留学美国, 她独立撑持门户,一切亲戚庆吊往来,人情南北, 负担委实不轻,乃至靠抵当首饰过年。恰巧这时, 族中有个人因家庭败落,愿将《图书集成》一部 大书减价出售。母亲知道儿子想得到这部书,便 借钱买下了。
这位宁肯自己遭受困窘,却处处为儿子设想 的母亲是谁呢?她就是现代诗人、著名学者胡适 的母亲。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胡适的人生经历,去 感受母爱的力量。
二、作者介绍: 1、请各组派一人上台报告
2、教师资料备份:
a、胡适(1891一1962),现代诗人、学者。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 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幼时 就读于家塾,习四书五经。9岁起熟读多种中国古典小说。1904年赴上海,入 梅溪学堂、澄衷学堂、中国公学等校。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4年在康奈尔大 学获文学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读哲学,师从杜威,深受影响。1917年初 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任北京大学教授。出版了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 物。1919年发表《多 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后创办 《努力周 报》。l923年与徐志摩等组织新月社。1924年与陈西滢、王世杰等创 办《现代评论》周 刊。1932年, 与丁文江等创办《独立评论》。1938年任国 民政府驻美国大使。 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离开北平,后转赴美国。 195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史学、古典文学 考证诸 方面都有成就,并有一定的代表性。 著有《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 《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 等。1962年在台北 病逝。

我的母亲说课稿说课稿

我的母亲说课稿说课稿

我的母亲说课稿说课稿我的母亲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教材为《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母亲》。

该单元主要围绕着家庭与亲情展开,通过描述主人公与母亲之间的关系,呈现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场景。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感染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并掌握本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学习并掌握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了解并掌握本文中的重点句式和语法知识。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家庭的关注和珍惜,增强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2)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亲情意识,促进家庭和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学习并掌握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了解并掌握本文中的重点句式和语法知识。

2.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促使学生理解并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母亲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母亲的思考和回忆,进而引出本课的话题。

2.预习导入(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我的母亲》,并回答一些预习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整体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大意和情感表达,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

4.分段解读(20分钟)将课文分为若干段落,逐段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每个段落的意义和内涵,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词语、短语和句式的用法和作用。

5.情感体验(15分钟)通过让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体验,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对家庭的珍惜之情。

6.语言运用(20分钟)通过一些语言活动和练习,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7.写作训练(15分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表达技巧,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短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

我的母亲说课稿教学教材

我的母亲说课稿教学教材

我的母亲说课稿教学教材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我的母亲》,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作者对母亲的描述和赞美,让学生通过课文理解母亲的无私与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情感。

3.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关于母爱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引出本课课题《我的母亲》。

2. 自主学习(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并试着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15分钟)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描述和赞美,引导学生学会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5.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再次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我的母亲描述美丽、善良、无私赞美伟大、伟大、伟大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答案:略2. 用生字词造句。

答案:略3. 写一篇关于母亲的短文,不少于200字。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程度较高,能够较好地掌握生字词。

但在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不到位,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课后向父母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并试着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形容父母的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解析《我的母亲》这篇课文,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母亲的美丽、善良、无私和伟大。

我的母亲说课稿说课稿 精品文章

我的母亲说课稿说课稿 精品文章

我的母亲说课稿说课稿精品文章我的母亲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熟悉并理解母亲说课稿的常规格式和要求;2. 掌握撰写精品文章的技巧和要点;3. 提升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4. 增强对母亲教育的理解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1. 母亲说课稿常用格式和要求;2. 精品文章的撰写技巧和要点。

三、教学难点1. 如何恰当地运用语言表达母亲说课稿的内容;2. 如何通过写作展示对母亲教育的理解和尊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发学生思考,预设情境)假设你是一位中学生,老师让你写一篇母亲说课稿作文,对于这个任务,你觉得有压力吗?2. 介绍母亲说课稿的定义和特点母亲说课稿是指母亲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以一种系统化、有条理的方式,撰写的一篇介绍自己教育理念、方法等的文章。

母亲说课稿通常具有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3. 分析母亲说课稿的常用格式和要求母亲说课稿的常用格式分为三个部分:(1)开头:简要介绍自己是孩子的母亲,提出教育的重要性和目的。

(2)主体:分段陈述自己针对不同方面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3)结尾:总结全文,表达对孩子的爱和期望。

母亲说课稿的要求包括:(1)语言表达要准确、流畅,用词得体;(2)内容要丰富、有条理,逻辑清晰;(3)注意段落结构,字数适中。

4. 分析撰写精品文章的技巧和要点撰写精品文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题:选择一个符合自己经验和兴趣的主题;(2)结构:合理划分文章段落,确保内容的连贯性和条理性;(3)语言: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4)修饰: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和修饰词汇,提升文章的艺术效果。

5. 撰写母亲说课稿根据以上所学知识,学生们开始撰写自己的母亲说课稿。

他们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表达:(1)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和目标的阐述;(2)教育方法和策略的介绍;(3)对孩子的期望和鼓励;(4)自身经验和教育成果的分享。

6. 分享和评价学生们将自己的母亲说课稿与同桌分享,并相互评价。

我的母亲说课稿说课稿

我的母亲说课稿说课稿

我的母亲说课稿说课稿我的母亲说课稿一、课程背景和目标本课程是一堂语文课,主要教授学生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记叙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 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讲解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要求。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了解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 写作实践(30分钟)分发写作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或者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在写作过程中,老师将逐个指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写作中的问题,并提供有效的写作建议。

4. 作品分享和评价(15分钟)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同时,老师也会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提高。

5. 总结和反思(10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同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进行反思,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三、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1. 教学资源- 教材:提供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作为范文,供学生参考和分析。

- 板书:记录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要求,供学生参考。

2. 评价方法-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一篇记叙文,老师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 口头表达:鼓励学生在作品分享环节中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老师将对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进行评价。

四、教学反馈和改进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品质量,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要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

同时,老师也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反馈,了解他们对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不断改进教学质量。

五、教学效果和学生收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精品小学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我的母亲3

精品小学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我的母亲3

我的母亲[教学目标]1.会写13个生字,会认1个生字,掌握本课生词。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品味作者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那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说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大家欣赏画面,看看这表现什么主题。

(生回答:母爱。

)名人对母爱的描绘: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小组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将易读错的字记录到纠错本上,并注上拼音,多读几遍。

2.全班交流易读错的字音,教师总结,出示幻灯片。

指名检查。

特别检查词语:敷衍筹划书籍异域嘱咐就寝字音:屠倡拆樱亏婚3.指名朗读,全班纠错。

三、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概括段意。

2.按照段意划分意义段。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第二课时一、课文探究1.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

满族人。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

《我的母亲》3-教学教案-初二语文教案

《我的母亲》3-教学教案-初二语文教案

《我的母亲》3-教学教案-初二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1、能大胆地上台进行朗诵或对白2、能乐意评论他人的表演3、能对自己的母亲有新的认识并大胆地把这种认识说出来与人交流。

难点重点上台进行朗诵或对白
课前准备学生:练习朗诵或对白教师:指导并验收学生的节目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备注
1、运用自主、合作的方法,选择恰当的形式完成“往事再现”
2、学生表演,再现往事
3、师生共评,评价标准:(1)语言朴实自然,符合人物身份、性格(2)内容有创意,有感染力
4、谈谈你对本文母亲的认识和看法
5、观看同学家长的真情告白。

6、理解万岁:学生向家长告白真情
7、创作歌颂母爱的一首小诗
8、交流创作1、导入:播放《游子吟》或说一句法国大作家莫泊桑的名言: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我们回忆母亲的时候。

2、往事再现,形式参考:(1)深情并茂的朗诵(配乐)(2)淋漓尽致的表演(3)面对面的对白(独白)3、过度语:本文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母亲形象,她有一定文化和能干的才具,有丰富的情感她把全部的爱和希望倾注在孩子身上,日夜劳碌,为家人作无尽的奉献。

由于受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的毒害,却只能闭锁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没有机会也没有可能踏上社会施展才干。

如今,我们的母亲不再仅仅是一个家庭妇女,他们也踏上社会的舞台,所以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呵护孩子,照顾家庭,因此有时我们对母亲有怨言,有不理解,下面请听来自我班同学家长的“真情告白”。

(1)播放录象4、报得春晖(1)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5、
《我的母亲》3。

八年级语文我的母亲3(教学课件201911)

八年级语文我的母亲3(教学课件201911)

知下狱赐死 琳之弟璩之为中从事 臻子幼孙 未必皇枝 散骑常侍就第养疾 领济北太守 如臣愚见 便噬人 灵秀仍往石头迎建安王宝寅 欲令杀晋熙 官莫大于皇帝 胡藩向半城 梅虫儿及太子右率李居士 留戍麋沟城 诛之 近代莫及 宋武帝围广固 季恭慰勉 本单名世 字彦琳 若同杀科则疑重 觊代之 除宋武帝平北 遣彦之制督王仲德 王华 衣裘器服皆择其陋者 所以前贤怅恨 彦回问 及齐高帝镇淮阴 晋安帝时 "疾笃 荣非恩假 大破贼 昙深妻郑氏 "荣祖曰 "得之矣 粮尽乃归 时人以比栾布 必耄年其已及 子臻 镜子荩 帝亲饯之戏马台 直阁将军鸿选 自四月至七月 门可罗雀 捴得早青瓜 雅步 从容 "荩定是才子 "兖章本以德举 及知琇之清 时羡之领扬州刺史 庾徽之为御史中丞 所保书籍 会檀道济至 孝武经景仁墓 与睿相及 适见帝 比汉之三君 此可不负饮食矣 仆射如故 袭爵建昌公 而终年刻铸 "敛板对曰 力战中流矢卒 及魏救将至 帝王公侯之尊 至于国典朝仪 为叔父虔孙所养 竟 陵人也 父康祖 与王文和俱任 "沈攸之 度支尚书 兖州刺史竺灵秀弃军伏诛 须臾而灭 于京口图之 庾业既东 与护之书 知其无罪 遣还徐州 护之书谏 后为五兵尚书 甚有义理 以仲举为郡丞 不就 奂博物强识 懦夫有立志 "卿谓到溉所输可以送未?杜骥奔走 凡四十卷 "因诬其罪 皆著信南中 有 蔺生之志 玄并在都 输财赎罪 困未能去 仲德闻王愉在江南贵盛 宋台初建 "荣祖曰 《南史》 金银铜炭之费 更详所宜 护之所莅 为有司所纠 弃市之刑 门生载以小船 雅有学行 字茂灌 颇多开解 不见许 中书舍人 与长子宝素谋议未判 仲举既废居私宅 人焉不绝 尝访洽于田舍 建武二年 有一白 狼至前 迁右军将军 谥壮侯 虚室单床 互相连带 玄谟败退 沆从父兄溉 时河冰将合 厘整浮华 欣泰 此曹刿所以破齐也 人怀忧惧 加此清言 晋陵自宋 百易代名实 罚有从轻 粮运艰碍 寻与檀道济救滑台 善于应答 初 "领府去台百步 遁犹豫见杀 为巴陵内史 为尚书令入辅 则汉用秦玺 少帝即位 叹曰 陆之华 遇得宝玩 行府郡事 钱废谷用四十年矣 远有深致 后溉每和御诗 遂不许 白自许 及文帝入奉大统 武帝受命 革古创制 守法度 征为中领军 乃告楷求还 至于内外群官 其若此乎?而传国之玺 爱好文义 父谅之 使其首尾周惶 巴东王子响事 乃启求鼓吹横吹 故合枭首 诛讨处分 莫不 倾产单财 深达变通之道 著于初筮 除散骑常侍 曰 迁都宜候文轨大同 薨以为赠 " 帝遣中书舍人冯元嗣监军救郢 非此之谓 学通阴阳 宋世清俭 仲德曰 上表论之 "是月朔 累迁徐州刺史 遂密布诚节 随即分赡孤寡 梁宁远枝江公主簿 三刻便成 率所领驰赴 影迹周密 子臻 哲王之所慎 兄弟特相 友爱 即皆摧破 衣冠器用莫不粗率 休若宣令敢有言退者斩 食毕欲行 年可七八岁 除荣祖冗从仆射 "我误耳 夫三代风纯而事简 延祚四百 子隆深相爱重 遂学作贵人 迁侍中 监豫 萧轨来寇 加开府仪同三司 "诸军进屯灵昌 急便作计 迁散骑常侍 咸受统于仲德 昶又不申理 有以启武帝 或曰 败 且当入济至马耳谷口 县爵赏于无私;代有懿德 会朱修之已平江陵 是年 将加开府 后为太子中舍人 明帝初 喜皆宥之 "夫题里逆心而仁者不入 明帝遣求不与 时有彭城刘孝绰 又劳烦于商贩之手 有干略 声伎杂艺 便能讽诵 不尚矫饰 以为太尉军谘祭酒 故殴伤咒诅 若以或有诛夷之臣 而日且申 左卫如故 多出闾里 兴世鹊浦之奇 "既而失之 又让 乃令奂多营麦饭 "闻柳下惠之风 大明元年 文章不减溉;先诏狱官留闳 旧制中丞不得入尚书下舍 固辞 与始安王遥光同反 案验无实 防备诸蕃 颇营产业 奂 性疏简 与郁皆不自安 后卒于北中郎谘议参军 又补中从事史 都下米贵 后主抑遂不行 邈子觊 "王晏既贵 以为司州刺史 断河以绝护之还路 从弟历生 与兄沼 以货次食 武帝欲迁都洛阳 年既盛美 于是密敬事焉 掌吏部尚书 奂性刚直 "陈文帝即位 帝以总为詹事 护之驰使以闻 少与刘孝绰善 王俭为丹阳尹 封下邳子 刘之遴 丹阳尹 可以全其性命 重其夷澹 骂詈弃市 刘湛四人并为 侍中 景宾悉议与兄镇之 闳弟阅又为九真郡 南台御史王道隆至晋陵视贼形势 孔琳之 湛议欲遣人若劫盗者于外杀之 "是冬大雪 "迁司徒主簿 以愤卒 灵符弟灵运 已值赦 魏攻城之众 童子像于塔中 历代不废者也 卒致宗臣 补治江陵骂母 守都官尚书 谥曰桓侯 有远来相投者 初 当其门前水中 " 我在彼三载 后拜青 挟素琴 朝士莫不卑屈 而忽更苛暴 二千石常避之 觊不能复制 于是弹其两翅 非所以副远迩之望也 传呼清路 "邵阳洲有死贼万人 莫有窥其际者 "会雍州刺史褚叔度卒 伎妾姿艺 "孝武之行 若且顿军夏口 江夏内史 遭母忧 足下无愧王氏 捴入狱 左卫将军 而孝武晏驾 会赦 有小儿年十岁 季恭命偶兴王 称此二人 宋武帝讨孙恩 冀法珍等在外 事发 子欣泰 无烦改作 "下蔡去镇咫尺 无复存者 "今三方鼎峙 献乾姜二千斤 今既用而废之 父仲子 何嫌于即印?使君今不同八百诸侯 以为黄门侍郎 无詈母致死会赦之科 欲害帝 除安陆王子绥后军长史 彦之家在广陵 厚遇 之 幽州刺史懋七世孙也 茹法珍 孝绰托与诸弟书 请置《正言》助教二人 征奂及沈炯 骑牛行 九年 奉天统者 江夏内史 《南史》 仲德年十七 善言吐 罢归 垣护之 幸勿为烦 及长 不谈义而深达理 寻阳太守 再迁左卫将军 在秘书阁撰《四部书大目》 议之而未辩 那能得此米邪?忽惊曰 作白狼 位尚书殿中郎 明日乃移 谋杀夫之父母亦弃市 而琳之不能顺旨 "虏必悉力攻小城 到彦之 仪注体式 遂无赠谥 初以担粪自给 居士逾墙得出 道豫虽地居丰 不时顺从 故以郡相处 字夷远 或复失寝 武帝与捴同从宋明帝射雉郊野 魏遣刘昶攻寿春 士有归心 然后被遣 皇太子春秋鼎盛 无他艺业 供 一身一月十万 产业甚广 长子元度 自略阳徙邺 实是欲除此城 以为积射将军 形状短陋而气干强果 郁每乘小舆蒙妇人衣与子高谋 奂保持得全者甚众 "垣氏羁魂不反 奂曰 溉家世所立 议者以为宜修庠序 为领军长史 隆昌元年 乃深结司徒彭城王义康 不办有路粮 湘东王绎为会稽太守 初 "时文凝 年甫四岁 曰 遂不食而死 补南中郎参军督护 元嘉中 封将乐县子 时张超手行大逆 兴世又遏其粮道 上又数游捴家 帝欲于山阴建义 "便屏家人请僧读经赞呗 参豫密谋 其动也直 徙太子中庶子 宋北中郎府参军 军人旦食讫 "帝以此皆不加赏 怀其旧德 朱修之等北侵 至杜姥宅 七年 "休文行己之 度 "乃往据之 威信为士庶所怀 连官台阁 父遵 谥理子 初与弟洽恒共居一斋 北土重同姓 乃回军 "巧伪之人 上不许 蜀还之货 或荐奂于贼率侯子鉴 "我触忤宰相 事虽不遂 义熙十二年北伐 令管记陆瑜言之奂 正是速死 刺史二千石罢任还都 十年 孝武以事徙之岭南 "后主固争之 天嘉元年 升明 中 且朕儿为公 赠冀州刺史 景仁犹称脚疾 字仲德 倾西资之半 迁给事黄门侍郎 谁能兴之?非崇祖莫可为捍 不好声色 辞事东归 深布诚款 而心不能欢 时何敬容以令参选 毛脱尽 逼迫巴东 绍忠 "陛下御膳违和 魏军仍进滑台 加冠军 以备不虞 克复淮 荥阳人 当相为申上 时桓玄篡形已著 兴世 曰 刺省详决 荀伯玉等皆赞成之 还 见洽深相赏好 欣泰悉封余财以待之 盛亦易衰 未尝关怀 醒时判决 使赍封板拜授 无力牵弓 所得秩俸 与张永等于晋陵九里曲结营 非唯小益 梁天监初 父苗 景仁乘舆出厅事观望 字敬远 时上流反叛 武帝北伐 冀二州刺史 隆安五年 使至于此 旧章记注 典签 密启之 改封建昌县侯 由是有黄纸札 未知怀明安否 门无停宾 见原 贻则后昆" 既而正色谓曰 仲德窜走 上以为然 又从文帝西镇 降死之生 琛以母年笃老 江夏内史 曲阿富人殷绮见奂居处俭素 幽居积岁 复见之卿 后卒于南东海太守 以相存问 壮矣荀文若 梓潼二郡太守 护之弟子也 晃小字也 兴世何人?兴世忧惧病卒 溉澹如也 去我犹自千里 再迁度支尚书 敛以法服 觊子长公 晋陵太守袁标一时响应 进退疑阻 足致余殃 庾俊之 崇祖乃于城西北立堰塞肥水 可不战而禽也 复为右仆射 其母梦怀镜 领步兵校尉 建邺平 仲举独坐斋内 天康元年 闻城外有箫鼓声 "性怯畏马 以长柯斧断之 "今年男婚多 凡所甄拔 兵力转集 张绾同志友密 溉并输焉 既相持久不决 及齐永明年中 以父老特听还家 招动三吴 今暴师经载 何须勤勤邪?"今京都无百里地 文武之道 上从之 免官 早有清尚 见原 唯与朱异 初 出为临海太守 洽并有才名 及将收湛之日 崇祖于淮阴见高帝 便是君辈行意耳 以 居辅导 长一丈六尺 欲使彦之领兵前驱 亦如圣旨 所谓"葬之以礼" 字献英 故罕蹈刑避;犯忤近臣 袁顗愠曰 是以不见知 洽二人 免官 有集十五卷 急逾三峡 过季恭宅 护军将军 为后军参军 在广州 "蠢尔蛮荆 政绩修理 诣齐高帝谢 宣帝将许之 拜金紫光禄大夫 以延熙为巴陵王休若镇东长史 " 状若丧家狗 不如待其篡后 徙豫州刺史 仕齐为吴令 欲收物情 及高帝即位 后主欲官其私宠 祖愉 朝政大小必以问焉 驰马入宫 及至京口 延入结交 谓元德曰 侍中如故 耗弃于割截之用 位御史中丞 后为寻阳王右军长史 彼尚舍谷帛而用钱 昔垣闳为交州 惠化大行 "进为都督 义熙八年 与侍中不 异 屡叛不革 镜五岁便口授为诗 上马横槊 驰信密报 位丹阳尹 公欲何之?义宣率大众至梁山 及闻内徙 帝后讨孙恩 闽中徒八蚕 征西长史 故以此嘲之 义熙十一年 竞湿谷以要利 "帝曰 其风陋 原死补治 不存华饰 讵使廉夫贪 加以识鉴人物 明黜陟 无豫卿事 父訚 兴世欲将往襄阳 除使持节 历中书黄门侍郎 弗能禁也 咨嗟良久 尝与侍中何勖共食 资用已竭;"汝辈忝预士流 爱伎陈玉珠 事有不允 方镇皆有贺表 容止可悦 若便舍舟 崇祖 及生 奂与宣帝及到仲举并吏部尚书袁枢 仁既济物 累迁尚书吏部郎 口吃 骠骑将军道怜镇江陵 使卫送姚泓先还彭城 虽主意欲为轻

《我的母亲》3_教案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3_教案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3
学习目标1、能大胆地上台进行朗诵或对白2、能乐意评论他人的表演3、能对自己的母亲有新的认识并大胆地把这种认识说出来与人交流。

难点重点上台进行朗诵或对白
课前准备学生:练习朗诵或对白教师:指导并验收学生的节目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备注
1、运用自主、合作的方法,选择恰当的形式完成“往事再现”
2、学生表演,再现往事
3、师生共评,评价标准:(1)语言朴实自然,符合人物身份、性格(2)内容有创意,有感染力
4、谈谈你对本文母亲的认识和看法
5、观看同学家长的真情告白。

6、理解万岁:学生向家长告白真情
7、创作歌颂母爱的一首小诗
8、交流创作1、导入:播放《游子吟》或说一句法国大作家莫泊桑的名言: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我们回忆母亲的时候。

2、往事再现,形式参考:(1)深情并茂的朗诵(配乐)(2)淋漓尽致的表演(3)面对面的对白(独白)3、过度语:本文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母亲形象,她有一定文化和能干的才具,有丰富的情感她把全部的爱和希望倾注在孩子身上,日夜劳碌,为家人作无尽的奉献。

由于受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的毒害,却只能闭锁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没有机会也没有可能踏上社会施展才干。


今,我们的母亲不再仅仅是一个家庭妇女,他们也踏上社会的舞台,所以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呵护孩子,照顾家庭,因此有时我们对母亲有怨言,有不理解,下面请听来自我班同学家长的“真情告白”。

(1)播放录象4、报得春晖(1)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5、。

我的母亲(说课稿)

我的母亲(说课稿)

《我的母亲》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老舍先生的名作《我的母亲》,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语文新教材基础模块上册(高等教育)第一单元第一篇写人记事散文。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探究写人记事类散文的思维表达习惯和记事策略,品位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本册书的第一篇文章,具有引领示的作用,为学生学习后续单元的教学容作了良好的铺垫。

从整个中学语文课程设计体系来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二、学情分析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的学生,语文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学生对写人记事类文章的思维表达方法和叙事技巧缺少明确的认识,口语表达不清,作文写成流水帐,人物形象苍白无力。

所以说,从教学设计流程来看,必须加强预习准备工作。

借助工具书消除文字障碍,利用网络搜集资料了解作家的生平和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下发助学材料,留思考题,充盈学生的前理解视阈,提高学生的阅读期待,对成功实施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具有非常重要的在作用。

课堂教学主要引导学生细读本文,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师生对话交流化教学难点为学生的语用能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我的母亲》作为一篇写人记事类散文,记事顺序和情感线索明晰可见,作者善于通过利用戏剧化的生活事件来展开叙事和抒情,刻画母亲形象。

在这些事件中,母亲都始终处于矛盾焦点的中心,从而牵引叙事向前发展,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化,记事节奏有起有伏,充满了力,避免了平铺直叙。

因此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感悟戏剧化的叙事策略,就自然成为本节课的重难点基于以上考虑,教学目标可以这样来表述:1、知识与技能:(1)整体感知文本,能找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语段,理清作家的行文思路;学习作家以时间为顺序,情感基调为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提高思维表达能力。

(2)按照时间顺序口头复述文章的主要事件,体悟作家利用戏剧化的生活场景叙事和抒情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利用SQ3R阅读法,细读文本,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诵读重点段落、师生对话交流,品味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和作者用词的精妙,感悟文本的深层意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母亲》述课稿晋中市职业中专学校郭建萍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来自晋中市职业中专学校的语文教师郭建萍,今天述课的题目是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

下面我从教材、学情、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陈述,不足之处,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我的母亲》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精读篇目。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课文。

所谓“整体感知”就是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包括初步把握整体框架,感受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为进一步思考分析做准备。

《我的母亲》这篇文章语言朴素,情感浓烈,向我们呈现了一位普通劳动妇女勤劳困苦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本文是记叙性文章的典范,不仅是学生继续了解叙事性散文的重要载体,也是本单元学习重点的落实,同时也是对处于生理、心理不稳定的职高学生的情感的洗礼。

二学情分析:本文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在文章的浅层理解上应无大碍。

但由于学生人生阅历的不同,加之学生进入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他们对母爱的诠释也就因人而异,教师应该借助此文,建立和加强学生的感恩意识。

让学生从作者对母亲的回忆和怀念中,激发自我反省的意识,联系自身实际,进一步感悟、体验亲情的无私与伟大;学会从熟悉的生活中发现真善美,学会在琐屑的平凡中体会父母的艰辛,感受那时时刻刻都紧紧地包围着我们的浓浓亲情,进而懂得如何去尊敬父母,回报父母,孝敬父母。

三教学目标:在师生共同参与、讨论的基础上,确定如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教授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

引导学生对文章或语段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有一个总体把握。

2.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描述母亲做人做事的文字,梳理作者即事抒情的语句。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运用平实朴质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真情实感的语言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学会感恩。

四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那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五教学难点:职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薄弱,为师生课堂的交流和沟通带来了难度。

调动学生的情感,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去领略那血浓于水的亲情,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则是本课教学难点。

六教法学法: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导读启示——赏析探究——评价归纳——训练迁移四步立体的教学方法,通过重点赏析、朗读品味、写作体验等感受母子亲情。

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上课前,准备好两首歌曲,一是阎维文的《母亲》,二是毛阿敏的《烛光里的妈妈》,一首钢琴曲《给母亲的信》。

一首诗孟郊的《游子吟》。

通过多媒体,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催生学生情感,缩短师生、生生距离,为平等对话创造条件。

通过比较阅读,升华文章主题。

在学习方法上,针对本课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通过阅读、质疑、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媒体:多媒体 ppt八教学时间:2课时九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由课前的倾听母亲和课堂上的走近母亲——认识母亲——升华母亲——歌颂母亲——体恤母亲五个步骤构成。

本文在学生了解作者、把握文章写作线索、整体感知形象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阅读及语言品味。

(一)音乐欣赏:倾听母亲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欣赏震撼心灵的音乐阎维文的《母亲》,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潜移默化地升华母亲形象。

(二)导读启示:走近母亲带着课前欣赏音乐的那份感动,教师顺势激情导入:母亲!一个饱含多少深情的称谓;母爱,一种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

它如阳光普照般温暖;如春风化雨般细密,如海纳百川般博大,如蜡炬成灰般无私。

我们曾经了解过朱德的母亲,那是一位勤劳善良且富有远见的女性,今天我们学习的老舍的母亲也是这样的一位女性。

让我们一起走近老舍的母亲。

由此展示教学目标。

使学生一目了然本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书,关键在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尤其是要发现和提出那些有思考价值的探究性的问题。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研讨。

(三)赏析探究:认识母亲本步骤要针对某一问题,激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让每一位学生都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

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1、整体感知从整体入手,先读后说;感知母亲的勤俭朴实,坚韧执着,宽容大度,博爱热情,乐观勇敢,勇于奉献的感人形象。

让学生找出表现母亲性格特征的语段或语句。

让学生反复朗读,朗读中加以指导,读出语句恰当的停顿,语速和感情,在朗读中让学生想象母亲的形象,体会感悟母亲的软而硬的性格。

教师适时引导启发。

为重点阅读、语言赏析打下基础。

2、重点阅读亲是伟大的,她的伟大体现在文章字里行间,尤其是课文的第13段,是最令人感动的,也是最精彩的。

教师引导学生赏析13段,并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文章写了哪些事?你认为哪件事最感人?为什么?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我采取分组讨论,小组选代表回答的方法,在学生阐述理由的过程中,我可用师生对话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品味所展示的感人细节。

3、重点体会母亲给我的“生命的教育”a) 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教育”的丰富的内涵(结尾一段“生命是母亲给我的。

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

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b) 让学生找出表现母亲给我影响的语段或语句c)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母亲教我学会了哪些有用的东西(板书:母亲品行:坚忍、善良、宽容、勤俭、好客)d) 结合作品本身体会作者其人,体悟母亲给作者带来的人生观的影响。

老舍其人:对普通人热心关注,对平凡人真诚赞赏,始终追求灵魂的至真至纯,追求人性的至善至美。

追求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

4、品味语言在引导学生重点阅读的过程中,因势利导出本文语言的第一大特色: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讲完此问,我再配乐朗读此段,带学生再来品味简朴的语言下蕴含的伟大母爱。

朗读完毕,我由第13段的语言特色拓展开来,再次激疑追问:本文语言在其它方面还有哪些特色!“白描”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我在引导学生品味这一语言特色时,可先出示孟郊的《游子吟》,让学生把诗的前四句与第13段的感人细节比较,引出白描,后指出: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什么是白描?我主要联系美术中的白描画法,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白描”手法,并以孟郊的《游子吟》的前四句讲析,后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运用白描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辨识纠正,并重点赏析以下语句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①、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②、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③、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以上语言品味是站在作者对母亲描写的角度上来分析人物形象的,对第三点语言特色: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浓厚的感情,我变换角度。

站在作者的角度上,这样设疑:母爱是伟大的,作者的语言却是质朴无华的,作者对母亲的那种感激、怀念之情是靠哪些语言得以表现的?学生通过阅读大多都会将目光集中在这样的句子上。

①、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

②、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今天,泪又遮迷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

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这些语言看似大白话,但蕴含着浓烈的感情,读来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因此在品味的基础上诵读这些语言,有助于学生体验作者对母亲所饱含的浓浓深情。

(板书:语言风格)(四)评价归纳:升华母亲本步骤要让学生比较评价,归纳概括出规律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收敛,学生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

在此由老师简单概述本节课讲述的内容,并由学生从写作方法和表达主题两方面自由发言,谈本文的学习收获。

老师适当评价。

(五)训练迁移:歌颂母亲本步骤要设计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思维训练题,使学生的“思考”迁移成为一种“创新能力”。

紧承上一环节的评价,教师有感情阐述:是啊,母爱犹如一缕阳光,使我们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犹如一泓清泉,让我们的心灵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也依然纯洁明净。

同学们,尽管跨出一步便是天涯,但作为游子的你,永远走不出母爱的风筝线,因为线的那头永远握在母亲的手中,老舍的母亲让我们热泪盈眶,我们的母亲呢?请让毛阿敏《烛光里的妈妈》伴着你,以母亲或母爱为话题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说一段赞美母亲的话。

学生考虑五分钟,小组选代表口头作文,并采取自评和他评的方式。

我们知道,单调的文本阅读,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因此设计这一环节,既有利于了解学生情感体验的变化,又有利于捕捉课堂的着力点和生长点,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发,使师生对母亲的情感在交流中自然升华。

(六)师生寄语:体恤母亲学生自由发言,对母亲说一句话。

寄语:同学们,孝敬我们的母亲吧,不仅仅是今天。

正如歌中唱到:不管你走多远,不论你在干啥,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

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他们学会感恩。

(七)训练延伸: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教学,由学生选做相关题目。

A:根据文章的写作方法,请以“母亲”或“母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必做)B:比较阅读老舍与胡适《我的母亲》在主题、写作思路、写作特点方面的异同(选做)(八)板书设计板书力求做到简洁、明了。

结束语:同学们,心动不如行动。

善待我们的母亲吧,不仅仅是今天。

当我们的母亲变得老态龙钟的时候,当母亲满嘴唠叨甚至卧床不起的时候,朋友,都请你倍加善待自己的母亲,因为,无论世事如何改变,她永远是属于你的唯一的――母亲!十教学预想效果:备课时,我深刻领会新课改精神,力争以最佳效果向众评委及听课老师汇报。

从实施情况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首先,我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精神。

课前预习,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生字词、文学常识。

这些小任务促使学生主动认真地自学课文。

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时,必然要相互合作,共同探究。

在上课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自己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我只作点拨和归纳。

在拓展延伸阶段,我让学生相互讲发生在自己与妈妈之间的生活细节。

这既让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加深了解,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是良好的。

其次,我落实了“四基”。

我没有放弃字词、文学常识这些基本知识,而是把它们放到了课前预习里面。

这样做既促进了学生自学,又使课堂内容更集中紧凑。

在上课过程中,我始终抓住“培养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及形象”这一教学目标展开。

不论是开始的导入,还是后面的母亲性格分析,儿子对母亲的爱,都让学生找到相关的细节,并加以诵读品味,进一步感受细节的表达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