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1《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材分析.doc

合集下载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资料:基督教
• 1、产生: • 公元1世纪左右 巴勒斯坦、小亚细亚一带 • 创始人传说是: 耶稣 • 2、4世纪初 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 • 3、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 • 基督教会托庇与日耳曼王权 • 打开城门迎接日耳曼军队 • 日耳曼国王赏赐教会1/3土地
4、基本教义
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 “原罪”和“救赎”。据基 的教义,原罪是人类始祖亚 当和夏娃违背上帝的命令、 偷吃禁果所犯的罪行,传给 后世子孙,是人类一切罪恶 和灾祸的源。人类永远无法 自救。上帝(天主)差遣他 的儿子耶稣来到世间,被钉 死在十字架上,在上帝面前 替人类赎了罪。凡是信仰上帝、跟随耶稣的人都 能得救,死后获得永生。
• 7.宗教“异端”运动是 ( ) • A.废除天主教会的斗争 • B.推翻封建王权的运动 • C.用与天主教会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 动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 D.一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C
• 8.西欧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的原因有 • ①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 ②商品生产 与交换的繁荣③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④新航路 的开辟 • A.①②③④ B.①② • C.③④ D.②③④ • ( )
3、14、15世纪“异端”思想的共同 点?
• • • •
①抨击教会的腐败。 ②主张《圣经》为最高权威。(翻译《圣经》) ③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④主张教会权力服从世俗权力。
4、宗教“异端”运动的意义?
• 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 商业的要求,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 了有力挑战。 • 市民阶层?
• •
结论:罗马教皇确立了对西欧 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从天主教会统治确立的时候起,他的对立 面也出现了。
思考2:宗教“异端”运动出现的原 因、表现及意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五单元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五单元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五单元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案人教版选修四第五单元欧洲宗教改革第一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1】设计者【2】本课设计综述故本节课设计以必修三第二单元宗教改革基础知识为支撑,通过选修深化对宗教改革的认识,以“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为主题展开教学。

本课采用史料教学,立志突破传统的“教授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指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本身并研究学习方法,锻炼历史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自身能力,最终督促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创作说明1.适用对象分析:本作品适合高二年级学生用于新课教学。

2.学习内容分析:本课通过以“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为主线展开教学,综合把握宗教改革的历史因素,但由于本课内容偏重理论分析,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大,故本课将“情景教学法”和“史料教学法”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探究能力,系统认识历史事实。

3.教学目标分析:本课旨在清晰把握宗教改革的历史必要性,认识变革旧的意识形态以适应新的经济基础的要求,提高知识的整合能力和多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4.课前准备:史料档案袋、多媒体、自然组建研究小组(6组)5.教学策略史料研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4】教学设计人教版选修四第五单元欧洲宗教改革第一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启东吕四中学高欣欣【学生活动】学生结合书本内容和史料,围绕三大“助产”问题展开阐述,一是,“天主教会在欧洲社会的地位如何”;二是,“天主教会能够确立这一地位的原因”,三是,“天主教会处于该地位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实现质疑与释疑的生成。

➢B组宗教“异端”【教师活动】教师提供相关图片和史料,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生活动】学生结合书本内容和史料,围绕四大“助产”问题展开阐述,一是,“何为宗教‘异端’运动”;二是,“出现宗教‘异端’的原因,及其表现”;三是,“为什么西欧早期反封建神权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四是,“宗教‘异端’运动对宗教改革的影响”实现质疑与释疑的生成。

第一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一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二、宗教“异端”


1、什么是“异端”活动?
中世纪,人们在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 中,常常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 教思想发动民众,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 “异端”运动。


2、各国的“异端”运动
a、法国的“异端”运动 b、英国人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 c、捷克人胡司的“异端”学说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基督教的主要派别
基督教创建于罗马帝国时代,开始受 到压迫,后来在君士坦丁大帝时期被尊为 罗马国教。罗马帝国灭亡后,基督教会逐 渐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叫东正教,当 时以拜占庭为主,今天流行于俄罗斯、希 腊、乌克兰等东欧国家;西部以罗马教皇 为首的天主教,后来在宗教改革时代,天 主教阵营中又分裂出不少新教国家,如路 德派(德意志)、加尔文派(瑞士、荷 兰)、英国国教。


b、发展 (1)4世纪初期,成为罗马国教。

(2)西罗马灭亡后,依附于日耳曼封建王权, 得以继续发展。
(3)11世纪,基督教以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为中 心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4)西部形成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开 拓势力,与封建王权展开权力之争,并以征服 “异教徒”为名进行“十字军东征”。



宗教“异端”思想,对天主教会的神 权统治提出了有力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 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 改革教会的愿望,它表明了宗教改革势在 必行。


*学思之窗
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教权高于 王权;教会的统治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 展;一个人从生到死,深受教会的束缚; 处于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资产 愿望。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讲义:第五单元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讲义:第五单元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习目标]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理解天主教占据支配地位的原因。

2.掌握宗教“异端”运动的表现及形成原因。

3.了解西欧在各方面向近代过渡的表现。

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①1.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1)产生:大约1世纪左右,产生于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

(2)发展:4世纪初,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476年以后,在日耳曼封建王权庇护下继续发展。

(3)分裂:11世纪时,基督教会以君士坦丁堡和罗马为中心,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后来分别称东正教和天主教。

2.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1)原因①中世纪,天主教会通过整顿教会,与王权争夺权力。

②组织“十字军东征”,势力不断扩展。

③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

(2)表现①经济: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获取大量的封建地产收入;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并通过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刮钱财。

②政治:鼓吹教权高于王权,竭力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还不断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

③思想:教会垄断了学校教育,宗教神学是学校的主修科目;教会掌握《圣经》解释权。

④生活: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又是教会的子民,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二、宗教“异端”┄┄┄┄┄┄┄┄②1.“异端”含义:古代中世纪时,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异己派别的贬称。

2.“异端”运动: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3.“异端”运动的表现(1)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了“异端”运动,要求纯洁教会。

(2)14~15世纪时,欧洲“异端”运动高涨。

①英国人威克里夫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

②捷克人胡司对教会进行强烈批评。

4.“异端”运动的影响(1)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挑战。

(2)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

(3)表明宗教改革已势在必行。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③1.经济方面:封建的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初步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五单元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五单元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上帝 罗马教皇 红衣主教
大主教 主教 神父 信徒
二、宗教“异端”—欧洲早期的反封建斗争
1、表现: (1)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 主张:否定正统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 (2)英国人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
主张:信徒和上帝之间不需要教会和教士
(3)捷克人胡司对教会的批评 主张: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宗教改革(英语:Reformation),开始于欧 洲16世纪基督教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 (新教宗教改革运动,Protestant Reformation),该运动奠定了新教基础,同 时也瓦解了从罗马帝国颁布基督教为国家宗 教以后由天主教会所主导的政教体系。该运 动打破了天主教的精神束缚,为西欧资本主 义发展和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奠定基础,因而 西方史学界直接称之为“改革运动” (Reformation)。
2、影响:
(1)挑战了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2)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
商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
(3)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到来
宗教“异端”思想的共同之处:
(1)都揭露了天主教会的奢侈、虚伪和腐化;
(2)都主张取消烦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 教阶制度,没收教会财产;
(3)《圣经》是高于教会和教士的最高权威,信 徒和上帝之间不需要教会和教士;
实质: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封建的斗争
(4)教权服从于世俗的权力。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
1、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经济) 2、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政治)
3、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思想)
→解放了人们思想,对天主教会统治形成巨大冲击
总结
【宗教改革发பைடு நூலகம்的历史背景和实质】
必要性(根本原因):天主教的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 发展(政治、经济、思想、生活)。 可能性: ①直接原因:教会贪婪腐败 ②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③政治因素: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④思想文化因素:异端思想、文艺复兴的影响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5-1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1)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5-1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1)

问题1
问题2
(2)原因:①中世纪时西欧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落,无力与天主教 势力对抗;同时,封建王权为了借助教会的神学迷信思想加强自身 的统治,又给予教会一定的支持。②当时西欧社会发展相对落后, 教会垄断了学校教育,利用神学迷信思想对人民进行统治。③教会 利用自己的特权,设立“异端”裁判所,对持不同思想的人进行严厉镇 压,更加巩固了其大一统的地位。
问题1
问题2
【例题1】 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 系由上帝独自建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 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 ) A.教权高于王权 B.王权与教权平等 C.王权高于教权 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 解析:四个选项都是关于教权与王权关系的,由材料中的关键信 息“只有教皇”“如果……教廷将不予承认”,可知教权是至高无上、 高于一切的。 答案:A
第 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1.课程标准 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学习要点 (1)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2)欧洲宗教“异端”运动。 (3)向近代过渡的西欧。


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1.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大约1世纪左右,基督教在小亚细亚和巴勒斯坦一带产生, 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 (2)发展:4世纪初期,基督教逐渐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势力日益 壮大;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基督教势力又在日耳曼封建王权的庇护 下继续发展。 (3)分裂:11世纪时,基督教会以君士坦丁堡和罗马为中心,分裂为 东西两部分,后来分别称为东正教和天主教。


(2)经济方面: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获取大量的 封建地产收入,并向民众征收“什一税”;还通过兜售“赎罪券”等方式 搜刮钱财。 (3)思想文化方面:垄断学校教育;教会规定了统一的《圣经》版 本,掌握了《圣经》的解释权。 (4)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人们既是国家的臣 民,又是教会的子民,一生都受到教会的束缚。

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五单元第1课 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五单元第1课  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巩固练习
在14、15世纪,天主教会之所以遭 到很多人的反对,最根本的原因是 A、天主教会的腐败 B、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 进步发展 C、进步人士认识的提高 D、各国王权的软弱
巩固练习
2.基督教产生于( ) ①罗马及其周围地区 ②巴尔干半岛 ③小亚细亚 ④巴勒斯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遭受“卡诺莎之辱”的西欧君主是 ( ) A.英国国王 B.法国国王 C.西班牙国王 D.德意志皇帝
D
C
第 四 幅 图
中 世 纪 圣 母 像
这个图片反映了哪方面的什么问题?
思想文化:教会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
以上四幅图都在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天主教神权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
第 五 六 幅 图
华丽的祭坛 愚人船 荒宴中纵情声色的修 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 女和修士们,他们正试图 志搜刮的财富要高出德意志中 咬下悬在空中的糕点。 央政权年财政收入的20倍。
第七幅图
主教的俱乐部 油画 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球艺 的问题。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 论着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
问题:从 第五、六、七幅图,大家可以获得 什么历史信息? 天主教奢侈腐化,搜刮财富用于享乐, 不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已严重阻碍了资本 主义萌芽的发展。 “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 的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
B
B
7.下图中,你可以得到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A.天主教会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 B.教会向信众榨取“什一税” C.教皇惩处持“异端”思想者 D.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8.下列关于宗教神学与 人文主义的对比,错误的是( ) A.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 卡诺莎晋见 B.禁欲和来世——现世的享受 C.自由平等——等级观念 D.蒙昧主义——理性和科学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一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16 世纪西欧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宗教改革前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异端”运动;西欧向近代过渡。

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占绝对支配地位,但到宗教改革以前,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已成为中世纪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巨大障碍,各地宗教“异端”运动不断,天主教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场旨在摆脱罗马教皇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兴起。

第一目“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天主教与东正教、新教是现在基督教的三大派别;而基督教又是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基督教的发展过程比较复杂,我们只需要掌握一条基本的线索就可以了。

公元1 世纪产生;4 世纪初期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11 世纪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正教和天主教;13 世纪初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中世纪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

课本介绍了天主教进入全盛的原因和表现。

主要原因有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和封建王权争夺势力,组织“十字军东征”,加之欧洲封建王权衰落,使欧洲的天主教会占据了支配地位。

主要表现在: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思想文化领域方面,社会生活方面。

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

教会通过地产的收入、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搜刮钱财。

我们可以从一个例子当中说明说明其疯狂的掠夺:16 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 万古尔登(德国钱币名称),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1497 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 倍。

政治方面,一方面天主教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罗马教皇高高在上,下面有红衣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父等。

另一方面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

我们可以通过课本提供的“卡诺莎晋见”来说明,各国的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这样一个现实问题。

教皇不仅掌握着教会的最高行政权和司法权,还可以裁决各国俗界的纠纷,任意废止各国的世俗法律,甚至决定各国皇帝和国王的废立。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教师用书:第5单元-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教师用书:第5单元-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习目标: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

2.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1.重点: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及西欧向近代过渡。

2.难点:宗教“异端”运动形成的原因及作用。

教材整理1 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1)产生:大约公元1世纪左右,产生在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

(2)发展:公元4世纪初期,逐渐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势力日益扩大;公元476年,在日耳曼封建王权下得以继续发展。

(3)分裂:公元11世纪时,分裂为天主教(罗马为中心,领袖是教皇)和东正教(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2.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1)原因①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

②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十字军东征”,进一步扩展了教会势力。

③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天主教会势力空前强大,罗马教皇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2)表现经济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获取大量的封建地产收入上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并通过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括钱财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竭力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还不断干涉各国的政治教会垄断了学校教育,宗教神学是学校的主修科目思想上教会掌握《圣经》解释权生活上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又是教会的子民,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教材整理2 宗教“异端”1.表现(1)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异端”运动,要求纯洁教会。

(2)14~15世纪,欧洲的“异端”运动更加高涨。

英国人威克里夫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

(3)14~15世纪,捷克人胡司主张废除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要求教会的权力服从世俗统治的权力。

2.影响(1)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挑战。

(2)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

(3)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到来。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 64“学思之窗”,思考:当时,欧洲人民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都以宗教“异端”的形式出现,请思考一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提示】 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教权高于王权;教会的统治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的教材分析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的教材分析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的教材分析1.本课的教学重点:宗教改革的原因知识与能力: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特殊地位及影响;知道欧洲中世纪的“异端”运动;了解14-16世纪欧洲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发展概况。

《浙江省教学指导意见》教学难点:宗教改革的本质2.对本课教材主要特点的分析: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在欧洲由中世纪进入近代社会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16世纪的西欧,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天主教腐朽的神权统治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德意志的马丁路德、瑞士的加尔文、英国的亨利八世相继进行宗教改革,最终瓦解了罗马教廷在欧洲的封建大一统神权统治,建立起适应民族国家发展和资本主义兴起基督教新教派,有力推动了西欧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

若从文明史观来看,宗教改革是通过改造落后而专制腐朽的天主教神权统治,来建立适应近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督教新教派,最终实现“教随国定”原则和“宗教宽容”,从而促进基督教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使之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宗教。

若从现代化史观来看,宗教改革预示着近代社会的到来.它是欧洲向近代过渡的必然要求,从文化思想,政治上冲击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统治,为实现社会转型和近代社会的到来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宗教在西方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通过学习《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西方人的精神生活。

3.对教材处理的建议:本节内容有三目: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宗教“异端”、向近代社会过渡的西欧。

实际上围绕一个问题“14-16世纪为什么要进行宗教改革?”天主教神权统治的建立和推翻都是社会发展变化使然,回到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才能看清楚。

因此《向近代社会过渡的西欧》是最重要的内容,分析清楚宗教改革的原因后,就能上升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的规律性认识了。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四. 宗教改革影响及其作用
改革影响 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动摇了教皇的权威。 2.经济上: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上:引起文化价值上的变化,冲击了天主教会对人们思想
的禁锢,人的个性得到较高程度解放。 4.文化上: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早期
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改革作用
加尔文宗教改革:
②. 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取消天主教的主教制,建立共和长老制; 简化宗教仪式,只保留洗礼和圣餐;改组市议会。
③. 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思想核心):“先定论”这一 思想反映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加尔文拿 先定论来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④. 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要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 美德:加尔文教派主张发财致富,支持商业和高利贷,崇尚节俭、 主张克制欲望,鼓励积累资金。
都要求摆脱教权束缚,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 4.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5.天主教会的贪婪和腐败。(直接原因)
二. 宗教改革内容
一:清除内部积弊,重新审定教规、教义。教会清除了一批无知、 腐败、贪婪的神职人员,规定教士必须穿僧衣,执行教士独身制; 在每个教区设立学校,提高神职人员的知识水平。教会在肯定赎罪 券功效的同时,禁止非宗教目的的出售行为,并取消了销售机构。
出售赎罪券,这种搜刮民 财的无耻行径激怒了路德。 他在一所大教堂门前张贴 《九十五条论纲》,要求 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
《九十五条论纲》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 背景:
(1). 德意志政治上的分裂局面,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 (根本原因)
(2). 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 (主要原因)
(3). 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直接原因: 导火线)

第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作者: ————————————————————————————————日期: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A课程目标: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B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基督教的由来与分裂;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了解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历史上的地位,从而理解宗教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通过了解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历史上的地位,为准确把握宗教改革的历史进程、实质和意义奠定基础。

问题探究概括阐释综合分析通过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必然性认识任何腐朽势力必将被先进的力量所取代。

借此理解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

宗教“异端”宗教“异端”运动的爆发;宗教“异端”运动的高涨向近代过渡的西欧西欧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和国家君主的反教会斗争;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C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西欧向近代过渡。

难点:宗教异端运动形成的原因和作用。

D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

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人数最多的宗教。

2、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

【讲授新课】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1)产生:公元1世纪左右,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为下层人民所接受;(2)发展:公元4世纪初,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实力大增;公元476年后,在日耳曼封建王权下得到继续发展。

(3)分裂:①公元11世纪第一次分裂:天主教(罗马为中心,领袖是教皇)和东正教(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②公元16世纪第二次分裂:天主教、东正教与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2、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西欧)(1)原因①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势;②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了“十字军东征”,进一步扩展了教会势力;【知识链接】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八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

历史选修1人教新课标5.1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案

历史选修1人教新课标5.1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案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基督教及其分裂;天主教在社会各方面的地位;法国“异端”运动、威克里夫和胡司的思想主张;资本主义萌芽、西欧民族国家发展、文艺复兴冲击了教会;(2)理解“两个原因”:天主教占据支配地位的原因;宗教异端的概念和形成原因;(3)分析: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促进了西欧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2、过程与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宗教的作用;(2)分析图片,从图片中发现有效信息,使学生认识到要变革旧的意识形态以适应新的经济基础的要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和宗教“异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16世纪的天主教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成为宗教改革的历史必然;(2)宗教裁判所摧残了进步势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西欧向近代过渡。

难点:宗教异端运动形成的原因和作用。

【教学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宗教改革前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异端”运动;西欧向近代过渡。

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占绝对支配地位,但到宗教改革以前,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已成为中世纪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巨大障碍,各地宗教“异端”运动不断,天主教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场旨在摆脱罗马教皇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兴起。

由于本课内容偏重理论分析,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学习对一些难点问题要适当补充一些材料,增加一些感性认识;要把课本中的几个重要概念给学生解释清楚。

二、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法来导入:师:世界上有哪三大宗教?生: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教师对三大宗教作一简单介绍:佛教:公元前6世纪诞生于古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即释迦牟尼),其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忍耐服从;伊斯兰教:7世纪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信徒称为穆斯林,经典是《古兰经》;基本信条为“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这在我国穆斯林中视其为“清真言”,突出了伊斯兰教信仰的核心内容。

高中历史选修1精品学案5: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高中历史选修1精品学案5: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习目标: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

2.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学习重难点:1.重点: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及西欧向近代过渡。

2.难点:宗教“异端”运动形成的原因及作用。

知识自学: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1)起源:大约1世纪左右,在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一带产生,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

(2)发展①4世纪初期,演变为____________的国教。

②476年,在________封建王权下得以继续发展。

③11世纪,分裂为以__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东正教和以______为中心的天主教。

2.天主教神权统治的确立(1)原因①天主教会通过整顿教会,与____________争夺权力,组织“______________”,势力不断扩展。

②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______衰弱。

(2)表现①经济上: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还通过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括钱财。

②政治上:______高于王权,典型例证是“______________”。

③思想文化领域:教会垄断了____________,掌握了《圣经》的________,文学艺术作品也蒙上浓厚的____________。

④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人们深受教会束缚。

二、宗教“异端”1.含义:古代中世纪时,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____________的贬称。

2.性质: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____________思想发动民众的______________。

3.表现(1)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了“异端”运动。

要求____________。

(2)14~15世纪时,欧洲“异端”运动高涨。

①英国人____________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

②捷克人______对教会进行强烈批评。

4.影响(1)对天主教会的____________提出有力挑战。

(2)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____________、发展________经济的要求和____________的愿望。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精品课件: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精品课件: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返回

达标检测
1.下图是1581年欧洲印刷的世界地图。世界被描绘成三叶草形状,代表基督教国王统 治的三大洲,其中心是耶路撒冷。导致此图产生巨大错误的最主要原因是
知识图示
返回

深化探究
主题 宗教改革的背景
史料一 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带有宗教的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 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 世纪到17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①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 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2)据史料二,这位西班牙官员对天主教会的观察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天主教是 怎样维护其统治的?这与当时的哪一运动有关?
提示 实质:天主教会已成为赚钱敛财的机器。形式:建立宗教裁判所残酷迫害进 步人士和对教会不满的人。运动:宗(1)必要性(根本原因):天主教的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可能性 ①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要求反教会,进行反封建斗争。 ③政治因素:民族观念的形成和民族国家的崛起,要求摆脱天主教会控制。 ④思想文化因素:“异端”思想、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 ⑤直接因素:在思想文化和经济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教会贪婪腐败,其经济掠夺 最终引发改革运动。
历史认识
宗教“异端”运动是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下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的本质是市民阶层 的宗教改革运动或资产阶级性质的宗教改革运动,它们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前奏。
课堂 小结
史论要旨 1.天主教会的大一统神权统治造成了欧洲的贫穷、落后、愚昧和国家的动荡,在 14~16世纪严重阻碍了欧洲的发展进程。 2.宗教异端运动是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下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的本质是市民宗教改 革运动或资产阶级性质的宗教改革运动,它们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前奏。 3.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欧洲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选修1《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材分析1.本课的教学重点:宗教改革的原因知识与能力: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特殊地位及影响;知道欧洲中世纪的“异端”运动;了解14-16世纪欧洲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发展概况。

《浙江省教学指导意见》教学难点:宗教改革的本质2.对本课教材主要特点的分析: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在欧洲由中世纪进入近代社会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16世纪的西欧,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天主教腐朽的神权统治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德意志的马丁路德、瑞士的加尔文、英国的亨利八世相继进行宗教改革,最终瓦解了罗马教廷在欧洲的封建大一统神权统治,建立起适应民族国家发展和资本主义兴起基督教新教派,有力推动了西欧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

若从文明史观来看,宗教改革是通过改造落后而专制腐朽的天主教神权统治,来建立适应近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督教新教派,最终实现“教随国定”原则和“宗教宽容”,从而促进基督教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使之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宗教。

若从现代化史观来看,宗教改革预示着近代社会的到来.它是欧洲向近代过渡的必然要求,从文化思想,政治上冲击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统治,为实现社会转型和近代社会的到来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宗教在西方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通过学习《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西方人的精神生活。

3.对教材处理的建议:本节内容有三目: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宗教“异端”、向近代社会过渡的西欧。

实际上围绕一个问题“14-16世纪为什么要进行宗教改革?”天主教神权统治的建立和推翻都是社会发展变化使然,回到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才能看清楚。

因此《向近代社会过渡的西欧》是最重要的内容,分析清楚宗教改革的原因后,就能上升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的规律性认识了。

4.教学设计:以讲授法为主,在宗教“异端”这一目中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中世纪时,人们反封建斗争为什么采用宗教“异端”的形式?通过这一问题的探讨其实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的课前导学材料1、基督教产生公元1世纪,世纪初罗马帝国定为国教的;11世纪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确立于13世纪初。

2、天主教与、是现在基督教的三大派别;而基督教又是与、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3、中世纪主教进入全盛的主要原因: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和封建王权争夺势力,组织“”,加之欧洲衰落,使欧洲的占据了支配地位.4、中世纪主教进入全盛的表现: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各国土地的,甚至更多。

教会通过地产的收入、向民众征收“”、兜售“”,搜刮钱财。

政治方面,一方面天主教建立了等级森严的制度,另一方面凌驾于王权之上,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

思想文化领域,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在社会生活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信教,都是天主教徒,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5、宗教“异端”运动观点:(1)现存的封建统治秩序和罗马教会都是创造的;(2)揭露了教会的;(3)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要求;(4)是高于教会和教士的最高权威;教权服从于。

6、宗教“异端”运动概况:(1)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2)英国人的“异端”学说(3)捷克人对教会的批评7、宗教“异端”思想,对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反映了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对16世纪欧洲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14~16世纪西欧出现,资产阶级、新贵族出现,→需要一个强大的作支撑→15、16世纪英、法、西班牙顺应时代要求,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把教会置于王权的控制之下成为时代的要求→的思想家们批判中世纪教会的,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巨大的冲击。

参考答案:1、1;4世纪;东正教和天主教;2、东正教、新教;佛教、伊斯兰教3、十字军东征;封建王权;天主教会4、封建主;3/1;“什一税”;“赎罪券”;教阶;教权;教会;天主教徒5、魔鬼;奢侈腐化;没收教会的财产;《圣经》;世俗的权力6、法国;威克里夫;胡司7、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市民阶层;宗教改革8、资本主义萌芽;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文艺复兴运动;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一节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知道马丁·路德、加尔文、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过程与方法:探究:中世纪时人们反封建斗争为什么采用宗教“异端”的形式?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改革家敢为天下先的战斗精神,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二、导入建议:1.出示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因病在梵蒂冈去世……思考:这则新闻反映了什么现象?2.出示美元图片、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等材料也可三、教学过程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1)是由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格局决定的。

在当时,天主教神权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也是支配着各国封建政治的重要权力,还是垄断了整个思想文化与教育的意识形态。

人们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同时,为了将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也需要为这一斗争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

(2)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很发达,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加尔文教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这些思想和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知识结构: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大一统的神权统治宗教异端:概念、表现(法国、英国、捷克)、对改革的影响改革背景西欧向近代过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国家形成;文艺复兴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之课后练习第五单元欧洲宗教改革第一节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1、16——17世纪西欧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A、天主教会的腐败B、资本主义的兴起C、宗教裁判所的建立D、马丁·路德个人因素2、马丁·路德认为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是()A、上帝B、教会C、《圣经》D、教皇3.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势力强大占据着支配地位,在经济上()A.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B.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C.规定了统一的《圣经》版本D.推行重商主义4.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B一场反对天主教,建立本民族教会的革命运动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D.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5、基督教产生于()A、亚洲B、欧洲C、非洲D、拉丁美洲6、下列不属于天主教教义的是()A、“双剑说”B、“先定论”C、“月亮太阳说”D、“禁欲说”7、简述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解题关键:天主教会维护封建制度,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思路引领:教会本身就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它是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

答案提示:16世纪的天主教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罗马天主教会是维护西欧封建制度的中心;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神圣的灵光;教阶制度具体体现了封建的等级制度;教会本身就是最大的封建主。

要促进社会的进步,就要推翻封建制度,而天主教会又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和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

8、读图回答:(17分)图一教皇出行图图二路德焚毁教皇令图三烧死“异端”请回答:(1)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有何内在联系?(8分)(2)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图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有何影响?(5分)(3)你如何看待图三的措施?(4分)参考答案8、(17分)(1)图一反映的是天主教的特殊地位和腐化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天主教会采取应对措施,如烧死“异端”。

(8分)(2)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使人们认识到信仰问题不能靠武力解决。

(5分)(3)迫害“异端”的行为恢复了天主教会的部分势力;但信仰问题是不能靠武力解决的。

只有实行宗教宽容,才是解决宗教纷争的有效途径。

(4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一节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资料汇编1.基督教的主要教义早期基督教的教义主要来自《圣经》,以后随社会的发展,教派也不断涌现,各派的教义侧重点也各异,但基本的信条有以下内容:1、十诫。

除了我(上帝)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和敬拜偶像;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当守安息日为圣日;当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证陷害人;不可贪恋别人妻子和财物。

2、三位一体。

这是基督教的基本信条之一。

相信上帝唯一,但有三个「位格」,即圣父——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圣子——耶稣基督,上帝之子,受上帝之遣,通过童贞女玛利亚降生为人,道成肉身,并「受死」、「复活」、「升天」,为全人类作了救赎,必将再来,审判世人;圣灵——上帝圣灵。

三者是一个本体,却有三个不同的位格。

3、信原罪。

这是基督教伦理道德观的基础,认为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因偷食禁果犯的罪传给了后代子孙,成为人类一切罪恶的根源。

人生来就有这种原罪,此外还有违背上帝意志而犯种种「本罪」,人不能自我拯救,而要靠耶稣基督的救赎。

因而,原罪说以后逐渐发展为西方的「罪感文化」,对欧美人的心理及价值观念影响深远。

4、信救赎。

人类因有原罪和本罪而无法自救,要靠上帝派遣其独生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做牺牲,成为「赎价」,作了人类偿还上帝的债项,从而拯救了全人类。

5、因信称义。

人类凭信仰就可得救赎,而且这是在上帝面前成为义人的必要条件。

6、信天国和永生。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的灵魂会因信仰而重生,并可得上帝的拯救而获永生,在上帝的国——天国里得永福。

7、信地狱和永罚。

人若不信或不思悔改,就会受到上帝的永罚,要在地狱里受煎熬。

8、信末世。

相信在世界末日之时,人类包括死去的人都将在上帝面前接受最后的审判,无罪的人将进入天堂,而有罪者将下地狱。

2.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基督教开始传入中国,但当时传入中国的是当年一度被认为是异端的聂斯托利派(中国称景教,现称“基督宗教马龙派”),后来在唐朝会昌五年(845年)被禁止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