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城市转型记

合集下载

三线城市崛起

三线城市崛起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15年的大会,Dicks选择了美国印第安纳州的首府印第安纳波利斯作为目的地。印第安纳波利斯最吸引斯巴鲁(美国)的因素之一就是当地会议及观光局对会场的营销。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宣传介绍,直指公司所关注的斯巴鲁位于印第安纳州西部城市拉斐特所在的汽车制造工厂,会场距此只有一小时车程,展现了其业务发展的雄心。选择这个会场也刚好有利于公司将旅游和原厂测试的时间合理并入整个活动中。

“我们到了那里的很多会场,切实地参考了房价。”Dicks说,最终斯巴鲁(美国)选择了印第安纳波利斯的JW万豪酒店作为主会场,在附近的另外两家万豪酒店安排了工作人员和预留客房。“在过去我们所考察的众多酒店中,他们和其他目的地的酒店相比最具竞争力。同样的,我们也考察了这座城市航空物流的能力,我们特别要确保这里有足够的调度空间和航空物流的高便捷性。在我们确定选择这里之前,这些是必须要掌握的信息。”

可购性今天仍然是主办方选择目的地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总部位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的Aimia公司是斯巴鲁的第三方会议策划服务商,该公司分管会议的副总裁Bonnie Bosiner说:“预算一直以来都是比较紧张的。和两年前的预算紧缩不同的是,今天客户希望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出所花的每一分钱的价值。公司会议组织者拿到的预算和去年一样,或者还可能多一点,但每年用这些钱办的会都要比上一年更进一步。所以你就知道为什么人们一直在强调可购性了。”

正因为如何,越来越多的会议策划人将视野关注到更多的二线城市甚至三线城市,这些目的地能够提供相对更为低廉的价格。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目

三四线县城,多么特殊的一种存在模式

三四线县城,多么特殊的一种存在模式

国庆七天我没去其他地方,回了趟老家躺着休息。

我老家,是浙江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小县城,哪怕前阵子的撤县并市让它可以被称呼为地级市,但是在我印象里这依然是一个县城规模的地方。

大概三四十万人口,核心区域三纵三横20分钟可以把老城区走遍了,我爱我的家乡,我也去过很多地方,发现这里和中国成千上万个县城都表现的一模一样。

这七天除了在家躺着,我用脚再一次认真的走了下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有一些心得想要和你说。这些感受,或许就是一个小县城可能的未来。

大基建模式正在改变县城

你会说小县城永远不会有改变,我告诉你,错了。起码最近这两年,大量的县城都在发生着

翻天覆地的变化。

刚才我说过,撤县并市是最近我家乡最大的一个变化,但是伴随着这个,很明显家里有2个变化,第一高铁真正意义上要在这里设站点了,虽然是2025年才会实现,但是起码有了倒计时的时间点。

与此同时,高速路网也将这里纳入,没错,以前我回家除了要开3个半小时高速,还要开一个半小时的国道,使得每次的回家之路都无比的艰难。

而就在这一年,高铁和高速这两个利好同时在这个县城发生着,这对一个县城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县城之所以为县城,核心是在于孤立,而未来这一切将不再存在。三四线城市的发展就用这两种特别直接的方式,赤裸裸的在我的家乡快速的推进着。

对于未来,可以感受到的是,我们和周边的三线城市的融合度要更高了。

我们要推动自己从过去的四线变成三线,改个名字可不行,融入边上的二三线城市成为了最有效的方式。

如今看来,似乎有点盼头,我们也会这个熟悉的城市多了一点期盼。

如果顺利的话,未来我去上海在3小时内,去杭州2小时,这是对生活真真实实的改变。

三线建设内迁“大移民”的岁月缩写

三线建设内迁“大移民”的岁月缩写

三线建设内迁“大移民”的岁月缩写

引子

重庆川仪九厂是由南京内迁来渝的。到今年六月三十日,已经度过了整整四十个春秋。作为一个参与三线建设和扎根三线企业的内迁职工,四十年的风风雨雨留给我们这一代人太多的回忆与感慨。时值建厂四十周年,谨撰此文聊以纪念。

前言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际局势日趋紧张。为了应对复杂的国际政治局势以及可能发生的大规模军事冲突,逐步实现我国生产力布局由东向西转移的重大战略决策,遵循“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最高指示,沿海许多对国民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的企业乃至科研单位纷纷向被称为祖国大三线的川、黔、甘肃等省迁移。这次的“内迁大移民”并不亚于当时知青的上山下乡运动,更比现今的三峡移民工程更加壮观,而且时间紧、任务重,速度还要快。地处西南的重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和较强的工业基础,自然成为了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当时中央决策:“以重庆为中心,逐步建立西南的机床、汽车、仪表和直接为国防服务的动力机械工业”,

提出以重庆为中心,迁建、新建200多个项目。计划从上海地区迁入122个,从广州、南京等城市迁入20余个……。在这种“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政策感召下,数以万计的工人、干部、工程技术人员,怀着一腔热血,满腹豪情,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大西南的深山峡谷,落户到重庆这座陌生的城市,用血肉之躯为重庆地区的三线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当时,中央提出的口号是“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身献子孙,”鼓励这些内迁的三线建设者们扎根山区,一代一代地传承这一重大使命。今天,回顾内迁的四十年岁月,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做到了。

南京三线人的激情岁月

南京三线人的激情岁月

的方针


甚 至 把每 个 工 厂 线


每个 车 间 都 规 划 建 设 得极 为 分 散



谈 的 也 是 老 南 京 的故 事


宛 然是

个个 南 京


小 山村

由于 相 隔 甚 即使 这 样

活是
两点

车 间与宿 舍 是 老 军 工 所 有 活 动 的 版 图

远 离城
交通 极 为不 便
伤残 军 人
4 5 年前
他瘸 着腿 向大 家告别

汽 笛声 响

分 别的 时 刻 终 于 到 了


那 是 千里 之 外 边 远 的 陌 生 他 乡


在复杂 的 国 际 政治 局 势 以 及 可 能 发 生 大 规模 军 事冲突 的 笼

泪 在许 多人 眼 里 不 停 地 打转
告别 亲人
离开 故 乡

否 则 就永 远 留在 崇 山 峻 岭 中 了

糖醋 酱 油 之 类 的 生 活 用 品

然后 就 是 扳 着 日子
着 急 等待


为 实 现 国 家提 出 的

个 当年

我记忆中的皖南上海小三线

我记忆中的皖南上海小三线

我记忆中的皖南上海⼩三线

2019-05-30

每次回到家乡探亲访友,总要到原属上海⼩三线的七⼀⼚⼚区和附近⾛⾛,这时,脑海中便会浮现出七⼀⼚和上海⼈在我童年和少年时代留下的⼀幕幕难忘影像。可以说,七⼀⼚和⼚⾥的上海⼈的⽣活打开了我认识外部世界的⼀扇窗⼝,丰富了我早年的社会和⼈⽣阅历。

上世纪六七⼗年代,中国⾯临的国际形势⼗分紧张,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国务院和关于加强备战、巩固国防的战略部署,在安徽南部和浙江西部⼭区建设起⼀个以军⼯⽣产为主的综合性后⽅⼯业基地——上海⼩三线。⼩三线从1965年开始筹建,1988年调整结束,历时24年,共建成81家全民所有制独⽴单位,即54家⼯⼚、2⽀运输队、1个变电所、3个物资供站、5所医院和防疫站、5所中学、7家管理机关、1家计量所、1所⼲校、1个农场等机构;另外,还建有⼚附设⼩学39所,⼚办集体事业单位38个。①

位于皖南的徽州⾏署各县是⼩三线建设的最主要地区。我⽣于1966年5⽉,这时,⼩三线企业已经在祁门建起了七⼀医疗设备⼚、朝阳微型电机⼚、为民磁性材料⼚。其中,七⼀医疗设备⼚占地5.72万平⽅⽶,⼚房建筑⾯积1.339万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57万元,净值276万元,设备净值63.9万元,流动资⾦155万元。职⼯423⼈(含在当地招⼯的11⼈),⼯程技术⼈员24⼈。②该⼚位于城北区,与祁峰村(当时称祁峰⼤队)交错在⼀起。它由2个⼚区和1个⽣活区组成,⼀是临近祁门县北街到阊江北路的南⼚区和职⼯⽣活区,当地居民⼀般称为“七⼀⼚”;⼆是临近祁门县茶⼚的北⼚区,当地居民⼀般称为“红旗⼚”,两个⼚区⼤门相距也就是200⽶左右。

关于三线建设的演讲稿

关于三线建设的演讲稿

关于三线建设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事: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三线建设”。

三线建设是指中国在上世纪60年代为了应对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需要,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它的主要目的是在国家的内陆地区建设一

些重要的工业基地,以便在战时能够保证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安全。

三线建设的实施,不仅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

国家的安全保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建设过程中,中国不仅积累了

大量的工业经验,还培养了大批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中国的现

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三线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由于建设地点多在内

陆地区,交通不便、气候恶劣等因素使得建设难度较大。其次,由于

建设规模较大,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给国家的财政和社会经

济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最后,由于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管理和技术上

的问题,导致一些工程质量不高,甚至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尽管如此,三线建设的意义和价值仍然不可忽视。它不仅为中国的经

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也为国家的安全保障提供了

坚实的基础。同时,三线建设也为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提供了

重要的经验和借鉴。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形势和国内环境也发

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三线建设的意

义和价值,探索如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三线建设的优势和作用,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的安全保障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和支撑。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三线建设是中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它不仅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记忆,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珍视这段历史,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三线记忆

三线记忆

三线记忆

建国初期,由于广西的工业化程度很低,近代工业几乎空白,日用工业产品除了火柴可供需要外,其余几乎都从外省调进。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为了尽快发展广西工业,党中央做出沿海工业城市支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决策。于是,从1956年12月上海大东印刷厂迁往广西南宁开始,之后的14年间,陆续有26家企业约3000名职工,连同家属8000多人,分5批离开繁华的大都市上海,远迁广西,无偿支援广西的工业建设。这些人到广西后,为广西带来了技术、设备、管理经验等等,填补了广西工业的许多空白,对广西工业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特采写此文,感谢上海支边企业,感谢上海支边职工。

“阿拉家在南宁。”每当别人问起包善美家住哪里时,今年81岁的包善美老人总是这样说道。她曾经是上海大东印刷厂的职工,1956年在上海支援广西建设的浪潮中,当年29岁的包善美毅然乘坐上南下的列车,随厂迁到广西南宁市。

“乡音未改鬓毛衰”,50多年转瞬即逝,如今第一代上海支边工人大都已是花甲老人,谈起支边的往事,他们感慨万分,那些人、那些事犹如发生在昨天。

整厂举家奉命迁到南宁

坟地荒地上建起大工厂

谈到1956年以前南宁的工业,广西民族印刷厂(以下简称民印厂)上海支边老师傅陈云志回忆道:“就以印刷业来说,当时南宁只有一家人民印刷厂,生产效率低,印刷质量不高,只能印一些简单的表格或发票等,连学生的课本都不能印制。”

为支援广西印刷业,当时,周恩来总理特别指示上海市将前身为大东书局的大东印刷厂迁往广西南宁。大东书局在当时与商务书局、中华书局、正中书局并称为上海四大书局,可见,上海市政府非常重视这次迁厂支边的行动。当时的迁厂方针是“先生产,再安家”,一到南宁,工人们就立即投入到民印厂的筹建工作中。他们自己动手组装从上海运来的机器设备,不到3个月的时间,民印厂就正式投产了。

关于攀枝花三线建设的作文600字

关于攀枝花三线建设的作文600字

关于攀枝花三线建设的作文600字

The three-line construction in Panzhihua not only brings about changes in the city's infrastructure, but also greatly improves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local residents. 攀枝花的三线建设不仅带来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变化,还极大地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ways, railways, and airports in Panzhihua connects the city with other regions,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ttracting more investments. 攀枝花的公路、铁路和机场的建设将该市与其他地区连接起来,促进了经济发展,吸引了更多的投资。

Improved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not only facilitates the flow of goods and services, but also enhances the mobility of the local population, opening up new opportunities for employment and education. 改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不仅有助于货物和服务的流动,还增强了当地人口的流动性,为就业和教育开辟了新的机会。

三线城市转型记

三线城市转型记

三线城市转型记

作者:安光系

来源:《爱你·心灵读本》2018年第06期

那里曾经是襄阳城南汉江边一片荒凉的菜地,我20多年前做记者时常常路过那儿。那时候,襄阳正积极从“农业大市”向“发展工业”转型。我曾经特别频繁地听到地方官员使用两个字眼——招商引资和工业园区。

当时,这块地多半也会被规划成一个招商引资的工业园区,像彼时很多渴望发展经济、增长GDP的中国小城市一样。然而20多年后,这里摇身一变,转型成了影视基地和旅游景点。

去年圣诞节,我们全家回乡探亲,正好住在离影视城不远的一家酒店里。登记入住时,服务员相当自豪地告诉我,不少剧组都会选择这里作为拍摄时的住宿地,周边的百姓也常常被征召为群众演员,不少本地小孩都开始规划演艺生涯了。

后来,我们抽空去影视城里逛了逛,感觉这里面积不大,但相当精致,被电影剧组一加工,就可以产生让人惊艳的视觉效果。

更让我觉得必须点赞的是这背后体现的发展思路的转变:从传统、粗放的“硬发展”到着眼于软实力且更聪明的发展。

从普通小城市到影视城的转型让我想起一个经典的先例——好莱坞的发展。

20世纪初,好莱坞所在的美国环洛杉矶地区逐渐成为美国重要的制片中心。这里面有“老天爷赏饭吃”的原因,比如天气晴朗、空气干燥,剧组一年之中大多数时间都能进行户外拍摄,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好莱坞在后来的日子里进行了有远见的发展规划和全球性的营销。

和好莱坞一样,襄阳也具备了一些发展影视城的先天优势,比如有山有水,自然环境好,城市和周边区县可以提供草原、湖泊等拍摄场景。近年来机场升级,高铁发展,交通便利程度也大幅度提高,再加上当地较低的土地、人工和生活成本,都是发展影视文化产业的有利条件。

三线迁改工作总结

三线迁改工作总结

三线迁改工作总结

三线迁改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城市发展工作,涉及到城市规划、土地使用、基础

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三线迁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我们在三线迁改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通过规划和实施三线迁改工作,我们成功地改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提高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同时,三线迁改工作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持,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三线迁改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在实施三线迁改工作过程中,

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阻力。一方面,由于涉及到大量的利益调整和人员安置等问题,三线迁改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存在一些矛盾和纠纷,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努力来化解。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的规划和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我们也需要更加科学和合理地规划和实施三线迁改工作,以确保城市的长远发展。

总的来说,三线迁改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城市发展工作,对于城市的规划和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三线迁改工作的投入和支持,积极化解矛盾和问题,推动三线迁改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为城市的发展和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浅析三线建设与攀枝花城市化进程—论三线文物遗产保护与三线文化资源开发

浅析三线建设与攀枝花城市化进程—论三线文物遗产保护与三线文化资源开发

浅析三线建设与攀枝花城市化进程—论三线文物遗产保护与三线文化资源开发

发布时间:2022-02-17T07:16:38.878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16期作者:王红英[导读] 四川攀枝花市是应我国三线建设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其建设过程中遗留的三线建设时代烙印,是其丰厚而宝贵的文物遗产与文化资源。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 617000

摘要:四川攀枝花市是应我国三线建设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其建设过程中遗留的三线建设时代烙印,是其丰厚而宝贵的文物遗产与文化资源。攀枝花通过相关文物遗产与文化资源的传播推广来加强城市的文化建设,从而助力攀枝花的转型发展。本文我们将针对攀枝花三线建设、城市化进程及新时代创新发展中的三线文物遗产保护与三线文化资源的传播推广进行深入探究,希望可以为当前攀枝花市的转型发展工作开展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三线建设;攀枝花;文物遗产保护;文化资源开发

四川省攀枝花市的城市化建设发展是我国三线建设中的典型代表。通过三线建设,攀枝花打造成了我国重要的钢铁基地,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贡献了特殊的力量。其工业建设过程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的交通、能源、邮电等城市基础设施质量不断提升,成为四川省乃至全国的重要战略城市。攀枝花明确的三线建设时代印记作为重要得文物与文化资源,既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认识到中国的相关建设历史,也可以作为攀枝花城市转型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来帮助攀枝花进行城市文明建设与转型发展。接下来我们进行具体探讨。

一.三线建设概述

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周边局势紧张,新中国面临巨大战争威胁,急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来增强国防实力,降低战争威胁对于中国发展的影响。为此,自1964年起,由中央政府主导,在全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全国的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以及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的格局。而对三线建设划分,则是根据当时中国区域内的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来分为一线、二线、三线地区,攀枝花(时名“渡口”)正是属于三线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地区。通过三线建设,逐步在中西部地区建立了相应的工业产品重大科研生产基地,形成了包括煤炭,电力,冶金,化工,机械,核能,航空,航天,兵工等门类相对比较齐全的战略后方基地,同时也使得攀枝花成为了新兴的工业城市。

难忘的三线建设岁月散文

难忘的三线建设岁月散文

难忘的三线建设岁月散文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一个寒冷的腊月天,我冒着冬季的清冷,从厦门取道湖南、路经湖北,终于到了中原大地河南南阳。那时候南阳还是一个农业城市,尚未开发,保持了古朴典雅的风格。一下火车,我们就打听“化工部第二胶片厂”在什么地方。路人指着那些汽车说:“你看,这些汽车上写着130的,都是你们工厂的汽车。那是一个保密工厂。”我呵呵笑了:“这还能算保密吗?连路人都知道了。”

我的派遣通知书上写着“化工部第二胶片厂干部处。”于是我拦住一辆130大客车,它把我们带到“……驻南阳办事处。”南阳办事处的一位女同志接待了我们。她带着嘲笑的口吻说“你们是到总厂去报到啊,总厂在山沟儿里呢!”他故意拉长声音说那个“沟儿”的字眼,让我直观地感觉到,她厌恶那个地方。

是个什么样的“山沟儿”呢?难道和《林海雪原》中的“夹皮沟”一样?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行三人乘坐着进山班车开始出发了。一开始公路平坦而笔直,两边还是姿态婀娜的垂柳,走着走着开始进山了,婀娜多姿的垂柳被枝杆如铁如銅的松柏树代替了。车子在盘山公路上怒吼着爬行,一路加油上坡。经过十几个小时的爬行,在下午天黑之前到达山里的总厂。办公大楼已经下班了,我们只好住在招待所里。还好招待所有热水、暖气,距离公用浴池很近,我们洗了热水澡,感觉还挺舒服。

趁着夜色,我们参观了这个地处深山里的现代化工厂,整个工厂隐藏在东西长七八里、南北宽2里地的狭长地段,根本上依着山沟而建设。每一块砖头都是从山外运进去的,成本太高了。何况还远离原材料基地和销售市场,怎么能赚钱呢?我们忧心忡忡。回到招待所,听招待员说:“这个工厂是江青和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建设的。”我们更是百思不得其解……

1978,“三线建设”停止

1978,“三线建设”停止

1978,“三线建设”停止文丨■ 龚 琴

1978年,赤水天然气化肥厂建成并投入生产,而这也是在遵义建设的最后一个“三线企业”。它的建成并投产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也正在轰隆而来。

时光回溯到1964年。

正是从那年开始,在我国中西部“三线”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军工企业建设,历时17年,总投资额几乎占了国家投资的三分之一。

贵州是三线建设重点省份之一,而遵义作为贵州第二大城市,也承担了大量的“三线建设”任务。超过8万的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感召下,背起行囊,告别亲人,跋山涉水,来到遵义的城市、深山峡谷,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在遵义建起了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和科研单位。

由于历史的原因,“三线建设”曾经是个神秘的存在,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见诸报端,如今也鲜为人所知。对于“三线人”来说,那是一段回不去的时光,是他们的青春岁月,对于遵义这座城市而言,那是过去的荣耀,也是当下让人自豪的资本。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第一、第三、第四、第七机械工业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部,以及高等教育部、卫生部(现卫计委)、商业部等共同组织勘查小组到遵义实地勘查,大家一致认为,遵义不但具有建成战略后方的条件和进行大规模“三线建设”的基础,而且符合中央所确定的“靠山、分散、隐蔽”的建设方针,是建设战略后方的较为理想的地方。最后,

经国务院批准,在原遵义地区的遵义市、

遵义县(现播州区)、绥阳县、桐梓县、赤

水县(现赤水市)先后建设了○六一基地、

山西省三线建设历程及现实启示

山西省三线建设历程及现实启示

山西省三线建设历程及现实启示

作者:刘锐旭

来源:《当代旅游(下旬)》2017年第11期

摘要: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的,作为整个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山西省在三线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对后期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尝试梳理山西省三线建设的历程以及其所具有的现实启示。

关键词:山西省;三线建设;现实启示

山西省是我国西部重点省份,其拥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因此,在我国建国后的六七十年代实施三线发展战略的过程当中,山西省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目标,该省对于促进当时整个三线建设的推进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一、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

三线建设的提出是当时我党根据复杂的国际形势所作出的战略部署。三线建设发展战略的提出,其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应对外敌的入侵。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中国与苏联关系破裂,苏军和我国在边境线上多次发生冲突。美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参与越南内战,直接导致越南内战的升级,威胁到我国的边疆安全。中国和印度也在不断的爆发边境冲突。当时,日本和南朝鲜等国家也对我国持敌对态度。在这些复杂的背景下,为了避免东部沿海较为发达的地区,在外敌入侵时,遭遇大规模的破坏,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中共中央开始考虑进行三线建设。除了军事因素之外,进一步的完善生产力布局,优化国防工业建设也是三线建设战略提出的主要出发点。三线建设发展战略提出,标志着我国从过往的发展农业,提高生活水平的战略,逐渐的转向国防以及三线建设为中心。

二、三线建设在山西省的发展历程分析

在党中央提出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之后,山西省的大部分地区被纳入三线建设的范围。其中,长治市、太行山区作为天津市的战略后方;吕梁山区作为太原市的战略后方。因此,山西省的相关国防建设,也是以战略后方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为了有效的配合和强化山西省的三线建设,1965年,在山西省的大同市以及山西省的长治市都分别建立了三线建设领导小组来具体协调工业搬迁以及相关的战备建设工作。后期,文化大革命爆发之后,由于山西省的党政机关,受到重大冲击,原有的建设指挥部也被撤销,相关的建设工作也交由军工企业完成。

自述在一线和三线城市的感受

自述在一线和三线城市的感受

自述在一线和三线城市的感受 零七年大学毕业后就去了上海一家外企公司。记得一毕业就与该公司签约直接去部门实习。 我所在的部门是一个刚刚上线的新产品,当时我实习合格后,就被分配过去了。想起那时,部门加上我也就才二十来人。 没想到当时一个二十来人的部门经过二年的时间发展成了整个公司必不可缺少的重要部门。主要研发公司的新产品和开拓公司新的发展方向。部门人员扩展到近300人的浩大队伍,显然我这个当时刚刚毕业大学生现在已经荣幸地成为这个部门的核心成员,乃至整个公司开发组的核心成员。并且还担任了新产品开发组的组长,带着一个有20多人的小组“日夜奋战”,不论是技能还是为人处世领导等方面都得到了升华。 虽然在上海的几年让我成长了不少,但是我却也感到“退步”了不少。没有才到公司的那种干劲,有点想放弃现在的小成就。因为在上海这种一线城市实在时太累了,压力太大了,这几年头发明显的白了不少。说实话我的工资收入也不低,但是上海的高消费水平和“飞”的房价让我感觉到了强烈压迫感,所以我选择了离开上海逃回了老家钟祥。回到三线城市后和一线城市一比较让笔者感受很多。 在上海(一线)的感受: (1)工作 “三多”:挑战多,机遇多,工作多。但是压力特别的大,大城市的人才实在是太多了,鱼龙混杂,要什么货色就有什么货色,竞争特别的激烈。平时工作起来就是拼命,有多大的实力就使多大的实力生怕被挤兑下去。 如果我在一个三线城市可能要花一年时间才会遇上一个发展事业的机遇。但是,有可能我在一线城市里一年说不定会遇上一到三个以上发展事业的机遇。在一线城市找工作说不定一个工作有几个或者几十个人在和我抢,就算一线的工作在多,但是在这样如此激烈的竞争下被录取的机会又有多少呢?相对来说,如果我在一个工作少的三线城市找一份工作说不定就我一个人在应聘某一个岗位。 (2)生活 夜生活和购物丰富齐全,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多姿多彩的夜景和活动,充实了视觉也锻炼了身体。可以体验到最新的产品和买到新潮的服饰等。酒店餐饮业很完善,服务生的素质和整体水平算是比较高,但是消费上也会较高。 还有交通是相当的令人头疼,交通很便利但是道路却是很拥堵。 然后就是孩子们享受优等教育的机会会多一些。 还有就是重要的开支问题,虽然一个月有一万二

三线城市趋势

三线城市趋势

三线城市趋势

三线城市是中国城市分类的一种,主要是指相对于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而言,发展相对滞后、城市规模较小、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城市。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家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三线城市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首先,三线城市的经济增长逐渐加速。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越来越多的外资和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三线城市。不少外企开始在三线城市设立分支机构或工厂,这为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此外,当地政府也加大了对当地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优惠政策、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企业发展壮大。这些举措的推动下,三线城市的经济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其次,三线城市的城市建设和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相对于一线和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多存在不足。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家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农村改革,三线城市积极加快城市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城市形象。城市道路改造、新建城市公园、医疗机构的扩建等举措,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和便利条件。

再次,三线城市的人才引进和留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相较于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的发展机会和生活成本更具吸引力,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将目光投向这些城市。对于三线城市而言,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是关键。一方面,当地政府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提供更好的薪酬待遇、发展机会和生活条件,吸引高素质人才来到当地工作和生活。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加强人才培养和引导,提高人才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机会。这些举措的推动下,三线城市正在逐渐成为吸引人才的地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线城市转型记

作者:安光系

来源:《爱你》 2018年第6期

那里曾经是襄阳城南汉江边一片荒凉的菜地,我20 多年前做记者时常常路过那儿。那时候,襄阳正积极从“农业

大市”向“发展工业”转型。我曾经特别频繁地听到地方官员使用两个字眼——招商引资和工业园区。

当时,这块地多半也会被规划成一个招商引资的工业园区,像彼时很多渴望发展经济、增长GDP 的中国小城市

一样。然而20 多年后,这里摇身一变,转型成了影视基地和旅游景点。

去年圣诞节,我们全家回乡探亲,正好住在离影视城不远的一家酒店里。登记入住时,服务员相当自豪地告诉我,不少剧组都会选择这里作为拍摄时的住宿地,周边的百姓也常常被征召为群众演员,不少本地小孩都开始规划演艺生

涯了。

后来,我们抽空去影视城里逛了逛,感觉这里面积不大,但相当精致,被电影剧组一加工,就可以产生让人惊艳

的视觉效果。

更让我觉得必须点赞的是这背后体现的发展思路的转变:从传统、粗放的“硬发展”到着眼于软实力且更聪明的发展。

从普通小城市到影视城的转型让我想起一个经典的先例——好莱坞的发展。

20 世纪初,好莱坞所在的美国环洛杉矶地区逐渐成为美国重要的制片中心。这里面有“老天爷赏饭吃”的原因,比

如天气晴朗、空气干燥,剧组一年之中大多数时间都能进行户外拍摄,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好莱坞在后来的日子里进行

了有远见的发展规划和全球性的营销。

和好莱坞一样,襄阳也具备了一些发展影视城的先天优势,比如有山有水,自然环境好,城市和周边区县可以提

供草原、湖泊等拍摄场景。近年来机场升级,高铁发展,交通便利程度也大幅度提高,再加上当地较低的土地、人工

和生活成本,都是发展影视文化产业的有利条件。

但目前影视城的规划仍然显得远见不足:面积较小,较难有再扩展的空间;项目单一,仅能提供古装特别是唐代

影视剧的拍摄外景。这些都可能限制它未来的规模和发展的可能性。在着眼于软实力的同时,如何让城市更有吸引力

和持续发展——比如让更多的电影人来拍片,让基地形成规模和产业链——是摆在规划者和执政者面前更大的挑战。

(摘自百家号图/ 子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