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江苏畜禽业发展研究
20世纪20_30年代江苏农村合作运动论略
!$%’ 年底江苏省共有的 )$%# 个合作社的类别分
布及入社的人数中看到, 见表 ) :
三
开 办 合 作 社 的主 旨 是 为 了 挽 救 日 益 凋 敝 的 乡村经济, 复兴农村, 以求 “ 农民产业与生活之改 善” 。 因此, 如何向农村注入大量的资金, 使农民 获得低利贷款, 并以此来改良生产是极为关键的 一环。 为此, 江苏省政府和地方农 业银行对资金 的筹措和借贷方式都进行了一定的谋划。 首先, 通过银行界增加对乡村合作社的资金 投入。 合作社的资金是社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贷的一种来源, 其 资金丰裕程度直接影响着乡民的生产和生活, 而 中国的合作社 “ 成员缴纳的款项极少……在很多
《 资料来源: 实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编: 农情报告 》 第%卷 第 ) 期, 第 )& 1 )) 页, !$%( 年 % 月。
显然, 无论是从建 !$). — !$%’ 年的 # 年中, 社的数量, 还是入社的人数, 都可以看出, 信用合 作社在 江苏省的合 作社发 展中一 直占据主 导地 位。 原因何 在呢? 一是 由于 )& 年代末 %& 年 代初 农村之破产、 现金源源外流而导致农村资金供给 的紧张。 如在南通 “ 近年以来, 因为内地资金枯竭 武进 “ 近三 的影响, 农民大有告贷无门之概 ” ,
平,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 $%%&’’
赵泉民, 上海财经大学理论经济学在站博士后
农 村 合作 运 动 是 国 民 政 府 定 鼎南 京 后 所 推 行的一项重要的国家社会经济建设政策。 在抗战 前, 南京政权企图借此来干预农村社会生活, 以 解决乡村日渐凸显的种种危机。 而江苏作为国民 政府的畿辅重地, 在推行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中 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且是在抗战前进行最 早、 规模最大、 影响最著的一个省份。 故本文拟对 抗战前江苏省的农村合作运动的兴起、 发展概况 及其收效和影响作一简要论析, 希图弥补史学界 对此论题的研究不足; 同时也可由此窥见政府主 导下的乡村合作运动之一般。
浅析1927—1937年农业发展状况
山西农经/ 2021年20期DOI:10.16675/14-1065/f.2021.20.039浅析1927—1937年农业发展状况□黄军摘要:抗战前10年我国在农业现代化探索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不仅体现在现代化农业行政机构的设立,也体现在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废除了阻碍农业发展的各种制度,并对传统农业改良做了很多努力,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农业的商品化趋势。
经过10年的发展,由于国内政治环境相对缓和,国内局势较稳定,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比如废两改元、法币政策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使得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趋势显著加快。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农业行政体系;农业商品化文章编号:1004-7026(2021)20-0098-02中国图书分类号:F329文献标志码:A(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1331)1农业法令与政策一般来说,在一个现代体制政府中,农业行政体系的构建有效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农业的发展进程。
在抗日战争爆发前10年,中央农政机构主要有农矿部(1928—1930)、实业部(1930—1937)、农村复兴经济委员会(1933—1937)、全国经济委员会等,这些机构均有管理农业农村的职能[1]。
经过1927—1937年的努力,建立了相对完善、具有近代化性质的农业行政体系,为这一时期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制度保障,我国农业行政的近代化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各机构间职责划分不明确,机构众多,略显臃肿,纰漏甚多,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农业行政效率的提高。
我国是农业大国,土地问题的处理应谨慎,保护农民的利益。
1927年以后,我国开始关注并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比如《佃农保护法》《清理荒地保护法》《土地法》等。
这些法令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传统的农村土地所有制,但是在租佃制制度上做了一些革新,表现为:保障农民的佃权并限制土地集中,限制田租以减轻佃农的负担。
中国禽肉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建议
中国禽肉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建议作者:解琦赵润超孙澍王冲来源:《家禽科学》2024年第02期摘要:在全球新竞争格局的前提下,国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经济发展和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化,决定未来禽肉消费水平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新形势下,我国禽肉产业发展不可避免面临新的问题,需要立足自身破解禽肉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瓶颈,以此推动并能得益于未来全球禽肉市场的有利变化。
本文论述了当前中国禽肉产业链各环节遇到的问题与可能的解决途径,并提出利用国际国内双循环方式促进国内禽肉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禽肉产业;发展趋势;国际国内双循环;消费中图分类号:S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085(2024)02-0001-051 禽肉产业链各环节现状与发展建议1.1 饲料原料供应受国际地缘竞争和粮食危机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饲料原料上,大宗原料依靠进口,国内受制于人,短期内难能大幅改善。
2021~2022年,主要饲料原料价格近乎翻倍,导致饲料价格上涨近50%,最终推高产品成本,但农牧食品的民生属性又抑制成本转移给消费者,因此,产业与客户承压巨大。
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发展,建设用地占用农耕地资源问题凸显,耕地资源变得愈发紧张;国家为保障粮食安全划定18亿亩耕地红线,有限的耕地要养活14亿人口,在全球粮食资源紧张的情况下,畜禽用饲料的节粮计划近年被逐渐提上日程,成为行业与国家行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我国居民对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的认知和需求不断提高,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对家禽饲料企业的生产和产品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饲料禁抗、养殖减抗、产品无抗已经成为禽肉产业发展的方向。
1.2 种禽种源自主能力欠缺近年来国际地缘政治关系发生变化,影响了种禽引种和种源安全,同时种禽作为禽肉产业的前端环节,国内各家禽企业自主育种能力与育种成果不一,均不同程度地依赖于国外引种,导致我国的禽肉产业整体受制于国外,并同时加剧产业的周期性波动。
江苏省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建议
江苏省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建议王存波;朱智;曹建国;严康;路璐;朱慈根;王勇;潘雨来【期刊名称】《中国饲料》【年(卷),期】2024()5【摘要】本研究以江苏省畜牧业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产业基本情况,分析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探讨了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科技支撑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在饲料资源、生产用工、土地资源等方面的短板,并在饲料利用、设施装备、统筹规划、安全底线、产业升级等方面给予了建议。
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畜禽产量总体适中,其中禽蛋和生鲜乳产量在华东靠前,牧业产值居华东第三;农林牧渔业产值中牧业产值占14.8%,家禽、生猪产值分别占牧业产值的46.3%和39.8%;苏北畜禽产量和牧业产值均占全省总量的70%左右,苏北、苏中合计约占90%,主要畜禽种类在苏北、苏中已形成明显的产业集群;畜禽遗传资源较为丰富并得到有效保护,保种场区库领先全国,国家核心场、扩繁基地数量居全国第四,建有主要畜禽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累计培育国家级畜禽新品种20个;畜禽规模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蛋鸡、肉鸡、奶牛的规模化率已达95%以上,形成饲料、兽药、屠宰、加工、销售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楼房养猪、肉鸡笼养等实用生产技术得到较好地推广应用,畜禽出栏率较历史大幅增长,单位国土面积畜禽产出量高;完成养殖场、屠宰场清理整顿,粪污综合利用率和病死畜集中处理率均达95%以上,实现绿色安全生产。
【总页数】6页(P154-159)【作者】王存波;朱智;曹建国;严康;路璐;朱慈根;王勇;潘雨来【作者单位】江苏省畜牧总站;南通市通州区东社镇人民政府【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6.3【相关文献】1.武威市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加快畜牧业发展建议2.甘州区畜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调查分析及建议3.我国畜牧业“走出去”现状及发展建议——基于海关总署及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分析4.江苏省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现状及建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检测试题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检测试题一.选择题1.有人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其中“先天不足”是指A.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阅历C.投资者主要来源于地主、官僚和商人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和懦弱性2.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改变状况,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A.经济形态①在中国近代虽然渐渐解体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B.经济形态③对近代中国起到了“破坏”和“建设”双重作用C.经济形态②③④⑤都在肯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D.经济形态⑤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的主流3.上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改变示意图,对其说明正确的是:①所示的经济随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结束②所示的经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③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严峻的阻碍作用④所示的经济为近代中国社会进步供应了根本动力⑤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的作用利大于弊A.②③④ 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②③④4.19世纪后期,烟台、青岛等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
下表是今济南地区的章丘、济阳在20世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改变表(章有义的《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对该表的正确解读是1900 1915 1920 1924山东章丘0.1 35 45 50山东济阳0.2 15 25 40①农产品已商品化②自然经济完全解体③两地经济融入世界市场④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5.19世纪中后期,中国的关税税率大大低于当时西方各国。
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①涌入了大量外国商品②冲击了中国小农经济③促进了城乡经济快速发展④导致了农副土特产品大量出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行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句话的说明,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33年3月德国国会通过了《授权法》,规定政府有权不经国会和联邦参议院同意即可颁布法律。
这项法案的实施A.为纳粹党上台执政铺平了道路B.使希特勒获得独裁统治权力C.使《凡尔赛和约》失去约束力D.使“魏玛宪法”进一步完善2.唐初中书省依据君主意见出令,门下省审查而封驳之,但门下官员大多阿旨顺情。
君主不满门下官员的作为,遂将门下封驳权分散于中书与尚书二省,最终废止。
这反映出A.三省分权提高了行政的科学性B.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取消C.专制体制制约了封驳权的行使D.君主高度信任中书尚书省3.联合国大厦有一副大型彩色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A.“一边倒”政策B.不结盟政策C.多边外交政策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由于唐朝设置了专门管理手工业的机构,如工部、少府旒、将作监等,直接控制大量的工匠,建立了各种手工业作坊,因而对于皇室、朝廷、百官以至贵族们所需的服饰、车辇、器物、珍玩以至武器等,都各有生产的手工业部门。
”这反映出当时A.官营手工业日益商品化B.官营手工业的效率提高C.手工业者人身控制放松D.政府加强对手工业管理5.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C.发昌机器厂D.耶松船厂6.如图为学者估算的公元200年至1851年中国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
(3)宋元至明清时期——2024年九省联考+2023年四省联考+2021年八省联考历史专项精编
(3)宋元至明清时期1.[2024届·吉林·模拟考试]1125年,宋使许亢宗奉命赴金,途经“契丹东寨”,记录道:“当契丹强盛时,虏获异国人,则迁徙杂处于此……故此地杂诸国风俗。
凡聚会处,诸国人语言不能相通晓,则各为汉语以证,方能辨之。
”这表明( )A.通用语言具有重要作用B.民族交往促进语言融合C.儒家文化占据主导地位D.民族团结推动边疆稳定2.[2024届·河南·模拟考试]1240~1241年,杨惟中在燕京(今北京)建立太极书院,旨在“继学传道”,书院内设置周子(周敦颐)祠,墙壁上镌刻着《太极图》。
同一时期,宋理宗诏令张载、程顺、朱熹等从祀孔庙。
材料反映这一时期( )A.南北正统思想存在差异B.北宋政府力图挽救统治危机C.理学的影响力得到增强D.儒家的正统地位遭到了冲击3.[2024届·广西·模拟考试]宋太宗时规定,各路转运使不准随便上京奏事,遇“非常事,许乘驿入奏”。
神宗时,特准部分转运使“如有要切公事,须合面奏者,即取旨”。
徽宗后期,要求转运使“各条具所部无名之费、不急之务”奏报朝廷。
据此可推断( )A.地方向中央奏事流程规范化B.中央对地方控制力逐渐下降C.转运使的政治地位日益上升D.中央对地方管理方式集权化4.[2024届·贵州·模拟考试]宋真宗时期,王禹偁上疏提到:“臣本鲁人,古籍济上,未及第时,一州止有刺史一人、司户一人,当时未尝阙事。
自后有团练推官一人,太平兴国中,增置通判、副使、判官、推官,而监酒、椎税算又增四员。
曹官之外,更益司理。
”材料意在强调当时北宋( )A.行政机构不断完善B.地方事务日益繁杂C.官僚体系庞大臃肿D.行政官员相互制约5.[2024届·安徽·模拟考试]北宋初年,“交趾、海南诸国连岁人贡,通关市,商人岁乘舶贩易外国物,自三佛齐、勃混城,犀、象、香药珍异之物充盈府库,始议于京师置香药易院,增香药之直,听商人市之。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 普通牛的地方品种
郏县红牛原产于河南省郏县,是我国著名的役肉兼用型地方优良黄牛 品种,其毛色多呈红色,故而得名。主产于郏县、宝丰、鲁山三县,分布 于毗邻的十余个县(市、区),是我国八大良种黄牛品种之一。郏县红牛 具有体格大,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肌肉丰满,耐粗饲,适应性强,肉质 细嫩,遗传性稳定等特点,是发展肉牛产业和培育优良肉牛品种不可多得 的宝贵资源。1983年被列入河南优良畜禽品种志,2006年被列入农业部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巴山牛,体型长方,肌肉丰满,公牛粗壮结实,母牛细致紧凑。
巴山牛(包括宣汉牛、郧巴牛、秦巴牛、庙牛、西镇牛、平利牛、赤 崖牛)
四川省达川、宣汉等地,湖北省的十堰市和陕西境内的部分地区。
1981年存栏39万头。
巴山牛(5张)被毛红黄为主。公牛角有龙门、芋头等型,颈宽厚、粗 短,垂皮发达,鬐甲高而宽,肩峰隆起,高大而圆,中躯较短,背腰平直, 结合良好,腹部充实饱满;母牛颈较薄,稍长,肩峰低,乳房附着良好, 呈碗形或梨形。初生公犊重为17~20.9千克,母犊为18.8千克。成年公 牛体高为118.4~125.4厘米,母牛为111.6~114.4厘米,体重公牛为 327.2~422.9千克,母牛为261.1~329.6千克。最大挽力公牛为470千克, 阉牛为407.9千克,母牛为396.4千克。屠宰率公牛为53.9%,母牛为 54.8%。净肉率公牛为44.3%,母牛为46.2%。受胎率为91.7%,犊牛成活 率为80%左右,繁殖率可达80%左右。
徐州黄牛一类为“高脚牛”,体型较高大,躯体较短,呈正方形,四 肢细长,行动快;
一类为“抓地虎牛”,体型较矮,躯体较长,呈长方形,四肢粗短, 行动较慢。
江苏畜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辉煌与超越----江苏畜牧业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30年沧桑巨变,30年不断超越.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畜牧业快速增长,持续发展,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优化、在优化中提高,产业地位不断巩固,产业基础不断加强,综合生产能力极大提高,科技推动作用日益突出.畜牧业已发展成为保障市场供应、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拓展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地支柱产业.进入新地历史时期,江苏畜牧业将积极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地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地贡献.辉煌成就江苏畜牧业经过30年持续稳定发展,不但实现了畜产品供应由相对紧缺向相对充裕地历史性转变,也奠定了畜牧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跨越地坚实基础.2007年,全省畜牧业总产值704.38亿元,肉类总产量305.6万吨,禽蛋产量203.3万吨,奶类60.24万吨;全省畜产品加工业产值近500亿,饲料工业总产量553万吨,总产值185亿元,全省兽药生产企业产值达50亿元.一、畜禽生产总量稳步增长.江苏是我国重要地畜禽生产和畜产品加工基地,畜牧业大省地地位不断巩固和提升.江苏既是国内传统生猪养殖大省,也是生产水平发展较快地省份.1978年至2007年,生猪存栏基本稳定在1800-2000万头,出栏由1326.12万头增加到2431.10万头,增长83.32%,居全国地第10位,猪肉产量达183.60万吨.改革开放以来,家禽业历经两次质地飞跃,通过引进良种完成了蛋肉兼用向蛋、肉生产专业化地转变,通过开发地方品种资源实现了从快大型向优质型地转变,家禽业规模化水平和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产值占据畜牧业半壁江山.2007年,肉禽出栏64241.70万只,禽肉产量107.4万吨,禽蛋产量203.3万吨,分别比1990年增长1.38倍、2.07倍和85.12%,居全国第5位.近十几年来奶业取得飞速发展,倡导牛奶消费成为农业领域探索实践消费导向型经济地成功典范,奶牛养殖已是我省畜牧业快速发展地一大亮点.2007年,全省乳品生产总量达61.7万吨,奶牛存栏16.3万头,牛奶产量60.24万吨,跃居全国第14位.肉羊生产以利用波尔山羊杂交改良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波杂山羊产业,同时湖羊资源开发取得进展.全省羊肉总产量7.1万吨.二、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改期开放初期,畜禽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如雨后春笋,专业村、商品基地蓬勃发展,对发展商品生产、搞活市场流通做出积极贡献.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改革地不断深化,畜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龙头为带动、品牌为核心,推动资源、技术、资金向优势区域、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转移.优质瘦肉型猪、优质地方家禽、奶业、波杂羊产业列入省政府重点发展地农业主导产业,建设成效显著.畜牧业区域特色逐步显现,如11个生猪调出大县年出栏肉猪934万头,占全省总量地38%;江南奶业带和徐连奶业带奶牛栏存和乳品加工量分别占全省地85%和90%;丘陵山区肉鹅产业带肉鹅饲养量和深加工分别占全省地80%和85%.全省省级以上畜牧龙头企业发展到13家,南京雨润、卫岗奶业、京海肉鸡、高邮鸭集团等一批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脱颖而出,带动了产业地集聚;温氏集团、正大集团等一批“三资”企业投资兴办规模养殖,推动了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地变革.以太仓温氏、常州立华、京海肉鸡和宜兴坤兴为代表地4种具有较高组织化水平地典型模式应运而生,充分利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和广大农户地紧密合作关系,建立风险共担地利益联结机制,为畜牧业高效发展创建了新型组织模式.三、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显著.改革开放以来,在逐步建立健全防疫检疫和兽药管理制度地基础上,积极推进和组织实施重大疫病强制防疫制度,“常年免疫,预防为主”成为我省动物疫病防控一以贯之地重要方针.随着八十年代联防联保责任制度地落实、九十年代“放心肉”工程地全面实施,动物疫病防制工作地效率不断提高,疫病防治、肉品卫生和畜禽用药安全倍受社会关注,动物卫生事业和兽医管理工作地社会影响不断扩大.随着动物医学地不断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地提高,动物防疫新型疫苗、动物疫病诊疗技术地推广应用步伐不断加快,为全面稳定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奠定坚实地物质技术基础.2003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暴发,我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认真贯彻“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24字方针要求,开始由免疫预防为主向内防与外控并重转变,启动实施了全省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立了21个省际畜禽运输检查消毒站.在常年免疫地基础上,组织开展“春季突击防疫”、“夏季高温消毒”和“秋冬百日会战”三大行动,全面推行免疫耳标、免疫证、免疫档案“三位一体”地免疫制度.全省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均超过了农业部规定地标准,高致病性禽流感保持无疫,牲畜口蹄疫、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情保持稳定,为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四、畜牧科技创新硕果累累.江苏畜牧兽医科研教案单位众多,科技推广体系健全,科技人才密集,科技实力雄厚.改革开放以来,全省依托技术、人才和网络优势,研发了一批新技术、新品种,为畜牧业持续高效发展和动物疫病科学防控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撑.早在80、90年代,积极推广应用猪牛羊人工授精、畜禽杂交改良、配合饲料、科学饲养模式、疫病综合防治等生产配套技术,畜禽生产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以来,全省先后组织实施国家“948”计划、“科技跨越计划”、“丰收计划”等多项大型科技公关工程,推广应用优质瘦肉型猪生产技术、无公害猪肉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优质波杂山羊综合配套技术、优质瘦肉型猪高效集约化养殖技术等一批重大技术研发成果.在品种创新方面,苏太猪、邵伯鸡、扬州鹅相继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审定;苏钟猪、苏禽黄鸡、维扬麻鸡、雪山鸡、洪泽湖鹅、太湖鸡、如皋黄鸡、京海黄鸡、苏禽青壳蛋鸡等先后通过省畜禽品种审定和认定;“苏淮猪”、“苏姜猪”、“苏牧鸭”、“金陵白兔”等一批在培育品种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07年,全省生猪出栏率达150%,比改革开放之初提高了1.46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全省优质瘦肉型猪出栏比重达56.6%,优质地方家禽出栏比重56%,波杂山羊出栏比重达36.4%,规模奶牛场成年奶牛头均产奶近7吨.五、畜产品质量建设有序推进.随着畜产品市场供应地极大丰富,消费者对畜产品品质地需求日趋明显,而国际、国内畜产品安全事件地频频发生,更是引发了社会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地高度关注.为切实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九五”以来全省共制定了以特色畜产品为重点地地方标准50多项和各类生产技术规程70多项.全省形成了完整地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网络,在无公害畜产品认定地基础上,积极加强绿色食品认证地指导和管理.全省累计通过认定地无公害畜禽基地有1085家,累计认定家畜695万头<只)、家禽1.85亿只,共有443个畜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37家企业生产地95个畜产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品牌畜产品渐占高地.大力推进兽药生产GMP实施,在全国率先开展兽药GSP和兽用处方药地试点工作,常年开展违禁药物和化合物清缴、“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药物例行监测和“四无产品”查处等兽药和饲料专项市场整治活动,畜牧投入品市场得到净化,畜产品地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发展历程我省畜牧业发展大致经历了数量扩张、量质并重和转型提升三个重要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都贴近深刻地时代背景,蕴含丰富地产业内涵,肩负着不同地发展任务,彰显出鲜明地产业特征.回顾30年发展历程,对于在新形势下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现代化畜牧业建设意义重大.一、数量扩张阶段<1978年—1994年).这一阶段地主要任务是解决畜产品供应不足问题;主要特征是畜禽饲养量快速提高,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畜牧业产值持续攀升,是畜禽养殖发展地最快时期;主要动力来源于农民真正享有生产经营自主,产需缺口拉动,粮食增产支撑和技术进步推进,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市场经济逐步推进地大背景下,农户是最重要地主体,农户饲养畜禽地比重和总量迅速上升.1994年与1978年相比,肉类总产量提高55%、禽蛋产量提高近5倍、畜牧业产值提高近4倍、在农业总产值中地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二、量质并重阶段<1995年—2004年).经过第一阶段地发展,进入“九五”以后,畜产品总量基本趋于平衡,“十五”期间,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了社会关注地热点,畜牧业已经转入量质并重时期.这一阶段地主要任务是稳定生产总量,调整优化结构,提升产品质量;主要特征是畜禽饲养量小幅增长,质量建设得到重视,畜产品加工快速发展,畜牧业品种结构、区域结构和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主要动力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实施,1997年我省开始组织实施百项一体化、科技兴牧和“放心肉”三大工程建设,1998年开始实施农业“品种、技术、知识”三项更新工程,2002年开始实施三资开发农业,2003年开始建设16个优势农产品产业,极大地推进了以品种更新为核心地畜牧业科技革命地开展,有效地提高了畜禽产品地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三、转型提升阶段<2005年—).2004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我国较大范围内暴发,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畜牧业发展规律和产业运行形态地总结和思考.而随着社会经济地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畜牧业产业形态转型、生产方式转变地必然性、迫切性日趋明显.规模、质量、安全、科技、生态和效益成为这一发展阶段地基本特征,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和标准化将成为这一阶段产业发展地基本形式,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品牌将成为衡量产业发展和竞争力水平地重要标志.在这一发展阶段,畜牧业地产业功能将得到有效释放,在“三农”发展中地基础地位更加突出.这一阶段产业发展地主要动力将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主要特征是畜牧业地生产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取得根本转变,产业竞争力、综合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发展地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基本经验畜牧业30年地发展历程表明,畜牧经济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地基础性作用,始终坚持市场导向,培育壮大主体,依靠科技进步,强化政策引导,坚持依法治牧,调整优化结构,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所有这些经验,从根本上说,就是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一、坚持市场导向是根本.农村30年地改革,建立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地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市场化改革取向,同样为江苏畜牧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地动力和活力.改革初期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地发展是落实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地体现,放开搞活家禽、生猪等大宗畜产品流通是畜产品市场流通体制改革地巨大成果.随着改革地深入和市场经济地发展,无论是适时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还是推动品种技术等科技创新、推进生产方式变革,等等,每一次成功地实践都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地基础性作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地结果.二、强化政策引导是关键.在坚持市场导向地前提下,我省历来重视政策对产业发展地扶持和引导作用,尤其是“十五”以来,政策地扶持引导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畜牧业发展地政策措施.特别是2004年外省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期间和2007年畜牧生产出现全国性地阶段性供应偏紧地特殊时期,省政府专门研究政策,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扶持种禽和生猪生产恢复发展,有力地保护了全省畜牧业生产基础.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省级财政用于扶持畜牧业生产发展和动物疫病防控资金达10多亿元,为现代畜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三、转变发展方式是动力.畜牧业发展进入量质并重阶段以来,我省畜牧业发展开始由庭院式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转变.2006年开始,畜牧规模养殖发展列入省政府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统一考核,规模养殖提速发展.2007年,全省生猪、蛋禽、肉禽、奶牛规模比重分别达到45%、66%、69%和75%,居全国先进水平.随着大中型规模养殖场地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新型农牧企业,催生了一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壮大了市场竞争主体.同时,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种畜禽产业、饲料业和兽药业,畜牧业产业经营快速推进,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四、坚持依法治牧是保障.建立健全各项法规制度,是实施依法治牧地基础条件.“九五”以来,先后出台了30多个相关条例、办法、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主要有《生猪屠宰检疫规范》、《江苏省种畜禽管理实施办法》、《江苏省动物防疫条例》、《江苏省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江苏省贯彻〈动物防疫条例〉对动物防疫人员违章处理实施办法》等,2003年省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发布实施了《江苏省动物防检工作制度》、《江苏省动物疫情报告制度》、《江苏省动物疫情测报制度》等多项制度.各项法规制度地建立健全,进一步加快了畜牧业法制化进程,为依法治牧提供了手段和依据.同时,为让广大养殖场户知法、懂法、守法,让执法人员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多次组织开展相关法规制度地宣传,开展了以市为单位地畜牧业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和考试工作,畜禽生产、动物防疫、畜产品质量监管等多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五、完善队伍建设是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顺应产业发展畜牧业,全省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也不断调整和完善.2005年,国务院和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意见,要求建立和完善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执法机构和技术支持体系,全面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按照省改革方案和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对于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改革,在省农林厅内部组建成立副厅级畜牧兽医局,苏州、无锡等11个市先后在市农林局内部成立副处级畜牧兽医局;对于畜牧兽医执法机构改革,在市、县两级分别设立动物卫生监督所,具体承担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对于畜牧兽医技术支持体系改革,在市、县畜牧兽医站增挂动物疫病控制中心牌子,具体负责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技术方案制定实施、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对于基层动物防疫机构改革,根据“明确性质、理顺体系、统一管理、定编定岗”地原则,按照乡镇或区域独立设置畜牧兽医站,作为县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地派出机构,人员、业务、经费由县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同时,根据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需要,每村设立1名村级防疫员,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目前,全省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到位,为现代畜牧业建设奠定了扎实地工作基础.远景展望从世界各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看,大力发展产业关联度更高、比较效益更好地畜牧业,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地一般规律.畜牧业现代化地实质就是改造传统产业、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生产力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江苏地处沿海,经济发达,科教领先,畜牧业发展具有良好地产业基础、工作基础和社会基础,应该从更高水平上推进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在保障畜产品社会供给地前提下,按照省委提出地“优质、高效、外向、生态、安全”地要求,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全面建设“资源集约、科技密集、加工增值、生态友好”地现代畜牧业.一要高效,主攻方向是科技领先、资源高效利用.人多地少是江苏地基本省情,而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日益多元化又是一个不争地事实.要突破土地、人力资源对产业发展地制约,必须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着眼提高科技水平、设施化水平,发展内涵式与集约化相结合地科技密集型规模经营,通过增加物质和技术地投入,降低劳动投入地比重,提高生产效率,提高附加值,进一步提高规模经济效益,为农民增收提供新地空间.二要优质,主攻方向是健康安全、标准化生产.与传统分散地生产方式相比,现代畜牧业实行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程度高,可控性强,产业安全和环境保护有保障.资源集约型畜牧业地关键和核心是标准化生产,有效保护和改善生产环境,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加强投入品监管,加强生产过程管理,加强质量安全监测,提高畜产品地品质,保障畜产品地安全.三要集约,主攻方向是集约经营、加工增值.发展现代畜牧业,要统筹考虑和协调发展畜牧业一二三产业,拓展产业链中各个环节地功能,健全发展产业体系.就外延拓展而言,要积极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和畜产品专业市场、物流体系,加快建立现代畜牧业加工流通体系,使加工、流通等成为产业增值增效地重要途径;就内涵提升而言,要以推进规模养殖为重点,建立畜牧业优势产业带,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创新组织形式,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建立现代畜牧业生产组织体系;就加强基础而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安全饲料生产体系和动物防疫体系,发展壮大种畜禽、饲料和兽药产业,加快建立现代畜牧业支撑体系.四要生态,主攻方向是农牧结合、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现代畜牧业要能够破解畜牧业发展所面临地资源与环境地制约,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沿着生态化地方向发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利用地人与自然和谐地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畜牧业.<江苏省畜牧兽医局办公室孙宏进)。
现代畜牧业发展理论与实践(畜牧业的发展历程)
①畜牧业生产水平逐步恢复并取得发展
②形成以保护与奖励繁殖耕畜为中心的畜牧业发展格局
2、建国后(1949AD ~至今)
1958~1977年,中国相继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等,畜牧业发展进入曲折徘 徊阶段。
青海都兰诺木洪搭里他里哈遗址也 发现平面呈卵圆形的畜栏。
3、初期的畜牧业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发现两座 长方形畜圈。半坡遗址位于陕
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浐河东岸, 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 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新石 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 右。
陕西临撞姜寨遗址,也发现 两座略呈圆形直径约4米的 栏圈。姜寨遗址位于西安市临潼
(三)近代畜牧业 1、晚清民国时期1841~1949AD
翻译出版国外畜牧兽医科技著作 聘请国外专家来华讲学和工作 向国外派遣畜牧科技留学人员 积极引进国外畜牧科技实物成果
(1)大量引进国外先进畜牧科技
(三)近代畜牧业 1、晚清民国时期1841~1949AD
(2)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畜牧管理与科研体系
(2)原始动物的驯养
家畜、家禽的祖先
畜 种 普 通 牛 原 牛 马 古 代 野 马 驴 非 洲 野 驴 绵 猪 羊 亚 洲 、 欧 洲 野 猪
亚洲 摩弗 伦羊 、 中亚 羱羊
山 鸡 羊 野 生 角 猾 羊 红 色 原 鸡
鸭 绿 头 野 鸭
鹅 鸿 雁 、 灰 雁
火 鸡 墨 西 哥 野 火 鸡
鹌 鹑 野 鹌 鹑
用英国纯种马、俄国马、美国马改良我国蒙古马; 用黑白花奶牛、娟奶牛改良我国黄牛; 用美利奴绵羊、考力代羊改良我国蒙古羊; 用巴克夏猪、约克夏猪、 杜洛克猪改良我国本地猪; 用来航鸡、洛克鸡改良我国土种鸡。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如皋黄鸡
的 推 动 作 用 。 在 自然 选 择 的 进 程 中 , 人 们 有 目 的 地 选 择 外 观 靓 丽 、清 秀 、
黄 羽 、食 之 味 美 、 汤 鲜 、肉 质 细 嫩 的 鸡 ,逐 步 形 成 了 独 具 地 方 特 色 的 如 皋 黄鸡。 如 皋 黄 鸡 在 清 朝 嘉 庆 年 间 杨 修 著
如 皋 黄 鸡 ,俗 称 “ 黄 鸡 ” “ 三 . 草
三 黄 ” 中 t产 区 以 江 苏 省 如 皋 市 为 。 , k 主 ,分 布 于 毗 邻 的如 东 、海 安 、泰兴 、
通 州 等地 。
产 区如 皋市 位 于 长 江下 游 北 岸 。
北 纬 3 。 3 - ,东 经 1 0 。 2 . . 2 ~ 23 。 2 . 1 05 2 。
冬 夏 长 。粮 食 作 物 有 小 麦 、大 麦 、蚕
体 型 中 等 .成 年 鸡 体 重 1 5 20 . ~. 7 o
千 克 ,全 身 羽 毛 黄 色 .颈 、背 、尾 羽 呈 金 黄 色 。 富 有 光 泽 ,颈 羽 、尾 羽 和 主翼 羽 尖 夹有 少量 黑 羽 ,羽 毛贴 身 . 体 态 雄 伟 健 壮 ,鸡 头 小 , 单 冠 直 立 . 冠 色 鲜 红 , 冠 齿 5 7个 , 中 等 大 小 , — 喙 黄 色 ,虹 膜 黄 褐 色 , 肉垂 椭 圆 形 , 颜 色 鲜 红 , 胫 黄 色 ,较 长 ,无 胫 羽 ,
56 适 时 出 栏 .
雏 鸡 转 入 养 殖 场 地 时 ,前 期 仍 以 补 全 价 配 合 饲 料 为 主 ,中 后 期 应 以 谷
物 杂 粮 为 主 .并 添 加 适 量 的 全 价 配 合
饲 料 。 为 了 让 鸡 外 出 找 食 补 饲 量 要 按
江苏林业史话(六) 民国时期(下)
为增 加 造林树种 民
( 19 57
林业 宜 传 对 于 提高 人 们对 植 树造林 的认识 还 是有
一 定的作用
。
、
、
。
民 国 时 期 人 工造林 虽 有 所 发 展 但森林 也 常 遭
。 , , , ,
,
,
,
1 918
年增 加 到 3 0 万亩 年
)
.
。
破坏 如 1 9 2 7 年 第 一 林场第三 区 ( 独 蜂寺 ) 因 政 局 不 宁 常有 土 匪 出 没 森间 次纵 火 焚林 七 日 不 息
, , .
,
少植 树
3 条 1
。
5
0 株或造林 1 0 亩
各 机 关长 官 取 员 各 学
。
、
、
”
校 师 生 及 地 方 团 体 民众均 须 参 加
并 颁布 植 树 条 例
1 94 6
年 民 国 政 府把 中央 林 业 实 验
, 、 、 、
所 从重 庆 迁 至 南 京紫 金 山 北 麓 实 验 所接受 了 一 批
坏 村 庄 树 木 亦砍 伐殆尽
、
,
亩
195 1
年为
31 346
亩
,
1 932
年为
27 59 6
亩
墓 灵 谷 寺 明 孝睦 天 文 台南坡 一 带 外 大 部分 被 毁 坏 单 紫 金 山 森林 被 破 坏 面 积就 达 马 尾 松 黑 松 赤 松 栋 类等 5 0
、 、 、 、 、 ,
三 规 定 植树节 开展 植树运动
纽现斓露
江 苏 林 业 史 话 (六 )
这 一 时期江苏 人 工 造林树种 也 比 历 代 有 所 增 加 根据 各地 自然 条件 主 要 有 竹类 马 尾 松 黑 松
地方自治的探索民国初期江苏省县下设市实践
地方自治的探索:民国初期江苏省县下设市实践薛梦缘(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北京100872)摘要:1911年底,江苏临时省议会通过《江苏暂行市乡制》。
江苏省政府延续清末地方自治的思路,设置市、乡办理地方公益事宜。
从空间分布上看,江苏省的县辖市呈现出中部多于北部与南部、分布相对分散两个特征,这样的分布特征和设市标准、自治基础、设市模式、传统市镇的分布格局等因素密切相关。
受政局变动影响,民国初期江苏省县下设市的实践过程十分曲折。
尽管江苏省的县下设市工作有不足之处,但它在推动县域多中心发展方面仍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从市制发展角度看,江苏省的县下设市工作是市制成型前的一次重要探索。
关键词:民国初期;市乡制;县辖市;行政权力;空间分布中图分类号:D61;D8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915(2021)02-0050-10DOI :10.16387/ki.42-1867/c.2021.02.00520世纪初是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作为政区的“市”开始融入到行政区划体系之中。
民国初期,不少省份对市制进行了地方性探索。
江苏省主要实行县下设市,即将市设置在县的下一层级。
以往学者多从地方自治角度入手对江苏省县下设市工作进行研究,很少从市层级结构探索这一角度出发对其考察。
①基于此,本文以民国初期江苏省所设的县辖市为研究对象,考察县辖市的设置背景、空间分布、行政权力变化及实施效果,以期重新审视民国初期江苏省县下设市工作的不足与价值。
一、地方自治的延续:县下设市的设置背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宣布独立。
随后,江苏临时省议会通过《江苏暂行市乡制》(以下简称《市乡制》),由江苏都督程德全公布施行。
市乡制的推行意味着县下设市的实践在江苏省内正式启动。
民国初年江苏省所设的市,无论是行政范围,还是区域划定,都与清末地方自治关系密切。
清末,江苏省先于全国推行地方自治,自南向北推进。
近代中美畜牧兽医科技交流与合作探析
近代中美畜牧兽医科技交流与合作探析沈志忠【摘要】近代以来,农科留美学生引进了美国先进的畜牧兽医科技,促进了我国的畜牧兽医科技近代化进程.中美两国畜牧科技的交流与合作,表现在引进了优良畜禽品种并对国内的畜禽品种进行改良;引进并发展了近代家畜繁殖技术和畜禽饲养管理技术;从发展畜牧业的角度对草原和草地进行调查研究,对牧草进行栽培、选育、贮藏试验,从而揭开了中国近代牧草科技发展的序幕.中美两国兽医科技的交流与合作,则主要侧重于西兽医技术的引进与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动物检疫事业的创建及发展、畜禽传染病的防治与研究等.【期刊名称】《安徽史学》【年(卷),期】2010(000)006【总页数】7页(P29-35)【关键词】农科留学生;近代农业;畜牧科技;兽医科技;交流与合作【作者】沈志忠【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5%S-09中国近代畜牧科学技术的特点是在传统经验科学的基础上,逐渐引进西方实验科学,在家畜育种学、饲养管理学、繁殖学、牧草学等方面构建近代畜牧科技的框架。
近代兽医科技分为中国传统兽医技术的继承与发展和西方兽医科技的引进与发展两大部分。
农科留美生虞振镛、程绍迥、罗清生等发起组建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创办《畜牧兽医》月刊,出版《绵羊与羊毛学》、《饲料分析表》、《牛瘟》、《马氏诊断学》、《兽医细菌学》、《中国适用外种家畜图谱》等书,对中国近代畜牧兽医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①参见拙文:《农科留学生与中国近代农业科技体制化建设》,《安徽史学》2009年第5期。
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近代中美两国在畜牧兽医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
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晚清时期,一些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国内畜牧业与国外畜牧业的差距,罗振玉首先倡议引进国外畜种。
进入民国以后,畜牧界一些对中国畜禽品种特性有深刻认识了解者,纷纷指出中国畜种性能的缺点,主张通过改良中国畜禽品种的方式来达到发展畜牧业之目的;他们还一致认为,要改良中国畜牧业,引进畜种是主要方面,但是首先应该对国内畜种进行调查,以发掘出适合改良的优良种群,然后选优汰劣或用外国纯种改良,最后繁殖固定,继而推广,达到促进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目的。
民国教育与中国现代化
民国教育与中国现代化
李华兴
【期刊名称】《江海学刊》
【年(卷),期】1997(000)003
【总页数】7页(P122-128)
【作者】李华兴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29
【相关文献】
1.民国时期现代化思想的碰撞与交融——读何爱国《中国现代化思想史论》 [J], 杨宏雨
2.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畜禽业变革——民国时期江苏畜禽业的现代性与大众生活需求 [J], 朱冠楠
3.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部署今年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汇聚强国强军力量 [J], 厉皓
4.民国时期"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及其历史意义 [J], 王筱宁; 邢丽华
5.民国时期“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及其历史意义 [J], 王筱宁; 邢丽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东县家禽种业发展与产业化
2022年第07期如东县是江苏省知名的畜牧业大县,畜禽遗传资源丰富,是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狼山鸡的原产地,海仔牛的故乡。
全县家禽种畜禽生产企业4家,种鸡场10个,存栏AA+、Cobb500白羽肉鸡父母代种鸡近120万套,狼山鸡保种群1万只以上,家禽种业发展是如东畜牧业结构优化和提质增效,加快推动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着力点。
1种畜禽生产经营现状狼山鸡是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如东县狼山鸡种鸡场承担狼山鸡的保种任务,2008年第一批被认定为国家级狼山鸡保种场,2015年被认定为江苏省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被评为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先进单位。
狼山鸡种鸡场拥有保种区、孵化厂、商品鸡养殖区,商品深加工区四个功能区,狼山鸡保种区位于种鸡场的东南方向,建有鸡舍7幢,建筑面积6000m 2以上,可饲养种鸡2万只。
狼山鸡保种鸡群近年保持在1万只以上,世代间隔1年,各世代保种群体规模恒定。
狼山鸡按羽色分为黑色和白色两种,黑羽鸡采用家系保种,白羽鸡群体保种。
狼山鸡种质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种鸡各生长阶段体重、繁殖性能均符合狼山鸡的品种要求,保持了狼山鸡原有的体型外貌和质量性状。
全县白羽肉鸡种畜禽生产企业3家,栏存白羽肉鸡父母代种鸡116.10万套。
京海禽业如东有限公司,隶属于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江苏京海集团,位于如东县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内,占地面积1028.3亩,建筑面积约22万m 2,建有7个种鸡场,年饲养父母代种鸡100万套,目前存栏AA+白羽肉鸡父母代98.18万套,年生产种蛋1.2亿枚,孵化商品苗鸡1亿只。
南通正大畜禽有限公司,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1亿元,建设大豫镇的九龙村利用原东凌种鸡场,生产规模为18万套的肉种鸡场,目前存栏AA+肉鸡父母代12万套、Cobb500肉鸡父母代3.8万套,年生产种蛋1800万只,孵化商品苗鸡1500万只。
如东县马塘镇如东顺达养殖场,存栏AA+白羽肉鸡父母代1.5万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时期江苏畜禽业发展研究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在中国,除了牧区之外的广大农业生产地区,畜禽业一直是畜牧业的
主要组成部分。
江苏省历史上向来是畜禽业高度发达的地方,近代江苏畜禽生产在全国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地位,又因其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作为近代最先受到海外畜牧业影响和冲击的地区,江苏畜禽业
发展也因此处于中国近代畜禽业发展的最前沿。
民国时期(1912—1949年),虽仅有短暂的38年时间,但这一历史时期不仅是我国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转折期,也是传统畜牧科技与近现代畜牧科技相互交汇、融合发展的重要时期。
江苏省作为国民政府的政治核心区,其畜禽业在这一历史时期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方向的重要转折和发展。
根据江苏畜禽业的发展情况,本研究将民国时期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二阶段是1927—1937年,国民党建立并巩固其南京政权阶段,第三阶段是1937—1945年,抗日战争爆发,江苏沦陷阶段;第四阶段是1945—1949年,抗战结束,国民党政权崩溃阶段。
在第一阶段1912—1927年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混乱,农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致使江苏畜牧业发展比较缓慢。
在第二阶段1927—1937年社会政治相对平稳,各项建设事业均得到较快发展,史称"民国十年黄金期",在此期间,畜禽业发展才开始真正受到政府的重视。
国民政府主导下的较为完善的现代畜牧兽医机构初步建立起来,大量国外优良畜禽品种引进江苏,用以改良地方畜禽品种,现代组织形式的畜禽企业及畜产合作社也逐
渐建立起来,江苏畜禽业在这十年期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第三阶段1937—1945年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江
苏省因日本侵略沦陷,损失惨重,畜禽业发展被迫中断。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在第四阶段1945—1949年期间,江苏畜禽业逐渐恢复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国民党政权日渐
崩溃,导致这一时期江苏畜禽业的发展规划大多流于形式,没有完全
付诸实践。
资产阶级政权性质的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畜牧业发展政策,大都是围绕着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方向发展来制定的。
这一时期的江苏畜禽饲料生产与加工利用、中兽医技术等方面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经验,变化较小。
而现代畜牧兽医机构的初步建立、国外优良畜禽品种的引进及地方畜禽品种的改良和现代畜禽企业与畜产合
作社的建立,不仅是近代江苏整个畜牧业发展中最突出的三个方面,
也是江苏畜禽业由传统向现代发展的集中体现。
通过对这一时期初步建立的现代畜牧兽医机构、引进国外优良畜禽品种及改良地方畜禽品种和建立现代畜禽企业与畜产合作社等江苏畜禽业发展集中体现的
深入考察,我们发现: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建立的具有现代特征的畜牧兽医组织机构在引进、推广、研究及传播西方畜牧兽医技术,保障中国畜禽业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江苏畜禽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组织保障作用;引进国外优良畜禽品种以及运用现代实验科学育种技术改良地方畜禽品种,是不同于以往历代传统育种技术的人工有意识的培育选种,可以说是近代中国畜禽业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现代组
织形式的畜禽企业与畜产合作社建立后,采用了先进的现代畜禽生产
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畜禽养殖业的生产率与商品率,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尽管它们为数不多且发展缺乏连续性,但却代表了长江中下游畜禽业的近现代发展方向,具有很大的历史进步性。
挖掘我国近代畜禽业发展的历史规律,总结其经验教训,对当前我国畜禽业良性发展及畜牧业的现代转型都有着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
关于民国时期江苏畜禽业发展中值得我们借鉴的有益经验主要是:多重力量及外力因素的推动和介入;注重对国外优良畜禽品种的引进及畜产合作经验的学习;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发展畜禽业。
关于民国时期江苏畜禽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民间资本对现代畜禽业的投入较少,畜禽业在农家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政府及畜牧界专家缺乏深入到农村的实地调研;政府缺乏对国外市场和外国资本经济入侵的控制及防范意识;政府与专家主导型的现代畜禽业发展导致农民主体性地位的缺失;政府及民众缺乏对本国优良地方畜禽品种的自主保护意识。
最后归纳反思,以史为鉴,以史观今,对当前我国畜禽业的良性发展提出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