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 城市规划工作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何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加速产城融合,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如何发挥“多规合一”的作用,绘制好我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蓝图?
1)要解决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诸多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城乡一体化是必然的选择和发展趋势,而产城融合对优化城空间布局,促进资源有效利用和生态建设,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完成规划融合——形成一张图;
尊重和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统筹城镇、产业、居住、生态规划布局,加快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文明规划“多规融合”步伐,逐步形成“制定一张图、实施一盘棋、管理一张网”的城乡规划一体化管理体系。
其次,加强农村地区规划——实现规划全覆盖;
加强乡镇及村落的规划,把握好农村地区的资源禀赋,找准定位,统筹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持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和文化建设,按照不同功能和形态要求,有序引导村庄优化布局、农民集中居住,让城市、乡村、产业自然融合。
再次,优化产业布局——让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相得益彰;
推动中心城市产业链、价值链、技术链向高端攀升的同时,加强协作配套,加快传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向小城镇延伸。
通过规划引导中心城区的工业企业有序转移到周边城镇,既为城市转型升级腾出空间,又为城镇产业发展增添能量。
打破区域界限,强化规划引导,推进城镇产业向集聚化、特色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城镇对产业发展的综合服务能力,接受中心城市产业对接和转移,吸引社会资本
的集聚发展和壮大,强化城镇产业支撑。
最后,强化规划管理——实现集约高效的发展。
突出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强化空间约束,科学确定不同区域、不同城镇开发强度。
坚持宁留空白,不留遗憾,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合理划分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严格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配套相应的政策和绩效评价机制,引导优化未来的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土地利用和城镇化格局。
在城镇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上,加强合作共赢,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促进共建共享,在资源利用和生态建设上做到统筹协调。
2)建立一套能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发展目标的高度协调、统一、权威的空间规划制度体系,是促进我国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通过科学的空间规划,实现从“多规分立”到“多规融合”的有效转变,已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和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此,在城镇化建设中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规划督察,推进“多规融合”,实现空间规划管理“一张图”。
具体来说,发挥多规合一的作用,首先要做好以下三方面:
一是整合政策边界。
目前,国土和建设领域分别有《土地管理法》和《城乡规划法》,而经济社会总体规划的依据只有《宪法》。
理论上讲,人大审议通过的总体规划每个字都具有法律效力,但实际中,由于缺少约束、任期变动等原因,总体规划统领全局的权威作用发挥不够。
通过配套法律、法规的制定,整合政策边界,绘出“一张蓝图”,各部门各司其职,多部门共同遵守用地管控边界。
二是建立协调机制。
建立国土、城建、农业、水利、交通、环保等部门的协调机制及联席会议制度。
设立跨部门阶段审批室,各部门审批人员集中办公,当申请人到统一登记窗口收件后,直接交由后台审批人员确认收件。
牵头部门负责审批事项协调,避免“踢皮球”,实现“一对多”的审批现状向“多对一”转变。
三是划定生态红线,保护环境。
采用“底线思维”方式,优先满足基本农田、林地等生态用地保护的要求,先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再划定城市边界,做好生态控制线内建设用地调整和清退,改变以前每次土地规划后“生态用地和基本农田节节后退”的局面。
2.“如果说‘三农’工作是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城市工作则在全省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前,云南省城镇化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城市“发展”和“补课”的双重任务十分繁重。
住建部门如何发挥作用,做好城市规划工作?
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新阶段,要改变过去城市盲目扩张的路线,以提升城市的质量为中心,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中来,促进农村人口市民化。
住建部门要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把握“五大统筹”,坚持高起点规划,优化城市布局,有计划有重点的打造一批功能集中、产业繁荣、特色鲜明的小城镇,提升人口承载能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实现就业增长与人口城镇化的良性互动。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创新规划理念。
认识城市发展规律,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从区域、城乡整体协调的高度确定城市定位、谋划城市发展。
城市
是“问题”的根源,也是解决问题的钥匙,“深度城镇化”是“速度城镇化”的解药,科学规划城镇群,建立协调可持续的城市合作机制。
划定城市永久生态红线,不突破城市环境容量,合理开发和保护城市资源。
以“多规合一”方法推进规划编制,确保规划科学合理、避免规划打架现象,增强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
二是依法制定、依法实施城市规划。
依法加强城市规划编制和审批管理,认真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由本级政府编制、社会公众参与、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上级政府审批的有关规定。
城市规划是法定准则,规划一经确定,就具有权威性,不能跟着领导意志变、随着开发商利益改。
要强化规划实施的强制性,在规划批准后应当及时编制实施方案,严格按照批准的规划来实施。
同时,实行规划实施动态评估制度,强化规划实施监管,对违反规划的行为要严肃追究责任。
三是推进全省重大规划编研计划。
找准城市问题,利用多种分析方法,深入研究,找准目标,按照“一个信息平台、一批区域规划、一系列配套办法、一系列技术导则、一批研究成果”的要求,找准问题、借鉴经验、把握方向,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引领全省州(市)规划改革的重大规划编研计划,从城市规划改革、推动城市,助推城市规划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
四是坚持规划公开。
加强规划公众参与,广泛宣传城市规划,对居民进行科普教育,使他们了解规划、参与规划,确保居民的规划知情权、参与决策权,做到阳光规划。